鲠
【狸头骨】温。按《药性论》狸头骨烧末治噎病,不通食饮,不云治鲠,盖治野兽骨鲠,可以意会者也。
【獭骨】平。却鱼鲠。
【鹤鹚骨】微寒。
《千金》论曰:『凡疗病者,皆以其类,至如治鲠之法,岂宜以鸬鹚主鱼哽,狸虎治骨哽耶!至于竹篾、薤白,嚼筋绵蜜等事,乃可通为诸哽治耳。』明一物一制者,其用隘,非其所制则不能为力,由其天赋止于如此,兼制诸物者,其用广,虽非所制,亦能为力,由械智既周,物莫能遁,此为人巧,可夺天工。观《外台秘要》列诸哽才三十五首,误吞物方一十七首,其大意可剖析而论焉。大率有用其滑者(如多食半脂肥肉能引钉箭针铁之类),有用其黏者(如饴餹能出镮钗之类),有用其缚者(如薤叶、麦叶能裹镮钗之类),有用其引者(如磁石能吸铁针之类),有用其类者(如以所余烧灰末水服,及以发灰还治吞发绕喉之类),有用其拔者(如吞鹿筋、竹篾等,令至哽处,动其所哽之类),皆人巧也。其用其劫者(如鱼笱须、鱼网治鱼骨哽之类),有用其服者(如汞能银之类),有用其制者(即鸬鹚治角,狸虎治骨之类),有用其魇者(如刀锯渍酒治竹木哽之类),皆天工也。夫物情局曲,病变多方,乍视之则参差不齐,一若终难相接者而不知,或迎其首,或随其尾,或凭其腰领,或截其行踪,总须使之相值,尤要在驯其暴,遂其欲而不激其怒。故一病也,而在甲则微,在乙则甚;一物也,施之于始不效,施之于终乃效,苟能得其机,寻其绪,遂无不可批之郄,不可导之窾矣。虽然物情能勿察乎,体气勿顾乎,譬如深师用蔷薇灰疗哽及刺不出,以蔷薇之刺不连根于梗也。《千金》以瞿麦疗哽及刺,以瞿麦子熟则奔迸自出也。《肘后》以布刀故锯烧清酒中,调妇人指甲灰,治误吞木竹钗,以钗惯熟妇人手拔也,此之谓察物情。《备急》以猪羊及肥肉治吞针箭镞金铁,假使不耐肥,人岂能服之,又以生艾蒿水酒煮服,治诸肉骨哽,假使津液竭者,岂能服之,此之谓顾体气,非特治哽宜然也,一切病能外是哉!
齿痛
【当归】〔温〕大温。治牙疼,痛不可忍,患人虚冷加而用之(《药性论》)。
【独活】〔平〕。主风毒,齿痛。
【细辛】〔温〕。除齿痛。
【蜀椒】〔温〕大热。坚齿发。
【芎藭】〔温〕。单用唅咀治口齿疾(《药性论》)。
【附子】〔温〕大热。
【莽草】〔温〕。浓煎汤,淋风、牙痛(《日华》)。
【矾石】〔寒〕。坚骨齿,除固热在骨髓,久服伤人骨。
【蛇床子】〔平〕。疗齿痛(《药性论》)。
【生地黄】大寒。主齿痛(《食疗》)。
【茛菪子】〔寒〕。主齿痛,出虫。
【鸡舌香】微温。风毒,诸疮,齿疳。
【车下李根】寒。掌氏曰:『都李根也。』主齿龂肿,龋齿,坚齿。
【马悬蹄】〔平〕。主龋齿。
【雄雀粪】温。疗齿龋痛有虫,绵裹塞齿孔(《外台秘要》)。
蜀本
【枫香脂】平。主浮肿,齿痛。
药对
【金钗】火烧针齿痛即止。
【乌头】大热(使)。治齿痛(《药性论》)。
【白头翁】温(使)。治齿痛(《药性论》)。
【酒渍枳根】微寒。
有齿痛,有龂痛,凡唇颊肿,龂烂赤,能啮能嚼者,龂痛也;不得啮且嚼,龂颊唇如常者,齿痛也,故治齿痛可温可补,龂痛宜清宜泄,盖以齿之体连于骨而主于肾,龂则手足阳明所萦络也。肾病有内因有外因,外因者,湿热生虫,从外而蚀,篇中凡用雄烈杀虫者是(莽草、鸡舌香、车下李根、马悬蹄、雄雀粪、茛菪子)。内因者,寒闭血液不能荣骨,篇中凡用升降水火者是(当归、芎藭、附子、蜀椒、乌头、白头翁)。阳明病有风有火,风则肌肉膹肿,开阖不利,篇中凡用开发行气者是(独活、细辛、蛇床子、枫脂香、枳根),火则糜烂气秽,致成脓血,则篇中所列寥寥,盖于血证、痈疽、恶疮、者,均可彷佛其治,故不多载,而说者谓:『上齿属少阴,下齿属阳明。』非也。