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刘诸儒学案(全祖望补本)
士刘诸儒学案表
士建中赵狩(别见《泰山学案》。)
(私淑)李缊(别见《泰山学案》)
刘颜(子)庠
(附师高弁。)曹起(附见《泰山学案》。)
(并泰山同调。)张洞(别见《泰山学案》。)
王开祖
丁昌期(子)宽夫
(子)廉夫
(子)志夫
吴师仁(弟)师礼
杨适王说(见下《鄞江家学》。)
杜醇
王致(从子)说(子)珩(孙)勋(曾孙)正已
(从子)该(子)瓘
周师厚(子)锷(见上《西湖门人》。)
(子)铢
史简(子)韶(见上《西湖门人》。)
丰稷(别见《范吕诸儒学案》。)
袁毂(见下《西湖门人》。)
汪洙(子)思温(孙)大猷(别见《龟山学案》。)
姚孳
俞伟
陈摅
楼郁(子)常(玄孙)钥(别见《丘刘诸儒学案》。)
(并安定同调。)丰稷(别见《范吕诸儒学案》。)
袁毂(子)灼(玄孙)燮(别为《絜斋学案》。)
罗适(别见《安定学案》。)
周锷
史诏(孙)浩(别见《横浦学案》。)(曾孙)弥忠
(曾孙)弥巩
(曾孙)弥林(并见《慈湖学案》。)
舒亶
章望之
黄晞
(并古灵同调。)
侯可(孙)仲良(别见《刘李诸儒学案》。)
申颜
(并关学之先。)
宇文之邵
(蜀学之先。)
----
士刘诸儒学案
祖望谨案:庆历之际,学统四起。齐、鲁则有士建中、刘颜夹辅泰山而兴。浙东则有明州杨、杜五子,永嘉之儒志、经行二子,浙西则有杭之吴存仁,皆与安定湖学相应。闽中又有章望之、黄晞,亦古灵一辈人也。关中之申、侯二子,实开横渠之先。蜀有宇文止止,实开范正献公之先。筚路蓝缕,用启山林,皆序录者所不当遗。述《士刘诸儒学案》。(梓材案:是卷《学案》亦谢山所特立。吴存仁当作师仁。)
◆泰山同调
评事士熙道先生建中
士建中,字熙道,郓州人也。(云濠案:谢山《札记》云:「大名府魏县人也。」)孙泰山讲学,先生同时而起,泰山之所推重者,先生为第一,而石徂徕其次也。泰山赠徂徕诗曰:「攘臂欲为万丈戈,力与熙道攻浮■。」又尝荐之范文正公。而徂徕高视一切,其所服膺,自泰山外,惟先生。其集中《与蔡副枢书》,荐之尤力。先生所著述,如《道论》以言帝王之道,《原福》以究祸福之本,《原鬼》以明鬼神之理,《随时解》以着守正背邪、遗近趋远之说,皆醇儒之言也。其后以进士授评事,宰魏。不知其官爵所止。(云濠案:《札记》云校书郎。)
祖望谨案:先生尝以泰山五十未娶,谋为之买田宅以置室,其古道可想。至于箴规徂徕,谓其未抵中道,尤切当其弊。是真伊洛以前躬行君子,而世无传者。祖望葺《学案》,聊为之补传,使不至泯泯焉。
主簿刘子望先生颜(附师高弁。)
刘颜,字子望,彭城人也。少孤,好古,学不专章句,师事高侍御弁。举进士第,以试秘书省校书郎知龙兴县,坐事免。久之,授徐州文学。居乡里,教授数十百人。采汉、唐奏议为《辅弼名对》,冯元、刘筠、钱易、蔡齐上其书,除任城主簿。岁饥,发大姓所积粟,活数千人。李文定迪知州、青州,皆辟为从事。卒。着《儒术通要》、《经济枢言》复数十篇。石徂徕见其书,叹曰:「恨不在弟子之列!」子庠。(参史传。)
