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宝典
当前位置:汉程网 >国学 >古今医鉴 >卷之十

《古今医鉴》·卷之十

明朝 古今医鉴 龚信 著

心痛

脉沉弦细动,皆是痛证。心痛在寸,腹痛在关,下部在尺,脉象显然。坚实不大便者下之,痛甚者脉必伏。阳微阴弦短而涩者,皆心痛也。脉沉细而迟者,易治。浮大弦长,皆难治。

病夫心痛者,即胃脘痛也。其种有九:曰饮,曰食,曰风,曰冷,曰热,曰悸,曰虫,曰疰,曰去来痛。

名虽不同,未有不由清痰食积郁于中,七情九气触于内之所致也。治法须分新久,若明知身受寒气,口得寒物,而病于初传之时,当以温散,或温利之药。若得稍久,则成郁矣。郁则成热,又当以温散药内加苦寒之药,温治其标,寒治其本也。由是古方多用山栀为君,热药为之向导,则邪易伏而病易安。若纵恣口腹,不谨调食,则病复作,必难治也,此病日久,不食亦不死。若痛方止,便吃还痛,必须三五服药后,渐而少食,庶获痊愈。其有真心痛者,因太阳触犯心君,或污血冲心而痛极,手足青过节者,旦发而夕死,非药所能治也。

治诸痛不可用补气,气旺不通,而痛愈甚。故云:通则不痛,痛则不通也。

一、凡痛在心,连两胁至两乳下,牵引背板、匙骨下而痛者,实热也。

一、凡痛在小腹,连脐左右上下痛,手足厥冷者,虚寒也。

一、凡心痛以物拄按则痛止者,挟虚也,以二陈汤加炒干姜和之。

一、凡心痛因平日喜食热物,所以致流于胃口作疼痛,用桃仁承气汤下之,若轻者用韭汁、桔梗能提气,血药中兼用之。

一、凡心膈大痛,攻走腰背,发厥呕吐,诸药不效者,就吐中以鹅翎探之,出痰积碗许,而痛即止。

一、虫痛者,必面上白斑唇红,又痛后便能食,时作时止是也,用二陈汤加苦楝根皮煎服。上半月虫头向上易治,下半月虫头向下难治。或曰痛而久卧不安,自按心腹时大叫,或青,或黄唇缓目无精光者,虫痛也。又曰:腹痛肚大青筋者,取虫丸主之。

一、心痛卒急无药,以盐置刀头,烧红淬入水中,乘热饮之,吐痰而愈。此法治搅肠痧,大痛已死者,立效。

谨按痛则不通,通则不痛。夫胃脘、心脾痛者,或因身受寒邪,口食冷物,内有郁热,素有顽痰、死血,或因恼怒气滞,虫动作痛,种种不同,若不分而治之,何能愈乎?余曰:是寒则温之,是热则清之,是痰则化之,是血则散之,是气则顺之,是虫则杀之,庶乎临证不眩惑矣。

方清热解郁汤(西园公方)治心痛,即胃脘痛,一服即止。

山栀仁(炒黑,一钱半)枳壳(面炒,一钱)西芎(一钱)黄连(炒,七分)陈皮(五分)苍术(米泔浸,七分)香附(一钱)干姜(炒黑,五分)甘草(五分)

上锉一剂,生姜三片,水煎热服。服后戒饭食大半日,渣再煎服。

仓卒散(秘方)

山栀仁(炒黑,五钱)

上锉一剂,生姜三片,煎服。一方加川芎一钱,尤妙。

一方单用栀子炒,为末,每服二三匙。心痛、腹痛姜汤调下。痢作肚痛,黄酒调下四肢浮肿,米饮调下;小便淋沥,白汤调下。

平气散(刘孟门传)治心痛。

苍术(一钱五分)栀子(一钱五分)当归(一钱)青皮(一钱)陈皮(一钱)枳壳(一钱)木香(一钱,临熟时入木香再煎)甘草(三分)

上锉一剂,生姜三片,水一大碗,煎至七分,通口服。

清郁散〔批〕(按此方治心胃郁火作痛调和之剂)治胃中有伏火,膈上有稠痰,胃口作痛,及恶心,呕吐清水,或作酸水醋,心烦闷。

陈皮(一钱)半夏(一钱,香油炒)白伏苓(一钱)苍术(一钱,米泔浸炒)川芎(六分)干姜(五分,炒黑)香附(童便炒,一钱)神曲(炒,一钱)黄连(姜汁炒,一钱)栀子(姜汁炒一钱)甘草(三分)

上锉一剂,生姜三片,煎服。呕吐甚,加藿香四分,砂仁四分。此方为丸服亦妙。

宣气散(严发十传)治心胃刺痛,牵引胸膈疼痛,内有实热,脉数有力者。

栀子仁(盐酒炒)滑石大黄木香上先将栀子以生姜煎汤,余药入汤内浓磨温服。在上必吐痰,在下必泻,其痛立止。外以萝卜子炒,绢包频熨痛处。

利气丸(方见诸气门)治心胃气滞、食积,郁热作痛。

加减柴胡汤(西园公制)治实热凑上,心腹作痛,发热不止。

柴胡(一两)黄芩(七钱半)半夏(七钱半)枳壳(一两)赤芍(一两)山栀子(去壳,四两,半生半炒)

上锉一剂,生姜三片,煎服。

利气保安汤(西园公制)〔批〕(按此方治心胃实热作痛清热之剂)治气痛,已服通利之药,下后余热作痛,或痛在小腹者。

柴胡青皮枳壳香附郁金木通赤芍山栀仁(各等分,炒)

四圣散(段千户传)治心痛、肚腹痛,阴证绞肠痧神效。

五灵脂(炒出烟)桃仁(面炒黄色,去皮尖)草乌(水泡,一日一换,浸七日,去皮尖,切作片,用新瓦焙干,各用一两)青黛(二钱,入药八钱,为末)

上为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或十七丸,用艾叶七片炒出烟,陈酒一钟,入锅去艾,温艾汤送下。

一用仓卒散治气自腰腹间攻心,痛不可忍,腹中冰冷自汗,如洗手足,挛急厥冷。

山栀子(大者四十九个,连皮捣烂炒)大附子(一枚,泡,去皮)

上为末,每服二钱,酒煎八分温服。

丁胡三建汤〔批〕(按此方治心胃冷气作痛辛温之剂)治冷心疼,面青唇黑,手足厥冷。

丁香良姜官桂(各一钱五分)

上锉一剂,水一碗,煎七分,用胡椒五十粒,炒黄色为末,调入汤药内,顿服。

救急奇方治男妇心疼,禁了牙关欲死者。

隔年老葱白三五根,去皮、须、叶,捣成膏,将病患斡开口,用铜匙将膏送入喉中,用香油四两灌送,但得葱膏下喉。少时将腹中所停虫病等物化为黄水,微利为佳,永不再发。

追虫丸治虫咬心痛。

干漆(五钱,炒去烟)雄黄(二钱五分)巴豆霜(一钱)

