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宝典
当前位置:汉程网 >国学 >册府元龟 >卷五百六十四 掌礼部·制礼仪注

《册府元龟》·卷五百六十四 掌礼部·制礼仪注

宋朝 册府元龟 王钦若 著

◎掌礼部·制礼

  唐高祖武德元年既受隋禅未遑制作郊庙宴享悉用隋代旧仪。

  太宗贞观七年以新礼颁示先帝践祚之初诏中书令房元龄秘书监魏徵等礼官学士修改旧仪著吉礼六十一篇宾礼四篇军礼十二篇嘉礼四十二篇凶礼六篇国恤五篇总百三十篇分为百卷至是始令颁示。

  十一年三月诏曰:先王之辨方正位体国经野象天地以制法通神明以施化乐由内作礼自外成可以安上治民可以移风易俗揖让而天下治者,其唯礼乐乎!固以同和无体者非饰玉帛之容崇钟鼓之奏日往月来朴散淳离淫慝以兴流湎忘本鲁昭所习惟在折旋魏文所重止於郑卫秦氏纵暴载籍咸亡汉朝循缉典章不备时更战国多所未遑雅道沦丧历兹永久朕恭承明命嗣膺宝历惧深驭朽情切纳隍凭宗庙之灵资股肱之力上下交泰遐迩?安率土阽危既极之於涂炭群生遂性思纳之於轨物兴言政本夕惕在怀盖知礼乐之情者能作识礼乐之文者能述作者之谓圣述者之谓明朕虽德谢前王而情深好古伤大道之既隐惧斯文之将坠故广命贤才旁求?逸探六经之奥旨采三代之英华古典之废於今者咸择善而修复新声之乱於雅者并随违而矫正莫不本之人心稽乎!物理正情性而节事宜穷高深而归简易用之邦国彝伦以之攸叙施之律度金石,於是克谐今修撰既毕可颁天下俾富教之方有符先圣人伦之化贻厥後昆。

  十四年正月庚子命有司读春令诏百官之长升太极殿列坐而听焉。

  高宗永徽二年七月诏曰:朕闻合宫虚府创鸿规於上代太室总章标茂范於中叶虽复质文殊制奢俭异时然其立大中作人极布政施教归之一揆朕嗣膺下武丕承上烈思所以?眷上灵遵事孝养而法官旷典明堂寝构永言大礼朕甚惧焉宜令所司与礼官学士等考?故事详议得失务依典礼造立明堂庶旷代阙文获申於兹日因心展敬永垂於後昆其明堂制度宜令诸曹尚书及左右丞详定,於是太常博士柳宣依郑元义以为明堂之制当为五室内直丞孔志约据大戴礼及卢植蔡邕等议以为九室曹王友赵兹皓秘书郎薛文思等各造明堂图诸儒分争各有不同上以九室之议为是乃令所司详定形制及辟雍门阙等务从典故。

  显庆三年正月太尉长孙无忌侍中许敬宗兼中书令李义府黄门侍郎刘祥道许圉师太常少卿韦琨博士萧楚才孔志约等修新礼成凡一百三十卷二百九十九篇奏上之诏中外颁行焉(时许敬宗李义甫用事其所损益多涉希旨行用已後学者纷议以为不及贞观礼上元三年三月下诏令依贞观年礼为定仪凤三年。又诏显庆新修礼多有事不师古其五礼并依。《周礼》行事)。