◆安定同调
进士王儒志先生开祖
王开祖,字景山,永嘉人也。学者称为儒志先生。皇佑进士,不仁,杜门著书,从学常数百人。复以荐召试贤良方正,未赴而卒。先生见道最早,所著有《儒志编》,言:「《复》者,性之宅;《妄》者,诚之原。」又言:「学者离性而言情,奚情之不恶﹖」又曰:「使孔子用于当时,则《六经》之道反不如今之着。」又言:「由孟子以来,道学不明。今将述尧、舜之道,论文、武之治,杜淫邪之路,开皇极之门。吾畏天者也,岂得已哉!」其言如此。是时伊洛未出,安定、泰山、徂徕、古灵诸公甫起,而先生之言实遥与相应。永嘉后来问学之盛,盖始基之。惜其得年仅三十有二,未见其止,为何惜也。
儒志编
形容不欺刍木,幽晦不欺鬼神,言而不欺童昏,动而不欺愚懵。
凝目于鼻,游心于带,是制心者也,非治心者也。坐则见其存于室,行则见其立于舆,是治心者也,非养心者也。
中夜息于幽室之中,吾心之清明者还矣。孝弟忠信,生乎此时。
舜与周公坐以待旦,急吾行而不忘也。
心动则气窒,心外虑则气昏耗。
情本于性则正,离于性则邪。
君子之道始于《复》,成于《泰》,极于《夬》。小人之道始于《姤》,成于《否》,极于《剥》。
君子之德,莫不原于诚。诚,则物之来也如鉴。
君子有天下之私,小人有一身之公。
胶柱不能求五音之和,方轮不能致千里之远。拘庸庸之论者无通变之略,持规规之见者无过人之功。
烛,秉之者莫若随之者见之明矣。奕,为之者不若睹之者之详也。人之智,长于人,短于己。求人之是非易,求己之是非难。李翱曰:「凡虑己事则不明,断他人事则必明。」己私而他人公也。言不行则言隐,知不行则知隐。
道之充者须时以用之,物之者须泽以养之。须时者养人,须泽者养于人,此君子、小人之分也。
丁经行先生昌期(附子宽夫、廉夫、志夫。)
丁昌期者,永嘉人也。学者称为经行先生。永嘉师道之立,始于儒志先生王氏;继之者为塘奥先生林氏,安定、古灵之再传也;而先生参之。其家世以笃行称,至先生,尤明经术,尝筑醉经堂以讲学。三子:宽夫,乡贡进士,廉夫,举八行;志夫,进士。兄弟好古清修,自相师友,各以所得质于其父,不为苟同,曰:「此理天下所共,不可为家庭有阿私也。」尤斥去浮屠之说,丧祭无不本古礼云。
宫教吴先生师仁
吴师仁,字坦求,钱塘人。陈古灵为郡守,以遗逸荐于朝。元佑初,召为太学正,迁博士。后充吴王宫教授,卒。先生履行醇正,器识高远,尝肄业太学,名闻缙绅。应举不第,退居田里,甘贫守道。每授学者以诚明义理之学,而不为异端之说,士习为之向风。(参《两浙名贤录》。)
(梓材谨案:谢山《学案序录》稿底及刊本并作「杭之吴存仁」。阅简策,古灵时杭之乡先生止有名师仁者,「存仁」之存当由笔误。)
助教杨大隐先生适
