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宝典
当前位置:汉程网 >国学 >大义觉迷录 >奉旨问讯曾静口供十三条 十二、“五星聚,

《大义觉迷录》·奉旨问讯曾静口供十三条 十二、“五星聚,黄河清”的瑞祥征兆到底是什么因缘?

清朝 大义觉迷录 爱新觉罗胤禛 著

【原文】

  问曾静:旨意问你,所著逆书《知新录》,内云“以大事看来,五星聚,黄河清,某当此时如何死得。天不欲开治则止,天欲开治,某当此机会,毕竟也算里面一个,求人于吴楚东南之隅,舍某其谁?等语。从古治乱之数,必上有桀纣之君,下有生世涂炭之祸,方可谓之大乱。曾静以我朝为夷狄,为匪类,然必为君者实有昏德,纪纲法度,一切废弛,方为否极之时。以今日海宇承平,万民乐业,以朝廷政事而论,虽不敢谓为至治之世,然苟有人心之识者,断无有诬为乱极。当治之时也。且自开辟以来,未有如曾静禽兽不如之人,而以“五星聚,黄河清”为“舍我其谁”。又云“当此机会”,所谓机会者,何所指?据实供来。

  曾静供:弥天重犯许多该死该剐的话,今日反复省悟,也有个病根。盖缘自幼以来,讲解经书,讲到《孟子》“滕文公问为国”章说,那井田法制,心中觉得快活,私地暗想,以为今日该行。由是屡去问人,却无一人说今日行得。心下听着人说行不得,甚不快活。后看见吕留良此章书文评语,竟以为行得,且说治天下必要井田封建,井田封建复了,然后方可望得治平。遂不觉赏心合意,从此遂深信吕留良的话。且执着这个死法子,放肚里。因而看轻汉、唐、宋、明之治,大不及三代,妄以为井田不复,贫富不均,其余言治,皆非至道,乃猥不自量,敢以经济抱负,超越寻常。自许一闻“五星聚,黄河清”,遂疑此必是文明开始的机会,既遇文明开治的机会,必行井田复三代,欲行井田复三代,在当身自计,竭其驽骀,亦足备一时犬马之用,因而有舍我其谁之语。即所谓当此机会者,亦是望上之人用我,故曰求人于吴楚东南之隅,非是说弥天重犯当此机会,另生个别见也。只因谣言见闻,遂深疑皇躬主德未纯,所以狂悖,而有是举。及昨自湖南一路以抵京师,所历过之地数千里,无不家给人足,薄海内外,无不化行俗,美道德,政教修举,详明较三代之井田学校,更因时损益,已精益精,正礼明乐备之极,天开文明之盛,当此如是之道隆德至,治著功成。我皇上犹求治之念孜孜不遑,不肯一时一刻少懈。伏读谕旨,尚曰:不敢谓为至治之世。德隆心下,圣不自圣,一至于此,此所以无人感孚,瑞呈详见,“五星聚,黄河清”者,正为皇上道德纯全,超越千古,本朝治教休明,迈盛三代,大圣人兴起在位应也。况井田疆界,自秦以来,已荡废二千余年,封洫沟渠,皆不可考。而今日承平日久,平原旷土,各成旧业,以理势论之,迹必不可行。且天下人文蔚起,不知有几千几万贤良,才智深于治体,精于治法者,用之不尽,而弥天重犯山鄙无知,禽兽不如,乃谓“舍我其谁”,其不自量,一至如此,狂妄之罪,万死何逃。  【译文】