  乾封二年二月详议明堂定诏曰:朕以寡薄忝承丕绪奉二圣之遗训抚亿兆之初临驭朽兢怀推沟在念而上玄垂?宗社降休岁稔时和人殷俗阜车书混一文轨大同检玉泥金升中告禅百蛮执贽万国来庭朝野欢娱华夷胥悦但为郊?严配未安太室布政施行犹阙合宫朕所以日昃忘疲中宵辍寝讨论坟籍错综群言采三代之精微探九皇之至颐斟酌前载制造明堂栋宇方圆之规虽兼故实度筵陈俎之法独运财成宣诸内外愽考详议求其短长异广异闻而鸿生硕儒俱称尽善缙绅士子并奏该通创此宏模自我作古因心既展情礼获申永言宗祀良深感慰宜命有司及时赴作务从折衷称朕意焉总章二年三月丁亥诏曰:首出万物实显崇高之位曾览八?无违乡明之道合宫听朔阐皇轩之茂范灵符通神敷帝勋之景化殷人阳馆青?备礼姬氏玄堂彤璋合献虽运殊骊翰时变质文至於立大中建皇极轨物施教其归一揆暨乎!西京创历驳政逾繁东汉开基旧章犹阙考图汶上仅存公王之仪度室圭?廛才纪中元之制三方鼎据祚倾於金马五胡尘扰道丧於苍鹅自此相仍时经版荡遂使陟配之典久沦於绵载端?之化允属於隆平朕恭膺宝命肃奉瑶图昧旦求衣仄景忘食赖上玄垂?宗社降灵幽明宅心中外礻是福封金岱岭昭累圣之鸿勋勒石九都成文考之先志功标偃革时会委裘固可以作化明堂显庸太室备机之历既表於嘉名布政之宫式崇於美制是用求中测景取则阴阳考广袤於裁圭定卑高於置?傍罗八柱周建四墉架序仪天疏基象地思闼齐布应路并兴导辟水以环阶应旋衡而结极重阿複道用循测管之模上圆下方仍准分蓍之数木工不琢土事无文丰约折衷经始勿亟勾芒候序入春圃而司仪蓐收戒时下秋园而奉职事符神造钩统之用毕陈义叶子来?落之期非远将以肃?清祀展殷荐於皇灵施号法宫畅休声於太帝百神执贽咸尊孝飨之风万国来庭共睹太平之政阙文斯备大礼聿修制作之规可依别敕宜颁示天下永垂来叶,於是博考经籍为明堂制度颁下其明堂院每面三百六十少以象。《周易》乾坤之策属岁饥竟不克建立而寝。

  上元元年天后上。表曰:至如父在为母服止一期虽心丧三年服由尊降窃谓子之於母慈爱特深非母不生非母不育推燥於湿咽苦吐甘生养劳瘁恩斯极矣。所以禽兽之情犹知其母三年在怀理宜崇报。若父在为母服止一期尊父之敬虽同报母之慈有阙。且齐衰之制足为差减更令周以一期恐伤人子之志今请父在为母终三年之服高宗下诏依行焉则天垂拱四年十二月以东都明堂成制曰:昔轩皇御历朝万方於合宫丹陵握符咨四岳於衢室有虞辑瑞总章之号既存大禹锡?重屋之名攸建殷人受命置阳馆以辨方周室凝图立明堂以经野用能范围三极幽赞五神展尊祖之怀申宗祀之典爰从汉魏迨及周隋经始之制虽兴修广之规未备朕以庸昧虔膺厚?受寄於缀衣之夕荷顾於仍几之前伏以高宗往年已属意於阳馆故京辅之县预纪明堂之名改元之期先著总章之号朕於乾封之际已奉表上尘虽简宸心未遑营构今以鼎郊胜壤圭邑名区处天地之中顺阴阳之序舟车是凑贡赋攸均爰籍子来之功式尊奉先之旨夫明堂者天子宗祀之所朝诸侯之位也。辟乾坤之秘奥法气象之运行故能使灾害不生祸乱不作眷言盛烈,岂不美欤然比者鸿儒礼官所执各异咸以为明堂者置之二三里之外七里之内在国阳明之地今既俯迩宫掖恐黩灵祗诚乃布政之居未为宗祀之所朕以丙巳之地去宫遥远每月所居因时飨祭礼备之物颇有烦劳在於朕怀殊非所谓今故栽基紫掖辟宇彤闱经始成之匪但敬事天地神明之德乃彰尊祀祖宗严恭之志方展。若使唯云:布政负?临人则茅宇土?皆取?而已岂必劳百姓之力制几筵而御哉!诚以获执?蘩虔奉宗庙故也。时既氵公革莫或相遵自我作古用?於事今以上堂为严配之所下室为布政之居光敷礼训式展敬诚来年正月一日可於明堂宗祀三圣以配上帝宜令礼官博士学士内外明礼者详定仪注务从典要速以奏闻。

  永昌元年正月元日始亲享明堂是月四日御明堂布政颁九条以训於百官(是时吐蕃及诸夷以明堂成遣使来贺)天册万岁二年三月重造明堂成(臣钦。若等曰:证圣元年正月佛堂灾延烧明堂并尽至是重造成)号为通天宫四月御通天宫之端?殿有司读时令布政於群后。

