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宝典
当前位置:汉程网 >国学 >罗氏会约医镜 >前言·卷十三 杂证

《罗氏会约医镜》前言·卷十三 杂证

清朝 罗氏会约医镜 罗国纲 著

五十、论疝

(腹病曰疝,丸病曰。有寒、气、湿、热、虚、冷。男子为奔豚,女人曰育腹,小儿有本肾。)

经以任脉为病,男子内结七疝,女子带下瘕聚,(经脉起于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总诸阴之会。瘕者,即方书所云状如黄水者是也。)总言病之原也。所云冲、狐、、厥、瘕、癃,分言疝之状也。丹溪以为疝症皆始于湿热。

盖五脏各有所伤,则皆生火,火郁之久,湿气便盛,浊液凝聚,并入血脉,流于厥阴,肝性急连,为寒所束,宜其痛甚。是疝为筋病,皆挟肝邪。若言止在肝经,不与《内经》合也。治此者,当分寒、热、虚、实。若如张子和一概用下,则误矣。察其形气病气,若果有热症热脉,显然外见者,治以寒凉则可。如无可据,而但云疝由湿热,则不可。至于湿则肿坠,虚者亦肿坠。在血分者不移,在气分者多动。是故诸寒收引,则血注而归肝,下注于左丸。诸气愤郁,则湿聚而归肺,下注于右丸。且睪丸所络之地,非尽由厥阴,而太阴、阳明之筋,亦入络也。故患左丸者,痛多肿少;患右丸者,痛少肿多。但治初受之邪,必当以温经散寒,行气除湿为主,切不可早用寒凉,致留邪气,以遗其害。及其久也,则有始终为寒者,有因寒郁而为热者,有元阳受伤而虚陷日甚者,当用调补之剂,因病制方,不得泥执。

一、治疝必先治气,故病名亦曰疝气,非无谓也。盖有寒气、热气、湿气、逆气。气在阳分,则为气中之气;气在阴分,则为血中之气。凡气实者破之,气虚者补之。故治疝者,必于诸证之中,俱当用气药。

脉候

弦急搏皆疝。(诊在何部,自知其脏。)尺部滑,为寒疝。(滑脉寸上见为大热,阳与阳并也。两尺见滑者,丙丁不胜壬癸,从寒水之化也。)脾脉大而虚,木旺克土,厥逆上升。寸口脉沉而弱,疝气少腹痛。疝属肝病,脉必弦急。(肝脉弦急。常也。)牢急者生,(疝系阴寒,牢主里寒,常也。)弱急者死。

五积散

治疝气初起,或愈后复发,必有外因,痛不可忍,最效。

当归苍朮陈皮茯苓(各一钱)浓朴(姜炒,八分)干姜(炒,五分)白芍(八分)

麻黄(冬天去节,六分;夏天留节,四分)枳壳(八分)半夏(一钱)桔梗(八分)甘草(炙,六分)

肉桂(六分)川芎(七分)加:吴茱萸(汤泡,焙干,七分)小茴(盐炒,七分)生姜(六分)

葱白(五寸)

同煎,热服。

治平汤

(新)治一切疝气痛,上冲心,小便赤,寒热虚实俱效。

当归(一钱三分)白芍(一钱)茯苓(一钱)泽泻(七分)猪苓(八分)山栀(七分)

木香(五分)苍朮(一钱)川楝子(一钱)

小茴(六分)橘核(七分,炒研)肉桂(八分)陈皮(七分)荔枝核(一钱三分,烧焦,研)

水煎服。寒甚,加吴茱萸五分。胁痛,加柴胡七分。

暖肝煎

治肝肾阴寒,小腹疼痛,疝气等证。

当归(三钱)枸杞(三钱)茯苓(三钱)小茴(钱半)肉桂(一、二钱)乌药(二钱)

杏仁(一钱)

姜引。如寒甚,加吴茱萸;不应,加附子。

疝方分类

治冲疝气上冲心,二便不通,小腹与阴相引痛甚,此肝邪上厥也。

木香散

木香陈皮良姜(炒)干姜(炒。各六分)诃子枳实(各钱半)草豆蔻(一钱)

黑牵牛(六分半)川芎(一钱)

水煎服。

治狐疝卧则入腹,立则出腹,与狐相似。

蜘蛛散

蜘蛛(十四枚。勿用五色者、身有毛刺者,薄小者,须用屋西南有网,身小尻大,腹内有苍黄脓者佳。去头,微炒研)肉桂(五分)

上为末,每服一钱,此仲景方也。

治疝阴囊肿大不一,痛不可忍。

荔枝散

荔枝核(十四枚,烧存性,用新者)大茴(炒)沉香木香青盐食盐(各七分)

川楝肉小茴香(炒,各二钱)

为末,酒调三钱服。

治木肾不痛。

南星半夏黄柏苍朮枳实白芷神曲滑石吴茱萸昆布山楂等分为末,酒糊丸,盐汤下。外用马鞭草捣涂,效。

治厥疝脾受肝邪,厥逆,心痛吐食。

当归四逆汤

当归尾(一钱四分)附子(制)肉桂小茴(炒。各六分)柴胡(七分)白芍(八分)

元胡(六分)川楝子(一钱)茯苓(一钱二分)泽泻(六分)

水煎服。

治瘕疝脾经湿热,传于肾阴,肿痛,或挺纵不收,或渍脓血,白自流出。

乌头汤

治内热,外为寒束。

川乌头(炮)栀子仁(炒。各三钱)

煎服。

治疝阳明经病,小腹旁壮如黄瓜,血渍脬囊,结成痈肿,肿少血多。用:桃仁元胡甘草茯苓白朮枳壳山楂橘核荔枝核等分,水煎服。

治癃疝内有脓血,小便不通。

加味通心散

瞿麦穗木通(去皮)栀子仁黄芩连翘甘草枳壳川楝子(去核)归尾桃仁(去皮尖,炒)山楂上等分为末,灯心、车前子煎汤,调服三钱。或用五苓散加桃仁、山楂亦妙。

木香楝子散

治疝气久不愈者,服此神效。

石菖蒲(一两,炒)青木香(一两,炒)荜(五钱)荔枝核(二十枚,捶碎,炒)

川楝子(二十枚。巴豆二十枚同炒黄赤色,去巴豆不用)

共研末,水调服。

龙胆泻肝汤

治肾本不虚,而肝经湿热,火旺筋缩,茎中或痛或痒,或挺纵不收,白物如精,随溺而下者,此筋疝也。

龙胆草(酒炒)天冬麦冬甘草黄连(炒)山栀知母(各一钱)黄芩(一钱二分)