杨适,字安道,慈溪人。隐居大隐山。为人醇厚介特,议论辩博平正。人有善则称之,不善如未之闻。为学要行乎己,惟恐为人所知。毁誉荣辱不以动其心,人莫得而亲疏。盖自比仲元、叔度之流。乡人严惮之,相语不以名氏,而尊之曰大隐先生。衣食纔自给,非义之馈一介不取。躬耕养亲,族之贫者分赈之。邻盗其稼,人告之,先生愀然曰:「彼穷厄而求其生尔。勿治也!」盗闻之惭悔,其后无敢侮者。善言治道,究历代治乱之原。孙威敏公沔自谏官出案浙东、西刑狱,欲见先生,先生不肯见。先生之越时,范文正公守越,闻之,就见焉,舆致府中,澹焉无求,公益贤之。先生治经不守章句,黜浮屠、老子之说,歌诗卓越超迈,容仪甚伟,衣冠俨如。始友钱塘林逋,后与同郡王致、杜醇结交,后进莫不师之。退处四十年,德行益高,名闻京师。仁宗诏求遗逸,太守鲍柯以名闻,赐以粟帛。太守钱公辅又荐之,授将仕郎、试太学助教,州遗从事致诏书袍笏,舆从迎之,先生辞不受,遁去。年七十有六。遗令篆石圹前曰「宋隐人之墓」。熙宁二年,荥阳张峋为文表之。(参《四明文献集》。)
学师杜石台先生醇
杜醇者,越之隐君子也。居慈溪。学以为己,隐约不求人知。孝友称于乡里,耕桑钓牧以养其亲。经明行修,学者以为模楷。庆历中,鄞始建学,县令王文公安石请先生为之师,其书曰:「天之有斯道,固将公之。我先得之,而不推余于人,使同我所有,非天意,且有所不忍也。愿先生留听而赐临之,安石与有闻焉。」先生引孟子、柳宗元之说以辞。再书强起之曰:「孟子谓好为人师者,谓无诸中而为有之者,岂先生谓哉!彼宗元恶知道!韩退之毋为师,其孰能为师﹖天下士将恶乎师哉﹖」先生始就焉。慈溪令林肇立学,又起先生为师,亦固辞,王文公作《师说》以勉之。二邑文风之盛,自先生始。先生谈《诗书》不倦,为诗质而清,当时谓学行宜为人师者也。(同上。)
谢山《庆历五先生书院记》曰:夷考五先生,皆隐约草庐,不求闻达。而一时牧守来浙者,如范文正公、孙威敏公,皆抠衣请见,惟恐失之。最亲近者,则王文公。乃若陈、贾二相,非能推贤下士者也,而亦知以五先生为重。文公新法之行,大隐、石台、鄞江已逝,西湖、桃源尚存,而不肯一出,以就功名之会。年望弥高,陶成倍广,数十年以后,吾乡遂称邹、鲁丘樊,缊褐化为绅缨,其功为何如哉!
处士王鄞江先生致
王致,字君一,鄞县人。与同郡杨、杜二先生为友,俱以道义化乡里,诸生子弟师尊之,称三人皆为先生。尝与牧守言政事,王文公安石复书曰:「无事于职,而爱民之心乃至于此,可以为仁矣」年七十,乐道安贫,妻收遗秉,子拾堕樵,浩然无闷,乡人莫不高其行。(参《四明文献集》。)
谢山《辩鄞江墓志》曰:鄞江先生极为荆公所重,其墓志系荆公作,然不载于集中,惟旧志引其语,曰「四明立言之士,自先生始」而已。至闻泉作《鄞县志》,始尽录其全文。予疑其蔓,不类荆公文体。及观其所记门下弟子,自丰稷、袁毂、周师厚诸人外,又称游学者有张机、张邵、张郯、张祁。考郯、祁皆邵之弟。邵系徽宗宣和三年进士。建炎初,假礼部使金,补其弟祁为明州观察推官,遂家焉。邵于绍兴十三年归自金,二十五年卒于广德。而鄞江先生卒于至和二年。邵兄弟能游学其门,最少亦不下弱冠,而自至和以及宣和,凡六十七年始登第,又八年始使金,留十四年乃归,又十二年始卒,抑何其长年也﹖以丰尚书之辈行,相去几三世,而谓其同门,不亦谬乎!或曰:「桃源先生为鄞江之犹子,邵兄弟或尝经受业,而误以为鄞江。」此于时代尚不甚远,然即如此说,而志文之出于依托可知也。