上为末,面糊为丸,如黍米大。每服十二三丸,有子苦楝根皮煎汤送下。

小金丹〔批〕(按此方治心胃虫攻作痛追逐之剂)治虫之作痛,时痛时止,痛则攻心,口吐清水,人中鼻唇一时青黑者是。

雄黄(一钱)姜黄(一钱)巴豆(去油,一钱)三柰(一钱)丁香(二十五个)人言(三分)

上为末,用红枣煮熟去核为丸,如粟米六。每服四、五丸,五六岁儿用六、七丸,或八、九丸,艾叶煎汤,入醋少许,不拘时送下。

心红散(徐蓟川传)治心痛气痛,及治孕妇心疼。

银朱鸡粪(炒焦干,为末)

上二味,各等分,和一处。每服一钱,熟黄酒调服,即出冷汗立止。

治一切心腹胸腰背疼痛和锥刺(秘方)

花椒为细末,醋和为饼,贴痛处,上用艾捣烂铺上,发火烧艾,痛即止。

加味枳术丸治清痰,酒积、食积、茶积、肉积,在胃脘当心而痛,及痞满恶心嘈杂,嗳气吞酸,呕吐脾痰等证,其效如神。

白术(三两)枳实(面炒黄色)苍术(米泔浸三宿,焙)猪苓(去黑皮)川芎麦面(炒黄色)神曲(炒微色)半夏(汤泡透,各一两)泽泻(去毛)赤茯苓(去皮)黄连(陈壁土炒)白螺蛳壳(炮,各七钱)缩砂仁草豆蔻黄芩(陈壁土炒)青皮(去白)莱菔子(炒)干生姜(各五钱)陈皮栝蒌子香附子(童便炒)浓朴(姜汁制炒)槟榔(各三钱)木香(二钱)甘草(二钱)

吞酸,加吴茱萸汤泡,寒月五钱,热月二钱五分;久病挟虚,加人参、白扁豆、石肉各五钱。时常口吐清水,加炒滑石一两,牡蛎五钱。

上为细末,用青荷叶泡汤浸,晚粳米研粉,作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多至一百丸,清米饮送下。

卷之十

腹痛

脉心腹痛不得息,脉细小迟者,生;脉大而急者,死。腹痛,脉反浮大而长者,死。脐下忽大痛,人中黑者,皆死。尺脉弦则腹痛。

病凡腹痛,有寒有热,有死血,有食积,有湿痰,有虚有实。若绵绵痛而无增减者,是寒也;时痛时止者,热也;每痛有处不行移者,死血也;痛甚欲大便,利后痛减者,食积也;痛而小便不利者,湿痰也。

经云:腹满按之不痛为虚,按之痛者为实。

凡腹中痛甚,饮凉水一盏,其痛稍可者,属热痛,当用凉药清之;清之不已,而或绕脐硬痛,大便闭实烦渴,用凉药下之,利气丸之类。若饮水愈加作痛,属寒痛,用温药和之;和之不已,而或四肢厥冷,腹痛呕吐泻痢,急服热药救之,附子理中汤之类,须详脉力有无。

腹痛,气用气药,如木香,槟榔、香附、枳壳之类;血用血药,如当归,川芎、桃仁、红花之类。

如腹中常觉有热,而暴痛暴止者,此为积热,宜调胃承气汤下之。

如腹痛全不思饮食,其人本体素弱,而复冷痛者,以人参养胃汤加肉桂、木香、吴茱萸,或理中汤加良姜、吴茱萸。

如饮食过伤而腹痛者,宜利气丸下之,并食郁气滞作痛。

凡人腹痛,至于腹中有块起,急以手按之便不见,五更心嘈,牙关矫硬,恶心而清水出,及梦中啮齿者,此谓之虫痛,宜服化虫丸加使君子。

方开郁导气汤(西园公制)〔批〕(按此方治腹痛有热者,并一切腹痛之总司也)治诸般肚腹疼痛,一服立止。

苍术(米泔浸制,一钱)陈皮(五分)香附(童便浸炒,一钱)白芷(一钱)川芎(一钱)

茯苓(一钱)干姜(炒,五分)滑石(一钱)山栀子(炒,一钱)神曲(炒,一钱)甘草(少许)

上锉一剂,水煎,温服。

行气香苏饮〔批〕(按此方治腹痛有寒者)治因气恼,或感寒,或伤食,一切肚腹疼痛。方见伤食。

四合饮(云林制)〔批〕(按此方治痰积而气滞,而腹痛者)

陈皮半夏茯苓紫苏浓朴香附枳壳郁金甘草(各等分)

上锉一剂,生姜煎服。

消瘀饮(秘方)〔批〕(按此方治瘀血而腹痛者)

当归芍药生地黄桃仁红花苏木大黄(三钱)芒硝(三钱)甘草上锉一剂,水一钟半,煎至八分,入大黄煎,再入芒硝,温服。

肚腹疼痛如锥剜不可忍者,用白芍、黄连、甘草各三钱,金华酒一钟,水一钟,煎服。

卷之十

腰痛

脉腰痛之脉,皆沉弦。沉弦而紧者,为寒;沉弦而浮者,为风;沉弦而濡细者,为湿;沉弦而涩者,为闪挫。涩者恶血,大者肾虚,滑者、浮者是痰也。

病夫腰者,肾之外候,一身所恃以转移阖辟者。盖诸经皆贯于肾而络于腰脊,肾气一虚,腰必痛矣。腰痛有五,所感不同:一曰阳气不足,少阴肾衰,是以腰痛;二曰风痹,风寒湿着腰而痛;三曰肾虚,劳役伤肾而痛;四曰坠堕险地,伤腰而痛;五曰寝卧湿地而痛。又有三因而分之,盖太阳、少阴多中寒,少阳、厥阴多中风,阳明、太阴多中湿,此六经腰痛者,为外因也;若失志伤肾,郁怒伤肝,忧思伤脾,若此腰痛,为内因也;坠堕险地,伤腰而痛,为不内不外。当以五种三因而推之。不过从其所由,汗下补泻之法以疗之,风则散之,寒则温之,湿则燥之,热则清之,气则顺之,血则和之,此治之法也。

治因寒而痛,见热则减,遇寒愈增,宜五积散,每服加茱萸五分。

一、因风伤肾而痛者,或左或右,痛无常处,引两足,五积散加防风、全蝎。

一、因湿而痛者,遇天阴,或久坐而发,盖肾属水,久坐湿地,或为雨露所着,湿流入肾,以致腰痛,宜渗湿汤,或肾着汤。

一、因湿热,宜操湿行气,用苍术,黄柏、杜仲、川芎之类,或当归拈痛汤。

一、因挫闪劳役而痛者,五积散加黑牵牛一钱,桃仁炒九枚,陈酒煎服,神效。

一、因瘀血而痛者,日轻夜重,宜行血顺气,丹溪补阴丸加桃仁、红花,外用三棱针于委中穴出血,以其血滞于下也。

一、瘀血在足太阳、足太阴、足少阳三经腰痛,宜川芎肉桂汤。

一、瘀血腰痛,以四物汤加桃仁、红花、酒苏木。

一、因痰而痛者,宜南星、半夏,加快气之药佐之,使痰随气运。

一、因肾虚者,痛之不已,用安肾主之。

一、肾着为病,体重,腰冷如水,饮食如故,小便自利,腰以下冷痛如带五千钱,治宜流湿兼温散,肾着汤主之。

一、腰软者,肾肝伏热,治用黄柏、防己。

一、因气滞而痛,或俯仰挫闪,宜乌药顺气散加炒桃仁,酒煎服。

一、因肾气虚弱,为湿所乘,流注腰膝,或挛拳掣痛,不可屈伸,或缓弱冷痹,行步无力,以独活寄生汤主之。

方补肾汤(西园公制)治一切腰痛。

破故纸(酒炒)小茴(盐酒炒)玄胡索牛膝(去芦,酒洗)当归杜仲(酒炒)黄柏(酒炒)知母(酒炒)