柴胡(钱半)五味(三分)

水煎服。

神应散

治寒疝诸疝,心腹大痛,散气开郁。

元胡胡椒小茴(等分)

为末,每服二钱,酒调下。

守效丸

治久坠而不痛者,是即疝之类,单宜治湿理气。

苍朮南星白芷川芎山楂半夏枳壳(或改橘核)

等分为末,姜汁糊丸,盐汤下。有寒,加吴茱萸。有热,加山栀子。又或加青皮、荔枝核。此方治疝之妙药。

桃仁膏

治小腹硬而有形,大便秘结而黑,小水利,是血疝也。

桃仁(去皮尖,炒)大茴(炒)

等分为末,每用二钱,葱白二寸,煨熟,蘸药细嚼,空心酒下。不应,用四物东加桃仁、红花、朴硝、大黄、甘草。

凡少年暴病,或为邪热所闭,或肿痛之极者,是邪盛势急,非行气利水之剂不可,故下之之法,亦不可废。

导水丸

大黄黄芩(各一两)滑石黑丑(头末。各二两)甘遂(五钱)

共为末,水丸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水下。

禹功散

泻水之剂。

黑丑(头末,二两)茴香(炒,五钱)

或加木香三钱,为末,以生姜汤调一、二钱,临卧服。

凡治疝,当用五苓散,加茴香、金铃子、橘核、槟榔、木通多效。

凡治阴囊溃烂,睪丸脱露,名为脱囊。用真紫苏茎叶为细末,干敷。如未破,用香油调涂,将青荷叶包上。内服芩、连、甘草、木通、当归之类,多得保全,患者勿虑。

备采古来治疝至简至稳神方于后,以便取用。

卒得疝气,小腹及阴中切痛,汗出欲死者,沙参研末,酒服三钱。

○阴疝肿坠:木别子仁醋磨,调芙蓉叶末敷之。

○疝气偏肿:甘遂、茴香等分为末,酒服二钱。

○疝气:荔枝核二十四枚,陈皮五钱,硫黄(烧溶入水出毒)三钱,为末,盐水调面为丸,绿豆大,空心酒服九丸,日三服。

○偏坠掣痛,脐下撮痛:吴茱萸一斤,酒、醋、开水、童便各浸四两,一夜焙干;泽泻二两,为末,酒丸,盐汤下。

○狐疝:地肤子五钱,白朮二钱半,桂心五分,为末,酒服三钱,忌葱。

○疝气偏坠:大茴小茴(俱炒)各一两为末,用猪尿胞一具(连尿)入药于内,扎定入罐内,以好酒煮烂,连胞捣为丸,白汤送下。

○小儿阴肿:木香五分,甘草、枳壳各一钱,煎服。

○一切冷气及小腹痛:艾叶、香附,醋煮丸。

○小肠疝气,茎缩囊肿:浮水石为末,每服二钱,用木通、赤茯苓、麦冬煎汤调下。

○疝气或连小腹痛极:荔枝核(炮微焦)一两,大茴香(炒)六钱,研末,酒调服。

凡疝受病于肝,见证于肾,以厥阴肝脉络阴器也,多因寒湿所致,亦有挟虚者,当加参术于温散药中。

○又方:用橘核炒去皮,研末,酒调服五钱愈。

五十一、论遗精

(有心虚、肾虚兼肝脾者,湿热,脱精。)

遗精之病,虽多所因,而总由于心。心为君火,肾为相火,心有所动,肾必应之,则肾不能藏,精随以泄。初不为意,由是而再而三,随触而泄,斯时精竭阴虚,为劳为损,去死不远,可不畏哉!然亦有无梦而遗者,谓之滑精,心肾之伤居多,治宜固肾。梦而后遗者,谓之梦遗,相火之强为害,治宜清心。亦有值劳倦而遗者,此筋力不胜,肝脾之气弱也。有因用心思索过度而遗者,此中气不足,心脾之虚陷也。有因湿热蕴藏而遗者,此脾肾之火不清也。有无故滑而不禁者,此下元之虚,肺肾之不固也。有素禀不足而精易滑者,此先天无气之薄弱也。有久服寒凉,以致元阳失守而泄者,此药误之所致也。有壮年精满而溢者,此不足虑也。故治此之法,亦当兼求所因乃善。

以下治无梦而遗者:

固精丸

治下元虚损,精滑将脱者。

牡蛎(,四两)菟丝子(淘净酒蒸,六两)韭子(炒,二两)龙骨(,四两)北五味(微炒,二两)白茯苓(四两)桑螵蛸(酒炙,三两)白石脂(,四两)山茱萸(四两)

杜仲(盐炒,三两)

上为细末,山药研糊为丸,空心盐汤下。

直指固精丸

治肾虚有火,精滑,心神不安。

熟地(四两)枣皮(三两)黄柏(酒炒)知母(酒炒。各八钱)牡蛎()龙骨()

莲蕊芡实(炒。各三两)志肉(甘草水制,二两)茯苓(三两)

上研细末,山药四两,糊为丸,空心盐汤送下。

士才倍苓散

治肾虚不固者,服之神效。凡用秘涩药,能通而后能秘。此方茯苓倍于五倍,能泻能收,是以能尽其妙也。

茯苓(四两)五倍子(二两)

山药糊为丸,空心开水送下。

金锁丹

此治嗜欲太过,精滑不固,涩以救脱之剂。

莲蕊(六两)芡实(炒,十两)石莲子(四两,或二两)金樱膏(二斤)

上为末,以金樱膏和为丸,空心淡盐汤送下。人能久服,固精益寿。但平时服食,忌葵菜、车前子。

以下治有梦而遗者:

茯神汤

此治欲火太炽,相火甚,而梦遗心悸。

石菖蒲(炒,八分)山药(一钱二分)茯神(一钱五分)远志(去心,八分)枣仁(一钱)

茯苓(一钱)黄连(八分)生地(一钱)当归(一钱二分)甘草(四分)

莲子七粒,捶碎去心,水煎,食前服。

柏子养心丸

此治劳心有火,合眼梦遗。

柏子仁(微炒,去油要尽)茯神枣仁生地当归(各二两)五味犀角甘草(各五钱)

上研末,炼蜜丸,如弹子大,辰砂二钱,细研水飞,金箔五十张为衣,午后卧时,含化咽汁一丸。心火一净,服前固精之方,或中时服清火之剂,夜间服固精之丸亦可。

以下治各经兼病而致遗精者:

