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上学案(全祖望补本)
汉上学案表
朱震刘长福(别见《泰山学案》。)
(上蔡门人。)徐畸吴葵(别见《说斋学案》。)
(二程再传。)
(安定、濂溪三
传。)
朱巽
胡铨(别见《武夷学案》。)
(并汉上学侣。)
沈该
(汉上同调。)
田畴
(沈氏续传。)
汉上学案序录
祖望谨案。上蔡之门,汉上朱文定公最着。三《易》象数之说,未尝见于上蔡之口,而汉上独详之。尹和靖、胡文定、范元长以洛学见用于中兴,汉上实连茹而出,顾世之传其学者稍寡焉。述《汉上学案》。(梓材案:汉上传本在《上蔡学案》,自谢山为别立《学案》。)
◆上蔡门人(二程再传。)
文定朱汉上先生震
朱震,字子发,荆门军人。登政和进士第,累仕州县。胡文定安国大器之,荐召为司勋员外郎。赵忠简鼎复荐其「廉正守道,士人冠冕,使备讲读,必有裨益」,再召始至。首问《易》、《春秋》之旨,上悦,改除祠部员外郎,兼川、陜、荆、襄都督府详议官。迁秘书少监,侍经筵。转起居郎兼建国公赞读,与翊善范元长冲,人谓极天下之选。迁中书舍人兼翊善,转给事中,累迁翰林学士。太常吴表臣议行明堂之祭,先生言:「《王制》,国有大丧,三年不察,惟天地社稷为越绋而行事。《春秋》讥吉禘于庄公,谓不三年也。国朝景德三年合祀天地,遂享太庙,时真宗未行三年之丧,以日易月,在今日行之则非矣。」其言不用。绍兴七年,谢病丐祠,卒。上惨然曰:「杨时物故,安国与震又亡,朕痛惜之!」录其子官。先生经学深醇,有《汉上易解》,云:「陈抟以《先天图》传种放,种放传穆修,穆修传李之才,之才传邵雍。放以《河图》、《洛书》传李溉,李溉传许坚,许坚传范谔昌,谔昌传刘牧。修以《太极图》传周敦颐,敦颐传程颢、程颐。是时张载讲学于程、邵之间。故雍着《皇极经世书》,牧陈天地五十有五之数,敦颐作《通书》,程颐述《易传》,载造《太和》、《参两》等篇。臣今以《易传》为宗,和会雍、载之论,上釆汉、魏、吴、晋,下逮有唐及今,包括异同,庶几道离而复合。」盖其学以王弼尽去旧说,杂以庄、老,专尚文辞为非,故其于象数加详焉。其论《图》、《书》授受源委亦如此,盖莫知其所自云。(云濠案:《四库书目》《经部》收录《汉上易集传》十一卷,《卦图》三卷,《丛说》一卷。)
祖望谨案:汉上谓周、程、张、刘、邵氏之学出于一师,其说恐不可信。其意主于和会诸家,而反不免于晁氏所讥舛错者也。然汉上之立身,则粹然真儒也。
汉上易卦图说
列御寇曰:「易者,一也。一变而为七,七变而为九,九复变而为一。」李泰伯曰:「伏羲观《河图》而画卦。」御寇所谓变者,论此图也。一者,太极不动之数;七者,大衍数;九者,玄数也。泰伯谓画卦,亦未尽其实。大衍五十之数,寓于四十有五之中。《黄帝书》土生数五,成数五,《太玄》以五五为土,五即十也。
王洙曰:《山海经》云:「伏羲氏得《河图》,夏后因之,曰《连山》。黄帝氏得《河图》,商人因之,曰《归藏》。列山氏得《河图》,周人因之,曰《周易》。」斯乃杜子春之所凭,抑知姚信之言非口自出,但所从传者异耳。梁武攻之,涉于率肆。(以上《河图说》。)