上锉一剂,生姜煎服。

屠尚书方治腰痛。

破故纸(五钱)杜仲(酒炒,一两)巴戟(五钱,净)葫巴戟(五钱)当归(五钱)桃仁(四十九个)

上锉一剂,酒煎,入乳香、没药各三钱,调热服。

壮本丹(秘方)治肾虚腰痛,久则寒冷,此药壮筋骨,补元阳,利大小,养丹田,治腰痛之妙剂。

杜仲(酒炒,一两)肉苁蓉(酒洗,五钱)巴戟(酒浸,去骨,五钱)破故纸(盐水炒,一两)茴香(一两)青盐(五钱)

上为末,将猪腰子分开,入药在内,缝住,纸包煨熟。每一个一服,用黄酒送下。

加味青莪丸〔批〕(按此方治肾虚腰痛之剂)治肾虚腰痛或风寒乘之,血气相搏为痛。

杜仲(姜汁浸炒,十二个)破故纸(水淘,十二两,芝麻同炒变色,去芝麻,瓦上焙干,为末)沉香(六两)胡桃(去皮膈,另研,六两黄)没药(另研)乳香(另研,各六两)

上为末,用肉苁蓉十二两,酒浸成膏,和剂捣千余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温酒,或盐汤任下。

立安散〔批〕(按此方治闪挫腰痛之剂)治气滞腰痛,并闪挫腰痛,肾虚腰痛。

当归(一两)官桂(一两)玄胡索(炒,一两)杜仲(姜炒,一两)小茴(炒,一两)木香(五钱)牵牛(一钱,半生半熟)

上为末,每服二匙,空心陈酒调下。一方去牵牛,以酒煎服。

川芎肉桂汤〔批〕(按此方治寒湿腰痛之剂)治露宿寒湿之地,腰痛不能转侧,两胁搐急作痛。

当归尾(一钱)川芎(一钱)桃仁(五个,去皮尖,研)肉桂(一钱)防己(三分)

苍术(一钱)羌活(一钱半)独活(五分)柴胡(一钱)防风(三分)神曲(五分,炒)

甘草(炙,一钱)

上锉一剂,陈酒煎,食远稍热服。

追风通气散(方见痈疽)治经年腰痛,以本方加川萆、玄胡索,陈酒煎服。

卷之十

胁痛

脉脉双弦者,肝气有余,两胁作痛。

病夫胁痛者,厥阴肝经为病也。其病自两胁下痛引小腹,亦当视内外所感之邪而治之。若因暴怒伤触悲哀气结,饮食过度,冷热失调,颠仆伤形,或痰积流注于血,与血相搏,皆能为痛,此内因也;若伤寒少阳,耳聋胁痛,风寒所袭而为胁痛,此外因也。治之当以散结顺气,化痰和血为主,平其肝而导其气,则无有不愈矣。

治胁痛者,肝火盛,木气实也。有死血,有痰流注,有肝急者。

一、木气实,用苍术、川芎、青皮、柴胡、芍药、甘草,水煎服。

一、痛甚者,肝火盛,以当归龙荟丸姜汤下,泻肝火之要药也。

一、死血作痛,用桃仁去皮留尖,红花酒拌焙干,川芎,香附童便浸,青皮,水煎服。

一、肝苦急,食辛以散之,川芎、苍术,血病入血药中,苦者,恶也、嫌也。或小柴胡汤亦效。

一、凡胁痛皆是肝木有余也,用小柴胡汤加青皮、川芎、芍药、龙胆草。

一、凡胁痛用青皮,必须用醋炒过。

一、凡瘀血作痛,用小柴胡汤合四物汤,加桃仁、红花、乳香、没药煎服,痛甚而元气实者,桃仁承气汤下之。

方枳壳散治胁间如物刺,是气实也。

枳壳(面炒黄,一两五钱)甘草(炙,七钱五分)

上为末,每二钱,浓煎葱白汤下,不拘时服。

当归龙荟丸治泻肝火盛之要药,因内有湿热,两胁痛甚,伐肝木之气。

当归龙胆草山栀子黄连大黄(酒湿火煨)芦荟青黛(各五钱)木香(二钱五分)麝香(五分,另研)加柴胡(五钱)青皮(一钱)

上为细末,神曲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姜汤下。

治妇人胁痛。

香附子(四两,醋一碗,盐一两煮干)白芍药(二两)肉桂(二两)玄胡索(炒,二两)

上为末,每服三钱,空心滚汤调。

治诸痛熨法韭菜根,捣烂,醋拌炒,绢包熨痛处。

卷之十

臂痛

病臂为风寒湿所搏,或睡后,手在被外,为寒邪所袭,遂令臂痛,及乳妇以臂枕儿,伤于风寒,而致臂痛者,悉根据后三方内选用。

一、有血虚作臂痛者,盖血不荣于筋故也。

一、因湿臂痛,蠲痹汤加苍术、酒防己。

一、因痰饮流入四肢,令人肩背酸痛,两手软痹,导痰汤加木香、姜黄。

方五积散(方见中寒)治臂痛因于寒者。

乌药顺气散(方见中风)治臂痛因于气者。

蠲痹汤(方见痹痛)治臂痛因于湿者。

加减茯苓丸〔批〕(按此方臂痛因于痰者)治湿痰壅滞,经络不通,两臂作痛,不能梳洗,及治手足疼痛麻痹,行步艰难,服之神效。

陈皮(盐水炒,二两)半夏(二两,用白矾、牙皂、生姜各一两,煎汤浸七日)白茯苓(去皮,一两五钱)风化硝(一两三钱)海桐皮(酒洗,一两)片子姜黄(一两)木瓜(一两)薄桂(去皮,五钱)甘草(炙,四钱)白芍(酒炒,二两)黄(盐水炒,二两)

上为细末,姜汁、竹沥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百丸,空心白汤下。

三合散治背心一点痛。

用乌药顺气散合二陈汤、香苏散,加苍术、羌活。

御寒膏治体虚人,背上恶寒,或夏月怕脱衣,及妇人产后,被冷风吹入经络,故常冷痛,或手足冷痛至骨。又治腰痛,及一切冷痹痛。又治湿气。用生姜半斤,取自然汁,入牛胶三两,乳香末、没药末各一钱五分,铜杓内煎化,就移在滚汤内炖,以柳条搅至成膏,又入花椒末少许,再搅匀,用皮纸将纸作壳子。

