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宝典
当前位置:汉程网 >国学 >古今医鉴 >卷之十四

《古今医鉴》·卷之十四

明朝 古今医鉴 龚信 著

口病

方牛黄散治小儿口中百病,鹅口口疮,重不能吮乳,及咽喉肿塞,一切热毒。

牛黄(一分)片脑(一分)硼砂(一分)雄黄(二分)青黛(二分)朴硝(一分半)

黄连(八分,末)黄柏(八分,末)辰砂(二分)

上为细末,每少许,敷口内。

泻心汤治小儿口疳。

黄连为末,每一字,蜜水调服。

小儿口苦生疮,乃心脾受热。口疮赤,心脏热;口疮白,脾冷;口疮黄,脾脏热。

吴茱萸末,醋调敷脚心,移热即愈。药性虽热,能引热下行,其功至良。

卷之十四

牙疳

方玉蟾散治小儿走马牙疳,牙龈臭烂,侵蚀唇鼻,先用甘草水洗净,令血出涂之,亦理身上肥疮,但是疳疮用之,立效。

蚵皮(即虾蟆,不鸣不跳者是,用黄泥裹,火煨焦,二钱半)黄连(二钱半)麝香(少许)青黛(一钱)

上为末,湿则干掺,干则香油调抹之。

一方治小儿走马牙疳,一时腐烂,即死。

妇人便桶中白垢,火一钱许,入铜绿三分,麝香一分半,敷之立已。

立效散治走马牙疳。

黄丹(水飞)枯矾京枣(连核烧存性)

共为细末,敷之神效。

卷之十四

眼病

方拔毒膏治婴儿患眼肿痛。

熟地黄一两,以新汲水浸透,捣烂贴两脚心,布裹住,效。

一方治小儿赤眼。

用黄连末,水调贴脚心,干则水湿之。

一方治小儿热眼。

南星(四分)大黄(六分)

上为末,陈醋调匀,左眼敷右脚底,右眼敷左脚底,裹脚缠缚,俟口内闻药气即愈。

卷之十四

头疮

方治小儿头疮,胎毒等疮。

白芷(一两)花椒(五钱)黄丹(五钱)枯矾(二钱)五倍子(一两)

上为末,干则香油调搽,湿则干掺之。

治肥疮黄水疮(秘方)

红枣(烧灰,一钱)枯矾(一钱)黄丹(一钱)松香(一钱)宫粉(五分)银珠(三分)

上为末,湿则干掺之,干则香油调搽。

卷之十四

发斑

方治小儿常发风,及脚常红肿,此脾经风热也。

防风通圣散去硝黄,加鼠粘子酒炒,黄连为末服之。外用防风、白芷、薄荷、黄芩、黄连、黄、黄柏煎汤,浴洗避风。

卷之十四

小儿诸方

方保婴百中膏(京师传)治小儿疳癖泻痢,咳嗽不肯服药,及治跌扑伤损手足肩背,并寒湿香港脚,疼痛不可忍者。

沥青(二斤半)威灵仙(一两)蓖麻子(去壳,一百二十枚,研)黄蜡(二两)

乳香(一两,另研)没药(一两,另研)真麻油(夏二两,春秋三两,冬四两)木鳖子(去壳,二十八个,切碎,研)

上先将沥青同威灵仙下锅熬化,以槐柳枝搅匀,须慢慢滴入水中,不粘手,拔如金丝状方可。如硬再旋加油少许,如软加沥青。试得如法,却下乳香、没药末,起锅在灰上,再用柳条搅数百次;又以粗布滤膏在水盆内,拔扯如金丝,频换水浸二日,却用小铫盛顿。如落马坠车,于破伤疼痛处,火上炙热,贴透骨肉为验,连换热水数次,浴之则热血聚处即消。小儿疳癖,贴患处;泻痢,贴肚上;咳嗽,贴背心上。

混元丹(鲍思斋传)养元气,和脾胃,清火退热,化痰理嗽,定喘安神,镇惊却风,止泻消积,化痞止汗,消胀,利小便,小儿百病。

黄(一钱,蜜炙)人参(去芦,一钱)缩砂(去皮,二钱)白茯神(去心,皮,二钱半)益智(去壳,六钱)莪术(火煨,三钱)山药(姜汁炒,二钱半)远志(甘草水泡,去心,一钱半)桔梗(一钱)香附(一两,蜜水煮过)甘松(八钱半)牛黄(一分)麝香(三厘)金箔(十片)滑石(六两,用牡丹皮五两煎,去水丹,煮水干为度,滑石用青色者佳,如无用白者)辰砂(一两,甘草一两,水煮半日,去甘草不用)粉草(一两,半生半煨)木香(一钱)白茯苓(去皮,二钱半)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小雀卵大,金箔为衣。每服一丸,米汤研化服。惊风,薄荷汤研化服。

万亿丸(方见通治)治小儿百病如神。

卷之十四

痘疹

夫痘疹之原,乃胎毒所致。婴儿在胎之时,必资胎养以长其形焉,缘母失于节慎,纵欲恣食,感其秽毒之气,藏于肺腑之中,近自孩提,远走童年,若值寒暄不常之候,痘疹由是而发,因其所受浅深,而为稀稠焉。大抵初HT之时,孩儿口内亦有余秽之毒,急用棉裹指头,拭去口中污汁,免咽入腹。事倘不及,宜以拭秽等法,并预解胎毒诸方,择便用之,亦能免痘疹诸症,真良法。然痘疹虽是素禀胎毒;未必不由诸病相传而成,其始发之时,有因伤寒伤风而得者,有因时气传染而得者,有因伤食发热,有因跌扑惊恐蓄血而得者。或为目口噤,惊搐如风之证,或口舌、咽喉、腹肚疼痛,或烦躁狂闷,昏睡谵语,或自汗,或下利,或发热,或不发热,证候多端,卒未易辨,必须以耳冷、冷,足冷验之。盖疮疹属阳,肾脏无证,耳与、足俱属于肾,故肾之部独冷,然疑似之间,或中或否,不若视其耳后有红脉、赤缕为真,于此可以稽验矣。治疗之法,痘疹未出之先,预解胎毒;发热未出之际,急须微汗;已出未收之时,当用温和之剂。又曰:始出之前,宜开和解之门;既出之后,当塞走泄之路;痂落以后,清凉渐进;毒已去尽,补益宜疏。大凡初起,未见红点,证与伤寒相类,发热烦躁,脸赤唇红,身热头痛,乍寒乍热,喷嚏呵欠,喘嗽痰涎等证,身热未明,疑似之间,急须表汗发散,可服升麻葛根汤、参苏饮之类。其或气实烦躁热炽,大便闭结,则与犀角地黄汤、败毒散之类,或多服紫草饮,亦能利之。如小便赤涩者,分利小便,宜以四苓散、导赤散之类,则热气有所渗而出。凡热不可骤遏,但轻解之。若无热,则疮又不起发也。盖发热之初,红点未见之前,非微汗则表不解,乃痘疮未出,表热壅实之时也;非微下则里不解,在红点未见,里热壅盛之际也。若正出未收之时,妄汗则成斑烂,妄下则成陷伏。痘疮一发,出于心肝脾肺四脏,而肾无留邪者为吉,若初发便作腰痛,见点则紫黑色者,多死,乃毒瓦斯留于肾间,而不发越故耳。向者疮随五脏,有证未发,则五脏之证悉具。已发则归于一脏,受毒多者见之。故肝脏发为水泡,色青而小;肺脏发为脓泡,色白而大;心脏发为斑色,赤血泡;脾脏发为疹色,黄小斑疮;惟归肾则变黑,青紫干陷。故疮疹属阳,本无肾证,肾在下不受秽气,阳取火也,阴取水也,以火为水所制,岂不气殆哉?大抵痘疮之法,多归重于脾肺二经,盖脾主肌肉,而肺主皮毛,故遍身为之斑烂也。其为证也,宜发越不宜郁滞;宜红活凸绽,不宜紫黑陷伏,疮出之后,医者当察色详证,以辨表里虚实用药,其吐泻不能食,为里虚;灰白色,陷顶多汗,为表虚;红活凸绽为表实。又诸痛为实,诸痒为虚。外快内痛为内实外虚,外痛内快为内虚外实。内实而补,则结壅毒:表实而复用实表之药,则溃烂而不结痂矣。如表虚者,疮易出而难靥;表实者,疮难出而易收。里实则出快而轻,里虚则发迟而重。

表实里虚,则发慢收迟。调养之法,切不可妄用硝黄巴豆大寒大热之药。解表不致于冷,调养不致于热,小儿难任非常之热,亦不堪非常之冷,稍有偏焉,病从此生。故热药之助热者,以火济火,而热势太盛,荣卫壅遏,轻为咽喉目疾,吐衄痈疮,重则热极生风,斑烂不出;冷药之乘寒者,以水滋水,使脾胃虚寒,气血凝滞,轻为吐利腹胀,重则陷伏倒靥。又宜谨避风寒,严戒房事,禁止杂人月妇,清除秽气触忤,调节乳食,勿食过饱失饥,忌餐冷热,毋使伤脾损胃。大法活血调气,安表和中,轻清消毒,温凉之剂,二者得兼而已。又曰:首尾宜以保元汤增损为主治焉。医斯疾者,当看时令寒热,审儿之虚实,辨痘之荣枯,参考各门方法,庶无执泥之弊。故曰:虚者益之,实者损之,冷者温之,热者清之,是为随机应变。

若胶柱鼓瑟,则何足以妙圆神,不滞之机乎?

