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造物主人,也是很費苦心,莫說美人難得,並且生了美人,還要造成許多境遇,有的是歡合,有的是悲離,弄來弄去,總離不了這悲、歡、離、合四個字。所以生了楊玉環,便配了李三郎,天上人間,比翼連理,無非一場春夢而已。
閑話不提,且表江南金陵地方,有一個絕色奇才的女子。
這女子姓董名白,小名喚作小宛,別號青蓮。她的父親早已死掉,只有母親在堂。她母親陳氏,略曉字義,所以小宛七八歲的時候,她母親便教她念書識字。她本是絕頂聰明的人,見字即識,識了不忘,旁人見她好像是前生夙慧的,都很稱許的了不得。到十來歲的時候,知識漸漸開了。聰明也格外進步了,於是識字讀書以外,凡是女紅針線,煮菜烹茶的事情,都很精曉。這時正當明朝崇禎六年的時候,因為北方飢荒,江南受了影響,米谷因此昂貴。小宛的家世本很清苦,平時靠她母親做活計度日,到這時生活程度突然飛漲,便覺得度日維艱起來。
恰巧隔鄰有個王嬤嬤,乃是吃窯子飯的人,見著小宛生得像天仙化成的模樣,又聽得她聰明伶俐得秀,便慫恿她母親,把她送到窯子中間去混飯吃。母親聽著,本覺得吃窯子飯是沒臉的事情,但是為了飢寒所迫。到以為除了那條門路別無吃飯的所在了,所以只得應允。
小宛奉了母親的命,跟著王嬤嬤而去,在秦淮河邊上立了一個門戶,早有王嬤嬤籠絡著許多客人,捧場的捧場,走動的走動。雖則小宛還是個小姑娘,不過她生得一副絕世曠代的美貌,又有那聰明伶俐的性格,一般客人們個個都是愛她憐她,都說董小宛是獨步秦淮的了。這種艷名傳出來,以一傳十,以十傳百,哪消多時,早已聲震江南了。這時小宛既是享了盛名,門庭當然熱鬧非常。在常人的心裡,一旦僥幸享了盛名,勢必自負不凡,目空一世起來,惟有小宛不如此,原來小宛性喜幽靜,現在雖是進了繁華場中,卻不汩滅自己固有的本性,所以大庭廣眾之間,偶或碰到男女喧笑的事情,她總覺毫無興趣。
她逢到春秋佳日,便和知心的客人來到城外,玩看山水的景致。
往往見著幽林遠壑,對景有所感觸。便依戀不肯即去,因此她益得文人雅士的憐愛。但是她看透世情,覺得負名稱艷,都是繁華一夢,所以她平日常常攬鏡自照,見了自己的影子,每道:『我既生了這副皮骨,倘若嫁給凡夫俗子,尚且要有彩鳳隨鴉的感觸,況且現在是飄花零葉,像萍梗似的沒有歸宿的哩。』她既然有了這種思想,便時時想擇人而事,只因逛窯子的人,固然文人也有,雅士也有,大部分的人,無非是些紈絝公子,大腹商賈,顯宦熱僚。文人雅士雖合小宛的意思,但酸儒有才無力,終不能付小宛之望;紈絝公子大腹商賈顯宦熱僚,固然富有巨金,但小宛終覺得沒字碑,徒有臭皮囊,怎肯把清白身軀,委事給他們!因此逡巡了幾年,終難得偕老百年的機會。
這時小宛青春已是十六歲,王嬤嬤已經死了,她便迎養她母親陳氏來主持了這個門戶。她素來羡慕蘇州地方山明水秀,風景比了金陵更是清幽,便和陳氏說知,想搬往蘇州去祝陳氏本來膝下無兒,只生得她一個女兒,平日憐惜備至,此番想搬往蘇州,哪有不聽之理。母女兩人當天商議了一番,果然離開了金陵直往蘇州而來。金陵離著蘇州不過幾天的水程,所以不到幾天,便已到蘇州。她們來到蘇州,便在半塘地方租了一所精緻的房屋,安安穩穩的住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