看痛处阔狭,贴患处,用鞋履烘热熨之,候五七日脱下,或起小瘾不妨。

卷之十

脉疝脉弦急,积聚在里,牢急者生,弱息者死。沉迟浮涩,疝瘕寒痛,痛甚则伏,或细,或动。

病夫疝者,小腹引卵,肿急绞痛也。有痛在睾丸者,有痛在五枢穴者,皆是厥阴肝之经也。或无形无声,或形如瓜,有声如蛙。自《素问》而下,皆以为寒,盖寒主收引,经络得寒,则引而不行,所以作痛,理固然也,亦有踢水涉水,终身不病此者,无执在内故也。大抵此症始于湿热,在经郁遏至久,又得寒气外来,不得疏散而作痛。若只作寒论,恐为未备,或曰厥阴一经,郁积湿热,何由而致?予曰:大劳则火起于筋,醉饱则火起于胃,房劳则火起于肾,大怒则火起于肝。本经火积之久,母能令子虚,湿气便盛,浊液凝聚,并入血队流于厥阴。厥阴属木,系于肝,为将军之官,其性急速,火性又暴,为寒所束,宜其痛之太暴也。

有以乌头、栀子作汤饮之,其效亦敏,后因此方随病加减与之,无有不验。但湿热又须分多少而治,湿则多肿,病是也。又有挟虚而发者,当以参、术为君,而以疏导药佐之。脉甚沉紧而豁大无力者也,其痛亦轻,惟觉重坠牵引耳。

经有七疝:寒、水、筋、血、气、狐、。

治一、寒疝者,囊冷结硬如石,阴茎不举,或控引睾丸而痛,得于寒湿也,使内过劳也,宜以温剂下之,禹功散、加味五苓散、下清木香丸,或五积蟠葱之类。

一、水疝者,肾囊肿痛,阴汗时出,囊或肿如水晶,或痒而搔出黄水,或小腹按之作水声,得于饮食醉饱,使内过劳也,汗出而遇风寒湿气聚于囊中,故多水也,宜禹功散、三花神佑丸、导水丸逐中之剂下之。

一、筋疝者,阴茎肿痛,或浓或痛,里急筋缩,或茎中痛,痛极则痒,或挺纵不收,或白物如精,随溲而下,得于房室劳倦,及邪术所使,以降心火之剂下之,泻心汤主之。

一、血疝者,状如黄瓜,在小腹两旁,横骨两端纹中,俗云便痈也。得于春夏,重感大燠劳于内,气流溢渗入脬囊,留而不去,结成痈肿,脓少血多。又或强制情欲,当泄不泄,亦成此疾。宜玉烛散和血之剂下之。

一、气疝者,上连肾区,下及阴囊,或因号哭忿怒,则气郁而胀,以针出气而愈,然针有得失,宜散气药下之,宜荡疝丸,或蟠葱散主之。或小儿亦有此疾,俗云偏坠,气得于其父,阴痿精怯,强力入房,因而有子,胎中病也。此疝不治,惟宜灸筑宾一穴,在内上五寸、分肉中,灸五壮。

一、狐疝者,状如仰瓦,卧则入小腹,行立则出小腹,入囊中,狐则昼出穴而溺,夜则入穴而不溺,此疝与狐相类,亦与气疝大同小异,令人带钩铃是也,宜以逐气流经之剂下之。

一、疝者,阴囊肿坠如升斗,不痒不痛,得之地气卑湿,故江淮人多有之,宜去湿之剂下之,三花神佑丸之类。如女子阴户突出,虽亦此类,乃热不禁故也,不可便认为虚寒,而温之补之,名曰瘕。

一、元神虚弱,受寒作小肠疝气滚痛,以蟠葱散加故纸、小茴、川楝子、木香之类。

一、体壮实,小肠气痛,或小便不通,以八正散加破故纸、小茴、川楝子。

一、小腹下毛际边,或左或右,生气核如桃状,按之则散,时伏时见,以五苓散加川楝子、小茴香、葱白、灯心煎汤,下青木香丸五十七粒。

一、治阳明受湿热,传入太阳,恶寒发热,小腹连毛际结核,闷痛不可忍者,以栀子炒、枳壳炒、桃仁炒、山楂各等分,生姜三片,水煎服。

方禹功散治寒疝。

黑牵牛(头末,一钱)小茴香(二钱五分)加木香(一钱)

上共为末,每服三钱,姜汁调下。

五积散治醉饱后色欲过度,触伤小腹,致成疝气。其症自小腹痛连两胁下,心头吊痛,额上汗出。

根据本方加玄胡索。

蟠葱散治脾胃虚寒,气滞不行,攻刺心腹,痛连胁胸,及膀胱、小肠疝气,又治妇人血气痛。

丁皮(一两)砂仁(一两)莪术(一两五钱)三棱(一两五钱)槟榔(一两)玄胡索(七钱五分)苍术(一两)青皮(一两五钱)干姜(五钱)肉桂(五钱)茯苓(一两五钱)甘草(一两)

上锉一剂,生姜、枣子、葱白,水煎热服。脐下极冷痛,加吴茱萸、木香、小茴香等味。

加味五苓散根据本方加木香、小茴香、川楝子、槟榔、黑牵牛、故纸、木通、青皮、三棱、莪术等味。

上锉一剂,水煎服。

橘核丸治四积疝,卵核肿胀,偏有大小,或坚硬如石,或引脐腹绞痛,肾囊肿胀,或成疮毒,轻则时出黄水,甚则成痈溃烂。

橘核(炒)海藻(盐酒炒)昆布(盐酒炒)桃仁(面炒,去皮尖)桂心(五钱)川楝肉(炒)海带(盐水洗,一两)枳实(面炒)浓朴(姜汁炒)玄胡索(炒)木香(五钱)木通(五钱)

上为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六七十丸,空心陈酒、盐汤下。如虚寒甚,脉沉细,手足冷者,加川乌一两。如坚胀久不消,加砂二钱,醋煮旋入。

荡疝丸黑牵牛(取头末)破故纸(炒)小茴香(炒)川楝子(去核,炒,各一两)青皮(三钱)陈皮(三钱)莪术(四钱)木香(四钱)

上为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温酒送下。

青木香丸黑牵牛(炒,取头末,二两)槟榔(二两,粟米饭裹煨,去饭)青木香(一两五钱)

破故纸(二两,炒)荜澄茄(二两)

上为末,水煮稀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滚汤送下。

行气香苏散治偏坠气初起疼痛,憎寒壮热,根据本方加小茴香,木香、三棱、莪术、木通。

加减香苓散治偏坠气初起,憎寒壮热,发表分利药,轻者,一服而愈。

枳壳陈皮香附苍术麻黄香薷猪苓泽泻木通滑石车前子三棱莪术川楝子玄胡索甘草上锉一剂,生姜、葱白,水煎热服。

文蛤散治偏坠气神效。

五倍子(五、六个,烧存性)

上为末,陈酒调服,以醉为度。

神消散(秘方)治诸般疝气,外肾肿胀疼痛。

山栀子(盐水炒黑色,一两)益智仁(炒,七钱)橘核(炒,一两)青皮(香油炒,六钱)槟榔(一钱)荔枝核(八钱)小茴香(盐水炒,一两)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烧酒调服。如不用酒,以灯心草煎汤,加盐少许,调服立效。