(梓材谨案:《鄞江墓志》云:「上闻其德行,召拜校书郎,命至则先生不起。」谢山以此志为依托荆公之作。惟荆公《文集》吊先生诗作《悼王处士》,故第以「处士」标之。)
正议楼西湖先生郁
楼郁,字子文,自奉化徙鄞,卜居城南。志操高厉,学以穷理为先,为乡人所尊。处穷约,屡空自乐。庆历中,诏郡县立学,延致乡里有文学、行义者为之师。先生掌教县庠者数年,又教授郡学,前后三十余年。学行笃美,信于士友,一时英俊皆在席下。门人之知名者,清敏丰公稷、光禄袁公毂、天台罗公适也。登进士第,调庐江主簿。自以禄不及亲,绝仕进意,以大理评事终于家。有《遗集》三十卷,赠正议大夫。子孙皆踵世科。五世孙钥,德行文章,为时名臣,仕至参知政事。(参《四明文献集》。)
谢山《五先生书院记》曰:五先生之著述不传于今,故其微言亦阙。虽然,排奸诋奄,谠论廪廪,丰清敏之劲节也;急流勇退,蕖月苹风,周银青之孤标也;再世兰芽,陔南弗替,史冀公父子之纯孝也;婴儿乐育,以姓为字,陈将乐、俞顺昌之深仁也;杀虎之威,同于驱鳄,姚夔州之异政也;于公治狱,民自不冤,袁光禄之神明也;一编《麟经》,以绍绝学,汪正奉之丰滀也;金橘不知,萧然诗叶,望春先生之清贫也。即以有负门墙如舒信道者,其人不足称,而文辞终属甬上名笔。则五先生之渊源可知矣!
◆古灵同调
光禄章表民先生望之
章望之,字表民,浦城人。少孤,喜问学,志气宏放,为文辩博,长于议论。初由伯父郇公荫,为秘书省校书郎,监杭州茶库。逾年,辞疾去。举贤良方正,郇公在相位,以嫌之,乃上书论时政,凡万余言,不报。丁母忧,毁瘠过制。服除,浮游江、淮间,犯艰苦,汲汲以营衣食,不自悔。人劝之仕,不应也。其兄拱之知晋江县,忤其郡守,守怒,诬以赃,贬。先生号泣力诉于朝,时守方贵显,事久不得直。先生诉不已,章十余上,起狱数年,朝廷为再劾,卒脱兄冤,复官如初。先生遂不复仕。覃恩迁太常太祝、大理评事。翰林学士欧阳修,韩绛,知制诰吴奎、刘敞、范镇同荐其才,宰相欲稍用之,除佥书建康军节度判官,不赴。又除知乌程县,趣令受命,固辞,遂以光禄寺丞致仕,卒。先生喜议论。宗孟子言性善,排荀卿、杨雄、韩愈、李翱之说,着《救性﹚七篇。欧阳修论魏、梁为正统,先生以为非,着《明统》三篇。江南李盱江着《礼论》,谓仁、义、智、信、乐、刑、政皆出于礼,先生订其说,着《礼论》一篇,其议论多有过人者。尝北游齐赵,南汛湖湘,西至汧陇,东极吴会,山水胜处,无所不历。有歌诗、杂文数百篇,集为三十卷。
助教黄聱隅先生晞
黄晞,字景微,建安人。少通经,聚书数千卷,学者多从之游。自号聱隅子,着《欷歔琐微论》十卷,以为「聱隅」者,物之名;「欷歔」者,叹声;「琐微」者,述辞也。石徂徕在太学,遣诸生以礼聘召,先生走匿邻家不出。枢密使韩魏公琦表荐之,以为太学助教致仕,受命一夕卒。关学之先