  问曾静:旨意问你,你在所写的逆乱之书《知新录》中有“以大事看来,出现五星聚会、黄河澄清的瑞祥,我在这个时候,如何能够死呢?上天不愿天上太平就算了,上天想开始让天下平定,我遇到这个机会,毕竟也可以算一个人,想在吴楚东南南地找到人才,除了我还有谁呢”等说法。追求古时治理乱世的规律,一定是朝上有昏庸得像夏桀、殷纣的君主,朝下有令百姓遭殃的灾祸,才可以称得上大乱。曾静认为我朝是夷狄之辈,是匪寇之徒,这样做君主的一定昏庸罪恶,国家的纲常法纪一切都废颓松弛,才是形势坏到极点的时候。而今天四海升平,万民乐业,从现在朝廷政事来说,虽然不敢说是最好盛世,而只要有人心有思想的人,断然没有诬蔑当世是乱极当治的时候。况且自从开天辟地以来,不曾有过像曾静这样禽兽不如的人,而凭借五星聚,黄河清”来,除了我还有谁”的话。又d遇到这个机会”,所说的机会是什么?从实招来。

  曾静供:犯了弥天大罪的我许多该杀该剐的话,今天反复自省,也有一个病根。因为从小以来,讲解经书,讲到《孟子》“滕文公问为国”一章,说到那井田制,我内心很高兴,暗地里想,认为现在应该施行。因此多次去问别人,却没有一个人说现在能够行得通。听别人说行不通,心里很不高兴。后来看见吕留良对这一章的评语,竟认为行得通,而且说治理天下一定要用井田制,分封制,恢复了井田封建制度,这样之后才能希望天下治理太平,于是就不知不觉符合了自己的意见。从此就非常相信吕留良的话,而且在内心坚持着这个死法子,因此也轻视起唐、宋、明代的统治,认为他们大大比不上夏、商、周三代,错误地认为井田制不恢复,贫富就不平均,其它谈论治国的话,都不是真正的道理,于是就不自量力,竟自以为政治才能、理想抱负超越寻常之人而自夸。一听到“五星聚集,黄河澄清”的瑞祥出现,就怀疑这一定是文明治世的机会。既然遇到了文明治世的机会,一定要施行井田制,恢复三代旧制。想施行井田制,恢复三代旧制。从我自身考虑,竭尽我低劣的才智也足够为效犬马之劳的使用,因此才有“舍我其谁”的话。即便是所说的遇到的机会,也是希望上面的人重用我,所以说到吴楚东南之地求得人才,不是说犯了弥天大罪的我在这个机会起了另外一念头。只因为常听到谣言,于是怀疑皇上道德不纯正,所以才狂妄地有了这个举动。  前一段从湖南一路上到京师去,所经过的地方几千里广大,没有人家不是丰衣足食的,四海内外,没有地方不是风俗敦厚的。道德教化,推行得非常普遍,比较起三代时井田制和学校制度,更加根据时代不同进行增减改革,好了还要求更好,使礼乐文明完备到了极点,上天安排了这样一个太平盛世。在此时是这样的道德修明,功勋卓著,皇上还孜孜不倦地考虑治国大道,不肯松懈一时半刻。我伏身读圣谕时,上面还d不敢说是最好的盛世”,道德高尚而内心谦虚,不自封为圣人才是真正圣人,已到了这个地步。这样才使上天感动百姓信任,吉祥征兆不断出现,“五星聚会,黄河澄清”的原因,正是由于圣上的道德纯正,超越千古帝王,本朝政治清明教化敦厚,繁荣超过了三代之时,大圣人居于帝位之时才出现的瑞祥征兆。况且井田制的界限,从秦朝以来,已经被废除,取消了二千多年,封地时的沟渠都已不能找到。而现在经过长时间的太平,平原荒废的土地都成了百姓的老产业,从道理和现实形势上讲,也必然不能施行,何况天下有才能的人蔚然众多,不知道有几千几万个贤臣良士,对于治理国家,规范典章制度十分精通,这样的人才用之不尽。而犯了弥天大罪的我生长在山区粗鄙无知,连禽兽也不如,还称“舍我其谁”

  的话,真是不自量力,竟然到了这个地步,狂妄的罪过,真是万死不为过。

四库全书

更多>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