茴香安肾汤(太医院传)治左边偏坠,丸如鸡、鸭子。

人参(一钱)白术(一钱)白茯苓(去皮,一钱)泽泻(七分)茴香(一钱,炒)

破故纸(一钱)黄柏(八分)木香(五分)槟榔(一钱)乌药(一钱)香附(一钱,童便浸经宿)砂仁(一钱)玄胡索(五分)升麻(三分)甘草(炙,五分)荔枝核(一钱)

上锉一剂,饥时服。

三香酒(秘方)治偏坠气。

南木香(三钱)小茴香(三钱)八角茴香(三钱)川楝肉(三钱)

上合一服,锅内炒四味,入葱白、莲须五根,水一碗,淬入锅,将碗罩住,候煎至半碗,取出去渣,加陈酒半碗,合和入炒盐一茶匙,空心热服,神效。

四圣散(秘方)治疝气,外肾肿胀。

小茴香(炒)穿山甲(炒)全蝎(炒)南木香(各等分)

上为末,每服二钱,陈酒调,一服痛止。

木香金铃丸(严宪副传)治外肾肿痛,诸般疝气,一服立效。

木香乳香没药大附子(面裹火煨)小茴香(盐炒)川楝肉玄胡索全蝎人参(各等分)

上为末,陈酒打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百丸,空心陈酒送下。

大小茴香丸(长葛李大尹传)治疝气如神。

大茴香(一两)小茴香(一两)吴茱萸(一两)川楝子(一两)川椒(一两)

上共为末,连须葱头八两,同药捣成饼子,晒干,用粘米五合,同药饼研碎,微火炒黄为末,酒糊为丸,如梧子大。每服八九十丸,空心盐汤,或酒下,忌发气物。

茴香丸治疝气神效。

茯苓(二两,炒)白术(二两,炒)山楂(二两,炒)枳实(八钱)八角茴香(一两,炒)吴茱萸(一两,炒)橘核(三两,炒)荔枝核(一两)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每服重一钱五分大,空心细嚼,姜汤送下。

灸法治一偏坠气痛。

用蓖麻子,一岁一粒,去皮研烂,贴头顶囟上,却令患人仰卧,将两脚掌相对,以带子绑住二中指,于两指合缝处,艾麦粒大灸七壮,实时上去。

卷之十

脚气

脉香港脚之脉,其状有四:浮弦为风,宜汗;濡弱湿气,宜渗;迟涩因寒,宜温;洪数为热,宜下。微滑者虚,牢坚者实。结则因气,散则因忧,紧则因怒,细则因悲。

病夫香港脚者,古谓之缓风,又谓之厥者,是古今之异名也。有干、湿之分,其脚肿者,名湿香港脚;其不肿者,名干香港脚。由脾胃两经虚弱,行动坐卧之间,为风寒暑湿之气所侵,或内因饮食浓味所伤,致湿热下注而成。如得之不便觉,乃因他病发动而知,先从脚起,或先缓弱痹,或行起忽倒,或两胫肿满,或足膝枯细,或心下松悸,或小腹不仁,大小便涩,或举体转筋,骨节酸痛,或恶闻食气,见食吐逆,或胸满气急,憎寒壮热,状似伤寒,是其候也。

或经一旬,或半月复作,渐而至于足筋肿大如瓜瓠者。

治治之之法,用苍术、白术以治其湿,黄芩、黄拍、知母以治其热,当归、芍药、生地黄以调其血,木瓜、槟榔以调其气,羌活、独活以利关节而散风湿,兼用木通、防己、牛膝引诸药下行,及消肿去湿,以为此证之大法矣。兼用针HT导引其湿热之气外出也。东垣曰:湿淫所胜,治以苦温,以苦辛发之,透关节,胜湿为佐,以苦寒泄之,流湿清热为臣。故立当归拈痛汤治之,其效捷于影响,学人更宜详究焉。

一、凡脚肿,名湿香港脚,用五积散加槟榔、木瓜、青藤、穿山甲。

一、凡足疼痛,皮不肿赤,筋不拘急,遇夜则痛甚,此是气虚,而血不荣也。宜十全大补汤,加牛膝、木瓜、槟榔、石南藤、五加皮、没药、川乌之类,或四斤丸。若两膝赤肿,强急作热而掣痛,两总筋拘急,此血热也,宜人参败毒散加赤芍药、大黄,利气丸下之。

一、凡香港脚上攻,胸膈闷满,大便不通,宜三和散。

一、凡香港脚攻注,大小便不通,用水中大螺蛳三个,以盐一小撮,和壳生捣烂,置两脐下一寸三分,用帛紧紧系之,立通神效。

一、凡两膝肿痛,脚胫枯细,名曰鹤膝风,以四物汤加黄、人参、白术、附子、牛膝、杜仲、防风、羌活、甘草。又宜五积散加松节、林节。

方羌活导滞汤治香港脚初发,一身俱痛,或肢节肿痛,便溺阻隔,先用此药导之,后用当归拈痛散以彻其邪。

羌活(二钱)独活(二钱)当归(二钱)防己(一钱五分)大黄(四钱)枳实(炒,一钱)

上锉一剂,水煎,空心服。

当归拈痛散治湿热香港脚为病,四肢骨节烦痛,肩背沉重,胸胁不利,兼遍身疼痛,下注足胫肿痛,脚膝生疮赤肿,及内外生疮,脓水不绝,或痒或痛,并宜服之。

羌活(一钱)人参苦参升麻葛根防风苍术(米泔浸炒,各四分)甘草(炙)黄芩(酒炒)茵陈(酒洗,各一钱)当归(酒洗)猪苓泽泻知母(去毛,酒浸)白术(各五分)

上锉一剂,水煎,空心服。

神仙飞步丸(云林制)〔批〕(按此方治香港脚因湿热者)治脚膝疼痛。

当归(一两)川芎(八钱)白芍(一两五钱)生地黄(一两)黄柏(酒炒,二两)

知母(一两)苍术(一两)牛膝(一两)木瓜(一两)杜仲(一两)薏苡仁(一两)防风(七钱)防己(七钱)威灵仙(七钱)羌活(七钱)桃仁(七钱)红花(七钱)黄连(酒炒,一两)肉桂(三钱)黄芩(酒炒,一两)陈皮(一两)半夏(姜汁炒,一两)白茯苓(一两)

上为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六七十丸,空心盐汤下。

五积交加酒(云林制)治诸湿足膝麻木,冷痹缓弱,及腰痛,香港脚下虚之疾。

白芷陈皮浓朴枳壳桔梗川芎白芍苍术当归茯苓半夏官桂干姜麻黄甘草小茴(酒炒)牛膝(酒洗)杜仲(酒炒)大附子(制)川乌吴茱萸槟榔木瓜草果砂仁破故纸(酒炒)羌活葫芦巴威灵仙(各等分)

上共合一斤,用陈酒十壶,姜十斤,枣十格,瓦罐炊熟,每日空心温服。

趁痛散(秘方)治湿气攻注腰脚痛,行步少力。

当归(酒洗,二两)肉桂(二两)玄胡索(二两)萆(二两)没药(二两)杜仲(酒炒,一两五钱)