经验猪肚丸

此治肝肾多热,易于疏泄者。但先察其火之当清者,服上茯神汤,后服此方。

白朮(面炒,五两)苦参(白者,三两)牡蛎(研,四两)

上为末,用雄猪肚一具,洗净,以瓷罐煮极烂,捣如泥,和药,加肚汁捣为丸,日进三服,米饮送下。久服,自觉身肥,而梦遗永止。

九龙丸

此治肾虚精滑,不热不凉,中和之方。凡病遗者宜服。

金樱子(去外刺内子)枸杞枣皮(去核)莲蕊莲肉(去心)当归(酒洗)熟地芡实(微炒)

白伏苓(去皮。各四两)

上为末,酒糊丸,空心盐汤送下。

秘元汤

此治思虑劳倦而遗者,培补心脾自愈。

志肉(八分,炒)山药(二钱,炒)芡实(二钱,炒)枣仁(炒捣碎,一钱半)白朮(土炒)

茯苓(各钱半)甘草(炙,一钱)五味子(十四粒,微炒捣)

水煎,食远服。久遗无火,不痛而遗滑者,乃可服之。如尚有火觉热者,加苦参一二钱。如气大虚者,加黄(蜜炙)一二三钱。即服归脾汤去木香亦妙。有脾虚下陷者,服补中益气东加山药、枣皮。

有饮酒浓味,痰火湿热,扰动精腑而滑者,宜服苍朮、白朮、半夏、橘红、茯苓、甘草、升麻、柴胡,升清降浊,脾胃健运,遗滑自止。若有火者,加苦参。

右归丸

治先天不足,元阳不固,神疲精滑,当以补益命门元气为主。

大怀地(酒蒸,八两)山药(炒,四两)枣皮(微炒,三两)枸杞(微炒,四两)

鹿角胶(蛤粉炒成珠,四两)菟丝子(淘去泥沙,酒蒸,四两)杜仲(姜炒,三两)当归(三两,大便溏者勿用)肉桂(二两,可渐加之)制附子(自二两可渐加至四、五两)

上以蜜丸,开水送下。如阳虚精流,加补骨脂(酒炒)三两,即八味地黄丸亦可酌用。

一服寒凉等药,以致元阳虚而精滑者,亦服右归丸、八味丸可也。

千金固肾丸

此治凡有心肾不交,梦遗精滑者。

熟地(八两)枣皮(四两)茯苓(三两)志肉(二两)龙骨(,二两)巴戟(三两,去心)

苁蓉(三两,酒浸)莲蕊(二两)牡蛎(,三两)胡桃(三两)韭子(微炒,两半)石连子(两半)菟丝子(五两)肉桂(二两)

补骨脂(酒炒,三两)杜仲(盐炒,三两)

上为末,用山药(研末)六两,开水泡,糊为丸,空心服五六钱,加至七八钱,淡盐汤送下。此方不凉不热,平康之剂,服久而精固体健,无不妙也。

辰砂妙香散

治心气不足,小便后精出,或不小便而自出,或茎中出而痒痛,常如欲小便者。

黄(蜜炒)山药(姜汁炒)茯苓茯神志肉(甘草汤制。各一两)甘草(炙)

桔梗(各五钱)木香(一钱)麝香(二分)朱砂(三钱,另研水飞)

上为末,温酒调下,每服二钱。

苏合香丸

治梦与鬼交,脉息乍大乍小,乍有乍无,或绵绵不知度数,时常悲笑,其状不欲见人,乃其候也。

白朮青木香犀角香附(炒,去毛)诃黎勒(煨,取皮)檀香荜拨(各一两)

熏陆香(别研)苏合香(各五钱)沉香丁香(各三钱)麝香(一钱)龙脑(一钱)

朱砂(三钱,研,水飞)

上为细末,用安息香二两,酒熬膏,并苏合香油加蜂蜜和为丸,水服二钱,治鬼魅相感,神效。又将此料作丸,弹子大,以绯绢包裹,当心佩之,一切邪神疫气不敢近。

备采古来治遗精诸病至简至稳神方于后,以便取用。

思虑伤心梦泄或自流者,菟丝子五两,茯苓四两,石莲子肉一两半,山药糊丸服。

○夜梦鬼交,重用巴戟,余用清心宁神之品。

○髓败精流,用补骨脂一两,青盐一钱,末服。

○肾伤精流,小便赤,大便燥,或自利,用胡桃四两,茯苓四两,附子两半,丸服。

○小便泄精,用龙骨、志肉等分丸服,或加韭子。

○脱精梦遗,鹿角磨水,酒引服。

○玉茎不痿,精流不已,时如针刺,名为强中,乃肾滞漏痰也,用韭子(炒)、补骨脂(盐炒)各一两研末,日三服,每服三钱,水煎。

○劳心泄精,龙骨、志肉等分为末,蜜丸,朱砂水飞为衣,莲子汤下。

○肾虚遗精自汗,梦与鬼交,用猪腰子一枚,切开去膜,入附子末一钱,湿纸包,煨熟,空心以酒食之,五服全愈。

○肾虚泄精,用熟地、牡蛎()等分为丸服。

○才睡即遗,韭子一合(炒),白龙骨一两()为末,每服二钱,酒调下。此能固真气,暖下元。

○遗精,用荷叶研末,酒服三钱,极验。

五十二、论痿证

(有湿热,有虚证,有风寒外袭。)

《内经》列五脏痿证,皆言为热,又独重肺与胃者,何也?以肺热叶焦,金燥水亏,肾绝化源,则精气不能流通而成痿矣。取阳明者,以谷入胃,能溉五脏,主润宗筋,束骨而利机关也。(宗筋,谓阴毛中横骨上下脐两傍之竖筋也,凡人身上下前后无处不达。)且四肢皆禀于胃,必因于脾,脾为太阴,其脉贯胃,若脾病,(经曰:「土太过,则敦阜。」

敦者,浓也。阜者。高也。既浓又高,其病则泻,土平而愈。此膏粱之疾也。若脾虚则不化,经曰:「土不及则卑滥也。」其治宜以培本为主。)则不能为胃行其津液以达四肢,四肢不得禀水谷之气乃痿也。然吾观痿之人,饮食日盛,形体日肥,何以不能运化精微,以强筋骨乎?此乃火邪伏于胃中,但能杀谷,而不能长养气血。经谓壮火食气,胃热消谷,善饥是也。治者,使阳明火邪毋使干于气血之中,则湿热清而筋骨自强,此经不言补而言取者,取去阳明之热邪耳。然细察经文,又曰:「悲哀太甚,则胞络绝,传为脉痿;思想无穷,所愿不得,发为筋痿;有渐于湿,以水为事,发为肉痿之类」,则又非尽为火证。故此,因生于火者有之,而败伤元气者亦有之。若概从火治,则恐真阳亏败,水衰土涸者,必不能堪。

