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宝典
当前位置:汉程网 >国学 >古今图书集成 >明伦汇编官常典将帅部之1

《古今图书集成》·明伦汇编官常典将帅部之1

清朝 古今图书集成 陈梦雷 著

将帅部汇考一

  夏后氏

帝启三岁始命卿为将

按尚书甘誓大战于甘乃召六卿



天子六军其将皆命卿

帝仲康元岁始命引侯掌六师

按尚书引征惟仲康肇位四海引侯命掌六师



仲康命引侯掌王六师为大司马

  周

周制大司马定军旅卒伍之制以九伐正邦国

按周书周官司马掌邦政统六师平邦国



夏官卿主戎马之事掌国征伐统御六军平治

 邦国平谓强不得凌弱众不得暴寡而人皆得其

 平也军政莫急于马故以司马名官何莫非政独

 戎政谓之政者用以征伐而正彼之不正王政之

 大者也

按周礼夏官司马



王昭禹曰马者甲兵之具王政所重故自夏官

 卿一人至中士十有六人皆以司马名官

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分职以为民极

乃立夏官司马使帅其属而掌邦政以佐王平邦国



郑锷曰注谓政者正也上之所以正下也夏官

 独谓政官司马有九法九伐之制所以正其不正

 斯可谓之政矣王者之于邦国欲使各得其平司

 马佐之以政则平也易矣然政以平邦国治职亦

 以平邦国何也治出于太宰则平之以道政掌于

 司马则平之以政治典则平于顺治之前政典则

 平于叛违之后

政官之属大司马卿一人小司马中大夫二人军司

马下大夫四人舆司马上士八人行司马中士十有

六人旅下士三十有二人府六人史十有六人胥三

十有二人徒三百有二十人



黄氏曰司马置属与五官稍异小司马而下有

 军司马舆司马行司马舆司马掌车行司马掌卒

 军司马兼掌之军司马如天官宰夫地官乡师以

 军名官其职可知

凡制军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王六军大国三军次

国二军小国一军军将皆命卿二千有五百人为师

师帅皆中大夫五百人为旅旅帅皆下大夫百人为

卒卒长皆上士二十有五人为两两司马皆中士五

人为伍伍皆有长一军则二府六史胥十人徒百人



薛平仲曰周官序官之例未尝有序事之法惟

 司马所载制军之事为详而后官属之缓急始次

 第而举岂非兵者国之大事政典所用以平邦国

 者其规画固当蚤正欤自调民之法立民之从事

 于军者劳逸出入之相权而力常有余矣于是万

 二千五百人为一军有不容损益者自制军之数

 立国之有军者内外轻重之相制而势可得合矣

 于是王六军以至小国一军有降杀之逾陪焉军

 有定制帅其军者非威令素孚不行也于是大为

 之将而将皆命卿小为之长而长皆上士有以定

 尊卑上下之志焉军有帅则文移之往来政令之

 征召有不可略于是一军则二府六史十胥百徒

 有以为文书调度之备焉举军政之要莫先斯四

 者先王规画实为之井井绳绳而不紊观叙事之

 法可考

大司马之职掌建邦国之九法以佐王平邦国



贾氏曰此九法以下皆言邦国以施于诸侯为

 主 郑锷曰九法皆佐王平邦国之典然建牧立

 监太宰之事设仪辨位大宗伯之事制畿封国大

 司徒之事大司马之所谓建者特明其法以布告

 之

制畿封国以正邦国



陈君举曰九畿九服周制也要之法度所及止

 于六服书云六服群辟罔不承德其朝贡尽如礼

 止于五服书云六年五服一朝是也

设仪辨位以等邦国



郑康成曰仪谓诸侯及诸臣之仪辨别也别尊

 卑之位

进贤兴功以作邦国



郑锷曰见于德行之谓贤见于事业之谓功贤

 可尊也受七命者进为八命之牧受八命者进为

 九命之伯功可录也或加之以地或进之以律进

 其贤者则不贤者自砺兴其功者则无功者知奋

 邦国可作

建牧立监以维邦国



郑康成曰此即大宰建其牧立其监 林椅曰

 乃属长连帅之比

制军诘禁以纠邦国



郑锷曰无曲防无遏籴无有封而不告无以妾

 为妻是谓诘禁有军以驭其乱有禁以诘其违则

 邦国可纠矣

施贡分职以任邦国



王昭禹曰贡以物言施贡则各以其所有职以

