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孙部汇考
尔雅
释亲
父之考为王父父之妣为王母
注
加王者尊之
王父之考为曾祖王父王父之妣为曾祖王母
注
曾犹重也
曾祖王父之考为高祖王父曾祖王父之妣为高祖
王母
注
高者言最在上
父之世父叔父为从祖祖父父之世母叔母为从祖
祖母
注
从祖而别世统异故
又
子之子为孙
注
孙犹后也
孙之子为曾孙
曾孙之子为元孙
注
元者言亲属微昧也
元孙之子为来孙
注
言有往来之亲
来孙之子为晜孙
注
晜后也汲冢竹书曰不窋之晜孙
晜孙之子为仍孙
注
仍亦重也
仍孙之子为云孙
注
言轻远如浮云
汉刘熙释名
释亲属
祖祚也祚物先也又谓之王父王暀也家中所归往
也王母亦如之
曾祖从下推上祖位转增益也
高祖高皋也最在上皋□诸下也
又
孙逊也逊遁在后生也
曾孙义如曾祖也
元孙元悬也上悬于高祖最在下也
元孙之子曰来孙此在无服之外其意□远呼之乃
来也
来孙之子曰昆孙昆贯也恩情转远以礼贯连之耳
昆孙之子曰仍孙以礼仍有之耳恩意实远也
仍孙之子曰云孙言去己远如浮云也皆为早娶晚
死寿考者言也
又
父之世叔父母曰从祖父母言从己亲祖别而下也
亦言随从己祖以为名也
祖孙部总论
礼记
曲礼
礼曰君子抱孙不抱子此言孙可以为王父尸子不
可以为父尸
陈
注
吕氏曰抱孙不抱子古礼经语也曾子问曰孙
幼则使人抱之抱孙之为言生于孙幼且明尸必
以孙以昭穆之同也古之祭祀必有尸尸神象也
主人之事尸以子事父也尸必筮求诸神而不敢
专也
又
逮事父母则讳王父母不逮事父母则不讳王父母
陈
注
庶人父母早死不闻父之讳其祖故亦不讳其
祖有庙以事祖者则不然也
曾子问
曾子问曰祭必有尸乎若厌祭亦可乎孔子曰祭或
丧者必有尸尸必以孙孙幼则使人抱之无孙则取
于同姓可也祭殇必厌盖弗成也祭成丧而无尸是
殇之也
陈
注
曾子之意疑立尸而祭无益死者故问祭时必
合有尸乎若厌祭亦可乎盖祭初阴厌尸犹未入
祭终而阳厌在尸既起之后是厌祭无尸也孔子
言成人威仪具备必有尸以象神之威仪所以祭
成人之丧者必有尸也尸必以孙以昭穆之位同
也取于同姓亦谓孙之等列也祭殇者不立尸而
厌祭以其年幼少未能有成人之威仪不足可象
故不立尸也若祭成人而无尸是以殇待之矣
郊特牲
卜郊受命于祖庙作龟于祢宫尊祖亲考之义也
又
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此所以配上帝也郊之祭也
大报本反始也
内则
凡父在孙见于祖祖亦名之礼如子见父无辞
陈
注
应氏曰辞者夫妇所以相授受也祖尊故有其
礼而无其辞
大
全
父在谓祖在也据子之文称之故
曰父尔以祖名之而不以父者家事统于尊故也
丧服小记
祖父卒而后为祖母后者三年
陈
注
适孙无父既为祖三年矣今祖母又死亦终三
年之制盖祖在而丧祖母则如父在而为母期也
子死则孙为后故以为后者言之
杂记
男子附于王父则配女子附于王母则不配
陈
注
男子死而附祖者其祝辞云以某妃配某氏是
并祭王母也未嫁之女及嫁未三月而死归葬女
氏之党者其附于祖母者惟得祭祖母不祭王父
也故云附于王母则不配盖不言以某妃配某氏
耳有事于尊者可以及卑有事于卑者不敢援尊
也
祭统
夫鼎有铭铭者自名也自名以称扬其先祖之美而
明着之后世者也为先祖者莫不有美焉莫不有恶
焉铭之义称美而不称恶此孝子孝孙之心也唯贤
者能之
铭者论撰其先祖之有德善功烈勋劳庆赏声名列
于天下而酌之祭器自成其名焉以示先祖者也显
扬先祖所以崇孝也身比焉顺也明示后世教也
陈
注
祭器鼎彝之属自成其名者自成其显扬先祖
之孝也比次也谓己名次于先祖之下也顺无所
违于礼也示后世而使子孙效其所为则是教也
又
古之君子论撰其先祖之美而明着之后世者也以
比其身以重其国家如此子孙之守宗庙社稷者其
先祖无美而称之是诬也有善而弗知不明也知而
弗传不仁也此三者君子之所耻也
陈
注
勋在鼎彝是国有贤臣也故足为国家之重
大
全
严陵方氏曰无美而称之则不足以取信于人故
曰是诬也有善而弗知则其明不足以见之也知
而弗传则其仁不足以与之也为人之子孙不明
不信而且诬焉则辱莫甚矣
仪礼
丧服
祖父母
疏
释曰孙为之服丧服条例皆亲而尊者在先故
斩章先父三年齐衰先母此不杖期先祖亦是其
次若然此章有降有正有义服之本制若为父期
祖合大功为父母加隆至三年祖亦加隆至期是
以祖在于章首得其宜也
传曰何以期也至尊也
疏
释曰云何以期也至尊也者此据母而问所生
之母至亲惟期而已祖与孙止大功孙为祖既疏
何以亦期答云至尊也者祖为孙降至大功似父
母于子降至期祖虽非至亲是至尊故期若然不
云祖至尊而直云至尊者以是父之至尊非孙之
至尊故直云至尊也
又
适孙
疏
释曰孙卑于昆弟故次之此谓适子死其适孙
承重者祖为之期
传曰何以期也不敢降其适也有适子者无适孙孙
妇亦如之
注
周之道适子死则立适孙是适孙将上为祖后
者也长子在则皆庶孙耳孙妇亦如之适妇在亦
为庶孙之妇凡父于将为后者非长子皆期也
又
曾祖父母
疏
释曰曾高本合小功加至齐衰故次继父之下
此经直云曾祖不言高祖案下缌麻章郑注云族
祖父者亦高祖之孙则高祖有服明矣是以此注
亦兼曾高而说也若然此曾祖之内合有高祖可
知不言者见其同服故也
传曰何以齐衰三月也小功者兄弟之服也不敢以
兄弟之服服至尊也
注
正言小功者服之数尽于五则高祖宜缌麻曾
祖宜小功也据祖期则曾祖大功高祖宜小功也
高祖曾祖皆有小功之差则曾孙元孙为之服同
也重其衰麻尊尊也减其日月恩杀也
疏
释曰云
何以齐衰三月也者问者怪其三月大轻齐衰又
重故发问也云小功者兄弟之服也案下记传云
凡小功已下为兄弟是以云小功者兄弟之服也
云不敢以兄弟之服服至尊也者传释服齐衰之
意也 释曰云正言小功者服之数尽于五者自
斩至缌是也云则高祖宜缌麻曾祖宜小功也者
据为父期而言故三年问云何以至期也曰至亲
以期断是何也曰天地则已易矣四时则已变矣
其在天地之中莫不更始焉以是象之也彼又云
然则何以三年也曰加隆焉尔也加使倍之故再
期也是本为父母加隆至三年故以父为本而上
杀下杀也是故言为高祖缌麻者谓为父期为祖
宜大功曾祖宜小功高祖宜缌麻又云据祖期是
为父加隆三年为祖宜期曾祖宜大功高祖宜小
功故郑云高祖曾祖皆有小功之差此郑总释传
云小功者兄弟之服其中含有高曾二祖而言之
也又云则曾孙元孙为之服同也者曾祖中既兼
有高祖是以云曾孙元孙各为之齐衰三月也云
重其衰麻尊尊也者既不以兄弟之服服至尊故
云重其衰麻谓以义服六升衰九升冠此尊尊者
也云减其日月恩杀也者谓减五月为三月者因
曾高于己非一体恩杀故也
又
曾孙
注
孙之子
疏
释曰据曾祖为之缌不言元孙者此
亦如齐衰三月章直见曾祖不言高祖以其曾孙
元孙为曾高同曾高亦为曾孙元孙同故二章皆
略不言高祖元孙也
朱子近思录
祭
伊川先生曰冠婚丧祭礼之大者今人都不理会豺
獭皆知报本今士大夫家多忽此厚于奉养而薄于
先祖甚不可也某尝修六礼大略家必有庙庙必有
主月朔必荐新时祭用仲月冬至祭始祖立春祭先
祖季秋祭祢忌日迁主祭于正寝凡事死之礼当厚
于奉生者人家能存得此等事数件虽幼者可使渐
知礼义
性理会通
祭高祖
问今人不祭高祖如何程子曰高祖自有服不祭甚
非某家却祭高祖又曰自天子至于庶人五服未尝
有异皆至高祖服既如是祭祀亦须如此 朱子曰
考诸程子之言则以为高祖有服不可不祭虽七庙
五庙亦止于高祖虽三庙一庙以至祭寝亦必及于
高祖但有疏数之不同耳疑此最为得祭祀之本意
今以祭法考之虽未见祭必及高祖之文然有月祭
享尝之别则古者祭祀以远近为疏数亦可见矣家
礼又言大夫有事省于其君于祫及其高祖此则可
为立三庙而祭及高祖之验
祖孙部艺文一
为陈留太守上孝子状 汉蔡邕
臣前到官博问掾史孝行卓异者臣门下掾申屠敻
称孝子平丘程未年十四岁时祖父叔病殁未抱伏
叔尸号泣悲哀口干气少喘息纔属舅偃哀其羸劣
嚼枣肉以哺之未见食嘘唏不能吞咽麦饭寒水间
用之舅偃诱劝哽咽益甚是后精美异味遂不过口
常在柩旁耳闻叔名目应以泪前太守文穆召署孝
义童云以叔未葬不能至府舍臣辄核问掾史邑子
殷盛宿彦等辞验皆合臣即召来见未年十四岁颜
色瘦小应对甚详臣问乐为吏否垂泣求去白归丧
所臣为设食但用麦饭寒水不食肥腻舅本以田作
为事家无典学者其至行发于自然非耳目闻见所
仿效也虽成人之年知礼识义之士恐不能及伏惟
陛下体因心之德当中兴之运躬秉万几建用皇极
神纪骋于无方淑畅洽于群生故醇行感时而生美
义因政而出清风奋扬休征诞漫太平之萌昭验已
着臣诚伏见幸甚臣闻鲁侯能孝命于夷官张仲孝
友侯在左右周宣之兴实始于此且乌以反哺托体
太阳羔以跪乳为贽国卿禽鸟之微犹以孝宠况未
禀纯粹之精爽立百行之根源其人隐瘁而德曜弥
光其族益章臣不胜愿会使未美昭显本朝谨陈状
臣邕顿首
祖德颂 前人
昔文王始受命武王定祸乱至于成王太平乃洽
祥瑞毕降夫岂后德熙隆渐浸之所通也是以易
嘉积善有余庆诗称子孙保之非特王道然也贤
人君子修仁履德者亦其有焉昔我烈祖暨于予
考世载孝友重以明德率礼莫违是以灵祗降之
休瑞兔扰驯以昭其仁木连理以象其义斯乃祖
祢之遗灵盛德之所贶也岂我童蒙孤稚所克任
哉乃为颂曰
穆穆我祖世笃其仁其德克明惟懿惟醇宣慈惠和
无竞伊人岩岩我考莅之以庄增崇丕显克构其堂
是用祚之休征惟光厥征伊何于昭于今园有甘棠
别干同心坟有扰兔宅我柏林神不可诬伪不可加
析薪之业畏不克荷矧贪灵贶以为己华惟予小子
岂不是欲于有先功匪荣伊辱
祖德赋 晋陆机
咨时文之懿祖膺降神之灵曜栖九德以弘道振风
烈以增劭彼刘公之矫矫固云网之逸禽既凭形以
傲物谅傅翼而栖林伊我公之秀武思无幽而弗昶
形鲜烈于怀霜泽温惠乎挟纩收希世之洪捷固山
谷而为量西夏坦其无尘帝命赫而大壮登具瞻于
太阶濯长缨乎天汉解戎衣以高揖正端冕而大观
戢灵武于既曜恢时文于未焕腾绝风以逸骛庶遐
踪于公旦
述先赋 前人
仰先后之显烈懿晖祚之允辑应远期于已旷昭前
光于未戢抱朗节以遐慕振奇迹而竣立在虐臣之
贪祸据西山而作违招长毂于河畔饮冀马乎江湄
顿云网而潜泳挥神戈而外临敌罔隆而弗夷逆无
微而不禽茂德韡其既休元勋晔而洊举龙衮服于
太阶配三台乎其所是故其生也荣虽万物咸被其
仁其亡也哀虽天网犹失其纲婴国命以逝止亮身
没而吴亡
祖考颂 陆云
云之世族承黄虞之苗绪裔灵根之遗芳用能枝
播千条颖振万叶繁衍固于三代飨祀存乎百世
岂非皇庆之积佑神明之殷祥者哉在周之衰有
妫之后将育于姜而贞龟发鸣凤之兆周史表观
国之繇故能光宇营丘奄有东海支庶蕃芜而裔
祚昌大矣遭世多难子孙荡析逐于南土烈祖丞
相邵侯显考大司马武侯明德睿哲沉雄特秀固
上天所以继迹前期惠成顾者也是以有吴云兴
而邵侯龙见遂风腾海堣电断荆楚运筹制胜底
定经略文德光宣武功四克乃作台衡以御于王
政天纲与先代比隆义问与前修接响固所谓汪
洋浩浩不世出者哉武侯以光远之度袭重规之
范宣朗之明照层晖之景故寅亮枢极则万物淳
曜缉熙有邦而宇内恪居及至中叶乱曰虎臣绥
援既集而大难时弭德济封域之内威扬函夏之
表遂仍世作宰焜耀祖业车实袭轨裘不改带元
勋昺于光国洪烈着于隆家考德计功比之前代
未有茂于此者也是以小子敢慕徽猷钦述芳烈
虽不足以当朱弦之一唱发清庙之三叹盖尔臣
子之遗恩罔极之所处也乃作颂曰
悠悠圣绪上帝是临世笃其猷于显徽音神风往播
福禄来寻灵根既茂万叶垂林繁盛海嵎颖宁汉阴
既曰宁止芳佑允淑乃步斯淳降神有陆赫矣二公
应期载育明明卲侯允哲允谋睿心昭德淑问宣猷
如日之升如川之至炎精既颓黄挥昺焕光宅海邦
大造江汉王于出征二公斯难长驱致届九有有判
咸黜凶丑区域宁晏天禄未终大命有集卜食东夏
元龟既袭聿来故宫作蕃旧邑公徒斯振帝旅凯入
于变时雍神道经始肃肃九命永言徽止公拜稽首
对扬天子猗欤盛欤卲侯有作我考纂戎爰究爰度
远除寻轨崇基式廓昭明有家祖庙奕奕中叶虎臣
称乱西秦灵□电挥伐鼓霆震会朝克举征不浃辰
遐风远扫万里无尘有秩斯祜念切在兹衮衣之宜
遂作上司台光增朗方险载夷穆矣晖章有吴之旗
我祖我考受言藏之晔晔藻裳再命同服騑騑四牡
二世方毂分珪比瑞天秩底禄公堂峻趾华构重屋
皆在二伊于殷有声在汉之兴亦曰韦平惟祖惟考
履贞大亨邈彼披阳追踪阿衡骏惠两施景润云行
洋洋元化功济其民风驰海表光被岳滨二后重规
世有哲入肃雍硕响万载是振
迁丹阳尹民黄初妻赵杀子妇遇赦应徙送避
孙雠议 宋刘义庆
案周礼父母之雠避之海外虽遇市朝斗不反兵盖
以莫大之冤理不可夺含戚枕戈义许必报至于亲
戚为戮骨肉相残故道乖常宪纪无定准求之法外
裁以人情且礼有过失之宥律无雠祖之文况赵之
纵暴本由于酒论心即实事尽荒耄岂得以荒耄之
王母等行路之深雠臣谓此孙忍愧衔悲不违子义
共天同域无亏孝道
王元轨子欲改葬祖父母议 北齐邢邵
礼改葬缌麻郑元注臣为君子为父妻为夫惟三人
而已然嫡曾孙孙承重者曾祖父母祖父母改葬既
并三年之服皆应服缌而止言三人若非遗漏便是
举其略耳
伤心赋
有
序
北周庾信
余五福无征三灵有谴至于继体多从夭折二男
一女并得胜衣金陵丧乱相继亡没羇旅关河倏
然白首苗而不秀频有所悲一女成人长孙孩稚
奄然原壤何痛如之既伤即事追悼前亡唯觉伤
心遂以伤心为赋若夫人室生光非复企及夹河
为郡前途逾远婕妤有自伤之赋扬雄有哀祭之
文王正长有北郭之悲谢安石有东山之恨岂其
然矣至若曹子建王仲宣傅长虞应德琏刘韬之
母任延之亲书翰伤切文辞哀痛千悲万恨何可
胜言龙门之桐其枝已折卷葹之草其心实伤呜
呼哀哉赋曰
悲哉秋气摇落变衰魂兮远矣何去何依望思无望
归来不归未达东门之意空惧西河之讥在昔金陵
天下丧乱王室板荡生民涂炭兄弟则五郡分张父
子则三州离散地鼎沸于袁曹人豺狼于楚汉或有
拥树罹灾藏衣遭难未设桑弧先空柘馆人惟一丘
亭遂千秋边韶永恨孙楚长愁张壮武之心疾羊南
城之泪流痛斯继体寻兹世载天道斯慈人伦此爱
膝下龙摧掌中珠碎芝在室而先枯兰生庭而早刈
命之修短哀哉已满鹤声孤绝猿吟肠断嬴博之间
路似新安藤缄椟□掩虞棺不封不树惟棘惟栾
天惨惨而异色云苍苍而正寒况乃流寓秦川飘飖
播迁从官非官归田不田对玉关而羇旅坐长河而
暮年已触目于万恨更伤心于九泉至如三虎二龙
三珠两凤并有山泽之灵各入熊罴之梦望陇首而
不归出都门而长送对宝盎而痛心抚元经而流恸
石华空服犀角虚风无少女草不宜男鸟毛徒覆
兽乳空含震为长男之宫巽为长女之位在我生年
先雕此地人生几何百忧俱至二王奉佛二郗奉道
必至有期何能相保凄其零露飒焉秋草去矣黎民
哀哉仲仁冀羊祜之前识期张衡之后身一朝风烛
万古埃尘丘陵兮何怨能留兮几人
感旧赋
并
序
唐岑参
参相门子五岁读书九岁属文十五隐于嵩阳二
十献书阙下□自谓曰云霄坐致青紫俯拾金尽
裘敝蹇而无成岂命之过欤国家六叶吾门三相
矣江陵公为中书令辅太宗邓国公为文昌右相
辅高宗汝南公为侍中辅睿宗相承宠光继出辅
弼易曰物不可以终泰故受之以否逮乎武后临
朝邓国公由是得罪先天中汝南公又得罪朱轮
翠毂如梦中矣今王道休明噫世业沦替犹钦若
前德将施于后人参年三十未及一命昔一何荣
矣今一何悴矣直念昔者为赋云其词曰
吾门之先世克其昌赫矣烈祖辅于周王启封受楚
佐命克商二千余载六十余代继厥美而有光其后
辟土宇于荆门树桑梓于棘阳吞楚山之神秀与汉
水之灵长猗盛德之不陨谅嘉声而允臧庆延自远
祜洽无疆自天命我唐始灭暴隋挺生江陵杰出辅
时为国之翰斯文在兹一入麟阁三迁凤池调元气
以无忒理苍生而不亏典丝言而作则阐绵蕝以成
规革亡国之前政赞圣代之新轨捧尧日以云从扇
舜风而草靡洋洋乎令问不已继生邓公世实须才
尽忠致君极武登台朱门复启相府重开川换新楫
羹传旧梅何纠缠以相轧恶高门之祸来当其武后
临朝奸臣窃命百川沸腾四国无政昊天降其荐瘥
靡风发于时令藉小人之荣宠堕贤良于槛□苟□
怓以相蒙胡丑厉以职竞既破我室又坏我门上帝
懵懵莫知我冤众人□□不为我言泣贾谊于长沙
痛屈平于湘沅夫物极则变感而遂通于是日光回
照于覆盆之下阳气复暖于寒谷之中上天悔祸赞
我伯父为邦之杰为国之辅又治阴阳更作霖雨伊
廊庙之故事皆祖父之旧矩朱门不改画戟重新暮
出黄阁朝趋紫宸□毂照路玉珂惊尘列亲戚以高
会沸歌钟于上春无小无大皆为缙绅颙颙□□踰
数十人嗟乎一心弼谐多树纲纪群小见丑独醒积
毁铄于众口病于十指由是我汝南公复得罪于天
子当是时也逼侧崩波苍黄反复去乡离土隳宗破
族云雨流离江山放逐愁见苍梧之云泣尽湘潭之
竹或投于黑齿之野或窜于文身之俗呜呼天不可
问莫知其由何先荣而后悴曷曩乐而今忧尽世业
之陵替念平昔之淹留嗟予生之不造常恐堕其嘉
猷志学集其荼蓼弱冠干于王侯荷仁兄之教导方
励己以增修无负郭之数亩有嵩阳之一丘幸逢时
主之好文不学沧浪之垂钩我从东山献书西周出
入二郡蹉跎十秋多遭脱辐累遇焚舟雪冻穿履尘
缁敝裘嗟世路之其阻恐岁月之不留眷城阙以怀
归将欲返云林之旧游遂抚剑而歌曰
东海之水化为田北溟之鱼飞上天城有时而复陵
有时而迁理固常矣人亦其然观夫陌上豪贵当年
高位歌钟沸天鞍马照地积黄金以自满矜青云之
坐致高馆招其宾朋重门迭其车骑及其高堂倾曲
池平雀罗空悲其处所门客肯念其平生已矣夫世
路崎岖孰为后图岂无畴日之光荣何今人之弃予
彼乘轩而不恤尔后曾不爱我之羇孤叹君门兮何
深顾盛时而向隅揽蕙草以惆怅步衡门而踟蹰强
学以待知音不无思达人之惠顾庶有望于亨衢
祭滂文 韩愈
维年月日十八翁及十八婆卢氏以清酌庶羞之奠
祭于二十三郎滂之灵曰汝聪明和顺出于辈流强
记好文又少与比将谓成长以兴吾家如何不祥未
冠而夭吾与卢氏痛伤可言思母之恩连呼以绝执
兄之手勉以无悲情一何长命一何短权葬远地孤
魂无依沥酒告情哀何有极尚飨
韩滂墓志铭 前人
滂韩氏子其先仕魏号安定桓王滂父老成厚谨以
文为韩氏良子弟未仕而死有二子滂其季也其祖
讳介为人孝友一命率府军佐以卒二子百川老成
老成为伯父起居舍人某后起居有德行言词为世
轨式滂既兄弟二人而率府长子百川早死无嗣其
叔祖愈命滂归后其祖滂清明逊悌以敏读书倍文
功力兼人为文词一旦奇伟骤长不类旧常吾曰尔
得无假之人耶退大喜谓其兄湘曰某违翁且逾年
惧无以为见今翁言乃然可以为贺群辈来见皆曰
