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
当前位置:汉程网 >国学 >国学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作者:方健
今存世并已影印出版的残本《永乐大典》(下简称《大典》)812卷中,有约5477条明初以前方志佚文,约近180万字;涉及约900种书名之多,去其重复,所见仍约有780余种书名。其所保存的史料中,绝大多数与宋代相关,无疑是宋史研究中尚未利用与开发的资料库。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中华书局影印本《大典》797卷刊行之际,笔者就已开始利用《大典》录存的方志史料研究宋代经济史,苦于《大典》方志佚文分散在各卷不同韵目中,查检十分困难,兼之近年病目等原因,这种研究时断时续。今幸张忱石先生等整理点校的《永乐大典方志辑佚》(中华书局2004年版,下简称《辑佚》)刊行,给笔者的研究带来极大的便利,唯一的遗憾是《辑佚》未附人名、地名索引。当然,对《大典》的研究和利用,其根本出路在于数字化。作为上述研究的副产品,即对《大典》中宋元方志残卷本身的研究,也已启动,本文即为系列研究中的第一篇。不当之处,尚祈教正①。
一、关于《临汀志》修纂的若干问题
《大典》卷7889~7995凡七卷,收录成书于宋开庆元年(1259)纂修的《临汀志》,按今存宋代方志的惯例,纂修的年号应入书名,故命名为《开庆临汀志》(下或简称开庆志),这是唯一比较完整保存在残本《大典》中的宋代方志。此书卷首目录已佚,卷末附录的序跋各一首,点明了是书修纂的作者及概况。为了行文的方便,以下凡引《临汀志》文之处,仅括注《大典》卷数和《辑佚》页码,必要时出注说明。

今考《临汀志》胡太初序和赵与沐跋(卷7895/页1467~1468),宋代汀州方志凡三修:其一,始修于隆兴二年(1164),这是州郡分置430年来的首部方志;其二,再修于庆元四年(1198),均名《鄞江志》②;其三,鉴于前志的“甚略”、“未备”与“尚疏”,开庆元年(1259),时知汀州胡太初遂命州学教授赵与沐等重修。预其事者乃州学学正钟明之③及陈士安、钟知本、丘一震等。志稿由胡太初亲自窜定,所谓“定科条、订事实、剂雅俗、正讹谬而编成矣。”赵与沐则“提纲”挈领,其余诸人乃“审绎旧志、蒐猎轶闻”。因此,这部《开庆志》乃在二部《鄞江志》旧志的基础上增补考订而成。由胡太初修,赵与沐纂。如按当今的提法,乃胡、赵分任正副主编,与其余四人共同编辑而成。可贵的是,知州胡太初以其学识躬亲其事,予以润色、修订,较今之所谓“主编”只挂名不负责,高明多矣。《开庆志》凡15卷,仅“三阅月”而成,序跋均署开庆元年九月一日,则其发凡起例于是年六月初,完成于八月末。同时编成者还有诗文总集亦15卷,当亦在庆元《鄞江集》基础上增补修订而成。姑亦名之曰《临汀集》。这是胡太初等人对汀州文献整理的一大贡献。不幸中的大幸是:《集》已久佚而《志》却仍存于《大典》之中。唐天宝元年(742),改汀州为临汀郡。宋人嗜古,《志》以郡名,此《临汀志》命名之由来。《临汀志》是否刊刻,序跋无明确记录,《宋史·艺文志》、《通考》、《玉海》等均无记载,但从明代《文渊阁书目》卷4已著录二部、各二册分析,似当时已刊行,此即为《大典》据以录入之本。
胡太初,《宋史》中未见其名,但可据现存宋元资料考其生平宦历如下。胡太初,台州临海人。其父胡余潜(1165~1234),字叔昭。嘉定四年(1211)进士,终官广西藤州(治今广西藤县)知州。太初嘉熙二年(1238)周坦榜进士(《会稽续志》卷6)。淳祐四年(1244)八月,除建康府(治今江苏南京)教授;六年十月任满(《景定建康志》卷28)。淳祐十一年正月,以国子博士兼景献府教授除秘书郎。十二年正月,出知全州(《南宋馆阁续录》卷8)。同年,徙知处州(治今浙江丽水市西)。宝祐元年(1253),刊其端平二年(1235)所撰《昼帘绪论》一卷于郡治(见四库本是书《自序》、《跋》及《四库提要》)。宝祐六年十一月,以宗正丞、兼吏部郎知汀州(治今福建长汀);景定元年(1260)八月,召为工部郎中(《大典》卷7893引《临汀志》)。景定二年(1261),除判军器监(刘克荘《后村先生大全集》卷63《制词》)。