 事言分职则各以其所能施贡以任其财分职以

 任其力此之谓任邦国

简稽乡民以用邦国



王昭禹曰万二千五百家为乡大国三乡次国

 二乡小国一乡所以处民也简选也稽考也简其

 强弱稽其多寡然后众可用故曰以用邦国

均守平则以安邦国



郑锷曰城郭沟池任其万民便其守御无使国

 大而所守者狭国小而所守者广匡人达法则以

 匡邦国使无敢反侧以听王命无使职贡宜轻者

 或过乎则宜重者或不及乎则守均则力不困则

 平则心不疑而邦国可安

比小事大以和邦国



郑康成曰比犹亲使大国亲小国小国事大国

 相合和也易比象曰先王以建万国亲诸侯

以九伐之法正邦国



郑锷曰诸侯有罪轻重不一至用兵以诛讨之

 必声其罪左氏曰有钟鼓曰伐言声其罪也

冯弱犯寡则眚之



郑康成曰冯犹乘陵也言不字小而侵侮之

贼贤害民则伐之



郑锷曰伐如伐木之伐去其根本勿使再生之

 理贤足以长民贼之是不义民者邦所恃害之是

 不仁声罪而伐剪夷去之

暴内陵外则坛之



郑锷曰暴内则为恶于国中陵外则肆侮于四

 邻不可以为君宜除而去之如除地为墠之坛

野荒民散则削之



郑锷曰王者量地以制邑度地以居民为诸侯

 者有田野不能治至于荒芜有人民不能聚至于

 离散则不能保有其大也故削之使小如汉削诸

 侯王郡是也

负固不服则侵之



郑康成曰负犹恃也固险可依以为固也不服

 不事大也

贼杀其亲则正之



郑康成曰正之者执而治其罪

放弒其君则残之



郑康成曰放逐也残杀也

犯令陵政则杜之



郑锷曰犯令以诸侯而抗天子之命陵政以诸

 侯而侵天子之权

外内乱鸟兽行则灭之



郑康成曰王霸记曰悖人伦外内无以异于禽

 兽则诛灭去之也

  汉

汉承秦制设太尉大将军皆以主兵后改大司马其

属有护军都尉校尉等官又设前后左右将军及西

域置都护戊己校尉伏波楼船诸名号随时增减

按汉书百官表太尉秦官金印紫绶掌武事武帝建

元二年省元狩四年初置大司马以冠将军之号宣

帝地节三年置大司马不冠将军亦无印绶官属成

帝绥和元年初赐大司马金印紫绶置官属禄比丞

相去将军哀帝建平二年复去大司马印绶官属冠

将军如故元寿二年复赐大司马印绶置官属去将

军位在司徒上有长史秩千石

前后左右将军皆周末官秦因之位上卿金印紫绶

汉不常置或有前后或有左右皆掌兵及四夷有长

史秩千石

护军都尉秦官武帝元狩四年属大司马成帝绥和

元年居大司马府比司直哀帝元寿元年更名司寇

平帝元始元年更名护军

司隶校尉周官武帝征和四年初置持节从中都官

徒千二百人捕巫蛊督大奸猾后罢其兵察三辅三

河弘农元帝初元四年去节成帝元延四年省绥和

二年哀帝复置但为司隶冠进贤冠属大司空比司


城门校尉掌京师城门屯兵有司马十二城门候中

垒校尉掌北军垒门内外掌西域屯骑校尉掌骑士

步兵校尉掌上林苑门屯兵越骑校尉掌越骑长水

校尉掌长水宣曲胡骑又有胡骑校尉掌池阳胡骑

不常置射声校尉掌待诏射声士虎贲校尉掌轻车

凡八校尉皆武帝初置有丞司马自司隶至虎贲校

尉秩皆二千石

西域都护加官宣帝地节二年初置以骑都尉谏大

夫使护西域三十六国有副校尉秩比二千石丞一

人司马候千人各二人

戊己校尉元帝初元元年置有丞司马各一人候五

人秩比六百石

按册府元龟武帝征闽越又有伏波楼船及伐朝鲜

大宛复置横海度辽贰师宣帝又增蒲类破羌其余

杂号非一盖权时之制因事立名亦不尝设也

成帝绥和元年罢将军官

按汉书成帝本纪绥和元年夏四月以大司马骠骑

大将军为大司马罢将军官益大司马奉如丞相

  后汉

后汉设大将军骠骑车骑将军卫将军前后左右度

辽诸将军以征伐背叛皆有部曲又设匈奴中郎将

乌桓校尉护羌校尉以主边事

按后汉书百官志将军不常置本注曰掌征伐背叛

比公者四第一大将军次骠骑将军次车骑将军次

卫将军又有前后左右将军


蔡质汉仪曰汉兴置大将军骠骑位次丞相车

 骑卫将军左右前后皆金紫位次上卿典京师兵

 卫四夷屯警

初武帝以卫青数征伐有功以为大将军欲尊宠之

以古尊官惟有三公皆将军始自秦晋以为卿号故

置大司马官号以冠之其后霍光王凤等皆然成帝

绥和元年赐大司马印绶罢将军官世祖中兴吴汉

以大将军为大司马景丹为骠骑大将军位在公下