《洛书》,刘牧传之。一与五合而为六,二与五合而为七,三与五合而为八,四与五合而为九,五与五合而为十。一六为水,二七为火,三八为木,四九为金,五十为土。十即五五也。《洪范》曰:「一五行。」《太玄》曰:「一与六共宗,二与七共朋,三与八成友,四与九同道,五与五相守。」范望曰:「重言五者,十可知也。」一、三、五、七、九奇数,合二十有五,所谓天数。二、四、六、八、十耦数,合三十,所谓地数。故曰「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数五即十也,故《河图》之数四十有五,而五十之数具;《洛书》之数五十有五,而五十之数在焉。惟十即五也,故甲己九,乙庚八,丙辛七,丁壬六,戊癸五,而不数十。十,盈数也。(洛书说。)
《伏羲八卦图》,王豫传于邵康节,而郑夬得之。《归藏初经》者,伏羲初画八卦,因而重之者也。其经初干、初(坤)、初艮、初兑、初荦(坎)、初离、初厘(震)、初巽,卦皆六画,即此八卦也。八卦既重,爻在其中。薛氏曰:「昔神农氏既重为六十四卦,而《初经》更本包牺,八卦成列而六十四具焉,神农氏因之也。」《系辞》曰:「神农氏作,斲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王辅嗣以为伏羲重卦,郑康成以为神农重卦,其说源于此。子曰:「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天地定位,则干与坤对;山泽通气,则艮与兑对,雷风相薄,则震与巽对;水火不相射,则坎与离对。而《说卦》健、顺、动、入、陷、丽、止,说,马、牛、龙、鸡、豕、雉、狗、羊、首、腹、足、股、耳、目、手、口,与夫别象次序,皆初卦也。夬曰:「干之初交于坤之初得震,故为长男;坤之初交于干之初得巽,故为长女;干之二交于坤之二得坎,故为中男;坤之二交于干之二得离,故为中女;干之上交于坤之上得艮,故为少男;坤之上交于干之上得兑,故为少女。干、坤,大父母也,故能生八卦。《复》、《姤》,小父母也,故能生六十四卦。《复》之初九交于《姤》之初六得一阳,《姤》之初六交于《复》之初九得一阴;复之二交于《姤》之二得二阳,《姤》之二交于《复》之二得二阴;《复》之三交于《姤》之三得四阳,《姤》之三交于《复》之三得四阴;复之四交于《姤》之四得八阳,《姤》之四交于《复》之四得八阴;《复》之五交于《姤》之五得十六阳,《姤》之五交于《复》之五得十六阴;《复》之上交于《姤》之上得三十二阳,《姤》之上交于《复》之上得三十二阴。阴阳男女皆顺行,所以生六十四卦也。」(《伏羲八卦图说》。)
乾坤,天地之本;坎离,天地之用。乾坤交而为《泰》,坎离交而为《既济》。干生于子,坤生于午,坎终于寅,离终于申,(《连山》也。)以应天时也。置干于西北,(伏羲《初经》干上坤下,故曰「天尊地卑,乾坤定矣」。)退坤于西南,(归藏以坤先干。)干统三男而长子用事,坤统三女而长女代母,坎离得位而兑艮为耦,(复归于伏羲之《初经》。)以应地之方也。王者之法尽于是矣。故《易》始于乾坤,终于坎离,(《既济》、《未济》。)而《泰》、《否》为上经之中,《咸》、《恒》为下经之首。乾坤,本也;坎离,用也。乾坤坎离,上篇之用也。《咸》,兑艮也;《恒》,震巽也。兑艮震巽,下篇之用也。《颐》、《大过》、《小过》、《中孚》,二篇之正也。故曰:至哉!文王之作《易》也,其得天地之用乎!(《李挺之变卦反对图说》。)
往来者,以内外言也,以消息言也。自内而之外谓之往,自外而之内谓之来。请复借《贲卦》言之。「柔来而文刚」者,坤之柔自外卦下而来文乎干之刚也。「分刚上而文柔」者,干之刚自内卦上而往文乎坤之柔也。于柔言来,则知「分刚上而文柔」者,往也;于刚言上,则知「柔来而文刚」者,下也。上者出也,下者入也,此所谓「其出入以度内外」,此所谓「上下无常」也。若言「柔来者,明此本干也」则不当言「分刚上而文柔」,当曰「刚来而文柔」矣。《妄》之《彖》曰:「刚自外来,而为主于内。」外卦干已三画矣,谓之「自外来」,则当自卦外来乎!(《六十四卦相生图说》。)