卷之十四痘疹

豫解胎毒免痘论

痘疹乃胎毒所致,人生无不患者,若欲免之,亦有法也。故《千金方》以小儿初生,啼声未发,急用棉裹指头,拭去口中污汁,免咽入腹,免生痘疹,固是良法。然仓卒之际,或有不及如法者,古人有甘草、朱砂等法,用之殊佳。如或又有不及如此者,宜以延生第一等方,择便用之,可免痘疹,或出亦稀少也。详考《全书幼幼》云:凡值天时不正,乡邻痘疹盛发,宜服后禁方,则可免,永不出痘疹矣。

卷之十四痘疹

豫解胎毒免痘方

方延生第一方小儿初生,脐带脱落后,取置新瓦上,用炭火四围,烧至烟将尽,放土地上,用瓦盏之类盖之,存性研为末,预将朱砂透明者,为极细末,水飞过,脐带若有五分重,朱砂用二分五厘,生地黄、当归身煎浓汁一二蚬壳,调和前两味,抹儿上间、乳母乳头上,一日之内用尽,次日大便遗下秽污浊垢之物,终身末无疮疹及诸疾,生一子,得一子,十分妙法也。

大极丸腊月八日,取采生兔一只,取血以荞麦面和之,少加雄黄四五分,候干成饼。凡初生小儿。三日后如绿豆大者,与二三丸,乳汁送下,遍身发出红点,是其征验。有终身不出痘疹者,虽出亦不稠密也。婴儿已长,会饮食者,就以兔血啖之,尤妙。或云不必八日,但腊月兔亦可,然终不若八日佳。

保婴丹凡小儿未出痘疹者,每遇交春分、秋分,时服一丸,其痘毒能渐消化。若只服一二次者,亦得减少。若服三年六次,其毒尽能消化,必保无虞。此方神秘,本不轻传,但慈幼之心自不能已,愿与四方好生君子共之。

缠豆藤(一两五钱,其藤八月间收,取青豆梗、土藤细红丝者是,采取阴干,炒,在此药为主)黑豆(三十粒)赤豆(七十粒)山楂肉(一两)荆芥(五钱)防风(五钱)

当归(五钱)新升麻(七钱半)赤芍(五钱)黄连(五钱)桔梗(五钱)连翘(七钱半)

甘草(五钱)生地黄(一两)川独活(五钱)辰砂(一两,水飞,另研)苦丝瓜(二个,长五寸者,隔年经霜方妙,烧灰存性)牛蒡子(一两,纸裹炒过为度)

上各为极细末,和匀,净糖拌丸,李核大。每服一丸,浓煎甘草汤化下。

诸药须预先精办,遇春分、秋分,或正月十五日、七月十五日,修合务要精诚,忌妇人、猫、犬见,合时向太阳,咒药曰:神仙妙药,体合自然,婴儿吞服,天地齐年,吾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勒令,一气七遍。

涤秽免痘汤五六月间,取丝瓜小小蔓藤丝、阴干,约二两半重,收起。至正月初一子时,父母只令一人知,将前丝瓜藤煎汤,待温,洗儿全身头面上下,以去其胎毒,洗后亦不出痘也,如出亦轻,只三五颗而已。一方用胡芦藤蔓,如上法洗,亦妙。扶沟王大中每用楝树子升许,如上法洗,已经验数人,皆长大而不出痘,尤妙。

卷之十四痘疹

乡邻出痘预服禁方

三豆汤治天行痘疹。乡邻有此证,预服之,能活血解毒,则不染。

赤豆(即红小豆,一升)大黑豆(一升)绿豆(一升)北草(三两)

上以三豆淘令净,用水八升,煮令豆熟为度。日逐空心,任意食豆饮汁七日,永不出。

龙凤膏乌鸡卵(一个)地龙(活而细小者,用一条,此田间蚯蚓也)

上以鸡卵开一小窍,入地龙在内,夹皮纸糊其窍,甑上蒸熟,去地龙,与儿食之。每岁立春日食一枚,终身不出痘疹。觉邻有此证流行时,食一二枚亦好。

独圣丹丝瓜老者,近蒂取三寸,固济于砂瓶内,桑柴火烧存性,为末,以如数配,砂糖捣成饼,时时与吃尽为佳。小儿痘疹服此则少,或全然,只烧蒸三两日,不出者,或每遇作热时,即与食之,出痘必少。

永不出痘二五散用有雄鸡蛋七枚,内取一枚,开一孔,去青黄净,将入鲜明好朱砂四钱九分,其孔以纸糊,用鸡抱去,鸡雏将朱砂采,日精月华,各七日夜,收贮所用。再用起头结丝瓜一个,候老成种干燥,烧灰存性,为末。每服朱砂五分,丝瓜灰五分,为细末,蜂蜜水调服,服过三次,亦不出痘疹,邻家出痘,就宜服之。

卷之十四痘疹

发热三朝证治例

凡发热之初,急宜表汗,使脏腑胎毒及外感不正之气,尽从汗散,则痘出稀少。然表药必在红点未见之前也,如发热壮盛者,痘出必重,急煎加味败毒散调三酥饼,热服表之,须令遍身出臭汗,则毒瓦斯表散,痘出必稀。若得真犀角磨汁和入尤妙。如无三酥饼,煎败毒散调辰砂末表之,更研辰砂末调涂眼四围,或黄柏膏之类,可免眼目之患。

凡发热之初,证类伤寒,疑似之间,或耳尻冷,呵欠咳嗽,面赤,必是出痘之候,宜服升麻葛根汤加山楂、大力子,其疮必出,稀少而易愈。

凡发热之初,憎寒壮热,鼻流清涕,咳嗽痰涎,此因伤风伤寒而得,以参苏饮,或调紫草膏表之。

凡热盛发狂,谵语烦渴者,急煎败毒散调辰砂末解之。

凡发热之初,或作腹痛及膨胀者,由毒瓦斯与外邪相搏,欲出不得出也,用参苏饮去参、苓,加砂仁、陈皮表之。

凡热盛吐衄,面黄粪黑,瘀血相续,及一切失血之证,并宜犀角地黄汤。

凡热盛发惊搐为吉候,用红线散调辰砂六一散表之。痰涎壅盛,不省人事者,薄荷汤化下抱龙丸。

凡发热欲出痘,作腰痛者,急服神解汤,出汗,腰痛止为度,不止再进一服,免出肾经之痘。

凡因积冷腹痛,或胃寒泄泻呕吐者,用理中汤加砂仁、陈皮、香附,温而出之。

热毒本盛者,表药出汗,热退为佳,其有一切杂证,皆由毒瓦斯欲出不能故也,但宜表散,使毒瓦斯得泄,则诸症自退,痘亦稀矣,此治初热,预防要法。

卷之十四痘疹

发热三朝决生死例

一、发热时,用红纸条蘸麻油,点照心头皮肉里。若有一块红者,或遍身有成块红者,八九日后决死,勿治。

一、发热时,身无大热,腹痛腰不痛,过三日后才生红点,坚硬碍手者,勿药有生,所谓吉证。

一、发热时,浑身温暖,不时发惊者,痘在心经而生也,乃为吉兆。

一、发热时,一日遍身即生红点,稠密如蚕种样,摸过不碍手者,决死。

一、发热时,腹中大痛,腰如被杖,乃至出痘干燥,而前痛犹不止者,决死。

一、发热时,头面上有一片色,如胭脂者,八九日以后,决死。

卷之十四痘疹

发热三朝方药例

加味败毒散柴胡前胡羌活独活防风荆芥薄荷枳壳桔梗川芎天麻地骨皮(各等分)

