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佾共二十六篇,通篇主要讲解的是儒家文化的内涵,即“礼”的根本。“礼”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哲学思想的根本。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季氏,鲁国大夫季孙氏,这里指得是季平子,即季孙如意。季孙氏,鲁桓公少子季友后裔。从季友的孙子季文子开始,季武子、季平子、季桓子、季康子等人相继执掌鲁国政权,与孟孙氏、叔孙氏两家形成鲁国三家权贵,季氏势力最强。从公元前537年始,鲁国由季氏专政。“佾”,古代乐舞的行列。“八佾”,古代天子使用的一种乐舞,纵横都是八人,共六十四人。按周礼,天子用八,诸侯用六,大夫四,士二。季氏是鲁国的正卿,按周礼应该使用四佾。孔子为政,先正礼乐,所以孔子谈论季氏时说,季氏在自家庭院里娱乐,竟然使用了八佾这种天子才能使用的乐舞,这种事情季氏都能干的出来,还有什么事情季氏不敢干呢?
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三家”,即执掌鲁国政权的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三家贵族。“雍”,是周天子在祭祀宗庙的仪式完毕撤膳时所演唱的音乐和诗篇。“相维辟公,天子穆穆”是《诗经?周颂?雍》篇中的句子。“辟公”,指得是诸侯国君。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三家祭祀祖先完毕后,演奏《雍》诗,撤掉祭品。孔子说,帮助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