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宝典
当前位置:汉程网 >国学 >也是山人医案 >第四部分

《也是山人医案》·第四部分

清朝 也是山人医案 也是山人 著

不寐

梅(三六)昨进凉解方。身热已止。口渴亦减。是邪解之象。但呕吐妨食。寤而少寐。余邪未清于胃腑。经云。胃不和则卧不安。拟温胆汤。

鲜竹茹(一钱五分)制半夏(一钱五分)茯苓(二钱)枳实(二钱)橘红(一钱)姜汁(冲入,一钱)

川石斛(三钱)

车(三一)不寐多日。气逆欲呕。此属肝阳上升。阳不下交于阴所致。进酸枣仁汤。

酸枣仁(炒黑切研,三钱)知母(四钱)茯苓(一钱)生甘草(三钱)川芎(五分)

潘(三五)脉细面白。寤不成寐。归脾汤主之。

嫩黄(三钱)焦于术(二钱)远志(五分)当归(一钱五分)炙草(五分)枣仁(三钱)茯神(二钱)龙眼肉(三钱)

钟(四五)痢久伤阴。痢止泻减。脉象右微。泻血一次。颇多。汗泄不寐、心、脾、肝、肾皆亏。阳气不肯下交于阴。脏病散。难奏效。深虑反复。议养荣汤去桂、芍、远志、陈皮。加枣仁。

人参(五分)炙黄(二钱)炙草(五分)炒松熟地(四钱)五味子(三分)当归(一钱五分)茯神(二钱)枣仁(炒焦研,二钱)甜冬术(二钱)加桂圆肉(二钱)

又议人参养荣汤去桂、姜、枣。

人参(五分)绵黄(三钱)炙草(五分)甜冬术(二钱)原熟地(四钱)当归(一钱五分)五味子(三分)陈皮(一钱)生白芍(一钱五分)茯苓(二钱)远志(去心研,四分)加左牡蛎(二钱)龙骨(研,一钱)

又两颧赤色。阴火上升。口干汗泄。少寐。下纯血已止。此血由经阻三月。心主血。肝藏血。脾统血。三阴大亏。

经断瘀阻。乃温补内托。而始下此病根也。与痢症下纯血例于不治之条迥异。然前方已臻小效。脉右微已振。左脉稍濡。腹痛忽冷忽热。踞于少腹。腹为阴是也。酸水涌溢不止。木邪何疑。当此气血交亏。无清火法。必得导火归原。方是治病法程。仍议人参养营汤去当归、姜。

人参(另煎冲,五分)嫩黄(三钱)炙草(五分)淮熟地(五钱)五味子(三分)炒焦白芍(一钱五分)甜冬术(二钱)远志(去心研,四分)云茯神(二钱)陈皮(一钱)加大枣(二枚)

嘈杂

申(三○)胃虚嘈杂。

川斛(三钱)生地(三钱)柏子仁(二钱)豆皮(二钱)麦冬(二钱)茯神(二钱)生白芍(一钱五分)炙草(五分)

冯(四一)经半月一至。夜嘈痛。此属肝阴久亏。肝阳化内风冲突所致。

小生地(二钱)麦冬(二钱)柏子仁(二钱)清阿胶(二钱)丹参(一钱五分)茯神(二钱)生白芍(一钱五分)牡蛎(三钱)

三消

顾(四○)肺胃交炽。右脉数搏。消渴善饥。此属中上消症。拟甘寒方。

鲜生地(一两)清阿胶(二钱)粳米(二钱)生石膏(五钱)麦冬(二钱)生甘草(三分)知母(一钱)

林(三六)热胜渴饮。甘寒是用。

川斛(三钱)生石膏(五钱)粳米(三钱)清阿胶(二钱)知母(一钱五分)生甘草(三分)生白芍(一钱五分)

金(三八)渴饮频饥。小溲混浊。此属肾消。元阳变动为患。非客热臻此。

熟地(四钱)淡天冬(二钱)山药(二钱)龟版胶(二钱)牛膝(三钱)茯苓(三钱)萸肉(二钱)知母(一钱)麦冬(二钱)

龚(五四)频渴易饥。肌肉消瘦。小便淋沥。此属下消大病。

熟地(四钱)山药(二钱)茯苓(二钱)萸肉(二钱)牛膝(二钱)泽泻(一钱)丹皮(一钱五分)

车前(一钱五分)

