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
当前位置:汉程网 >国学 >国学杂谈 >正文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作者:王运涛
魏晋时代是文学自觉的时代,网络时代是学术自觉的时代。21世纪的今天,网络思想者到处有,草根红学也潜滋暗长,所有迹象表明:学术面前人人平等,谁先自觉谁成佛,锐意进取成正果。

我们通常说:做人要厚道,我理解青年人的厚道应该不仅是道义上的宽容,还要包含厚爱学术之道的意思。治学约束做人,要治学就要做得冷板凳,做一个勤读善思多交流的人;治学引导做人,治学的人往往是一个思维严谨、眼光透彻的人。

治学的价值固然体现在学术成果上,也体现在治学的过程中。治学的过程是一个致力于学的过程,也是一个先治于人而后治人的过程,先接受大家的思想,然后用思想去启发大家。治学成果利人,增长别人见识;治学过程利己,提升自身素养。利己是为了利人,有了利人的目标,不断努力就能取得利己的甘果。

对于我们年轻人来说,治学就是要做到四个字:稳、准、狠、新。稳是心态要放得稳,心态决定成败,好的心态决定我们会有更加美好的未来;准是眼光要看得准,眼光决定高度,宏阔的视野、精准的定位决定大的成果;狠是功夫要下得狠,勤奋出真知,只要功夫深真理就现身;新是思维要瞄准新,缘木求鱼是笑谈,若是求的是木鱼便是创新;创新切忌偏颇,否则盲人摸象摸到象鞭说象鼻,必然贻笑大方。

青年人治学的第一步是要端正心态,针对缺乏信心的悲观论、漠不关心的无关论、治学是软任务的虚功论、影响工作的误事论进行深刻剖析,挖出根子更新理念,做到:提升认识,力诫一个“浅”字;端正态度,克服一个“满”字;放下包袱,消除一个“怕”字;确立坐标,树立一个“高”字;广开言路,立足一个“诚”字;质疑权威,着眼一个“真”字;逻辑分析,突出一个“严”字;开展脑筋,落实一个“活”字;边学边写,坚持一个“行”字。通过一步一个脚印地从头做起,走出治学过程中视野不宽、底蕴不厚、修养不足、兴趣不浓的困境。

治学成功者跟不成功者的最大区别是:治学者成功者很早就养成了成功的习惯——做个学习的有心人,勤于思考,善于总结,敏于表达。治学决不仅仅是研究专业知识,也是为了琢磨做人。可惜的是,读书可以有别人为自己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课程大纲及检测手段,而做人则全靠个人来为自己设定这一切。谁不意识到这一点,就不能很好的把握学习机会,就不能事半功倍地步入学术的殿堂,也就不能更好的成长。

治学是人一生的事业,也是要一世修炼的功夫。治学讲究效率,就像走路寻找捷径一样重要。个人治学的效率之高低与其筹划与通盘考虑能力相关,因此,青年人治学必要筹划在先,而后按部就班。治学之本,贵在学以致用,学用结合,因此,带着生活中思考的具体问题去治学,才能增强治学的目的性和针对性,终而提高治学效率,久病成医便是这个道理。

做人是一生要研究的课题,治学是做人过程中的升华。做人要用尽一生去努力,做学问要巧用“零布头”。时间是一匹布,而生活却常常把他剪成琐琐碎碎的零布头。做学问的人必须学会利用这些零碎的时间,做知识的积累、资料的积累、情况的积累、问题的积累等等,然后厚积薄发。当然,治学的过程充满着苦与乐,没有苦就没有乐,苦中求乐,先苦后乐。许多的年轻人因为不愿吃治学之苦,所以从未体会到治学的快乐、创新的幸福、充实的满足,这是很遗憾的人生。

动机决定一个人干什么,能力决定他能否干成,态度决定他干得是否出色,治学也是如此。治学需要真正的动力:好奇心、难题和挑战带来的吸引力以及取得突破后可能产生的深远影响。我整理了大批著名学者的治学之路,他们治学有所成的奥秘有三点:一是接受良好的教育,二是搞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东西,三是努力做到最好。对此,有学者生动地概括成:“在正确的时间,选择正确的方向,去到正确的地方,找到正确的老师。”

人生苦短,青年人治学入门的机遇往往一瞬而过。所以有经验的导师判断年轻人将来是否会有所建树时,除了考察品德、能力、团队精神和是否认真负责、踏实肯干外,很重要的一点是看面临吸引人的挑战时是否充满激情,是否有力争第一的勇气和韧性。我的短文可能就是一次机遇,希望更多的朋友由此登堂入室,开始铸造治学与人生的辉煌!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