及前后左右杂号将军众多皆主征伐事讫皆罢


魏略曰曹公置都护军中尉置护军将军亦皆

 比二千石旋军并止罢

明帝初即位以弟东平王苍有贤才以为骠骑将军

以王故位在公上数年后罢章帝即位西羌反故以

舅马防行车骑将军征之还后罢和帝即位以舅窦

宪为车骑将军征匈奴位在公下还复有功迁大将

军位在公上复征西羌还免官罢安帝即位西羌寇

乱复以舅邓骘为车骑将军征之还迁大将军位如

宪数年复罢自安帝政治衰缺始以嫡舅耿宝为大

将军常在京都顺帝即位又以皇后父兄弟相继为

大将军如三公焉


梁冀别传曰元嘉二年又加冀礼仪大将军朝

 到端门若龙门谒者将引增掾属舍人令史官骑

 鼓吹各十人

长史司马皆一人千石


东观书曰窦宪作大将军置长史司马员吏官

 属位次太傅

本注曰司马主兵如太尉从事中郎二人六百石本

注曰职参谋议


东观书曰大将军出征置中护军一人

掾属二十九人


按本传东平王作骠骑掾史四十人

令史及御属三十一人本注曰此皆府员职也又赐

官骑三十人及鼓吹


汉官仪曰鼓吹二十人非常员舍人十人

其领军皆有部曲大将军营五部部校尉一人比二

千石军司马一人比千石部下有曲曲有军候一人

比六百石曲下有屯屯长一人比二百石其不置校

尉部但军司马一人又有军假司马假候皆为副贰

其别营领属为别部司马其兵多少各随时宜门有

门候其余将军置以征伐无员职亦有部曲司马军

候以领兵其职吏部集各一人总知营事兵曹掾史

主兵事器械禀假掾史主禀假禁司又置外刺刺奸

主罪法明帝初置度辽将军以卫南单于众新降有

二心者后数有不安遂为常守


汉官仪曰度辽将军孝武皇帝初用范明友明

 帝十八年行度辽将军事安帝元初元年置真银

 印青绶秩二千石长史司马六百石东观书云司

 马二人

又按志使匈奴中郎将一人比二千石本注曰主护

南单于置从事二人有事随事增之掾随事为员护

羌乌桓校尉所置亦然


汉官仪曰拥节屯中步南设官府掾史单于岁

 遣侍子来朝谒者当送迎焉得赂弓马毡罽他物

 百余万谒者事讫还具表付帑藏诏书敕自受

护乌桓校尉一人比二千石本注曰主乌桓


汉官仪曰拥节长史一人司马二人皆六百石

 并领鲜卑容赐质子岁时互市焉晋书曰汉置东

 夷校尉以抚鲜卑

护羌校尉一人比二千石本注曰主西羌


汉官仪曰拥节长史司马二人皆六百石

光武帝建武七年省长水射声二校尉

按后汉书光武帝本纪建武七年是岁省长水射声

二校尉


前书音义曰长水地名胡骑所屯射声谓工射

 者夜中闻声则射之因以为名二校尉皆武帝置

 今省之

建武九年初置青巾左校尉省关都尉复置护羌校


按后汉书光武帝本纪建武九年春三月辛亥初置

青巾左校尉官是岁省关都尉复置护羌校尉官


汉官仪曰武帝置秩比二千石持节以护西羌

 王莽乱遂罢时班彪议宜复其官以理冤结帝从

 之以牛邯为护羌校尉都于陇西令居县

建武十三年罢左右将军官

按后汉书光武帝本纪建武十三年夏四月罢左右

将军官


前书曰左右将军周官也秦汉因之至此罢

按贾复传复知帝欲偃干戈修文德不欲功臣拥众

京师乃与高密侯邓禹并剽甲兵敦儒学帝深然之

遂罢左右将军

建武十五年六月庚午复致屯骑长水射声三校尉

官改青巾左校尉为越骑校尉

按后汉书光武帝本纪云云

明帝永平十七年初置西域都护校尉

按后汉书明帝本纪永平十七年冬十一月初置西

域都护戊己校尉


宣帝初置郑吉为都护护三十六国秩比二千

 石元帝置戊己校尉有丞司马各一人秩比六百

 石戊己中央也镇覆四方见汉官仪亦处西域镇

 抚诸国

灵帝中平五年初置西园八校尉

按后汉书灵帝本纪中平五年秋八月初置西园八

校尉


山阳公载记曰小黄门蹇硕为上军校尉虎贲

 中郎将袁绍为中军校尉屯骑校尉鲍鸿为下军

 校尉议郎曹操为典军校尉赵融为助军左校尉

 冯芳为助军右校尉谏议大夫夏牟为左校尉淳

 于琼为右校尉凡八校尉皆统于蹇硕

中平六年省扶风都尉置汉安都护

按后汉书献帝本纪中平六年九月甲戌即皇帝位

十二月戊戌省扶风都尉置汉安都护


扶风都尉比二千石武帝元鼎四年置中兴不

 改至此以羌扰三辅故省之置都护令总统四方

  晋

晋设大司马太尉大将军皆以统军旅之事而骠骑