叶(四八)肺胃交炽。频渴易饥。玉女煎加引。

鲜生地(一两)拣麦冬(三钱)粳米(三钱)生石膏(五钱)牛膝(三钱)生甘草(三分)知母(一钱五分)

脾痹

吴(三二)形体丰肥。素嗜甘美。近起口甜。是脾胃伏热未清。古称脾痹。而不饥不食。多属有诸。

鲜竹茹(二钱)制半夏(一钱五分)川连(六分)枳实(一钱)橘红(一钱)黑山栀(一钱五分)佩兰叶(一钱五分)

贝(三○)热邪蕴结中焦。不饥不食。口甜。此属脾痹。

佩兰叶(三钱)制半夏(一钱五分)枳实(一钱)竹茹(一钱五分)橘红(一钱)川连(四分)块茯苓(三钱)

李(十一)暑湿内郁成疟。前投凉解方。牙宣血溢已止。脉象稍平。而寒已减。热未退。脘闷舌白。痰多溲赤。医者一误于升、柴、苏、菖并用。过于升泄。复缪于鹿角霜温理奇阳。非独不能已疾。转能益疾。致有前日血溢之恙。今虽小安。而在里之湿热。尚未尽透。兹当以栀豉汤以引里邪出之于表。是亦疟症驱邪之出路。

淡豆豉(一钱五分)杏仁(三钱)草郁金(一钱)黑山栀(一钱五分)橘红(一钱五分)滑石(三钱)

连翘(一钱五分)川贝(去心研,二钱)栝蒌皮(一钱五分)加嫩竹叶(十片)

顾(三六)寒热头痛。脘闷频渴。脉弦滑。从少阳开泄。

柴胡(八分)制半夏(一钱五分)草果仁(七分)淡黄芩(一钱)广皮(一钱)赤苓(三钱)浓朴(一钱)

王(三四)久疟频呕。木邪伤土。阳明厥阴同治。

川连制半夏草果仁淡干姜黄芩茯苓生白芍(一钱五分)炒焦乌梅肉(五分)

慕(九岁)昨进泄少阳方。疟邪未止。寒少热多。渴饮无度。呕吐脉数。神烦汗泄。面赤。大便四日未解。当此深秋燥邪。内投苦寒攻胃。冀其疟缓。已属非法。投是辛寒。佐以甘缓。恰符仲景阴气先伤。阳气独发之旨。

鲜生地(五钱)麦冬(二钱)粳米(三钱)知母(一钱)生石膏(三钱)生甘草(四分)卷心竹叶(一钱五分)

苏(三○)疟来间日。头痛渴饮。此属暑疟。

香薷(七分)杏仁(三钱)飞滑石(三钱)淡黄芩(一钱)制半夏(一钱五分)草果仁(八分)浓朴(二钱)赤苓(三钱)

施(十八)寒热已久。左胁瘕聚。邪入肝络矣。

生牡蛎(三钱)归须(一钱)炒延胡(一钱)炙鳖甲(一两)炒桃仁(一钱)桂枝(八分)柴胡(五分)

虞(十一)面赤痹热。恶心呕吐。神烦汗泄。衄血。脉大。并不渴饮。此属心经热疟。热邪迫于肺胃所致。清心热。

凉肺胃。可不悖矣。

犀角(八分)丹皮(一钱)知母(一钱)细生地(三钱)元参(一钱五分)生甘草(三分)连翘心(一钱五分)麦冬(一钱五分)竹叶(一钱五分)

钱(十二)寒多热少。移早则邪达于阳。跗肿。腹胀。面浮。皆太阴病。宜缓治。

草果仁(煨研,五分)制半夏(一钱五分)赤苓(三钱)浓朴(一钱)黄芩(一钱)知母(一钱)小青皮(一钱)

钱(八岁)冲年三虐。寒热俱重。邪深而入客于阴。即疟来日迟之谓。非阴虚之谓也。然腹胀。口不烦渴。胃纳颇减。太阴见症。当温疏里邪。

草果仁(五分)川桂枝(八分)生姜(一钱)知母(一钱)杏仁(三钱)茯苓(三钱)浓朴(一钱)制半夏(一钱五分)

泄泻

朱(三二)暑湿内踞。脘闷泄泻。议通三焦。

藿香叶(一钱)制半夏(一钱五分)赤苓(三钱)飞滑石(三钱)木瓜(一钱)南楂炭(一钱五分)炒浓朴(二钱)