上为末,每服三钱,空心温酒下。

芙蓉丸(魏宪副传)治脚腿疼痛,一服即愈。

哑芙蓉乳香没药孩儿茶鹿茸(去毛,酒蒸)官桂玄胡索(酒浸微炒)乌药(炙)

陈皮五加皮粉草(炙,各等分)

上为末,面糊为丸。每服二钱,酒煎葛根汤,临卧,出微汗。

换脚丸(秘方)治肾虚,下注脚膝,或当风取凉,冷气所乘,沉重少力,移步迟缓,筋脉挛痛不能屈伸,脚心隐痛,有碍履地,大治干、湿香港脚,赤肿痛楚,发作无时,呻吟难忍,气满喘急,举步艰难,面色黧黑,传送秘涩并治。

当归天麻防风羌活石南藤萆(炙)石斛(去根)黄肉桂大附子(炮)南星续断薏苡仁(各一两)苍术(米泔浸,一两五钱)川牛膝(一两,酒洗)木瓜(四两)槟榔(五钱)

上为末,面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酒下,或木瓜汤下,日二服。

二仙丹(刘夷门传)〔批〕(按此方治香港脚因寒湿者)治脚疾,肿痛拘挛。

川牛膝威灵仙(各等分)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酒下,白滚汤亦可,忌茶。

追风通气散治香港脚,加槟榔、木瓜、穿山甲,水煎服。

治妇人香港脚,一月一次,足下浮肿,手肢拘挛不伸,头疼心痛,吐痰胀满,下元湿热带下,行步艰辛。

当归川芎白术茯苓陈皮香附木瓜槟榔白芷天麻牛膝甘草上锉一剂,生姜煎服。

卷之十

脉尺脉虚弱,缓而紧,病为足痛,或者痿病。张子和云:痿因肺热相传,四脏其脉多浮而大,不可作寒湿香港脚治。

病夫痿者,谓手足痿弱,无力以运动也。《内经》谓诸痿起于肺热。又曰:治痿独取阳明。盖肺经体燥,居上而主气,畏火者也;脾土性湿,居中而主四肢,畏水也。火性上炎,若嗜欲无节,则水失所养,火寡于畏,而侮所胜,肺得火邪而热矣,木性刚急,肺受热,则金失所养,木寡于畏,而侮所胜,脾得木邪而伤邪,肺热则不能管摄一身,脾伤则四肢不能为用,而诸痿作矣。泻南方则肺金清,而东方不实,何脾伤之有?补北方则心火降,而西方不虚,何肺热之有?故阳明实则宗筋润,能束骨而利机关矣。治痿必须戒浓味,节嗜欲,庶可保其全安也。

陈无择云:痿之疾,状类柔风、香港脚,但柔风、香港脚皆外所因,痿则五内不足所致也。治之不可混作外因立治。

治丹溪曰:有挟湿热,有痰,有血虚。亦有死血者,有食积妨碍升降者。上文论火起于肺热,实痿之本,论此云然者,盖以其发而为所因所挟,或有不同,而主治亦当各着其所重也。

湿热,用东垣健步丸,加燥湿降火之剂黄柏、黄芩、苍术之类。湿痰,用二陈汤,加苍术、白术、黄芩、黄柏之类,入竹沥、姜汁。血虚,用四物汤加黄柏、苍术,下用补阴丸。气虚,用四君子汤,加苍术、黄柏、黄之类。食积,用小调中汤,加神曲、麦芽、山楂、枳实之类。色劳,用补阴丸、虎潜丸之类补之。

方清燥汤六七月间,湿令大行,子能令母实而热旺,湿热相合,而形庚大肠,故寒冷以救之,燥金受湿热之邪,绝寒水生之源,源绝则肾亏痿厥之病大作,腰下痿软瘫痪,不能动一履。

黄(一钱五分)苍术(一钱)白术陈皮泽泻(各五分)人参白茯苓升麻(各三分)

麦门冬当归身生地黄神曲末猪苓(各二分)黄柏(酒炒)柴胡黄连(各一分)

五味子(九个)甘草(炙,二分)

上锉一剂,水煎空心服。

滋筋养血汤(云林制)专治血气两虚,双足痿软,不能行动,久卧床褥。

川归(一钱)熟地黄(一钱五分)白芍药(一钱五分)川芎(七分半)人参(八分)五味子(九粒)麦门冬(去心,一钱)黄柏(一钱)知母(五分)牛膝(酒浸,一钱)杜仲(酒炒,一钱)苍术(一钱)薏苡仁(一钱)防风(六分)羌活(三分)甘草(三分)

筋骨痿软,加桂枝三分,陈皮八分;如觉心烦,加黄连六分,酸枣仁炒六分,白茯神去木一钱。

上锉一剂,姜、枣煎服。

养血壮筋健步丸(云林制)〔批〕(按此方补虚除湿热之剂)治证同前。

黄(盐水炒,一两)山药(一两)五味子(一两)破故纸(盐水炒,一两)人参(一两)白芍(酒炒,一两五分)熟地黄(四两)枸杞子(一两)牛膝(酒浸,二两)

菟丝子(酒炒,一两)川归(二两,酒洗)白术(一两,炒)杜仲(姜汁炒,二两)虎胫骨(酥炙,一两)龟板(酥炙,一两)苍术(米泔浸,三两)黄柏(盐水炒,二两)防风(六钱,酒洗)羌活(五钱,酒洗)汉防己(五钱,酒洗)

上为末,用猪脊髓七条,炼蜜为丸,如梧子大。每服百丸,空心盐汤下。

鹿角霜丸(方见中风)〔批〕(按此方补虚除湿热之剂)治血气虚弱,两足痿软,不能行动,久卧床褥之症。

蒸法治肾气虚弱,肝脾三经,风寒湿停于腿膝,使经络滞而不行,变成脚痹,故发疼痛,此荣卫通经络。

川椒(一把)葱(三大茎)盐(一把)小麦(面约四五升许)酒(一盏)

上用醋和,湿润得所,炒令极热,摊卧褥下,将所患腿脚就卧熏蒸,薄衣被盖得汗出匀遍,约半个时辰,撤去炒麸,上就铺褥中卧,待一两个时辰,觉汗稍解,勿令见风,立效。

一妇人血气两虚,虚中受孕,新血供养胎元,无血健用厥阴、少阴二经,以致两腿足软弱,战栗不能步履,必待生产后,大补气血,壮筋骨,则行步轻健矣。

人参(一钱)白术(一钱,炒)茯苓(一钱)甘草(五分,炙)川芎(七分)当归(一钱,酒洗)白芍(二钱,炒)熟地黄(一钱,姜汁炒)肉桂(一钱,去皮)黄(一钱盐水炒)牛膝(一钱二分,去芦,酒洗)杜仲(姜汁炒,一钱二分)木瓜(一钱,酒洗)防风(去芦,八分)独活(一钱,酒洗)薏苡仁(一钱)大附子(一钱,制)沉香(三分,研,水入药服不见火)