律历之元始于冬至,卦气起于《中孚》,其书本于夏后氏之《连山》,而《连山》则首艮。所以首艮者,八风始于不周,实居西北之方,七宿之次,是为东壁、营室。东壁者辟生气而东之,营室者营阳气而产之,于辰为亥,于律为应锺,于时为立冬,此颛顼之历所以首十月也。(《太玄准易图说》。)
夫六十卦,《干》贞于子而左行,《坤》贞于未而右行,《屯》贞于丑间时而左行,《蒙》贞于寅间时而右行,《泰》贞于寅而左行,《否》贞于申而右行,《小过》贞于未而右行。七卦错行,律实效之:黄锺,《干》初九也;大吕,《坤》六四也;太蔟,《干》九二也;应锺,《坤》六五也;无射,《干》上九也;夹锺,《坤》六三也;夷则,《干》九五也;仲吕,《坤》六二也;蕤宾,《干》九四也;林锺,《坤》初六也。初应四,二应五,三应上,故子丑、寅亥、卯戌、辰酉、巳申、午未谓之合声。(《十二律相生图说》。)
夫《坤》之初六,五月之气,《姤卦》也。是时岂惟无冰,而露亦未凝,何以言
「履霜坚冰至」﹖曰:一阴之生,始凝于下,验之于物,井中之泉已寒矣。积而不已,至于《坤》之上六,则露结为霜,水寒成冰。是以君子观其所履之微阴,而知冰霜之渐。(《坤初六图说》。)
乾坤,鬼神也;坎离,日月、水火也;艮兑,山泽也;震巽,风雷也;坎离震兑,四时也。坎离,天地之中也。圣人得天地之中,则能与天地日月四时鬼神合。先天而天弗违,圣人即天地也;后天而奉天时,天地即圣人也。圣人与天地为一,是以作而万物。同声相应,震巽是也;同气相求,艮兑是也;水流湿,火就燥,坎离是也。云从龙,风从虎,有生有形,各从其类,自然而已。(《坎离天地之中图说》。)
夫阳生于子,阴生于午,自午至子,七而必复,乾坤消息之理也。故以一日言之,自午时至夜半复得子时;以一年言之,自五月至十一月复得子月;以一纪言之,自午岁凡七岁复得子岁。天道运行,其数自尔,合之为一纪,分之为一岁、一月、一日,莫不皆然。故六十卦当三百六十日,而两卦相去皆以七日。且卦有以爻为岁者,有以爻为月者,有以爻为日者,以《复》言「七日来复」者,明卦气也。陆希声谓「圣人言『七日来复』为历数之微明」是也。(《复七日来复图说》。)
自初数之,至上为六。或以一爻为一岁一年,《同人》「三岁不兴」,《坎》「三岁不得,凶」,《丰》「三岁不觌」,《既济》「三年克之」,《未济》「三年有赏于大国」。或以一爻为一月,《临》「至于八月有凶」。或以一爻为一日,《复》「七日来复」。或以一爻为一人,《需》「不速之客三人来」,《损》「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或以一爻为一物,《讼》「鞶带三褫」,《晋》「昼日三接」,《师》「王三锡命」,《比》「王用三驱」,《睽》「载鬼一车」,《解》「田获三狐」《损》「二簋可用享」,《萃》「一握为笑」,《革》「革言三就」,《旅》「一矢亡」,《巽》「田获三品」。(《爻数说》。)
汉上易丛说
《归藏》之《干》有「干,大赤」。干为天、为君、为父,又为辟、为卿、为马、为禾,又为血卦。
《归藏小畜》曰「其丈人」,乃知「丈人」之言,三代有之。
苋陆,泽草也,生于三月、四月。苋,蒉也,叶柔根坚而赤。陆大于苋,叶柔根坚。坚者,兑之刚也;坚而赤,赤者干之色也。
