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
当前位置:汉程网 >国学 >国学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儒学形而上系统的最初建构(一)—--《五行》(1)所展示的儒学形而上体系

内容提要:郭简《五行》篇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主要对其对儒学形而上体系之建构作出理解和诠释,着重通过对《五行》篇的内在结构的分析,阐明《五行》所建立的儒学形而上体系的内部结构,说明和论证此体系正是儒学的“一以贯之”的内在结构和形而上体系,《五行》的思想是思孟之间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的过渡环节,它继承自孔子以来的儒学之内在精神,使儒学的形而上体系得以明晰,并为孟子所进一步继承和发展,从而推动了儒学的进一步发展。通过《五行》“形于内”和“不形于内”的分析,对天人合一也作出新的理解。
关键词:《五行》 形而上体系  天人合一  
一、《五行》
郭简的出土迅速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研究热潮,其将产生的深远意义不可低估。笔者认为其中儒家文献部分的《五行》篇又有尤为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如:它揭开了一个遗留两千多年的疑案,即荀子的《非十二子》中批判的思孟五行之谜;儒学的形而上体系的建构问题;儒学的谱系问题等。杜维明先生认为,“郭店楚墓竹简出土以后,整个中国哲学史、中国学术史都需要重写。”(2)杜先生对整个郭店楚简价值的肯定,可以说,也是对《五行》篇价值的肯定。本文的重点在于主要关注《五行》篇对儒学形而上体系的构建。
李学勤先生认为,竹本《五行》入葬公元前300年左右,而墓中竹简的书写时间即成书时间当更早,其为孟子以前作品无疑。(3)魏启鹏先生也认为《五行》大概成书早于孟子,是战国前期子思子之儒的作品。(4)目前学界许多学者基本上持与上述观点相同的看法,认为《五行》的写作年代应在思孟之间,《五行》所阐述的思想也可能处于二者之间而是二者思想的过渡。作为从子思到孟子的过渡,《五行》对之前儒学作了一个形而上学的小结并以此影响了后学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孟子进一步完善儒学,成为全面继承和发展儒家思想体系的“亚圣”提供了可能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成为孔子和孟子之间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5)
按魏启鹏先生的观点,孔子死后,儒家各派在两个方面改造和改造了儒家思想体系。第一个方面,将以“克己复礼”、“礼乐治国”为宗旨的仁学逐渐改变为礼乐刑政并重的新仁学;第二个方面,是纷纷打破沉默,探讨孔夫子未曾深究的心性问题和天道观。(6)而这正是两个重要的方面,一个是现实的形而下的方面,其重点在于儒学的现实改造,直接目标是现实的人伦、社会及政治;第二个方面则是超越的形而上的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点击举报或反馈

用户评论

0人参与0条评价
没有更多数据...
专辑

收藏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