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江学案(全祖望补本)
清江学案表
刘靖之
刘清之(族子)孟容(别见《沧洲诸儒学案》。)
(晦翁、南轩、赵蕃(子)遂
东莱同调。)
周端朝(别见《岳麓诸儒学案》。)
郑梦协
施霆亨
韩冠卿(子)燮
(从子)境
韩宜卿(子)度(见上《静春门人》。)
韩度
(从孙)(从曾孙)耘之(从玄孙)谔
(从孙)性(别见《潜庵学案》。)
韩淲
宋之源
李(别见《岳麓诸儒学案》。)
黄干(别为《勉斋学案》。)
曾祖道(别见《沧洲诸儒学案》。)
刘黼
许子春
陆九渊(别为《象山学案》。)
彭龟年(别见《岳麓诸儒学案》。)
向浯(别见《五峰学案》。)
(并静春学侣。)
清江学案序录
祖望谨案:朱、张、吕三先生讲学时,最同调者,清江刘氏兄弟也。敦笃和平,其生徙亦东南。近有妄以子澄为朱门弟子者,谬矣!述《清江学案》。(梓材案:《清江学案》谢山所特立,《序录》原底作《静春学案》,后定刊本易之。)
◆朱张同调
教授刘孝敬先生靖之(父滁。)
刘靖之,字子和,庐陵人,学者称为孝敬先生。先生为人,廉静寡欲,敦重少言,而和易端粹,不为崖异之行。其家居,孝友尤笃也。自少即以经学文行知名。登进士第,再调赣州教授。还家待次,益以诸经自课,日求其所未至者。盖自音读训诂,以及近世诸儒论说,无不该贯。及至官,视其学,故有赵清献祠,后废,而生祠郡守部刺史至五六人。先生曰:「赵公与濂溪先生,法皆当得祠者,今或废于已举,或初未尝立也。」彼纷纷者何为哉﹖」命悉撤去,而更为二公之祠。诸生请曰:「赵公则闻耳矣。敢问濂溪何人也﹖」先生具告之。故且出其书,使之读。诸生固已风动,于是先生又益推本其说,以发明《六经》、《论》、《孟》之遗意,谆谆辩告,如教子弟。晨入寓直,至暮乃罢,日以为常。其教大抵以读书穷理为先,持敬修身为主,至于学官程课,有不可废者。其命题发端,必依于是而出焉。于是学者益知所向。其言行小不中礼,服饰小不中度,必规正之。课试之文,以老、佛论道,以管、商议政,忘耻,徇时俗者,皆弃不录。于是学者又知所惩。其于有司之事,亦皆精审严密;闲斥其赢,以市图史,至若干卷。待诸生以恩。至于进退取舍之闲,则必考行能,视次第,稽诸公论,而未尝有所私也。以故诸生之事先生,如事父兄,服习其教而守行之,俗为一变。其浮惰不事学者,往往引去,或亦悔前所为,而革心自新焉。郡县吏皆怪,以谓学官弟子,比无入宫府辩讼请谒者;父老皆喜,以谓吾家子弟,比无荒嬉惰游还家叫呼犯上者。士大夫家亦争遣子弟来入学。赣之人至咨嗟相与言曰:「吾邦自李先之为教官,迨今七八十年,乃复得刘君耳。」翰林承旨周必大闻之,为记其说于听事之璧。先生既去,改宣教郎。遭继母丧,以卒。诸生哭之皆失声,相与守其法不变。去而从其弟静春以卒业者数人。先生平日闭户读书,不甚与人接,虽名士亦不强附,而时之缙绅多慕与交。国子祭酒萧之敏尝以经行气节荐于朝。宋室巨人门户,一再世凋落者不可悉数,惟刘氏自太宗时名式者为刑部郎,胡安定所为记墨庄者,至先生父滁,亦好学修饬。及乎先生兄弟,世数益远,而家法益峻,忠厚雍穆之风不坠。求之故家,能如是者少矣。及卒,丹棱李寿书其墓曰:「孝敬刘君。」而广汉张敬夫栻为刻铭纳圹中。新安朱子又为之传。是数君子者,盖或未尝识先生也。(参《朱子文集》。)
◆孝敬家学
知州刘静春先生清之