《易》有以一策当一日者,「《干》、《坤》之策」是也。有以一爻当一日者,「七日来复」是也。有以策数七八九六言日者,「勿逐,七日得」是也。《易》之取象,岂一端而尽。六十卦直日,两卦相去皆七日,其实则六日七分。犹《书》称「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其实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礼》言「三年之丧」,其实二十七月;《诗》言「一之日」、「二之日」,其实十一月、十二月之日。何于此六日七分而疑之乎﹖
「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则已取重离之象。何则﹖离,丽也。离为目,巽为绳。以巽变离,「结绳而为网罟」之象也。网罟,目也。离为雉,巽为鱼,「以佃以渔」之象也。
《彖》者,孔子赞《易》十篇之一。先儒附其辞于卦辞之下,故加「彖」以明之。谔昌以《干》《彖》释「元亨利贞」,《文言》又从而释之,疑其重复,谓非孔子之言,且引穆姜之言证之。此又不然。《文言》者,文其言也。犹《序》、《彖》、《说卦》之类,古有是言,或文王或周公之辞,孔子因其言而文之,以垂后世。《传》曰:「言之不文,行之不远。」故以《文言》名其篇。
如曰「君子以非礼勿履」,则孔子所系之《大象》也。何以明之﹖且以《复卦大象》言之。曰:「雷在地中,《复》,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考之《夏小正》,十一月「万物不通」,则「至日闭关,后不省方」,夏之制也。周制以十一月北巡狩,至于北岳矣。以是知系《大象》之辞,非周公作也。
《说卦》脱误,比于诸篇特多。《荀氏易》本干后有四象,坤后有八,震后有三,巽后有二,坎后有八,而又以揉为挠,离后有一,艮后有三,兑后有二。《虞氏易》本以龙为駹,反为阪,为专,寡为宣,科为折,羊为羔。郑本以广为黄,干为干,黔为黚。京氏本以馵为末,蠃为螺,果蓏为果堕。其余陆绩、王肃、姚信、王广,偏傍点画亦或不同。盖焚书之后,《周易》虽存,至汉已失《说卦》三篇,后河内女子得而上之,故三篇之文容有差误。
圣人死曰神,贤人死曰鬼,众人死曰物。圣人清明在躬,志气如神,故五帝配上帝,傅说上比列星。贤人得其所归。众人则知富贵生而已,其思虑不出于口腹之间,衽席之上,夸张于世以自利焉,物欲蔽之,不能自反其初,故谓之物。然物之乘间而出,岂离乎五行哉!
阴阳,用也;刚柔,体也。用之谓道,体之谓德。体用无间,和会为一,顺而行之,则动静语默皆得其宜,故曰「和顺道德而理于义」。天地万物,共由一理,其理顺而不妄,深明其源,乃能一天人,合内外,体用无间矣,此之谓尽性。尽性则通昼夜之道而知,其于穷达寿夭,以正受之,不贰其心矣。
苏氏解《需》「光亨」曰:「光者,物之神也。」此关子明之说也。或问「神」,曰:日月在上,其明在地。夫日月之形,其大如盘盂,光之所烛,被乎万物,非神乎﹖盖神难言也,故以「光」形容之。君子动而有光,广大所不及。故《易》言「未光」、「未光大」者,皆狭且陋也。
附录
先生初为胡文定所荐,称疾不至。会赵忠简公鼎为参知政事,高宗谘以当世人才,赵曰:「臣所闻朱震学术深博。」乃召用。是时虔州民为盗,先生曰:「使居官者廉而不扰,则百姓自安。愿诏选良太守慰抚之,且使到官之日,条具官吏有贪墨无状者,一切罢去,听其自择慈祥仁惠之人使之。」