将军次之

按晋书职官志大司马古官也汉制以冠大将军骠

骑车骑之上以代太尉之职故恒与太尉迭置不&#

列及魏有太尉而大司马大将军各自为官位在三

司上晋受魏禅因其制以安平王孚为太宰郑冲为

太傅王祥为太保义阳王望为太尉何曾为司徒荀

顗为司空石苞为大司马陈骞为大将军凡八公同

时并置唯无丞相焉自义阳王望为大司马之后定

令如旧在三司上

大将军古官也汉武帝置冠以大司马名为崇重之

职及汉东京大将军不常置为之者皆擅朝权至景

帝为大将军亦受非常之任后以叔父孚为太尉奏

改大将军在太尉下及晋受命犹依其制位次三司

下后复旧在三司上太康元年琅琊王迁大将军

复制在三司下薨后如旧

开府仪同三司汉官也殇帝延平元年邓骘为车骑

将军仪同三司仪同之名始自此也及魏黄权以车

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开府之名起于此也

骠骑车骑卫将军伏波抚军都护镇军中军四征四

镇龙骧典军上军辅国等大将军左右光禄光禄三

大夫开府者皆为位从公

大司马大将军太尉骠骑车骑卫将军诸大将军开

府位从公者为武官公皆着武冠平上黑帻

文武官公皆假金章紫绶着五时服其相国丞相皆

衮冕绿盭绶所以殊于常公也

诸公及开府位从公者品秩第一食奉日五斛太康

二年又给绢春百匹秋绢二百匹绵二百斤元康元

年给菜田十顷驺十人立夏后不及田者食奉一年

置长史一人秩一千石西东合祭酒西东曹掾户仓

贼曹令史属各一人御属合下令史西东曹仓户贼

曹令史门令史记室省事令史合下记室书令史西

东曹学事各一人给武贲二十人持班剑给朝车驾

驷安车黑耳驾三各一乘祭酒掾属白盖小车七乘

轺车施耳后户皂轮犊车各一乘自祭酒已下令史

已上皆皂零辟朝服太尉虽不加兵者吏属皆降服

司徒加置左右长史各一人秩千石主簿左西曹掾

属各一人西曹称右西曹其左西曹令史已下人数

如旧令司空加置导桥掾一人诸公及开府位从公

加兵者增置司马一人秩千石从事中郎二人秩比

千石主簿记室督各一人舍人四人兵铠士曹营军

刺奸帐下都督外都督令史各一人主簿已下令史

已上皆绛服司马给吏卒如长史从事中郎给侍二

人主簿记室督各给侍一人其余临时增崇者则褒

加各因其时为节文不为定制

诸公及开府位从公为持节都督增参军为六人长

史司马从事中郎主簿记室督祭酒掾属舍人如常

加兵公制

骠骑已下及诸大将军不开府非持节都督者品秩

第二其禄与特进同置长史司马各一人秩千石主

簿功曹史门下督录事兵铠士贼曹营军刺奸帐下

都督功曹书佐门吏门下书吏各一人其假节为都

督者所置与四征镇加大将军不开府为都督者同

四征镇安平加大将军不开府持节都督者品秩第

二置参佐吏卒募府兵骑如常都督制唯朝会禄赐

从二品将军之例然则持节都督无定员前汉遣使

始有持节光武建武初征伐四方始权时置督军御

史事竟罢建安中魏武为相始遣大将军督之二十

一年征孙权还夏侯惇督二十六军是也文帝黄初

三年始置都督诸州军事或领刺史又上军大将军

曹真都督中外诸军事假黄钺则总统内外诸军矣

魏明帝太和四年秋宣帝征蜀加号大都督高贵乡

公正元二年文帝都督中外诸军寻加大都督及晋

受禅都督诸军为上监诸军次之督诸军为下使持

节为上持节次之假节为下使持节得杀二千石以

下持节杀无官位人若军事得与使持节同假节唯

军事得杀犯军令者江左以来都督中外尤重唯王

导等权重者乃居之

三品将军秩中二千石者着武冠平上黑帻五时朝

服佩水苍玉食奉春秋赐绵绢菜田田驺如光禄大

夫诸卿制置长史司马各一人秩千石主簿功曹门

下都督录事兵铠士贼曹营军刺奸吏帐下都督功

曹书佐门吏门下书吏各一人

中领军将军魏官也汉建安四年魏武丞相府自置

及拔汉中以曹休为中领军文帝践祚始置领军将

军以曹休为之主五校中垒武卫等三营武帝初省

使中军将军羊祜统二卫前后左右骁卫等营即领

军之任也怀帝永嘉中改中军曰中领军永昌元年

改曰北中军候寻复为领军成帝世复为中候寻复

为领军

护军将军案本秦护军都尉官也汉因之高祖以陈

平为护军中尉武帝复以为护军都尉属大司马魏

武为相以韩浩为护军史奂为领军非汉官也建安

十二年改护军为中护军领军为中领军置长史司