滂之大进不唯于文词为人亦然既数月得疾以死
年十九矣吾与妻哭之伤心三日而敛既敛七日权
葬宜春郭南一里呜呼其可惜也已
铭曰天固生之耶偶自生耶天杀也耶其偶自死耶
莫不归于死寿何少多铭以送汝其悲奈何
念祖箴 宋刘辉
古之取人以德与年今之为人年耆德昏惟家之素
此其本根何以言之有子有孙表范不雅化为仇冤
隳家则易造家则难先祖之创累微甚勤前日汨湮
今方振骞前日馁凛今方饫温前不可思頞蹙心寒
今不可扰羸肌未完大小协心即为庆门鸱鸮之诗
可为长叹坠渊愿救人之常然既宁莫戒韩愈有云
人皆饮酒笑谑欢欣胡为醉醺沸居□邻书恶湎淫
引征之篇载号载呶刺于初筵长家以严未闻噪喧
抚下以恩未闻多言人谁无生有德则尊人谁无死
有德则存生死无德冗物愚魂过不可再涤垢磨痕
恶不可长履霜冰坚积善必专细流成川秉心不虔
蓝不盈襜思此念此可以绍先忽此怠此后昆何传
图写笺训以代韦弦
儋耳与侄孙元老 苏轼
侄孙元老秀才久不闻问不知识即尊体中佳否蜀
中骨肉想不住得安讯老人住海外如昨但近来多
病瘦瘁不复如往日不知余年得相见否循惠不得
书久矣旅况牢落不言可知又海南连岁不熟饮食
百物艰难又泉广海舶不至药特鲊酱等作无厄穷
至此委命而已老人与过子相对如臣苦行僧尔胸
中亦超然自得不改其度知之免忧所要志文但数
年不死便作不食言也侄孙既是东坡骨肉人所□
看往京凡百加关防切祝切祝今有一书与许下诸
子又恐陈浩秀才不过许只令付与侄孙切速为求
便寄达余惟万万自重不一
又 前人
侄孙近来为学何如想不免趋时然亦须多读史务
令文字华实相副期于适用乃佳勿令得一第后所
学便为弃物也海外亦粗有书籍六郎亦不废学虽
不解对义然作文极峻壮有家法二郎五郎见说亦
长进曾见他文字否侄孙宜熟看前后汉史及韩柳
文有便寄近文一两首来慰海外老人意也
又 前人
元老侄孙秀才屡得书感慰十九郎墓表本是老人
欲作今岂推辞向者犹作宝月志文况此文义当作
但以日近忧畏愈深饮食语默百虑而后动想喻此
意也若不死终当作尔近来须鬓雪白加瘦但健啖
啜如故尔相见无期惟望勉力进道起门户为亲荣
老人僵仆海外亦不恨也
赠司马光曾祖政太子太保□ 前人
皋陶迈种德种之远故其发也难发之难故其报也
大古之君子有种德于百年之前而待报于数世之
后者昔闻其语今见其人某官某故曾祖某官某笃
行有闻信于乡国怀道不试遗其子孙天不吾欺再
世而显至于曾孙其德日跻衮衣绣裳进位于朝退
有事于家庙其致朕命诏于有神尚食其报以康乃
后
曾祖母薛氏温国太夫人□ 前人
朕自通籍之臣皆有以宠绥其父母而自祖以上非
予丞弼之家莫获褒显君子之孝至于尊祖以及其
妣用邦君之礼以隆其家可谓至矣某官某故曾祖
母某氏专静有守柔嘉维则经之以孝慈纬之以恭
俭使清白之训不坠于子孙而隐德之报可质于天
地我有异数诏于幽穸翟茀副笄尚服享之
祖泫太子太傅 前人
朕有元臣以德媚于上下民见其羽旄闻其车马之
音则稽首而聚观之况其父祖坟墓之所在望其草
木盖有流涕而拜者锡命之宠岂特以慰其家而已
哉某官某故祖父某官某笃学力行追配前人仕道
难进止于一命无疆之庆在其子孙风流未远英烈
如在歆予宠章以慰民望
祖母皇甫氏温国太夫人□ 前人
夫天人之际若不可知而善恶之报各以其类凡今
富贵寿考光显于世朕察其父母大父母未有不仁
而得之者也某官某故祖母某氏令德孝恭着于闺
门好礼慈俭刑于姻族始生贤子以大其家而余泽
方茂福禄未究再世之后莫之与京愍册追荣国有
常典庶几幽坏服我宠灵
赠韩维曾祖处均燕国公□ 前人
汉诸袁之父子四世继出五公唐诸温之兄弟同时
并列三省着在国史古无拟伦眷予世臣有若韩氏
亿事仁祖始参大政笃生三子咸秉国成岂惟嗣世
之贤实赖积善之报某官某曾祖某潜德不耀久而
自彰天祚厥家世济其美盛矣曾孙之贵蔚为三寿
之朋逮予缵嗣之初继受艰难之托允文而靖既直
且温旋观纯德之全尚识遗风之自是用因上公之
旧秩开北国之新封仰以增庙室之光华俯以慰烝
尝之怵惕
曾祖母李氏燕国太夫人□ 前人
朕惟公卿之家有能父子躬履一德弼亮三世非其
渊源深长外有羔羊谅直之贤内有鸣鸠均一之助
亦安能奕世秉义久而不忘者乎具官韩维曾祖母
李氏育德名家作嫔良士珩璜之节动必以礼苹藻
之荐敬而有仪用能使其后昆丞弼我国家以无斁
于世今其莅政责任兹始余亦何爱大国不以易汤
沐之旧
祖保枢鲁国公□ 前人
朕方图任股肱之臣以光大祖宗之业用广斯志以
及尔私人之念祖谁不如我是以推沛恩命褒显前
人具官某祖某躬履仁义着迹乡党积累深厚见于
子孙或佐我仁祖之盛明或相我神考之休烈遗风
未远故吏尚存逮兹缵承继用耆哲朕既恭默思道
垂拱责成与其宠禄厥躬不若尊大其祖上以报贻
谋之德下以励移孝之诚肇新曲阜之封增宠师臣
之赠服我休命益大尔家
祖母郭氏周氏并赠鲁国太夫人□
前人
古者妇人爵因其夫贵以其子虽有过人之才绝俗
之行不得所托不表于世今余转臣父子兄弟先后
相望以师长我百辟愿推鸿恩光显先烈维考维妣
咸追锡休命肆予宠嘉之具官某祖母某氏德称闺
闱化及宗党允蹈家人之正居有鹊巢之福翟衣之
盛由子而获国封之贵及孙而大兹用锡尔周公之
封以炽韩氏之胄庶其有知服我新命
祭告远祖墓文 朱熹
维年月日远孙熹谨率侄某侄孙某等以酒果告于
远祖二十一公制置府君祖妣杜氏夫人之墓惟昔
显祖作镇兹邦开我后人载祀久远封茔所寄奉守
弗虔它人有之莫克伸理兹用震怛□于有司乡评
亦公遂复其旧伐石崇土俾后弗迷即事之初敢谢
其谴谨告
祭叔祖奉使直阁文 前人
维绍熙五年岁次甲寅十月戊子朔二十日丁未从
孙具位熹敢昭告于故五十六叔祖父奉使直阁府
君故五十六叔祖母恭人王氏之墓惟昔鼻祖德潜
弗升施及后人克济其美公仗汉节立哭朔庭白首
来归无所污涅而熹先子亦翔天朝适以此时遭谗
去国死生契阔遂以终天今四十年熹复来此无所
肖似宠秩横加能薄幸多仰愧前烈恭惟明诏全节
是褒照弟茕然亦沾禄仕瞻望封阙来拜公祠惟公
不亡歆此诚意尚享
□天辩诬通叙 岳珂
臣闻天下之不可泯没者惟其理之正也藏于人心
散于事情虽或晦而未彰抑而未扬暧昧而未白然
是理之在人心自有隐然而不可厚诬者是故伸屈
有时而不同荣辱既久而自判昔日之辱未必不为
今日之荣而今日之屈未必不基后日之伸也臣先
臣飞奋自单平宣政之间已着功于河朔高宗皇帝
受密诏开霸府而先臣首被识擢盖自是而历官孤
卿专制阃外未尝有蚍蜉蚁子之援独以孤忠结知
明主自信不疑勋名既高谗惎横出而先臣之迹始
危矣是时城狐负恃势可炙手天下之士莫敢一撄
其锋而先臣之得罪也何铸薛仁辅以不愿推鞫而
逐李若朴何彦猷以辩其非辜而罢士以百口保
任而幽之闽韩世忠以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为
问而夺之柄最后而刘允升以布衣叩阍而坐极典
矣一时附会之徒如万俟则以愿备锻炼自谏议
而得中丞王俊则以希旨诬告自遥防而得廉车姚
政庞荣傅选之流亦以阿附而并沐累迁之宠矣夫
赏者人之所慕而刑者人之所甚惧也豺狼朵颐而
当路顾乃相率而犯之至于轩冕在傍睨而不视是
岂人之情哉其必有大不安于其心而后不敢为也
盖非特搢绅之流心知义理之所在平恕之吏目击
冤抑之莫伸者之为也而异时同列之将不敢以嫌
疑而不言衡茅之士不忍以非位而不言夺柄而未
至于僇谓未足以惩犹之可也朝上匦函暮拘天狴
风旨之下凌虐可知讫不能逭寸草之命僇及其身
为世大耻而先臣既殁之后复有程宏图者大书直
指以明先臣之冤幸而大明当天谗佞悉殄而宏图
之言适合圣意宏图盖未敢逆为此望也然则是理
之在人心盖何如哉绍兴更化逐谗党复纯州还诸
孤之在岭峤者重以念先臣不忘之德意属之孝宗
皇帝嗣位之初首加昭雪既复其官爵又锡之冢地
疏以宠命而禄其孙子予以缗钱而恤其家族给以
元业而使之不糊口于四方旌以庙貌而俾有以慰
部曲三军之心日月照临下烛幽隐雨露沾溉□及
死生圣恩洋洋敻出史牒盖自汉魏以来功臣被诬
诞谩无实未有如先臣之抑及其昭雪之际眷渥有
加亦未有如先臣之荣者也圣诏之下朝阙庭而暮
四海老耋童不谋同辞咸曰此太上之本心而今
王所以奉承而行之者也忠愤之气固有时而伸而
徇国之臣亦非奸邪之所能遏也盖于是而三军北
首死敌之志益锐中原来苏望霓之心益切天下抵
掌抚足者亦遂少舒其郁抑之气此非臣私其祖之
言天下之公言也先臣果何以得此于天下哉其必
有不泯于人心者存而非可以智力使抑以其理之
正而已何以明之汪澈宣谕荆襄周行旧垒见其万
鳞比寂无欢哗三军云屯动有纪律乃竦然叹曰
良将之遗烈盖如此继而列校造前捧牍讼先臣之
冤澈遂喻之以当以奏知之意此语一出哭声如雷
咸愿各效死力至有为岳公争气之语澈慰谕久之
而啜泣者犹未止也故先臣复官之旨亦略叙其归
功之意先臣御军严整虽小犯不贳非直以姑息结
之而使之然也即此以明先臣之事盖有人心之所
同而不待臣区区之辩然先臣之得罪天下皆知其
冤而不知其所以为冤请叙先臣之所以冤而后它
可言也盖先臣之祸造端乎张俊而秦桧者实成之
俊之怨先臣不一也而大者有三焉淮西俊之分地
赵鼎命之怯敌不行迨先臣一战而捷俊则耻之一
也视韩世忠军俊迎桧意欲分其背嵬先臣执义不
可比行楚州城俊欲兴版筑先臣又曰吾曹当戮力
图□复岂可为退保计邪俊则怒之二也强敌大寇
俊等不能制而先臣谈笑取之主上眷宠加厚逾于
诸将先臣于俊为后辈不十数年爵位相埒俊则嫉
之三也桧之怨先臣亦不一也而大者亦有三焉全
家南还已莫掩于挞□纵归之迹草檄辱国复汗腼
于室捻寄声之问以至二策之合不得辄易大臣之
盟桧之私寇如此则主和之际岂容有异议然先臣
一则曰恢复二则曰恢复犯其所甚讳一也昔先兄
臣甫守鄞会稽文惠王史浩谓之曰方代邸侍燕间
尝一及时事桧怒之辄损一月之俸赵鼎以资善之
议忤桧卒以贬死其谋危国本之意非一曰矣然先
臣誓众出师乃首进建储之议犯其所不欲二也韩
世忠谋劫使者败和议得罪于桧桧命先臣使山阳
以捃摭世忠军事且戒令备反侧托以上意先臣曰
主上幸以世忠升宥府楚之军则朝廷军也公相命
飞以自卫果何为者若使飞捃摭同列之私尤非所
望于公相者及兴耿着狱将究分军之说连及世忠
先臣叹曰飞与世忠同王事而使之不辜被罪吾为
负世忠乃驰书告以桧意世忠亟奏求见上惊谕之
曰安有是既而以诘桧且促具着狱着得减死犯其
所深恶三也夫俊以其憾先臣之心而谄事于桧桧
之憾先臣者视俊为尤切唱和一辞遂启大狱况当
是时辅之以罗汝楫之迎合王雕儿之告讦万俟
挟故怨而助虐王贵劫于私而强从则先臣固非以
淮西之逗遛而先伯臣云非以通书而致变张宪亦
非以谋复先臣掌军而得罪也虽然淮西之事御札
可考也通书之迹书已焚矣惟锻炼之是从矣复掌
军之谋则又取信于仇人之说而必成于狴犴之内
甚而陈首之事自甘军法以实其言至行府兴狱虽
张俊极力以文致而其半亦自云妄矣明辩皆可覆
也呜呼冤哉□天莫闻洪皓尝奏事而论及先臣不
觉为恸以为敌中所大畏服不敢以名称者惟先臣
至号之为岳爷爷及先臣之死敌之诸酋莫不酌酒
相贺以为和议自是可坚而查钥尝谓人曰敌自叛
河南之盟先臣深入不已桧私于金人劝上班师兀
朮遗桧书曰尔朝夕以和请而岳飞方为河北图且
杀吾婿不可以不报必杀岳飞而后和可成也桧于
是杀先臣以为信即皓之所奏而观之钥之言其不
妄也臣故先述先臣之冤而后述所以为□天辩诬
之意盖先臣自结发从戎凡历数百战而其内剪外
攘之尤彰大着见者虽三尺之童亦能言其事破张
用收曹成驱虔寇而归之农蹙叛将而降其众擒杨
□以清重湖战李成以复六郡秘计成而刘豫废忠
信着而梁兴来两至淮堧而胡骑遁迹一至朱仙而
敌将愿降忠义百余万应于河北颍陈数十郡复于
河南境土骎骎乎返旧矣而奸臣误国亟命班师使
先臣之勋不克自究此又虽三尺之童亦能为先臣
扼腕而太息也此皆不必备论独以先臣受暧昧不
根之谤于今几七十载虽忠义之心昭昭乎天下而
山林之史疑以传疑或者犹有以议先臣之未尽臣
窃痛焉臣自龆龀侍先父臣霖日闻先臣行事之大
略诚恨不及逮事以亲其所闻惟先父臣霖易箦而
命臣者言犹在耳不敢不卒厥志自束发以来朝夕
忧惕广搜旁访而订正之一言以上必有据依而参
之以家藏之诏本月日不谬而后书盖如是者累年
而仅成诚惧无以终父志而使先臣之忠无所别白
乃于行实之中摘其未明者自建储而下凡五条条
皆有辩辩必有据庶几上附信史下答先命使先臣
之诬得因是而暴白于天下臣死且不朽矣臣重惟
先臣得罪于绍兴十一年之十二月而秦桧死于绍
兴二十五年之十月其间相距凡十四载而桧是时
凶焰烜赫威制上下盖专元宰之位而董笔削之柄
当时日历之官言于人曰自八年冬桧既监修国史
岳飞每有捷奏桧辄欲没其实至形于色其间如阔
略其姓名隐匿其功状者殆不可一二数大率欲薄
先臣之功以欺后世使后世以为不足多恨天下莫
不哀先臣之不幸且惜千载之后何以传信如臣前
所陈致祸之六条后所陈辩诬之五条虽天下之人
户知之人诵之野老贱卒得于传小夫庸俗腾于说
按之诏旨而不谬验之岁月而有稽可谓不诬矣然
臣窃意国史未之书也抑臣闻之桧之始罢相也上
召当制学士綦崇礼出桧二策示以御札明着其罪
日星焜耀垂戒万古岂易磨灭哉暨桧再相深掩讳
之公腾函章下台州于崇礼之婿谢伋家取之以灭
迹煌煌奎画尚敢举而去之于先臣之事何恤哉呜
呼此岂特先臣之不幸庙谟神筭郁而不彰桧之罪
尤不胜诛矣金匮石室之书固匪臣所得而见然臣
所以附其言于此者亦特见天下之所以哀先臣不
幸之意而痛直笔之无考也呜呼此□天辩诬之所
以不得不作也司马迁之言曰要之死日而后是非
乃定是非定于既死此人心之公论也而先臣既死
之后秦桧方秉国钧天下噤不敢议稔恶而毙继之
者犹一时之党也中经更化尝欲复先臣官而时宰
以为敌方顾和一旦无故而录故将且召祸不可故
还岭峤之诸孤复纯州之旧号皆出一时之特断而
拳拳圣眷首发于揖逊面命之顷故先臣复官录孤
之事皆高宗之所亲见而先父臣霖钦州召还赐对
便殿玉音宣谕谓卿家冤枉朕悉知之天下共知其
冤则孝宗之所以得先臣诬枉于问安侍膳之余者
盖详矣故一时辨先臣之事如李若朴何彦猷或生
拜郎曹之除或死沐褒赠之典而睿旨曲颁且有秦
桧诬岳飞举世莫敢言之语则先臣之事盖可不辩
而自明呜呼圣恩垕矣而时宰之所以进言者得非
以丕%E蚍胪坏\为罪乎建炎初伪楚不就北面一
时肉食者献言曰张邦昌敌之所立宜有以尊显之
李纲敌所恶置散可也上敛容曰恐朕之立亦非金
人所喜即圣谟而论之则先臣之事可明时宰之言
可辟独以古人之言所谓是非至死而后定者盖已
出于不幸而先臣之死余二十年然后奸邪辟正论
兴九泉孤忠始遂昭雪此其不幸尤可哀也臣尚忍
言之哉其他如以不附和议为怀奸以深入奋讨为
轻敌以恢远略为不量彼己以不事家产为萌异志
以不结权贵为妄自骄傲此臣又将哀桧之愚而以
为不必辩谨叙
世德序 册府元龟
诗曰维其有之是以似之传曰世济其美不陨其名
斯皆锡羡余庆象贤秉哲奕世载德克笃前烈之谓
也中代以降宗冑派别家声系谱参诸简册乃有学
古从政继志隆业贞固以干事端谨而植操笃守忠
孝敦尚儒雅方正无挠谦恭不竞奉身以约处众以
廉行能杰出知用周达义风英烈耀映前后以至爵
秩通贵名望充塞无尔祖能世其家业素弥卲淑
声载路为论者之叹服增士伦之景行信可以惩激
凶族而敦厉衰绪者矣
建祖祠移族人疏 明方孝孺
举觞而酹先酒盖思曲□之初秉耒必祀神农尚推
粒食之始况夫人之眇质皆先祖之遗休堂构积累
世之劳疆畛有无穷之利傥食焉而不察反二者之
不如是以宗庙为先着诸经礼有田则祭具列圣谟
苟存仁义之心敢忽祖宗之祀余家爰自前宋以至
于今上下三百余年继承一十五世虽绝续盛衰之
互见而东西前后之分宗凡此比屋之人孰非初祖
之裔然支分派别本源既远而益□世易人亡祠祭
仅存而无统或苟简而不循乎礼或怠惰而不当乎
时盂饭杯羹曷寓如存之敬桑枢瓮牖莫栖来格之
神兹欲创建新祠合祀群祖四时仲月有田者各伸
报本之诚一姓亡亲无后者咸享祔食之祭明同祖
之同体严事死如事生上以萃高曾祖考之灵下以
洽兄弟子侄之志燕毛序齿伫观睦族之欢鸠材僝
工请尽奉先之道在我宗属各单厥衷无或乖违以
吾祖
魏孝文论 前人
昔者舜命皋陶曰明于五刑以弼五教周人亦曰伯
夷降典折民于刑岂非礼者刑之本而刑者礼之寓
乎故礼之与刑异用而同归出乎礼则入乎刑法之
所不能加者礼之所取也春秋圣人用刑之书也而
一本乎礼酌乎礼之中参乎其事之轻重断以圣人
书法之繁简则春秋之旨可识而天下难处之变可
处矣文姜桓公之夫人而与弒其夫其罪为重故于
其去鲁也削其姓氏曰夫人孙于齐哀姜闵公之母
而与闻乎故其罪为轻故于其去也不削其姓氏而
曰夫人姜氏孙于邾然其事虽殊而子无雠母之义
则等也是以于其葬也皆谨书之而无贬辞焉其称
孙于前以正天下之大义书葬于后所以全母子之
至情皆本乎纲常揆乎人心合乎伯夷之典皋陶之
刑而无悖者也元魏冯太后鸩其子献文帝弘而献
文之子孝文帝宏为冯氏行期年之丧动循礼制君
子取焉先儒有为异说者以为非所当服其说谓孝
文于冯太后有不共戴天之雠乌得而为之服吾意
不然天下固无无父之国而岂有无母之人哉献文
于孝文则父也于太后则子也母虽不慈子不可以
不尽子道使太后有杀子之心而不果杀为其子者
尚不宜以欲杀己故而弗为服况孝文乃其孙而可
以父故而雠祖母乎知其亲而不能推其所当尊禽
兽之道也因吾之亲以推吾亲之所亲因吾之尊以
推吾亲之所尊此圣贤之教所以异于禽兽而为万
世通行之典也母杀其子而孙得雠是知有父而不
知父之有亲也岂人情与天理乎假而不幸遇若文
姜之母预杀吾父为子者欲雠之则子之弒母与妇
之杀夫其罪固无以异弒母而复雠欲为孝而益重
其不孝犹且不可故圣人于文姜之卒书葬以明母
子之恩况冯太后直哀姜比耳母生之身而母杀之
死者且不敢怨而孙乃欲追雠其祖母而绝不服丧
果何义者乎论者徒知父之雠不共戴天而不推孝
子之于亲纵受其虐不敢疾怨固非常人之比苟惟
伸子之情而不明父之于母犹吾之于父是惟知有
父而以祖为路人商鞅韩非之法犹不至此顾欲妄
援春秋以断之春秋之义曾若是戾乎故冯太后之
杀子固获罪于春秋而非子孙之所得雠也孝文之
尽心于丧礼其于礼也合矣其于人子之情厚矣孔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圣人于人
之过求人之仁而论者乃于人之美而求其过其亦
异乎圣人之教而甚于责人也哉或曰子无雠母之
义固然矣唐之武后论者惜五王不告于庙而诛之
何也曰冯太后之恶惟在乎杀子故孙不得而雠之