景定三年,在知饶州(治今江西波阳)任,因职事修举而除馆职直秘阁(《后村先生大全集》卷70《制词》)。咸淳元年(1265)闰五月,曾以中大夫、直敷文阁、两浙运判兼权知临安府,旋即为李芾所代(《咸淳临安志》卷47)④。胡太初诗今已无可考见,文则仅《临汀志·丛录》(卷7895/页1462~1466)存其知汀州的三道奏札,此外便是其《昼帘绪论》及《临汀志》的各一篇自序,可供《全宋文》编者採辑,余则同其主编的《临汀集》15卷一样久佚失传了。另一位主编赵与沐乃宗室,系楚国公赵从信后裔(《宋史》卷220《表十一·宗室世系六》)。其宦历仅见于《临汀志·郡县官题名·教授》:修职郎,宝祐三年(1255)六月七日到任,开庆元年(1259)八月二十六日满替。则《临汀志》之纂,是他任期中最后三个月内完成的。给后人留下了一部研究宋代汀州不可多得的文献,厥功至伟。
《隆兴鄞江志》今已难考其详,唯《庆元鄞江志》,尚略具本末。乃庆元四年(1198)时任知州的陈晔命李皋纂修,同时完成的还有汀州诗文总集《鄞江集》,当时通判林文仲撰序二首,分冠《志》、《集》。知、通陈、李分别于是年八、九月离任,似《志》、《集》成时,陈已赴广东提刑任,故由林序而刊行之。陈氏生平详下考,林之宦历参见注②,勿赘。无疑,庆元《志》、《集》的纂修,为《临汀志》的编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般认为完成于宝庆三年(1227)、始刊于绍定元年(1228)的王象之《舆地纪胜》(下简称《纪胜》)卷132《汀州》中,其“县沿革”门引3条《鄞江志》文(方按:前2条作《鄞川志》⑤,疑即一书)、“风俗形胜”门引4条《鄞江志》文,据同书“碑记”门所载,此当即为庆元志之文⑥。在赵万里辑本《元一统志》(中华书局1966年版)卷8的“建置沿革”、“风俗形势”、“古迹”门各有1条《鄞江志》佚文(均辑自《大典》)。其中第1条“莲城县沿革”引《鄞江志》云:“四山环绕,簇簇如莲”,与《纪胜》完全相同。第2条“风俗形势”门云:“郡有三仙二佛,人多好善,艺文儒术亦多。民产薄,故啬用;性直,故少诈。”此条出《大典》卷7890,乃仅见于此之佚文。其第3条《古迹·苍玉洞》引《鄞江志》文比较复杂,留待下文再加讨论。《大典》卷13705(《辑佚》页1201)引《鄞江志·苍玉洞》1条佚文,此乃残本《大典》中唯一幸存的庆元志文。《庆元鄞江志》存上述三书中的佚文去其重复,计9条。可证此书历宋末、元代,明初仍存,约佚亡于明代中叶。但《临汀志》却未见引《鄞江志》文,而且从上引9条《鄞江志》佚文考察,在相关条文亦未有照抄之嫌。但《鄞江志》乃《临汀志》史源之一,毫无疑义。
以下重点考察一下《临汀志》与《纪胜》、《元一统志》、《大典》三书的关系,从正文和注文二方面,看《临汀志》编纂的某些特点及其被录入《大典》后的变动。
《大典》卷7889~7895引《纪胜》卷132州县沿革、风俗形胜、景物上下、古迹、官吏、碑记、诗、四六等8门凡42条,均为正文,只有人物、仙释二门内容未被引录。这42条可大致区分为两大部分,“碑记”以下3门20条,《大典》卷7895全部收入,文字可据《纪胜》校补。“碑记”门中两处“林仲文”,均为“林文仲”之讹倒(《大典》卷7895引文及《纪胜》卷132均误),可据《临汀志·郡县官题名·通判题名》改正。除“碑记”、“四六”二门的4条外,其余16首诗(包括佚句),全被《临汀志》採入,由于《临汀志》未专设“题咏”或“诗”门,这16首诗被分散录入于“山水”等门的各有关条目下。可以断言,在今《大典》本《临汀志》所存的100余首诗(包括联句)中,其来源之一即为《舆地纪胜》卷132的“诗”门。另一个来源应是据《鄞江集》⑦增补成的汀州诗文总集《临汀集》。
《大典》所引的其余22条,又可分为两类,一是《纪胜》卷132州、县沿革、风俗形胜三门被《大典》卷7889~7890收入建置沿革、风俗形势二个事目的6条。《临汀志》在相关门中有类似的内容,但其编者甚至没有参考过《纪胜》的相关条目,《临汀志》应是根据隆兴、庆元旧志修订而成,《纪胜》这6条并非《临汀志》的史源。二是见于《纪胜》卷132景物、古迹、官吏门的16条,除个别外,几乎全不见于《临汀志》山水、古迹等相对应的门类所载。以上几种不同情况的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