殿丞侯华阴先生可
申先生颜(合传。)
侯可,字无可,其先太原人,从华阴。少倜傥不羁,以气节自喜。既壮,尽易前好,笃志为学,祁寒酷暑,未尝废业,博物强记,于《礼》之制度,乐之形声,《诗》之比兴,《易》之象数,天文、地理、阴阳、气运、医算之学,无所不究。自陜而西多宗其学,先生亦以乐育为己任,主华学之教者几二十年。再试不遇,遂弃其业。孙威敏公征侬智高,请先生参其军事,奏凯叙功,知巴州化成县。巴俗尚巫而轻医,先生诲以义理,巴人化之。娶妇多责财于女氏,至有老弗能嫁者,先生为定昏礼,又为减官输丝帛之赋。调耀州华原簿,痛抑富民之兼并者,诛奸胥。以大理评事签书仪州判官。韩忠献公镇长安,与先生谋渭源之地。至其境,以朝廷恩德谕其酋豪,翌日诣军门输士,不费一矢,因城熟羊以抚之。尝以数十骑行边,猝与敌遇,乃分其骑为四,令高其旗帜,旋山徐行。敌以为有大兵而诱之也,避去。以忠献荐,迁殿中丞、知泾阳县。议复郑白水利,得请,而谗者构之,罢官去,不竟其施。以元丰己未卒。有申颜先生者,君子也,非法不言,非礼不履,关中之人无老幼,见之,坐者必起。与先生为莫逆,顾皆贫。先生之未仕也,尝与易衣互出,谋食以养两家,有无均之。申颜先生尝曰:「吾不可一日失侯无可。」或问之,曰:「无可能攻吾之过耳!」申颜先生病,先生徒步千里,为之求医,未至而死,其目不瞑。或曰:「是待侯先生而瞑乎!」未敛,先生驰至,抚之而瞑。申颜先生尝欲葬其先世而未能,及死,无子,先生倾所有,不足,卖衣以益之,卒成其志。天寒,先生父子尚单衣,忽有馈白金者。谓其子曰:「申颜先生之妹将嫁,速以资之!」其好义如此。其卒也,戒其子勿用浮屠。先生之女兄适程氏,明道、伊川二先生之母也。故明道志先生之墓。先生之孙,是为荆门先生仲良。
祖望谨案:吕舍人本中曰:「关学未兴,申颜先生盖亦安定、泰山之俦,未几而张氏兄弟大之。」然则申颜先生之有功关中,亦已多矣。而先生为之死生之友,观其所学,非腐儒之无用者,而《宋史》仅着之《义士传》中,予故特表而出之。蜀学之先
中允宇文止止先生之邵
字文之邵,字公南,绵竹人。举进士,为文州曲水令。神宗即位求言,疏言:「公卿大夫,民之表,宜先以节义廉耻风导之。凡所建置,必与大臣共议以广其善,号令威福则专制之。」疏奏不报,喟然曰:「吾不可仕矣!」遂致仕,以太子中允归。时年未四十,自强于学,不易其志,日与交友为经史琴酒之乐。退居十五年而卒。司马温公曰:「吾闻志不行,顾禄位如锱铢;道不同,视富贵如土芥。今于之邵见之矣!」范蜀公亦曰:「之邵位下而言高,学富而行笃,少我二十一岁而先我挂冠,使吾慊然!」其为两贤所推尚如此。(参史传。)
◆士氏门人
赵先生狩(别见《泰山学案》。)
◆士氏私淑
县尉李先生缊(别《泰山学案》。)
◆刘氏家学
知州刘先生庠
