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宝典
当前位置:汉程网 >国学 >黄帝素问灵枢集注 >黄帝内经灵枢集注卷之九

《黄帝素问灵枢集注》·黄帝内经灵枢集注卷之九

宋朝 黄帝素问灵枢集注 史崧 著

五邪第二十

邪在肺,则病皮肤痛,寒热,上气喘,汗出咳动肩背,取之膺中外脸,背三节五藏一本作五额,又五节之傍,以手疾按之,快然,乃刺之,取之缺盆中以越之。邪在肝,则两胁中痛,寒中,恶血在内,行善掣,节时脚肿,取之行问以引胁下,补三里以温胃中,取血脉以散恶血,取耳问青脉,以去其掣。邪在脾胃,则病肌肉痛,阳气有余,阴气不足,则热中善饥;阳气不足,阴气有余,则寒中肠呜腹痛。阴阳俱有余,若俱不足,则有寒有热,皆调於三里。邪在肾,则病骨痛阴痹,阴痹者,按之而不得,腹胀腰痛,大便难,肩背颈项痛,时眩,取之涌泉、昆仑,视有血者尽取之。邪在心,则病心痛喜悲,时眩仆,视有余不足而调之其输也。

【音释】

顿音权。

寒热病第二十一

皮寒热者,不可附席,毛发焦,鼻槁腊,不得汗,取三阳之络,以补手太阴。肌寒热者,肌痛,毛发焦而唇槁腊,不得汗,取三阳於下以去其血者,补足太阴以出其汗。骨寒热者,病无所安,汗注不休,齿未槁,取其少阴於阴股之络;齿已槁,死不治。骨厥亦然。骨痹,举节不用而痛,汗注烦心,取三阴一本作三阳之经,补之。身有所伤,血出多,及中风寒,若有所堕坠,四支懈惰不收,名曰体惰,取其小腹脐下三结交。三结交者,阳明、太阴也,脐下三寸关元也。厥痹者,厥气上及腹,取阴阳之络,视主病也,写阳补阴经也。

颈侧之动脉人迎。人迎,足阳明也,在婴筋之前。婴筋之后,手阳明也,名日扶突。次脉,足#1少阳脉也,名曰天牖。次脉,足太阳也,名日天柱。腋下动脉,臂太阴也,名曰天府。

阳迎头痛,胸满不得息,取之人迎。暴瘠气鞭#2取扶突与舌本出血。暴聋气蒙,耳目不明,取天牖。暴挛痒眩,足不任身,取天柱。暴瘴内逆,肝肺相搏,血溢鼻口,取天府。此为天牖五部。

臂阳明有入顺遍齿者,名曰大迎,下齿齲取之。臂恶寒补之,不恶寒写之。足太阳有入顺遍齿者,名曰角孙,上齿齲取之,在鼻与顺前。方病之时其脉盛,盛则写之,虚则补之。一日取之出鼻外。

足阳明有挟鼻入於面者,名日悬颅、属口,对入击目本,视有过者取之,损有余,益不足,反者益其#3。足太阳有通项入於脑者,正属目本,名日眼系,头目苦痛取之,在项中两筋问,入脑乃别阴娇、阳局,阴阳相交,阳入阴,阴出阳,交於目锐,阳气盛则瞋目,阴气盛则暝目。

热厥取足太阴、少阳,皆留之;寒厥取足阳明、少阴於足,皆留之。舌纵涎下,烦悦,取足少阴。振寒酒洒,鼓颔,不得汗出,腹胀烦悦,取手太阴。刺虚者,刺其去也,刺实者,刺其来也。春取络脉,夏取分腠,秋取气口,冬取经输,凡此四时,各以时为齐。络脉治皮肤,分腠治肌肉,气口治筋脉,经输治骨髓、五藏。

身有五部:伏兔一;腓二,腓者端也;背三;五藏之脸四;项五。此五部有瘫疽者死。病始手臂者,先取手阳明、太阴而汗出;病始头首者,先取项太阳而汗出;病始足经者,先取足阳明而汗出。臂太阴可汗出,足阳明可汗出。故取阴而汗出甚者,止之於阳;取阳而汗出甚者,止之於阴。凡刺之害,中而不去则精泄,不中而去则致气;精泄则病甚而惬,致气则生为瘫疽也。

【音释】

槁腊下思亦切。齲丘禹切,齿蠹也。顺逵仇二音,面额也。悦音闷。腓音肥。

癫狂第二十二

目外决於面者,为锐,在内近鼻者为内,上为外,下为内。癫疾始生,先不乐,头重痛,视举目赤甚作极已而烦心,候之於颜,取手太阳、阳明、太阴,血变而止。癫疾始作而引口啼呼喘悸者,候之手阳明、太阳,左强者攻其右,右强者攻其左,血变而止。癫疾始作先反僵,因而脊痛,候之足太阳、阳明、太阴、手太阳,血变而止。