马魏初因置护军将军主武官选隶领军晋世则不

隶也元帝永昌元年省护军并领军明帝太宁二年

复置领护各领营兵江左以来领军不复别领营总

统二卫骁骑材官诸营护军犹别有营也资重者为

领军护军资轻者为中领军中护军属官有长史司

马功曹主簿五官受命出军则置参军左右卫将军

案文帝初置中卫及魏武帝受命分为左右卫以羊

琇为左赵序为右&#置长史司马功曹主簿员江左

罢长史骁骑将军游击将军并汉杂号将军也魏置

为中军及晋以领护左右卫骁骑游击为六军

左右前后军将军案魏明帝时有左军则左军魏官

也至晋不改武帝初又置前军右军泰始八年又置

后军是为四军

屯骑步兵越骑长水射声等校尉是为五校&#汉官

也魏晋逮于江左犹领营兵&#置司马功曹主簿后

省左军右军前军后军为镇卫军其左右营校尉自

如旧皆中领军统之二卫始制前驱由基强弩为三

部司马各置督史左卫熊渠武贲右卫佽飞武贲二

卫各五部督其命中武贲骁骑游击各领之又置武

贲羽林上骑异力四部并命中为五督其卫镇四军

如五校各置十人更制殿中将军中郎校尉司马此

骁骑持椎斧武贲分属二卫尉中武贲持披冗从羽

林马常从人数各有差

四中郎将并后汉置历魏晋并有其职江左弥重

护羌夷蛮等校尉案武帝置南蛮校尉于襄阳西戎

校尉于长安南夷校尉于宁州元康中护羌校尉为

凉州刺史西戎校尉为雍州刺史南蛮校尉为荆州

剌史及江左初省南蛮校尉寻又置于江陵改南夷

校尉曰镇蛮校尉及安帝时于襄阳置宁蛮校尉

护匈奴羌戎蛮夷越中郎将案武帝置四中郎将或

领剌史或持节为之武帝又置平越中郎将居广州

主护南越

  宋

宋承魏晋骁骑车骑及卫将军皆同三司余征镇诸

将军或设或否又有领军护军诸将军及校尉以掌

禁卫边郡又有中郎将校尉

按宋书百官志骠骑将军一人汉武帝元狩二年始

用霍去病为骠骑将军汉西京制大将军骠骑将军

位次丞相

车骑将军一人汉文帝元年始用薄昭为车骑将军

鱼豢曰魏世骠骑为都督仪与四征同若不为都督

虽持节属四征者与前后左右杂号将军同其或散

还从文官之例则位次三司晋宋车骑卫不复为四

征所督也

卫将军一人汉文帝元年始用宋昌为卫将军三号

位亚三司汉章帝建初三年始使车骑将军马防班

同三司班同三司自此始也汉末奋威将军晋江右

伏波辅国将军&#加大而仪同三司江左以来将军

则中镇抚四镇以上或加大余官则左右光禄大夫

以上&#得仪同三司自此以下不得也

征东将军一人汉献帝初平三年马腾居之

征南将军一人汉光武建武中岑彭居之

征西将军一人汉光武建武中冯异居之

征北将军一人鱼豢曰四征魏武帝置秩二千石黄

初中位次三公汉旧诸征与偏裨杂号同

镇东将军一人后汉末魏武帝居之

镇南将军一人后汉末刘表居之

镇西将军一人后汉初平三年韩遂居之

镇北将军一人

中军将军一人汉武帝以公孙敖为之时为杂号

镇军将军一人魏以陈群为之

抚军将军一人魏以司马宣王为之

中镇抚三号比四镇

安东将军一人后汉末陶谦为之

安南将军一人

安西将军一人后汉末段煨为之

安北将军一人鱼豢曰镇北四安魏黄初太和中置

平东将军一人

平南将军一人

平西将军一人

平北将军一人四平魏世置

左将军

右将军

前将军

后将军

左将军以下周末官秦汉并因之光武建武七年省

魏以来复置

征卤将军汉光武建武中始以祭遵居之

冠军将军楚怀王以宋义为卿子冠军冠军之名自

此始也魏正始中以文钦为冠军将军扬州刺史

辅国将军汉献帝以伏完居之宋太宗泰始四年改

为辅师后废帝元徽二年复故

龙骧将军晋武帝始以王浚居之

东中郎将汉灵帝以董卓居之

南中郎将汉献帝建安中以临淄侯曹植居之

西中郎将

北中郎将汉建安中以鄢陵侯曹鄣居之凡四中郎

将何承天云并后汉置

建威将军汉光武建武中以耿弇为建威大将军

振威将军后汉初宋登为之

奋威将军前汉世任千秋为之

扬威将军魏置

广威将军魏置

建武将军魏置

振武将军前汉末王况为之

奋武将军后汉末吕布为之

扬武将军光武建武中以马成为之

广武将军晋江左置

鹰扬将军汉建安中魏武以曹洪为之

折冲将军汉建安中魏武以乐进为之

轻车将军汉武帝以公孙贺为之

扬烈将军建安中以假公孙渊

宁远将军晋江左置