武氏灭唐之宗庙社稷歼唐之子孙易唐之国号是
唐之篡贼也子虽不忍雠之唐之祖宗其舍之乎五
王为唐讨贼中宗勿与知焉其可也是亦春秋之意
也故春秋之法罪轻而不悖乎礼者不以公义废私
恩恶大而为天下所不容者不以私恩废公义能权
事物之轻重然后可以用春秋不然其不受诛于春
秋者鲜矣
敬书吾祖盆荷诗手笔后 高攀龙
吾祖静成先生尝以盆盎植荷于庭中嘉靖己未花
赏之以诗是年得吾伯兄附凤越二年壬戌再花再
赏之以诗复得攀龙若为吾兄弟兆者抑何异耶夫
家之有喜其气先应鸟鹊草木皆能兆之今以莲兆
莲花之君子也发于盆盎小能大也常人神局于六
尺君子神充于宇宙亦若是矣吾兄弟可不勉欤莲
多子者也子以及子吾兄弟之子孙可不勉欤相率
而为君子也乃所以报吾祖执天之休也欤
家书 史桂芳
稽孙恐汝祖父皆衰病此不足虑但恐汝祖父学不
进心地不洁净自求衰病纵壮健徒添过愆我近日
饮食胜常起居甚乐稍窥见千古圣贤气象此意或
可靠今日洪阳送碑来问我今年收成好么我对曰
你不消问我收谷好不好只问我近日心好不好如
我心好老年相安泰儿孙自昌盛如我心不好多收
些谷何用救得甚事我对茂林修竹清风明月虽日
不再□亦快乐因与洪阳及老木匠相对叹息人生
天地间只要勤苦方可做圣贤隆庆六年九月初一
桑园许氏祠堂记 罗伦
初祖之祭古未有也自程子焉礼以义起者也朱子
废之以疑于禘也为义而起者重本也厚天下之大
经也为疑于禘而废者明分也正天下之大法也二
子之意并行而不悖也记曰礼从宜宜者何从程子
也从程子者何缘人情也先王制礼缘人情而设也
不忘其所由始者人之情也今夫廛井之氓始为宫
室者祀之始为稼穑者祀之始为饮食者祀之凡有
功民生者皆祀之不忘其始也况吾身之所始乎焉
可废也记曰君子行礼不求变俗又曰先王修其教
不易其俗缘人情也初祖之祠土族之俗也世士之
族远或汉魏近或唐宋合族之众多倍千寡倍百初
祖之祠士族尚焉初祖而下高祖而上简其有功德
古所谓乡先生者配之群祖则祭于墓而已高祖而
下则各祭于小宗之家其为屋也祠而不庙其为享
也荐而不祭其时以冬至也正至朔望则参冠婚丧
则告明谱读约则会善则书过则惩一于是祠焉所
以维族人之心使知千万人之身其初一人之身也
贵不至忽贱富不至骄贫少不至戾长不至相视如
涂之人也先王崇化道民之意其亦庶乎程子之说
焉可废也朱子废矣然岁率族人一祭于墓焉其徒
谓如墓必有祠今墓远而祠于家亦祠于墓之类也
焉可废也斯礼也罗氏之族行之二十余世矣不以
程而始不以朱而废是亦可见人心之同然而不能
自已也河平许氏吾邑望族也徙吉水桑园者十有
五世矣世以儒鸣初祖之祀先祖之配如吾族也斯
礼也士族之达礼也是亦可见人心之同然而不能
自已也于戏自先王至于今日一心岂相远哉所以
教而养之者非其具耳祀礼宗法盖先王化成天下
人心之具也非士之所得为也许氏子能缵先人之
绪行之于其族时而可远焉是为之兆也许氏子名
楫字济川戊子贡士学于予而志于古伦是以记之
祖孙部艺文二
诗
自劾诗 汉韦元成
元成以列侯侍祀孝惠庙天雨淖不驾驷马车而
骑至庙下有司劾奏削爵为关内侯元成自伤贬
黜叹曰吾何面目以奉祭祀作诗自劾责
赫矣我祖侯于豕韦赐命建伯有殷以绥厥绩既昭
车服有常朝宗商邑四牡翔翔德之令显庆流于裔
宗周至汉群后历世肃肃楚傅辅翼元夷厥驷有庸
惟慎惟祗嗣王孔佚越迁于邹五世圹僚至我节侯
惟我节侯显德遐闻左右昭宣五品以训既□致位
惟懿惟奂厥赐祁祁百金洎馆国彼扶阳在京之东
惟帝是留政谋是从绎绎六辔是列是理威仪济济
朝享天子天子穆穆是宗是师四方遐迩观国之辉
茅土之继在我俊兄惟我俊兄是让是刑于休厥德
于赫有声致我小子越留于京惟我小子不肃会同
□彼车服黜此附庸赫赫显爵自我队之微微附庸
自我招之谁能忍愧寄之我颜谁将遐征从之夷蛮
于赫三事匪俊匪作于蔑小子终焉其度谁谓华高
企其齐而谁谓德难厉其庶而嗟我小子于贰其尢
队彼令声申此择辞四方群后我监我视威仪车服
唯肃是履
述祖德诗二首 宋谢灵运
序曰大元中王父大定淮南负荷世业专主隆人
逮贤相徂谢君子道消拂衣蕃岳考卜东山事同
乐生之时志期范蠡之举
达人贵自我高情属天云兼抱济物性而不撄垢氛
段生藩魏国展季救鲁人弦高犒晋师仲连却秦军
临组乍不□对珪宁肯分惠物辞所赏励志故绝人
苕苕历千载遥遥播清尘清尘竟谁嗣明哲时经纶
委讲缀道论改服康世屯屯难既云康尊主隆斯民
中原昔丧乱丧乱岂解已崩腾永嘉末逼迫太元始
河外无反正江介有蹙圮万邦咸振慑横流赖君子
拯溺由道情龛暴资神理秦赵欣来苏燕魏迟文轨
贤相谢世运远图因事止高揖七州外拂衣五湖里
随山疏浚潭傍岩艺枌梓遗情舍尘物贞观丘壑美
倬彼我系 唐王勃
倬彼我系舍弟虢州参军勃所作也伤迫乎家贫
道未成而受禄不得如古之君子四十强而仕也
故本其性情原其事业因陈先人之述以议出处
致天爵之艰难也兄励序
倬彼我系出自有周分疆锡社派别支流居卫仕宋
臣嬴相刘乃武乃文或公或侯
晋历崩坼衣冠扰弊粤自太原播徂江澨礼丧贤隐
时屯道闭王室如毁生人多殪
伊我有器思逢其主自西施东择木开宇田彼河曲
家乎汾浦天未厌乱吾将谁辅
伊我祖德思济九埏不常厥所于兹五迁欲及时也
夫岂愿焉其位虽屈其言则传
爰述帝制大搜王道曰天曰人是祖是考礼乐咸若
诗书具草贻厥孙谋永为家宝
伊余小子信惭明哲彼网有条彼车有辙思屏人事
克终前烈于嗟代网卒余来绁
来绁伊何谓余曰仕我瞻先达三十方起夫岂不怀
高山仰止愿言毓德啜菽饮水
有乌反哺其声嗷嗷言念旧德忧心忉忉今我不养
岁月其滔俯从役岂敢告劳
从役伊何薄求卑位告劳伊何来参卿事名存实爽
负信愆义静言遐思中心是愧
寄从孙崇简 杜甫
嵯峨白帝城东西南有龙湫北虎溪吾孙骑曹不记
马业学尸乡多养鸡庞公隐时尽室去武陵春树他
人迷与汝林居未相失近身药裹酒长携牧竖樵童
亦无赖莫令斩断青云梯
示从孙济 前人
平明跨驴出未知适谁门权门多噂且复寻诸孙
诸孙贫无事宅舍如荒村堂前自生竹堂后自生萱
萱草秋已死竹枝霜不蕃淘米少汲水汲多井水浑
刈葵莫放手放手伤葵根阿翁懒惰久觉儿行步奔
所来为宗族亦不为盘□小人利口食薄俗难具论
勿受外嫌猜同姓古所敦
吾宗 前人
吾宗老孙子质朴古人风耕凿安时论衣冠与世同
在家常早起忧国愿年丰语及君臣际经书满腹中
赠从孙义兴宰铭 李白
天子思茂宰天枝得英才朗然清秋月独出映吴台
落笔生绮绣操刀振风雷蠖屈虽百里鹏骞望三台
退食无外事琴堂向山开绿水寂以闲白云有时来
河阳富奇藻彭泽纵名杯所恨不见之犹如仰昭回
元恶皆滔天疲人散幽草惊川无活鳞举邑罕遗老
誓雪会稽耻将奔宛陵道亚相素所重投刃应桑林
独坐伤激扬神融一开襟弦歌欣再理和乐醉人心
蠹政除害马倾巢有归禽壶浆候君来聚舞若讴吟
农人弃蓑笠蚕女堕缨簪欢笑相拜贺则知惠爱深
历职吾所闻称贤尔为最化洽一邦上名驰三江外
峻节贯云霄通方堪远大能文变风俗好客留轩盖
他日一来游因之严光濑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湘愈侄十二郎之子登长庆三年进士第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朝除弊
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
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示爽 前人
宣城去京国里数逾三千念汝欲别我解装具盘筵
日昏不能散起坐相引牵冬夜岂不长达旦灯烛然
座中悉亲故谁肯舍汝眠念汝得一身西来曾几年
名科揜众俊州考居吏前今从府公召府公又时贤
时辈千百人孰不谓汝妍汝来江南近里闾故依然
昔日同戏儿看汝立路边人生但如此其实亦可怜
吾老世味薄因循致留连强颜班行内何实非罪愆
才短难自力惧终莫洗湔临分不汝诳有路即归田
宿曾江口示侄孙湘二首 前人
云昏水奔流天水漭相围三江灭无口其谁识涯圻
暮宿投民村高处水半扉犬鸡俱上屋不复走与飞
篙舟入其家瞑闻屋中啼问知岁常然哀此为生微
海风吹寒晴波扬众星辉仰视北斗高不知路所归
舟行亡故道屈曲高林间林间无所有奔流但潺潺
嗟我亦拙谋致身落南蛮茫然失所诣无路何能还
经进百韵诗 宋岳珂
臣一介孱庸滥饕世禄每念沉冤未雪直笔久污
一意纂修五年勤瘁上干宸览误简渊衷万死尚
宽九殒莫报今因追感先臣飞事辄赋百韵诗一
篇缮写躬诣天庭投进伏望圣慈特赐睿察昭白
而施行之干冒天威臣下情无任惶惧震越屏营
之至
永佑当临御重熙极泰亨物穷隍土复地大孽牙萌
蠢尔戎真裔违吾海上盟腥膻盘九土氛雾塞三精
于赫中兴主初专九伯征赤符观炳炳喜兆得庚庚
四七膺休运三千协一诚乾坤恢辟阖日月洗明清
天授睢坛策风兴渭水英维时臣大父韬迹圣廛氓
宝匣鸣长剑雄冠彯曼缨衣裘供羿射灯火近韩檠
圣世方求骏明神岂舍骍如从鱼钥守小析羽林兵
□敌无车乘麾军不鼓钲熏门摧彦政汜水从闾勍
驿召班龙节犀军下雀桁王师俱蓄缩敌骑愈纵横
马渡朝迎敌钟山夜驻营狂澜身砥柱大厦手支撑
敌焰犹繁炽吴都忽震惊东巡传警跸右袒半公卿
愤起宜兴旅追收建邺城大江谁饮马五岳更刑牲
一荡西江李重歼固石彭利兵驱虎豹杰观筑鲵鲸
玉帐旋平广铜符遂帅荆皇灵期濯濯王事分傍傍
沙漠逋封豕山林息聚□神州宜亟复六郡乃先争
桀犬徒冯垒苗民敢抗衡锐师掀狡窟高堞覆坚棚
鼎沣兵方进湖湘寇辄平几年凶祸结八日骏功成
叛将因资用降人岂畏坑开疆下商虢结约到磁洺
谋帅难张俊还兵虑郦琼但虞遗后患初匪厌纷更
沔鄂重归镇齐刘尚据京且羞离楚馔未用渡河罂
细柳千屯柔桑万瓦甍流民俱授亩战士亦从耕
夫浍萦如带原田画若枰连云登美稼淅玉饭香□
刍挽从今省兵储亦顿赢吏贪无鼠硕民佚异鲂赪
姑定鸿沟约交驰绝域伻邻欢新玉帛宴衎乐簧笙
未几边摇草恶知野食苹礼容方济济革乘忽軿軿
睿断昭雄赳天威震隐六师纷雾集四校盛雷轰
戎驾爰方启神锋莫敢撄童髫欣再见父老喜前迎
义气通诸夏讴声沸八纮官兵扬隼鸷敌穴泣鼯猩
跬步临京阙朝衣诣寝楹晋军传鹤唳楚幕听乌鸣
机会乘今日雌雄决此行幸成十载绩归捧万年觥
何事东来诏遄追北指旌抚膺皆壮士牵袂有啼婴
嵘岌登枢极雍容俨佩珩身虽处廊庙志则在幽并
岂意中原略深违时相情和戎徒效敬投几不闻罃
正尔先鞭着居然谤箧盈凶威摇吏椟风旨动台抨
枭虺饥吞噬鹰熬乐使令众髽常忌冠同浴不讥裎
远虑为侥福先驱谓缓程一言鸣仗马千丈下乔莺
盍考谢赦表兼观赐札评许身无少愧忧国甚于酲
彼谮宜投虎能言不离鹦鸟翾身蚤箙兔健足先烹
有客悲周道何人归鲁祊同时惟切齿来者但惩羹
长夜何时旦沉阴几日晴是非从欠定祸否待终倾
先帝资神武深仇怆父兄每怀得颇牧胡忍弃韩黥
哲监何尝惑孤忠果渐明岳阳还旧号岭表返诸惸
故垒营新祀畿封辟赐茔用心传舜子述事广文声
甘雨兴余槁青天豁久盲先臣死不朽圣德浩难名
陛下今汤禹王臣昔散闳令图天广大盛烈日铿鍧
心术参尧运规模绍汉宏遗形高阁绘良股盛朝赓
故将幸非远微臣矧敢轻传稽史谬败俗订言
日系无虚笔云章有满籯竹书皆历历玉训尚铿铿
愿辍清朝暇叨承乙夜呈作诗哀寺孟览奏念缇萦
恩锡茅封宠光昭衮字荣誓怀如皦日忠报毕余生
奉和春游呈云耕叔祖 真桂芳
节遇中和景渐暄自摩倦眼望前村雕镂花柳春无
迹沐浴山川雨有恩忆昔踏青终日醉如今垂白几
人存未应便作衰翁看藉草犹堪倒一樽
再从侄瑛幼孤学道龙虎山自伤不能鞠携述
祖德以勉之 元袁桷
煌煌元冑家越徙鄞隐道閟躬三世养真是生祥符
观光绩文占籍浚仪佐邑孔勤粤有光禄亦奉于越
聿魁开封老守于括少保恂恂卑退静阅太保灵承
逃难乘筏大耋韬明闾里胥洽笃生卫公乔柯茂丰
敦让诒则摄狱自公绝蔓秉仁千人着功冥报氤氲
维垣锡崇于赫少傅受学族祖习绎典谟正献同字
正献首科少傅踵举复师以研繄我族父昭穆会稽
非宗畴谱同源迢迢宴堂是叙相臣嫉忠同党同锢
正学勃兴象山武夷相继登朝奉常羽仪维我少傅
抱其魁奇经武有本日用不疲绝币罢书感励孜孜
乃登东观乃佐宰司岁为阉茂正肃冠廷正献休休
少傅绳绳载史纂谟致事以行少傅作程均赢纪经
翼翼京邑十载敉宁憬彼介狄回戈指淮铁驷豗喧
为厉之阶公在宥密展诚弼谐悉卒宵征拉其妖霾
总戎辅京秉纛受齐奸沈于渊公归在里征彼寿俊
县车告止三启公府永楚赐履复荒于齐终越以祀
冢子庐陵克谨其承曰惟瑞安俭不近名生我俊兄
志学蜚英上试铨曹计偕荐膺余年尚孩企焉战兢
女纪既蒙讫箓更符匪曰愚智厄穷同途火焚高闳
戚戚告瘏不敏其芸莫植其居泯奄长夜衋然永徂
念子之稚孔嶷孔朗不宁以糊俾游泬荒我虽异途
与汝同情无为夸淫无溺燕朋壹尔气神履冰奉盈
我宗匪微德芬匪沫来者之荥逝者之戒沾沾褱新
不究其败鉴彼太素曷其有坏述我祖德送尔言迈
匪穷咏歌申以用诫
送罗彦思往闽中候迎大父 郭钰
天伦有真乐家庆传新图人生百年内于焉始为娱
尔翁老京国风霜摇鬓须尔父奉慈帏干戈沈里闾
岂无饘与粥朝夕不得俱眼穿孤飞云心折反哺乌
近者消息真万里神明扶沈思供子职内外悬君躯
投袂出门去父命何勤劬朝迎莫望返少壮轻畏途
见翁问起居同舍相惊呼孙已如翁长子应似翁臞
时危久离别会面当何如归期谅不远春酒为君酤
再拜千岁寿亲戚多欢愉卿相何足道胜事世所无
愿言慎前路明发毋踌蹰
自干封归省祖珑过大南岭向玉山
王逢
从亲客殊乡所忻尘事屏兹承有方役愿言千里骋
朝辞县北山午逾虚南岭湿岚冱浮阴高日下□耿
乱田麦蕃膴绝壁松秀整登登箯舆劳委委萝径永
异迹辨夔足独往见僧影冲襟宽旷元趣集深静
丘墓躬汛埽庭闱念定省仆夫戒期程乌啼复予警
鬻孙谣 李思衍
白头老翁发垂领牵孙与客摩孙顶翁年八十死无
恤怜女孩童困饥馑去年虽旱犹禾熟今年飞霜先
杀菽去年饥馑犹一粥今年饥馑无余粟客谢老翁
将孙去泪下如丝不能语零丁老病维一身独卧茅
檐夜深雨梦回犹是□呼孙县吏催租正打门
送孔惟中再谒祖林 傅若金
吾郡称文物君家续圣贤尼山县日月树野隔云烟
追远逢昭代游方及盛年北通三仲谱南下九江船
雁起垂纶外鸥飞解缆前水凉闻雨坐沙瞑望星眠
岱岳遥临海河流远自天路询洙泗境人指郓欢田
日观朝辉接风云莫色连閟宫俱寂寂阙里独绵绵
翠合知林暮翚飞识庙堧趋庭槐气润拜下柏阴圆
科斗残书帙旋虫坏乐县图稽始祖出世别小宗传
远近论昭穆尊卑齿后先杖裁楷木净冠截桧皮坚
旧俗闻诗礼遗仪见豆笾玉倾当别酒珠写赠行篇
古道嗟坏辙长途劝着鞭京师同逆旅瀛海限飞仙
赋或君王问贫应故旧怜苦吟冰合砚危坐雪侵毡
鱼目从人贵蛾眉祗自妍犹怀薛氏剑未绝伯牙弦
卒业思归鲁离群遽发燕霜蹄终奋迅风翼蹔回旋
文忆来时把诗要去日联绿芜羇思满青柳别愁牵
为客惭乌鸟因君感杜鹃兖城多驿使频寄彩云笺
七哀诗七首之一 伯颜
我祖我父金月精高曾累世皆簪缨岁维丁卯兮吾
以生于赫当代何休明读书愿继祖父声头白今日
俱无成我思永诀非沽名生死逆顺由中情神之听
之和且平呜呼祖考兮俯鬷假笾豆失荐兮我之责
梦先大父有感 吴师道
死别一纪余故迹随流波哀端在肠臆惨若婴沈疴
昨梦临我前俨服冠峨峨手持一卷书授我仍长哦
觉来惊且悲庭树酸风多惝恍送归魂冉冉荒山阿
永怀忠爱心生死耿不磨保躬蹈前训没世期无他
奈何人事乖志愿常蹉跎平生素无泪此夕如倾河
谢氏祖孙创沣阳桥 陈旅
涔阳极目云气昏冲风扬波鼍窟翻湘妃抱琴望虞
舜日莫江竹多啼痕木兰为舟不可度谁幻曾渊作
平路天横夜静牛渚长海市朝晴蜃楼吐祖孙移山
山可移昔人不信今见之千年犹有召伯埭白面聚
敛嗟何为
述祖诗 赵由侪
悠悠我祖始于轩丘抚历南阳秩秩大猷爰自伯益
舜锡斿中衍事商造父御周征彼徐方熊熊有功
邑于赵城大河之东建氏晋国耿先其封成宣喻日
畏夏爱冬岸贾作难婴臼立孤襄子始大恒山得符
于赫列侯懋建丕图肃矣武灵兆配有虞西汉子都
生长河间暨于唐末今族居燕卜迁大梁世系绵□
厚德丰功宜永其传中罹多难南历江沱眷焉吾宗
丰水居多百川有原众条有柯庸修家牒克俾无讹
固余伯仲忧患多更瞻叹古烈自怜其生其生岂偶
三辰垂精德业未进敢不战兢我心伊何尝念厥初
感彼霜露怆焉踟躇奉先如在宗戚相于亦有萱草
高堂可娱惟忠惟孝立身有本嗟尔后进勖哉自勉
万有能销斯道无泯温恭朝夕云何不谨显亲扬名
俾昌俾炽善保家声期于勿替尚念前人留心谱系
受天之庆远及苗裔
示孙谐 刘因
龙山古壮哉郁郁盘烟岚一读元子诗冷然玉泉甘
江山胜景要佳客而我不到怀应惭雷家髯翁虎耽
耽刘氏遗爱存河南百年乔木动秋色篮舆谁与供
奇探昆山出美玉楚国多楩楠孙郎复贵种良璞须
深函勾萌甲拆慎培养陵云干霄看岩岩野夫老矣
一何拙平生只有归休堪传经访道可无愧为我早
办龙山庵
番阳萧性渊携其祖将领所爱唐琴号霜钟者
还自和林求诗六月三日五门宣赦后作
揭傒斯
嵩山昔有萧将军读书学剑天下闻南随龙马渡江
去尚有孤琴传子孙孤琴云是唐人斫昔日军中自
行乐至今犹存杀伐声一鼓哀风振寥廓将军之孙
才且良文能作赋武蹶张秦皇城下饮白马祁连山
中射白狼时平好文不好武抱琴却叹儒衣□昭王
台上看青春彭郎矶头梦归路日长史馆幽且闲正
冠拂琴为我弹京城六月日如火霜钟半夜鸣空山
南风自有虞廷操可惜同心不同调捐琴决眼望青
天今日天门有新诏
祖德诗八首 明宣宗皇帝
恭惟我仁祖躬备大圣德天性禀纯粹温恭而允塞
笃志在仁义兼亦贵稼穑宝玉之所藏山川被光泽
维时属遘屯畎亩之自适进退与道俱玉德怀贞白
皇天鉴昭晰宝命所繇锡笃生太祖圣配天立人极
海内如鼎沸土壤分割析苍生靡怙恃俯伏毙毒螫
仗剑起濠梁奉天拯焚溺再驾定东南一举下西北
旷哉六合内腥秽悉荡涤三光复宣朗五典重修饬
远齐尧舜功近过汤武绩遂令普天下休养乐生息
太宗削奸回维统奠宗祏圣文既炳焕神武尤赫奕
贤才尽登用秉德各修职庶邦承覆载贡献来九译
昭考抚盈成至仁弘隐恻民安视如伤恭己临万国
继志与述事夙夜怀兢惕皇风益清穆皇道弥正直
正本所自隆仁祖实启迪祥源深且广天派肆洋溢
圣神肇传序茂衍万世历造商本元王兴周美后稷
兹予嗣鸿业时几谨申饬四圣赫在天悠久贻法式
保佑赖深眷负荷愧余力稽首陈咏歌庶用示无斁
连日风雨骤生薄寒分甘哺孙赋诗自娱园蔬
时醪亦足养老 宋登春
江城风雨夕茅屋短长吟历历秋花发翛翛落叶深
老凭孙暖眼客用酒宽心欲买罗含宅曾无作赋金
命孙田 陈献章
新闻斥卤走通川剩种乌穧益税钱士不居官终爱
国孙当从祖是名田幸生天下承平日屡见人间大
有年从此不须忧俯仰茅斋向暖抱孙眠
喜孙读书 前人