治癫疾者,常与之居,察其所当取之处。病至,视之有过者写之,置其血於瓠壶之中,至其发时,血独动矣,不动,灸穷骨二十壮,穷骨者,骸骨也。

骨癫疾者,颜齿诸脸分肉皆满,而骨居,汗出烦悦。呕多沃沫,气下泄,不治。筋癫疾者,身倦挛急大,刺项大经之大杼脉。呕多沃沫,气下泄,不治。脉癫疾者,暴仆,四支之脉皆胀而纵。脉满,尽刺之出血;不满,灸之挟项太阳,灸带脉於腰相去三寸,诸分肉本输。呕多沃沫,气下泄,不治。癫疾者,暴发如狂者,死不治。

狂始生,先自悲也,喜忘,苦怒,善恐者,得之忧饥,治之取手太阴、阳明,血变而止,及取足太阴、阳明。狂始发,少卧不饥,自高贤也,自辩智也,自尊贵也,善骂晋,日夜不休,治之取手阳明、太阳、太阴、舌下、少阴,视之盛者,皆取之,不盛,释之也。

狂言、惊、善笑、好歌乐、妄行不休者,得之大恐,治之取手阳明、太阳、太阴。狂,目妄见、耳妄闻、善呼者,少气之所生也,治之取手太阳、太阴、阳明、足太阴、头、两颜。狂者多食,善见鬼神,善笑而不发於外者,得之有所大喜,治之取足太阴、太阳、阳明,后取手太阴、太阳、阳明。狂而新发,未应如此者,先取曲泉左右动脉,及盛者见血,有顷已,不已,以法取之,灸骨骸二十壮。

风逆暴四支肿,身漯漯,唏然时寒,饥则烦,饱则善变,取手太阴表里,足少阴、阳明之经,肉情取荣,骨情取井、经也。

厥逆为病也,足暴猜,胸若将裂,肠若将以刀切之,烦而不能食,脉大小皆涩,暖取足少阴,清取足阳明,凊则#4补之,温则写之。

厥逆腹胀满,肠呜,胸满不得息,取之下胸。二胁咳而动手者,与背脸以手按之立快者是也。内闭不得搜,刺足少阴、太阳与骸上以长针,气逆则取其太阴、阳明、厥阴,甚取少阴、阳明动者之经也。少气,身漯漯也,言吸吸也,骨酸体重,懈惰不能动,补足少阴。短气,息短不属,动作气索,补足少阴,去血络也。

【音释】

倦挛上音权。颜口感切,饥黄起行。唏许几切,笑也。

热病第二十三

偏枯,身偏不用而痛,言不变,志不乱,病在分腠之问,巨针取之,益其不足,损其有余,乃可复也。痱之为病也,身无痛者,四支不收,志乱不甚,其言微知,可治,甚则不能言,不可治也。病先起於阳,后入於阴者,先取其阳,后取其阴,浮而取之。

热病三日,而气口静、人迎躁者,取之诸阳,五十九刺,以写其热而出其汗,实其阴以补其不足者。身热甚,阴阳皆静者,勿刺也;其可刺者,急取之,不汗出则写。所谓勿刺者,有死征也。

热病七日八日,脉口动喘而短一本作弦者,急刺之,汗且自出,浅刺手大指问。

热病七日八日,脉微小,病者搜血,口中乾,一日半而死,脉代者,一日死。热病已得汗出,而脉尚躁,喘,且复热,勿刺肤#5,喘甚者死。

热病七日八日,脉不躁,躁不散数,后三日中有汗;三日不汗,四日死。未曾汗者,勿剩#6刺之。

热病先肤痛窒鼻充面,取之皮,以第一针,五十九,苛#7斡鼻,索皮於肺,不得索之火,火者心也。

热病先身涩,倚#8而热,烦悦,乾唇口隘,取之皮#9,以第一针,五十九,腹胀口乾,寒汗出,索脉於心,不得索之水,水者肾也。

热病嗑乾多饮,善惊,外不能起,取之肤肉,以第六针,五十九,目青,索肉於脾,不得索之木,木者肝也。

热病面青脑痛,手足躁,取之筋问,以第四针,於四逆,筋璧目浸,索筋於肝,不得索之金,金者肺也。

热病数惊,痣症而狂,取之脉,以第四针,急写有余者,癫疾毛发去,索血於心,不得索之水,水者肾也。

热病身重骨痛,耳聋而好暝,取之骨,以第四针,五十九刺,骨病不食,啮齿耳青,索骨於肾,不得索之土,土者脾也。

热病不知所痛,耳聋不能自收,口乾,阳热甚,阴颇有寒者,热在髓,死不可治。

热病头痛,显颛,目痣脉痛,善钮,厥热病也,取之以第三针,视有余不足,寒热痔。

热病体重,肠中热,取之以第四针,於其脸及下诸指问,索气於胃胳#10,得气也。

热病挟脐急痛,胸胁满,取之涌泉与阴陵泉,取以第四针,针嗑里。

热病而汗且出,及脉顺可汗者,取之鱼际、太渊、大都、太白,写之则热去,补之则汗出,汗出太甚,取内踝上横脉以止之。

热病已得汗而脉尚躁盛,此阴脉之极也,死;其得汗而脉静者,生。热病者脉尚盛躁而不得汗者,此阳脉之极也,死;脉盛躁得汗静者,生。

热病不可刺者有九:一日汗不出,大颜发赤喻者死;二曰泄而腹满甚者死;三曰目不明,热不已者死;四日老人婴儿,热而腹满者死;五日汗不出,呕下血者死;六曰舌本烂,热不已者死;七日咳而趣,汗不出,出不至足者死;八日髓热者死;九曰热而痉者死,腰折,德症,齿噤龄也。凡此九者,不可刺也。

