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
当前位置:汉程网 >国学 >国学文库
分享
  • 微信里发现点击扫一扫即可分享
评论
  • 0
作者:梁 涛

一九七二年,英国剑桥新学院教授格芮菲司(SamueiB.Griffith)为翻译《孙子兵法》,向中国社会科学院询问有关《孙子兵法》的年代等问题,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在来函上作了批示,表达了《史记·孙武传》不可靠、《孙子兵法》是战国时著作的个人看法,并安排年已八十岁的顾颉刚先生书面答复。二十天后,顾颉刚做出了回答,据笔记,其结论是:“《孙子》决不作于春秋时。既不作于春秋时,即与吴军攻楚入郢无关,《史记·孙武传》全不可信。……孙膑杀庞涓是前三四一年的事……但何以说他和吴国有关系?书中已两次提到越人,我们可以猜想:前三四一年,齐伐魏救韩,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其后田忌奔楚,楚封田忌于江南,江南即吴境,说不定孙膑跟了田忌去,就在那里写出他的兵法。后人弄错了时代,说他是春秋时人,另外造出一个帮助阖闾伐楚的孙武来,这故事就为司马迁所采取了。”顾颉刚先生的这项结论可以分析为三项:一、《史记·孙武传》全不可信;二、《孙子兵法》决不作于春秋时,而成书于战国时期;三、《孙子兵法》的作者猜想是孙膑。然而在一番驾轻就熟的辨伪工作后,顾颉刚忽然感到一丝不安来,他在这条笔记的末尾写道:“闻今年山东某地出土木简《孙子兵法》,视今本倍多,不知何时可见到。一九七二年八月廿三日陈金生君来谈及。”(钱谷融、印永清:《顾颉刚书话》,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61—165页)顾先生这里所说的正是一九七二年四月山东临沂银雀山西汉墓同时出土《孙子兵法》与《孙膑兵法》竹简的大事,这次发现不仅完全推翻了顾颉刚等人对《孙子兵法》及《史记·孙武传》的种种怀疑,而且引发了人们对疑古派古籍辨伪方法的深层反省。
众所周知,古史辩派辨伪古史(包括古籍)的指导思想是“层累地造成的古史观”,从这一思想出发,其辨伪古史又表现为:一,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汉程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若内容存在侵权或错误,请点击举报或反馈

用户评论

0人参与0条评价
没有更多数据...
专辑

收藏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

四库全书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