上古方除参、苓,恐补早助火也,宜加紫草、蝉蜕、紫苏、麻黄、僵蚕、葱白带根,热服。表汗泄泻,加猪苓、泽泻,去紫草,水煎热服,出汗为佳;如热盛,谵语烦渴,用此调六一散,尤妙。

升麻葛根汤川升麻(一钱)白芍药(一钱)甘草(一钱)白粉葛(一钱半)

上锉,作一剂,生姜煎,热服,加山楂、大力子,其疮稀疏而易愈。

参苏饮治小儿伤风、伤寒,发热咳嗽,痰涎喘急,未明痘疹,疑似之间,此药最稳。

紫苏(三分)陈皮(二分)桔梗(二分)半夏(姜汁炒,三分)前胡(三分)干葛(三分)甘草(二分)枳壳(去穣,二分)

上锉,生姜煎,热服。或调紫草膏热服,表汗更佳。

犀角地黄汤治小儿痘疹,初热太盛,大便黑粪瘀血,或有鼻衄,大小便血。

真犀角(如无此,以升麻代之亦可,一钱)生地黄(一钱半)赤芍药(一钱)牡丹皮(一钱)

上锉,水煎服。热甚,加黄芩。

红线散治感风寒,发热惊搐,煎调六一散表之。痰盛者,抱龙丸亦妙。

全蝎麻黄紫草荆芥穗蝉蜕天麻甘草加薄荷(各等分)

上锉,水煎,调药服。

三酥饼初热,用以表汗解毒,痘出稀少。

辰砂(绢囊盛之,用升麻、麻黄、紫草、荔枝壳煮,过一日夜,研细,仍将前四味煎汤飞过,晒干再研极细,用蟾酥另捻作饼)紫草(为细末,用蟾酥另捻作饼)麻黄(去节,泡烫过晒干,为细末,用蟾酥另捻作饼)蟾酥(端午日作蟾取之,捻前三药为饼,每饼加麝香少许更妙)

上方辰砂解胎毒,凉心火,制过又能发痘,紫草解毒发痘,麻黄表汗发痘,蟾酥最能祛脏腑毒瓦斯,俱从毛窍中作臭汗出,诚解毒稀痘之神方也,如遇天行恶痘,须于发热之初,每三岁儿,将三饼各取一分,或分半,随大小加减,热酒化下,浓盖出汗。不能饮酒者,将败毒散化下,尤妙。若痘已出,满顶红紫,属热毒者,煎紫草红花汤,或化毒汤将饼化下解之。又小儿初生,用蜜调辰砂饼一分,以解胎毒,痘出必稀,皆妙法也,麻黄饼痘出后忌服。

稀痘散发热未出时服之,最能稀痘。

辰砂(将升麻、麻黄、紫草、荔枝壳四味各煮一日夜,研细,仍将四味煎汤飞过,晒干,研极细,六钱)天灵盖(用小儿者佳,净,将麝香涂上,火炙令黄,为末,三钱)

上二味和匀,再研极细,于发热未出时,煎紫草、升麻、紫苏、葱白汤,或败毒散调下,每一岁,以一分为度。

六一散治热毒太盛,狂言引饮,痘疮红紫黑陷。

滑石(白腻者,研细水飞,晒干再研,六两)冰片(三分,后和研匀)粉草(取头末,研极细,六钱)辰砂(光明者,水飞,三钱)

上将滑石、甘草末一半研匀,然后加冰片,研匀,作六一散,治痘疮红紫黑陷热渴。余一半,入辰砂六一散,治惊狂语。前方发热之初,用败毒散调下,亦能解毒稀痘。若出痘后,红紫属热毒者,春秋各用灯草煎渴,候冷调服;夏月新汲泉水调服。三五岁服一钱,十岁服二钱。

神解汤治小儿发热,欲出痘腰痛。

柴胡(一钱半)干葛(一钱)川芎(八分)白茯苓(八分)麻黄(去节,八分)

升麻(八分)防风(八分)甘草(五分)

上锉一剂,水一钟半,先将麻黄滚去白沫,后煎至八分,热饮,覆被卧取汗,腰痛止为度,不止再进一剂,免出肾经之痘,此法甚奇。

神功散(何知府传)此方初觉热,服之不出,若见标者,服之毒瓦斯即散;陷者,服之即起。

川芎(六两)当归(六两)升麻(六两)甘草(六两)

上为细末,一起取东流水煎三次,每次用水三碗,文武火煎至一碗半,滤下,又煎二次,共药水四碗半听用,又用好朱砂四两,以绢袋悬入瓷罐,加前药水封固,水煮尽为度,取出焙干为末,以纸罗过听用。再以引经散,用糯米二三合,以纸包紧,外用黄泥固济,入火炼红冷定,打碎,取米黄色者用之,白色者不用。每服以朱砂末一钱,米末一钱,炼蜜二匙,好酒二匙,白沸汤一小钟,共一处调匀,用茶匙喂尽取效。

黄柏膏治痘疮初出,先用此膏涂面,若用之早,则痘疮不生于面;用之迟,虽出亦稀少。

黄柏(一两)红花(二两)甘草(生,四两)绿豆粉(四两)

上为末,香油调成膏,从耳前眼唇面上,并涂之,日三五度。

卷之十四痘疹

出痘三朝证治例

凡三日痘渐出齐,然毒瓦斯尚在内,忌用大寒大热之剂。寒药滞毒不散,难出;热药愈炽火邪。故热毒盛者,盒饭解毒,毒解之后,略与温补,否则反变虚寒之证矣;虚寒甚者,先当温补,补后略与解毒,否则反生热毒之证矣。善治者,调适中和而已。

夫发热一日即出痘者,太重;二日即出者,亦重;微微发热,三日后乃出痘者,为轻;四五日身凉,乃见痘者,尤轻。自出痘一日至二三日方齐,大小不等,红润圆顶,光泽明净如珠者,吉,不须服药。若有他证,照后所论,加减调治。

凡小儿发热一日,遍身红点,如蚊蚤咬者,决非痘疮,乃热毒为风寒所遏,不能发越故也。宜照发热门内,煎败毒散热服表之,汗后身凉,红点自退,再越二日,出痘返稀矣。

凡发热一日,遍身出痘稠密如蚕种,根虽红润,然顶白平软不得指,中有清水者,此由热毒熏蒸皮肤而生痱疮,亦名疹子,俗曰麻子,其始发热,亦类伤寒之状,但麻证始终可表,宜照发热门内,煎败毒散表之,退肌肤之热,则麻子自没矣。夫发热门内云:既见红点,切戒再表者,谓痘疮也。此复云:表退者,谓麻疹痱疮,非正痘也,宜慎辨之。然痘疹初出,与麻疹痱疮略相似,若根窠红,顶圆突,坚实碍手者,痘也;若根或不红,顶虚软,略有清水,摸过不碍指者,麻疹痱疮也。疑似之间,可以辨明,而用药得无误乎!凡发热一日,即见红点,根红顶圆,坚实碍指者,正痘疮也,此由毒瓦斯太盛,故出速,宜败毒散,或化毒汤加紫草、红花、蝉蜕之类,凉血解毒可也;若一日出齐,稠密红赤成片,此毒盛太过,不久,紫黑发斑而死。

凡壮热惊搐,烦渴谵语,如见鬼神者,宜辰砂六一散;痰盛者,宜抱龙丸。

凡痘出不快者,加味四圣散、紫草饮、丝瓜汤之类。

凡痘出灰白不红绽,或灰黑陷顶,表寒而虚,二便清,身凉,口气冷,不渴不食,食不化,里寒而虚,此表里虚寒也,急宜温脾胃,补血气,以助贯脓收靥,保元汤加白术、川芎、当归、木香之类,盖脾土一温,则胃气随畅,而无内虚陷伏之忧;气血既成,则送毒得出,无痒塌之患。失此不治,必不能贯脓收靥,过十一二日后,发痒抓破而死矣。若温补之后,痘肥满红润,能食,二便如常,此表里皆平矣,再勿温补,恐变热毒;若痘红紫,又当解毒以调血气,否则变成黑陷,譬又伤寒变证不常,非杂病可径直而取效也。