是当因脉因证,酌寒热之浅深,审虚实(虚者,元气虚也。实者,邪气实也。)之缓急,以施治疗,庶得治痿之法矣。凡痿证不一,有兼痰积者,有湿多热多者,有湿热相半者,有挟气者,临病制方,不拘古方可也。而东垣取黄柏为君,用黄等补药以辅佐之,亦可触类而会其意矣。

二妙散

治湿热痿证,脉息洪滑,烦渴身热,当先去火。

黄柏(炒,二钱)苍朮(三钱)

水煎,夜服。或加甘草、羌活各钱半,陈皮、白芍各一钱,威灵仙(酒炒)八分,服之亦佳。如气滞,加行气药。如血虚,加补血药。如痛甚者,加姜汁热服。

加味四物汤

治阴虚血热,诸痿软弱。

当归(一钱。血虚有寒者宜多用,血虚有热者宜少用)熟地(三钱)麦冬黄柏(炒)

苍朮白芍(各一钱)川芎(七分)五味子(九粒)人参(随便)黄连(各五分)杜仲(八分)

牛膝(一钱。足不软者不用)知母(五分)

空心服。若阴虚无湿,或多汗者,俱不宜用苍朮,盖痿证最忌散表,亦恐伤阴也。此证即知柏地黄汤可用,但当适病而止。

鹿角胶丸

治水亏于肾,血亏于肝,两足痿弱,不宜用凉药者。

鹿角胶(一斤)熟地(八两)鹿角霜当归(酒蒸。各四两)人参(随便)牛膝(酒蒸)

菟丝子(淘净,酒蒸)茯苓(各三两)白朮杜仲(盐炒。各二两)虎胫骨(酥炙)

龟版(酥炙,酒炙亦可。各一两)

先将熟地、当归、牛膝捣成膏,后以酒二钟蒸化鹿角胶,加炼蜜为丸,每早用淡盐水下七、八十丸。

金刚丸

治肾损骨痿,宜此益精。

荜杜仲(姜汁炒。各八两)肉苁蓉(拣顶大中红者,酒洗去甲)菟丝子(淘净,酒蒸。

各六两)

用猪腰子二、三对,酒煮,与苁蓉先捣为膏,后入各药末,干则加炼蜜为丸,空心温酒送下。

还少丹

治脾肾不足而足痿者,及一切亏损体弱之证。

熟地(八两)山药枣皮杜仲(姜水炒)枸杞(各四两)淮牛膝(酒蒸,下部滑遗者不用)

远志(去心,姜汁浸炒)肉苁蓉(酒洗)菟丝子(淘净,酒蒸焙)巴戟肉(各三两)

北五味川续断楮实子舶茴香(各二两)

炼蜜为丸,空心淡盐汤送下六、七钱。

凡痿证与香港脚相类。香港脚外因风寒湿,正气与邪气相搏,故作肿痛,系邪实也。痿由五内不足所致,但不任用,亦无痛楚,此气血之虚也,宜十全大补汤。此外又有实而有积,六脉有力,饮食若常,此实热内蒸,心阳独亢,名为脉痿,宜承气汤下数十遍而愈。此不过百之一二耳,备载之以广见闻。

备拣古来治痿至简至稳诸方于后,以便取用。

黄柏、苍朮,治痿要药。

○肝肾虚弱而足无力,用六味地黄丸,不应,急用八味地黄丸,或加牛膝、杜仲、虎胫骨、龟版、黄柏更佳。

○气虚足痿,用四君加苍朮、黄柏、黄芩。

○血虚足痿,用四物加苍朮、黄柏,或下六味丸。

○湿痰足痿,用二陈加苍朮、白朮、黄芩、黄柏之类,入竹沥姜汁。

○经曰:「肺热叶焦,发为痿。」阳明湿热,上蒸于肺,故焦,用苡仁多服乃愈。

五十三、论诸虫

(附:小儿疳虫、诸疮。虫病有蛔虫、白蛲虫、尸虫、劳虫、瘕虫。)

凡虫之为病,其类不一。而其为害,则为腹痛,作止往来无定,或不时呕虫,或呕青黄绿水,坐卧不安,或面色青白,而唇则红,但痛定则能食,便是虫也。而其所以生者,由湿热,由饮食停积,固有之矣。此必脏气之虚弱,不能随食随化,以致淹留而生,非独湿热已也。治之者,虽当去虫,而尤宜以温养脾胃为主,但使脏气阳强,非惟虫不能留,亦自不能生也,乃无后虞。

凡下虫之法,按丹溪云:上旬虫头向上易治,若证急,又安能待乎!凡欲下者,先日勿食,次早五更,用香油煎肉嚼之,良久勿吞,虫闻肉香,头皆向上,乃以鸡蛋煎饼,和药嚼而食之,须臾,服葱肠或白水,少少以助药势下行,不一时,虫尽下。然后以白粥补之,随服补剂,调理脾胃,而病可愈。若虫下未尽者,再照前法治之。

凡上唇有疮,曰惑,虫食其脏。下唇有疮,曰狐,虫食其肛。仲景曰:「狐惑之证,似伤寒,而非伤寒也。」后世何得以伤寒治乎!凡小儿虫积攻心,啼哭闷乱,恶心吐沫,状似痫病,但目不斜,腹有青筋耳,甚有蛔虫团聚,痛极而厥,多似慢惊,惟唇口独紫为异。

凡虫有丸种:心虫曰蛔,又曰蛔,长一尺,生发最多,小儿多有之。肝虫曰肉虫,状如烂杏。肾虫曰蛲虫,至细微,如刀截丝缕。肺虫如蚕,居肺叶内,蚀肺系,令人声哑,故成劳瘵,杀人惟甚,药所不到,治之为难。脾虫曰寸白,子孙相接,长至数尺。胃虫状如虾蟆。

有曰弱虫,又曰膈虫,状如瓜瓣。有曰赤虫,状如生肉。凡人偏嗜一物,必能生虫,即以所好之物,加入下虫杀虫药,如化虫散之类,无不应手取效。

凡腹中痛,其脉当沉弦,若反洪大,必有虫积,盖热则生虫,故洪大也。

凡小儿疳虫,名曰疳,由食过伤而成,身热腹大,面黄、昏睡,鼻烂、齿龈生疮,或下黑血,皆虫候也。治宜去虫,后补气血。

(治应声虫法,略)