闲看溪水绕橙根自握刀鉏斸小园日午课诗孙渐
长上堂夸与阿婆言
述先德诗四十韵 湛若水
维祖奉训初治中肇德庆倦游憩增城定卜甘泉境
再传县簿君民事亦簿领元帅出乱季保障六乡靖
池鱼贷断死先期自归命他乡绐乞囚完保十腰颈
舟师厄苏寇率义援乃竞甘泉名义乡获免降军令
孤婴暂微弱继世履蕃盛我祖樵林公鹡鸰五呼应
人皆好夸靡我独乐居静冥栖上游庄林塘互交映
我师尝卧游题诗寄高兴上苏上游樵下钓铁江泳
春至理农桑蚕熟谷亦颖夫人自蚕缫谷易丝绢并
以兹广土业土直宁优剩孝友动里闾行义太丘等
自兹重乡评世业保终竟显考曰怡庵高才乃雄逞
直志靡款曲正色奸回屏强弱以弱强高义畏乡井
损己忧人忧人众天久定好事屡济贫乐友浃游骋
长洗荤血肠日啜十瓶茗谥妣曰贤母四十孀居整
贞智与慈俭纯诚自天性高人阳明子碑表阐幽行
恨公不立朝大节唾奸佞水也实不肖承德数世永
每感尹母言且免咸父订妄秉圣途志岁暮徒耿耿
特立与群疑独行耻孤影年颓志不酬挥戈倡予猛
远道行跛□渊泉汲短绠二品蒙素餐深夜愧私省
恭逢圣主恩褒封一朝并三世连八座祖考及子姓
维昔世田家迈迹自今炳誓当报主恩出心以为证
七月三十日祖母初度八十九 杨基
白发青瞳寿者身每逢佳节话咸淳百年未尽四千
日来岁还周九十春迁客无家空望拜孤臣有表竟
谁陈今朝风雨茅茨底应对儿孙说远人
祖孙部纪事一
书经伊训惟元祀十有二月乙丑伊尹祠于先王奉
嗣王祇见厥祖侯甸群后咸在百官总己以听伊尹
乃明言烈祖之成德以训于王
左传宋襄夫人襄王之姊也昭公不礼焉夫人因戴
氏之族以杀襄公之孙孔叔公孙锺离及大司马公
子昂皆昭公之党也司马握节以死故书以官司城
荡意诸来奔效节于府人而出公以其官逆之皆复
之亦书以官皆贵之也
注
襄夫人昭公适祖母
史记秦本纪周宣王即位以秦仲为大夫诛西戎西
戎杀秦仲秦仲有子五人其长者曰庄公庄公生子
三人其长男世父世父曰戎杀我大父仲我非杀戎
王则不敢入邑遂将击戎让其弟襄公襄公二年戎
围犬丘世父世父击之为戎人所虏
礼记檀弓公仪仲子之丧檀弓免焉仲子舍其孙而
立其子檀弓曰何居我未之前闻也趋而就子服伯
子于门右曰仲子舍其孙而立其子何也伯子曰仲
子亦犹行古之道也昔者文王舍伯邑考而立武王
微子舍其孙腯而立衍也夫仲子亦犹行古之道也
子游问诸孔子孔子曰否立孙
邾娄考公之丧徐君使容居来吊含曰寡君使容居
坐含进侯玉其使容居以含有司曰诸侯之来辱敝
邑者易则易于则于易于杂者未之有也容居对曰
容居闻之事君不敢忘其君亦不敢遗其祖昔我先
君驹王西讨济于河无所不用斯言也容居鲁人也
不敢忘其祖
祭统启右献公献公乃命成叔纂乃祖服
注
献公成
公之曾孙名术启开右助也鲁襄公十四年卫孙文
子宁卫子逐卫侯卫侯奔齐言庄叔余功流于后世
能右助献公使之亦得反国也成叔庄叔之孙烝鉏
也其时成叔事献公故公命其纂继尔祖旧所行之
事也
国语公父文伯之母季康子之从祖叔母也康子往
焉门而与之言皆不逾阈祭悼子康子与焉酢不
受彻俎不宴宗不具不绎绎不尽饫则退仲尼闻之
以为别于男女之礼矣
公父文伯之母如季氏康子在其朝与之言弗应从
之及寝门弗应而入康子入见曰肥也不得闻命无
乃罪乎曰夫外朝子将业君之官职焉内朝子将庀
季氏之政焉皆非吾所敢言也
杨食我生叔向之母闻之往及堂闻其号也乃还曰
其声豺狼之声也终灭羊舌氏之宗者必是子也
列子汤问篇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
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
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
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
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
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
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
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慧以残
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
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
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生子子又
生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
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
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越之东有辄木之国其大父死负其大母而弃之曰
鬼妻不可与同居处
孔丛子记问篇夫子闲居喟然而叹子思再拜请曰
意子孙不修将祖乎羡尧舜之道恨不及乎夫子
曰尔孺子安知吾志子思对曰伋于进瞻亟闻夫子
之教其父析薪其子勿克负荷是谓不肖伋每思之
所以大恐而不解也夫子忻然笑曰然乎吾无忧矣
世不废业其克昌乎
赵王问子顺曰寡人闻孔氏之世自正考父以来儒
林相继仲尼重之以大圣自兹以降世业不替天下
诸侯咸资礼焉先生承其绪作二国师从古及今载
德流声未有若先生之嗣率由前训将与天地相敝
矣答曰吾先祖父并禀圣人之性如君王之言也至
如臣者学行不敏寄食于赵禄仕于魏幸遇二国之
君宽以容之若乃师也未敢承命假令赖君之愿后
世克祚不忝前人不泯祖业岂徒一家之赐哉亦天
下之庆也王曰必然必然
史记陈丞相世家平长可娶妻户牖富人有张负张
负女孙五嫁而夫辄死人莫敢娶张负见平归谓其
子仲曰吾欲以女孙予陈平张仲曰平贫不事事一
县中尽笑其所为独奈何予女乎负卒予女诫其孙
曰毋以贫故事人不谨事兄伯如事父事嫂如母
万石君奋传奋归老于家子孙为小吏来归谒万石
君必朝服见之不名子孙有过失不谯让为便坐对
案不食然后诸子相责因长老肉袒固谢罪改之乃
许子孙胜冠者在侧虽燕居必冠申申如也上时赐
食于家必稽首俯伏而食之如在上前其执丧哀戚
甚悼子孙遵教亦如之
孝武本纪少君者故深泽侯匿其年及所生长常自
谓七十能使物郄老少君从武安侯饮坐中有年九
十余老人少君乃与其大父游射处老人为儿时从
其大父行识其处一坐尽惊以少君为神数百岁人
也
冯唐传唐大父赵人父徙代汉兴徙安陵唐以孝着
为中郎署长事文帝文帝辇过问唐曰父老何自为
郎家安在唐具以实对文帝曰吾居代时吾尚食监
高袪数为我言赵将李齐之贤战于巨鹿下今吾每
饭意未□不在巨鹿也父知之乎唐对曰尚不如廉
颇李牧之为将也上曰何以唐曰臣大父在赵时为
官卒将善李牧臣父故为代相善赵将李齐知其为
人也
赵王彭祖传彭祖多内宠姬及子孙相二千石欲奉
汉法以治则害于王家是以每相二千石至彭祖衣
皂布衣自行迎除二千石舍
汉书贾谊传贾生之死年三十三孝武初立举贾生
之孙二人至郡守贾嘉最好学世其家
路温舒传温舒从祖父受历数天文以为汉厄三七
之间上封事以豫戒成帝子及孙皆至牧守大官
贾山传山颍川人也祖父袪故魏王时博士弟子也
山受学袪所言涉猎书记不能为醇儒
河间献王德传献王德以孝景前二年立修学好古
实事求是从民得善书必为好写与之留其真加金
帛赐以招之繇是四方道术之人不远千里或有先
祖旧书多奉以奏献王者故得书多与汉朝等
于定国传定国字曼倩东海人其父于公为县狱吏
郡决曹所决皆不恨郡中为之生立祠定国少学法
于父甘露中代黄霸为丞相薨子永嗣始于公闾门
坏父老方共治之于公谓曰少高大门闾令容驷马
高盖车我治狱多阴德未尝有所冤子孙必有兴者
至定国为丞相永为御史大夫封侯传世云
金日磾传日磾两子赏建俱侍中元帝时为光禄勋
薨亡子国除元始中继绝世封建孙当为秺侯奉日
磾后初日磾所将俱降弟伦字少卿为黄门郎早卒
日磾两子贵及孙则衰矣而伦后嗣遂盛子安上始
贵显封侯四子常敞岑明岑明皆为诸曹中郎将常
光禄大夫敞至卫尉敞子涉涉从父弟钦封都成侯
时王莽新诛平帝外家卫氏召明礼少府宗伯凤入
说为人后之谊白令公卿将军侍中朝臣并听欲以
内厉平帝而外塞百姓之议钦与族昆弟秺侯当俱
封初当曾祖父日磾传子节侯赏而钦祖父安上传
子夷侯常皆亡子国绝故莽封钦当奉其后当母南
即莽母功显君同产弟也当上南大行为大夫人钦
因缘谓当诏书陈日磾功亡有赏语当名为以孙继
祖也自当为父祖父立庙赏故国君使大夫主其祭
王吉传吉子骏为御史大夫骏子崇为大司空封扶
平侯自吉至崇世名清廉然材器名称稍不能及父
而禄位弥隆
傅介子传介子为义阳侯食邑七百户士刺王者皆
补侍郎介子薨子敞有罪不得嗣国除元始中继功
臣世复介子曾孙长为义阳侯
疏广传广既归乡里居岁余广子孙窃谓其昆弟老
人广所爱信者曰子孙几及君时颇立产业基址今
日饮食费且尽宜从丈人所劝说君买田宅老人即
以间暇时为广言此计广曰吾岂老悖不念子孙哉
顾自有旧田庐令子孙勤力其中足以供衣食与凡
人齐今复增益之以为赢余但教子孙怠惰耳贤而
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且夫富者众之
怨也吾既亡以教化子孙不欲益其过而生怨
丙吉传吉字少卿为廷尉右监武帝末巫蛊事起诏
治巫蛊郡邸狱时宣帝生数月以皇曾孙坐卫太子
事系吉见而怜之又心知太子无事实重哀曾孙无
辜吉择谨厚女徒令保养曾孙置闲燥处吉治巫蛊
事连岁不决后元二年武帝疾往来长杨五柞宫望
气者言长安狱中有天子气于是上遣使者分条中
都官诏狱系者亡轻重一切皆杀之内谒者令郭穰
夜到郡邸狱吉闭门拒使者不纳曰皇曾孙在他人
亡辜死者犹不可况亲曾孙乎相守至天明不得入
穰还以闻因劾奏吉武帝亦寤曰天使之也因赦天
下郡邸狱系者曾孙病几不全者数焉吉数□保养
乳母加致医药视遇甚有恩惠以私财物给其衣食
后昭帝崩昌邑王贺废诸大臣议所立未定吉奏遗
诏所养武帝曾孙名病己在掖庭外家者吉前使居
郡邸时见其幼少至今十八九矣通经术有美材行
安而节和愿将军详大议参以蓍龟岂宜褒显先使
入侍令天下昭然知之然后决定大策天下幸甚光
览其议遂尊立皇曾孙
成帝纪孝成皇帝元帝太子也生甲观画堂为世嫡
皇孙宣帝爱之字曰太孙常置左右
后汉书和熹邓皇后传后讳绥太傅禹之孙也后年
五岁太傅夫人爱之自为剪发夫人年高目冥误伤
后额忍痛不言左右见者怪而问之后曰非不痛也
太夫人哀怜为断发难伤老人意故忍之耳
窦融传融位特进二十三年代阴兴行卫尉事特进
如故又兼领将作大匠弟友为城门校尉兄弟并典
禁兵融复乞骸骨辄赐钱帛太官致珍奇及友卒帝
愍融年衰遣中常侍中谒者即其卧内强进酒食融
长子穆尚内黄公主代友为城门校尉穆子勋尚东
海恭王疆女泚阳公主友子固亦尚光武女涅阳公
主显宗即位以融从兄子林为护羌校尉窦氏一公
两侯三公主四二千石皆相与并时自祖及孙官府
邸第相望京邑奴婢以千数于亲戚功臣中莫与为
比永平二年林以罪诛事在西羌传帝由是数下诏
切责融戒以窦婴田蚡祸败之事融惶恐乞骸骨诏
令归第养病岁余听上卫尉印绶赐养牛上樽酒
陈禅传禅迁司隶校尉禅曾孙宝亦刚壮有禅风为
州别驾从事显名州里
杨震传震卒葬于华阴潼亭远近毕至先葬十余日
有大鸟高丈余集震丧前俯仰悲鸣泪下沾地葬毕
乃飞去即以状上震五子长子牧富波相牧孙奇灵
帝时为侍中帝常从容问奇曰朕何如桓帝对曰陛
下之于桓帝亦犹虞舜比德唐尧帝不悦曰卿强项
真杨震子孙死后必复致大鸟矣
马皇后纪帝请加恩三舅太后报曰若阴阳调和边
境清静然后行子之志吾但当含饴弄孙不能复关
政矣
冯勤传勤字伟伯魏郡系阳人也曾祖父扬宣帝时
为弘农太守有八子皆为二千石赵魏间荣之号曰
万石君焉兄弟形皆伟壮唯勤祖父偃长不满七尺
常自耻短陋恐子孙之似也乃为子伉娶长妻伉生
勤长八尺三寸
袁闳传注风俗通曰闳父贺字元服祖父京为侍中
安帝始加元服百僚会贺临庄垂出而孙适生喜其
嘉会因名字焉
张酺传酺字孟侯汝南细阳人赵王张敖之后也敖
子寿封细阳之池阳乡后废因家焉酺少从祖父充
受尚书能传其业
郡吏王青者祖父翁与前太守翟义起兵攻王莽及
义败余众悉降翁独守节力战莽遂燔烧之父隆建
武初为都尉功曹青为小史与父俱从都尉行县道
遇贼隆以身卫全都尉遂死于难青亦被矢贯咽音
声流喝前郡守以青身有金夷竟不能举酺见之叹
息曰岂有一门忠义而爵赏不及乎遂擢用极右曹
乃上疏荐青三世死节宜蒙显异奏下三公由此为
司空所辟
虞诩传诩字升卿陈国武平人也祖父经为郡狱吏
案法平允务存宽恕每冬月上其状恒流涕随之□
称曰东海于公高为里门而其子定国卒至丞相吾
决狱六十年虽不及于公其庶几乎子孙何必不为
九卿邪故字诩曰升卿诩年十二能通尚书早孤孝
养祖母县举顺孙国相奇之欲以为吏诩辞曰祖母
九十非诩不养相乃止后祖母终服阕辟太尉李修
府拜郎中
廉范传范字叔度京兆杜陵人赵将廉颇之后也汉
兴以廉氏豪宗自苦陉徙焉世为边郡守或葬陇西
襄武故因仕焉曾祖父褒成哀间为右将军祖父丹
王莽时为大司马庸部牧皆有名前世范辟公府会
薛汉坐楚王事诛故人门生莫敢视范独往收敛之
吏以闻显宗大怒召范入诘责曰薛汉与楚王同谋
交乱天下范公府掾不与朝廷同心而反收敛罪人
何也范叩头曰臣无状愚戆以为汉等皆已伏诛不
胜师资之情罪当万坐帝怒稍解问范曰卿廉颇后
邪与右将军褒大司马丹有亲属乎范对曰褒臣之
曾祖丹臣之祖也帝曰怪卿志胆敢尔因贳之由是
显名
徐防传防字谒卿沛国铚人也祖父宣为讲学大夫
以易教授王莽父宪亦传宣业防少习父祖学
桓荣传荣子郁郁子普嗣传爵至曾孙郁中子焉能
世传其家学孙鸾曾孙彬并知名
伏湛传湛字惠公琅琊东武人也九世祖胜字子贱
所谓济南伏生者也湛高祖父孺武帝时客授东武
因家焉父理为当世名儒以诗授成帝为高密太傅
别自名学湛性孝友少传父业教授数百人成帝时
以父任为博士弟子五迁至王莽时为绣衣执法湛
二子隆翕翕嗣爵卒子光嗣光卒子晨嗣晨谦敬博
爱好学尤笃以女孙为顺帝贵人奉朝请位特进
赵□传□拜怀令大姓李子春先为琅琊相豪猾并
兼为人所患□下车闻其二孙杀人事未发觉即穷
诘其奸收考子春二孙自杀京师为请者数十终不
听
庞公传庞公者南郡襄阳人也未尝入城府荆州刺
史刘表数延请不能屈乃就候之庞公释耕于垄上
而妻子耘于前表问曰先生苦居畎□而不肯官禄
后世何以遗子孙乎庞公曰世人皆遗之以危今独
遗之以安虽所遗不同未为无所遗也表叹息而去
周勰传自勰曾祖父扬至勰孙珣六世一身皆知名
黄琼传琼孙琬字子琰少失父早而辩慧祖父琼初
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师不见而琼以
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琬
年七岁在傍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
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后琼为司徒琬以公孙
拜童子郎辞病不就知名京师时司空盛允有疾琼
遣琬候问会江夏上蛮贼事副府允发书视毕微戏
琬曰江夏大邦而蛮多士少琬奉手对曰蛮夷猾夏
责在司空因拂衣辞去允甚奇之
刘焉传张鲁字公旗初祖父陵顺帝时客于蜀学道
鹤鸣山中造作符书以惑百姓受其道者辄出米五
斗故谓之米贼陵传子衡衡传于鲁鲁遂自号师君
庞参传参为汉阳太守郡人任棠者有奇节隐居教
授参到先候之棠不与言但以薤一大本水一盂置
户屏前自抱孙儿伏于户下主簿白以为倨参思其
微意良久曰棠是欲晓太守也水者欲吾清也拔大
本薤者欲吾击强宗也抱儿当户欲吾开门恤孤也
于是叹息而还
孔昱传昱字元世鲁国鲁人也七世祖霸成帝时历
九卿封褒成侯自霸至昱爵位相系其卿相牧守五
十三人列侯七人昱少习家学大将军梁冀辟不应
太尉举方正对策不合乃辞病去
鲍宣妻桓氏传桓字少君与宣共挽鹿车归乡里拜
姑礼毕提瓮出汲修行妇道乡邦称之宣官至司隶
校尉子永鲁郡太守永子昱从容问少君曰太夫人
宁复识挽鹿车时不对曰先君有言存不忘亡安不
忘危吾焉敢忘乎
郑元别传元有子为孔融吏举孝廉融之被围往赴
为贼害有遗腹子以丁卯月生而元以丁卯岁生命
之曰小同长遂名焉
三国志陈群传群字长文颍川许昌人也祖父实父
纪叔父谌皆有盛名群为儿时实常奇异之谓宗人
父老曰此儿必兴吾宗
贾逵传逵字梁道河东襄陵人也自为儿童戏弄常
设部伍祖父习异之曰汝大必为将率口授兵法数
万言
顾雍传注权嫁从女女顾氏甥故请雍父子及孙谭
谭时为选曹尚书见任贵重是日权极欢谭醉酒三
起舞舞不知止雍内怒之明日召谭诃责之曰君王
以含垢为德臣下以恭谨为节昔萧何吴汉并有大
功何每见高帝似不能言汉奉光武亦信恪勤汝之
于国宁有汗马之劳可书之事邪但阶门户之资遂
见宠任耳何有舞不复知止虽为酒后亦繇恃恩忘
敬谦虚不足损吾家者必尔也因背向壁卧谭立过
一时乃见遣
曹休传注魏书曰休祖父尝为吴郡太守休于太守
舍见壁上祖父画像下榻拜涕泣同坐者皆嘉叹焉
世语黄初末吴人发长沙王吴芮冢以其砖于临湘
为孙坚立庙芮容貌如生衣服不朽后豫发者见吴
纲曰君何类长沙王吴芮但微短耳纲矍然曰是先
祖也君何由见之见者言所由纲曰更葬不答曰即
更葬矣自芮之卒年至冢发四百余年纲芮之十六
世孙矣
祖孙部纪事二
晋书荀崧传崧字景猷父頵崧志操清纯雅好文学
龆□时族曾祖顗见而奇之以为必兴頵门
范乔传乔字伯孙年二岁时祖馨临终抚乔首曰恨
不见汝成人因以所用砚与之至五岁祖母以告乔
乔便执砚涕泣
王羲之传羲之率诸子抱弱孙有一味之甘割而分
之以娱目前
刘殷传殷字长盛新兴人也高祖陵汉光禄大夫殷
七岁丧父哀毁过礼服丧三年未曾见齿曾祖母王
氏盛冬思菫而不言食不饱者一旬矣殷怪而问之
王言其故殷时年九岁乃于泽中恸哭曰殷罪衅深
