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出了个诸葛亮,使临沂人为之骄傲和自豪。诸葛亮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在他五十多岁的生涯中,他以非凡的智慧和卓越的才能,创造了为历代众人普遍尊崇的政治业绩和人格品质,被人们称为智慧的化身、道德的楷模,并被誉为“完人”。千百年来,诸葛亮以其独特的魅力,渗透到社会生活和文化意识的方方面面,形成了贯古通今、超越时空的诸葛亮文化现象。诸葛亮文化是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临沂市宝贵的文化资源,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条件下,研究和弘扬诸葛亮文化,对于开发智慧资源,凝聚力量,扩大对外影响,加快临沂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诸葛亮文化的核心内容
诸葛亮文化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就其核心内容来说,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维护统一,公忠体国。综观诸葛亮一生,他都在为恢复汉室、实现祖国统一而操劳奔波。诸葛亮13岁离开临沂来到江南。早年不得志,结庐于襄阳城西隆中山中隐居待时。公元207年,思贤若渴的刘备三顾茅庐,请计于诸葛亮,诸葛亮提出了统一天下的“隆中对策”,建议刘备占荆、益二州,西和诸戎,南抚夷越,结好孙权,对抗曹操,以完成统一全国之大业。这也是诸葛亮政治理想的集中阐述。诸葛亮出山后,“受命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亲赴东吴同周瑜等劝说孙权与刘备联盟抗曹。孙权遂命周瑜、程普、鲁肃统率水军3万,会同刘备沿江而上,与曹军会于赤壁。诸葛亮、周瑜利用火攻,大败曹军。曹操率残兵逃回北方,诸葛亮率军乘势夺取荆州4郡。从此开创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建安26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封诸葛亮为丞相,刘备病逝后,刘禅封诸葛亮为武乡侯,军政大事全由诸葛亮裁决。此后,诸葛亮亲率大军南征北战,七擒孟获,五出祁山,虽苦心筹谋,终未实现统一中原的理想,在最后北伐中病逝于五丈原。
诸葛亮的一生,是为恢复汉室奋斗的一生,也是为实现国家统一的一生。“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故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诸葛亮这段陈词,清楚地表明了他维护国家统一的愿望和决心。三国争雄,就其实力而言,蜀最弱小。在这样的情况下,要实现统一,难度可想而知。诸葛亮不畏艰险,矢志不移,他明法、正身、和吴、治军,呕心沥血,殚精竭虑,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他虽然没有实现统一,但他维护统一的精神,受到了世人的爱戴和敬仰。
(二)忠贞不渝、鞠躬尽瘁。诸葛亮的忠贞,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忠于君王。“臣本布衣,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虑,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甲兵已足,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这些铮铮之言,充分表现出诸葛亮的耿耿忠心。诸葛亮一生坎坷,荆州之失,夷陵之败,刘备之死,南中之乱,北伐失败等,这些都没有动摇他的忠心。即便在刘备死后,他仍像对刘备那样忠于刘禅。二是忠于职守。诸葛亮作为丞相,为国家日夜操劳,绞尽脑汁,从不怠慢。除大事外,还亲自组织兴修水利、桥梁、道路、驿舍等工程,亲自过问织锦、养蚕、煮盐、冶铁等发展生产的事业,亲自参与木牛流马、连弩等器械的设计和制作,他日理万机,兢兢业业,以致积劳成疾,死于军中,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三是忠诚待人。诸葛亮一生心地坦荡,光明磊落。对同事以诚相待,对下属开诚布公。“忠”是传道德中的重要规范,也是诸葛亮文化中的主要内容,这也正是历代统治者褒扬诸葛亮的重要原因。
(三)崇尚知识、尚贤使能。诸葛亮从小就崇尚知识,博览群书。在隆中时,“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管仲、乐毅。”(《三国志》)管仲、乐毅是历史上少有的能人,这表现了他推崇真才实学的人才观点。他善于学习,博采众长,不仅在军事、政治、外交等方面具有超越前人的卓越才干,而且在天文地理、兵书器械、农工算计、医卜星相等方面也都造诣精深。他十分重视科技的作用,善于利用先进技术。《三国志.诸葛亮传》说:“亮长于巧思,损益连驽,木牛流马,皆出其意;推演兵法,作八阵图,咸得其要”。对都江堰这座科技含量很高的大型综合水利工程,诸葛亮加强措施加以保护,“发征丁千二百人主护之”。他把武器制造当作重中之重,专门下达了《作斧教》、《作匕首教》、《作刚铠教》等。在发展农业科技方面,他强调“务农殖谷,无夺其时”。据史书记载,诸葛亮平定南中后,他教少数民族用牛耕地,改变落后的“力耕”。他还把制锦技术和医药知识推广到边区。《遵义府志》记载:“俗传武侯征铜仁不下时,蛮儿女患痘,多有殇者,求之,武侯教织此锦为卧具,故至今名曰‘武侯锦’。”
