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宝典
当前位置:汉程网 >国学 >孟子 >第三节

《孟子》·第三节

春秋战国 孟子及其弟子 著
  • wànzhāngwènyuēxiàngshāshùnwèishìwèitiānfàngzhīmèngyuēfēngzhīhuòyuēfàngyān
  • wànzhāngyuēshùnliúgònggōngyōuzhōufànghuāndōuchóngshānshāsānmiáosānwēigǔnshānzuìértiānxiàxiánzhūrénxiàngzhìrénfēngzhīyǒuyǒuzhīrénzuìyānrénrénshìzàirénzhūzhīzàifēngzhī
  • yuērénrénzhīcángyān宿yuànyānqīnàizhīérqīnzhīguìàizhīfēngzhīyǒuguìzhīshēnwèitiānwèiwèiqīnàizhī
  • gǎnwènhuòyuēfàngzhěwèi
  • yuēxiàngyǒuwéiguótiānshǐ使zhìguóérgòngshuìyānwèizhīfàngbàomínzāisuīránchángchángérjiànzhīyuányuánérláigòngzhèngjiēyǒuzhīwèi

注释

(1)共工:古史传说人物。尧时期的大臣,相传其擅长治水,与驩兜、三苗、鲧并称“四凶”。

(2)幽州:地名,在今北京密云县东北部。

(3)驩兜:人名。与共工互相勾结,结成死党。

(4)崇山:地名,在今湖北崇阳县南部。

(5)三苗:古代国名,顽固不服舜的统治,舜因而杀其首领。

(6)三危:地名,在今甘肃敦煌县东南部。

(7)鲧:(gǔn)古人名,夏禹的父亲。《史记》:“禹之父曰鲧。”相传他因治水无功而获罪被杀。

(8)有庳(bì):地名,旧说在今河南道县之北。

译文

万章问:“象每天把杀害舜作为事务,舜被拥立为天子后只是将他流放,这是为什么呢?”  孟子说:“这是封他为诸侯,有人说,是流放。”  万章说:“舜流放共工到幽州,发配驩兜到崇山,驱赶三苗到三危,诛杀鲧于羽山。惩处这四个罪犯而天下归服,这是惩办不仁者。象是个很不仁的人,然而却封到有庳。有庳的人民难道有罪吗?仁人难道是这样:对外人严加惩处,对弟弟则封赏国土?”  孟子说:“仁人对于弟弟,不隐藏心中的愤怒,也不留下怨恨,只是亲他爱他而已。亲近他,是想要他尊贵;爱护他,是想要他富裕。封他到有庳国,正是要使他尊贵和富裕。本身是天子,弟弟却是平民,能够称之为亲近和爱护吗?”  万章说:“那又冒昧地请问,有人说这是流放,这是什么意思呢?”  孟子说:“虽然把象封在有庳,但象不能够直接管理国家,舜派官员管理国家而把收的税给象使用,所以称之为流放。怎么能让他残暴地对待老百姓呢?虽然如此,如果想经常见面,所以他们之间常互相往来。所谓‘不一定要等到朝贡,就因政务需要而加强与有庳国的联系。’说的就是这件事。”

评析

该文言文出自《孟子·万章上》,在这一篇中,孟子与万章对于舜封象的行为进行了深度的探讨,通过对话的形式展现出了孟子的人道主义思想。这段文言文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是孟子的儒家思想的重要表现,其涵盖了对仁、义、礼、智、信等儒家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阐述。

首先,孟子在对待封象问题上,以仁为本,以情为重,体现了他的人道主义精神。他认为,舜作为天子,对待自己的弟弟象,应该以亲爱为主,而不是以怒气和怨恨对待。这种情感的处理方式,是孟子的仁者之心的体现,他强调在亲情之中,应以爱为主,不应有怨恨和怒气的存在。这是孟子的人道主义思想的重要体现,也是他的儒家思想的核心。

其次,孟子对于封象的行为,有着深入的理解和解释。他认为,封象不是放逐,而是使其有所依赖,有所寄托。这种理解,体现了孟子的智慧和深思熟虑。他以天子的角度,考虑了封象的可能影响和结果,使其既能保住尊严,又能保持与天子的亲情关系。这种平衡的处理方式,体现了孟子的智慧和谋略。

再次,孟子的表述方式,充满了修辞的魅力。他通过对话的形式,将自己的观点和思想,巧妙地传达给读者。他的语言简洁明了,逻辑清晰,让人一听就能理解他的观点和意图。这种修辞方式,体现了孟子的文学才华和语言艺术。

总的来说,这段文言文是孟子儒家思想的重要体现,他的人道主义精神,智慧和修辞技巧,都在这段文言文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这段文言文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也有着重要的思想启示意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