化虫丸

治一切虫病,大者即下,小者即化,为治虫之总司也。

鹤虱胡粉(炒)苦楝根皮(东引不出土者佳)槟榔(各五钱)芜荑使君子肉(各二钱半)

枯白矾(一钱)

研末,或用肉汁调服,或水糊丸。上旬五更时,须照上下虫大法服之,即效。

化虫散

(新)治大小蛔厥腹痛,多似慢惊,但唇口紫者是也。

使君子(去壳,十个)雷丸鹤虱甘草(炙)大黄(体虚者不用)花椒槟榔(各二钱)

共研细末,人大二钱,人小一钱,用猪肉煮汤调,照上下虫大法服之。

甘草泻心汤

治虫证不食,面目乍赤乍白,此蚀上部曰惑者。

半夏(三钱)黄连(钱半)干姜黄芩甘草(炙)人参(随便)大枣(五枚)

水煎服,此仲景方也。不应,用化虫丸,照上下虫大法服之。蚀下部者曰狐,用苦参汤洗之,用雄黄烟熏之。

妙应丸

治诸虫巢穴坚固难下者,用此悉除。

大黄牵牛(头末)槟榔(各一两)雷丸(去壳)锡灰(炒不见星)鹤虱(各钱半)

大戟(一钱)使君子肉(煨,二钱)茴香(八分)贯众(二钱)轻粉(三分)苦楝根皮(五钱)

上研细末,用皂角五皮煎膏为丸,强者五十丸,弱者减之,五更初,茶请下。少顷,再吃温茶助之,即效。

温脏丸

治诸虫积,用药下之,既下复生,由脏气虚寒,宜温补脾胃,以杜其源。此方攻补兼用。

人参(随便)白朮当归(各四两。大便泄者不用)白芍(酒炒)使君子(煨取肉)

茯苓川椒(去合口者,炒出汗)细榧肉槟榔(各二两)干姜(炮)吴茱萸(汤泡一宿,炒。

各一两)

上为末,神曲糊为丸,白汤下七、八十丸。如脏寒,加附子一、二两。如脏热,加黄连一、二两。

调补中州散

(新)治一切脾胃虚寒,饮食少思,腹胀倦怠,泄泻嗳气,及虫积下后,宜此调补。多服久服,功效最大。

人参(无者,以时下生北条参二、三两代之)腿白朮(制,三两)茯苓(二两)苡仁(炒)

山药(炒)白扁豆(炒)芡实(炒。各二两半)陈皮(八钱)桔梗(一两)元砂仁(去壳炒,七钱)

干姜(炮,六钱)甘草(炙,八钱)神曲(炒,七钱)白莲肉(炒,一两)陈米(炒黄,少淬水再炒,两半)

共研细末,开水调服五、六钱,大小悉宜。如犹有虫者,用川椒皮、苦楝根皮煎水调服,五更时再细嚼使君子肉四枚。如腹大而胀,是有积者,加谷虫七钱,共研末服。如口无味者,姜枣煎汤调服。如大便泄者,加肉豆蔻(面包煨)一两,同研末服。如胃寒气滞作痛者,用真藿香煎水调服。

○如归脾、四君、参苓白朮散之类,可拣而用之。

备拣古来治诸虫病至简至稳神方于后,以便取用。

下虫,用苦楝根皮、槟榔、鹤虱,煎服三、五次。

○蛔虫,用火煨使君子肉,五更食,以壳煎汤送下。

○寸白虫,用细榧子四十九枚,去壳,每月上旬,以砂糖水,砂锅煮熟,空心食七枚,七日服尽,虫化为水。并治三虫(长虫、赤虫、蛲虫也。)神效。

○寸白虫,用槟榔五钱,南木香二钱,研末,米汤调下。

○下诸虫,锡灰、芜荑、槟榔为末,用石榴根皮煎汤,五更送下三钱。

○治小儿虫痛,用皂矾细末六、七分,以酒调服。即苦楝根皮煎浓汤,服二、三次效。

○小儿蛔虫,用新锻石一撮下水,以上清水蒸鸡蛋,天晓食之。

○腹中虫病,用马齿苋,水煮一碗,加盐醋,空腹食之。

○腹有虫,用酢石榴东引根一握,洗锉浓煎,五更服尽,虫即下,断根。

四味肥儿丸

治小儿疮积,目翳、口疮、发热、落发、肚大、疮疥。

芜荑(炒)神曲(炒)麦芽(炒)黄连(各一两)

猪胆汁为丸,黍米大,每服二、三十丸,木通煎汤送下。或者人小,不知服丸,化服。

大芦荟丸

治小儿肝脾疳积,发热体瘦,口渴,大便不调,或瘰结核,耳疮目翳,牙腮蚀烂。

胡黄连黄连芦荟白芜荑(炒)白雷丸(破开,赤者不用)胆草鹤虱(各一两)

广木香(四钱)

为末,蒸饼为丸,白汤下一钱。

凡疳之为患,乃肝脾虚热,津液干涸之患。前方乃专于清热治疳之剂,若脾胃虚弱者,当佐以六君子汤,每日间服,调补脾胃,使邪气退,庶可收全功也。

神授散

治传尸劳瘵。此药早服则虫自除,不能为患。

川椒(二升,拣去合口者,略炒出汗)

为细末,米汤调服二钱。或以酒煮米粉糊为丸,每服三十丸,以渐增至五、六十丸,或用米酒送下。

雄黄兑散

治虫内蚀,肛门生疮。

雄黄桃仁(去皮。各一钱)青葙子黄连苦参(各二钱)

为细末,绵裹如枣核大,纳肛内一宿,少留绵在外,以便取换。

又方:用枣肉入水银,捣不见星,捻长二寸,绵裹纳大孔中一夜,次日虫出痒止。

凡项同及身上生瘤,而痒不可忍者,内有虫,宜剖之,虫净而愈。

凡阴中生虱,痒不可忍,肉内挑出,八足而匾,红白不一,以银杏擦之。或用银朱铺于浓纸上,转筒烧烟熏之,皆妙。上瘤病亦熏之。

○又方:以槟榔煎水洗之。

凡古方杀虫,如雷丸、贯众、干漆、百部、锡灰、苦楝根皮、芜荑之类,皆所常用者也。有加附子、干姜者,壮正气也。加苦参、黄连者,虫得苦而伏也。加乌梅、诃子者,虫得酸而软也。加藜芦、瓜蒂者,以虫在胸膈,欲其吐出也。加芫花、黑丑者,欲其带虫泻下也。用雄黄、硫黄、花椒,治疮疥之虫也。用川槿皮、海桐皮,治风癣之虫也。用败鼓心、桃符板、故尸枕,驱劳瘵之虫也。备载之,俾人取用。

