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宝典
当前位置:汉程网 >国学 >孟子 >第五节

《孟子》·第五节

春秋战国 孟子及其弟子 著
  • zhězhīyīnérqiújiànmèngmèngyuēyuànjiànjīnshàngbìngbìngqiěwǎngjiànláiyòuqiújiànmèng
  • mèngyuējīnjiànzhídàojiànqiězhízhīwénzhězhīzhìsāngwéidàotiānxiàwéifēishìérguìránérzàngqīnhòushìsuǒjiànshìqīngào
  • yuēzhězhīdàozhīrénruòbǎochìyánwéizhīwéiàichāděngshīyóuqīnshǐgàomèng
  • mèngyuēxìnwéirénzhīqīnxiōngzhīwéiruòqīnlínzhīchìyǒuěrchìjiāngjǐngfēichìzhīzuìqiětiānzhīshēngshǐ使zhīběnérèrběngàishàngshìchángyǒuzàngqīnzhěqīnérwěizhīguòzhīshízhīyíngruìchuàizhīsǎngyǒuérshìfēiwéirénzhōngxīnmiàngàiguīfǎnléiéryǎnzhīyǎnzhīchéngshìxiàorénrénzhīyǎnqīnyǒudàogàoránwéijiānyuēmìngzhī

注释

(1)墨者夷之:信奉墨子学说,名叫夷的人。

(2)徐辟:孟子的学生。

(3)直:《易·坤·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大雅·緜》:“其绳则直,缩版以载。”《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师直为壮,曲为老。”《论语·雍也》:“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韩非子·五蠹》:“夫君之直臣,父之暴子也。”《广雅·释诂二》:“直,义也。”《字汇·目部》:“直,正也。”这里用为正直、公正之意。

(4)赤子:《尚书·周书·康诰》:“若保赤子,惟民其康乂。”《老子·五十五章》:“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指纯正而天真无邪的儿童之意。

(5)蚋:(ruì)《通俗文》:“小蚊曰蚋。”主要是蠓科、瘿蚊科和摇蚊科的任何种小双翅蝇,其中很多都能够咬人疼痛并且还有某些是人类和各种其它脊椎动物寄生虫的中间宿主传播者。又名沙蚊。这里用指为小蚊之意。

(6)嘬:(chuài)《韩非子·说林下》:“于是乃相与聚嘬其母(体)而食之。”这里用为叮咬之意。

(7)颡:(sǎng)《孔子家语·困誓》:“河目龙颡。”《淮南子》:“靥辅在颊则好,在颡则丑。”《说文》:“颡,额也。从页,桑声。”《方計》:“中夏谓之额,东齐谓之颡。”这里用为额头之意。

(8)泚:(cǐ)《正字通·水部》:“泚,汗出貌。”这里用为出汗的样子。

(9)虆:(léi)《诗·周南·樛木》:“南有樛木,葛藟虆之。”《楚辞·刘向·九叹》:“葛藟虆于桂树兮。”这里用为藤、葛类蔓草名之意。

(10)梩:(lì)同“杞”。《集韵·止韵》:“杞,木名。《说文》:‘枸杞也。’一曰国名,亦姓,或作梩。”这里用为一种叫“杞”的灌木之意。

(11)怃:《论语·微子》:“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这里用为怅然失意的样子。今指发呆。

12命:受命,领教。

(13)因:委托。

(14)道:真理。

译文

墨家学派的信奉者夷之想通过孟子的学生徐辟求见孟子。孟子说:“我是很愿意见他的,但我现在正病着,等我病好了我去见他,夷子就不用来了。”

过了几天,夷子又提出想见孟子。孟子说:“我今天可以见他,不直接告诉他墨家的矛盾、缺陷在哪里,大道就不会显现。今天我就直接告诉他。我听说夷子是信奉墨家学说的,墨家学说提倡办理丧事,以薄葬为正确的道路;夷子想用这种主张移风易俗于天下,难道不是认为不这样就不可贵吗?然而夷子又厚葬他的亲人,那就是用他认为低贱的方法来侍奉亲人。”

