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湖南文学曾以其厚实丰赡的创作成就、多姿多彩的艺术风格、群星璀璨的作家队伍而赢得“文学湘军”的美誉,并以骄人的成绩在大中华文学史册中留下了辉煌的篇章。立足于湘楚文化的精神内核来审视新时期湖南文学,我们不难发现,湖南这方神奇的土地以其独特的风情物性和人文精神给了湖南作家的性格气质、审美情趣、艺术风格等等以深刻的影响,从而造就了湖南文学鲜明的地域色彩。
考察湖南文学的创作特征,揭示湖南文学的地域色彩,总结湖南文学创作的经验成就,探索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区域文学的发展规律,对于促进21世纪湖南文学的振兴和发展,无疑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一、湖南文学地域风情的基本特征
湖南文学独具的鲜明特色,是湖南独具的地域风情的产物。地域对于文学的影响是一种综合性的影响,它决不局限于地形、气候、物产等自然条件,更重要地体现为千百年来历史因袭的人文环境的浸润濡养。湖南区域文化不仅影响到湖南作家的性格气质、审美情趣,也影响到文学作品所关注的人生内容、世象百态。展示民生的人生轨迹,演绎民情的变幻风云,叹咏民俗的眷情恋歌,泼染民品的水墨丹青,是新时期湖南文学表最为明显的地域特征。
1、民族历史的博物馆
关注历史,关注现实,关注人生,是所有文学作品应有的共同话题。但是,注重从历史事件客观反映出来的必然性中展示其内在的美学价值,从特定历史条件下追随历史前进的人物中去发现“中国的脊梁”、阐扬民族的精魂,则是湖南历史题材小说的重要主题。任光椿的《戊戌喋血记》围绕着戊戌变法、维新图强这一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从甲午战争的失败,到洋务运动的破产;从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到仁人义士的慷慨赴义;戊戌维新的前因后果、成就教训等等,一一在作品中得以展现。小说既记录了从旧营垒中分化出来的以光绪、珍妃、翁同和、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为代表的维新派的一系列爱国救国行动,也展示了上自皇帝后妃、下至官僚胥吏、黎民百姓、义士走卒等等各阶级、各党派的人生百态,还再现了中外形势、帝后斗争、征战杀伐、朝廷典章、市场商情、江湖交际、乡野民俗,历史掌故等等当时中国的历史风貌。小说更以浓墨重彩刻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