刘庠,字希道,子望之子也。八岁能诗,蔡齐妻以子。第进士,为高密广平院教授。英宗求直言,先生上书论时事,除监察御史里行。神宗立,迁殿中侍御史,为右司谏,言:「中国御戎之策,守信为上。」除集贤殿修撰、河东转运使,进天章阁待制、河北都转运使。移知真定,又为河东都转运,召知开封。先生不肯屈事王荆公。荆公欲见之,戒典谒者曰:「今日客至勿纳,惟刘尹来,即告我。」或语先生:「盍往见之!」先生曰:「见之何所言﹖自彼执政,未尝一事合人情。脱问青苗、免役,将何辞以对﹖」竟不往。奏论新法,又与蔡确争廷参礼,遂以龙图阁直学士,历知渭州。卒,年六十四。(参史传。)
◆刘氏门人
县令曹先生起(附见《泰山学案》。)
进士张先生洞(别见《泰山学案》。)
◆吴氏家学
直阁吴先生师礼
吴师礼,字安仲,钱塘人,师仁弟。太学上舍赐第,历官右司员外郎。工翰墨,徽宗常访以字学,对曰:「陛下御极之初,当志其大者。臣不敢以末伎对。」终直秘阁、知宿州。游太学时,其兄为正,守《春秋》学。他学官有恶之者,条其疑问诸生,先生悉以兄说对。学官怒,鸣鼓坐堂上,众质之,先生引据《三传》,意气自如。江公望时在旁,心窃喜,后遂定交。(参史传。)
◆杨氏门人
银青王桃源先生说(见下《鄞江家学》。)
◆鄞江家学
银青王桃源先生说(附子珩。)
王说,字应求,鄞县人。鄞江先生之从子也。受学鄞江,与弟该皆著名,教授乡里三十余年。熙宁中,以特恩补州长史。无田以食,无麻桑以衣,怡然自得。子孙世其学。子珩,字彦楚,大观三年进士,官宗正少卿。(参《四明文献集》。)
(云濠谨案:宋景濂《守斋类稿序》云:「昔在宋时,桃源王应求亦鄞人,同季父致招楼郁、杨适、杜醇诸公,因就妙音院立孔子像,讲贯经史,倡为有用之学,学者宗之。应求所著唯在立言,他则未暇及,故有《五经发源》五十卷,奏议、书疏、诗文二百十一篇。荐者列其事,召为明州长史,应求辞。及其既没,敕建桃源书院,赠银青光禄大夫,赐紫金鱼袋。」)
(梓材谨案:谢山《宋神宗桃源书院御笔记》云:「五先生之倡道,其三皆以布衣终身,即仕者亦不达,而先生独邀宸奎之赐,固异数也。」又案:王一辰《甬上三补耆旧诗》于先生传云:「师仲父鄞江先生及杨先生适,友杜先生醇、楼先生郁。」是先生又为大隐门人。
县令王望春先生该(附子瓘。)
王该,字蕴之,桃源先生之弟,学者称为望春先生。登庆历六年进士。王荆公宰鄞时,与之友善,以诗章相唱酬。与兄齐声。令邓城,官舍旁有嘉木,叶长可尺许,每得一诗,取叶书之。既卒,归橐萧然,惟脱叶甚富。子瓘,字符圭,元丰进士,喜藏书,以文称。(参宝庆《四明志》。)
提举王先生勋(附子正己。)
王勋,字上达,桃源先生之孙也。政和八年进士。提举广南市舶,一钱之利皆归有司,家人不识舶货之名。及卒,贾胡率钱二百万缗为赙,子正己却之曰:「吾父以廉直闻。虽贫,犹能负丧以归。」不媿廉叔度也。清白之传,实桃源家训。正己终太府卿。(参《四明文献集》。)
◆鄞江门人
运判周先生师厚
周师厚,字敦夫,鄞县人,从王鄞江游。皇佑五年进士,仕至朝散郎、荆湖南路转运判官。时役法方行,先生言四方风俗不同,复有劳逸轻重,不宜概赋,朝议是之。章惇闻溪峒蛮扰辰、沅二州,议输常平粟以备边,先生持不可,曰:「溪獠静扰无常,常平岁入有程,当使边卒广屯田为便。」从其议。(参延佑《四明志》。)