少阴之脉仅循喉咙,挟舌本,不能至齿,惟手阳明之脉,入下齿,足阳明之脉,入上齿,亦无当齿痛大义。然惟如是,益可见痛关阳明,在经脉肌肉,而无涉于骨,若《灵枢.杂病篇》所谓:『齿痛,不恶清饮,取足阳明。恶清饮,取手阳明则剧。』所当思矣。夫阳明为燥金之经,其发齿痛,非津液壅滞,即津液焦枯。焦枯者,欲饮未必欲清,壅滞则欲清饮矣,所以然者,焦枯是虚,壅滞是实,实者犹火之附薪,虚者犹物之失养,即是观之,则凡篇中之物燥烈者,止可治实;滋泽者,方堪治虚,而病涉少阴,则非特不欲清,并不欲饮,皆可见矣。
口疮
【黄连】〔寒〕微寒。疗口疮。
【檗木】〔寒〕。主口疮。
【龙胆】〔寒〕大寒。
【升麻】平、微寒。喉痛,口疮。
【大青】大寒。疗时气头痛,大热,口疮。
【苦竹叶】大寒。疗口疮。
【石蜜】〔平〕微温。主口疮。
【酪】寒。
【酥】寒。利大肠,主口疮。
【豉】寒。
药对
【干地黄】平。
题作口疮,于《千金.七窍门》,实该口舌唇三者,若《外台秘要》之紧唇、渖唇、疮烂、口疮、口吻疮、舌本缩、舌上疮皆应隶此,乃检其所主之方,所用之药,较是何啻倍蓰,而以此寥寥数味者,昭列于篇,毋乃不徧不该欤!而不知彼倍蓰之方之药,有不能不于此取裁者,盖心主舌,脾主口,心者外阳内阴,脾者体静用动,故口之与舌,其开阖转掉,咸在津唾之常承,则其为病,非患于津唾之不足承,必患于津唾中挟有热,是以两书中方法虽多,然每方中必有是篇一二味者十居七八,篇中所载仅十一味,分而言之,入水以清火者六,入阳以泽阴者五,观其命意所在,犹当以火因湿而出(黄连),火因湿而用(黄檗),火不羁于水中(龙胆),水抑遏于火上(升麻),火附水以外发,则充其水而使之毕发(大青),水迫火以上升,则解其火而使之开散(竹叶),而或泽其上(酪),或泽其中(蜜),或泽其下(酥),或解其结而津自行(豉),或濡其矿顽而阴自复(地黄),莫不秩然有序,界划攸分,不特可为一病之规模,并可觇凡病之取裁矣。然其治水中之火,多注意于藏;治阴不承阳,反注意于府,一若府当补,藏当泄者,不几与凡病之藏病多虚,府病多实者,适相戾欤!夫藏者藏精气而不泻,府者转化物而不藏。惟其藏,故火得与津偕藏,其治非泄也,乃剔去津中火耳;惟其泻,故津背火而自泻,其治非补也,乃益津以配火耳。是故以津而言,则藏实而府虚;以火而言,则府实而藏虚,正与伤寒之少阴证、阳明证同一例也。独其火或搏于津,津或违于火,所以不为他重病而仅仅口疮,是当深研其义,得其所以然,则变换在手,万化生心矣。
吐唾血
【羚羊角】〔寒〕微寒。
【白胶】平、温。疗吐血,下血。
【戎盐】〔寒〕。吐血,齿舌血出。
【柏叶】微温。主吐血,衄血。
【艾叶】微温。止吐血。
【水苏】〔微温〕。主吐血。
【生地黄】大寒。吐血捣饮之。
【大小蓟】温。止吐血。
【蛴螬】〔微温〕微寒。疗吐血在胸腹不去。
【饴餹】微温。止渴,去血。
【伏龙肝】微温。主吐血。
【黄土】平。
蜀本
【铛墨】主吐血,研末以酒或水温服之。
药对
【马通】微温(使)。止渴及吐下血。
【小麦】微寒(使)。止漏血、唾血。
【麦句姜】寒(君)。天名精也。止血(《药性论》)。
证类
【牛膝】
【桑根白皮】主吐血、热渴。
吐唾血者,吐而唾间有血也。若但云吐血,则牙宣者、口舌裂者、欬嗽者、呕者皆有血可吐,不必杂在唾间矣。惟云吐唾血,则牙宣者当质之齿痛门,口舌裂者当质之口疮门,欬嗽者当质之欬嗽上气门,呕者当质之呕吐门,而无所混。然则吐唾血之由柰何?《千金》载廪邱之说云:『吐血有三种,有内衄,有肺疽(巢氏作胏疽),有伤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