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魏郦道元撰
宜都杨守敬纂疏
门人枝江熊会贞参疏
颍水洧水潩水潧水
渠沙水朱无渠沙水三字,戴增,赵作渠水,无沙字。
颍水出颍川阳城县西北少室山。
秦始皇十七年,灭韩,以其地为颍川郡,守敬按:见《史记?始皇纪》,郡治阳翟,见后。盖因水以著称者也。守敬按:《释名》[《释州国》]颍川,因颍水为名也。汉高帝二年,以为韩国。守敬按:《汉志》颍川郡,高帝五年为韩国,六年复故。考《史记?高祖纪》五年,立韩王信为韩王,都阳翟,六年,徙太原。《信传》同。此二年为五年之误,无疑。王莽之左队也。《山海经》曰:颍水出少-1802-
室山。《地理志》曰:出阳城县阳干山。守敬按:《山海经》文见《海内东经》。《淮南》[《说山训》]、《类聚》八引《博物志》,并云出少室。《地形志》阳城郡,阳城有少室山。《元和志》,少室山在告成县西北五十里。在登封县西十里,颍水源出焉。《地理志》文见阳城县下。《续汉志》刘《注》引《地道记》亦云出阳干山。《说文》及杜氏《释例》、《山海经》郭《注》作出干山,脱阳字,《寰宇记》引《说文》,《左传?宣十年?正义》引《释例》,并有阳字,则郭《注》亦当本有阳字。《元和志》,阳干山在颍阳县东二十五里,颍水一源出此。是少室、阳干并有颍源,《经》、《注》举少室尚未备,故郦氏援《山海经》以明《经》之所自出,称《地理志》以补《经》之所未及,下即就当时之水,分出于阳干、少室者,一一实指之。今颍水有三源奇发,右水出阳干山之颍谷。守敬按:合以为三源之西源。《括地志》,颍水出嵩阳县东南三十里阳干山,俗名颍山,泉源出山之东谷,其侧有古人居处,俗名颍墟,故老人云,是颍考叔故居,即郦元所谓颍谷也。今颍河出登封县西南。《春秋》颍考叔为其封人。守敬按:见《左传?隐元年》。其水东北流。中水导源少室通阜,守敬按:此水在三源之口,为出少室之西源。今水出登封县西。东南流,径负黍亭东。守敬按:《续汉志》,阳城有负黍聚,即此。《左传》杜《注》,阳城西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