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宝典
当前位置:汉程网 >国学 >论衡校释 >查看详情
  • 目录

    作品目录(18章)

    书签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没有书签
  • 手机
    手机扫一扫即可阅读
  • 书架
  • 书页
  • 顶部

《论衡校释》·9

清朝 论衡校释 吴承仕 著

或曰:「夏时阳气盛,阳气在南方,故天举而高;冬时阳气衰,天抑而下。高则日道多,故日长;下则日道少,故日短也。」姚信昕天论曰:「冬至极低,夏至极起,极之高时,日所行地中浅,故夜短,天去地高,故昼长。极之低时,日所行地中深,故夜长;天去地下,故昼短。」(事类赋引。)此载或说,义与相近。姚信,吴人,盖亦本旧说。〔夏〕日阳气盛,「夏」字依上文意增。天南方举而日道长;盼遂案:上「日」字为「曰」之误字。此「曰」字为仲任驳难上方「或曰」之言也。月亦当复长。案夏日长之时,日出东北,而月出东南;冬日短之时,日出东南,月出东北。如夏时天举南方,日月当俱出东北;冬时天复下,日月亦当俱出东南。由此言之,夏时天不举南方,冬时天不抑下也。然则夏日之长也,其所出之星在北方也;星,东井也。冬日之短也,其所出之星在南方也。星,牵牛也。

  问曰:「当夏五月日长之时在东井,东井近极,故日道长。今案察五月之时,日出于寅,入于戌。白虎通日月篇曰:「夏日宿在东井,出寅入戌。冬日宿在牵牛,出辰入申。」天文录曰:「冬至之日,日出辰,入申,昼行地上百四十六度,夜行地下二百一十九度少弱,故昼短夜长也。夏至之日,日出寅,入戌,昼行地上二百一十九度少弱,夜行地下一百四十六度强,故昼长夜短。春秋之日,日出卯,入酉,昼行地上,夜行地下,皆一百八十二度半强,昼夜长短同也。」(御览二三。)日道长,去人远,何以得见其出于寅、入于戌乎?」日〔在〕东井之时,「日」下脱「在」字。上文:「夏时日在东井。」又云:「当夏五月日长之时在东井。」去人、极近。夫东井近极,若极旋转,人常见之矣。使东井在极旁侧,得无夜常为昼乎?极,天中。若东井在极,则有昼无夜矣。吕氏春秋有始览曰:「当枢之下,无昼夜。」极即枢也。日昼〔夜〕行十六分,「昼」下脱「夜」字。下文云:「五月昼十一分,夜五分;六月昼十分,夜六分。」是无论日之长短,其和则为十六分。若作「昼行十六分」,则有昼无夜矣,殊失其义。人常见之,不复出入焉。仲任主方天说,日无出入。入者,远不见也。义详下文。

  儒者或曰:「日月有九道,考灵耀曰:「万世不失九道谋。」郑注引河图帝览嬉曰:「黄道一,青道二,出黄道东;赤道二,出黄道南;白道二,出黄道西;黑道二,出黄道北。日,春东从青道,夏南从赤道,秋西从白道,冬北从黑道。」(月令疏。)唐书大衍历议引洪范传曰:「日有中道,月有九行。中道,谓黄道也。九行者,青道二,出黄道东;赤道二,出黄道南;白道二,出黄道西;黑道二,出黄道北。立春、春分,月东从青道;立夏、夏至,月南从赤道;立秋、秋分,月西从白道;立冬、冬至,月北从黑道。」故曰:『日行有近远,昼夜有长短也。』」夫复五月之时,昼十一分,夜五分;六月,昼十分,夜六分;从六月往至十一月,月减一分。此则日行,月从一分道也;岁,日行天十六道也,岂徒九道?淮南天文训:「日出于旸谷,浴于咸池,拂于扶桑,是谓晨明;登于扶桑,爰始将行,是谓朏明;至于曲河,是谓旦明;至于曾泉,是谓蚤食;至于桑野,是谓晏食;至于衡阳,是谓隅中;至于昆吾,是谓正中;至于鸟次,是谓小还;至于悲谷,是谓餔时;至于女纪,是谓大还;至于渊虞,是谓高舂;至于连石,是谓下舂;至于悲泉,爰止其女,爰息其马,是谓县车;至于虞渊,是谓黄昏;至于蒙谷,是谓定昏。日入于虞渊之汜,曙于蒙谷之浦,行九州岛七舍,有五亿万七千三百九里。」注曰:「自旸谷至虞渊凡十六所,为九州岛七舍也。」钱塘补注曰:「王充所说十六道,与此十六所合。然则此即漏刻矣。日有百刻,以十六约之,积六刻百分刻之二十五而为一所。二分昼夜平,各行八所;二至昼夜短长极,则或十一与五。而分、至之间,以此为率,而损益焉。」

  或曰:「天高南方,下北方。此盖天说也。梁祖恒天文录曰:「盖天之说有三:一云,天如车盖,游乎八极之中;一云,天如笠,中央高而四边下;一云,天如欹车盖,南高北下。」(御览二引。)钱塘曰:「盖天家见中国之山,唯昆仑最高,用为地中,以应辰极,故曰天如欹车盖。」按:郑注考灵耀

点击展开查看全文

四库全书

更多>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