作者:杨朝明
1993年10月,湖北省荆门市郭店村一处墓地中发现了一批竹简,学术界称之为“郭店楚墓竹简”。这批竹简共804枚,其中有字竹简730 枚,这是建国以来简帛佚籍的重大发现。经过整理,这批竹简于1998年5月由文物出版社以《郭店楚墓竹简》为名正式出版,其中包括该墓出土全部竹简的图版、释文和注释。竹简的内容分属道家和儒家,除了道家的《老子 》和一篇《太一生水》外,其余文献全部属于儒家。儒家著作可以分为两组:第一组有《缁衣》、《五行》、《成之闻之》、《尊德义》、《性自命出》和《六德》6篇;第二组有《鲁穆公问子思》、《穷达以时》2篇。此外还有《唐虞之道》、《忠信之道》2篇、《语丛》4篇。这些著作为学术研究提供了极其珍贵的资料,对儒学各个方面的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郭店楚墓竹简》出版后,立即引发了海内外学术界的巨大震动,人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讨,取得了可观的成绩。继1998年和1999年后,郭店竹简的研究继续成为2000年学术界的热点。1月份,日本东京大学郭店楚简研究会编辑出版了《郭店楚简思想史的研究》第三卷,辽宁教育出版社的《中国哲学》第二十一辑出版了专号《郭店简与儒学研究》,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则召开了西安30余位学者参加的“郭店楚简学术座谈会”(下称“西安座谈会”),这次会议的基本情况也已经在《西北大学学报》第2期和《孔子研究》第5期进行了报道;5月份,武汉大学中国文化研究院编辑的《郭店楚简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以《人文论丛》特辑的形式,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去年10月中旬在武汉大学举行的学术研讨会(下称“武汉国际学术会议”)的成果汇编;8月份,由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廖名春编辑的《清华简帛研究》第一辑刊出,这是清华大学“出土简帛与中国思想史研究”项目的成果汇编。该项目由李学勤先生主持,清华大学相关单位的学者参加,于1999年秋季列入清华大学基础研究项目,已经正式启动。该项目的内容包括出土简帛的整理、考释及其相关研究;定期举办简帛与文献讲读班;邀请学者至清华访问;召开学术会议;出版简帛研究丛书等方面。其中的“简帛讲读班”每两周举办一次,2000年共举办了十余次,在郭店楚简的研究方面影响较大。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国际儒学联合会国际简帛研究中心主办的“简帛研究”网站的建立,对推动简帛特别是郭店楚简的研究起到了推动作用。该网站设立学术争鸣、简帛档案、论著索引、网上首发、简帛论坛等等栏目,受到了郭店楚简研究者的普遍关注。
丁四新的《郭店楚墓竹简思想研究》(东方出版社10月出版)是专门研究楚简的学术专著,该书是作者在个人博士学位论文基础上修订而成,对郭店楚简各篇的思想源流、学派归属、撰著作者、写作年代、哲学意蕴以及学术史上的地位等作出了自己的考订和阐释。
此外,国内不少学术期刊如《孔子研究》、《中国哲学史》、《人文杂志》以及不少高校学报刊发了学者们的文章,研究涉及到文字、文献、考古、简牍以及古代哲学、文学、历史等等许多方面,其中尤以从儒学角度的研究引人注目。
一、对于儒学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郭店竹简之于儒学研究的重要意义,学者们都有充分的认识。1998年5月,即《郭店楚墓竹简》出版的当月,国际儒学联合会便召集北京的一批学者就其中的早期儒家思想进行首次讨论研究。在这方面,李学勤的《先秦儒家著作的重大发现》、《郭店楚简与儒家经籍》、《荆门郭店楚简中的〈子思子〉》(均收入《中国哲学》第二十辑《郭店楚简研究》专号)等文章,对于推进郭店楚简与儒学的结合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武汉大学举办的“郭店楚简国际学术研讨会”除了出版会议论文集外,多篇会议综述也在《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