  玄宗开元五年正月幸东都将行大享之礼太常少卿王仁忠博士冯宗陈贞节等议以武氏所造明堂有乖典制诏令所司详议奏闻刑部尚书王志?等奏议请改易依旧造乾元殿乃下诏曰:古之操皇纲执大象者何尝不上稽天道下顺人极或变通以随时爰损益以成务。且衢室创制度堂以筵用之以礼神是光孝享用之以布政盖称视朔先王所以厚人伦感天地者也。少阳有位上帝斯歆此则神贵於不黩礼殷於至敬今之明堂俯邻宫掖此之严祀有异寅恭苟非宪章将何轨物由是礼官博士公卿大夫广参详议钦。若前古宜存露寝之式用罢辟雍之号可改为乾元殿每临御宜依正礼(季秋大享祀依旧於圆丘行事)。

  十三年将封泰山帝以灵山清洁不欲多人上欲初献於山上坛行事亚献终献於山下坛行事因召礼官学士贺知章等入讲仪注因问之知章等奏曰:昊天上帝君位五方精帝臣位帝号虽同而君臣异位陛下享君位於山上群臣祀臣位於山下诚足以垂范来叶为变礼之大者也。礼成於三初献亚终合於一处帝曰:朕正欲如是故问卿耳,於是敕三献於山上行事其五方帝及诸神於山下坛行事。

  二十年九月以新修开元新礼一百五十卷颁示天下先是十四年通事舍人王?上疏请改撰礼记削去旧文而以今事编之诏付集贤院学士详议右丞相张说曰:礼记汉朝所编遂为历代不刊之典今去圣久远恐难改易今之五礼仪注贞观显庆两度所修前後颇有不同其中或未折衷望与学士等更讨论古今删改行用制从之乃令学士右散骑常侍徐坚及左拾遗李锐太常博士施敬本等捡撰历年不就说卒後肃高代为集贤院学士始奏起居舍人王邱撰成至是上奏之。

  二十六年四月己亥朔始令太常卿韦纟舀读时令於宣政殿百寮於殿上列坐而听之。

  二十七年敕古者分命公卿巡谒陵寝率皆乘辂以备其仪虽礼则是常不可废阙而事有?要亦在变通宜令太仆等司每陵各支辂两乘并仪仗等送至陵所贮掌既免劳烦无亏肃敬其公卿出城日如常仪至陵所准此。

  肃宗乾元元年十二月丙寅立春帝御宣教殿太常少卿于休列读春令常参官五品以上正员并升殿序坐而听之。

  上元二年九月改元为元年诏圆丘方泽依常存一太牢皇庙诸祠临时献熟今昊天上帝太庙一牢羊豕各三馀祭尽随亦供以备礼明火栈饲之礼亦不暇矣。

  元年建夕卩月辛亥诏曰:朕敬授人时慎徽月令庶无极备以获休徵自今以後每至四孟月迎气之日与百辟卿士举而行之。

  代宗广德二年正月礼仪使杜鸿渐奏郊庙大礼其祝文自今已後请依唐礼板上墨书其玉简金字者一切停废如允臣所奏望编为常式制曰:宜用竹简从古礼也。

  德宗贞元元年十月诏曰:郊祀之义本於至诚制礼定名宜从事实五方配帝上古哲王道济蒸人礼著明祀论善计功则朕德不类统天御极则朕位攸同而祝文称臣以祭既无益诚敬有黩等威此岂朕?祀聪明昭格上下之意前京兆府司录参军高佩上疏其理精详朕重变旧仪访於卿士申明大义是用释然依从改正以敦至礼自今已後五方配帝祀文勿称臣馀礼如旧。

  六年十一月有事於南郊诏以皇太子为亚献亲王为终献帝问礼官亚献终献合受诫誓否吏部郎中柳冕曰:准开元礼献官前七日於内受戒誓词云:各扬其职不供其事国有常刑今以皇太子为亚献请改誓词云:各杨其职肃奉常仪从之。