上锉一剂,姜三片,枣一枚,水煎,空心服。

卷之十

痹痛

脉脉涩而紧者,痹。少阴脉浮而弱,弱则血不足,浮则为风,风血相搏,则疼痛如掣。风寒湿气合而为痹,浮涩而紧,三脉乃备。

病夫痹者,手足痛而不仁也。盖由元精内虚,而为风寒湿三气所袭,不能随时祛散,流注经络,入而为痹。

其为病也,寒多则掣痛,风多则引注,湿多则重着。其病在筋者,屈而不能伸,应乎肝,其证夜卧多惊,饮食少,小便数;其病在脉者,则血凝而不流,应乎心,其症令人痿黄,心下鼓暴,上气逆喘不通,嗌干善噫;其病在骨者,则重而不能举,应乎肾,其症手足不遂而多痛,心腹胀满;其病在皮者,多寒,遇寒则急,遇热则纵,应乎肺,其证皮肤无所知觉,气贲喘满;其病在肌者,多不仁,应乎脾,其症四肢懈怠,发嗽呕吐,是名五痹。至如白虎历节风,以其走痛,四肢骨节如虎咬之状,而以其名之耳,无非风寒湿三气乘之也。若饮酒当风,汗出入水,亦成斯疾,久而不已,令人骨节蹉跌。

丹溪云:大率因血虚受热,其血已自沸腾,或加之涉水受湿,血得寒污浊凝滞,不得营运,所以作痛,夜则痛甚,行于阴也。治以辛热之剂,流散寒湿,开通郁结,使血行气和而愈,更宜忌口节欲,不宜食肉,肉属阳,大能助火,如此调治,无有不安者。

治大法用苍术、南星、川芎、白芷、当归、黄芩、酒,在上者属风,加羌活、桂枝、桔梗、威灵仙;下者属湿,加木通、牛膝、防己、黄柏。

方解表升麻汤治遍身壮热,骨节疼痛。

升麻(一升)羌活(一钱)苍术(一钱)防风(八分)柴胡(七分)甘草(七分)

当归(五分)本(五分)陈皮(三分)麻黄(三分)

上锉一剂,生姜、葱白水煎热服,出微汗。

灵仙除痛饮〔批〕(按此方止痛发散之剂)肢节肿痛,痛属火,肿属湿,兼受风寒而发,动于经络之中,湿热流注于肢节之间,而无已也。

麻黄赤芍(各一钱)防风荆芥羌活独活白芷苍术威灵仙片黄芩枳实桔梗葛根川芎(各五分)归尾升麻甘草(各等分)

上锉一剂,水煎服。在下焦,加酒炒黄柏。妇人加红花。肿多加槟榔、大腹皮、泽泻,更加没药一钱住痛。一云脉涩数者,有瘀血,宜桃仁、红花、芎、归及大黄微利之。

疏筋活血汤(云林制)患遍身走痛如刺,左足痛尤甚,左属血,多因酒色所伤,筋脉空虚,被风寒湿热感于内,热包于寒则痛,伤经络则夜重,宜以疏筋活血行湿,此非白虎历节风。

川芎(六分)当归(一钱二分,酒洗)白芍(二钱半,酒洗)生地黄(一钱半,酒洗)羌活(六分)白茯苓(七分,去皮)苍术(一钱,米泔浸炒)桃仁(一钱,炒)牛膝(二钱,酒炒)汉防己(六分)陈皮(一钱,去苗)白芷(六分)龙胆草(八分,酒洗)威灵仙(一钱,酒洗)防风(六分)甘草(四分,炙)

有痰加南星、半夏各一钱,用姜汁、白矾、皂角煎汤,浸一日。如上体及臂疼,加薄桂三分。如下体并足疼,受风寒湿热所感,加木瓜、木通盐炒,黄柏、薏苡仁炒各一钱。如气虚,加人参、白术、龟板各七分。

通经妙灵丸(云林制)治同前,兼治上下中疼痛。

黄连(酒炒,一两)苍术(米泔浸炒,二两)黄柏(盐酒炒,二两)肉桂(去皮,四两)南芎(五分)当归(酒洗,一两)白芍(盐酒炒,一两三钱)汉防己(酒洗,三钱)白芷(二钱半)桃仁(去皮尖,三钱)威灵仙(一两,酒浸蒸晒九次)羌活(酒洗,三钱)龙胆草(酒洗,一钱)红花(酒洗,五钱)防风(酒洗,五钱)龟板(酥炙,五钱)杜仲(姜汁炒,八钱)

上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百丸,空心陈酒下,盐汤亦可。

加味二妙丸〔批〕(按此方止痛养血除湿热之剂)治两足湿痹疼痛,或如火燎,从足附热起,至腰胯,或麻痹痿软,皆是湿热为病,此药神效。

苍术(四两,米泔浸)黄柏(二两,酒浸晒干)川牛膝(去芦,一两)当归尾(一两酒洗)防己(一两)川萆(一两)龟板(酥炙,一两。龟板难得,败者,市货者多不效,不若以熟地黄代之,庶几可也)

上为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子大。每服百丸,空心盐汤下。

舒筋立安散治四肢百节疼痛,名曰白虎历节风。

防风羌活独活茯苓川芎白芷生地黄苍术红花桃仁陈皮半夏南星白术威灵仙牛膝木瓜防己黄芩连翘木通龙胆草(酒浸)木香(少许)大附子(少许)甘草(各等分)

上锉一剂,水煎,入姜汁、竹沥服。痛甚加乳香、没药为末,调服。

神通饮〔批〕(按此方治白虎历节风之剂)治感风湿,得白虎历节风症,遍身抽掣疼痛,足不能履地者二三年,百方不效,身体羸瘦,服此神效。

川木通二两,锉细,长流水煎汁,顿服,服后一时许,遍身发痒,或发红丹,勿惧,遍身上下出汗即愈。

治两手疼痛麻木(云林制)

当归川芎白芷黄芩(酒炒)黄连(姜汁炒)苍术羌活防风桔梗南星(姜汁炒)半夏(姜汁炒)桂枝甘草(各等分)

上锉一剂,生姜煎服。

治两足疼痛麻木(云林制)

当归白芍白术苍术陈皮半夏茯苓黄柏(酒炒)川牛膝(酒洗)威灵仙桃仁红花甘草(各等分)

上锉,生姜五片,水煎,入竹沥同服。

治四肢百节,流注走痛,皆是湿痰,或死血所致,其病处或肿,或红。

当归川芎白芷防己黄柏南星羌活苍术威灵仙红花桂枝(各等分)

上锉,生姜,水煎服。

行湿滋筋养血汤(云林制)治遍身行痛,乃气血两虚,有火有湿。

当归川芎白芍生地黄(一钱,姜汁炒)人参(六分)白术白茯苓威灵仙防己红花(七分)牛膝黄连黄柏知母甘草(四分)苍术(各等分)

上锉一剂,姜、枣煎服。

乳香定痛丸(秘方)〔批〕(按此方治诸痛,宜对症用之)治诸风,遍身骨节疼痛,或腿膝痛,及筋骨风。

苍术(米泔浸,二两)川乌(炮,去皮,一两)当归(一两)川芎(一两)乳香没药(各三钱)丁香(五钱)