凡痘色红紫,根窠成片近黑,黑如乌羽,色润者为血活,尚可医;若黑如炭者血死,不可治。凡看色仿此推之。焦陷,表热而实;大便闭结,小便赤涩,身热,口气热,口干引饮,里热而实,此表里皆热盛也,急宜凉血解毒,祛出化毒汤加红花、黄芩、地骨皮,或紫草汤调四圣散。盖凉血不致红紫,解毒则免黑陷,失此不治。过六日后,毒盛不能尽出,反攻脏腑,变黑归肾,死矣。悔何及哉?若解毒之后,痘顶不红,根窠红润,小便清利,大便如常,能食不渴,此表里皆清矣,再勿解毒。若色转白,证变虚寒,又当温补气血,以助贯脓收靥,否则反成痒塌,犹伤寒过服凉药,阳证变阴,又当服保元汤加干姜、白术之类,不可拘泥。

凡痘疮初出之际,须看胸前,若稠密,急煎消毒饮,加山楂、黄芩(酒洗)、紫草,减食加人参。

凡痘色淡白,顶不坚实,不碍指者,气虚也;根窠不红,或略红,手摸过处转白者,血虚也。盒饭大补气血,以保元汤加川芎、当归。

凡痘热盛,发红斑,如锦纹在皮肉者,化毒汤加红花、黄芩、升麻。喉痛加玄参,磨犀角和服,此伤寒阳毒发斑,用玄参升麻汤加减之法。若见黑斑,不终日而死矣。

凡出痘时,或有红丹,如云头突起者,败毒散加紫草、红花、黄芩解之。

凡出痘后,或发麻疹稠密如蚕种者,化毒汤加柴胡、红花解之。若色好,不可过用凉药伤脾,以致陷伏。

凡出痘时,或泄泻,大便黄,小便赤,口气热如渴,此为热泻,宜去桂五苓散加木通、车前、灯草;如溏泄清利,口气冷不渴,此为寒泻,宜五苓散加肉豆蔻,甚者保元汤加白术、干姜。

凡痘正出,或因吐泻陷伏,宜胃苓汤;寒甚吐泻不止,宜理中汤加丁香、肉豆蔻,附子。

凡因食积生冷,膨胀疼痛者,平胃散加山楂、麦芽、香附、砂仁之类。

凡痘疮初起发时,自汗不妨,盖湿热熏蒸故也,甚者,保元汤实表,以防其难靥也。

凡痘出红赤,掀摸过皮软不碍指者,此贼痘也,过三日变成水泡,此危证也。急少下保元汤,大加紫草、蝉蜕、红花解之;或煎灯草木通汤调六一散,利出心经蕴热而红自退;如已成水泡,则保元汤中倍加四苓散利之,此千金秘方也。不然则遍身抓破赤烂而死。(愚见贼痘者,是诸痘未浆,此痘先以成熟者,亦是贼痘也,又名假虚。泛发太阳脉门、喉掩、心等处,三日见者,六日死;四日见者,七日亡;五六日见者,十一二日必死也。)

凡痘一出即变黑者,乃肾证也,此为恶候,如有起兴,少用保元汤,大下紫草、红花服下,外用四圣散点之。然早能凉血解毒,必无此患,亦多因脾胃衰弱,土不能制水故也。经曰:红变白,白变黄者,生;红变紫,紫变黑者,死。

自出痘三日内,毒瓦斯半于表里,此时妄汗,则成斑烂,妄下则成陷伏。峻塞之药伤胃,峻热之药助火。虚寒不补,则陷伏痒塌;盛热不解,则变黑归肾,然则医者,可不审证?

卷之十四痘疹

出痘三朝决生死例

一、出痘之时,须面稀少,胸前背上,皆无根窠,红润顶突碍手,如水珠光泽者,上吉也,不须用药而愈。

一、出痘之时,腰腹疼痛不止,口气大臭,其自出紫黑色黯者,决死。

一、出痘之时,白色皮薄,而光根全无红色,或根带一点红,三五粒如绿豆样,此痘决不能贯脓,久后成泡清水,擦破即死,不可因其好者而妄与下药。

一、出痘之时,全不起,顶如汤泡,及灯草火灰者,十日后,决主痒塌而死。

一、出痘之时,口鼻及耳烊红,血不止者,决死。

一、出痘之时,起红斑如纹者,六七日后,决死。

一、出痘之时,起黑斑如痣状,肌肉有成块黑者,即死。

一、出痘虽稀,根窠全白无血色,三四日便起胀,痘大按之虚软,此名贼痘。血气太虚,至贯脓时变成水泡,大若葡萄,内是清水,无脓皮薄,白如纸,擦破即死。好痘相间,可治。

凡痘初出,每三五点相连者,必密;单见形者,稀。有小红点先见,名血痘,不起不退者不治。

凡痘出后见红点,太阳脉门,胸心喉掩无者,可治。若太阳两颊、胸心如蚕种,不治。干涩如尬者,不治。舌缩者不治。初出即虚泛,不治。灯照恍惚,见黑荫者,不治。见赤点,如绿豆大,于两腋小腹数点者,不治。

卷之十四痘疹

出痘三朝方药例

胡荽酒治痘疹,已发未发,喷之立出。

胡荽三两细切,以酒二钟煎沸,用纸密封,不令气出,候冷去渣,从顶至颐颔微微涂之,更喷背膂胸腹及两腿皆遍,再用满房门户遍洒之,尤妙。

化毒汤治痘已出,以此消毒,或出不快,皆宜服之。一云:痘疮欲出,浑身壮热,不思饮食,若服此一剂,即内消已;有一两颗出,即解其半;若全出,即当日头焦,只三服愈。

紫草茸(五钱)川升麻(二钱半)甘草(炙,二钱半)

上锉,每二钱,糯米五十粒,同煎服。

消毒饮治痘疮初出,胸前稠密者,急进此药三四服,决透,消毒应手,神效。

鼠粘子(四钱)荆芥(二钱)甘草(一钱,生用)防风(去芦,五分)

本方加山楂、黄芩酒洗、紫草煎服。减食,加人参,细锉一剂,水煎,加生犀角尤妙。

加味四圣散治痘疮出不快,及变黑陷者。

紫草茸木通黄川芎南木香(各等分)甘草(炙,减一半)

上锉,水煎服。如大便闭,加枳壳;大便如常,加糯米百粒解毒,能酿而发之。杨氏曰:糯米能解毒发疮。

紫草饮子治痘出不快,三四日隐隐将出未出。紫草二两,细锉,百沸汤一大碗,沃之盖定,勿令气出,逐旋温服。紫草能动大便,发出亦轻。大便利者,不可用。

丝瓜散治痘出不快最妙。

丝瓜不拘几个,连皮、子烧存性为末。每服一抄,时时用米汤调服,此物发痘最妙。或以紫草、甘草煎汤,调服尤佳。

紫草膏全蝎(二十个)僵蚕(八个,炒)麻黄(五钱)甘草(五钱)紫草(五钱)蟾酥(一钱)白附子(五钱)

上为细末,另将紫草一两,锉、煎,去渣,熬成膏,紫草汤化下。又用蜜二两,入好酒半盏,炼过,同紫草膏搅匀,调前末药,丸如皂角子大,每三四岁儿服一丸。红紫黑陷属热毒者,紫草汤化下;淡白灰陷属虚寒者,好酒化开,热服。发热之初,煎败毒散化下,表汗亦能稀痘;证似风寒者,参苏饮化下;发惊者,薄荷、灯心、葱白汤化下。

保元汤人参(去芦,二钱)甘草(一钱)嫩黄(一钱)

上锉一剂,生姜一片,水煎温服。

一二日初出,圆晕成形,干红少润,毒虽犯上,其气血未离,可治,以俟其气血交会也。然毒尚浅,急以保元汤加官桂,兼活血匀气之剂;如毒若盛,兼解毒之药活血,加当归五分,白芍一钱;匀气,加陈皮五分;解毒,加玄参七分,牛蒡子炒七分,水一盏,煎七分,温服。

二三日根窠虽圆,而顶陷者,血亦难聚,为气虚弱,不能领袖其血,以保元汤加川芎、官桂扶阳抑阴,岂有不痊者哉?四五日根窠虽起,色不光泽,生意犹存,为气弱血盛,以保元汤加芍药、官桂、糯米助卫制荣,斯为调燮之妙也。