姚(三五)暑邪内郁。脾胃不和。泄泻。

藿香(一钱)炒扁豆(三钱)茯苓(三钱)南楂炭(一钱五分)木瓜(一钱)泽泻(一钱)浓朴(一钱)广皮(一钱)炒砂仁(五分)

倪(十三)禀质最薄。滑泄不止。

焦白术(二钱)炒焦谷芽(一钱五分)茯苓(三钱)益智仁(五分)广皮(一钱)泽泻(一钱)浓朴(一钱)姜炭(三分)

徐(五岁)潮热泄泻。口渴已久。脱肛初愈。

煨葛根(八分)大神曲(一钱五分)猪苓(一钱)焦于术(一钱五分)

淡芩(一钱)泽泻(一钱)土炒白芍(一钱五分)大麦芽(一钱)

汤(六岁)泄泻腹痛。呕恶头汗。在冲年总属脾胃气馁。从经旨后泄腹痛例。拟建中渗湿方。

焦白术(一钱五分)炒扁豆(三钱)茯苓(三钱)苡仁(二钱)木瓜(一钱)泽泻(一钱)南楂炭(一钱五分)广皮(一钱)

又泄泻腹痛。呕恶头汗。全是脾胃病。前服建中渗湿之剂。泻痛悉减。恶心汗泄仍在。经云。诸呕吐逆。皆属于火。恐脾传肾。而变焉滞下之患。仿仲景泻心汤意。

炒小川连(四分)制半夏(一钱五分)吴萸(七分)炮淡黄芩(一钱)木瓜(炒,一钱)茯苓(二钱)生白芍(一钱五分)

叶(三八)脾肾两衰。腹鸣晨泄。阳微所致。

淡吴萸(七分)淡补骨脂(一钱)建莲(三钱)煨肉果(三分)炒菟丝饼(一钱五分)山药(炒,二钱)

茯苓(三钱)五味子(一钱五分)

王(三八)前议扶胃疏瘀方。瘕泻大减。少腹微痛。腰微酸楚。寤而少寐。恶露已净。督虚背寒。总属妊去液伤。

络脉空隙。投温防燥。过润恐清。均非产后至当之法。然瘕泄已减。殆非温下之品。无以入于至阴之地。择其温而不燥。

润而不清者。治之自有并行不悖之妙。

鹿角霜(三钱)炒香菟丝饼(一钱)茯苓(三钱)当归(一钱五分)杜仲(炒,二钱)炙草(五分)炒黑小茴(六分)小生地炭(三钱)远志(炒,四分)

高(廿三)湿热内聚。腹痛。下痢初起。当分消兼清里邪。

青皮煨木香淡黄芩炒浓朴川连南楂炭槟榔殷(七岁)腹痛。下痢无度。渴烦肛坠。议用分消。兼佐升提。

青皮(一钱)炒白芍(一钱五分)煨升麻(五分)炒浓朴(一钱)炙草(五分)醋炒柴胡(五分)南楂炭(一钱五分)广皮(一钱)

又下痢纯血。气陷肛坠。昨用升举。原得小安。未能全退。想在里湿热未清。再当酸苦泄热。

小川连炒焦白芍炒当归北蓁皮炙甘草石莲肉炒黄柏乌梅肉陈(六三)湿热内聚。腹痛下痢。恶心眩晕。痞闷不饥。此属高年肝阴久亏。肝阳乘阳明上胃。最有身热之虞。拟苦辛宣通。佐以和阴。

淡黄芩(一钱)制半夏(一钱五分)藿香叶(一钱)川连(八分)枳实(一钱)飞滑石(三钱)生白芍(一钱五分)淡干姜(五分)

钱(廿八)暑湿内伏。下痢腹痛。拟分消主之。

青皮(一钱)煨木香(六分)藿香叶(一钱)炒浓朴(一钱)炒广皮(一钱)六一散(包,三钱)南楂炭(三钱)淡黄芩(一钱)

冯(三二)赤痢月余。近日无度。因始病未经清理。致温热变迁。酿成厥阴下痢。今已身热腹痛。后重里急。胸痞不食。呕恶频加。腑气欲绝之验。昔贤虽有通涩二法。凭症难施。参仲景厥阴下痢篇。勉拟连芍苦辛之属。假其降火制肝之义。使其木得条达。则土自敦阜。俾得安谷。再商治痢。