重幼丁艰罚王母在堂无旬月之养殷为人子而所
思无获皇天后土愿垂哀愍声不绝者半日于是忽
若有人云止止声殷收泪视地便有菫生焉因得斛
余而归食而不减至时菫生乃尽又尝夜梦人谓之
曰西篱下有粟寤而掘之得粟十五锺铭曰七年粟
百石以赐孝子刘殷自是食之七载方尽时人嘉其
至性通感竞以谷帛遗之殷受而不谢直云待后贵
当相酬耳乡党亲族莫不称之郡命主簿州辟从事
皆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司空齐王攸辟为掾征南
将军羊祜召参军事皆以疾辞同郡张宣子识达之
士也劝殷就征殷曰当今二公有晋之栋楹也吾方
希达如榱椽耳不凭之岂能立乎吾今王母在堂既
应他命无容不竭尽臣礼便不得就养子舆所以辞
齐大夫良以色养为主故耳宣子曰如子所言岂庸
人所识哉而今而后吾子当为吾师矣遂以女妻之
诫其女曰刘殷至孝冥感兼才识超世此人终当远
达为世名公汝其谨事之张氏性亦婉顺事王母以
孝闻奉殷如君父焉及王氏卒殷夫妇毁瘠几至灭
性时柩在殡而西邻失火风势甚盛殷夫妇叩殡号
哭火遂越烧东家后有二白鸠巢其庭树自是名誉
弥显太傅杨骏辅政备礼聘殷殷以母老固辞骏于
是表之优诏遂其高致听终色养□所在供其衣食
蠲其徭赋赐帛二百匹谷五百斛
孔愉传愉字敬康会稽山阴人也年十三而孤养祖
母以孝闻
何遵传遵四子嵩绥机羡绥字伯蔚位至侍中尚书
自以继世名贵奢侈过度性既轻物翰札简傲城阳
王尼见绥书疏谓人曰伯蔚居乱而矜豪乃尔岂其
免乎刘舆潘淊谮之于东海王越越遂诛绥初曾侍
武帝宴退而告遵等曰国家应天受禅创业垂统吾
每宴见未尝闻经国远图惟说平生常事非贻厥孙
谋之兆也及身而已后嗣其殆乎此子孙之忧也汝
等犹可获没指诸孙曰此等必遇乱亡也及绥死嵩
哭之曰我祖其大圣乎
愍怀太子传愍怀太子遹字熙祖惠帝长子母曰谢
才人幼而聪慧武帝爱之恒在左右尝与诸皇子共
戏殿上惠帝来朝执诸皇子手次至太子帝曰是汝
儿也惠帝乃止宫中尝夜失火武帝登楼望之太子
时年五岁牵帝裾入暗中帝问其故太子曰暮夜仓
卒宜备非常不宜令照见人君也由是奇之尝从帝
观豕牢言于帝曰豕甚肥何不杀以享士而使久费
五谷帝嘉其意即使烹之因抚其背谓廷尉傅祗曰
此儿当兴我家尝对群臣称太子似宣帝于是令誉
流于天下
陆机传范阳卢志于众中问机曰陆逊陆抗于君近
远机曰如君于卢毓卢珽志默然既起云谓机曰殊
邦遐远容不相悉何至于此机曰我父祖名播四海
宁不知邪
谢元传元子瑍瑍子灵运瑍少不惠而灵运文藻艳
逸元尝称曰我尚生瑍瑍那得不生灵运
王湛传湛子承自昶至承世有高名论者以为祖不
及孙孙不及父
四裔传吐谷浑子吐延吐延子叶延叶延长而沉毅
好问天地造化帝王年历司马薄洛邻曰臣等不学
实未审三皇何父之子五帝谁母所生延曰自羲皇
以来符命元象昭言着见而卿等面墙何其鄙哉语
曰夏虫不知冬冰良不虚也又曰礼云公孙之子得
以王父字为氏吾始祖自昌黎光宅于此今以吐谷
浑为氏尊祖之义也
应詹传詹字思远汝南南顿人魏侍中璩之孙也詹
幼孤为祖母所养年十余岁祖母又终居丧毁顿杖
而后起遂以孝闻
李密传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
何氏改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
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
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后进有暇
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少仕蜀
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
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
疏曰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
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见抚养臣少多
疾病九岁不行零丁辛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
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
应门五尺之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早婴疾病
常在□蓐臣侍汤药未尝废离自奉圣朝沐浴清化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
供养无主辞不赴命明诏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
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
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
刘病日笃苟徇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
狈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恤况臣
孤苦羸之极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
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猥蒙拔擢宠命
殊私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
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
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私情区
区不敢弃远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
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而报养刘之日短也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但蜀之人士及二
州牧伯之所明知皇天后土实所鉴见伏愿陛下矜
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身
死当结草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
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
张凭传凭字长宗祖镇苍梧太守凭年数岁镇谓其
父曰我不如汝有佳儿凭曰阿翁岂宜以子戏父邪
庾峻传峻字山甫颍川鄢陵人也祖乘才学洽闻汉
司徒辟有道征皆不就伯父嶷中正简素仕魏为太
仆父道廉退贞固养志不仕牛马有踶啮者恐伤人
不货于市及诸子贵赐拜大中大夫峻少好学有才
思尝游京师闻魏散骑常侍苏林老疾在家往候之
林尝就乘学见峻流涕良久曰尊祖高才而性退让
慈和泛爱清静寡欲不营当世惟修德行而已鄢陵
旧五六万户闻今裁有数百君二父孩抱经乱独至
今日尊伯为当世令器君兄弟复俊茂此尊祖积德
之所由也
杨佺期传佺期弘农华阴人汉太尉震之后也曾祖
准太常自震至准七世有名德
范粲传粲字承明陈留外黄人汉莱芜长丹之孙也
粲高亮贞正有丹风
郭荷传荷字承休洛阳人也六世祖整汉安顺之世
公府八辟公车五征皆不就自整及荷世以经学致
位
慕容□载记□字宣英皝之第二子也初廆尝言吾
积福累仁子孙当有中原既而生□廆曰此儿骨相
不恒吾家得之矣
苻生载记生字长生健第三子也幼而无赖祖洪甚
恶之生无一目为儿童时洪戏之问侍者曰吾闻瞎
儿一泪信乎侍者曰然生怒引佩刀自刺出血曰此
亦一泪也洪大惊鞭之生曰性耐刀槊不堪鞭捶洪
曰汝为尔不已吾将以汝为奴生曰可不如石勒也
洪惧跣而掩其口谓健曰此儿狂勃宜早除之不然
长大必破人家健将杀之雄止之曰儿长成自当修
改何至便可如此健乃止及长力举千钧雄勇好杀
手格猛兽走及奔马击刺骑射冠绝一时
苻坚载记坚字永固一名文玉雄之子也祖洪奇而
爱之名曰坚头年七岁聪敏好施举止不逾规矩每
侍洪侧辄量洪举措取与不失机候洪每曰此儿姿
貌瑰伟质性过人非常相也健之入关也梦天神遣
使者朱衣赤冠命拜坚为龙骧将军健翌日为坛于
曲沃以授之健泣谓坚曰汝祖昔受此号今汝复为
神明所命可不勉之坚挥剑捶马志气感厉士卒莫
不惮服焉
慕容宝载记宝字道佑垂之第四子也宝子盛少沉
敏多谋略苻坚诛慕容氏盛潜奔于冲及冲称尊号
盛间行东归既至垂问以西事画地成图垂笑曰昔
魏武抚明帝之首遂乃侯之祖之爱孙有自来矣于
是封长乐公
李引传引字宣伯辽东襄平人也祖敏汉河内太守
去官还乡里辽东太守公孙度欲强用之敏乘轻舟
浮沧海莫知所终引父信追求积年浮海出塞竟无
所见欲行丧制服则疑父尚存情若居丧而不聘娶
后有邻居故人与其父同年者亡因行丧制服燕国
徐邈与之同州里以不孝莫大于无后劝使娶妻既
生引遂绝房室恒如居丧礼不堪其忧数年而卒引
幼孤母又改行有识之后降食哀戚亦以丧礼自居
又以祖不知存亡设木主以事之由是以孝闻
卫玠传玠字叔宝年五岁风神秀异祖父瓘曰此儿
有异于众顾吾年老不见其长成耳
南康记晋翟庄字祖休汤之子以孝友著名守父操
州致礼命并不就庄子矫亦高节家居无事好种竹
辟命屡至叹曰吾焉能易吾种竹之心以从事于笼
鸟盆鱼之间哉竟不就矫子法赐节概尤佳武帝以
散骑郎召客勉之就聘乃正色曰吾家不仕四世矣
使白璧点污可乎亦不从之祖父子孙皆有行后世
称浔阳四隐
孝子传原榖有祖年老父母厌憎欲弃之榖年十五
谏不听作舆舁祖弃之于野榖随收舆归父曰汝何
收此凶具榖曰他日父母老不能更作此具是以收
之父感动乃载归奉养
宋书袁粲传粲太尉淑兄子也父濯扬州秀才蚤卒
祖母哀其孤幼名之曰愍孙
王镇恶传镇恶祖猛苻坚僭号猛为将相镇恶以五
月五日生家人俗忌欲令出继□宗猛奇之曰此非
常儿昔孟尝君恶日生而相齐是儿亦将兴吾门矣
故名镇恶苻氏败寄食渑池李方家方善遇之曰君
丞相孙人才如此何患不富贵广固之役或荐镇恶
于高祖时镇恶为天门临沣令即遣召之既至与语
甚异焉因留宿明旦谓诸佐曰镇恶王猛之孙所谓
将门有将也
徐湛之传湛之及长颇涉大义善自特持事祖母及
母并以孝谨闻
朱修之传修之字恭祖义兴平氏人也曾祖焘晋平
西将军祖序豫州刺史父谌益州刺史修之自州主
簿迁司徒从事中郎文帝谓曰卿曾祖昔为王导丞
相中郎卿今又为王弘中郎可谓不忝尔祖矣
陶潜传潜弱年薄官不洁去就之迹自以曾祖晋世
宰辅耻复屈身后代
谢景仁传景仁祖据太傅安第二弟景仁幼时与安
相及为安所知高祖尝谓景仁是太傅安孙及平京
邑入镇石头景仁与百僚同见高祖高祖目之曰此
名公孙也
傅隆传隆转司徒右长史时会稽剡县民黄初妻赵
打息载妻王死亡遇赦王有父母及息男称息女叶
依法徙赵二千里外隆议之曰原夫礼律之兴盖本
之自然求之情理非从天堕非从地出也父子至亲
分形同气称之于载即载之于赵虽云三世为体犹
一未有能分之者也称虽创巨痛深固无雠祖之义
若称可以杀赵赵当何以处载将父子孙祖互相残
戮惧非先王明罚咎繇立法之本旨也向使日磾之
孙砥锋挺锷不与二祖同戴天日则石碏秺侯何得
流名百代以为美谈者哉旧令云杀人父母徙之二
千里外不施父子孙祖明矣赵当避王期功千里外
耳令亦云凡流徙者同籍亲近欲相随者听之此又
大通情体因亲以教爱者也赵既流移载为人子何
得不从载从而称不行岂明教所许如此称赵竟不
可分赵虽内愧终身称当沈痛没齿孙祖之义自不
得永绝事理固然也从之
王淮之传淮之字元会琅邪临沂人高祖彬尚书仆
射曾祖彪之尚书令祖临之父纳之御史中丞彪之
博闻多识练悉朝仪自是家世相传并谙江左旧事
缄之青箱世人谓之王氏青箱学淮之除御史中丞
为僚友所惮淮之父纳之祖临之曾祖彪之至淮之
四世居此职淮之尝作五言范泰嘲之曰卿惟解弹
事耳淮之正色答犹差卿世载雄狐
南齐书郁林王本纪郁林王昭业字元尚文惠太子
长子也小名法身世祖即位封南郡王昭业少美容
止好隶书世祖□皇孙手书不得妄出以贵重之进
对音吐甚有令誉王侯五日一问讯世祖尝独呼昭
业至幄座别加抚问呼为法身钟爱甚重文惠皇太
子薨昭业每临哭辄号咷不自胜俄尔还内欢笑极
乐在世祖丧哭泣竟入后宫尝列胡妓二部夹合迎
奏
王思远传思远琅邪临沂人尚书令晏从弟也父罗
云平西长史思远八岁父卒祖弘之及外祖新安太
守羊敬元并栖退高尚故思远少无仕心
谢超宗传超宗陈郡阳夏人也祖灵运宋临川内史
父凤元嘉中坐灵运事同徙岭南早卒超宗元嘉末
得还与慧休道人来往好学有文辞盛得名誉解褐
奉朝请新安王子鸾孝武帝宠子超宗以选补王国
常侍王母殷淑仪卒超宗作诔奏之帝大嗟赏曰超
宗殊有凤毛恐灵运复出
江传庶祖母王氏老疾视膳尝药七十余日
不解衣及累居内官每以侍养陈请朝廷优其朝直
太祖即位以祖母久疾连年台阁之职永废温凊
启乞自解
王秀之传秀之字伯奋祖裕宋左光禄大夫仪同三
司秀之幼时裕爱其风采
王融传融祖僧达中书令曾高并台辅僧达答宋孝
武云亡父亡祖司徒司空
贾渊传渊字希镜平阳襄陵人也祖弼之晋员外郎
父匪之骠骑参军世传谱学先是谱学未有名家渊
祖弼之广集百氏谱记专心治业晋太元中朝廷给
弼之令史书吏撰定缮写藏秘阁乃迁左民曹渊父
及渊三世传学凡十八州士族谱合百帙七百余卷
该究精悉当世莫比
刘瓛传瓛字子珪沛国相人晋丹阳尹惔六世孙也
宋大明四年举秀才丹阳尹袁粲于后堂夜集瓛在
座粲指庭中柳树谓瓛曰人谓此是刘尹时树每想
高风今复见卿清德可谓不衰矣瓛有至性祖母病
疽经年手持膏药渍指为烂
虞愿传愿字士恭会稽余姚人也祖赉给事中监利
侯父望之早卒赉中庭橘树冬熟子孙竞来取之愿
年数岁独不取赉及家人皆异之
宗测传测字敬微南阳人宋征士炳孙也少静退不
乐人间诏征不就欲游名山乃写祖炳所画尚子平
图于壁上测长子官在京师知父此旨便求禄还为
南郡丞付以家事赍老子庄子二书自随子孙拜辞
悲泣测长啸不视遂往庐山止祖炳旧宅
南史解叔谦传宗元卿字希蒋南阳人有至行早孤
为祖母所养祖母病元卿在远辄心痛大病即大痛
小病则小痛以此为常乡里宗事之号曰宗曾子
梁书王茂传茂字休远年数岁为大父深所异常谓
亲识曰此吾家之千里驹成门户者必此儿也
谢览传览字景涤胐弟之子也览迁吏部尚书览
自祖至孙三世居选部当世以为荣
王泰传泰字仲通志长兄慈之子也慈齐时历侍中
吴郡知名在志右泰幼敏悟年数岁时祖母集诸孙
侄散枣栗于□上群儿皆竞之泰独不取问其故对
曰不取自当得赐由是中表异之
裴子野传子野生而偏孤为祖母所养年九岁祖母
亡泣血哀恸家人异之
王筠传筠字元礼琅邪临沂人祖僧虔齐司空简穆
公父楫大中大夫筠为太子詹事筠性弘厚不以艺
能高人而少擅才名与刘孝绰见重当世其与诸儿
书论家世集云史传称安平崔氏及汝南应氏并累
世有文才所以范蔚宗世擅雕龙然不过父子两三
世耳非有七叶之中名德重光爵位相继人人有集
如吾门世者也沈少傅约语人云吾少好百家之言
身为四代之史自开辟以来未有爵位蝉联文才相
继如王氏之盛者也汝等仰观堂构思各努力
诸夷传波斯国其先有波斯匿王者子孙以王父字
为氏因为国号
长沙嗣王业传业字静旷高祖长兄懿之子也业子
孝俨字希庄聪慧有文才射策甲科除秘书郎太子
舍人从幸华林园于座献相风乌华光殿景阳山等
颂其文甚美高祖深赏异之
太宗十一王传南郡王大连字仁靖少俊爽能属文
举止风流雅有巧思大同十年高祖幸朱方大连与
兄大临并从高祖问曰汝等习骑不对曰臣等未奉
诏不敢辄习□各给马试之大连兄弟据鞍往还各
得驰骤之节高祖大悦即赐所乘马及为启谢词又
甚美高祖佗日谓太宗曰昨见大临大连风韵可爱
足以慰吾老年
浏阳公大雅字仁风大同九年封浏阳县公邑一千
五百户少聪警美姿仪特为高祖所爱
西阳王大钧字仁辅性厚重不妄戏弄年七岁高祖
尝问读何书对曰学诗因命讽诵音韵清雅高祖因
赐王羲之书一卷
建平王大球字仁珽大宝元年封建平郡王邑二千
户性明惠夙成初侯景围京城高祖素归心释教每
发誓愿恒云若有众生应受诸苦悉衍身代当时大
球年甫七岁闻而惊谓母曰官家尚尔儿安敢辞乃
六时礼佛亦云凡有众生应获苦报悉大球代受其
早慧如此
陈书沈众传众字仲师祖约梁特进众好学颇有文
才梁武帝制千字诗众为之注解召见于文德殿帝
令众为竹赋赋成奏之帝手□答曰卿文体翩翩可
谓无忝尔祖
谢贞传贞字元正幼聪敏有至性祖母阮氏先苦风
眩每发便一二日不能饮食贞时年七岁祖母不食
贞亦不食往往如是亲族莫不奇之
贺德基传德基字成业世传礼学祖文发父淹仕梁
俱为祠部郎并有名当世德基于礼记称为精明居
以传授累迁尚书祠部郎德基虽不至大官而三世
儒学俱为祠部时论美其不坠焉
陆琼传琼年八岁风神警亮进退详审从祖襄叹曰
此儿必荷门基所谓一不为少
魏书景穆十二王传任城王云年五岁恭宗崩号哭
不绝声世祖闻之而呼抱之泣曰汝何知而有成人
之意也
南安王祯太和二年五月至邺入治日暴风大雨冻
死者十数人是月疽发背薨子英英子熙延昌二年
袭封寻授相州刺史熙以七月入治其日大风寒雨
冻死者二十余人驴马数十匹熙闻其祖父前事心
恶之及元乂隔绝二宫乃起义剪除元乂败为乂斩
于邺街
王宪传宪字显则北海剧人也祖猛苻坚丞相父休
河东太守宪幼孤随伯父永在邺苻丕称尊号复以
永为丞相永为慕容永所杀宪奔清河匿于民家皇
始中舆驾次赵郡之高邑宪乃归诚太祖见之曰此
王猛孙也厚礼待之以为本州正领选曹事兼掌门
下
郭祚传祚字季佑魏车骑郭淮弟亮后也从高祖南
征及还正黄门车驾幸长安行经渭桥过郭淮庙问
