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宝典
当前位置:汉程网 >国学 >楚辞 >屈原既放

《楚辞》·屈原既放

汉朝 刘向 著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1),行吟泽畔(2),颜色憔悴(3),形容枯槁(4)。渔父见而问之曰(5):“子非三闾大夫与(6)?何故至于斯(7)?”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8),众人皆醉我独醒(9),是以见放(10)。”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11),而能与世推移(12)。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13)?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酾(14)?何故深思高举(15),自令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16),新浴者必振衣(17)。安能以身之察察(18),受物之汶汶者乎(19)?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20),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渔父莞尔而笑(21),鼓枻而去(22)。

注释

(1)江潭(tán):泛指沅江一带。潭:楚方言,深水。

(2)泽:水积聚的地方。畔:边。

(3)颜色:面容,脸色。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4)形容:形态,容貌。枯槁:本指草木干枯,这里是形容清瘦的样子。

(5)渔父(fǔ):打鱼的老人。父,对老年男子的尊称。

(6)三闾大夫:楚国官职名,掌管教育楚国王族屈、景、昭三姓宗族子弟。

(7)斯:此。

(8)举:全。浊:混浊,污浊。清:清白,清廉。

(9)醉:饮酒过量,神志不清。醒:清醒。醉、醒指对楚国形势的认识而言。

(10)是以:因此。见放:被放逐。

(11)凝滞:拘泥,束缚。物:指客观时势。

(12)推移:转变。

(13)淈(gǔ):搅混,扰乱。

(14)餔(bǔ)其糟:本义是吃酒糟,比喻屈志从俗,随波逐流。歠(chuò):饮。酾(Ií):通“醨”,薄酒。

(15)深思:思虑很深,即“独醒”。高举:高出流俗,即独清。

(16)沐:洗头。冠(guān):帽子。弹(tán)冠,指弹去冠上的灰尘。

(17)浴:洗身,洗澡。振衣:抖掉衣服上的灰尘。

(18)察察:清洁,洁白的样子。

(19)汶汶(mén):玷辱、污浊的样子。

(20)皓皓:皎洁。

(21)莞尔:形容微笑的样子。

(22)鼓枻(yì):亦作“鼓栧”,划桨泛舟。

译文

屈原已经遭受放逐,在沅江一带游荡。他沿着江边走边唱,面容憔悴,模样枯瘦。有个打鱼的老人看见他,便问道:“您不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会沦落到这步田地呢?”屈原说:“世上的人都是浑浊不堪的,只有我清澈透明;世人都迷醉了,唯独我清醒着,因此被放逐。”渔父问:“有圣德的人不被事物所束缚,而能随着世道一起变化推进。既然世上的人都混浊,你何不搅混泥水扬起浊波?既然大家都醉了,何不既吃酒糟又大喝其酒?为什么要思虑深远又自命清高,以至让自己落了个放逐的下场?”屈原说:“我曾听到古人说:刚洗过头的人一定要弹弹帽子上的灰尘,刚洗过澡的人一定要抖抖衣服。怎能让清白的身体去接触世俗尘埃的污染呢?我宁愿跳到湘江里,葬身在江鱼腹中。怎么能让晶莹剔透的纯净之身,蒙上世俗的尘埃呢?”渔父听了,微微一笑,摇起船桨动身离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