吴萸炒川连(四分)炒半夏(二钱)川楝子(二钱)淡干姜(一钱)枳实(一钱)茯苓(二钱)生白芍(一钱五分)香粳米(三钱)

桂(三二)昨进疏泄。得汗邪解。身凉咽痛亦愈。询久卧湿地。蕴酿湿热。致腹痛下痢。并不渴饮。述嗔怒未曾发泄。是肝阳郁勃于中。脏土早热。治宜分消。

青皮(一钱)煨木香(五分)赤苓(三钱)炒浓朴(一钱)淡黄芩(一钱)泽泻(一钱)楂炭(一钱)

加老姜(三分)

便血

杨(廿三)肠风便血。腹痛。脉濡弱。脾胃气馁。拟疏风、凉血、和阴。

荆芥穗炒白芍炒银花丹皮炙草地榆炭炒当归高(三四)湿热壅于脾络。腑肠空隙。粪前先有血下。然脾属柔脏。非刚不能苏阳。

茅术炭新会皮炒银花川黄柏地榆炭煨葛根浓朴炒焦荷蒂沈(四五)便后下血。属远血也。

细生地炒黑槐花酒炒黄芩炒丹皮柿饼灰地榆炭曹(十六)春源气泄。少阳木火。乘太阴脾阳愈竭。腹中微痛。便后始有血下。

焦白术桑叶茯苓当归丹皮泽泻地榆炭凌(四六)湿胜中虚。便红已久。

炒黑樗根皮(一钱)炒黑地榆(三钱)茯苓(二钱)当归炭(一钱五分)

炒焦丹皮(一钱五分)炒泽泻(一钱)炒槐花(一钱)

程(六岁)当脐腹痛。晨泄数次便血。不嗜食饮。冲年脾胃气滞。兼生冷内停。当和中、疏滞、驱寒。

焦白术(二钱)南山楂(一钱五分)炙草(五分)煨益智(五分)当归(一钱)炮姜(六分)浓朴(一钱)地榆炭(一钱五分)

霍乱

汪(十三)暑湿内踞。上吐下泻。拟宣达脾胃之阳。

藿香叶(一钱)制半夏(一钱五分)赤苓(三钱)飞滑石(三钱)木瓜(一钱)南楂炭(一钱五分)浓朴(一钱)

范(廿八)暑湿内蕴。上呕吐。下洞泄。拟宣通三焦。

广藿香(一钱)制半夏(一钱五分)六一散(三钱)炒浓朴(一钱五分)广皮(一钱)茯苓皮(三钱)南楂炭(二钱)

汪(十二)身热腹痛。呕逆便泄。

鲜藿香叶(一钱)制半夏(一钱五分)赤苓(二钱)朱砂六一散(三钱)木瓜(一钱)南楂炭(二钱)炒浓朴(一钱五分)淡黄芩(一钱)

脱肛

骆(八岁)稚年肛坠。拟升提法。

焦白术(二钱)炒白芍(一钱五分)炒广皮(一钱)炒归身(一钱)炙草(四分)乌梅肉(八分)柴胡(醋炒六分)升麻(醋炒五分)

苏(六八)肛挺翻出。痛坠窘迫。向暮之年。气虚下陷。与冲子升柴可举迥异。但是痛必有瘀热蕴结于下。益气摄阴之中。少佐苦泄。所谓临症权衡。当以如盘走珠可也。

熟地炭(三钱)党参(一钱)炒白芍(一钱五分)归身(一钱五分)焦白术(二钱)炙草(五分)炒黄柏(一钱)五味子(一钱五分)

吴(五八)向衰肛坠。起于痢病初愈。非独气虚下陷。而痢必伤阴。议投温补内托。迥异升提。

熟地炭(四钱)补骨脂(一钱)茯苓(三钱)当归(一钱五分)五味子(一钱五分)炙草(五分)鹿角霜(三钱)大茴香(四分)

毛(六二)足跗软。面乏华色。宗经旨肺热叶焦。则生痿之义。

霜桑叶(一钱)甜杏仁(三钱)地骨皮(一钱五分)玉竹(二钱)苦百合(五钱)麦冬(三钱)大沙参(一钱五分)

汤(三二)痿。左足偏枯。步履皆废。两脉涩弱。背脊喜捶。此属肾虚。失于收纳。藏聚少司。病根在下。当与虎潜意。

全当归(一钱五分)金狗脊(三钱)茯苓(三钱)虎胫骨(三钱)川断(二钱)萆(三钱)淡苁蓉(三钱)