徐辟把这些话告诉了夷子。夷子说:“儒家的道路,古代帝王对待百姓就象爱护婴儿一样,这是说的什么意思呢?我也认为爱是没有差别等级的,只是施行的时候由亲人开始。”

徐辟把这些话告诉了孟子。孟子说:“这个夷子真的认为人们爱护他的哥哥的孩子和爱护邻居的孩子一样吗?那是有取舍的。婴儿在地上爬着将要跌进井里,这不是婴儿的罪过。况且天生万物,每物只有一个根本,而夷子却认为有两个根本。大概上古时候曾经有不安葬自己亲人的人,他的亲人死了,就把尸体扛起来丢到山沟里。后来路过那里,看见狐狸在撕食尸体,苍蝇蚊子也聚来叮咬。他的额头上就冒出了汗,斜着眼而不敢正视。这个汗呀,不是自己想出的汗,是内心真情表现在脸上的结果,于是这人就返去拿藤蔓野草和灌木来掩埋尸体。掩埋尸体确实是对的,那么孝子和仁爱的人埋葬自己的亲人,也必然是有道理的。”

徐辟把这些话告别了夷子。夷子怅然若失,停了一会才说:“命运就是这样啊。”

评析

本文所引述的这段文言文,是孟子与墨家学者夷子之间的一段对话,涉及到了儒家与墨家在丧礼上的不同观点,及其背后的哲学思考。孟子与夷子的对话,既有深刻的理论交锋,又有人文关怀的温度,展现了两位思想家在丧礼、人性和天道问题上的独特见解。

首先,从对话的背景来看,孟子所处的时代正值社会变革之际,各种思想流派纷纷涌现。墨家以其独特的“兼爱”、“非攻”等主张,在当时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夷子作为墨家的代表人物,前来与孟子对话,既是一场学术论辩,也是一次思想碰撞。

在对话中,孟子首先指出墨家在治丧方面的主张——“以薄为其道也”,即主张节俭办丧事。然而,夷子在行动上却并未完全遵循这一主张,孟子因此批评他“以所贱事亲”,即在实际行为上违背了墨家的原则。这里,孟子敏锐地捕捉到了夷子言行不一的矛盾之处,展现了他严谨的逻辑思维和敏锐的洞察力。

接着,夷子引用儒家经典中的“若保赤子”来为自己的观点辩护,认为儒家所倡导的仁爱之心是无差等的,应从亲爱自己的亲人开始推广至所有人。对此,孟子以生动的比喻——“赤子匍匐将入井”进行反驳,强调儒家所讲的仁爱之心是自然而然的情感流露,而非刻意为之。同时,孟子指出,“天之生物也,使之一本”,即天道是至高无上的,是万物之根源。而夷子主张的“二本”,即将爱分为亲疏贵贱两种,是违背天道的。

在整段对话中,孟子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反问等修辞手法,使得自己的论述更加生动有力。同时,他也展现了对人性的深入理解和对天道的崇高追求。孟子认为孝子和仁人掩埋亲人遗体是出于内心的真实情感和对天道的尊重而非刻意为之的标准或规定。当徐子将孟子的话转告给夷子时夷子深感震撼并表示接受。这显示了孟子思想的深度和说服力以及他对人性和天道的理解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尊重。

此外这段文言文还展现了孟子作为儒家学者的风范和人格魅力。他不仅具有深厚的学识和理论素养而且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他的语言简练而富有力量能够深入人心产生深远的影响。

总的来说这段文言文是一场思想交锋的精彩记录展现了孟子和夷子两位思想家在丧礼、人性和天道等问题上的独特见解和深刻思考。它对于我们理解儒家和墨家的思想差异以及古代中国的哲学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孟子的论辩技巧和人格魅力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启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