材官将军汉武帝以李息为之

伏波将军汉武帝征南越始置此号以路博德为之

凌江将军魏置自凌江以下则有宣威明威骧威厉

威威厉威寇威卤威戎威武武烈武毅武奋绥远绥

边绥戎讨寇讨卤讨难讨夷荡寇荡卤荡难荡逆殄

寇殄卤殄难扫夷扫寇扫卤扫难扫逆厉武厉锋虎

威虎牙广野横野偏将军裨将军凡四十号其威卤

汉光武以马浚居之虎牙以盖延居之为虎牙大将

军横野以耿纯居之荡寇汉建安中满宠居之虎威

于禁居之其余或是后汉及魏所置今则或置或不

置自左右前后将军以下至此四十号唯四中郎将

各一人余皆无定员自车骑以下为刺史又都督及

仪同三司者置官如领兵但云都督不仪同三司者

不置从事中郎置功曹一人主吏在主簿上汉末官

也汉东京司隶有功曹从事史如诸州治中因其名

也功曹参军一人主佐


二字

记室下户曹上监以下

不置咨议记室余则同矣宋太宗以来皇子皇弟虽

非都督亦置记室参军小号将军为大郡边守置佐

者又置长史余则同也

领军将军一人掌内军汉有南北军卫京师武帝置

中垒校尉掌北军营光武省中垒校尉置北军中候

监五校营魏武为丞相相府自置领军非汉官也文

帝即魏王位魏始置领军主五校中垒武卫三营晋

武帝初省使中军将军羊祜统二卫前后左右骁骑

七军营兵即领军之任也祜迁罢复置北军中候北

军中候置丞一人怀帝永嘉中改曰中领军元帝永

昌元年复改曰北军中候寻复为领军成帝世复以

为中候而陶回居之寻复为领军领军令犹有南军

都督

护军将军一人掌外军秦时护军都尉汉因之陈平

为护军中尉尽护诸将然则复以都尉为中尉矣武

帝元狩四年以护军都尉属大司马于时为都尉矣

汉书李广传广为骁骑将军属护军将军盖护军护

诸将军哀帝元寿元年更名护军都尉曰司寇平帝

元始元年更名护军都尉东京省班固为大将军中

护军隶将军幕府非汉朝列职魏武为相以韩浩为

护军史奂为领军非汉官也建安十二年改护军为

中护军领军为中领军置长史司马魏初因置护军

主武官选隶领军晋世则不隶也晋元帝永昌元年

省护军&#领军明帝大宁二年复置魏晋江左领护

各领营兵江左以来领军不复别营总统二卫骁骑

材官诸军犹别有营也领护资重者为领军护军将

军资轻者为中领军中护军官属有长史司马功曹

主簿五官受命出征则置参军

左卫将军一人

右卫将军一人二卫将军掌宿卫营兵二汉魏不置

晋文帝为相国相国府置中卫将军武帝初分中卫

置左右卫将军以羊琇为左卫赵序为右卫二卫江

右有长史司马功曹主簿江左无长史

骁骑将军汉武帝元光六年李广为骁骑将军魏世

置为内军有营兵高功者主之

游击将军汉武帝时韩说为游击是为六军

左军将军

右军将军

前军将军

后军将军魏明帝时有左军将军然则左军魏官也

晋武帝初置前军右军太始八年又置后军是为四


左中郎将

右中郎将秦官汉因之与五官中郎将领三署郎魏

无三署郎犹置其职晋武帝省宋世祖大明中又置

屯骑校尉

步兵校尉

越骑校尉

长水校尉

射声校尉五校并汉武帝置屯骑步兵掌上林苑门

屯骑越骑掌越人来降因以为骑也一说取其材力

超越也长水掌长水宣曲胡骑长水胡部落名也胡

骑屯宣曲观下韦曜曰长水校尉典胡骑厩近长水

故以为名长水盖关中小水名也射声掌射声士闻

声则射之故以为名汉光武初改屯骑为骁骑越骑

为青巾建武十五年复旧汉东京五校典宿卫士自

游击至五校魏晋逮于江左初犹领营兵并置司马

功曹主簿后省二中郎将本不领营也五营校尉秩

二千石

虎贲中郎将周官有虎贲氏汉武帝建元三年始微

行出游选材力之士执兵从送期之诸门故名期门

无员多至千人平帝元始元年更名曰虎贲郎置中

郎将领之虎贲旧作虎奔言如虎之奔走也王莽辅

政以古有勇士孟贲故以奔为贲比二千石

冗从仆射汉东京有中黄门冗从仆射非其职也魏

世因其名而置冗从仆射

羽林监汉武帝太初元年初置建章营骑亦掌从送

次期门后更名羽林骑置令丞宣帝令中郎将骑都

尉监羽林谓之羽林中郎将汉东京又置羽林左监

羽林右监至魏世不改晋罢羽林中郎将又省一监

置一监而已自虎贲至羽林是谓三将哀帝省宋高

祖永初初复置江右领营兵江左无复营兵羽林监

六百石

积射将军

强弩将军汉武帝以路博德为强弩校尉李沮为强

弩将军宣帝以许延寿为强弩将军强弩将军至东