祚曰是卿祖宗所承邪祚曰是臣七世伯祖高祖曰
先贤后哲顿在一门祚对曰昔臣先人以通儒英博
唯事魏文微臣虚薄遵奉明圣自惟幸甚因□以太
牢祭淮庙令祚自撰祭文以赞迁洛之规
高句丽传高句丽子孙相传至裔孙宫生而开目能
视国人恶之及长凶虐国以残破宫曾孙位宫亦生
而视人以其似曾祖宫故名为位宫高句丽呼相似
为位
高祖纪高祖孝文皇帝讳宏显祖献文皇帝之长子
皇兴五年秋八月丙午即皇帝位承明元年六月辛
未太上皇帝崩尊皇太后为太皇太后临朝称制太
和十有四年九月癸丑太皇太后冯氏崩壬戌高丽
国遣使朝贡诏听蕃镇曾经内侍者前后奔赴冬十
月戊辰诏曰自丁荼苦奄逾晦朔仰遵遗旨祖奠有
期朕将亲侍龙舆奉诀陵隧诸常从之具悉可停之
其武卫之官防侍如法癸酉葬文明太皇太后于永
固陵甲戌车驾谒永固陵群臣固请公除帝不许己
卯车驾谒永固陵庚辰帝居庐引见群僚于太和殿
太尉东阳王丕等据权制固请帝引古礼往复群臣
乃止语在礼志京兆王太兴有罪免官削爵诏曰公
卿屡依金册遗旨中代权式请过葬即吉朕思遵远
古终三年之制依礼既虞卒哭此月二十一日授服
以葛易麻既衰服在上公卿不得独释于下故于朕
之授服变从练礼已下复为节降斟酌今古以制厥
衷且取遗旨速除之一端粗申臣子罔极之巨痛癸
未诏曰朕远遵古式欲终三年之礼百辟群官据金
册顾命将夺朕心从先朝之制朕仰惟金册俯自推
省取诸二衷不许众议以衰服过□终四节之慕又
奉圣训聿修诰旨不敢暗嘿自居以旷机政庶不愆
遗令之意差展哀慕之情普下州镇长至三元绝告
庆之礼甲申车驾谒永固陵辛卯诏曰群官以万几
事重请求听政朕仰祈遗命亦思无怠但哀慕缠绵
心神迷塞未堪自力以亲政事近侍先掌机衡者皆
谋猷所寄且可任之如有疑事当时与论决十有一
月甲寅诏曰垂及至节感慕崩摧凡在臣列谁不哽
切内外职人先朝班次及诸方杂客冬至之日尽听
入临三品以上衰服者至夕复临其余唯旦临而已
其拜哭之节一依别仪十五年春正月丁卯帝始听
政于皇信东室夏四月癸亥帝始进蔬食乙丑谒永
固陵冬十月庚寅车驾谒永固陵十有六年秋九月
甲寅朔大序昭穆于明堂祀文明太皇太后于元室
辛未帝以文明太皇太后再周忌日哭于陵左绝膳
三日哭不辍声十有七年秋八月丁亥帝辞永固陵
帝幼有至性文明太后以帝聪圣或不利于冯氏将
谋废帝乃于寒月单衣闭室绝食三朝召咸阳王禧
将立之元丕穆泰李冲固谏乃止帝初不有恨惟深
德丕等宦者先有谮帝于太后太后大怒杖帝数十
帝默然而受不自申明太后崩后亦不以介意
萧道成传道成死子赜立赜子长懋死立其孙南郡
王昭业为太孙赜至东宫昭业迎拜号恸绝而后苏
赜自下舆抱持之宠爱隆重初昭业在西州令女巫
杨氏祷祝速求天位及在东宫赜有疾令杨氏日夕
祈祷令赜早死赜谓其必能荷负大业谓曰五年以
来一委宰相汝多厝意五年以后勿复委人临死执
昭业手曰阿奴若忆翁当好作如此者再而死大敛
之始呼赜伎人备举众乐诸伎虽畏威从事莫不哽
咽流涕及成服悉遣诸王还第子良固乞留过赜葬
不许立未十日便毁赜所起招婉殿以殿材乞阉人
徐龙驹造宅于其处为马埒驰走赜将葬丧车未出
端门昭业便称疾还内裁入合便于内奏胡伎鞞铎
之声震彻内外初萧赜聚钱上库至五亿万斋库亦
出三亿万金银布帛丝绵不可称计至此岁末所用
过半皆赐与左右厮卒之徒及至废黜府库空尽
世祖纪世祖太武皇帝讳焘太宗明元皇帝之长子
也母曰杜贵嫔天赐五年生于东宫体貌瑰异太祖
奇而悦之曰成吾业者必此子也
高宗纪高宗文成皇帝讳浚恭宗景穆皇帝之长子
也母曰闾氏真君元年六月生于东宫帝少聪达世
祖爱之常置左右号世嫡皇孙年五岁世祖北巡帝
从在后逢虏帅桎一奴欲加其罚帝谓之曰奴今遭
我汝宜释之帅奉命解缚世祖闻之曰此儿虽小欲
以天子自处意奇之既长风格异常每有大政常参
决可否
王慧龙传慧龙太原晋阳人司马德宗尚书仆射愉
之孙幼聪慧愉以为诸孙之龙故名焉初刘裕微时
愉不为礼及得志愉合家见诛慧龙年十四为沙门
僧彬所匿太常二年慧龙归国慧龙自以遭难流离
常怀忧悴乃作祭伍子胥文以寄意焉生一男一女
遂绝房室布衣蔬食不参吉事举动必以礼太子少
傅游雅言于朝曰慧龙古之遗孝也
辛绍先传祥弟少雍字季和少聪颖有孝行尤为祖
父绍先所爱绍先性嗜羊肝常呼少雍共食及绍先
卒少雍终身不食肝
卢元传元字子真范阳涿人也曾祖谌晋司空刘琨
从事中郎元使刘义隆义隆见之与语良久叹曰中
郎卿曾祖也
杨播传播兄弟皆有孙惟椿有曾孙年十五六矣椿
常欲为之早娶望见元孙
刁冲传冲字文朗十三而孤孝慕过人其祖母司空
高允女聪明妇人也哀其早孤抚养尤笃冲免丧后
便志学他方高氏泣涕留之冲终不止
北齐书卢叔武传叔武族孙臣客拜太子舍人迁司
徒记室请归侍祖母李李强之令仕不得已而顺命
周书王罴传罴孙述字长述少聪敏有识度年八岁
太祖见而奇之曰王公有此孙足为不朽即以为镇
远将军拜太子舍人以祖忧去职述幼丧父为罴所
鞠养及居丧深合礼度于时东西交争金革方始群
官遭丧者卒哭之后皆起令视事述请终礼制辞理
恳切太祖命中使就视知其哀毁乃特许之丧毕袭
爵扶风郡公累迁上大将军
李昶传昶顿丘临黄人也祖彪名重魏朝为御史中
尉昶幼年已解属文有声洛下太祖恒欲以书记委
之于是以昶为丞相府记室参军著作郎修国史转
大行台郎中中书侍郎顷之转黄门侍郎封临黄县
伯邑五百户太祖常谓昶曰卿祖昔在中朝为御史
中尉卿操尚贞固理应不坠家风但孤以中尉弹劾
之官爱憎所在故未即授卿耳然此职久旷无以易
卿乃奏昶为御史中尉
张元传元字孝始河北芮城人也祖成假平阳郡守
父延□仕州郡累为功曹主簿并以纯至为乡里所
推元性谦谨有孝行微涉经史然精修释典年六岁
其祖以夏中热甚欲将元就井浴元固不肯从祖谓
其贪戏乃以杖击其头曰汝何为不肯洗浴元对曰
衣以盖形为覆其亵元不能亵露其体于白日之下
祖异而舍之及元年十六其祖丧明三年元恒忧泣
昼夜读佛经礼拜以祈福佑后读药师经见盲者得
视之言遂请七僧然七灯七日七夜转药师经行道
每言天人师乎元为孙不孝使祖丧明今以灯光普
施法界愿祖目见明元求代暗如此经七日其夜梦
见一老公以金錍治其祖目谓元曰勿忧悲也三日
之后汝祖目必差元于梦中喜跃遂即惊觉乃遍告
家人居三日祖果目明其后祖卧疾再周元恒随祖
所食多少衣冠不解旦夕扶侍及祖殁号踊绝而复
苏复丧其父水浆不入口三日乡里咸叹异之县博
士杨轨等二百余人上其状有诏表其门闾
隋书陆爽传爽子法言释褐承奉郎初爽尝奏高祖
云皇太子诸子未有嘉名请依春秋之义更立名字
上从之及太子废上追怒爽云我孙制名宁不自解
陆爽乃尔多事其子孙并宜屏黜法言竟坐除名
元德太子昭传昭炀帝长子也生而高祖命养宫中
三岁时于元武门弄石狮子高祖与文献后至其所
高祖适患腰痛举手凭后昭因避去如此者再三高
祖叹曰天生长者谁复教乎由是大奇之高祖尝谓
曰当为尔娶妇昭应声而泣高祖问其故对曰汉王
未婚时恒在至尊所一朝娶妇便则出外惧将违离
是以啼耳上叹其有至性特钟爱焉
燕王惔传惔字仁安敏慧美姿仪炀帝于诸孙中特
所钟爱常置左右性好读书尤重儒素非造次所及
有若成人良娣早终每至忌日未尝不流涕呜咽帝
由是益以奇之宇文化及弒逆之际惔觉变欲入奏
恐露其事因与梁公萧巨千牛宇文晶等穿芳林门
侧水窦而入至元武门跪奏曰臣卒中恶命悬俄顷
请得面辞死无所恨冀以见帝为司宫者所遏竟不
得闻俄而难作为贼所害时年十六
杨素传素字处道少落拓有大志不拘小节世人多
未之知惟从叔祖魏尚书仆射宽深异之每谓子孙
曰处道当逸群绝伦非常之器非汝曹所逮也
唐书李靖传靖孙彦芳太和中为凤翔司录参军家
故藏高祖太宗赐靖诏书数函上之文宗爱之不废
手敕摸诏本还赐彦芳
汉阳公主传主名畅庄宪皇后所生下嫁郭鏦辞归
第涕泣不自胜德宗曰儿有不足邪对曰思相离无
他恨也帝亦泣顾太子曰真而子也
魏征传征五世孙为宰相议事天子前他相或委
抑规讽惟谠切无所回畏宣宗常曰名臣孙有
祖风朕心惮之
薛收传收字伯褒隋内史侍郎道衡子也收子元超
转中书舍人弘文馆学士省中有盘石道衡为侍郎
时常据以草制元超每见辄泫然流涕
李百药传百药字重规幼多病祖母赵以百药名之
王晙传晙沧州景城人少孤好学祖有方奇之曰是
子当兴吾宗
柳泽传泽从祖奭字子邵贞观中进中书令皇后挟
媚道觉罢为吏部尚书后废贬爱州刺史许敬宗等
构奭通宫掖谋行鸩毒与褚遂良朋党罪大逆遣使
杀之没其家□以上亲并流岭表奭房隶桂州为奴
婢神龙初乃复官爵子孙亲属缘坐者悉免开元初
泽兄涣为中书舍人上言臣从伯祖奭去显庆三年
与褚遂良等五门同被谴戮虽被原雪而子孙殆尽
唯曾孙无忝客籍龚州陛下先天后诏书尝任宰相
家并录其后况臣之伯祖无辜被诛今□窆未还后
嗣侨处愿许伯祖归葬孤孙北迁于是诏无忝护奭
柩归乡里官给丧事
张荐传荐祖鷟字文成早惠绝伦为儿时梦紫文大
鸟五色成文止其庭大父曰吾闻五色赤文凤也紫
文鸑鷟也若壮殆以文章瑞朝廷乎遂命以名
刘祥道传祥道子齐贤三世至两省侍郎典选从父
应道吏部郎中从父弟令植礼部侍郎凡八人前后
历吏部郎中员外世以为罕
狄仁杰传仁杰族孙兼谟字汝谐刚正有祖风文宗
以为御史中丞帝曰御史台朝廷纲纪一台正则朝
廷治朝廷正则天下治畏忌顾望则职业废矣卿梁
公后当嗣家声不可不慎兼谟顿首谢
郝处俊传帝多疾欲逊位武后处俊谏之事遂沮处
俊孙象贤垂拱中为太子通事舍人后素衔处俊故
因事诛之临刑极骂乃死后怒乃离磔其尸斫夷祖
父棺冢自是讫后世将刑人必先以木丸窒口云
韩思复传思复字绍出祖伦贞观中历左卫率思复
少孤年十岁母为语父亡状感咽几绝故伦特爱之
尝曰此儿必大吾宗
苏瑰传瑰子颋颋子诜诜子震以荫补千牛十余岁
强学有成人风颋曰吾家有子
张嘉贞传嘉贞子延赏延赏子弘靖第在东都思顺
里盛丽甲当时五世无所增葺时号三相张家云
蒋乂传乂子伸以右补阙为史馆修撰蒋氏世禅儒
惟伸及孙子兆能以文章取进士第三世踵修国史
世称良笔咸云蒋氏日历天下多藏焉
马璘传璘岐州扶风人少孤流荡无业所年二十读
汉马援传至丈夫当死边野以马革裹尸而归慨然
曰使吾祖勋业堕于地乎
李泌传元宗开元十六年悉召能言佛道孔子者相
答难禁中有员俶者九岁升座词辩注射坐人皆屈
帝异之曰半千孙固当然
元结传结曾祖仁基字惟固父延祖三岁而孤仁基
□其母曰此儿且祀我因名而字之
萧瑀传赞梁萧氏兴江左实有功在民终无大恶以
寖微而亡故余祉及其后裔自瑀逮遘凡八叶宰相
名德相望与唐盛衰世家之盛古未有也
王綝传綝字方庆武后尝就求羲之书方庆奏十世
从祖羲之书四十余番太宗求之先臣悉上送今所
存惟一轴并上十一世祖导十世祖洽九世祖珣八
世祖昙首七世祖僧绰六世祖仲宝五世祖骞高祖
规曾祖褒并九世从祖献之等凡二十八人书共十
篇后御武成殿遍示群臣诏中书舍人崔融序其代
阀号宝章集复以赐方庆士人歆其宠
懿德太子重润传重润本名重照避武后讳改焉帝
为皇太子时生东宫高宗喜甚乳月满为大赦天下
改元永淳是岁立为皇太孙开府置官属帝问吏部
侍郎裴敬彝郎中王方庆对曰礼有嫡子无嫡孙汉
魏太子在子但封王晋立愍怀子为皇太孙齐立文
惠子为皇太孙皆居东宫今有太子又立太孙于古
无有帝曰是我作故若何对曰礼君子抱孙不抱子
孙可以为王父尸者昭穆同也陛下肇建皇孙本支
千亿之庆帝悦诏议官属敬彝等奏置师傅友文学
祭酒左右长史东西掾主簿管记司录六曹等官加
王府一级然卒不补将封嵩王召太子赴东都以太
孙留守京师中宗失位太孙府废贬庶人别囚之帝
复位封邵王大足中张易之兄弟得幸武后或谮重
润与其女弟永泰郡主及主婿窃议后怒杖杀之年
十九重润秀容仪以孝爱称诛不缘罪人皆流涕神
龙初追赠皇太子
王智兴传智兴子晏平晏宰晏宰后去晏独名宰宰
子晏实幼机警智兴自养之故名与诸父齿
李白传白晚好黄老度牛渚矶至姑孰悦谢家青山
欲终焉及卒葬东麓元和末宣歙观察使范传正祭
其冢禁樵采访后裔惟二孙女嫁为民妻进止仍有
风范因泣曰先祖志在青山顷葬东麓非本意传正
为改葬立二碑焉
肃宗皇后吴氏传后生代宗为嫡皇孙生之三日帝
临澡之孙体挛弱负姆嫌陋更取他宫儿以进帝视
之不乐姆叩头言非是帝曰非尔所知趣取儿来于
是见嫡孙帝大喜向日视之曰福过其父帝还尽留
内乐宴具顾力士曰可与太子饮一日见三天子乐
哉
杜佑传佑子式方式方子悰为凤翔荆南节度使加
兼太傅悰于大议论往往有所合然才不周用虽出
人将相而厚自奉养未尝荐进幽隐佑之素风衰焉
故时号秃角犀
孙思邈传太子詹事卢齐卿之少也思邈曰后五十
年位方伯吾孙为属吏愿自爱时思邈之孙溥尚未
生及溥为萧丞而齐卿徐州刺史
李素立传素立孙至远始名鹏而素立方奉使谓家
人曰古有待事名子吾此役可命子孙矣遂以名之
殷践猷传践猷少子寅贬澄城丞病且死以母萧老
不忍决及敛其子亮断指剪发置棺中自誓事祖母
如寅在其后侍萧疾不脱衣者数年有白燕巢其楣
温造传造字简舆姿表瑰杰性嗜书天子爱其才问
造家世及年对曰臣五世祖大雅外五世祖李绩臣
犬马之齿三十有二帝奇之
许敬宗传敬宗字延族杭州新城人子昂其孙彦伯
昂子也颇有文敬宗晚年不复下笔凡大典册悉彦
伯为之尝献昂曰吾儿不及若儿答曰渠父不如昂
父
刘审礼传审礼少丧母为祖元所养隋末大乱道不
通审礼尚少自乡里负祖母度江转侧避地及天下
平西入长安元每疾病必亲煮药尝而进元曰儿孝
通幽显吾一顾念疾辄间
郭子仪传子仪诸孙数十不能尽识至问安但颔之
而已
卫次公传次公为兵部侍郎故英公李绩大理卿徐
有功之孙皆以负不得调次公召见曰子之祖勋在
王府宁限常格乎即优补而遣进尚书左丞
卢奕传奕子杞杞子元辅少以清行闻元辅端静介
正能绍其祖故历显剧而人不以杞之恶为累云
徐齐聃传齐聃字将道八岁能文子坚字元固幼有
敏性齐聃姑为太宗充容仲为高宗婕妤皆明图史
议者以坚父子如汉班氏子峤字巨山父子相次为
学士自祖及孙三世为中书舍人
王承元传承元者承宗弟也有沈谋年十六劝承宗
亟引兵共讨李师道承宗少之不用然军中往往指
目之承宗死未发丧大将谋取帅它姓参谋崔燧与
诸校计以祖母凉国夫人李命承元嗣承元泣且拜
不受密表请帅于朝承元去镇左右裒器币自随承
元使空褚毋留入朝昆弟拜刺史者四人位于朝者
四十人祖母入见帝命中宫礼赉异等
谈圃阳城既责归州路逢梁寿寿时贬化州分其子
孙一半在郓梁有幼子八岁孙三岁至潭州为知州
喻陟所逼家人数日环聚泣别至是梁奋然掷其子
于地其孙方挽衣不肯去梁掣其手而行雨中徒步
而出道路为之泣下
读书镜许敬宗奸邪而其孙许远以忠节着忠邪岂
有种邪顾子孙何如耳
因话录韩仆射皋自黄门以来三世传执一笏经祖
父所执未尝轻授于仆人之手归则躬置于卧内一
榻以示敬慎
张弘靖三世掌书命在台座前代未有杨巨源赠公
诗云伊陟无闻祖韦贤不到孙时称其能与张家说
家门
卓异记燕公张说拜工部子均拜礼部孙蒙拜礼部
按张公三代自中书舍人拜侍郎奕世无比时号为
佳美者耳
隋唐嘉话许高阳敬宗奏流其子昂于岭南及敬宗
死博士袁思古议谥曰谬昂子彦伯于众中将击之
袁曰今为贤尊报雠何为反怒彦伯惭而止
朝野佥载安南都护邓佑韶州人家巨富奴婢千人
恒课口腹自供未曾设客孙子将一鸭私用佑以擅
破家资鞭二十
宣武盛事戴弘正每得密友一人则书于编简焚香
告祖考号为金兰簿
唐国史补马司徒孙始生德宗命之曰继祖退而笑
曰此有二义意谓以索系祖也
李载者燕代豪杰常臂鹰携妓以猎旁若无人方伯
为之前席终不肯仕载生栖筠为御史大夫磊落可
观然其器不及父栖筠生吉甫任相国八年柔而多
智公惭卿卿惭长近之矣吉甫生德裕为相十年拜
太尉清直无党
集异记兰陵萧颖士杨府功曹秩满南游行侣共济
瓜洲舟中有二少年熟视颖士相顾曰此人甚有肖
于鄱阳忠烈王也颖士是鄱阳曾孙即自款陈二子
曰吾识尔祖久矣颖士以广众中未敢询访俟及岸
方将启请而二子忽遽负担而去颖士意谓非仙则
神虔心向瞩而已明年颖士北归止于盱眙邑长之
署方与邑长下帘昼坐司门遽白云某吏于某处擒
获发冢盗共五六人登令召入皆反接其手束缚甚
固旅之于庭而颖士悬认江中二少年亦缧绁于内
颖士惊曰斯二人非仙则神因具述曩事邑长即令
先穷二子须臾款伏佐验明着皆云我之发丘墓今
有年矣颖士即以前说再令询之皆曰我尝开鄱阳
王冢大获金玉当门有贵人颜色如生年方五十髭
鬓斑白僵卧于石榻姿状正与颖士相类无少差异
我舟中遇子又知萧氏固是鄱阳后也因此启言我
岂有他术哉用弱尝闻人之绍续其或三五世则必
一人有肖其祖先之形状者斯岂验欤
五代史四夷附录阿保机死长子东丹王突欲当立
其母述律爱德光诸部希述律意突欲不得立兀欲
突欲子也突欲奔于唐兀欲留不从号永康王德光
灭晋兀欲从至京师德光死兀欲立遣人报其祖母
述律述律怒曰我儿平晋取天下有大功业其子在
我侧者当立而人皇王背我归中国其子岂得立邪
乃率兵逆兀欲将废之兀欲留其将麻荅守镇州晋
将相随德光在镇州者皆留之而去以翰林学士徐
台符李澣从行与其祖母述律相距于石桥述律所
将兵多亡归兀欲兀欲乃幽述律于祖州祖州阿保
机墓所也述律后死于木叶山
郭崇韬传当崇韬用事时自宰相豆卢革韦说等皆
倾附之以其姓郭因以为子仪之后崇韬遂以为然
其伐蜀也过子仪墓下马号恸而去闻者颇以为笑
东坡志林虔州布衣赖仙芝言连州有黄损仆射者
五代时人仆射盖仕南汉也未老退归一日忽遁去
莫知其所存亡子孙画像事之凡三十二年复归坐
阼阶上呼家人其子适不在孙出见之索笔书壁云
一别人间岁月多归来人事已消磨惟有门前鉴池
水春风不改旧时波投笔竟去不可留子归问其状
貌孙云甚似影堂老人也连人相传如此其后颇有
禄仕者
辽史萧蒲离不传蒲离不字桵懒魏国王惠之四世
孙父母蚤丧鞠于祖父兀古匿性孝悌年十三兀古
匿卒自以早失怙恃复遭祖丧哀毁逾礼族里嘉叹
尝谓人曰我于亲不得终养今谁为训者苟不自勉
何以报鞠育恩自是力学于文艺无不精干统间以
兀古匿之故召之不应
艾子后语艾子有孙抟雪而戏艾子褫其衣使跪雪
中其子亦脱衣跪其旁艾子惊曰汝何与焉其子泣
曰汝冻吾儿吾亦冻汝儿艾子笑而释之
山堂肆考丁度字公雅祖顗尽其家赀以置书至八
千卷且曰吾聚书多矣必有好学者为吾子孙度力
学有守登服勤词学科
姚珽曾祖察尝着汉书训纂而后之注汉书者多窃
取其义以为己说珽乃着绍训以发明其义
祖孙部纪事三
宋史英宗高皇后传后生神宗皇帝岐王颢嘉王頵
神宗立尊为皇太后元丰八年帝不豫浸剧宰执王
珪等入问疾乞立延安郡王为皇太子太后权同听
政帝颔之珪等见太后帘下后泣抚王曰儿孝顺自
官家服药未尝去左右书佛经以祈福喜学书已诵
论语七卷绝不好弄乃令王出帘外见珪等珪等再
拜谢且贺是日降制立为皇太子初岐嘉二王日问
