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贾媛媛
作为一门学科意义上的美学是在18世纪才从哲学中独立出来的,但是从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至今,其概念内涵和研究内容却发生了很大变化。
由康德开创、黑格尔集大成的美学作为艺术哲学之路与这一时期人们对艺术的概念定位紧密相关,古希腊以来“艺术就是模仿”的古老观念在18世纪中后期发生了重大变化,受浪漫主义的影响,“艺术在于表现”成为近代以来人们关于艺术的主要观念,这就使艺术活动和艺术品的内涵也发生了重大转变。在谢林、黑格尔所强调的艺术哲学中,艺术是作为“精英艺术”而存在的,艺术活动只是少数天才或精英才能拥有的自由自觉的活动;艺术作为脱离了功利性的、想象的或创造性的精神活动,能与一种窒息着心灵世界的环境相抗衡;艺术品也成为独立于人的现实生活之外的、本身能够表达真理的美的化身。
在一些现代西方思想家那里,美学作为艺术哲学而存在则更为鲜明,因为现代西方哲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改造传统哲学的二元论模式,批判人的现实生活中心灵与肉体、经验与直观、事实与价值以及科学与理性的二元对立,艺术由于具有内在真理性内容和自由创造特征,成为现代西方思想家改造哲学、改造世界、改造人的片面性活动的价值理想。尤其是法兰克福学派和海德格尔,他们把艺术作为与日常生活割裂开的否定性力量,认为艺术经验和日常经验的根本性不同就在于审美经验的非世俗化,艺术成为批判现实世界的有力武器和拯救人类精神世俗化的一剂良药。但是这种把艺术“孤独化”的立场却带来了双重恶果:在艺术方面过分强调个性化,使艺术和生活分离,使艺术家从对社会的责任感中逃脱,最终导致了现代主义艺术远离生活、远离社会的所谓“贵族化”倾向;在文化方面则造成了文化的分裂,在艺术与生活、日常经验和审美经验之间划出了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思想家、艺术家、哲学家普遍有一种“精英意识”,以自我为中心,把自我的价值和理想凌驾于社会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