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章权才
中唐以后,随着封建社会逐渐向后期过渡,传统经学也发生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变革。这个变革的先声和重要表征,就是自中唐开始,思想和学术界泛起了一股对当时和后世具有重大影响的思潮,即所谓“明道”思潮。作为中唐时期的思想家、经学家,韩愈的道论就是在这样一种历史大背景下产生的,并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一)
韩愈,字退之。生于公元768年,卒于824年。他的籍贯,新旧《唐书》本传存有歧说。《新唐书》说他是“邛州南阳人”。《旧唐书》则说他是“昌黎人”。究竟祖籍邛州南阳还是昌黎?这是可以继续深入考证的问题。
韩愈的社会出身,《新唐书》本传云:“愈生三岁而孤,随伯兄会贬官岭表。会卒,嫂郑鞠之。愈自知读书,日记数千百言。比长,尽能通六经百家学。”韩愈在《释言》中称:“愈之亲族鲜少,无扳联之势于今”;在《上兵部李侍郎书》中又称:“愈少鄙钝,于时事都不通晓,家贫不足以自治,应举觅官,凡二十年矣。”诸如此类的记载说明,韩愈的社会出身并不显赫,他只是出身于社会的中下层,与当时庶族地主的地位相近。
韩愈所处的时代,是李唐帝国由盛转衰的时代。是庶族地主势力迅猛发展,地主阶级内部革新派与守旧派的斗争日趋尖锐的时代。大量事实表明,在这个历史转折中,在这个新旧势力的搏击中,韩愈的政治态度是矛盾的、复杂的,是具有明显的二重性的。但必须指出,韩愈基本政治倾向趋于保守,在许多重大原则问题上,他跟地主阶级中的保守派沆瀣一气。
在韩愈步入政治舞台的前期,统治集团中出现了以二王、刘、柳为代表的政治革新运动。这场革新运动触动了地主阶级保守派的利益,遭到了以宦官俱文珍为首的守旧势力的猛烈反击,革新昙花一现。有证据表明,在这场新旧斗争中,韩愈是站在俱文珍一边的。贞元十三年,他作《送汴州监军俱文珍序》,对俱文珍歌功颂德。后来,韩愈又作《顺宗实录》,字里行间,褒贬分明:一方面,对俱文珍是褒扬;另方面,对王叔文等人是贬斥,指责他们“专断”,是所谓“朋党喧哗,荣辱进退”。
在韩愈政治生涯的后期,牛李党争揭开了序幕。斗争旷日持久,牵涉到社会政治生活中的许多重大问题。在这场斗争中,韩愈也跟保守派站在一起,以他们的取舍为取舍。由于韩愈在政治立场上跟地主阶级保守派站在一起,在理论上也就必然反映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