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成笑容
几年前,教育部、中央美院确立了一项重点科研项目——“普查、复制中国古代造像”工程,此项目学术领头人是著名的袁运生和钱绍武两位老先生。
这个从立项之初就受到美术教育界诸多关注的项目,目前的进程仍是关注的热点,因为普查、复制中国古代造像学术项目带给中国美术教育的思考和体系的重构,意义重大,是美术史上从未有过的一件大事。近日,本报记者就此事采访了两位学术领头人之一——袁运生先生。
主持:成笑容(中国文化报记者)
嘉宾:袁运生(中央美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持:袁老师,请您介绍一下“普查、复制中国古代造像”学术项目当初是怎样立项的?
嘉宾:到目前为止,这个项目在文化部、教育部都已立项。2003年,由中央美院提出、教育部立的这个项目。最初,提这个计划的人是我,当时分成两个部分,一是复制古代石刻,是本着改造素描教学课的目的,二是保护中国古代石刻,从这里开始后来发展到重建中国自己的高等美术教育体系这样一个问题。到2005年,文化部有个关于各文化单位创新的首届评比竞赛的活动,我们就把这个计划的全部想法拿出来,结果取得了文化部2005年那次活动的“创新奖”。并且,这个项目在全国艺术教育范围内,是当年唯一获奖的一个。
“普查、复制中国古代造像”项目得到文化部、教育部、国家文物局几家重要文化单位的重视和支持。后来,改造素描教学和建构中国高等美术教育体系两个项目就一并来做了。相应的,在中央美院研究生部也成立了建构高等艺术教育研究中心,由我负责,还有孙景波老师参与。许多博士生导师都非常支持中心的工作,博士生们的选题研究也参与部分中心的研究工作。
主持:普查、复制工作目前进程怎样了?创作队伍情况怎样?
嘉宾:目前我们工作已经铺开,并继续在进行当中。现在已经考察了六七个省,包括几个文物大省,甘肃、山西、陕西,山东、河南、河北等,力所能及地找到了录像、文字、美术等资料,还需要继续往下做,有的地方东西不多,但很精。南方的一些省份还没有做。我们的工作成为针对全国古代石刻的一次普查,这项工作就更具代表性。但现在面临一个比较大的问题。这件事已进行了3年多,每年都是利用假期在各系抽调教员,在教学工作以外的时间跟着我一起下去,没有专职的研究创作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