上为末,枣肉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六十丸,陈酒送下。

妇人湿痰流注,肩背臂腰胁疼痛,日夜不止,行步不得。

陈皮半夏(姜制)茯苓当归川芎白芷乌药官桂枳壳防己苍术防风独活木香香附贝母甘草(各等分)

上锉一剂,同姜煎服。

一妇人患四肢骨节疼痛,呕吐心痛,胁胀遍身浮肿,经年不愈五积散全料,加羌活、独活、柴胡、前胡。

卷之十

消渴

脉心脉多浮,肾脉多弱。经云:阴不足,阳有余,则为热中。又云:脉软散当消渴,气实血虚也。又云:脉数大者生,沉小者死;实而坚大者生,细而浮短者死。

病《内经》曰:二阳结,为之消。又曰:瘅成为消中。东垣曰:二阳者,阳明也。手阳明大肠主津液,病消则目黄口干,乃津液不足也;足阳明胃主血,若热则消谷善饥,血中伏火,乃血不足也。结者,津液不足,结而不润,皆燥热为病也,此因数食甘美而多肥,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治当以养血滋阴,生津降火,兰除陈气也。不可服膏粱、芳草、石药,其气剽悍,能助燥热也。歧伯曰:实脉,病久可治;脉弦小,病久不可治。当分三消而治之。高消者,舌上赤裂,大渴引饮,心移热于肺,传为膈消者是也,以白虎加人参汤治之。中消者,善食而瘦,自汗大便硬,小便数。叔和云:口干饮水,多食肌虚,瘅成为消中是也,以调胃承气汤、二黄丸治之。下消者,烦渴引饮,耳叶焦干,小便如膏。叔和云:焦烦水易亏,此肾消也。以六味地黄丸治之。《总录》所谓未传能食者,必发脑疽背痈;不能食者,必传中满膨胀。皆不治之证也。洁古老人分而治之:能食而渴者,白虎人参汤;不能食而渴者,钱氏白术散,倍加干葛治之。上中既立,不复传下消矣,先哲用药,厥有旨哉?然脏腑有远近,亦宜斟酌,如心肺位近,宜制小其服;肾肝位远,其制大其剂,皆适其至所为。故如过与不及,皆诛罚无过之地也,如高消、中消制之大急,速过病所,久而无中满之病,正谓上热未除,中寒复生者也,非药之罪,失其缓急之故也。治斯疾者,宜加意焉。

治张洁古曰:上消者,肺也,多饮水少食,大小便如常,此心火刑于肺金,而渴生焉。法当降火清金,宜白虎汤加减治之。

软石膏(二钱半)知母(一钱)甘草(五分)人参(七分)升麻(一分)黄柏(一钱)

上锉一剂,粳米一撮,水煎,食后温服。

中消者,胃也,多饮食而小便黄赤。盖足阳明胃主血,热则消谷善饥,血中伏火,则津液消烁而渴矣。治以调胃承气汤,三黄丸主之。

黄连黄芩大黄石膏(各一两)

上为末,炼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米汤下。

下消者,肾也,小便淋浊如膏,烦渴引饮,耳叶焦黑,小便频数。能食者,必发痈疸背疮;不能食者,必传中满腹胀,须分治之。

若能食而消者,宜加减白虎汤主之。

石膏(二钱半)知母(一钱)甘草(三分)人参(七分)五味子(十粒)黄柏(七分)

玄参(五分)

上锉一剂,粳米一撮,水煎,食后服。

若不食而消者,宜加减白术散主之。

人参白术茯苓木香甘草黄柏知母(各五分)干葛(一钱)五味子(十粒)

上锉一剂,水煎温服。

丹溪曰:三消者,多属血虚不生津液,俱宜四物汤为主治。

上消者,加人参、五味、麦门冬、天花粉煎,入生藕汁、生地黄汁、人乳,饮酒人加生葛根汁。

中消者,加知母,石膏、寒水石以降胃火。

下消者,加黄柏、知母、熟地黄、五味子以滋肾水,又当间饮缫丝汤为上策。

一人被烧酒醉伤成消渴之疾,饮水无度,余以绿豆汤频频少饮,用生冬瓜去皮,细细嚼咽,渴则又饮豆汤,不一日而止渴也。

方生津养血汤〔批〕(按此方治上消之剂)治上消火盛,制金烦渴引饮。

当归(一钱)川芎(八分)白芍(煨,一钱)生地黄(酒洗,一钱)知母(五分)

黄柏(蜜水炙,五分)麦冬门(一钱)石莲肉(五分)天花粉(七分)黄连(八分)乌梅(五分)薄荷(五分)甘草(炙,五分)

上锉一剂,水煎温服。

清凉饮子〔批〕(按此方治中消之剂)治消中能食而瘦,口舌干,自汗,大便结燥,小便频数。

黄(一钱)当归身(六分)生地黄(六分)龙胆草(酒洗,钱半)柴胡(一钱)

升麻(四分)防己(五分)羌活(一钱)黄芩(酒洗,一钱)防风(五分)杏仁(十个)生甘草(五分)炙甘草(一钱)

上锉一剂,水煎,加酒一匙,稍热服。

人参茯苓散〔批〕(按此方治下消之剂)治肾消善饮而食,小便频数,白浊如膏。

人参(一分)白术(二分)茯苓(五分)泽泻(二分)滑石(一钱半)寒水石(一钱半)干葛(五分)连翘(三分)黄芩(五分)桔梗(二分)栀子仁(二分)薄荷(五分)大黄(五分)天花粉(二分)甘草(七分)缩砂(二分)

上锉一剂,水煎,入蜜服,肾消食前,上消食后服。

缫丝汤治三消渴如神。

如无缫丝汤,却以原蚕茧壳丝绵煎汤,皆可代之,无时饮之,大效。盖此物属火,有阴之用,大能泻膀胱中伏火,引阴水上潮于口而消渴也。

玉泉散治消渴之神药也。

白粉葛天花粉麦门冬生地黄五味子甘草糯米上锉一剂,水煎服。

神仙减水法治三焦虚热,三消渴疾,日夜饮水无度。

黄人参麦门冬黄连天花粉知母苦参白扁豆浮萍(照水晒干,各一两)黄丹(二钱)

上为末,每服二钱,新汲水调下。

神白散(即益元散,方见中暑)治真阴素被虚损,多服金石等药,或嗜炙爆咸物,遂成消渴,用温水调服,或大渴饮冷者,新汲水尤妙。

秘方〔批〕(按此方总治三消之剂)治三消。

用退雄鸡汤,澄清饮之,神效。

清神补气汤消渴症才愈,止有口干腹不能拿,或者又添舌白滑,微肿,咽喉咽津觉痛嗌痛,时时有渴,喜冷冻饮料,口中白沫如膏。

当归身(一钱)生地黄(一分)黄连(酒,五分)知母(五分)石膏(四分)柴胡(七分)升麻(一钱半)防风(一钱)荆芥穗(一钱)桃仁(一钱)杏仁(五个)红花(少许)川椒(二个)细辛(一分)生甘草(一分)

肾气八味丸〔批〕(按此方治消渴收功之剂)治心肾不交,消渴引饮。

四库全书

更多>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