凡服治虫药,总以每月初旬为妙,以虫头向上故也。此缓则待之;若急,用上下虫大法。

○湿热生虫,腹胀而痛,以石榴椿树东引根皮、槟榔各五钱空心服。腹或痛,虫自下。

○误食马蟥蜞,腹内生子为患,饮地浆下之。

五十四、诸毒

(附:虫毒、中恶。)

凡饮食诸毒,如《风俗通》曰:「禽兽自死者,俱有毒,不可食。」○鱼无腮者,及腮大者,俱有毒。

○鳖肚下有红纹者,有毒。蟹腹下有毛者,有毒。

○煮酒初出火者有毒,饮之则生痔溢血。

○夏月饮食,但过宿者,即有毒。

○夏月酒在铜锡器中过宿,即有毒。

○铜器盖热食,气上蒸成汗,滴下食中,即有毒。炊汤过宿,饮之有毒,盥洗生疥。

○桃杏仁有双者,毒能杀人。

○果未成核者,俱有毒,令人发疮疖。

○果熟落地者,虫缘,有毒。

○屋漏水有毒,食之有胀死者;用之洗手,生疥。

○泽中死水,有毒。

○温泉水不可食,以自硫黄中出,故温也。患疥者食之、浴之自愈,体虚者忌之。

解饮食毒,惟真麻油最佳。中毒者,饮一、二杯,无不愈者。

凡中饮食毒,觉烦热胀满者,用水煮苦参三两饮之,得吐即痊。

中酒毒者,经日不醒,用黑豆煮浪汁服之,不过三盏全愈。

中河豚鱼毒者,五倍子、白矾各三钱,为末,水调服之。

中鳝鱼、龟、鳖、虾蟆及自死禽兽等毒者,用豆豉水煎,顿服,自解。

中食牛马毒,甘草擂酒服,或只用甘草作汤代茶服。若口渴,饮茶及水者死。

中诸菜毒,食后腹胀者是也,以醋解之。

中巴豆毒,口渴下利不止,服冷水数口,或煮绿豆汁冶饮,自愈。

中砒霜毒,烦躁腹痛,面青肢冷,食中得者易愈,酒醋服者难救。解法:以实地掘坑,清水灌注,搅成混水,饮之,谓之地浆,可解。又方:用生绿豆擂粉,入水取汁服之。

中附子毒,头肿唇裂,血流疮疽,用绿豆、黑豆擂汁,或煎汤服。

中斑蝥毒,以猪脂油和绿豆汁饮之。

中雄黄毒,或用搽疮熏疮受毒者,以汉防己煎汤,内饮外洗。

中服丹毒,服地浆水解之。

中药箭毒,内饮粪清水,外涂患处。

中漆毒,红斑烂疮,以蟹捣黄涂之,或用杉树煎水,或以鸡水洗之。

被虎伤毒,内饮麻油,外以葛根煎汤洗之,拭干,麻油涂之,再以青布作条,燃火熏之。

口渴者,沙糖调水饮之。

被蛇伤处,以绳扎缚两头,勿使毒瓦斯内攻,流布经络,急用热溺久洗伤处,拭干,随以大蒜切片,安患处,用艾于蒜上灸之,每三壮换蒜,至痛不可忍,去艾候凉,又灸,总以数十壮至百余壮为妙。少顷再烧,不必致肉烧伤起泡,即恶毒亦解。再以三七嚼烂罨之。内用雄黄、五灵脂(有溏心者真。)等分为末,每用二钱,酒调服。急则捣蒜汁服亦可。

被风犬伤,急于无风处挤出伤口恶血。古有用人吮血者,恐人亦受其毒,不如挤者为稳。如或无血,则以针刺出血,用小便洗净,即如上被蛇伤者贴蒜艾灸治法,以多灸、久灸连日灸为妙。盖蒜疗疮毒,有回生之功。

夫病在肠胃尚为难疗,况四肢受伤,经络远绝,药不易及者乎!故古有淋洗刺灸等法,正为通经逐邪设也。世有用斑蝥而解其毒者,是矣,但于一、二日间而即用者,恐毒未入腹,而人先受蝥毒,不如五、六日用者为佳,至二七、三七陆续用之则可。用斑蝥法列下:斑蝥二十一个,拣新而大者,去头足,用糯米一撮,下斑蝥七个,慢火炒,勿令焦,去蝥,又下七个,炒令米色黄,又去之,再下七个,炒米至赤烟为度,去蝥,将米研末,分三分,冷水入香油少许,空心调下一分,少顷又进,以二便利,下恶物为度。若腹痛急,以青靛调凉水解之,或以黄连、甘草煎汤待冷服之,或以凉水调益元散解之,甚妙。但终身忌食犬肉。夫斑蝥毒之尤者,虽曰以毒攻毒,不如用米以夺其气,尤宜预备解毒药料,况单服斑蝥者乎!○又方:用刺椿树根皮、杨梅子树根皮、半春子根皮等分研末,酒调服。将死者可救,仙方也。