所谓五十九刺者,两手外内侧各三,凡十二瘠;五指问各一,凡八瘠,足亦如是;头入发一寸傍三分,各三,凡六疮;更入发三寸边五,凡十瘠;耳前后口下者各一,项中一,凡六瘠;巅上一,囱会一,发际一,廉泉一,风池二,天柱二。

气满胸中喘息,取足太阴大指之端,去爪甲如建#11叶,寒则留之,热则疾之,气下乃止。

心疝暴痛,取足太阴、厥阴,尽刺去其血络。

喉痹舌卷,口中乾,烦心心痛,臂内廉痛,不可及头,取手小指次指爪甲下,去端如韭叶。

目中赤痛,从内始,取之阴娇。

风痉身反折,先取足太阳及胭中及血络出血;中有寒,取三里。

疟,取之阴娇及三毛上及血络出血。

男子如蛊,女子如怛,身体腰脊如解,不欲饮食,先取涌泉见血,视驸上盛者,尽见血也。

【音释】痉巨井切。噤巨禁切。齘音介。

厥病第二十四

厥头痛,面若肿起而烦心,取之足阳明、太阴。

厥头痛,头脉痛,心悲,善泣,视头动脉反盛者,刺尽去血,后调足厥阴。

厥头痛,贞贞头重而痛,写头上五行,行五,先取手少阴,后取足少阴。

厥头痛,意善忘,按之不得,取头面左右动脉,后取足太阴。

厥头痛,项先痛,腰脊为应,先取天柱,后取足太阳。

厥头痛,头痛甚,耳前后脉涌有热一本石有动脉,写出其血,后取足少阳。

真头痛,头痛甚,脑尽痛,手足寒至节,死不治。

头痛不可取於脸者,有所击堕,恶血在於内;若肉伤,痛未已,可则刺,不可远取也。

头痛不可刺者,大痹为恶,日作者,可令少愈,不可已。

头半寒痛,先取手少阳、阳明,后取足少阳、阳明。

厥心痛,与背相控,善愈,如从后触其心,偃楼者,肾心痛也,先取京骨、昆仑,发针不已,取然谷。

厥心痛,腹胀胸满,心尤痛甚,胃心痛也,取之大都、太白。

厥心痛,痛如以锥针刺其心,心痛甚者,脾心痛也,取之然谷、太溪。

厥心痛,色苍苍如死状,终日不得太息,肝心痛也,取之行问、太冲。

厥心痛,外若徒居心痛问;动作痛益甚,色不变,肺心痛也,取之鱼际、太渊。

真心痛,手足情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日一死。

心痛不可刺者,中有盛聚,不可取於脸。

肠中有虫痕及蛟瘠,皆不可取以小针;心肠痛,浓作痛肿聚,往来上下行,痛有休止,腹热,喜渴涎出者,是蛟瘠也。以手聚按而坚持之,无令得移,以大针刺之,久持之,虫不动,乃出针也,悲腹侬痛,形中上者。

耳聋无闻,取耳中;耳呜,取耳前动脉;耳痛不可刺者,耳中有脓,若有乾取狞,耳无闻也。耳聋取手小指次指爪甲上与肉交者,先取手,后取足;耳呜取手中。指爪甲上,左取右,右取左,先取手,后取足。

足霹不可举,侧而取之,在枢合中,以圆利针,大针不可刺。

病注下血,取曲泉。

风痹淫滦,’病、不可已者,足如履冰,时如入扬中,股经淫滦,烦心头痛,时呕时悦,眩已汗出,久则目眩,悲以喜恐,短气不乐,不出三年,死也。

【音释】

贞贞颤耕切。侬乃老切。悲音烹,满也。取咛上都领切j耳中垢也;卞乃顶切。

黄帝内经灵枢集注卷之九竟

#1足:《太素》卷一十六《寒热杂说》作『手』。

#2鞭:原作『鞭』,据赵府居敬堂本改。

#3其:《太素》卷二十六《寒热杂说》作『甚』。

#4则:原作『别』,据赵府居敬堂本改。

#5勿刺肤:《甲乙经》卷七第一作『勿庸刺』。

#6胰:《甲乙经》卷七第一作『庸』。

#7苛:原作『奇』,据赵府居敬堂本改。

#8倚:《甲乙经》卷七第一作『烦』。

#9皮:疑当作『脉』。

#10胳:《甲乙经》卷七第一作『络』。

#11蓬:《甲乙经》卷九第二作『韭』。

四库全书

更多>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