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百二十三 列傳第一百一十一 卷二百二十四 列傳第一百一十二
卷二百二十五 列傳第一百一十三 卷二百二十六 列傳第一百一十四
卷二百二十七 列傳第一百一十五 卷二百二十八 列傳第一百一十六
卷二百二十九 列傳第一百一十七 卷二百三十 列傳第一百一十八
卷二百三十一 列傳第一百一十九 卷二百三十二 列傳第一百二十
卷二百三十三 列傳第一百二十一 卷二百三十四 列傳第一百二十二
卷二百三十五 列傳第一百二十三 卷二百三十六 列傳第一百二十四
卷二百三十七 列傳第一百二十五 卷二百三十八 列傳第一百二十六
卷二百三十九 列傳第一百二十七 卷二百四十 列傳第一百二十八
卷二百四十一 列傳第一百二十九 卷二百四十二 列傳第一百三十
卷二百四十三 列傳第一百三十一 卷二百四十四 列傳第一百三十二
卷二百四十五 列傳第一百三十三 卷二百四十六 列傳第一百三十四
刑法一
自漢以來,刑法沿革不一。隋更五刑之條,設三奏之令。唐撰律令,一準乎禮以為出入。宋採用之,而所重者敕,律所不載者,則聽之於敕。故時輕時重,無一是之歸。元制,取所行一時之例為條格而已。明初,丞相李善長等言:「歷代之律,皆以漢九章為宗,至唐始集其成。今制宜遵唐舊。」太祖從其言。
始,太祖懲元縱弛之後,刑用重典,然特取決一時,非以為則。後屢詔釐正,至三十年始申畫一之制,所以斟酌損益之者,至纖至悉,令子孫守之。羣臣有稍議更改,即坐以變亂祖制之罪。而後乃滋弊者,由於人不知律,妄意律舉大綱,不足以盡情偽之變,於是因律起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