被蜈蚣伤,以盐擦咬处,盐汤洗患处。或用鸡公干开口含之。或用生半夏捣末,以醋和敷之。或取井底泥敷之。惟半夏方最妙。

被蝎螫伤,用生半夏、白矾等分为末,醋和敷之。又方:用胆矾末擦之,立消。北方人家,宜备胆矾以防蝎,而蛇则怕雄黄也。

被蜂螫伤,拔去针,用生菜叶擦之。或芥菜、萝卜菜叶,一切瓜藤叶俱妙。或以童便洗净,用香油擦之。或以雄黄末擦之。

中蚯蚓毒,小儿则阴茎及囊俱肿,用鸭血涂之。或以鸭口含之。或以锻石泡热水洗之,久浸之。或以盐汤温洗之。

被蜘蛛咬伤,腹大如孕,外以姜汁调胡粉敷之,内饮羊乳。

论蛊毒

蛊之为毒,中土无之,世传广粤深山中人有之。欲害人者,置于饮食中,人中其毒,腹痛吐泻,所食之物,皆变为虫,侵食脏腑而死。死则毒瓦斯流注,复染他人,所谓蛊疰。

蛊脉,紧数弦直。而吐甚者,脉洪大者生,微细者死。

验蛊之法:唾津在净水中,沉则是,浮则非。

○又法:口含生豆,中蛊者,豆胀而皮脱。否则不胀不脱。

○凡中蛊者,嚼生黑豆不腥,噙白矾而味反甘者是也。

治法:毒在上焦,胸膈胀痛,以胆矾末五分,热水调服,用指探喉,吐出自愈。毒在下焦,肚腹胀痛,以郁金末二钱,米汤调服,泻尽为妙。

○盘毒吐血,用小麦面一合,冷水调服,半日三服,下毒即瘥。

○自幼食猫肉者,则毒不能为害。

备拣古来解诸恶毒至简至稳神方于后,以便取用。

凡受毒者,用雄黄、青黛等分为末,新汲水调服。

○又方:拣净土掘坑,用清水倾入,搅起,澄清多饮。

○又方:黄连、甘草节,水煎冷服。

○又方:白扁豆生为末,水调服三钱。

○又方:用灶心土为末,凉水调服。

○中蛊毒,用明矾、芽茶等分为末,凉水调服三钱。

○又方:石榴皮煎服,当吐出活蛊而愈。

○又方:用青蓝汁频服。

○凡蛊毒及一切蛇虫恶兽所伤,重者毒瓦斯入腹,则眼黑口噤,手足强直,用明矾、甘草各一两为末,每用二钱,冷水调下,亦可敷患处。此方平易,不伤元气,大有神效,不可以易而忽之也。

朱砂丸

治一切中恶将死者。

朱砂(细研)附子(生,泡去皮脐)雄黄(各二钱)麝香(二厘)巴豆(去油,四粒)

为末,蜜丸,麻子大,每服三丸,米汤下。不利,加三丸,以利为度。

外台走马汤

治一时中恶,心腹胀痛,大便不通,及飞尸鬼击。

巴豆(二枚)杏仁(三枚)

捣碎,热汤二合,捻取白汁,饮之自下。若下不止,饮冷水三口自止。

五十五、论脚病

(有风湿、寒湿、湿热、暑热、阴阳。附:鹤膝、疮疽等症。)

经曰:「诸湿肿满,皆属脾土。」又曰:「伤于湿者,下先受之。」以足居下,而多受湿,湿郁成热,湿热相搏,其痛作矣。凡肿者,名湿香港脚,筋脉弛长而软,或浮肿,或生疮之类是也,治宜利湿疏风。如不肿者,名干香港脚,干即热也,筋脉蜷缩而痛,或左右枯细者是也,治宜润血清燥。然其证有从外感者,以阴寒水湿雨雾,或坐卧湿地,致令湿邪袭入足膝而为病也;有从内伤者,以肥甘酒醴过度,或多食奶酪,致令湿热壅注足胫而为患也。

夫香港脚之说,古所无也,其肿痛麻顽,即经之所谓痹也;其纵缓不收,即经之所谓痿也;其甚而上冲,即经之所谓厥逆也。逮夫晋苏敬,始有是名,而后则又有类伤寒四证,而以香港脚居其一。不知香港脚本水湿下壅之病,而实非阳邪外感证也。如头痛、发热、口渴、便闭诸证之兼见者,则或有之,此时若舍湿邪而作伤寒治者,不惟不效,其遗患亦已甚矣。大抵此证有缓有急,缓者或二、三月而日甚,急者或一、二日而即起,治之若缓,气上冲心,亦能杀人。

凡香港脚不专在一经,须寻经络之阴阳,再察脉息之虚实以为治也。如自汗走注者为风胜;无汗挛痛者为寒胜;肿满重著者为湿胜;(前痹证门,所当参阅。大抵俱宜用川牛膝为引。)

烦渴燥热者为暑胜。若四气兼中者,但察其多者为胜,麻者为风,痛者为寒,肿者为湿。寒胜则皮肤中如有虫行之状,热胜则纵。其药如黄柏、苍朮,治湿热也。防己、独活,治腰至足湿热肿盛也。木瓜、取入肝,走筋也。赤苓、木通,利其湿也。桂附,散寒湿也。木香、槟榔、香附、乌药,宣气滞也。

牛膝、杜仲、荜、虎骨,壮筋骨也。合宜而用,皆可奏功。

凡香港脚患处不一,或腿、或膝、或踝、或脚趾,或左、或右,用全张穿山甲铺于桌上,取后脚正在患处之甲,不拘多少,削去根上皮肉,以土拌炒成珠存性,数片为引。

若脚指病,取脚爪为引,炒亦如之。凡治风寒暑湿,寒热之药,在人酌量,俱以此为引,一刻即效,此予心得之秘也。

脉理

浮弦者风,濡弱者湿,洪数者热。迟者寒,微者虚,牢固者实。结则因气,散则因忧,紧则因怒,细则因悲。

除湿汤

治中湿、身重脚痛,不问久近,干湿并效。

半夏苍朮浓朴茯苓(各钱半)陈皮(七分)藿香甘草(炙。各五分)

姜七片,枣二枚,食远服。如小便短,大便泄,加泽泻、猪苓各一钱。取穿山甲于患处者,每用五、六片,土炒成珠,为引。

鸡鸣散

治寒湿流注,脚痛浮肿,男女皆可服,其效如神。

槟榔(三枚)橘红木瓜(各五钱)吴茱萸苏叶(各一钱)桔梗生姜(各三钱)

头煎二煎,两汁相和,次日五更时冷服。冬月略温亦可。至天明下黑粪水,即肾家所感寒湿之毒也。辰巳时,必痛住肿消,否则再服,但饮食宜迟。此药并无所忌。

茱萸木瓜汤

治寒邪入腹,喘急疼痛,或气上冲心,危急欲绝者。

吴茱萸(一钱三分)干木瓜(二钱半)槟榔(五钱)

姜引,温服。

立效散

治寒湿壅肿,脚腿冷痛,或气上攻心。此方消肿甚效。

槟榔(三枚)生姜(一两)陈皮吴茱萸紫苏木瓜(各五钱)

温服。

三妙散

治腰膝湿痛仙方。

苍朮(三钱)黄柏(炒,钱八分)川牛膝(二钱。拣用净膝者更妙)

夜服。此方人人可服。若房屋阴湿,及走水受湿者,不时各服一、二剂,至老无腰膝湿痛之病,不可忽过。

麻黄左金汤

治风寒暑湿,四气流注足太阳经,腰足挛痹,关节重痛,寒热无汗。

麻黄(去节)干葛苍朮防己防风茯苓(各一钱二)细辛(四分)羌活(七分)