冀公史先生简
史简,鄞县人。以后人贵,封冀公。为鄞江高弟。事母最孝,最开越公之先。或谓其作吏用杖者,谬。越公为西湖高弟,再世与丰清敏同门。参《鲒埼亭外编》自注。
清敏丰相之先生稷(别见《范吕诸儒学案》。)
朝奉袁公济先生毂(见下《西湖门人》。)
正奉汪先生洙(附子思温。)
汪洙,字德温,鄞县人。父元吉为县从事,为范文正公所知;王荆公宰鄞,以廉平吏荐于转运使孙威敏沔。先生以《春秋》教授于乡,乡人称之为汪先生。子思温,以上舍为雄州教授,调余姚令,筑堤浚湖,民信爱之。钦宗以诸王就传,择除赞读。(参《鄞县志》。)
(梓材谨案:谢山《五先生书院记》自注云:「汪正奉《春秋》实与孙明复齐名,容斋称其『丰滀不施』,而近志妄谓其官阁学。」)
知州姚先生孳
姚孳,字舜徒,以字行,慈溪人。幼开爽颖悟,学如夙植。熙宁九年进士,为桃源宰,讯民疾苦而振雪之。郡将怙威凌僚吏,属邑患苦,先生毅然争论,郡将为之少戢。邻郡有诉不平,必丐于部使者,愿付先生决之。捐赀修孔子庙,督课诸士,翕然向方。乡有虎,先生以文祷诸社,越三日,虎仆祠旁。奏绩为天下第一,除提举成都府路常平等事。陛辞,神宗谕以「卿任桃源,有爱民之心」。先生退谒丞相,论蜀道利疚,乞以义仓之储,置吏立法,收养鳏寡老幼,死给衣裳,官为殓葬;岁荐饥,间有遗儿,请顾妪乳之。丞相为奏行焉。丁艰未赴。服除,改湖南,神宗复谕以「居养安,济漏泽,为朕施实德于民。卿向有言,故复命卿」。后由江东副曹除直龙图阁、知夔州,兴学劝农,有古循吏风。卒之日,夔民罢市聚哭。讣闻桃源,民乃即先生祠,争出赀荐奠焉。(参《宁波府志》。)
县令俞先生伟
俞伟,字仲宽,鄞县人。元佑初,宰南剑之顺昌。闽人生子多者皆不举,建、剑尤甚。先生作《戒杀子》文,召父老列坐庑下,以俸置醪醴,亲酌,使归劝乡人,活者以千计,生子多以「俞」为字。朝廷为立法,行一路。先生被差他郡,还邑,有小儿数百迎于郊。部使者闻于朝,降诏奖谕,进秩。再任且去,出粟以赈其蓐卧而病者。(参延佑《四明志》。)
县令陈先生摅
陈摅,字君益、鄞县人。绍圣间,宰南剑之将乐,敦崇学校,奖进士类,政尚恺悌。先是,邑民家举一子,富室不过二子,余悉弃之。先生至,谕以天性,申以令甲,犯者穷治,自兹民无不举子,男「陈」其名,女「陈」其氏。后卒于官,邑人思慕,祠而祀之。遇旱祷雨,辄应。邻境淫雨亢阳,乞灵祠下,咸遂所祈。部使者以其有功于民,乃请于朝,锡庙额曰「旌福」。(参宝庆《四明志》。)
◆西湖家学
知军楼先生常
楼常,正议子。治平进士,知兴化军。(参《鄞县志》。)
◆西湖门人
清敏丰相之先生稷(别见《范吕诸儒学案》。)
朝奉袁公济先生毂(附子灼。)
袁毂,字容直,一字公济,鄞县人。尝一试于开封,两试于乡,皆第一。嘉佑六年登第。博贯群书,擅名词藻。历知邵武军、通判杭州。其为开封举首也,苏文忠实为之亚。及贰郡,而文忠为守,相得益驩,唱酬篇什甚富。移知处州,终朝奉大夫。子灼,字子烈,元佑进士,为光禄丞、军器少监,出知婺州。有武臣曹宗者,时相蔡京党,为害乡曲。子烈械之狱,死焉,坐是贬秩。起知随州。宣和末,召为仓部郎。面对,力劝帝清心省事,安不忘危。言甚切直,黜知泗州。终朝议大夫。(参宝庆《四明志》。)