起居至是令毋辄入又阴敕中人梁惟简使其妻制
十岁儿一黄袍怀以来盖密为践祚仓卒备也哲宗
嗣位尊为太皇太后
任布传布知越州有祖讼其孙者醉酒詈我已而自
悔哭于庭曰我老无子赖此孙以为命也布闻之贷
其死上书自劾朝廷亦不之责
王钦若传钦若字定国临江军新喻人父仲华侍祖
郁官鄂州会江水暴至徙家黄鹤楼汉阳人望见楼
上若有光景是夕钦若生钦若早孤郁爱之太宗伐
太原时钦若纔十八作平晋赋论献行在郁为濠州
判官将死告家人曰吾历官逾五十年慎于用刑活
人多矣后必有兴者其在吾孙乎
宋德之传德之字正仲蜀州人大父耕性刚一朝弃
官去莫知所终从父廉语德之曰吾昔至临安府有
言蜀有宋宣教者过浙江而去吾适越求之则入四
明矣德之渡浙江寻访至雪窦有蜀僧言闻诸耆老
云山后有烂平山有三居士焉其一宋宣教也德之
跻攀至烂平见丹置祠其上而归
李虚己传虚己字公受五世祖盈自光州从王潮徙
闽遂家建安父寅有清节仕江南李氏至诸司使江
南国除授殿前承旨辞不拜时伪官皆入留京师而
寅母独在江南乃遣其长子归养举进士起家为衢
州司理参军母老弃官以归虚己亦中进士第历沈
丘县尉知城固县改大理评事累迁殿中丞提淮南
茶场召知荥州未行改遂州时太宗励精政事尝手
书累二十余纸曰公勤洁己奉法除奸惠爱临民者
乃可书为劳绩月给奉以实钱命有司择群臣以治
最闻者赐之仍谕曰除奸之要在乎奉法不可因以
生事时虚己被赐因献诗自陈父子遭遇荣及祖母
帝悦为批其纸尾曰虚己学古入官荣亲事生奉书
为郡欲布新规朕得良二千石矣遂赐五品服又赐
其祖母钱五十万命翰林学士张洎会两制三馆儒
臣遍阅所批诏其后以南郊恩封群臣母妻虚己又
请罢其妻封以授祖母诏悉封之世以为荣
范镇传祖禹幼孤叔祖镇抚育如己子祖禹自以既
孤每岁时亲宾庆集惨怛若无所容闭门读书未尝
预人事既至京师所与交游皆一时闻人镇器之曰
是儿天下士也
程公许传公许字季与少知孝敬大母侯疾公许不
交睫者数月病革尝其痰沫既卒哀毁如制
张伯威传伯威调神泉尉大母黄年九十八不忍之
官黄得血痢疾频殆伯威剔左臂肉食之遂愈
陈洪进传洪进子文显文颢文顗文顼本文显子初
洪进在泉州有相者言一门受禄当至万石时洪进
与三子皆领州郡而文顼始生乃以文顼为子欲应
其言
燕懿王德昭传德昭子惟吉字国祥母郑国夫人陈
氏惟吉生甫弥月大祖命辇至内廷择二女媪养视
之或中夜号啼必自起抚抱三岁作弱弓轻矢植金
钱为的俾之戏射十发八中帝甚奇之五岁日读书
诵诗帝尝射飞鸢一发而中惟吉从旁雀跃喜甚帝
亦喜铸黄金为奇兽瑞禽赐之常乘小乘舆及小鞍
鞁马命黄门拥抱出入常从太祖崩惟吉纔六岁昼
夜哀号孝章皇后慰谕再三始进饘粥惟吉好学善
属文性至孝孝章皇后抚养备至亲为栉沐咸平初
以太祖孝章画像服玩器用赐惟吉岁时奠享哀慕
甚至每诵诗至蓼莪篇涕泗交下宗室推其贤孝
吴荣王颢传颢字仲明慈圣光献太后之服易月当
除颢曰身为孙而情文阙然若是可乎请如心丧礼
须上禫除即吉诏可
戚同文传同文幼孤祖母携育于外氏奉养以孝闻
祖母卒昼夜哀号不食数日乡里为之感动
刘廷翰传廷翰少孤其大父以上皆不逮事忘其家
讳上为撰名亲书赐之
王继英传继英知枢密院小心慎靖以勤敏称上倚
赖之景德初授枢密使旧制枢密院使祖母及母止
封郡太夫人有诏特加国封
张平传平子昭远昭远母弟昭懿祖母郭氏尝对昭
远母指昭远曰此儿有贵相他日必至公侯指昭懿
曰此儿奉钱过二万不能胜矣果皆如其言
雷德骧传德骧与子有邻淳化二年为其婿如京副
使卫濯讼有邻子秘书省校书郎孝先内乱帝素怜
德骧忽暴扬其丑不以孝先属吏止除名配德均州
德骧坐失教责授感德军行军司马并其子少府少
监有终责授衡州团练副使德骧因惭愤成疾二年
卒
晏敦复传敦复字景初丞相殊之曾孙静默如不能
言立朝论事无所避帝尝谓之曰卿鲠峭敢言可谓
无忝尔祖矣
江万里传万里字子远都昌人自其父煜始业儒大
父璘乡称善人其邻史知县者夸其能杖哗健士璘
俯首不答归语煜曰史祖父故寒士今居官以杖士
人自□于我心有不释然审尔史氏且不昌汝其戒
之是夕煜妻陈梦一贵人入其家曰以汝家长有善
言故来已而有娠生万里
寇瑊传瑊字次公少孤鞠于祖母王氏及豋朝以妻
封邑回授之朝臣得回封祖母自瑊始
杨亿传亿字大年祖文逸南唐玉山令亿将生文逸
梦一道士自称怀玉山人来谒未几亿生有毛被体
长尺余经月乃落七岁能属文下笔立成
孙永传永字曼叔十岁而孤祖给事中冲列为子行
荫将作监主簿肄业西学郡试常第一冲戒之曰洛
阳英隽所萃汝年少不宜多上人自是不复试冲卒
丧除复列为孙
韩肖胄传肖冑曾祖琦父治琦守相作昼锦堂治作
荣归堂肖冑又作荣事堂三世守乡郡人以为荣
朱娥传娥越州上虞朱回女也母早亡养于祖媪娥
十岁里中朱颜与媪竞持刀欲杀媪一家惊溃独娥
号呼突前拥蔽其媪手挽颜衣以身下坠颜刀曰宁
杀我毋杀媪也媪以娥故得脱娥连被数十刀犹手
挽颜衣不释颜忿恚断其喉以死事闻赐其家粟帛
其后会稽令董皆为娥立像于曹娥庙岁时配享焉
童八娜传八娜鄞之通远乡建奥人虎衔其大母女
手拽虎尾祈以身代虎为释其大母衔女以去时林
栗侍亲官其地尝目睹之已而为守以闻于朝祠祀
之
吕蒙正传蒙正字圣功咸平六年授太子太师封蔡
国公又封许景德二年春表请归洛陛辞日肩舆至
东园门命二子掖以升殿蒙正至洛有园亭花木日
与亲旧宴会子孙环列迭奉寿觞怡然自得
李迪传迪以太子太傅致仕子东之拜太子太保肃
之承之皆龙图阁直学士及之以太中大夫致仕东
之子孝基字伯始进士高第唱名至墀下仁宗顾侍
臣曰此李迪孙邪能世其家可尚也
洞微志太平兴国中李守中过海至琼州界逢一翁
自称杨遐举年八十一邀守中见其父曰叔连年百
二十二祖宋卿年百九十五梁上鸡窠中小儿出头
下视宋卿曰此九代祖不语不食不知其年朔望子
孙拜列而已
青箱杂记李复圭三世皆知滑州天圣中其祖康靖
公若谷知庆历中其父邯郸公淑又知及后八年复
圭又知前此邯郸公尝迎侍康靖公题诗于州廨曰
滑守如今是世官阿戎出守自金銮郡人莫讶留题
别孙息期同住此看后复圭刻石记其事一日仰承
诒训允契冥兆兹亦异也
清波杂志洪君番江先人为郡幕时祖母留乡里洪
每值正至必以书送寿酒外题状上太夫人凡疗病
有视者皆属先人既以书往翌日再展状谢此等礼
数度前哲常行之特今创见
向在建康于邻人狄似处见其五世祖武襄公收侬
智高时所带铜面具及所佩牌上刻真武像世言武
襄乃真武神也又出使相判陈州告身皆五色金花
绫纸十七张晕锦褾袋犀轴紫丝网皆备后于友人
欧阳□处得其远祖文忠公自初进擢至赠谥纶诰
一无遗者可谓故物不愧郑公之笏两家其能终保
存耶
陈亚藏书千卷名画一千余轴晚年复得华亭双鹤
及怪石异花作诗戒其后曰满室图书作典坟华亭
仙客岱云根他年若不和根卖便是吾家好子孙
郑顾道侍郎居上饶享高寿其除夕小诗可是今年
老也无儿孙次第饮扶苏一门骨肉知多少日出高
时到老夫
曾祖视王荆公为中表既干撰上世墓志数种托元
章书之凡书三本择一以入石号周氏世德碑置于
杭州西河上文并书名二绝绍兴初某人尹京欲磨
治改刻他文偶族叔祖元仲与之素厚争之力责以
大义尹谢焉今在南山满觉院
王鉴七岁不能言其祖喜其风骨之美遇物诲之一
日携至池上祖曰水马池中走即对曰游鱼波上浮
后至台阁
闻见前录光献太皇太后元丰四年春感疾以文字
一函封鐍甚密付神宗曰俟吾死开之唯不可因此
罪人帝泣受后疾愈帝复纳此函后曰姑收之是年
七月后上仙帝开函皆仁宗欲立英宗为皇嗣时臣
僚异议之书也神宗执书恸哭以太皇太后遗训不
敢追咎其人故帝宫中服三年之丧尽礼尽孝者知
慈德之不可报也
狄青位枢密或告以当推狄梁公为远祖武襄愧谢
曰某出田家少为兵安敢祖唐之忠臣梁公者
梦溪笔谈狄青为枢密使有狄梁公之后持梁公画
像及告身十余通诣青献之以谓青之远祖青谢之
曰一时遭际安敢自比梁公厚有所赠而还之比之
郭崇韬哭子仪之墓青所得多矣
挥尘前录张□乃张说之子敬翔为敬晖之孙本朝
刘温叟以父名岳终身不听乐至其孙几乃自度曲
预修乐书可笑近有吴铸者乃国初功臣吴廷祚之
后祖元扆复尚主而失节于刘豫仕伪庭至枢密使
为其用事此一律吁可叹哉
挥尘后录曾文肃自高阳帅易青社道出相台冯文
简作守相见云本郡有一寄居王大卿名尚恭年高
不出仕有乡曲之誉愿一见公露少恳款使其自言
相予共饭可乎文肃颔之翌日俾之同坐即之甚温
请间云某有一子颇知宦学趣向不幸早死启手足
际自云初任荆南掾曹秩满赁舟泛江而下偶与一
嫠妇共载因而野合有娠既抵京师分首闻妇人免
身得雄后售与曾尚书家作妾今计其子亦十余岁
矣不知果否文肃云某向任三司使日置一获云本
贵种失身自售携一小儿来见俱随行某以儿子畜
之坐上因令呼来大卿公一见抱持大恸云面貌与
亡儿无少异者今愿以见予文肃云虽如此然事不
可料闻公今岁当任子愿为内举毕赍补牒来当遣
人送归王且悲且喜彼此后皆如文约文肃诸子兄
弟名连丝字表德上以公字此子取名约字公详示
不忘曾氏而公详之异母弟亦连名绹字公敏后易
敏功公详仕至郡守终奉直大夫敏功子炎以公详
荫入仕尝为枢密使嫠妇在文肃家生二子至今两
族如一家焉妇亦姓王果名族从弟乃信孺革与其
子鼎相继尹京云
五代时有姓吕为侍郎者三人皆名族俱有后仕本
朝为相吕锜晋天福为兵部侍郎曾孙文惠端相太
宗吕梦奇后唐长兴中为兵部侍郎孙文穆蒙正相
太宗曾孙文靖夷简相仁宗衣冠最盛已具前录吕
咸休周显德中为户部侍郎七世孙正愍大防相哲
宗异哉
栾城遗言籀年十有四侍先祖颍昌首尾九年未尝
暂去侍侧见公终日燕坐之余或看书籍而已世俗
药饵玩好公漠然忘怀一日因谓籀讲庄子二三段
讫公曰颜子箪瓢陋巷我是谓矣所闻可追记者若
干语传诸笔墨以示子孙公令籀作诗文五六年后
忽谓籀曰汝学来学去透漏矣尝与文氏家姑言之
亦如此公谓籀曰苏瑰训颋常令衣青布襦伏于□
下出其颈受櫌楚汝今懒惰可乎
程子家世旧事少师卜居醴泉第舍卑狭颐少时尝
到宛然如旧诸房门皆题谁居先公大中所记也后
十年再到则已为四翁房子孙所卖更易房室不忍
复观矣自少师贵显居京师醴泉第宅大评事诸孙
居之后遂分而卖之先公未尝问也券契皆存以其
上有少师书字故不忍毁去然收藏甚密家中子弟
有未尝见者先公守凤州时四翁问欲得宅否先公
答以叔有之与□有之正同当善守而已又出一少
师小印合示颐曰祖物也可收之颐曰翁能保之足
矣不敢受者所以安其疑心也又知太宗皇帝御书
及少监真像皆在亦未敢求见不意纔数年四翁卒
比再至醴泉则散失尽矣思之痛伤后又二十年颐
到醴泉改葬少师始求得少监段太君诰于三翁家
少师犀带于长安太监薄家少师绿玉枕于四翁女
和家鞍瓦于三翁家
金史章宗本纪章宗讳璟小字麻达葛显宗嫡子也
母曰孝懿皇后徒单氏大定八年世宗幸金莲川秋
七月丙戌次冰井上生翌日世宗幸东宫宴饮欢甚
语显宗曰祖宗积庆而有今日社稷之福也又谓司
徒李石枢密使纥石烈志宁等曰朕子虽多皇后止
有太子一人幸见嫡孙又生于麻达葛山朕尝喜其
地衍而气清其以山名之群臣皆称万岁
奔睹传昂本名奔睹睦于兄弟尤善施予其亲族有
贫困者必厚给之至于茵帐衣衾器皿仆马之属常
预设于家即命驾相就为具欢乐终日尽以遗之即
日使富足人或以子孙计为言答曰人各有命但使
其能自立尔何至为子孙奴耶君子以为达
元史唐仁祖传仁祖字寿卿畏兀人祖曰唐古直子
孙因以唐为氏仁祖少颖悟通诸方语言尤邃音律
中统初语诸贵胄为质帝亲阅之见仁祖曰是唐古
直孙邪聪明无疑也
刘德泉传至治三年真定朱显自至元间其祖父已
分财至显念侄彦昉等年幼无恃谓弟耀曰父子兄
弟本同一气可异处乎乃会拜祖墓下取分券焚之
复与同居
木华黎传木华黎父孔温窟哇以戚里故在太祖麾
下从征乃蛮部乏食太祖马毙孔温窟哇以所乘马
济太祖身当追骑死之太祖获免有子五人木华黎
其第三子也木华黎子七人长塔思幼与常儿异英
才大略绰有祖风及长每语必先忠孝曰大丈夫受
天子厚恩当效死行阵间以图报称安能委靡苟且
目前以隳先世勋业哉
董文炳传文炳子士元自襁褓丧母祖母李氏爱之
谓文炳曰俟儿能言即令读书
尚野传野字文蔚幼颖异祖母刘厚资之使就学文
辞典雅一本于理
耶律希亮传希亮字明甫性至孝困厄遐方家赀散
亡已尽仅藏祖考画像四时就穹庐陈列致奠尽诚
尽敬朔漠之人咸相聚来观叹曰此中土之礼也
王思诚传思诚字致道天资过人七岁从师授孝经
论语即能成诵家本农业其祖佑诟家人曰儿大不
教力田反教为迂儒耶思诚愈自力弗懈
显宗传显宗讳甘麻剌裕宗长子也少育于祖母昭
睿顺圣皇后日侍世祖未尝离左右畏慎不妄言言
必无隐
史天倪传天倪父秉直读书尚气义武仙谋作乱乃
设宴邀天倪有知其谋者止天倪毋往天倪不从遂
为仙所杀天倪之赴真定也秉直密戒之曰观武仙
之辞气终不为我用宜备之天倪曰我以赤心待人
人或相负天必不容愿无虑秉直乃携其孙楫权还
北京至是人服其先识
吴当传当字伯尚澄之孙也当幼承祖训以颖悟笃
实称及长精通经史百家言侍其祖至京补国子生
久之澄既捐馆四方学子从澄游者悉就当卒业焉
陈栎传栎字寿翁生三岁祖母吴氏口授孝经论语
辄成诵
何从义传从义延安洛川人祖良祖母李氏皆亡从
义庐于墓侧旦夕哀慕不脱绖带不食菜果惟啖疏
食而已事父世荣母王氏孝养尤至伯祖温伯祖母
郝氏叔祖恭叔祖母贺氏叔祖让叔祖母姜氏叔父
珍叔母光氏皆无子比其亡也从义咸为治葬筑高
坟祭奠以礼时人义之
独醒杂志陈了翁与家人会食男女各为一席食已
曰并坐不横肱何也孙女七岁答曰恐妨同坐者
明外史刘基传基父爚元遂昌教谕爚大父濠好任
侠邑人任融倡义旅兴复宋室事败元遣使簿录其
党株连遍里中将尽诛之使者夜宿濠舍爚时甫十
岁睹其籍告濠饮使者酒而阴纵火焚所居籍悉毁
使者惧诛更就濠问计濠倾赀与之使纳贿事得解
基生而颖异读书过目领悟塾师郑复初语爚曰人
言活万命者必封此子必高公之门矣
严烜传烜字熙叔性至孝少时祖母陈疾笃每夕祷
北辰求以身代刲股以进
张惠传惠字迪吉有行谊其祖墓尝遭兵燹尸柩暴
露家人惑术士言久不修葺惠既预乡荐不择期日
身亲畚锸尽掩之方冬披发徒跣如初丧后宦游过
里不归家寝食悉于墓庐亲故欲见则就之且席地
而食曰吾祖父皆在地吾安忍高坐自恣哉其制行
如此
臧应奎传应奎字贤征父所生母卒法不得承重犹
执私丧三年
郑文茂传文茂字宝夫生有至性父卒呕血数升毁
瘠骨立其祖泣抚之曰吾老矣既失壮子又使我失
佳孙邪乃强起啜粥庐于墓所
杜伟传伟字道升吴江人六岁时祖母病盲或言舐
之即愈伟如其言果复明
周是修传程通绩溪人祖平坐事戍延安通以贡入
太学上书乞赦还其祖辞甚哀太祖怜而许之
仁宗诚孝皇后张氏传后父兵马副指挥麒仁宗立
册为后宣宗即位上尊号曰皇太后英宗即位加上
太皇太后英宗方九岁大臣请太后垂帘听政太后
曰毋坏祖宗法第悉除罢一切不急务时时勖帝向
学委任股肱以故太监王振虽宠于帝终太后世不
敢专大政正统七年十月太后崩遗诏勉大臣佐帝
惇行仁政语甚谆笃
孝肃周太后传太后英宗妃宪宗生母也孝宗即位
尊为太皇太后孝宗生西宫母纪氏暴薨太后育之
宫中省视万方以故孝宗事太后至孝太后病疡久
之病已诰谕群臣曰粤自英皇厌代予正位长乐宪
宗皇帝以天下养二十四年犹一日兹予偶患疡皇
帝夜□天为予请命春郊罢宴问视惟勤俾老年疾
体获底康宁以昔视今父子两世孝同一揆予甚嘉
焉
孝惠卲太后传太后宪宗妃兴献王母也成化十二
年封贵妃生三子兴王佑杬岐王佑榆雍王佑□兴
王之藩贵妃不得从世宗入继大统贵妃老目眚矣
喜其孙为皇帝摸世宗身自顶至踵已进封为皇太
后
王在复传龚可正嘉定诸生负祖母避贼天雨泥泞
猝遇贼贼恶见妇人欲杀其祖母叱可正去可正跪
泣请代贼不从可正以身覆祖母贼并杀之
薛瑄传瑄字德温生时肌如水晶洞见五内其母欲
不举祖闻其啼声止之曰此儿体清而声宏必异人
也乃举之
王翱传翱字九皋宪宗立进太子太保孙以荫入太
学不使应举曰汝幸得门荫勿妨寒士路
杨守陈传守陈字维新鄞人祖范有学行乡人称栖
芸先生尝诲守陈曰圣贤之学以精思实践为要博
闻强记辅此而已守陈受教作致知力行持敬三铭
举景泰二年进士改庶吉士寻遭父丧祖父母继殁
居庐七年
陈茂烈传茂烈字时周幼孤励志读书每至夜分祖
母悯其弱屡止之乃帷灯默诵不辍祖母卒易所居
营葬并葬其父躬负土石坟成越日一视哭尽哀
林瀚传瀚字亨大闽人南兵部参赞机务行义甚高
子九人庭庭机最显庭字利瞻瀚次子也迁云
南左参政正德九年以父年高乞侍养诏令归省既
抵家复上疏恳请乃许之时子炫已成进士官礼部
主事亦谒假归三世一堂乡人称盛事焉庭机字利
仁南京礼部就拜工尚穆宗立就调礼部会子已
为祭酒遂致仕归字贞恒自祖瀚父庭机三世
为祭酒皆有声称前此未有也以庭机笃老侍养
于家先父卒居正犹在事不得赠谥久之始赠太子
少保谥文恪明兴三世为尚书并得谥文林氏一家
而已乡人重其世德以瀚与庭庭机合祀曰世
忠祠
仇钺传钺孙鸾字伯翔少读书能文钺奇爱之彭泽
与钺相得为制名字延誉公卿间
赵用贤传用贤字汝师常熟人授检讨张居正父丧
夺情用贤抗疏拜杖除名用贤体素肥肉溃落如掌
其妻腊而藏之用贤孙士春字景之授编修兵部尚
书杨嗣昌既夺情视事复谋入阁士春上疏曰臣祖
先臣用贤首论故相夺情几毙杖下腊其白肉以示
子孙臣虽愚陋敢背家学负明主坐视纲常扫地哉
疏入谪广东布政司照磨赵氏祖孙并以谏辅臣夺
情获谴时议贤之
刘宗周传宗周字起东山阴人以遗腹生年二十四
举进士遭母忧服阕以祖父年高不欲出祖父强之
又一年起选行人竟以终养归及遭丧毁瘠
南企仲传企仲字伯渭南人举万历八年进士以
祖母年高请终养为张居正所恶下抚按勘问时论
骇焉
沈德四传德四华亭人祖母疾刲股肉疗之愈已而
祖父疾又刲肝作汤进之亦愈洪武二十六年被旌
赵简王高燧传康王厚煜事祖母杨妃以孝闻嘉靖
七年六月玺书褒予
陈彦回传彦回字士渊莆田人父立诚为归安县丞
被诬论死彦回谪戍云南弟彦戍辽东彦回入滇
家人从者多道死比至蜀惟彦回与祖母郭在会赦
又弗原监送者怜而纵之去顾贫不能归往依乡人
定远知县黄积良冒黄姓久之以给事中杨维康荐
擢徽州知府建文元年以循良受上赏遭祖母丧当
去百姓走京师乞留彦回衰绖赴阙自陈首乞得复
姓夺哀留徽除彦戍籍彦回乞终丧不许许襄事
还府再乞又不许葬郭徽城北十里北山之阳彦回
时走墓下哭甚哀人目之曰太守山彦回对百姓泣
曰吾罪人也向以亡命冒他姓祖母存陈首恐获罪
隐忍且二十年今祖母殁宜自请死上特宥我终当
以死报国耳时燕兵逼京师彦回纠集义勇赴援成
祖即位械至京死籍其家
王守仁传守仁字伯安母娠十有四月祖母梦神人
