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是中国战国至秦汉间纵横家说辞和权变故事的汇编。是我国古代一部光照后世的优秀历史散文杰作,尽管书中有不少“增饰非实”之辞,就“史料”而言,真伪参半,不可尽信,但它仍然具有不可低估的史学价值。特别是从文学的角度来看、它取得了多方面的创造性的出色成就,广泛而真实、深刻而形象地反映了波澜壮阔的战国时代,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一份文化遗产,
《战国策》对纵横家们辩丽横肆、敷张扬厉的说服、论辩活动作了真实的记载和辑录。战国时期,处士横议,百家争鸣,好论善变、巧譬善喻成为当时盛行的社会风气。如以“好辩”著称的孟子,声称“我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他辟杨墨,驳许行,与各诸侯王相辩难,意欲“正人心,息邪说,距诚行,方史淫辞,以承三圣”。诸子百家中以论辩、游说见长的纵横家们更是席不暇暖,四处奔波,驰骋辩说,议论风发。“战国争雄辫士云涌,从横参谋,长短角势,转丸骋其巧辞,飞钳伏其精术;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纵横家们为了打动国君卿相,使之听取自己的建议,采纳自己的主张,他们不仅需要掌握各方面的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