汉为杂号前汉至魏无积射晋太康十年立射营弩

营置积射强弩将军主之自骁骑至强弩将军先&#

各置一人宋太宗泰始以来多以军功得此官今&#

无复员

殿中将军

殿中司马督晋武帝时殿内宿卫号曰三部司马置

此二官分隶左右二卫江右初员十人朝会宴飨则

将军戎服直侍左右夜开城诸门则执白虎幡监之

晋孝武太元中改选以门阀居之宋高祖永初初增

为二十人其后过员者谓之殿中员外将军员外司

马督其后&#无复员

武卫将军无员初魏王始置武卫中郎将文帝践阼

改为卫将军主禁旅如今二卫非其任也晋氏不常

置宋世祖大明中复置代殿中将军之任比员外散

骑侍郎

武骑常侍无员汉西京官车驾游猎常从射猛兽后

汉魏晋不置宋世祖大明中复置比奉朝请

殿中将军十人殿中员外将军二十人宋初置

平越中郎将晋武帝置治广州主南越

南蛮校尉晋武帝置治襄阳江左初省寻又置治江

陵宋世祖孝建中省

西戎校尉晋初置长史安帝义熙中又置治中宁蛮

校尉晋武帝置治襄阳以授鲁宗之

南夷校尉晋武帝置治宁州江左改曰镇蛮校尉四

夷中郎校尉皆有长史司马参军魏晋有杂号护军

如将军今犹有镇蛮安远等护军镇蛮以加庐江晋

熙西阳太守安远以加武陵内史

武帝永初元年秋七月复置五校三将官增殿中将

军员二十人余在员外

按宋书武帝本纪云云

  南齐

南齐骠骑诸将军皆开府主军旅之事又有领军护

军以主禁卫

按南齐书百官志诸开府仪同三司

骠骑将军

车骑将军

卫将军

镇军将军

中军将军

抚军将军

四征将军

东西

南北

四镇将军凡诸将军加大字位从公开府仪同如公

凡公督府置佐长史司马各一人谘议参军二人诸

曹有录事记室户曹仓曹中直兵外兵骑兵长流贼

曹城局法曹田曹水曹铠曹集曹右户十八曹局曹

以上署正参军法曹以下署行参军各一人其行参

军无署者为长兼员其府佐史则从事中郎二人仓

曹掾户曹属东西阁祭酒各一人主簿舍人御属二

人加崇者则左右长史四人中郎掾属并增数其未

及开府则置府亦有佐史其数有减小府无长流置

禁防参军

四安将军

四平将军

左右前后将军

征卤将军

四中郎将晋世荀羡王胡之并居此官宋齐以来唯

处诸王素族无为者

冠军将军

辅国将军

宁朔将军

宁远将军

龙骧将军凡诸小号亦有置府者

领军将军中领军

护军将军中护军凡为中小轻同一官也诸为将军

官皆敬领护诸王为将军道相逢则领护让道置长

史司马五官功曹主簿

左右二卫将军

骁骑将军

游击将军晋世以来谓领护至骁游为六军二卫置

司马次官功曹主簿以下

左右二中郎将

前军将军后军将军左军将军右军将军号四军

屯骑步兵射声越骑长水五校尉

虎贲中郎将

冗从仆射

羽林监

积射将军

强弩将军

殿中将军员外殿中将军

殿中司马督

武卫将军

武骑常侍自二卫四军五校已下谓之西省而散骑

为东省

高帝建元元年诏断募将士者

按南齐书高帝本纪建元元年五月丁未诏曰设募

取将悬赏购士盖出权宜非曰恒制顷世艰险浸以

成俗且长逋逸开罪山湖是为黥刑不辱亡窜无咎

自今以后可断众募

 将帅部汇考二

  梁

梁以大司马大将军列三公而中外将军名号数百

其班次有差

按隋书百官志梁武受命之初官班多同宋齐之旧

有丞相太宰太傅太保大将军大司马太尉司徒司

空开府仪同三司等官诸公及位从公开府者置官

属有长史司马谘议参军掾属从事中郎记室主簿

列曹参军行参军舍人等官其司徒则有左右二长

史又增置左西掾一人自余僚佐同于二府有公则

置无则省而司徒无公唯省舍人余官常置开府仪

同三司位次三公诸将军左右光禄大夫优者则加

之同三公置官属

又诏以将军之名高卑舛命更加厘定于是有司

奏置一百二十五号将军以镇卫骠骑车骑为二十

四班

 内外通用

四征

 东西南北止施外

四中为二十三班

 军卫抚护止施内

八镇为二十二班

 东西南北止施在外左右前后止施在内

八安为二十一班

 东西南北止施在外左右前后止施在内

四平

 东西南北

四翊为二十班

 左右前后

凡三十五号为一品是为重号将军忠武军师为十

九班武臣爪牙龙骑云麾为十八班

 代旧前后左右四将军

镇兵翊师宣惠宣毅为十七班

 代旧四中郎