刘清之,字子澄,子和之弟也,学者称静春先生。初受业于子和,登绍兴进士。因往见朱文公,慨然有志于义理之学。以「力行切己者,省察性情为务;有志者,必如曾子用力于容貌辞气,颜子用力于视听言动,方为善学」。父忧服除,调建德县簿、万安县丞。檄视旱灾,徙步阡陌,规画防闲,民甚有赖。袭侍郎茂良为帅,具实迹闻于朝。命都堂审察,不赴,时竞羡余。发运使史正志俾拘集州县畸零之赋,将以荐之。先生贻以书曰:「此皆州县侵刻于民,法所当禁。某诚不敢玷侍郎知人之鉴。」竟诣吏部,铨除知宜黄县。袭侍郎又周益公必大交荐。孝宗召对,首论「民困兵骄,大臣退托,小臣苟偷」;又言用人四事:「一辨贤否,二正名实,三使材能,四听换授。改太常寺簿。服除,通判鄂州。知衡州。初至,兵无见粮,官无实俸,上供送使无备。已而郡计渐裕。尝作《谕民书》一编,非理之讼,日为衰止。又以士风未振,增筑临蒸精舍,如治心治身治家治人,确然皆可举而指之。为阅武场。作朱陵道院,祀张九龄、韩愈、寇准、周敦颐、胡安国于左,死节晋太守刘翼、宋内史王应之于右。以不能媚部使者,论罢,主管云台观,归筑槐阴精舍,以处来学。胡晋臣、郑侨、罗点皆力廌之。光宗起知袁州,疾作,犹不废讲论。病革,取高氏《送终礼》授二子曰:「自敛至葬,视此。」卒年五十七。所著有《曾子内外杂着篇》、《训蒙新书》、《外书》、《戒子通录》、《墨庄总录》等书。(从黄氏补本录入。)
祖望谨案:静春本临江人,原父、贡父之宗也。后徙吉之庐陵。四五岁读《蒙求》,至「袭遂劝农,文翁兴学」,讽诵久之。其父因语之曰:「此二,君子教人之要务也。人亦不过耕与学耳。」先生闻之欣然,自是读书勤甚。比长,受业于兄孝敬先生,早夜力学自修,专以仪刑先世、希慕往哲为事,博极书传,而不专科举之习。燕居端坐,终日翼翼。尤爱惜士类,有一善则亟称,乐为成就;闻人之过,惨然如痛在己。汪文定公应辰、周文忠公必大、杨文节公万里、李文简公焘皆重之。其同辈所最相得者:彭止堂、向伯源。
静春先生语
苟志于学,而乃唯性理文书是传是玩,善士大夫是攀是慕,与向来眩于文章、溺于训诂、流于异孝者同一辙也。且如一言之差,在于常情为未害,试思是时,此心存乎不存;一步之违,在于常情为未伤,试思是时,此心定乎不定。有志者,于容貌颜色辞气用力如曾子,于视听言动用力如颜子,则先儒之训,简易明白,皆可举而行,谁能御之。
王承告其子毗曰:「闲习礼学,不如式瞻仪刑;讽诵文辞,不如亲承音旨。」
世道之衰,屈身于势利者不怪。一从学士真儒,考德问业,则曰是好名者。经师易遇,人师难遭。
独立无朋,虽夙夜兢兢,学不加进。
学者多贪看见成道理。
异端侵畔,良可忧。
此学二字,向来愚见只说学之为学,无与为对。言此学,则是吾亦自招彼学而与之抗,故不必言此学二字。
今日之俗,惟知得而忘义。诏令一下,仕者曰:「增秩乎﹖」士曰:「免举乎﹖」兵曰:「受赏乎﹖」民曰:「蠲租乎﹖」有是则欣然奉承,否则虽有良法美意、利国便民,谓之空文,视之蔑如也。夫为政之道,有政有教,理也义也,人心所同。谓今世明于义理,竟难其人,不亦诬乎!但当精择百官,求其明于理义者,以为监司,为学官,为守令,为将帅,则风俗知变,上下一心。吾君吾相,端本端清源,所以仪刑万邦者,不出于他,而举出于理义,将以绍复大业,无难矣。
(梓材谨案:谢山所录静春先生语十一条,今移入《庐陵学案》一条,移入《复斋学案》一条,移入《荆新公学略》一条。)
附录
先生孝友诚笃,质直好义,意广而心和,强敏而有立。初以进士得官,已欲应博学宏辞科,及见朱晦翁,即尽取所习辞业焚之,慨然志于义理之学。罢官严陵,亟至东莱吕公书院讲论经义,留数月乃去。广汉张公守严陵时,尚未识先生。已深知先生为人,其后书问往复,神交心契。先生天资既高,复从二三君子讲学,故所造日益超,而当世巨儒如玉山汪公、巽岩李公皆敬慕之。
书贽朱晦翁曰:「始某读《论语》,得元佑以来诸老先生说,以为世徒有此书耳。他日有告以今时二三君子之所在者,于时坐不安席,遂欲起而从之。已而不能,则有三焉云云。二三君子不幸已死,则无可言者。幸而执事者在此,有可见之便,其又奚说,愿见盖十五六年矣。语曰:『经师易遇,人师难遭。』愿以素丝之质,附近朱蓝,伏惟诲之。」
又曰:「某少壮不务学力,长大懒拙于义理,少所开明,又独立无朋,夙夜兢兢而学未加进,临事接物亦多龃龉,非时异事殊,其未之学耳。」