林拙齐《纪问》曰:汉上《丛说》云:「反观吾身,乾坤安在哉﹖善端初起者,干也;身行之而作成其事者,坤也。人皆有善端,不亦易知乎﹖行其所知,不亦简能乎﹖饥而食,渴而饮,昼作而夜息,岂不简且易哉﹖以此推之,天下未有不知而作者也。」
魏鹤山《师友雅言》曰:朱汉上云:「古者衣裳相连,乾坤相依,君臣上下同体也。至秦,始取衣裳离之。」今泸、叙獠俗,多衣统,犹是古法。
◆汉上学侣
朱先生巽
朱巽,字子权,文定弟,亦富学,号「二朱」。(参《姓谱》。)
(梓材谨案:《姓谱》原作「字公权」。文定名震,字子发;先生名巽,当字子权。上蔡监西京竹木场,文定与之往谒,事见上蔡《附录》,则亦上蔡弟子也。)
忠简胡澹庵先生铨(别见《武夷学案》。)
◆汉上同调
仆射沈先生该
沈该,字守约,吴兴人。登嘉王榜进士。绍兴二十六年,以右仆射兼修国史。尝撰《易小传》,其说以《左氏》卦变为文。尝进之高宗,降诏褒奖。(参朱氏《经义考》。)
◆汉上门人(二程三传。)
宣教刘先生长福(别见《泰山学案》。)
隐君徐天民先生畸
徐畸,字南夫,一字叔范,兰溪人也。汉上先生弟子,得其《周易》旨要,兼明《春秋》、《礼记》,湛深经术,文得欧、曾笔外法,而弓两斛力射命中。隐居讲学,人莫知者,东阳吴文炳独知之,延以教其子。于时婺中之以师道兴起后进者,曰东莱,曰同甫,曰说斋,曰先生。学者称为天民先生。其所著有《周易解微》三卷。
◆徐氏门人(二程四传。)
主簿吴先生葵(别见《说斋学案》。)
◆沈氏续传
田兴斋先生畴
田畴,号兴斋,华亭人。嘉定间尝设讲席于国学,六馆之士皆北面焉。着有《学易蹊径》二十卷。(参《姓谱》。)
谢山《田氏学易蹊径题辞》曰:宋人之言互体者,洲秖举汉上、黄中二家。今观兴斋之说,又有出于二家之外。其每卦一图,皆以正卦兼变卦而言,而并取其正变之互。尝考其所自出,则吴兴沈氏也。沈氏谓《睽》三则下互为离,其变则上互为兑,即兴斋之说也。夫正卦之互,在圣人取象,或有时而用之;若变卦之互,非取象所及也。一卦自有一卦之象,不容兼正变而互之也。或曰:「《左氏》陈敬仲筮词:『风为天于土上,山也。』杜元凯谓此《观》之《否》。正卦之三四五爻为艮,变卦之二三四爻亦为艮,故曰山。则固合正变之互言之矣。兴斋之所本者,此耳。」予曰:此筮法也。筮法合正与变而占之,则亦得兼正与变之互而象之。当圣人作《象辞》,但发挥是爻之象而已,安得预计其变而求合之﹖将不胜其绪之纷矣!《易》虽为卜筮而作,然要自有节次也。沈氏不过偶一及之,其说尚未及成。兴斋则每卦列焉,竟欲以之定互体之说,窃以为未安。若其余,甚有佳者。嘉定以后经师,如此不易得也。 卷三十八默堂学案(全氏补本)
默堂学案(全祖望补本)
默堂学案表
陈渊沈度
(了翁从孙。)
(伊川、龟山门人。)
(安定、濂溪、明道、清敏再传。)
(涑水、鄞江、西湖三传。)
罗从彦(别为《豫章学案》。)
范冲(别见《华阳学案》。)
(并默堂讲友。)
默堂学案序录
祖望谨案:龟山弟子天下,默堂以爱婿为首座。其力排王氏之学,不愧于师门矣!惜其早侍了斋,禅学深入之,而龟山亦未能免于此也,所以不得不输正统于豫章。述《默堂学案》。(梓材案:默堂传本在《龟山学案》,自谢山为别立《学案》。)
◆程杨门人(胡、程再传。)
御史陈默堂先生渊
