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涛
我们所使用的文字,造字之初与华夏民族的先民取之于自然物象和社会现象的思想一脉相承,文字在产生之初就具有丰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内涵,这是前文已有所交待的问题。历史演化至东汉许慎作《说文解字》时,在叙中仍记载着:“古者庖(牛羲) 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法”是一个具有丰富的社会价值观意义的文字,在概念内涵上也具有完整的方法论内涵,详见《文明史演化的逻辑》第三章《释法》——作者注),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庶业其繁,饰伪萌生。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蹏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百工以乂,万品以察,盖取诸夬。’”这一造字源泉取之于自然物象和社会现象的路径设定与华夏文明世界观和方法论初始路径设定的同源,使得华夏文明的文字符号系统蕴含着极其丰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资源,也成了我们还原华夏文明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工具。
在文字的演化、发展和沿革中,文字在秦汉间产生了隶变,被近现代命之为汉字。汉字虽然承袭于小篆,小篆承袭六国文字,六国文字承袭上古文字,使文字的基本字形结构得以留传,许多字形结构里尚蕴含着古人造字时深邃的哲理;但战国、秦汉间的纷乱、焚书、坑儒及其文字本身的隶变,造成了文字结构和取意之间关系的缺失,使得文字尚可观其形,但文字精髓的蕴义已经缺失了。这一文字蕴义的缺失,对文、史的典籍而言,就事而言尚可读。但是对于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范畴的著作而言,因其表述是用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内涵的、抽象的文字(概念和逻辑)阐发的,文字内涵的概念和逻辑属性丧失,就使世界观和方法论范畴的著作哲理不能完整,其阐发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精义也难以显现了。因此道范畴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至战国末之韩非时已有异,至唐之韩愈、柳宗元时已难见道范畴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原本之形,自唐宋以降,几近于丧失殆尽。
探其缘由,道范畴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二千多年来的误区可能源起于“道”字的文字结构和释意。“道”字的文字结构和释意在《说文解字》释作:“道,所行道也。从辵,从首,一达谓之道。”后人对“道”字的文字释义,多依“行道”之“道”理解其意,而忽略了“道”字的文字结构。因此现行的“道”字的用法如:道路、取道、水道等“道”字的取义都与此有关。现在许多诠释“道”的内涵和蕴义的书籍,有一些是以本原、属性来解释“道”的,如:张立文(1989)1;也有一些是用西学东渐的词汇来解释的,如:梁海明(1996)2;也有引用先秦人之言解释的,如冯达甫(1991)3;还有释作精神的宇宙本体的,如:张岂之(1993)4。许许多多的解释,见仁见智。虽然大都涉及了道范畴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问题,但是其核心的要义都难以完整,以至于自老子著五千余言的《道德经》以来,诠释争论之文献已超过五千余万言。五千余万言的文献资料诠释五千余言的《道德经》,本应阐发其精义至纤至微,怎奈世人却被这些诠释坠入雾中,方向不清,所云不明。
其实解读“道”范畴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问题,世人似乎都忽略了“道”字的文字结构中蕴含的内涵。“道”字的文字结构可分为“首”和“辶”两部分,如《说文解字》所言:“首,同百,頭也,象形。”“頭”即是“头”的繁体,在相形和会意为主体的造字原则取向下,以象形的“头”代表什么?在文字的字型结构和文字的取象相对应的造字逻辑下(在文字的造字理论上,这一逻辑对应的是文字的六书),象形的“首”(头)在取象取意上又是什么?并使之能和表示运动的“辶”结合造字?至此可行的答案只能是“头”具有抽象的象征和代表意义(头的一个组成部分“脸”是区别个体差别的重要表象特征),象征和代表分析与考察的对象。用古希腊哲学范畴的本体论描述,“头”就是分析和考察对象的本体。作为一个考察和分析的对象(或者称之为本体),都是具体的存在状态下的对象(或本体),这一对象(或本体)的状态存在于特定的状态环境中(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这一点探究和阐发十分重要,因为它将关联到整个道范畴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解与展开(近现代自然科学的实证研究方法——实验,在注重实验过程和结果的条件性上和这一逻辑相一致)5。
“道”字的文字结构中的另一个部首是“辶”,“辶”在《说文解字》中释作:“辵,乍行乍止也。从彳,从止。”“辵”是“辶”的古体,有表示运动的字义。运动,作为一个概念就有时间和空间范畴的意义,古人没有如是说,但其造字的字形结构里已经包含了它。运动这一概念在时间范畴上,有过去、现在、将来三个具体的概念范畴。这三个具体的时间概念范畴对于具体的分析和考察对象(或本体)而言,就首先对应了其过去的轨迹(史)的部分,这一过去的轨迹(史)与前文释义的部分“道”的含义对应(空间)。其次,就是考察分析对象存在的状态了,这一状态是考察和分析对象(或本体)现实的客观存在,也是人们观察、认识和实践操作的状态。再次就是人们分析和考察对象(或本体)将来的运动趋势,是其将来的状态(趋向)。
这样用文字的概念和文字内涵解析,“道”的文字字意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就含概了前文“道”字所有释义,也体现了道范畴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本内涵。
因此,就“道”范畴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而言,“道”是研究关于分析和考察对象的运动发展过程中其过去的轨迹、现在的状态和将来的发展趋向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按照“道”字的字型结构中蕴涵的蕴义,或者稍作引申,《汉语大字典》中“道”字条中的四十余条释义,也已经基本涵概了。
注释:
--------------------------------------------------------------------------------
1 “道”是指天地万物的本体或本原,指感官不可达到的、超经验的东西,是自然现象、社会现象背后的所以然者。“道”是整体世界的本质 ,是指事物的根本性质,是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道”是事物的规律 ,指事物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道”是运动变化的过程 ,指气化等的进程。“道”是政治原则、伦理道德规范,是治国处世的道理。
2 “道”是指客观规律。[春秋]老子著《老子》辽宁民族出版社 1996年版P3。
3 《韩非子·解老》:“道者,万物之所然也。……道者,万物之所以成也。”范应元说:“道者,自然之理,万物之所由也。”道,自然规律、自然法则。它是普遍存在的、视之不见的、与物质世界不可分割的主宰万物的法则。冯达甫撰《老子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1年版P1。
4 “道”的一种含义是指精神性的宇宙本体。“道”的另一含义是指规律性。《中国思想史》P37—38。
5 参阅《文明史演化的逻辑·道的释义及其定义》。刘涛著《文明史演化的逻辑》上海社会科学源出版社,2002年1月第一版。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