“治国之道,在于举贤”。诸葛亮十分重视人才的培养、选拔和任用。长期的征战,诸葛亮选拔了一大批卓越的优秀人才,不管是袁绍的旧将,曹操和孙权的降将,还是过去的地方人才,他总是千方百计地招揽在自己的麾下,这也是刘备由弱转强的主要原因。建立蜀国后,在成都专门设立招贤台,用以招徕大批人才。他在提拔任用人才时,坚持唯才是举,不讲究门第族望和关系疏近。在他掌政期间,形成了人才济济的局面。
(四)赏罚严明,崇尚法治。诸葛亮的政治思想,最突出的是强调法治。朱熹曾说:“孟子以后人物,只有子房与孔明。子房之学出于黄、老,孔明出于申、韩”,是说诸葛亮是崇尚法治的。蜀汉建国之处,“益州疲弊”,“威刑不肃”,出于“救国家之急”的需要,诸葛亮与法正、刘巴、李严、伊籍五人一道共造《蜀科》之制,将法治精神用法律条文固定下来,公之于众。还作“八务、七戒、六恐、五俱,皆有条章,以训厉臣子”,使之知所趋避。治军也有七禁,凡“有此者斩之”。他“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当刘备取得西川,代刘璋领益州牧时,再如何治蜀问题上,诸葛亮曾经和法正展开争论。诸葛亮认为:“今吾威之以法,法行则知恩;限之以爵,爵加则知荣;荣恩并济,上下有节,为治之要,于斯而著。” 他推行依法治蜀,得到了刘备的支持和赞许。诸葛亮执法严格,从不徇私枉法。陈寿曾评说:“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三国志》)实行法治,蜀中很快出现了“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至于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的局面。
(五)淡泊宁静,清正廉洁。“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这是诸葛亮《诫子书》中的话,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他淡泊名利,严于律己,为官清廉,不以权谋私。街亭失守,他收马谡下狱,同时引咎自责,自贬三级。他在病重期间,给后主刘禅上呈的奏表中说:“今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三国志.诸葛亮传》)死后,果然象他说的那样,家内家外都没有多余的财产。他遗命把自己葬于定军山下,殡仪从简,依山造墓,能容下棺材就行,不搞随葬器物。在封建社会里,身居丞相高位的人能够做到这些,实在是难能可贵的。在他的影响下,他的家人都十分清正,儿子诸葛瞻,在邓艾进攻蜀国时,他拒不接受高官诱降,最后在阵地上战死,孙子诸葛尚也一起战死,诸葛亮一家三代英杰,满门忠烈。
二、诸葛亮文化与沂蒙文化
诸葛亮文化是传统文化的精华,传统文化即历史文化,人是历史的创造者,又是历史的造就者,每一个历史时代的人在创造新的历史时,都要承载着历史留下的文化遗产,诸葛亮文化也是在传统文化中产生,又推动了传统文化的发展。
(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诸葛亮文化的源头。中华民族有着5000多年的文明史,在长期的文化积淀中,传统文化的精华被不断发扬光大,形成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撑和灵魂,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如:维护统一,忠贞为国,爱邦爱民,天下为公的爱国精神;尚志立功,不屈不挠,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奋斗志气;坚守正道,公正廉明,律己修身,崇真尚美的人格规范;崇尚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价值取向;诚实守信,亲和乐群,舍生取义,见义勇为的道德追求;勤劳俭朴,艰苦朴素,任劳任怨,博大能容的高尚品德等等,这些都是传统文化的结晶,也正是这些精华,激励着一代代中华儿女前赴后继,奋斗不止。诸葛亮就是在这样的文化土壤上诞生的历史巨人,在他身上,充分体现着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精华。
(二)沂蒙文化孕育了诸葛亮。诸葛亮诞生于临沂,这是沂蒙文化孕育的结果。临沂古属琅琊,琅琊地区在上古时代就有着灿烂的文化。旧石器文化、新石器文化、细石器文化的遗址遍布全区各地。有文献记载以来,直至秦统一中国,这里一直是东夷文化的中心,其文明程度与华夏文化相媲美。临沂又靠近孔子故里,孔子的许多弟子如子路、曾参等就是临沂人。吕尚、曾参、荀子等,他们本身就是齐鲁文化的重要代表。齐鲁文化与东夷文化的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沂蒙文化。沂蒙文化以儒家正统思想作为基调,但同时又具有鲜明的特点,比如农、商结合的经济文化,不屈不挠、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精神文化,崇尚知识、善于创造的科技文化,善良忠诚、坚守道义的道德文化等。这些特点构成了沂蒙文化鲜明的特色。诸葛亮家族是当时琅琊的望族,其远祖诸葛丰,西汉元帝时,任过司隶校尉。父诸葛圭,做过泰山郡丞。胞兄诸葛瑾,吴国大将军,对《诗》、《书》、《左传》等颇有研究。虽然诸葛亮年幼时父母皆丧,但不管在琅琊还是到江南豫章,一直跟随叔父,应该说叔父的言传身教对诸葛亮的成长影响重大。可以看出,尽管诸葛亮在琅琊时间短暂,但其政治思想和卓越才能,与其家学渊源和沂蒙文化的潜移默化影响是紧密相联的。