甘草(八分)桂心(不见火,研末,一钱,药调服)

姜枣引。

当归拈痛汤

治湿热遍身疼痛,或肩背沉重,或肢节红肿等证。

羌活黄芩甘草茵陈(各钱半)人参(随便)苦参干葛苍朮防风归身白朮知母猪苓泽泻(各一钱)升麻(七分)

空心服。

槟榔汤

治香港脚上冲,心腹喘急。此能疏壅散气。

槟榔香附陈皮苏叶木瓜五加皮甘草(各一钱)

生姜三片,温服。如脚痛甚者加木香。妇人加当归。室女加赤芍。中满不食加枳实。痰厥加半夏。大便不通加大黄。小便不利加木通。转筋者加吴茱萸。脚肿加腹皮。

脚痛而热加地骨皮。

除湿散风汤

(新)治冒风受湿,致为香港脚痿弱,筋骨疼痛。

苍朮(二钱)黄柏(炒,钱半)川牛膝(二钱)羌活独活防己防风甘草木瓜陈皮(各一钱)

取痛处之穿山甲,土炒成珠,五、六片为引。

活络丹

治中风手足疼痛,经络中有湿痰,非此药不能通达。

草乌川乌(各泡去皮脐)胆星(各六钱)地龙(去皮,焙干)乳香(去油)没药(各二钱二分)

蜜丸弹子大,温酒磨化,服一、二丸。

八味地黄丸

治肾经虚寒,水上克火,香港脚入腹,切痛喘促,少缓则死,宜急改作汤药服之。

熟地(一两)山药枣皮茯苓(各三钱半)丹皮泽泻(各钱半)肉桂(三钱)附子(二三钱)

空心服。如寒甚,倍附子,必须大剂。

小续命汤

治香港脚暴痛,脉大而缓。通治五风八痹、痿厥等证。

麻黄(去节,八分)人参(随便)黄芩白芍甘草(炙)川芎防己杏仁(去皮尖,炒)

肉桂(各钱半)防风(一钱)附子(一钱三分)

姜枣引。如精神恍惚,加茯神、远志。心烦多惊,加犀角。如骨节痛而热者,去附子,倍白芍。骨间冷痛,加桂枝。脚痛而冷,加生姜汁半杯,合服。燥闷,小便涩,去附子,加竹沥一合。脚弱加牛膝、石斛。身痛加秦艽。自汗,去麻黄、杏仁,加白朮。腰痛加杜仲。

凡香港脚由寒湿外侵者,十居八九,古人多用热药。经曰:「湿淫于内,治以苦热。」用乌附、麻黄,行经络也;用干姜、肉桂,助阳气也。寒湿既除,病无不愈。然亦有阴阳之分。阴香港脚,胫处肿而不红;阳香港脚,肿而红者是也。

凡膝肿痛不消,足胫枯细,名鹤膝风。脉多弦紧,乃足三阴经虚,寒湿为患。如环跳穴(在胯眼)及脚根切痛不已,外皮如故,脉沉数或滑者,防生附骨疽,以肾经阳气不足,阴血得以凝滞,寒化为热,所以为溃为脓。或坚硬如石,为石疽。或皮肉俱腐,为缓疽。昔人每用八味丸,以下部道远,非桂附不能下达,补虚散寒滞也。若误用攻毒清热之药,必成痼疾。

备拣古来治脚诸病至简至稳神方于后,以便取用。

凡治脚病药中,俱宜以穿山甲为引。如右膝病,取后右脚二节之甲,去净根之皮,土炒成珠,每服加四、五片,药性一时即到。脚踝病,取三节之甲。脚指病,取爪。左脚病,取左甲亦如之。若手病,取前脚患处之甲为引,以性能捷达病所也。

○香港脚冲心,昏闷垂绝,用杉木节四两,橘叶三两,大腹皮四个,水煎,加童便一杯合服。

○香港脚肿痛,用桃花阴干为末,温酒调服。

○寒湿香港脚,用牛皮胶一两,细切,面炒成珠,研末,每用一钱,酒调服。

○风湿香港脚,用苏子、高良姜、橘皮共研末,丸服。

○寒湿香港脚,用胡芦巴、故纸、木瓜等分为末,同蒸,蜜丸服。

○风湿香港脚冲心,不省人事,用槟榔研末,童便调服。

○凡风寒湿香港脚,如大腹皮、吴茱萸、乌药、防己、川牛膝、黄柏、五加皮、槟榔、苍朮之类,皆可拣用。

以下治脚杂病:脚转筋,并一切筋病,用松节二两,乳香去油三钱,研末,每服二钱,木瓜煎汤调送。

○疮溃烂,以盐汤洗净,用左草鞋洗净烧为末,加轻粉五分敷之。

○又疮方:用黄柏一两,轻粉三钱,猪胆汁调搽。

○脚指丫湿痒,用陀僧一两,铅粉一钱,熟石膏二钱,枯矾一钱,湿则擦之,干则用桐油调搽。

○脚上鸡眼、肉刺,用枯矾、黄丹、朴硝为末,桐油调搽,次日浴二、三次,自落。

○凡脚疽初时,用蒜捣烂摊患处,安艾灸之,痛甚则易。要灸数日,每日以五、七十壮为度,内服大防风汤。如体虚者,早用十全加附子二钱,午用防风汤间服勿缓。

大防风汤

治足三阴亏损,寒湿外邪,乘虚内侵,患鹤膝、附骨等证,不问已溃未溃,宜用此方。及治痢后脚疾,名曰痢后风。此药祛风顺气,活血壮筋骨,多服最效。

人参(无者,或以淮药三、五钱炒黄代之,或以时下洋参、条参代之)白朮防风熟地杜仲黄(各二钱)羌活川芎(各钱半)肉桂白芍(煨)附子牛膝(各一钱)

甘草(炙,五分)

姜引。或加当归。

凡足伤寒湿,为香港脚。寒湿郁而为热,湿则肿,热则痛,以汉防己为主药。湿加苡仁,苍朮、木瓜、木通。热加黄芩、黄柏。风加羌活、荜。痰加竹沥、南星。痛加香附、木香。

活血加四物。大便秘加桃仁、红花。小便秘加牛膝、泽泻。痛连臂加桂枝、威灵仙。痛连胁加胆草。又有足跟痛者,属肾虚,不与香港脚同论。

香港脚疼痛,用羊角一副,烧过为末,热酒调涂,以帛裹之,取汁,永不再发。

四库全书

更多>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