许(三六)痿足不任身。拟治痿取阳明之义。

制茅术(二钱)生杜仲(二钱)萆(二钱)川黄柏(一钱)淡苁蓉(二钱)茯苓(三钱)牛膝(三钱)

王二气交衰。拟温里托邪。

嫩毛鹿角(三钱)枸杞子(三钱)西党参(二钱)当归身(三钱)新会皮(一钱)炙草(五分)淡苁蓉(三钱)远志(八分)酸枣仁(炒焦研,三钱)原熟地(四钱)大白芍(二钱)抱木茯神(二钱)

褚(四八)痹痛。汗泄甚多。湿邪较风寒二气更胜。拟护阳法。从汗多亡阳例。仍佐驱邪。

生黄(三钱)海桐皮(一钱)粗桂枝(八分)当归(一钱五分)片姜黄(一钱)生于术(二钱)防风根(六分)川独活(五分)

沈(三七)风湿相搏。历节痛。四肢麻木。此属周痹。

粗桂枝(八分)木防己(一钱五分)海桐皮(一钱)羚羊角(一钱)晚蚕砂(一钱)片姜黄(一钱)川萆(二钱)酒炒桑枝(一两)

又风湿麻痹。服苦温方。痛势已缓。所有入暮口干。当兼佐以甘润。

羚羊角(一钱)甜杏仁(三钱)苡仁(二钱)晚蚕砂(二钱)南花粉(二钱)木防己(一钱五分)桂枝(五分)

痉厥

吴(廿八)面青汗泄。不寐。诸阳一并为厥之后。寒战肢掣。牵引阳升。便秘。是肝肾内衰之征。往往有骤脱之虞。

此止厥甚难。勉拟经旨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甘麦大枣汤加阿胶、牡蛎、枣仁、茯神。

阿胶(二钱)炙甘草(五分)牡蛎(三钱)淮小麦(一钱五分)南枣(三钱)枣仁(三钱)茯神(二钱)

癫痫

顾(四六)神识如醉。厥阳上并。志意不乐。有时叫喊。凡动皆阳。诸静为阴。此属热痰阻蔽灵机。经云。重阳者狂。重阴者癫。议降肝胆相火。

羚羊角(一钱)化橘红(一钱)陈胆星(五分)龙胆草(一钱)天竺黄(一钱)石菖蒲(六分)远志(七分)

陶(廿四)阳升衄血。拟凉解肺胃法。

犀角连翘元参细生地炒牛膝黑山栀丹皮炒黑侧柏叶曹(廿八)鼻衄已止。面白无神。脉细音嘶。血脱恐气无所归。安得不以阳气为首务耶。

炙黑黄炒焦白芍炒牛膝洋参炙草炒山药茯神周(八岁)痘后衄血。肺胃余火尚炽。

地骨皮犀角丹皮川贝生地炭连翘银花戴(三三)议育阴。清气热。

熟地炭拣麦冬淡菜清阿胶淡天冬女贞子云茯神(二钱)龟腹版(五钱)

戴瘀咯初净。肺胃阴液未充。值天时燥气加临。阳易旋动。清窍不司其肃。衄血乃因复发。脉右寸关搏而疾大。

是阳明燥气鼓舞之征。议滋清益阴肃上。候裁。

原生地(四钱)拣麦冬(一钱五分)淮牛膝(炭)龟腹版(酒炙,五钱)陈阿胶(二钱)连翘豆皮(一钱五分)真川贝(去心研,二钱)炒黑侧柏叶(一钱五分)

又脉左和静。右动搏已减。衄血渐止。口干。望色紫滞已退。凡动皆火易就燥。议益阴潜阳。佐清阳明燥热。

原熟地(四钱)龟腹版(五钱)拣麦冬(一钱五分)陈阿胶(另烊冲,二钱)淮牛膝(一钱五分)真川贝(二钱)霍石斛(一钱五分)

又原熟地(四钱)龟腹版(五钱)拣麦冬(一钱五分)阿胶(另烊冲,二钱)淡天冬(一钱五分)真川贝(二钱)川斛(一钱五分)制洋参(一钱五分)

又原熟地(一钱)真川贝(二钱)川斛(一钱五分)陈阿胶(二钱)建莲(二钱)茯神(二钱)拣麦冬(一钱五分)西党参(一钱五分)九孔石决明(研三钱)

四库全书

更多>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