五六日气盈血弱,色昏红紫,以保元汤加木香、当归、川芎助血归附气位,以全中和之道也。

五六七日,气交不旺,血虽归附,不能成浆,为气血少,寒不能制,急投保元汤加官桂、糯米助其成浆,而收济惠之伟功,斯为治矣。

七八日,毒虽化浆而不满,为血气有疑,不能大振,以保元汤加官桂、糯米发阳助浆,斯可以保全生命矣。

(一至此专主贯脓,脓已满,虽有他证,亦不坏事。若痘无脓灰暗,虽无他证,亦死。)

八九日,浆不冲满,血附线红,气弱而危也,以保元汤加糯米,以助其气而驾其血,斯浆成矣,于此可见施治者之妙道也。

十一二日,气血冲满,血尽浆足。湿润不敛者,内虚也,以保元汤,血亦有力,加白术、茯苓助其收敛而结痂也。

十三四日,毒虽尽解,浆老结痂之际,或有杂证相仍,以保元汤随证加减,不可峻用寒凉大热之剂,恐致内损之患故也。

十四五六日,痂落,潮热唇红,口渴不食,以使君子汤加陈皮、山楂、黄连。如渴甚,以参苓白术散;如热不解,以大连翘饮去黄芩主之。证去之后,多有内损,或余毒未解,此则尤为难治也。

凡痘疹发渴者,为气弱而津液枯竭也,以保元汤加麦门冬、五味子即止;如不止,以参苓白术术散一二剂即止。

凡痘疮不起发,脓浆不浓,以保元汤加川芎五分,丁香四分,夏月二分,糯米二百粒,煎熟,加好酒、人乳各半盏同服。

若头额不起胀,加川芎六分为引。若面部不起胀,加桔梗四分为引。若腰膝不起胀,加牛膝四分为引。若两手不起胀,加桂枝二分为引。

卷之十四痘疹

起胀三朝证治例

夫出痘历此四日,当渐起胀,先出者先起,后出者后起,至五六日,毒瓦斯尽出已定,若根窠红活,肥满光泽明净者,不须服药。若有他证,照后论治。

凡痘不起胀,灰白顶陷者,气血不足,虚寒证也,宜服内托散加丁香,或酒调紫草膏;若灰黑陷伏,酒调无价散,或就加酒少许,煎内托散调下无价散,最妙。

凡紫红不起胀者,火盛血热,宜服内托散,去官桂,加紫草、红花,热盛加黄芩;若紫黑陷伏,调独圣散,即穿山甲;热极黑陷有痰者,先服抱龙丸降痰,后煎紫草汤调无价散,或少加蝉蜕末。盖异证属肾,四牙亦属肾,故能发肾毒,内有猫牙解毒,故热证亦宜,如无此,无价散、至宝丹皆治热毒紫黑焦陷之要药也,可选而用之。

凡痘起胀时,毒尽在表,须赖乘实则无虞,苟略有泻,则内气虚脱,毒乘虚反攻,而疮陷伏矣。热泻所下黄黑赤色便时,肛门热痛如火下者,臭滞殊甚,气强盛而能食,或小便黄赤涩痛,宜四苓散加木香、车前子、赤芍、乌梅煎服;若所下白色,或淡白色,气怯弱而不能食,或兼小便清滑,此虚泻也,宜服固真汤;若泄泻腹胀,口渴气促,痘色灰白者,可服木香散送下肉豆蔻丸;腹胀愈作者,酒调人牙散。

凡血气不足发痒者,轻则保元汤加减,重则内托散去桂,倍白芷、黄、人参、当归、木香。痒塌者,木香散加丁香攻里、官桂治表,表里皆实则易愈。

凡痒塌者,皆因血上行气分,血味本咸,腌螫皮肉作痒,然气愈虚,而痒愈甚,必气陷而毒倒塌矣,以保元汤倍黄而助表,少加芍药以制血,其毒即止。

凡起胀时,中有痘大而黑者,名曰痘疔。失治则遍身皆变而死。若疔少根窠红活者,可治,用根簪挑破疔口,吮去紫黑恶血,将四圣散点入疮内,即变红活,仍服凉血解毒药一二帖。若疔多根血不活,背心前多者,不治。

凡有热壅盛胀满,便闭不可通利者,宜蜜皂丸导之。

自出痘至此六日,仍前红紫满顶者,不治;头面虽肿,痘不起胀者,不治。

卷之十四痘疹

起胀三朝决生死例

一、痘三日之后,当逐渐起胀,若红绽,顶肥满光泽者,不必用药,皆吉证也。

一、痘当起胀之时,根窠全然不起,头面皮肉红肿,瓠瓜之状者,决死。

一、痘当起胀之时,遍身痘疔皆黑,其中有眼如针孔,紫黑者,决死。

一、痘当起胀之时,遍身痘陷伏不起者,腹中膨胀,不能饮食,气促神昏者,决死;如六日内,痘尚红紫满顶者,即死。

一、痘当起胀之时,腰腹或痛,遍身尚是紫点如蚊虫咬,全不发换者,决死。

一、痘当起胀之时,黑陷闷乱,神气昏懵者,决死。

卷之十四痘疹

起胀三朝方药例

方内托散治气血虚损,或风邪秽毒冲触,使疮毒内陷,伏而不出,或出而不匀快,此药活血匀气,调胃补虚,内托疮毒,使之尽出,易收易靥。

人参(二钱)黄(二钱)当归(二钱)川芎(□□)防风(一钱)桔梗(一钱)

白芷(一钱)浓朴(姜汁炒,一钱)甘草(生,一钱)木香(三分)肉桂(三分)

上方于红紫黑陷,属热毒者,去桂,加紫草、红花、黄芩;若淡白灰黑陷伏,属虚寒者,加丁香救里,官桂救表;当贯脓而不贯脓者,倍参、、当归,煎熟,入人乳,好酒温服。泄泻,加丁香、干姜、肉豆蔻。

木香散性温平,能和表里,通行津液,清上实下,扶阴助阳之药,专治小儿痘疮,脓胀渴泻,其效如神。

木香丁香官桂半夏(姜制)陈皮前胡大腹皮赤茯苓人参甘草(炙)诃子肉(煨,去核,各三分)

上锉,每三钱,生姜煎服,量儿大小加减。服药后,忌蜜水。

异功散治小儿痘疮欲靥之际,头温足指冷,或腹胀泄泻,口渴气促,或身不热,寒战,闷乱不宁,卧则哽气,烦渴切牙,急服此。切不可与蜜水、红柿、西瓜、梨果食之。

人参白术陈皮白茯苓丁香当归木香浓朴(姜制)官桂大腹子(泡,去皮、脐)半夏(姜炒)肉豆蔻(面裹煨,槌去油,各三分)

上锉,每三钱,生姜三片,枣一枚,水煎热服。

固真汤治小儿痘疮虚泻,神效。

黄人参甘草(炙)陈皮白术木香白芍(炒)白茯苓诃子(煨,去核)肉豆蔻(面裹煨,纸包,槌去油,各等分)

上锉,粳米三十粒,水煎,温服。

肉豆蔻丸专治痘疮,里虚泄泻。

木香(二钱)砂仁(二钱)诃子肉(五钱)肉豆蔻(煨,五钱)白龙骨(五钱)

枯白矾(七钱半)赤石脂(七钱半)

上为末,糕糊为丸,如黍米大。周岁儿,五十丸;三岁,百丸。温米汤下。泻甚者,异功散吞下,泻止住服,不止多服。

无价散治痘黑陷而焦。

人牙猫牙犬牙猪牙上等分,各将炭火烧留烟,瓦碗盖蔽,存性,为末。每五六岁,服三四分,好热酒调下;痒塌寒战,泄泻者,煎异功散调下。若无猫牙,用人牙一味亦妙,但不如四牙全方。

人牙散治痘疮初起,光壮,忽然黑陷,心中烦躁,气急喘满,狂言妄语,如见鬼神,急宜治之,不然毒瓦斯入脏,必死。

人牙烧存性,为末,每一个作一服,酒调下。

独圣散治痘六七日陷而不发,及不贯脓,有泻不宜服,陷入黑色,气欲绝者,神效。

穿山甲(泡,洗,冷净,用炭火拌炒,成珠焦黄为度)