(三)诸葛亮对沂蒙文化的影响。诸葛亮自觉地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又以其思想品格及其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创造,深刻地影响了当时的政局和后世文化的发展。尤其对沂蒙文化的发展影响是深刻的。最突出的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道德文化的影响。他那追求国家统一的远大志向,公忠体国的爱国思想,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无私奉献的崇高品格,世世代代地激励着沂蒙后人。二是对教育、科技、文化的影响。三国以前,虽然琅琊地区的教育、科技、文化有了发展,但不管从史书记载,还是从发掘的文物看,这一地区的教育、科技、文化,在三国以后发展的更快。尤其是晋代以后,这里出了那么多的临沂文化名人,这除了时代的进步因素外,诸葛亮文化的推动功不可没。最近在王羲之故居发掘出的晋墓,出土了59件文物,其中有3件为全国珍宝。文物造型之精美,属全国罕见,可见当时科技文化的繁荣。
三、弘扬诸葛亮文化的现实意义
诸葛亮文化是临沂市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历史阶段,弘扬诸葛亮文化,其现实意义至少有以下几点:
(一)弘扬诸葛亮文化,有利于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打造临沂历史文化名城品牌,有利于扩大临沂的对外影响。诸葛亮是我国超越时空的最负盛名的历史文化名人,他在我国古代政治、军事、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影响是无人企及的。他的知名度之高,在国内可以说妇孺皆晓,在国外也是世人皆知的名人。国内外研究诸葛亮的机构和人员众多,诸葛亮的后人遍布各地,在海外事业有成的诸葛亮后裔也非常多。更重要的是诸葛亮的智慧形象深深地印记在人们的心目中,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瑰宝。诸葛亮是临沂的一面旗帜。弘扬诸葛亮文化,举起诸葛亮文化这面旗帜,既有利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打造临沂历史文化名城品牌。又有利于凝聚海内外爱国人士,扩大临沂的对外影响和知名度。并通过诸葛亮文化这个无形的桥梁和纽带,扩大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加强临沂与世界的联系,推动临沂的加快发展。
(二)弘扬诸葛亮文化,有利于弘扬优秀传统道德,加强公民道德修养,进一步激励和凝聚力量,推动经济社会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优秀传统文化是先进文化的重要部分,是我们生生不息的源泉,也是我们生存和发展的根基,诸葛亮就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他热爱祖国,维护统一,忠贞敬业,诚实守信,自强不息,重视知识,清正廉洁等等,在他身上,充分体现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品质。在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前提下,继承体现在诸葛亮文化中的道德精华,把优秀传统道德与时代精神融为一体,熔铸于人们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之中,这对于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正确的价值取向和人格追求,进一步激发临沂人民奋发进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将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弘扬诸葛亮文化,有利于开发智慧资源,加快教育、科技进步,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智慧资源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的资源,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第一动力。我市是经济先队欠发达地区,科技力量薄弱、人才不足是制约和影响发展的瓶颈,这既是我们的差距,也是我们的潜力所在。继承和弘扬诸葛亮崇尚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和尊重创造的思想精华,将有利于进一步增强科技意识,加强教育、科技、文化事业发展。有利于进一步开发智慧资源,推进科技进步,以此推动我市先进生产力的加快发展。
(四)弘扬诸葛亮文化,有利于加强法制文化和政治制度建设,推动我市政治文明建设。社会文明首先体现在政治文明建设上。一个地方的发展,从资源角度看,主要在于这个地方的物质资源、精神资源和政治资源。而在这三种资源中,政治资源起决定作用。诸葛亮是伟大的政治家,他的政治思想不仅在当时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而且现在看来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尤其是他在依法治国、勤政廉政、人才管理、政治制度等方面的许多论述和实践经验,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汲取这些政治精华,有利于推动依法行政,加强社会管理,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有利于坚持执政为民,提高政府效率,增强为民谋利的能力;有利于推动勤政廉政建设,心系群众,真心为民,恪尽职守,鞠躬尽瘁。切实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推动政治文明建设,确保实现我市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