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宝典
当前位置:汉程网 >国学 >伤科补要 >第二十三则骨脚踝跗骨

《伤科补要》·第二十三则骨脚踝跗骨

清朝 伤科补要 钱秀昌 著

骨,即膝下踝上下腿骨也,俗名胫骨。其形二根;在前名成骨,其形粗;在后名辅骨,其形细,俗名劳堂骨。下至踝骨、骨之下,足跗之上,两旁突出之高骨也。在内名内踝,俗名合骨;在外为外踝,俗名核骨。其骱出者,一手抬住其脚踝骨,一手扳住脚后根拔直,拨筋正骨,令其复位,其骱有声,转动如故,再用布带缚之,木板夹定,服舒筋活血汤。一、二日后,解开视之,倘有未平,再用手法,按摩其筋结之处,必令端直,再服健步虎潜丸。稍愈后,若遽行劳动,致骨之端复走。向里歪者,则内踝突出肿大,向外歪者,则外踝突出肿大,瘀聚凝结,步履无力,颇费调治,必待气血通畅,始可行动。若脚趾骱失,与手指同法治之。跗者,足背也,一名足趺,俗称脚面,其骨乃足趾本节之骨也。其受伤不一,轻者仅伤筋肉易治,重则骨缝参差难治。先以手轻轻搓摩,令其骨合筋舒,洗八仙逍遥汤,贴万灵膏,内服健步虎潜丸及补筋丸可也。

四库全书

更多>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