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锟
2004年以来,国学悄然升温。从大学的国学院、国学研究所和四书讲读班,到国家文化战略层面的海外孔子文化学院建设;从民间学会的国学大讲堂、国学工作室,到大都市出现的少年儿童“论语班”、总裁“国学班”及白领读《论语》的时尚等,这大有汇成一股国学文化热潮之势。如何确定国学书目,很值得我们思考。
国学就是中国的文化传统。在内容上,国学可以说是我国固有的文史哲知识,亦可以说是以儒学为主干,儒、佛、道三家文化的综合体。然而,在很大程度上,国学就是孔子儒家传统,是历史上中国人的文化生命和精神,也是中国人传统的核心价值观,它塑造着中国的民族性,体现着中国味。当下学国学的目的,就是要树立中国文化的主体性和自信心,增强民族认同感,使传统文化能薪火相传,并通过国学潜移默化的熏染,提高生活道德修养。
读国学有高的和低的两种目标。高的目标就是成为有很深国学根底的人,即培养熟悉经书子集,统义理、考据、辞章于一贯的国学研究大家。低的目标,就是针对普普通通的现代中国人,通过儒家的哲学、礼教和诗教传统化育,使之更有人生智慧、道德风度和审美雅致,更有中国味;并使中国人成为有“儒者气象”的教师、官员、工人、农人、商人、军人、医生、公务员。如此,中国人能以技艺谋生,又能以国学养人,便可使中国人从现代专业化、技术化、物质化的“单面人”、“薄人”,成为懂得人生智慧和诗礼风度的“全人”、“厚人”。
兹就针对低度目标的学国学的中国人,拟一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如下。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增广贤文》《大学》《论语》《孟子》《中庸》《易经》《书经》《诗经》《礼记》《左传》《墨子》《老子》《庄子》《荀子》《韩非子》《坛经》《近思录》《传习录》《史记》《资治通鉴》(或《通鉴纪事本末》)、《楚辞》《文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唐宋文选》。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增广贤文》,简称“三百千”和“增广”,本是我国流传极广、使用最久的童蒙读物。其中有我国传统历史文化的基本常识、谚语格言、古人勤学修身故事及做人处世之道。其文字压辙合韵,朗朗上口,古人在童蒙总角,皆能背诵成章,以备后来进一步国学学习。但今人多不读,对之陌生至极。以此,对“三百千”和“增广”,少年儿童勤诵读,成人多翻阅,为学国学打一粗略的背景轮廓。
《大学》《论语》《孟子》《中庸》,合称“四书”;《易经》《书经》《诗经》《礼记》《春秋左传》,合称“五经”。四书五经者,儒家的经典也,传统文化的精神和慧命俱在其中矣。四书五经,虽然须认真精读,然而读四书五经,却有轻重缓急之分。四书,是孔孟思想的集中代表,是道德人生修养和民族精神之精粹。诚如梁启超中所说,《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为二千年来国人思想的总源泉,它支配着中国人内外的生活。因此,“有益身心的圣哲格言,一部分久已在我们全社会形成共同意识。我既做这社会的分子,总要彻底了解他,才不至和共同意识隔阂。”所以,读经典,当以四书为先为重。然四书之读,亦有先后之次第,即先《大学》,次《论语》《孟子》,再《中庸》。《大学》中“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句,及“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句,是儒家的纲领。明其大纲,则可读《论语》《孟子》。读《论语》《孟子》重在人格修养和人伦道德,正人心,养性情,志慕圣贤之人格乃为应有之义。《中庸》明“中道”法则,由天道论人道、由人道论天道,给人心人性以更高提升。四书章句,应精读熟读,反复体味,有益人身心修养的章句格言,当背诵之,并身体力行。
五经中,《诗经》体现人生与文学艺术的关系,都是对家庭、对国家、对朋友、对男女两性关系情感之表达,其文字优美,情感婉转含蓄、缠绵悱恻,当歌之咏之便可以涵养性情,美化人生。然而《诗经》有些篇章古奥难解,虽专家只可懂十之七八,一般人只读“国风”和“小雅”篇可矣。《易经》自古至今,能懂者十之五六,读者除了解诸卦之外,当精读“文言”、“系辞”、“说卦”。《书经》文字生涩,多反映上古社会政治、宗教、历史情状,可选《尧》《舜》二典、《洪范》等篇读之可矣。《礼记》篇目庞杂,礼对于人生、社会的精义在其中。除《大学》《中庸》《乐记》须精读外,可选《礼运》《学记》《王制》《儒行》《月令》篇读之。《左传》文章优美,记述简约而婉转,且多有嘉言善行,读之定受益匪浅。
《荀子》与《孟子》同扬孔门儒学,然与孟子有异,其书值得全读,并可选《性恶》《修身》《劝学》《礼论》《正名》等篇精读之。墨子实质是一“平民化的孔子”,可对《墨子》的《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天志》《非命》等篇选读之。《韩非子》“尚法”、《老子》《庄子》论“道”,多与儒家宗旨大异,读者可选一些篇目来读并以孔孟之道驳正其失。《坛经》以平民的语言讲“明心见性”、“立其大本”,与孟子“尽心”篇对读,可明修身养性的真谛,大有益于人生修养。《近思录》和《传习录》是理学的名篇,儒家哲学智慧俱在其中,可反复熟读玩味。
历史不是“教科书”,不是干枯乏味的事件年代罗列。《史记》《资治通鉴》是有血有肉、活泼泼的,读之可明人情、事理、情势及为人处势之道,当便览观看。其中《史记》之“列传”部分更应常常翻阅之。
《楚辞》《文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唐宋文选》是中国文学的瑰宝,当经常吟读品味,如再能辅读《文心雕龙》《诗品》等著作,并济以中国的书法、绘画和古典音乐会通玩赏,体会其中之道,定能舒缓心志,美化人生,陶冶情操,成就一审美雅致的人生。
要注意,读国学书,一定要树立文化自主性,克服传统与现代、古与今之对立,打破中国与世界区隔的心态,并结合自己的日常生活实践,博学之,笃行之。最后须说明,我只是将自己学国学的一点心得写下来,姑望其批评之。
©版权说明:本文由用户发布,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进行举报或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