  宪宗元和十三年八月太常检讨王彦威进元和曲台新礼三十卷(彦威太常散吏於礼阁掇拾自隋已来沿革吉凶五礼以类区分撰成三十卷进之特授太常博士)。

  文宗太和八年二月中书门下奏今月十七日臣等於延英奏事陛下以近岁阴阳不和水旱为害恐作事有乖於时令施教未合於天心问臣等读月令因何停废伏以尧命羲和之官以理四时节授人事至汉丞相魏相奏云:阴阳者五事之本群生之命自古圣贤未有不由者也。兼引高帝时相国萧何奏云:自天子王侯有土之君能法天地顺四时以理国家身无祸夭年寿永久是奉宗庙安天下之大礼也。愿选气未应灾害之作实恐由斯臣等商量古者敬其事则命以始请从来年正月依开元礼读时令陛下御宣政殿如朝朔之礼兼请太常卿先撰仪注务於简便以酌时宜所冀简而易从行之可久从之。

  明通知阴阳者四人各主一时时至明言所职宣帝纳用亦致理平开元二十五年十月制自今春夏秋冬常以孟月朔日於正殿受朝读时令至二十六年夏四月朔始令太常卿韦纟舀读时令於宣政殿百寮於殿上列坐而听自天宝已後干戈荐兴盛典久废军旅以便宜从事法令以变权济时故大化不行和开成三年二月太常卿王起准敕造礼神十王图。

  晋高祖天福初诏国朝文物制度起居入阁宜依唐明宗朝事例施行。

  ◎仪注·仪注

  王者成治定之业垂明备之制大则封禅郊庙社稷之事次则朝觐享宴冠婚之文其或旧章湮没书记罕存则必访博见洽闻之士咨该练敏识之流俾夫氵公革於古今损益乎!名数讨河间之坠简讲淹中之旧闻车服羽仪焕然咸序声明文物浃於天下亿兆睹之而悦服夷狄仰之而内向所以传徐氏之容著曲台之记载诸油素垂为轨范可不美欤。

  周周公旦成王时为相制威仪三十(所谓冠婚吉凶盖仪礼是)。

  汉叔孙通以高祖为汉王时通为博士汉王已并天下诸侯共尊为皇帝於定陶通就其仪号(就成也。)。

  后苍元帝时为博士著曲台记(行射礼於曲台后苍为记)。

  後汉卫宏字敬仲光武时为议郎撰汉旧仪四卷汉中兴仪一卷。

  马伯第(史不载官自此已後不书官者皆史阙)建武末制封禅仪。

  樊?明帝时为长水校尉与公卿杂定郊祀礼仪郑玄为大司农撰丧服谱一卷。

  应劭献帝时以前太山太守为袁绍军谋校尉时始迁都於许旧章湮没书记罕存劭慨然叹息乃缀集所闻著中汉辑叙汉官仪及礼仪故事凡十一种百三十六卷朝廷制度百官仪式所以不亡者由劭之记。

  刘表为荆州刺史撰新定礼一卷。

  魏荀攸魏国初建为尚书令撰魏官仪一卷(一说魏顗为尚书令诏典著作为魏官仪)。

  王粲为侍中时旧仪废弛兴造制度粲尝典之。

  蜀蒋琬为丞相撰丧服要义一卷。

  吴张昭为绥远将军与孙韶滕胤郑礼等采周汉撰定朝仪。

  谢慈为齐王傅撰丧服变除图五卷。

  晋卫?为太保撰丧服仪一卷。

  荀顗为司空撰晋新仪二十卷。

  杜预为镇南将军撰丧服要集二卷。

  崔游为相府舍人撰丧服图一卷行於世。

  蔡谟为司徒撰晋七庙录十卷。

  范汪为安化将军撰诸府州郡仪十卷。

  贺循为司空撰丧服要记十卷丧服谱一卷。

  环济为太学博士撰丧服要略一卷。

  葛洪为散骑常侍撰丧服变除一卷。

  孔衍为广陵相撰凶礼一卷。

  刘达为侍中撰丧服要记一卷。

  范隆为侍中国子祭酒撰三礼吉凶宗记甚有条义某璩(史失其姓)为安城太守撰新定仪注四十卷(按隋书经籍志有晋杂仪注十一卷晋尚书仪十卷甲辰仪五卷封禅仪六卷卤簿图一卷卤簿仪二卷史失撰人姓名)宋徐广晋末为汉祖文学祭酒义熙初奉诏撰车服仪注。又撰尚书仪曹所定仪注四十一卷车服杂注一卷。