上为末,每服五分,或六七分,木香汤或紫草汤,入酒更妙,糯米清汤亦可。

秘传复生散治痘疮黑陷不起发。

珍珠(一钱)琥珀(一钱)雄黄(一钱)穿山甲(一钱)朱砂(一钱)两头尖(一钱)香附子(一钱)真蟾酥(五分)

上先将蟾酥切片,以人乳汁浸少时,入众药搓匀。一岁儿服八厘,三二岁儿服一分二厘,用熟蜜水调下。

兔血丸治痘疮不起发。

十二月收下兔血白雄乌鸡血好朱砂广木香小儿退下乳牙(黄色)雄黄上六味,各一钱,共为细末。每服五分,黄酒送下,汗出即起发。

归茸酒凡痘疮已成,出齐而难胀,或已胀齐而难靥者,由内虚故耳,盖痘既出,灰白色,及顶平不起,或陷伏者,气血大虚也。嫩鹿茸酥炙,当归身酒洗,每锉五钱,好酒煎,温服。

无比散治痘焦枯黑陷,极热毒炽恶候。

牛黄(五钱)片脑(五钱)朱砂(三钱)腻粉(五钱)麝香(一钱)

上为末,每五六七岁者,服五分,新汲井泉水调下,或加小猪尾血三五滴调下,尤妙。

人中黄散治痘六七日不肥满,及陷入,及不贯脓,服此神效,泻亦无妨,解毒排脓。

人中黄,即粪缸内浓垢,采来,或成块者,炭火中过通红,取出火毒,研细为末。每服一茶匙,酒调服,糯米清汤亦可。

秘方治痘不起发。

雄黄(三钱)天灵盖(一两,火,小儿者佳)寒水石(八钱,火)

上为末,糯米浓饮为丸,如梧桐子大,朱砂为衣。每服一丸,用热酒化下,出汗即长效。

万金散治瘢疮不出,黑陷至死者。

人猫猪犬腊辰烧,少许微将蜜水调,百者救生无一死,黄金万锭也难消。

上将四物粪,于腊日早晨,日未初时,贮于银锅内,炭火,令烟尽,白色为度。但是疮发不快,倒靥黑陷者,及一切恶疮,每用一字,蜜水调服,其效如神。

蜜皂丸蜜皂专医粪不通,发狂谵语小便红,炼蜜微和牙皂末,捻梃令安谷道中。

上用蜜二三两,熬如饴,加皂角末二钱,搅匀,捻作梃子三四条,将一条纳谷道中,如不通,再易一条,必通矣。自出痘至收靥时,理不宜下者,用此导之。若既靥之后,有前证者,又当下也。

四圣丹治痘疮,中有长大紫黑者,为疔毒,把住痘不起发,急用银簪挑破,入此丹。

珍珠(三五粒,铁器土爆微黄色)豌豆(四十九粒,烧灰存性)头发(烧灰存性,不拘多少)

上为细末,用擦面油胭脂调成膏子,将儿在温燠处安存,忌风寒秽气。先用簪尖平拨开疔,将药入疔内,即变红色,全疮皆起,但挑破出黑血,或用棉裹指掏去黑血,即愈,盖疔破而毒瓦斯得散也。

国老散治痘疮、瘢疮、疔肿、痈疽、诸般恶毒,及中砒毒,用毒伤寒发狂言,并治。

五月初四日,预选大甘草不拘多少,研细末,却用大竹一段,两头留节,钻一头作小孔,装入甘草末于内,其孔用木塞固,勿令泄气,用绳缚竹,候至端午日,置粪缸中以砖坠竹至底,四十九日,取出长流水洗净候干,取药晒燥,再研细,贮瓷器内。如遇小儿出痘见苗,每服一钱,淡砂糖汤调服,及诸般恶毒,并用砂糖汤调服,大能解毒,神效。

祛毒散治痘疮作毒,发痈疽。

猪苓泽泻白术赤茯苓官桂防风羌活牛蒡子(炒)黄连柴胡甘草(各等分)

上锉,生姜、灯草、薄荷,水煎服。

卷之十四痘疹

贯脓三朝证治类

凡痘七八九日,渐贯脓,脓水之盈虚,视血气之盛衰也,故须调和脾胃,滋补血气,令易脓,易靥。

夫出痘历七日当贯脓,八日九日肥满光泽,苍蜡色,如果黄熟者,不须服药,贯脓三日,有他证,照后论治。

七日前后,见五陷者,气不足也,血不足不能收血,而毒不能成浆,盖气不盛毒故也,以保元汤加川芎、官桂、糯米温胃助气。

七日前后,倒陷者,气血衰也,以保元汤加白术、茯苓、肉豆蔻。渴,以参苓白术散主之。

七日前后,见寒战者,表虚也;切牙者,内虚也。七日后,见寒战者,气虚也;切牙者,血虚也。气虚以保元汤加桂以温阳;血虚加川芎、当归以益阴分。

凡痘疮七八日不贯脓,灰白陷顶,寒战切牙,腹胀口渴。渴非因热,津液少也。内托散倍加丁、桂、参、。腹痛加丁香、干姜;泻,以木香散下豆蔻丸。

凡痘当贯脓之时,虽若起胀,而中空干燥并无脓血者,死。若略有清水,或根窠起胀,血红而活,犹有生意者,内托散倍加参、、归,又将人乳、好酒各半盏,和入温服,此贯脓之巧法也。

凡贯脓肥满,庶易结靥,若痘虽胀满,光泽可观,然摸过软而皮皱者,虽有脓,不甚满足,后必不能收靥,或痘皆贯脓,中间几颗不贯者,终变虚寒痒塌之证,宜内托散倍加补血气排脓之药。

凡痘陷无脓,虽因服内托药而暂起,不久又陷者,贯脓不满故也,宜内托散倍参、、归、人乳、好酒之类。盖贯脓既满,必无陷伏之患矣。

凡因虚发痒,遍身抓破,脓血淋漓,不能坐卧者,宜内托散去桂,倍白芷止痒,当归和血,木香调气,气行血运,其痒自止,外用败草散敷之,庶免破处感风变证,以致上痰咳嗽声哑。若变遍身抓破,并无脓血清水,皮白干如豆壳者,死。

凡秽气冲触,发痒抓破者,宜内托散照前加减,外用祛秽散焚熏。如黑陷不起,煎内托散调下无价散服之。

此当八九日贯脓之时,最不宜寒药解毒,以伤脾胃,凝气血不能贯脓,尤忌食鱼以助痰气。

卷之十四痘疹

贯脓三朝决生死例

一、痘当起胀三日之后,根窠红润,贯脓充满,如黄蜡色,二便如常,饮食不减,吉候也,不必下药;如红紫黑色,外剥声哑者,死。

一、痘当贯脓之时,纯是清水,皮白如薄,与水泡相似,三四日遍身抓破而死。

一、痘当贯脓之时,痘中干枯,全无血水,此名空疮痘,决死。

一、痘当贯脓之时,吐痢不止,或二便下血,乳食不化,痘烂无脓者,决死。

一、痘当贯脓之时,二便不通,目闭声哑,腹中胀满,肌肉黑者,死。

卷之十四痘疹

收靥三朝证治例

凡痘十日,十一二日,痘渐收靥,自上而下为顺,自下而上为逆,其遍身皆靥,虽数颗不靥,尚能杀人,犹蛇蜕皮,虽一节被伤,不能退者,是亦死也。

夫出痘十一二日,从口唇头面逐渐收靥至足者,不须服药,若有他证,然后论治。

凡痘当靥不靥,泄泻寒战,切牙抓破,此虚寒者,服异功散;触秽冒寒,黑陷不靥,煎异功散调下无价散。外痒者,外用去秽散熏之。

凡过服热药,以致热毒猖狂,气血弥盛,痘烂不靥者,内服小柴胡汤、猪尾膏解之,外用败草散敷之。

凡痘在前发越已透,贯脓已满,兹解毒已清,至收靥时,或因触冒,致陷伏,斑烂痒塌不靥者,但服异功散自愈,疮虽不起,不必忧也。

凡痘皆收靥,惟数颗臭烂,深坎不收口者,用硝胆膏涂之。

凡痘不收靥,气急上痰,声哑目闭无神者,死;靥后瘢红者,吉。白者、血色者,毒瓦斯归内也,恐生余证。

凡痘收靥后,气血大虚,肌肉柔嫩,不耐风寒,慎戒触冒风寒,乘凉不谨,轻则余毒内攻,重则中风瘫痪,危矣,戒之戒之。

凡痘既收靥,欲落不落而燥痒者,或疮痂虽落,其色黯,或凸或凹,或疮愈痂未落,用白沙蜜不拘多少,涂于疮上,其痂易落,亦不令瘢痕紫黑,又不腥秽,甚妙。

凡痘疮已靥未愈之间,五脏未定,肌肉尚虚,血气未得平复,忽被风寒搏于肤腠之间,则津液涩滞,故成疳蚀疮,宜雄黄散、绵茧等药治之,久而不愈者,溃骨伤筋,以害人也。

小儿痘自出至收靥要十二日可保平安,首尾不可与水吃,少与滚熟水则可,若误与之,疮靥之后,其痂迟落,或身上痈肿,若针之则成疳蚀疮,脓水不绝,甚则面黄唇白,以致难愈者何也?盖脾胃属土,外主身之肌肉,只缘饮水过多,湿损脾胃,搏于肌肉,其脾胃肌肉虚,则津流衰少,而荣卫滞涩,气血不能周流,凝结不散,故疮痂迟落而生痈肿也。