自云中送儿下遂生因名云五岁不能言遇异人拊
之更名守仁乃言
戚贤传贤字秀夫全椒人家世力农不知学高祖通
年九十余睹其子孙朴鄙居恒怏怏临没拊□叹曰
天固靳吾一儒家儿耶及贤稍长闻通绝语辄愤悒
自誓必为儒晓夜诵读竟登嘉靖五年进士
李世达传世达字子成泾阳人历考功文选郎中隆
庆初丁曾祖忧
钱瑛传瑛字可大吉水人祖本和以笃行称瑛生八
月而孤元末大乱奉祖及母避难历五六年最后遇
贼缚本和瑛奔救并缚之本和哀告贳其孙瑛亦泣
请代不已贼怜而两释之
后渠杂识王忠肃为吏部尚书忠清为英皇所信任
仲孙以荫入监将应秋试以有司印卷白公公曰汝
才可登第吾岂忍蔽之哉如汝误中第则妨一寒士
矣且汝有所得仕何必强所不能以幸冀非分耶裂
卷火之
稗史黄岩王璧为郎署时居京师其祖寿登期颐寄
诗于璧一联云若使来看百岁祖何妨迟作十年官
璧以诗闻乞归省朝廷嘉纳之
明语林徐应魁有至性祖母卢氏殁负土成坟至冬
雪深数尺门径尽没水火绝六日忽地响庐中醴泉
出
续文献通考傅兴高安人祖母曹氏孀居为华林贼
所掠欲杀之兴渡水以救贼以巨凳压之凳忽断贼
惊异释之事闻诏冠带表其门
孙毓武陟人初登洪武丙子乡试后代祖父行戍十
有四年
明朝盛事国朝以进士为荣海内世家三代中进士
者固多只祖孙父子得相见者绝少惟福建候官县
林春泽正德甲戌进士为建昌太守子应亮嘉靖壬
辰进士为户部侍郎孙如楚嘉靖乙丑进士为广东
提学副使浙江乌程县董份嘉靖辛丑进士为礼部
尚书子道醇万历癸未进士为给事中孙嗣成万历
庚辰进士为礼部郎中祖孙父子俱在一堂乃稀有
之事而林氏尤享上寿建昌一百四岁侍郎八十岁
学宪自广东告归侍养尤难得
河间忠武王张玉子定兴忠烈王辅孙宁阳恭靖王
懋凡三代王东平朱武烈王能子平阴武愍王勇又
再世而定襄恭靖王希忠继之亦可称三代也
祖孙部杂录
易经晋卦六二晋如愁如受兹介福于其王母
注
王
母祖母也谓阴之至尊者指六五也
小过六二过其祖遇其妣
注
阳之在上者父之象尊
于父者祖之象四在三上故为祖五阴而尊祖妣之
象
书经仲虺之诰以义制事以礼制心垂裕后昆
伊训古有夏先后方懋厥德罔有天灾山川鬼神亦
莫不宁暨鸟兽鱼□咸若于其子孙弗率皇天降灾
假手于我有命造攻自鸣条朕载自亳
太甲辟不辟忝厥祖
率乃祖攸行惟朕以怿万世有辞
王懋乃德视乃烈祖无时豫怠
武成惟有道曾孙周王发
注
有道指其父祖而言周
王二字史臣追增之也
洪范身其康强子孙其逢吉
康王之诰张皇六师无坏我高祖寡命
注
皇大也张
皇六师大戒戎备无废坏我文武艰难寡得之基命
也
君牙缵乃旧服无忝祖考
率乃祖考之攸行
诗经小雅斯干篇似续妣祖筑室百堵
注
似嗣也妣
先于祖者协下韵尔
大雅下武篇昭兹来许绳其祖武
文王有声篇诒厥孙谋以燕翼子
注
诒遗燕安翼敬
也谋及其孙则子可以无事矣
生民篇缵戎祖考王躬是保
周颂丰年篇为酒为醴烝祖妣
注
烝进也与也
商颂烈祖篇嗟嗟烈祖有秩斯祜
元鸟篇商之先后受命不殆在武丁孙子
礼记王制归假于祖祢用特
注
假至也方氏曰天子
之出必造乎祢及其归也必假于祖祢出而造之所
以象生时之必告也归而假之所以象生时之必面
也
天子将出造乎祢诸侯将出造乎祢
注
造祭名天子
出为巡守也诸侯则朝觐会同之出欤
天子将出征造乎祢禡于所征之地受命于祖
注
禡
行师之祭也受命于祖卜于庙也
文王世子五庙之孙祖庙未毁虽为庶人冠取妻必
告死必赴练祥则告
注
诸侯五庙始封之君为太祖
百世不迁此下亲尽则递迁此言五庙之孙是始封
之君即五世祖故云祖庙未毁未递迁也此孙虽无
禄仕然冠昏必告于君死必赴练祥之祭必告者以
其亲未尽也
丧服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以其祖配之而立四庙
庶子王亦如之
注
山阴陆氏曰此言王者后世或更
衰乱统序既绝其子孙有特起者若汉光武复有天
下既复七庙则其曾祖祢当别立庙祀之故曰庶子
王亦如之也
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者为小宗有五世而迁之
宗其继高祖者也是故祖迁于上宗易于下尊祖故
敬宗敬宗所以尊祖祢也
注
五世者高祖至元孙之
子此子于父之高祖无服不可统其父同高祖之兄
弟故迁易而各从其近者为宗矣故曰有五世而迁
之宗其继高祖者也山阴陆氏曰有五世而迁之宗
据宗其继高祖者五世则迁者也其继高祖者元孙
也宗其继高祖者元孙之子也
亲亲尊尊
注
亲亲谓父母也尊尊谓祖及曾祖高祖
也
大传礼不王不禘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以其祖配
之
诸侯及其太祖大夫士有大事省于其君于祫及其
高祖
注
此言诸侯以下有祫祭之礼二昭二穆与太
祖而五者诸侯之庙也大事谓祫祭也大夫三庙士
二庙一庙不敢私自举行必省问于君而君赐之乃
得行焉而其祫也亦上及于高祖于者自下于上之
义以卑者而行尊者之礼故谓之于祫
牧之野武王之大事也既事而退柴于上帝祈于社
设奠于牧室遂率天下诸侯执豆笾逡奔走追王太
王亶父王季历文王昌不以卑临尊也
上治祖祢尊尊也下治子孙亲亲也
注
治理而正之
也谓以礼义理正其恩之隆杀属之戚疏也马氏曰
上治祖祢所以尊之也下治子孙所以亲之也上治
祖祢则上有所杀下治子孙则下有所杀上杀下杀
而亲毕矣
自仁率亲等而上之至于祖名曰轻自义率祖顺而
下之至于祢名曰重一轻一重其义然也
左传故昭令德以示子孙
孔张君之昆孙子孔之后也
国语绍续昆裔
共之从孙四岳佐之
注
共共工也从孙昆弟之孙也
言共工从孙为四岳之官掌帅诸侯助禹治水
干凿度火为坤母异为离父金乃坤孙
大戴礼先祖者类之本也无先祖焉出故礼宗事先
祖
方言鼻始也之初生谓之鼻人之初生谓之首梁
益之间谓鼻为初或谓之祖祖居也
注
鼻祖皆始之
别名也转复训以为居所谓代语者也
扬雄反离骚注鼻祖始祖也按野客丛书凡人孕胎
必先有鼻然后有耳目之属今之画人亦然必先画
鼻
史记周本纪殷之末孙纣忝废先王明德
孟尝君传文承间问其父婴曰子之子为何曰为孙
孙之孙为何曰为元孙元孙之孙为何曰不能知也
韩王信传信故韩襄王孽孙也
郑当时传其游知交皆其大父行
注
祖父也
梁孝王世家李太后亲平王之大母也
注
祖母也
前汉书惠帝本纪上造以上及内外公孙耳孙有罪
当刑
注
应劭曰公孙谓王侯内外孙也耳孙者元孙
之子也言去其曾高益远但耳闻之也李斐曰耳孙
曾孙也张晏曰公孙宗室侯王之孙也晋灼曰耳孙
元孙之曾孙也诸侯王表在八世师古曰内外公孙
国家宗室及外戚之孙也耳孙诸说不同据平纪及
诸侯王表说梁孝王元孙之子耳孙耳音仍又匈奴
传说握衍朐鞮单于云乌维单于耳孙以此参之李
云曾孙是也然汉书诸处又皆云曾孙非一不应杂
两称而言据尔雅曾孙之子为元孙元孙之子为来
孙来孙之子为昆孙昆孙之子为仍孙从己而数是
为八叶则与晋说相同仍耳声相近盖一号也但班
氏惟存古名而计其叶数则错也
唐书柳宗元传宗元后魏侍中济阴公之系孙
旧唐书礼仪志惟我艺祖文考精爽在天其曰懿尔
幼孙克享上帝
乐章元王贻绪后稷谋孙
李氏刊误按礼记昭明也穆美也盖光扬先祖之德
着斯美号至晋武帝以其父名昭改为韶音历代已
远岂宜为晋氏之讳而行于我唐哉今请复为昭穆
道山清话正献杜公尝言人家祀祖先非简慢则媟
渎得其中者鲜矣
读书杂钞为王父尸为君尸孔疏天子至士皆有尸
特牲是士礼少牢是大夫礼并皆有尸云云天子以
下宗庙之祭皆用同姓之嫡故祭统云祭之道孙为
王父尸所使为尸者于祭者为子行父北面而事之
注云子行犹子列祭祖则用孙列皆取于同姓之适
孙也天子诸侯之祭朝事延尸于户外是以有北面
事尸之礼虽取孙列皆用卿大夫为之故既醉注云
天子以卿郑笺云诸侯入为天子卿大夫故云公尸
天子既然明诸侯亦尔故大夫士亦用同姓嫡者曾
子问曰无孙取于同姓可也又郑注特牲礼大夫士
以孙之伦为尸
宜斋野乘今人称先子先君先人为父然不独父也
祖宗皆可如曾西称曾参曰予先子之所畏也则称
祖为先子子顺曰吾先君之相鲁也则称六世祖为
先君孔安国曰先君孔子又曰我先人用藏其家书
于屋壁则称十一世祖为先君称五世祖子襄为先
人也
懒真子元城先生尝言异哉卢杞之为人也不独愧
见父祖又且愧见其子也卢氏唐甲族也而怀慎一
派为盛怀慎以清德相元宗号为名相而生东都留
台奕奕骂禄山被害在忠义传奕生杞相德宗败乱
天下在奸臣传杞生元辅元辅传云端静介正能绍
其祖故历显剧任而人不以杞之恶为异亦附忠义
传故曰杞不独愧见其父祖又且愧见其子也元城
先生刘待制安世字器之云
闻见后录戾太子非美谥也宣帝以加其祖予谓太
子之死可哀也与幽厉之恶不同与孟子所谓虽孝
子慈孙不能改者亦不同也
野客丛谈人在世间不必赢余粗足伏腊心下无事
子孙同乐此政乐尔苟为不然虽官尊年高何益于
事晋魏舒位司徒年八十二官非不尊寿非不高然
惟有一子一孙皆先逝茕然独处愁苦无聊天子于
是下诏以安之曰舒告老之年处穷独之苦每怛然
为之嗟悼思所以散愁养气增滋味品物仍赐阳燧
安车出入观省或以散忧宠则宠矣乐安在哉当此
之时不如一介之士无荣无辱优游蓬荜之下仰事
俯育团□笑语和气满怀有足乐者理有不可致诘
既与其贵又与其寿又何不与其后以慰其心岂非
傅其翼者去其角乎天苟如是又何不裁其有余补
其不足哉今与其贵又与其寿而不与其后使其悲
苦无聊则所与贵与寿者无补其为乐又不如不与
之为愈也不知天与其贵与寿者将荣之耶抑困之
耶殆不可致诘也
梦溪笔谈予为丧服后传书成熙宁中欲重定五服
而刺予预讨论雷郑之学阙谬固多其间高祖远孙
一事尤为无义丧服但有曾祖齐衰五月远曾缌麻
三月而无高祖远孙服先儒皆以谓服同曾祖曾孙
故不言可推而知或曰经之所不言则不服皆不然
也曾重也由祖而上者皆曾祖也由孙而下者皆曾
孙也虽百世可也苟有相逮者则必为服丧三月故
虽成王之于后稷亦称曾孙而祭礼祝文无远近皆
曰曾孙礼所谓以五为九者谓傍亲之杀也上杀下
杀至于九傍杀至于四而皆谓之族过此则非其族
也非其族则为之无服唯正统不以族名则是无绝
道也
老学庵笔记东坡海外诗云梦中时见作诗孙初不
解在蜀见苏山藏公墨迹迭韵竹诗后题云寄作诗
孙符乃知此句为仲虎发也
容斋三笔前所书司封失典故偶复忆一事尤为可
笑绍兴二十八年郊祀赦恩资政殿学士楼照父已
赠少师乞加赠司封以资政殿学士系只封赠一代
父既至少师不合加赠独改封其母范氏欧阳氏为
秦国魏国夫人盖楼公虽尝为执政而见居官职须
大学士乃恩及二代故但用侍从常格资政殿学士
施巨父仲说已赠太子太保加为宫傅亦不及祖也
干道六年仲兄以端明殿学士知太平州是年郊赦
伯兄已赠祖为太保而转运司移牒太平州云准吏
部牒取会本路曾任执政官合封赠二代者仲兄既
具以报又再行下时祖母及父母已至极品于是以
祖为言遂复赠太傅命词给告殊非端殿所当得不
知省部一时何所据也
容斋四笔封赠先世自晋宋以来有之迨唐始备然
率不过一代其恩延及祖庙者绝鲜亦未尝至极品
郭汾阳二十四考中书令而其父赠止太保权德舆
位宰相其祖赠止郎中唐末五季宰辅贵臣始追荣
三代国朝因之李文正公昉本工部郎中超之子出
继从叔绍昉再入相表其事求赠所生父祖官封诏
赠祖温太子太保祖母权氏莒国太夫人父超太子
太师母谢氏郑国太夫人可谓异数后不闻继之者
辍耕录今人谓曾祖父曰太公此盖相承之谬当称
祖父为是后汉李固之父合为司空固女当固伏诛
日曰太公以来云注太公谓祖父合也
日知录自父而上皆曰祖书微子之命曰乃祖成汤
是也自子而下皆曰孙诗閟宫之篇曰后稷之孙实
维太王又曰周公之孙庄公之子是也
汉儒以曾祖之父为高祖考之于传高祖者远祖之
名尔左传昭公十七年郯子来朝曰我高祖少□挚
之立也则以始祖为高祖书盘庚肆上帝将复我高
祖之德乱越我家康王之诰张皇六师无坏我高祖
寡命则以受命之君为高祖左传昭公十五年王谓
籍谈曰昔而高祖孙伯黡司晋之典籍则谓其九世
为高祖十二年楚灵王谓右尹子革曰昔我皇祖伯
父昆吾亦谓其始祖之昆弟书归格于艺祖以艺祖
为文祖不详其义人知宋人称太祖为艺祖不知前
代亦皆称其太祖为艺祖唐元宗开元十一年幸并
州作起义堂颂曰东西南北无思不服山川鬼神亦
莫不宁实惟艺祖储福之所致十三年封泰山其序
曰惟我艺祖文考精爽在天此谓唐高祖张说作享
太庙乐章曰肃肃艺祖滔滔浚源有雄舞剑作镇金
门元王贻绪后稷谋孙此谓高祖之高祖讳熙追尊
宣皇帝者也后汉高祖干佑元年改元制曰昔我艺
祖神宗开基抚运以武功平祸乱以文德致升平此
谓前汉高祖金世宗大定二十五年封混同江神册
文曰仰艺祖之开基嘉江神之效灵此谓金太祖然
则是历代太祖之通称也
唐武宗会昌三年讨刘稹制曰顷者烈祖在藩先天
启圣是以元宗为烈祖宋王旦封祀坛序烈祖造新
邦臻大定经制而未遑神宗求至理致升平业成而
中罢是以太祖为烈祖太宗为神宗亦古人之通称
也
唐元稹行裴度制曰佑我宪考为唐神宗吕氏读诗
记引李氏曰本朝太宗称神宗及神宗称神宗则太
宗不复称神宗矣今按魏泰东轩笔录称太祖太宗
为艺祖神宗
左传哀二年卫太子祷曰曾孙蒯瞶敢昭告皇祖文
王烈祖康叔文祖襄公书文侯之命汝克昭乃显祖
烈祖显祖皆谓其始封之君此古人之通称
祭义以事天地山川社稷先古先古先祖也诗曰以
似以续续古之人亦谓其先人也近曰先远曰古故
周人谓其先公曰古公
子孙得称祖父之字子称父字屈原之言朕皇考曰
伯庸是也孙称祖字子思之言仲尼祖述尧舜是也
仪礼筮宅之辞曰哀子某为其父某甫筮宅又曰哀
子某来日某卜葬其父某甫字父也虞祭之祝曰适
尔皇祖某甫卒哭之祝曰哀子某来日某隮祔尔于
尔皇祖某甫字祖也祔祭之祝曰适尔皇祖某甫以
隮祔尔孙某甫两字之也字为臣子所得而称故周
公追王其祖曰王季王而兼字
册府元龟唐宪宗元和元年礼仪使奏言谨按礼记
曰既卒哭宰夫执木铎以命于宫曰舍故而讳新此
谓已迁之庙则不讳也今顺宗主升祔礼毕高宗中
宗神主上迁请依礼不讳制可
金縢周公之祝辞曰惟尔元孙某左传荀偃济河而
祷称曾臣彪名君也左传楚子围宋申犀见王称无
畏知罃对楚王称外臣首鄢陵之战栾针曰书退名
父也华耦来盟称君之先臣督栾盈辞于周行人曰
陪臣书曰其子黡名祖若父也
汉惠帝从叔孙通之言郡国多置原庙元帝时贡禹
以为不应古礼永光四年下丞相韦元成等议以春
秋之义父不祭于支庶之宅君不祭于臣仆之家王
不祭于下土诸侯请勿复修奏可因罢昭灵后武襄
王昭哀后卫思后戾太子戾后园皆不奉祀后魏明
元贵嫔杜氏魏郡邺人生世祖及即位追尊为穆皇
后配享太庙又立后庙于邺高宗时相州刺史高闾
表修后庙诏曰妇人外成理无独祀阴必配阳以成
天地未闻有莘之国立太姒之飨此乃先皇所立一
时之至感非经世之远制便可罢祀是古人罢祖宗
之庙而不以为嫌也王莽尊元帝庙号高宗成帝号
统宗平帝号元宗中兴皆去之后汉和帝号穆宗安
帝号恭宗顺帝号敬宗桓帝号威宗桓帝尊母梁贵
人曰恭怀皇后安帝尊祖母宋贵人曰敬隐皇后顺
帝尊母李氏曰恭愍皇后献帝初平元年左中郎将
蔡邕议孝和以下政事多衅权移臣下嗣帝殷勤各
欲褒崇至亲而已臣下懦弱莫能执正据礼和安顺
桓四帝不宜称宗又恭怀敬隐恭愍三皇后并非正
嫡不合称后皆请除尊号制曰可唐高宗太子弘追
谥孝敬皇帝庙号义宗开元六年将作大匠韦凑上
言准礼不合称宗于是停义宗之号是古人除祖宗
之号而不以为忌也后世浮文日盛有增无损德宗
初立礼仪使吏部尚书颜真卿上言上元中政在宫
壸始增祖宗之谥元宗末奸臣窃命列圣之谥有加
至十一字者按周之文武言文不称武言武不称文
岂盛德所不优乎盖称其至者故也故谥多不为褒
少不为贬今列圣谥号太广有逾古制请自中宗以
上皆从初谥睿宗曰圣真皇帝元宗曰孝明皇帝肃
宗曰宣皇帝以省文尚质正名敦本上命百官集议
儒学之士皆从真卿议独兵部侍郎袁□官以兵进
奏言陵庙玉册木主皆已刊勒不可轻改事遂寝不
知陵中玉册所刻乃初谥也自此宗庙之广谥号之
繁沿至本朝遂成故典而人臣不敢议矣
徐三重家则附志吾家世农业温饱先人方壶公居
贫习儒术晚托意吟讽有以自乐余兄弟相继为儒
应科目余偶幸一第余三子亦儒次子又获幸业儒
是本分其获幸则皆非望也盖先大父鹤田公为里
祭酒而好德行惠利泽周一方先人又能以忠厚善
承之后人赖以窃幸两世者非此欤乃今德薄力微
不足复有所增益窃恐流泉余润挹之且再而未尽
能几何余滋惧五世之泽食焉而靡称后生辈复安
所藉以得□延固应朝夕勤念而重兢兢也
范弘嗣做人镜霜露既降雨露既濡则有凄怆怵惕
之心四时祭四代冬至祭始祖春祭先祖夏至祭曾
祖季秋祭祢俗节如上元寒食端阳中元重九寒衣
则献以时食或墓祭祖先祠堂必常使精洁朔望则
拜有事则告出必告反必面遇祖先及父母忌辰变
素服举祭是日齐戒不饮酒茹荤不与喜宴三世不
修家谱者不孝坟墓勿轻伐树木
海录碎事虽有禹汤之德不能训末孙之桀纣
读书记鲁自中叶叶字从草从木从世草木一叶上
生一叶叶叶相承犹人之父子祖孙相继世也故曰
叶
祖孙部外编
后汉书刘根传刘根者颍川人也隐居嵩山中诸好
事者自远而至就根学道太守史祈以根为妖妄乃
收执诣郡数之曰汝有何术而诬惑百姓若果有神
可显一验事不尔立死矣根曰实无它异颇能令人
见鬼耳祈曰促召之使太守目睹尔乃为明根于是
左顾而啸有顷祈之亡父祖近亲数十人皆反缚在
前向根叩头曰小儿无状分当万坐顾而叱祈曰汝
为子孙不能有益先人而反累辱亡灵可叩头为吾
陈谢祈惊惧悲哀顿首流血请自甘罪坐根嘿而不
应忽然俱去不知所在
宋书徐羡之传初羡之年少时常有一人来谓之曰
我是汝祖羡之因起拜之此人曰汝有贵相而有大
厄可以钱二十八文薶宅四角可以免灾过此可位
极人臣后羡之随亲之县住县内常暂出而贼自后
破县县内人无免者鸡犬亦尽惟羡之在外获全
宋赵溍养□漫笔太原王仁裕家远祖母约二百余
岁形质纔三四尺两眼白睛皆碧饮啖甚少夜多不
睡每月余忽不见数日复至亦不知其来往之迹□
头有一柳箱可尺余封锁甚密人未尝得见其中物
常戒诸孙曰如我出慎勿开此箱开则我不回也诸
孙中有一无赖者一日醉酒而归祖母不在径诣□
头取封锁柳箱开之其中只有一小铁篦子余无他
物自此祖母竟不回矣
幽明录明帝永平五年剡县刘晨阮肇共入天台山
度山出一大溪溪边有二女子姿质妙绝遂留半年
后怀土求归既出亲旧零落邑屋改异无复相识讯
问得七世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