  何承天为钱塘令高祖在寿阳召为尚书祠部郎中与傅亮共撰朝仪。

  庾蔚之为员外散骑常侍撰丧服二十一卷。

  傅畅撰晋公卿礼秩故事九卷。

  范晔为太子詹事撰百官阶次一卷。

  张镜为新安太守撰东宫仪记二十三卷。

  徐爰撰家仪一卷(按隋书经籍志有宋仪注十卷。又有宋仪注二十卷宋尚书杂注十八卷宋长沙檀太妃薨吊?书十二卷史失所撰姓名)。

  南齐王俭为卫将军撰丧服古今集记三卷吊?书仪十卷吉凶书仪二卷。

  王宏为太保撰书仪十卷。

  王俊之为光禄大夫撰丧服世行要记十卷礼仪制度十三卷。

  王?之为长水校尉撰齐职仪凡五十卷永明中其子中军参军颢启上诏付秘阁(按隋书经籍志有齐卤簿仪一卷诸卫左右旗图样一卷史失所撰人姓名)。

  梁伏{昷方}容初仕齐为太子率更令与卫将军王俭深相交好令与河内司马宪吴郡陆澄共撰丧服古今衤集记。

  何胤仕齐为国子博士时尚书令王俭受诏撰新礼未就而卒使特进张绪续成之绪。又卒属在司徒竟陵王子良子良以让胤乃置学士三十人佐胤撰录有政礼十卷士丧仪注九卷(按南齐列传中书郎刘绘吴郡杜栖并助胤制礼仪也。)。

  严植之天监初授後军骑兵参军事高祖诏求通□治五礼有司奏植之治凶礼撰仪注四百七十九卷录四十五卷。

  明山宾为国子博士撰吉礼仪注二百四十四卷礼仪二十卷孝经丧服十五卷录六卷(一云:吉礼仪注十卷宾礼仪注十卷)。

  陆琏撰军礼仪注一百九十二卷录二卷。

  贺?为步兵校尉领五经博士撰宾礼仪注一百四十五卷(一云:九十卷)。

  司马?为晋安王长史撰嘉礼仪注一百一十二卷录二卷。

  鲍泉为五经博士於仪礼尤明撰新仪四十卷行於世(一云二卷)。

  谢朏为司徒尚书令撰书笔仪二十卷。

  任?为新安太守撰梁仪注十卷。

  丘仲孚为豫章太守撰尚书具事杂仪行於世。又撰皇典。

  徐勉为卫将军撰齐职仪十卷。又撰太庙祀文二卷何点徵侍中不起撰礼仪注九卷。

  周舍为太子詹事卒撰书仪疏一卷。

  周迁撰古今舆服杂事二十卷。

  萧子?为国子祭酒撰东宫新记二十卷。

  裴子野为通直郎撰丧服传一卷。

  鲍行卿为步兵校尉撰皇室仪十三卷(按隋书经籍志有梁杂凶礼四十二卷杂仪注一百八卷梁尚书职仪注四十一卷史失撰人姓名)。

  陈沈文阿为通直散骑常侍兼国子博士撰仪礼八十馀卷。

  马枢字要理徵度支尚书辞不应命撰迩仪四卷。

  郑灼为尚书仪曹郎广沈文阿仪注撰五礼。

  戚衮为国子助教始兴王府录事参军衮於梁代撰三礼仪记值乱亡失(按隋书经籍志有陈尚书杂仪注五百五十卷陈吉礼一百七十一卷陈宾礼六十五卷陈军礼六卷陈嘉礼一百二卷卤簿图一卷史失撰人姓名)。

  後魏崔元伯道武时为黄门侍郎撰朝觐宴飨郊庙社稷之仪。

  李韶为仪曹令孝文时修改车服及羽仪制度皆令韶典焉宣武时迁将作大匠敕参定朝仪律令。

  常景为太常博士与太常刘芳撰朝令未及班行别典仪注多所草创未成芳卒景纂成其事拜谒者仆射孝明时敕撰太和之後朝仪已施行者凡五十馀卷後迁中书舍人与侍中崔光安丰王延明受诏仪定服章敕景参修其事迁为中散大夫蠕蠕主阿那瑰归阙朝廷疑其位次高阳王雍访景曰:昔咸宁中南单于来朝晋世处之王公特进之下今日为班宜在藩王仪同三司之间雍从之灵太后诏依汉世阴邓二后故事亲奉庙礼与帝交献景据正以定仪注朝廷是之後为秘书监撰仪注三十卷。