黄帝曰:饮有阴阳何也?好饮冷者,冰雪不知冷;好饮热者,沸汤不知热。岐伯对曰:阳盛阴虚,饮冷不知寒;阴盛阳虚,饮汤不知热。治之何如?故阳盛则补阴虚,木香散加丁香、肉桂治之;阴盛则补阳虚,异功散加木香、当归,每一两药共加一钱。异功散能除风寒湿痹,调和阴阳,滋养血气,使痘疮易出,易靥,不致痒塌;木香散性温平,能和表里,通行津液,清上实下,扶阴助阳之药也,善治小儿腹胀泻渴,其效如神,不能尽述。大抵天地万物,遇春而生发,至夏而长成,乃阳气熏蒸,故得生长者也。今疮疹之病,脏腑调和,则血气充实,自然易出易靥,盖因外常和暖,内无冷气之所由也。

卷之十四痘疹

收靥三朝决生死例

一、痘当靥之时,色转苍羸,成紫葡萄色者,一二日,决从口鼻四边靥起,腹中收至两腿,然额上和脚一齐收靥,落皮而愈,此乃吉证也,不必惊疑下药。

一、痘当靥之时,遍身臭烂,如拼搭不可近,目中无神者,决死。

一、痘当靥之时,遍身发痒,抓搭无脓者,皮卷如豆壳干者,决死。

一、痘当靥之时,寒战,手足颤掉,切牙噤口,即死。

一、痘当靥之时,目闭无神,腹胀,足冷过膝者,决死。

一、痘当靥之时,声哑气急,痰响,小便少,大便频者,决死。

一、痘当靥之时,痘瘢雪白,全无血色,过后亦死,急用消毒散二帖,后用助气血药以养脾胃,或可得也,宜预先治之。

卷之十四痘疹

收靥三朝方药例

方败草散治痘疮抓搔成脓,血淋漓。

用盖房多年烂草,或盖墙烂草亦可,其草经霜露,感天地阴阳之气,善解疮毒,其功不能尽述,取草不拘多少,晒干,或焙干,为末,干贴疮上,若浑身疮破,脓水不绝,粘贴衣裳,难以坐卧,可用二三升摊于席上,令儿坐卧,其效如神,仍服木香散,加丁香、官桂同煎服。

硝胆膏硝胆膏医口不收,疮瘢臭烂血脓流,宜研猪胆芒硝细末,患处涂之病自瘳。

猪胆汁、芒硝二味研匀,如膏,涂之。

脱甲散治疮甲不落,不能靥者。

雄黄蝉蜕皮(去土)人顶骨(烧灰,各一钱)

上为细末,每服三分,米汤下。

雄黄散治小儿牙断,生疳蚀疮。

雄黄(一钱)铜绿(二钱)

二味共研极细末,量儿大小,干掺上。

绵茧散治痘疮,身体肢节上有疳蚀疮,脓水不绝。

空蚕茧(须是出蚕蛾了者)

一味不拘多少,用生白矾研细入内,茧内令满,以炭火烧,令白矾汁干尽,取出研极细,每用干贴疮口上。

猪尾膏龙脑(半字许,研细,旋滴猪心血为丸,辰砂为衣,紫草汤化下)

卷之十四痘疹

痘后余毒证治例

夫小儿痘疮,自首至尾,脾胃温暖,表里中和,痘后亦无余证。若热毒太盛,失解,或过服桂、附热药,则收靥之后,余毒犹作,轻则咽喉齿目吐衄痈疮,重则热极生风,变成惊搐而死者多矣,当照后调治。

一、痘初毒盛,或因服附子毒药者,靥落之后,便服消毒饮一二帖,或饮三豆汤,解毒之良法也。若余热不退,轻则小柴胡汤;虚烦不眠者,竹叶石膏汤加酸枣仁;浑身壮热不退者,黄连解毒汤;烦渴谵语者,辰砂六一散;热盛大便闭,腹胀内实者,小承气汤下之。

一、痘后余毒,或先服附子,热毒失解,聚而不散,以至头顶胸背、手足肢节亦肿,成痈毒者,宜消毒饮、小柴胡汤,倍加羌活、独活、连翘、金银花、天花粉,有脓须刺破;如生痘风疮,止用消毒饮、败毒散之类。

一、余热发惊搐者,抱龙丸主之。过二三后,证恶者,死。

一、热毒上攻眼目,热胀疼肿,血丝遮睛者,洗肝散。壮热甚者,加黄连、黄芩、黄柏、栀子;肿胀不能开者,仍用鸡子清调黄连末,涂两太阳足底心,以引热毒下行。

一、咽喉肿痛,甘桔汤加防风、玄参、射干、牛蒡子,热盛加黄芩,小便涩加木通。

一、牙疳肿痛,失血牙龈宣露者,甘露引子;牙疳腐烂者,用老茶韭菜根浓煎洗净,仍敷搽牙散。

一、触冒风寒咳嗽者,发散药内加栝蒌、桔梗、杏仁、韭菜根、桑白皮、八白草根,痰盛加枳实、半夏、石膏。若毒攻肺,喘急咳臭脓血者,死。

一、脾胃虚弱,饮食不化,少进平胃散,加山楂、神曲、麦芽、香附;吐泻者,胃苓汤;寒甚呕逆泄泻,理中汤。大抵痘后证多余热,因寒者少。

卷之十四痘疹

痘后余毒方药例

方犀角化毒丹(方见诸热)治痘后余毒未解,头面身体多生疮疖,上焦热壅,唇口肿破生疮,牙龈出血口臭。

黄连解毒汤黄连黄芩黄柏栀子(各等分)

水煎服。小便赤,加车前子、木通。

洗肝散归尾川芎羌活薄荷栀子防风大黄甘草(各等分)

上锉,水煎服。热盛便闭,加芩、连、柏煎滚,泡大黄、芒硝下之。睛疼昏暗,加滑石、石膏、谷精草、菊花、绿豆皮。上翳膜者,加蝉蜕、僵蚕、石决明、白蒺藜,或谷精草、生蛤粉、黑豆皮煮猪胆食之,亦妙;若未靥之前,痘疮入眼者,本方去大黄。瞳肿不开,以鸡子清调黄连末,涂两太阳穴及足底心。

通明散治痘后余毒,眼生翳障。

当归川芎芍药生地黄防风干葛菊花谷精草(倍)蝉蜕天花粉(各等分)

上锉,水煎服。眼赤肿,加黄连、栀子;翳浓,加木贼。

吹云散治痘疮眼生翳障,或红或白,肿痛。

黄丹(水飞,一钱)轻粉(三分)片脑(一厘)

上为末,鹅毛管吹耳内。如左眼患,吹入右耳;右眼患,吹入左耳,一旦三次,兼服通明散。须得早治,迟则必难矣。

一方用黄丹、轻粉各一钱,如前吹耳,内有雌、雄槟榔磨水服之,殊效。

回光散治痘疹伤眼。

荆芥黄连赤芍谷精草菊花木贼桔梗牛蒡子前胡独活甘草(各等分)

上锉,生姜、灯草煎服。

一方治痘疮入眼,或病后生翳障。

蝉蜕(洗净,去土)白菊花(各等分)