晦翁复书曰:「执事以盛年壮气,清节直道,发轫进途,既有闻于当世矣,而说学好问之意,勤勤有加,又将有意于古人为己之学者而然邪﹖」
又曰:「来书深以异学侵畔为忧。自是而忧之,则有不胜其忧者,惟能于讲学体验加功,使吾胸中洞然无疑,则彼自不能为吾疾矣。愿以圣贤之言,反求诸身,一一体察,须使一一晓然无疑,积日既久,自当有见。但恐用意不精,或贪多务广,或得少为足,则无由明尔。若夫涵养之功,则非他人所得与,在贤者加之意而已。若致知之事,则正须友朋讲学之助,庶有发明。不知今者见读何书﹖作如何玩索﹖与何人辩论﹖惟毋欲速,毋蓄疑,先后疾徐,适当其可,则功日进而不穷矣。」(并从黄氏补本录入。)
吕东莱与书曰:「参预处闻,每效忠告,甚善。或云其闲多杂以嘲姗,虽意在讽切,然便无诚笃气象,未必能动人也。」
祖望谨案:参预谓平园。东莱与平园札则曰:「子澄嘲姗,乃天资未重之病。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此不妨有益也。」
◆静春学侣
文安陆象山先生九渊(别为《象山学案》。)
忠肃彭止堂先生龟年(别见《岳麓诸儒学案》。)
通判向先生浯(别见《五峰学案》。)
◆静春家学(孝敬再传。)
刘先生孟容(别见《沧洲诸儒学案》。)
◆静春门人
文节赵章泉先生蕃(附子遂。)
赵蕃,字昌父,本郑州人也。南渡后,居玉山,学者称为章泉先生。以大父龙图致仕恩入仕。尝再得官,皆未赴。已而主太和簿。先生雅有山林之思,居官清苦,题其斋曰思隐。杨公诚斋赠之诗云:「劝渠未要思旧隐,且与西昌作好春。」又酷爱其诗,以为秋菊、嚼春冰也。及为辰州司理参军,辨冤狱,不为二千石屈,以是罢,然卒见直于当路。先生少从静春先生刘氏学,至静春守衡,欲从之卒业,乃求为衡之安仁酒库监。甫至,静春以非罪去官,先生即丐祠从之归。论者叹曰:「师友之际如此,肯负国乎!」先生性宽平,与人乐易,而大节所在,莫能夺也。周公平园少与先生厚,平园仕渐通显,先生寄之诗曰:「公如在郎庙,我亦遂箪瓢。」及平园入相,累荐竟不起,论者以为不食其言。喜作诗,书笺往复,多以诗代,援笔立成,不甚经意,而闲远自得,读者以为有陶靖节之风。中兴而后,学道诸公多率于诗,吕居仁、曾吉甫、刘彦冲其卓然者。干、淳闲薛季宣、陈君举尤工。至四灵虽尝游水心之门,而无得于其学,故是时学道而工诗者惟先生,大江以南推二泉,其一谓韩氏涧泉也。每当得意,浩歌长吟,有风浴咏归之风,然先生时以学道未成为惧,年且五十,更从朱子请益。及其老也,犹以末路自警,题所居曰难斋。先生最谦退,不敢以师道自居。晚而诸儒雕谢,惟先生归然无恙,门人负笈从之者益多,则勉以师友之源流。理宗即位,于时先生书祠官之考三十有一,朝臣争荐。以太社令召,三辞不拜,以直秘阁召,三辞不拜。诏予祠,先生连章请致仕,不许。自是累年请益力,乃诏以原官老,踰月而卒,得年八十有七。其长子遂亦七十矣。所著有《章泉集》。(云濠案:先生所著,有《干道■》二卷,《淳熙■》二十卷,《章泉■》五卷。刘漫塘表其墓。)信州守吴旗请录其后,诏以遂补上州文学,亦固辞。诏以承务郎致仕,仍推恩于其子。景定三年,门人秘阁修撰郑梦协为诗谥,乃谥文节。遂,字景初,有家学。
(云濠谨案:《学案》底本,先生别传有曰:「赵昌父,本管城人,南渡与周益公同里。益公当轴,所仕但一酒官,五十年不调。八十余,朝以秘阁正郎聘之不至」云云。可与是传参考。)
知州韩贯道先生冠卿(附子燮、从子境。)
韩先生宜卿(合传。)
韩冠卿,字贯道,忠献公之后也。知饶州。建炎南渡,忠献之裔,散之四方,而东来者,则文定公忠彦子治之后。治知和州,其子为两浙提刑肤冑,次直秘阁膺冑,始居越。先生为提刑之孙,受业清江刘子澄之门。清江之学,于晦翁、南轩、东莱如水乳。其教先生也,以一实字,盖即司马温公教元城以诚字之说。子曰燮,字仲和,知滁州,能传其学。秘阁之孙曰埜卿,其子曰境,字仲容,史馆、秘阁,亦能传清江之学,与滁州称二仲。而饶州弟宜卿,有子曰度。