  邢昕为中书侍郎受诏与秘书监常景典仪注事出帝行释奠礼昕与秘书裴伯茂等俱为录义。

  卢观为著作佐郎与太常少卿李神隽光禄大夫王诵等在尚书上省撰定朝仪(按隋书经籍志有後魏仪注五十卷史失撰人姓名)。

  北齐崔瞻初仕後魏为大夫中庶子孝明时太子纳妃斛律氏敕瞻与鸿胪崔︱撰定婚礼仪注仍面受别旨曰:虽有旧事恐未尽善可好定此仪以为後式崔昂为散骑常侍与太子少师邢邵议定朝仪定国初礼。

  赵彦深为司徒撰吉礼七十二卷皇太子丧礼十卷袁律修为秘书监天统中诏与赵郡王?等议定五礼(按隋书经籍志有後齐仪注二百九卷杂要礼三十八卷皇太子序亲簿一卷史失所撰姓名)。

  後周周惠达初仕西魏为右仆射自关右草创礼乐缺然惠达与礼官损益典章至是仪轨稍备。

  薛忄登仕西魏为中书侍郎文帝大统初仪制多阙太祖令忄登与卢辨檀翥等参定之。

  薛?仕西魏为中书令朝廷方改物创制欲行。《周礼》乃诏?与少宗伯卢辨斟酌古今共详定之。

  庾瑾为司宗中大夫内史撰新仪十编(一云书仪十?)。

  隋薛道衡初仕北齐为散骑常侍武平初诏与诸儒?定五礼。

  宇文弼初仕後周为礼部上士奉诏定五礼。

  裴政仕周为散骑侍郎与卢辨依。《周礼》建六卿设公卿大夫士并撰次朝仪车服器用多遵古礼革汉魏之法事并施行。

  潘徽字伯彦吴郡人炀帝镇江都引为扬州博士令诸儒撰江都集礼一部复令徽作序(按隋书经籍志有妇人书仪八卷失所撰人姓名。又有梁?端文仪二卷谢元内外书仪四卷蔡超书仪二卷李穆叔赵李家仪十卷录一卷释昙瑗僧家书仪五卷失其朝代)。

  唐窦威隋末为考功郎称病去官及高祖定关中引为相国司录草创仪制多威所定高祖尝谓裴寂曰:叔孙通不能加也。

  令狐德?累官太常卿撰皇帝封禅仪六卷。

  张文琮为江州刺史撰丧仪纂要七卷。

  姚?为纳言则天将封嵩岳命?总知撰仪注路敬淳为太子司议郎崇贤馆学士数受诏?缉吉凶杂仪。

  韦叔夏为春官员外则天将拜辟雍及享明堂皆别授制其当时儒者祝钦明郭山恽撰定仪注凡所立义众咸推伏久之历迁成均司业久视元年下制曰:吉凶礼仪家国所重博士亦甚详明成均司业韦叔夏太子率更令祝钦明博涉经史多所该练委以参掌异得精详自今礼司所?仪注并令叔夏等刊定讫然後奏进。

  郑馀庆为右仆射宪宗以其谙练典章朝廷礼乐制度有乖故事专委馀庆参酌施行遂为详定使。又以刑部侍郎韩愈礼部侍郎李程副知详定右司郎中崔郾吏部郎中陈讽刑部员外杨嗣复礼部员外庾敬休并充详定判官从馀庆之请也。朝廷仪制吉凶五礼咸有损益焉。

  韦处厚为翰林学士敬宗宝历末枢密使王守澄议立文宗问仪於处厚处厚该博今古一夕制置无不得礼。且曰:诘旦江王宜先下教布告群臣言已平内难下教讫群臣然後合班劝进礼毕太皇太后当有令奏册江王即皇帝位,於是一如处厚议。

  後唐刘岳为太常卿文学之外通於典礼明宗天成中奉诏撰新书仪一部文约而理当至今行於世。

四库全书

更多>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