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宝典
当前位置:汉程网 >国学 >岭海焚余 >再请勘定会推是非疏

《岭海焚余》·再请勘定会推是非疏

明朝 岭海焚余 金堡 著

为是非不容终紊,奏辨总属卮言;恳乞圣明勘定,以存国是事。
臣以同官张孝起疏语劾臣,因具奏明会推本末,孝起再疏辨驳;臣且谓两案具存,则是非亦可较若黑白矣。及阅其全钞,窃讶人臣事主惟矢不欺,安有于原疏之外,别摭浮词,颠倒支离、自相矛盾若此者。据孝起论臣自认把持,臣即备述会推问答,未尝一语旁溢;则臣之罪案,即在会推问答中,不容一字旁及也。孝起当驳臣曰:滇抚陪推不应驳正;臣挟何私为此把持?刑部右侍郎不应出缺;臣挟何私为此把持?兵部右侍郎原应增缺;臣挟何私为此把持?则孝起所谓一手障天、众莫敢喙者,亦庶乎其得实也。今概置之不驳,则臣之言是也。臣之言是,而又何以见臣之奸,定臣之罪乎?臣与孝起同为言官,朝廷用人行政,不过是者是之、非者非之而已。凡挟私罔上,人不敢违者,谓之把持;秉理守法,人不能屈者,谓之执持:则臣当日三端驳改,是执持而非把持也。臣所谓科道官不得避把持之名者,正以君子谓之执持,小人必诬以把持;言官欲避此名,必至依违两可。臣固以此教天下万世之不敢执持者。孝起不以臣言为格言,而以臣言为罪言欤?孝起谓会推诸臣,为公为私,不暇细求;朝政莫大于用人,何故不暇细求?谓此时不应以尚书侍郎自相位置,孝起确有此见,何不于吏部传单之时,即不书知?何不于会推之时,即不画题?明目张胆告之君父,质之在廷,计必有举朝动色者;则臣于滇抚一人、刑兵两缺,皆可以置之不论矣。孝起何嗫嚅于面从,而愤激于退言!则孝起之愤激,原不因会推可知也。使会推可以不行,则所云四巡抚者,将一部覆而遂已欤?其举也,不光;其出也,不重:度亦非孝起之心所欲也。四辅之说,孝起于朝房逢人诉语;其所谓臣等以为要着、当事以为缓图者,孝起疏中所有也。陛下不以加官晋秩等令又指名回奏,而云,其前奏义旅、四辅二事,该部即与酌妥具覆;似已深见其发难之端。此又明旨所有也,而谓臣为遁词欤?孝起既谓臣非吏兵二部,不必引咎;又谓朋党邪奸、二三权要,亦繁有徒,不必代多人任过。奸党非一日而成,二三权要之坏法乱纪,必非一日而就;孝起为言官几一年矣,何不随事规正,而待此日之会推欤?其间大僚以及庶尹为权奸位置者,亦不少矣;孝起何不随人规正,而待疆事之告急欤?使东西晏然、封疆无恙,孝起将安坐而听权要之所为欤?孝起既谓可否听之主者,则当弹章出袖之际,乃在科钞未发之时;安知主者之不奉行恐后,而预为此不必然之防,先坐人以必然之罪欤?且所云四巡抚者,其一则业师也、一则亲戚也、一则居停主也;使竟奉孝起之意同日会推,其于尚书、侍郎位置原不相碍,则孝起又将安坐而听权要之所为欤?夫一人自有一人之本末、一事自有一事之是非,臣与孝起两相奏辨,只以把持一语断不能舍,会推之案,别求出路,其不可以彼事蒙之此事,犹不可以彼人蒙之此人;即当局何人、何愆、何好,孝起清夜自知,臣亦不忍大廷相质。若臣服官大节,原非孝起所晓。兵曹、礼垣,各有原委;臣以乡绅倡义弃家,非地方官弃城、弃印者;臣至绍兴不受鲁藩之官,以请兵入闽,误蒙思文奖擢,屡辞不获,非止知有绍武、不知有永历者。若谓一疏而杀三人,原疏具在,有何推刃,万目了然。即令朝廷斧钺加之贪吏逃官,第如兔死,安用狐悲;且与自谓把持,有何干涉?孝起何怯于论事之是非,而勇于诬人之本末哉?人之立品,盖棺始定,非孝起一人之言所能悬断。臣立朝半载,谁为司马光?谁为章惇?谁为三蔡?且皇太后颐养慈宁,谁为宣仁之谤臣?弹文所及,公论在人,谁为忠良之诬?倾危反复,孝起自供;此亦卮言,可以不辨。但会推自属大典,把持应有实迹。臣与孝起孰是孰非,关于一人者小,关于国是者大。伏乞陛下敕下法司,严加勘议。如会推一事,臣果挟私罔上,甘就两观之诛。若孝起喷血含沙,又何足辱四夷之迸,庶浮言息而政体尊矣。

四库全书

更多>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