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是中国第二个奴隶制王朝。商灭夏后,一方面沿用商部落的某些传统习俗,袭用夏朝法律;另一方面商王根据新情况颁布新的诰、训、谕、誓等命令,形成商朝的法律。
《左传·昭公六年》记载:“商有乱政,而作汤刑。”这里所说的“乱政”,主要是指当时奴隶和平民反对奴隶主阶级的斗争,而“汤刑”,并非全是商王成汤所作,而是商代法律的总称,是为了表示对商朝开国君主成汤的崇敬和怀念,取名为“汤刑”的。“汤刑”不仅全部沿用了“禹刑”中的五刑,还广泛实行族刑。《尚书·泰誓》中说:“罪人以族”,就是指一人有罪,其父母、兄弟、妻子都要处刑。有一条甲骨文记载着80人同时处刖刑。
商代的法律也已失传,从后世的文献可略知一二。据《尚书·伊训》记载,商朝吸取夏朝末代国王桀因贪财好色终致亡国的教训,制订了“官刑”。“官刑”是专门惩治犯有“三风十愆〔qian千〕”罪行的贪官污吏的特别刑法。所谓“三风”,指巫风、淫风、乱风。巫风,是日以继夜地恒舞于宫,酣歌于室。古代的舞与歌原本是神巫的事情。淫风,是贪货色,好游畋〔tian田〕。“乱风”,是狎侮圣人的语言,拒绝忠直人的规劝,疏远年老有德的人,亲近幼稚顽嚣的人。所谓“十愆”,是包括三风在内的10种罪过。如果贵族高官犯了这些罪,要取消他们的身份和特权。如果君王有这些行为,臣下不去帮助改正,要受到墨刑的惩罚。
商代除了沿用夏代的一些罪名,还增加了一些新罪名。《尚书·盘庚》中说:“乃有不吉不迪,颠越不恭,暂遇奸宄〔gui鬼〕,我乃劓殄〔tian舔〕之,无遗育。”这里就立了三种新罪名:一是“不吉不迪”罪,是指行为不善,不按商王指出的正道办事;二是“颠越不恭”罪,指狂妄放肆,不遵守法纪,不恭敬国王的行为;三是“暂遇奸宄”罪,暂是指欺诈,遇是指奸邪,在外作乱为奸,在内犯法为宄,也就是说,用欺诈、奸邪的手段,犯法作乱的行为。凡犯了这三种罪行的要处“劓殄”之刑,即不仅要杀死本人,还要把他的后代统统杀掉,不留“遗育”。
商代的刑罚以严酷著称,以死刑和肉刑为主刑。死刑有炮烙、醢〔hai海〕、脯、剖心、劓殄、戈伐等。肉刑则广泛使用夏代的墨、劓、剕、宫刑。
炮烙刑,据《列女传》记载,是在一根横放着的大铜柱上涂上油脂,下边燃起旺旺的炭火,强迫犯人赤脚在铜柱上行走,犯人走不到几步就掉落到炭火中被活活烧死。
醢刑,是把人剁成肉酱。脯刑,是把人割成一条条,晒成肉干。剖心刑,是剖开人的胸膛,挖出心脏。《史记·殷本纪》记载商纣王“醢九侯”,“脯鄂侯”,“剖比干观其心”的事。九侯有一女儿送到纣王那里去当侍女。她不愿意过荒淫的生活,纣王便把她杀死了,并且把她的父亲九侯也处醢刑,剁成肉酱。鄂侯得知此事,怒斥了纣王的暴行。纣王便把鄂侯处了脯刑。比干是纣王的叔父,常常劝谏纣王,措辞严厉,纣王恼羞成怒,剜了比干的心。
劓殄刑,即族刑,是商代死刑中的最高刑。戈伐,是用戈杀头,即斩、戮。有一条甲骨文写着:“允戈伐二千六百五十六人”,记载了允这个奴隶主杀死2000多人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