提刑罗赤城先生适(别见《安定学案》。)
银青周鄞江先生锷
周锷,字廉彦,鄞县人,师厚子。元丰二年进士,初仕为桐城尉,慨然曰:「学优则仕。吾昔所治,科举耳。」遂益究治六籍、诸子、百氏之说,悉着论其本旨。当官桐城,辞不赴,乃游颍昌,访其舅范忠宣纯仁。过洛,见文潞公、司马温公,咸器重之。在京师,上书言徐禧永乐之失,国子祭酒丰相之。给事中范淳夫交荐之。后知南雄,以言边事忤时相,入党籍,即退休于家。(参延佑《四明志》。)
谢山《书乡先生宋中大夫家传后》曰:大夫预名元佑党人之一。大夫之舅氏范丞相忠宣公纯仁、右丞纯礼、待制纯粹,及大夫初娶妇翁胡右丞宗愈、再娶妇翁王学士觌中、表兄弟范开封正平,九族之中,登锢籍者七人。又读陈忠肃公瓘《与兄书》云:「章氏议却不成;农师极惓惓,亦不敢就。自到官,尤觉中馈不可无人,瑞奴等零丁益可怜,不免议同年周户曹之妹。其家清贫,其人年长。贫则不骄,长则谙事。举家好善,故就之。」户曹即大夫也。嗟乎!即忠肃之书,可以见大夫一门之贤;而其得力于范文正公、胡文恭公之典型者,亦岂少哉!文正为贾东明蕃,以不附新法忤荆公。而忠宣之出,司马侍郎忠洁公朴,温公群从,握节死于金者也。大夫胡氏之私,则僚邓考功。忠臣亦在党禁,可谓同岑之盛矣!
越公史八行先生诏
史诏,字升之,鄞县人,父冀公简、母叶氏夫人遗腹子也。颀秀丰下,少有立志。尝与丰清敏、舒中丞受业于乡先生楼郁,以孝行闻,遇大比辄引避。尝曰:「无母氏之节,已无史氏矣。誓终身母子不相离。」或曰:「辟荐,所以荣母也。」先生曰:「朝廷设科,思得其用,敢窃为己荣邪﹖设与计偕,则初志爽矣。况亡亲欺君,士君子所不为也。」大观二年,诏举八行,乡人以先生应命,遂与母避于县东大田山。郡守所往,迫使就道,誓不起。乡人称为「八行先生」。(参《宁波府志》。)
中丞舒懒堂亶
舒亶,字信道,鄞县人,号懒堂。官至中丞。为楼正议高弟,本属正学。特以附丽荆公,遂为吕、蔡一流,力与东坡为难,良可惜也。
◆周氏家学(鄞江再传。)
银青周鄞江先生锷(见上《西湖门人》。)
进士周先生铢
周铢,师厚次子,鄞江锷之弟。崇宁二年进士。兄弟偕隐,乡人慕之。(参延佑《四明志》。)
◆史氏家学
越公史八行先生诏(见上《西湖门人》。)
◆侯氏家学
侯荆门先生仲良(别见《刘李诸儒学案》。)
◆汪氏家学(鄞江三传。)
庄靖汪适斋先生大猷(别见《龟山学案》。)
◆八行家学
忠定史真隐先生浩(别见《横浦学案》。)
文靖史自斋先生弥忠
华文史独善先生弥巩
史和旨先生弥林(并见《慈湖学案》。)
◆西湖续传
宣献楼攻媿先生钥(别见《丘刘诸儒学案》。)
◆袁氏续传
正献袁絜斋先生燮(别为《絜斋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