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一十 諸夷番將列傳第三十五 卷一百一十一 列傳第三十六
卷一百三十六 列傳第六十一 卷一百三十七 郭子儀列傳第六十二
卷一百七十六 韓愈列傳第一百0一 卷一百七十七 列傳第一百0二
卷一百七十八 劉蕡列傳第一百0三 卷一百七十九 列傳第一百0四
卷一百八十 李德裕列傳第一百0五 卷一百八十一 列傳第一百0六
卷一百八十六 列傳第一百一十一 卷一百八十七 列傳第一百一十二
卷一百八十八 列傳第一百一十三 卷一百八十九 列傳第一百一十四
卷一百九十 列傳第一百一十五 卷一百九十一 列傳第一百一十六
卷一百九十二 列傳第一百一十七 卷一百九十三 列傳第一百一十八
卷一百九十四 列傳第一百一十九 卷一百九十五 列傳第一百二十
卷一百九十六 列傳第一百二十一 卷一百九十七 列傳第一百二十二
卷一百九十八 列傳第一百二十三 卷一百九十九 列傳第一百二十四
卷二百一十 列傳第一百三十五 卷二百一十一 列傳第一百三十六
卷二百一十二 列傳第一百三十七 卷二百一十三 列傳第一百三十八
卷二百一十四 列傳第一百三十九 卷二百一十五上 列傳第一百四十上
卷二百一十五下 列傳第一百四十下 卷二百一十六上 列傳第一百四十一上
卷二百一十六下 列傳第一百四十一下 卷二百一十七上 列傳第一百四十二上
卷二百一十七下 列傳第一百四十二下 卷二百一十八 列傳第一百四十三
卷二百一十九 列傳第一百四十四 卷二百二十 列傳第一百四十五
卷二百二十一上 列傳第一百四十六上 卷二百二十一下 列傳第一百四十六下
卷二百二十二上 列傳第一百四十七上 卷二百二十二中 列傳第一百四十七中
卷二百二十二下 列傳第一百四十七下 卷二百二十三上 列傳第一百四十八上
卷二百二十三下 列傳第一百四十八下 卷二百二十四上 列傳第一百四十九上
卷二百二十四下 列傳第一百四十九下 卷二百二十五上 列傳第一百五十上
臣公亮言:竊惟唐有天下,幾三百年,其君臣行事之始終,所以治亂興衰之蹟,與其典章制度之英,宜其粲然著在簡冊。而紀次無法,詳略失中,文采不明,事實零落,蓋又百有五十年,然後得以發揮幽沬。補緝闕亡,黜正偽繆,克備一家之史,以為萬世之傳。成之至難,理若有待。
臣公亮誠惶誠恐,頓首頓首。伏惟體天法道欽文聦武聖神孝德皇帝陛下,有虞舜之智而好問,躬大禹之聖而克勤,天下和平,民物安樂。而猶垂心積精,以求治要,日與鴻生舊學講誦六經,考覽前古,以謂商、周以來,為國長久,惟漢與唐,而不幸接乎五代。衰世之士,氣力卑弱,言淺意陋,不足以起其文,而使明君賢臣,俊功偉烈,與夫昏虐賊亂,禍根罪首,皆不得暴其善惡以動人耳目,誠不可以垂勸戒,示久遠,甚可嘆也!乃因邇臣之有言,適契上心之所閔,於是刊脩官翰林學士兼龍圖閣學士、給事中、知制誥臣歐陽脩,端明殿學士兼翰林侍讀學士、龍圖閣學士、尚書吏部侍郎臣宋祁,與編脩官禮部郎中、知制誥臣范鎮,刑部郎中、知制誥臣王疇,太常博士、集賢校理臣宋敏求,祕書丞臣呂夏卿,著作佐郎臣劉羲叟等,並膺儒學之選,悉發祕府之藏,俾之討論,共加刪定,凡十有七年,成二百二十五卷。其事則增於前,其文則省於舊。至於名篇著目,有革有因,立傳紀實,或增或損,義類凡例,皆有據依。纖悉綱條,具載別錄。臣公亮典司事領,徒費日月,誠不足以成大典,稱明詔,無任慙懼戰汗屏營之至。臣公亮誠惶誠懼,頓首頓首謹言。
嘉祐五年六月日 曾公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