(梓材谨案:谢山于《庄节传》云:「蕺山父子皆师刘子澄,而友杨敬仲。」知饶州之弟静春弟子。)
隐君韩蕺山先生度
韩度,字百洪,隐居讲学,旁参慈湖之说,风节尤高,世以蕺山先生称之。
庶官韩涧泉先生淲
韩淲,字仲止,上饶人,南涧先生元吉之子。有高节,从仕不久,即归信上。嘉定中卒。有《涧泉集》。
郡守宋先生之源
宋之源,字积之,朱子更曰深之,双流人也,秘书丞若水子。兄弟皆师朱子。秘书使湖南,先生从行,朱子谓曰:「衡、湘,胡氏父子兄弟及南轩讲学地也,今其流风遗韵多在者。吾友刘子澄方为守,可就访之。」先生奉教。既至,遂学于刘氏。会永嘉戴少望亦在焉,先生又师之。其不名一师,好学如此。官龙游令,逆曦之变,解印去。贼平,当路者以闻,诏进秩,知什邡县,累官知雅州。夷人盗边,抚而又至,先生曰:「不大治不创。」乃绝其饷道,示必尽之,夷誓死无犯。玺书嘉,进知嘉定府卒。
文肃李悦斋先生(别见《岳麓诸儒学案》。)
文肃黄勉斋先生干(别为《勉斋学案》。)
曾先祖道(别见《沧洲诸儒学案》。)
特奏刘先生黼
刘黼,字季章,与景阳许子春皆庐陵醇儒。从朱文公学,后为特奏第一人。(参《鹤林玉露》。)
(梓材谨案:《朱子文集》《答季章书》二十三在刘公度、许景阳之闲,其书有云:「刘袁州不谓遂止于此,令人心折。细读来书,知所以经纪其家者,不以生死从违二其心,不胜叹服。」袁州谓静春,则先生固从学静春者,盖即刘黻字季文之昆季也。又案:谢山《学案札记》有景阳、季章四字,即先生与许先生子春尔。)
许先生子春
许子春,字景阳,同安人。黄勉斋《答余瞻之书》云:「庐陵书信,递去良久,旦夕虽有回讯,当得寻便纳往景阳书。向说比亦收书,看《周礼》甚有味,亦作书挽其归,恐遂为庐陵人,未可知也。」(参《勉斋集》。)
(梓材谨案:谢山《学案》■底,列先生于静春门人,而未详事实。《儒林宗派》朱子门人有「许景阳,字子春,同安人」,名字互易。今从《勉斋集》改正。先生殆以静春弟子而受学朱门者。)
◆章泉门人(孝敬三传。)
忠文周先生端朝(别见《岳麓诸儒学案》。)
修撰郑先生梦协
郑梦协,字新恩,玉山人也。章泉先生高弟,(梓材案:《章泉行状》,先生所作。与魏鹤山、真西山厚。讲道最笃,而漫塘最称其文。尝官秘阁修撰。)
施尊道先生霆亨
施霆亨,字荣南,邵武人也,赵章泉弟子。以学授徒,乡人称为尊道先生。
◆韩氏家学
隐君韩蕺山先生度(见上《静春门人》。)
韩义行先生(附子耘之、孙谔。)
韩,字义行,(梓材案:谢山原底作「义行先生韩亢」。又云:「学者私谥为义行先生。」今检史刻《鲒埼亭集》《蕺山相韩旧塾记》云:「庄节与其兄,字义行,并有名。庄节名性,其兄必名,不名『亢』,义行其字也,并非私谥,故节而易之。」又案:是传先生从弟庄,而《旧塾记》云庄兄,亦异。)会稽人也,忠献之后,左司员外郎膺冑之玄孙。宋宰相家之讲学者,范文正公后相继三世六人,吕正献公后相继七世十有八人,张魏公后相继三世五人,赵忠定公后相继四世六人,称最盛。执政家则范蜀公后相继六世八人,而忠献公之裔,五世后,自贯道先生始学于清江刘子澄,诸子若孙继之,亦五世。先生其孙行也,博极群书,研精性理之学,贯道之得于刘氏者,以实字为宗,盖亦涑水不妄语之绪,先生克昌其学。宋亡,韩氏失录仕,先生与其从弟庄节先生性自相师友,先后师表当世。五百年来,文献失落,贯道先生志铭出于慈湖,今亦不存。其仅得见于世者,庄节一人而已。予故略存其学统,以附之范、吕之次。先生子耘之,孙谔,亦皆以学行称。
庄节韩先生性(别见《潜庵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