陈渊,字知默,南剑州沙县人也。初名渐,字几叟。(云濠案:《忠肃言行录》附载《默堂先生行实》云:「忠肃公之从孙也。」杨诚斋序先生《集》,作「犹子」,误。)早年从学二程,(梓材案:此所谓二程,盖亦指伊川而言。)后学于龟山。绍兴五年,以胡文定荐,充枢密院编修官,李忠定纲辟为制置司机宜文字。七年,诏举直言,召对,赐进士出身。除监察御史、右正言。面论程、王学术同异,高宗曰:「杨时《三经义辩》甚当理则。」对曰:「杨时始宗安石,后得程颐师之,乃悟其非。」上曰:「安石穿凿。」对曰:「穿凿之过尚小。道之大原,安石无一不差。」上曰:「差者何谓﹖」对曰:「圣贤所传,止有《论》、《孟》、《中庸》。《论语》主仁,《中庸》主诚,《孟子》主性。爱特仁之一端,而安石遂以爱为仁。其言《中庸》,则谓中庸所以接人,高明所以处己。《孟子》发明性善,而安石取杨雄『善恶混』之言,至于『无善无恶』,又溺于佛,其失性远矣!」又论秦桧亲党郑亿年尝从贼,乞寝职名,为桧所恶,以宗正少卿去位。绍兴十五年,卒。尝谓罗仲素曰:「圣道甚微,有能于后生中得一个半个可以与闻于此,庶几得者愈广,吾道不孤,又何难之不易也!」先生为龟山之婿,卒能传龟山之学。学者称之为默堂先生。其门人曰沈度,序先生《集》。(云濠案:先生《行实》,忠肃尝扁其所居曰默堂,有《默堂集》五十卷行世。今《四库书目》二十二卷。)
(梓材谨案:先生着有《默堂集》,谢山特为先生立一《学案》,凡《集》中语近于禅者当必釆录而辩正之,惜庐氏所藏原底未全。)
附录
先生幼颖悟异常儿,得闻家学。十有八岁,首领乡荐,名声藉甚,顾慊然以所学不在是。闻杨文靖得伊洛之传,上书执弟子礼,以伊尹之所觉、周公之所思、孔子之所贯、颜子之所乐请益焉。文靖得书,以为深识圣贤旨趣,遂以子妻之。
先生与邑人罗仲素为同门友,情好尤密,定交几四十年。常诣仲素,必竟日乃返,谓人曰:「自吾交仲素,日闻所不闻。奥学清节,真南州之冠冕也!」
绍兴九年,除监察御史,再诏迁右正言,以执事入对。上曰:「昔陈瓘为谏官,论国家安危治乱事,系君子小人用舍,及言蔡京等误国之罪,逮靖康之难,无一不验。今命卿以此职,注意不轻。勿坠家声,朕之所深望也。」又尝以语宰执曰:「御史陈某,老成有学,尝闻讲《论语》、《中庸》,可令进用。」其眷遇如此。先生感上恩厚,侃然守正,每因奏事,及治乱之本原,学术之邪正,君子小人朋党之分,中国夷狄逆顺之理,必反复为上言之。
尝论:比年以来,恩惠太滥,赏给太厚,颁赉锡予之费太过,所用既众,而所入实寡,此臣所甚惧也。《周官》「唯王及后、世子不会」,说者谓不得以有司之法治之,非周公作法开后世人主侈用之端也。臣谓冢宰「以九式均节财用」,有司虽不会,冢宰得以越式而论之。若事事以式,虽不会,犹会也。
先生于书无所不读,自少即为忠肃所知,常侍左右,踰三十年,忠言谠论,得之为多。及从文靖学,济以涵养,熏陶义理,步趋矩度,是以行己立朝,具有本末。
或劝其迁就以随世立名,先生叹曰:「吾知上不负天子,下不负所学而已。子孙荣枯,不暇计也。」
◆默堂讲友
文质罗豫章先生从彦(别为《豫章学案》。)
龙图范元长先生冲(别见《华阳学案》。)
◆默堂门人(胡、程三传。)
尚书沈先生度
沈度,字公雅,武康人,池州主簿播曾孙也。先生从学默堂几二十年。绍兴间令余干,政有三善:田无废土,市无闲居,狱犴无宿系,民讴歌之。以考功郎中除直秘阁、知平江府。干道二年,召赴行在,帝曰:「甲申之岁,委卿守吴门,未几,治行昭著,果如朕所料,可谓得人。」即以为中书门下省检正诸房公事。四年,又以直龙图阁知建宁府。是时朱子在崇安,为属吏,创立社仓,均籴备贷,先生以钱六万缗助其役。仓成,民赖之,朱子为记其事。仕终兵部尚书。(参《姓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