每服二钱,入蜜少许,水煎服。

一方治痘疹,眼生翳障。

用绵胭脂以口嚼,即水入蒸过,熟蜜和匀,灯草蘸翳上。

甘桔汤治咽喉肿痛。

桔梗甘草防风牛蒡子玄参麻黄射干上锉,水煎服。热盛,加黄芩;小便赤涩,加木通。

甘露饮治牙疳去血,口臭,牙龈肿痛腐烂。

枳壳石斛黄芩生地黄茵陈天门冬甘草熟地黄麦门冬枇杷叶(各等分)

上锉,水煎服。牙龈腐烂,仍用搽牙散擦之。

搽牙散治走马牙疳,牙龈腐烂。

人中白(取樟子,尿桶中浊瓦上焙干,五钱)枯矾(一钱)白梅(烧瓦碗盖,存性)

上共为末,先用韭菜根老茶浓煎,鸡毛洗刷,去腐烂恶肉,洗见鲜血,乃用药敷之三次,烂至喉中者,用小竹筒吹入,虽遍牙齿烂落,口唇穿破者,敷药皆愈,但山根发红点,不治。忌油腻鸡鱼发气热物。

天黄散治痘疹后,多食甜物,及食积疳热,口内并唇口生疮,牙床肿烂,甚至牙齿脱落,臭不可闻,神效。

天南星(一两,水泡令软,细切片)雄黄(二钱)

上和南星片在一处,用湿纸包裹,慢火煨,令面焦,取出候干为末。每以指蘸药敷口内,一日三四次,临卧再敷,不可吐壤。

痘后发水泡,用灯心、萝卜煎汤服。

治痘后不问痈毒发于何经,初起红肿时,却用黑、绿、赤三豆,以酸醋浸研浆,时时以鸡翎刷上,随手退去,如神。

卷之十四痘疹

痘疮首尾戒忌例

夫小儿痘既出,不可表汗。盖初发时,内蓄胎毒,外感邪热,故用发散表汗之药,使毛窍开通,则在表之邪得以发散,而在黑之毒亦易于发越矣。若痘痕既有痘发于表,必赖表里,庶易贯脓收靥,如再汗之,表气一虚,风邪易入陷伏,斑烂作矣。

一、自痘出收靥,虽有大便闭证,止用蜜皂丸导之,不可妄下。至收靥后,有实证方可下也。盖未靥之前,毒虽在表,必赖里实,以滋养之,则在表者,方得贯脓收靥,譬之种豆,土肥根固,则易秀易实也。妄下则脾胃一虚,气血随耗,陷伏之证随作,岂能贯脓收靥哉?既靥之后,则在表毒瓦斯已尽,苟有实热膨胀粪结之证,一用下药,疏脏腑而病愈矣,又何遗患之有?一、始终忌食热毒之物,如辛热煎炒,葱蒜好酒,发气发毒之物,无虚寒之证,不可妄用热药,以火济火,致热毒太盛,气血麋烂,为患不小。

一、始终忌生冷之物,如冷水、红柿、瓜、蜜之类。无热毒证,不可妄用寒药。盖温暖和畅,痘方发出,寒冷伤胃滞气,为患不小。

一、自发热至收靥,诸般血肉,皆不易食,盖血肉皆助火邪,遂至热毒壅滞,或为斑烂,或靥后重复发痪,经月不愈,况起胀贯脓之时,毒瓦斯壅盛,稍食肥猪肉,则实时气急上痰,若脾胃虚弱,不能进食者,止用鲞鱼、精肉、煮啖少许,以助滋味。

一、当调节饮食,失于饥则脾胃虚损,气血不能充满,过于饱则胃气填塞,荣卫不能调畅。惟得中为无患。

一、当谨避风寒,盖痘疮内外热蒸,毛孔俱开,况小儿肌肤嫩弱,易于感袭,一有触冒,诸证随作,靥落之后,气血大虚,髓肉柔嫩,尤当谨于防避也。

一、首尾切忌房事,月妇外人,醉酒晕腥,硫黄蚊药,葱蒜韭薤,烧灰沟粪,杀生腋臭,诸般秽气,务宜防避。

卷之十四麻疹

麻疹证治例

按麻疹出自六腑,先动阳分,而后归于阴经,故标属阴,而本属阳。其发热必大,与血分煎熬,故血多虚耗,首尾当滋阴补血为主,不可一毫动气,当从缓治,所以人参、白术、半夏燥悍之剂,升阳升动,阳气上冲,皆不可用也。又必内多实热,故四物汤加黄连、防风、连翘以凉其中,而退其阳也。

一、发热憎寒壮热,鼻流清涕,身体疼痛,呕吐泄泻,证候未明是否,便服苏葛汤去砂仁、陈皮,腹痛亦用浓盖表之汗,自头至足,方散渐减,去衣被,则皮肤通畅,腠理开豁,而麻疹出矣;纵不出,亦不可再汗,恐致亡阳之变,只宜常以葱白汤饮之,其麻自出,服此自无发搐之证。

一、发热之时,既表之后,切戒风寒、冷水、瓜桃生果之类,如一犯之,则皮毛闭塞,毒瓦斯难泄,遂变紫黑而死矣。如极渴饮水,只宜少许,葱白汤以滋其渴耳。必须使毛窍中常微汗,润泽可也,又忌梅、李、鱼、酒、蜂蜜香鲜之类,恐惹疳虫上行。

一、麻疹既出之时,如色红紫,干燥暗晦,乃火盛毒炽,急用六一散解之,或四物汤去地黄,加红花、炒黄芩进之。

一、麻疹既出,已过三日,不能没者,乃内有实热,宜用四物汤进之。如失血之证,加犀角汁解之。

一、麻疹前后,有烧热不退等证,并属血虚、血热,只宜四物汤按证照常法加减,渴加麦门冬、犀角汁,嗽加栝蒌霜,有痰加贝母、去白陈皮。切忌人参、白术,半夏之类,如倘误用,为害不小,戒之戒之,盖麻疹属阳,血多虚耗,今滋阴补血,其热自除,所谓养阴退阳之义。

一、麻疹退后,若牙龈腐烂,鼻血横行,并为失血之证,急宜服四物汤加茵陈、木通、生犀角之类,以利小便,使热下行。如疳疮色白者,为胃烂,此不治之证也。

一、麻疹泄泻,须分新久,寒热。新泻、热泻者,宜服四苓散加木通服;寒泻者,十中无一,如有伤食寒冷不得已,以理中汤一服而止;久泻者,只宜豆蔻丸,或五倍子、粟壳烧灰调下涩之。

一、麻退之后,须避风寒,戒水湿,如或不谨,遂致终身咳嗽患疮,无有愈日。

一、麻疹前后,大忌猪肉、鱼、酒、鸡子之类,恐惹终身之咳,只宜用老鸡精、火肉煮食,少助滋味可也。

一、麻疹正出之时,虽不进饮食者,但得麻疹淡红润泽,真正不为害也,盖热毒未解,内蕴实热,自不必食也。退后若不食,当随用四物汤加神曲、砂仁一二帖,决能食矣。如胃气弱者,忌少下地黄。

一、麻疹既出一日,而有没者,乃为风寒所冲,麻毒内攻,若不治,胃烂而死,可用消毒饮一帖,热服遂安;如麻见三日退,若有被风之证,亦用消毒饮,妙。

愚验麻疹始出,类伤风寒头痛,咳嗽热盛,目赤颊红,一二日内,即出者轻,必须解表,忌见风寒、腥晕浓味,如犯之,恐生痰嗽,变成惊搐,不可治矣。初起吐泻交作者,顺;干霍乱者,逆;欲出不出,危亡立待。

卷之十四麻疹

麻疹方药例

方苏葛汤初热未见点,发表之药,暂用分两,量儿大小服之。

紫苏(二钱)葛根(二钱)甘草(二钱)白芍药(一钱半)陈皮(五分)砂仁(五分)

上锉,葱白、生姜煎服。

加味升麻汤治小儿麻疹表药,或邻家已有疹证,预服。

升麻(五钱)玄参(五钱)柴胡(五钱)黄芩(五钱)干葛(四钱)赤芍(四钱)

独活(一钱)甘草(二钱)

每锉三四钱,水煎服。

治疹后咳嗽喘急,烦躁腹胀,泄泻声哑,唇口青黑。

黄连黄芩连翘玄参知母桔梗白芍杏仁麻黄干葛陈皮浓朴甘草牛蒡子(各等分,水煎服)

小儿疹后赤白痢疾。

黄连甘草杏仁桔梗木通浓朴泽泻(各等分)

上锉,灯草水煎服。如下坠,加枳壳。

四库全书

更多>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