十号为一品智威仁威勇威信威严威为十六班

 代旧征卤

智武仁武勇武信武严武为十五班

 代旧冠军

十号为一品所谓五德将军者也轻车征远镇朔武

旅贞毅为十四班

 代旧辅国凡将军加大者唯至贞毅而已通进一

 阶优者方得比加位从公凡督府置长史司马谘

 议诸曹有录事记室等十八曹天监七年更置中

 录事中记室中直兵参军各一人

宁远明威振远电耀威耀为十三班

 代旧宁朔

十号为一品武威武骑武猛壮武&#武为十二班电

威驰锐追锋羽骑突骑为十一班十号为一品折冲

冠武和戎安垒猛烈为十班扫狄雄信扫卤武锐摧

锋为九班十号为一品略远贞威决胜开远光野为

八班厉锋轻锐讨狄荡卤荡夷为七班十号为一品

武毅铁骑楼船宣猛树功为六班克狄平卤讨夷平

狄威戎为五班十号为一品伏波雄戟长剑冲冠雕

骑为四班佽飞安夷克戎绥狄威卤为三班十号为

一品前锋武毅开边招远金威为二班绥卤荡寇殄

卤横野驰射为一班十号为一品凡十品二十四班

亦以班多为贵其制品十取其盈数班二十四以法

气序制簿悉以大号居后以为选法自小迁大也前

史所记以位得从公故将军之名次于台槐之下至

是备其班品叙于百司之外其不登二品应须军号

者有牙门

 代旧建威

期门为八班

 代旧建武

候骑

 代旧振威

熊渠为七班

 代旧振武

中坚

 代旧奋威

典戎为六班

 代旧奋武

戈船

 代旧扬威

绣衣为五班

 代旧扬武

执讯

 代旧广威

行阵为四班

 代旧广武

鹰扬为三班陵江为二班偏将军裨将军为一班凡

十四号别为八班以象八风所施甚轻又有武安镇

远雄义为二十四班

 拟车骑

四抚为二十三班

 东南西北拟四征

四宁为二十二班

 东南西北拟四镇

四威为二十一班

 东南西北拟四安

四绥为二十班

 东南西北拟四平

凡十九号为一品安远安边为十九班

 拟忠武军师

辅义安沙卫海抚河为十八班

 拟武臣等四号

平远抚朔宁沙航海为十七班

 拟镇兵等四号

凡十号为一品翊海朔野拓远威河龙幕为十六班

 拟智威等五号

威陇安漠绥边宁寇梯山为十五班

 拟智武等五号

凡十号为一品宁境绥河明信明义威漠为十四班

 拟轻车等五号

安陇向义宣节振朔候律为十三班

 拟宁远等五号

凡十号为一品平寇定远陵海宁陇振漠为十二班

 拟武威等五号

驰义横朔明节执信怀德为十一班

 拟电威等五号

凡十号为一品抚边定陇绥关立信奉义为十班

 拟折冲等五号

绥陇宁边定朔立节怀威为九班

 拟扫狄等五号

凡十号为一品怀关静朔扫寇宁河安朔为八班

 拟略远等五号

扬化超陇执义来化度嶂为七班

 拟厉锋等五号

凡十号为一品平河振陇雄边横沙宁关为六班

 拟武毅等五号

怀信宣义弘节浮辽凿空为五班

 拟克狄等五号

凡十号为一品捍海款塞归义陵河明信为四班

 拟伏波等五号

奉忠守义弘信仰化立义为三班

 拟佽飞等五号

凡十号为一品绥方奉正承化浮海度河为二班

 拟前锋等五号

怀义奉信归诚怀泽伏义为一班

 拟绥卤等五号

凡十号为一品

大凡一百九号将军亦为十品二十四班正施于外

国及大通三年有司奏曰天监七年改定将军之名

有因有革普通六年又置百号将军更加刊正号

之中微有移异大通三年奏移宁远班中明威将军

进轻车班中以轻车班中征远度入宁远班中又置

安远将军代贞武宣远代明烈其戎夷之号亦加附

拟选序则依此承用遂以定制转则进一班黜则退

一班班即阶也同班以优劣为前后有镇卫骠骑车

骑同班四中四征同班八镇同班八安同班四平四

翊同班忠武军师同班武臣爪牙龙骑云麾冠军同

班镇兵翊师宣惠宣毅四将军东南西北四中郎将

同班智威仁威勇威信威严威同班智武仁武勇武

信武严武同班谓为五德将军轻车镇朔武旅贞毅

明威同班宁远安远征远振远宣远同班威雄威猛

威烈威振威信威胜威略威风威力威光同班武猛

武略武胜武力武毅武健武烈武威武锐武勇同班

猛毅猛烈猛威猛锐猛震猛进猛智猛威猛胜猛骏

同班壮武壮勇壮烈壮猛壮锐壮盛壮毅壮志壮意

壮力同班骁雄骁桀骁猛骁烈骁武骁勇骁锐骁名

骁胜骁迅同班雄猛雄威雄明雄烈雄信雄武雄勇

雄毅雄壮雄健同班忠勇忠烈忠猛忠锐忠壮忠毅

忠捍忠信忠义忠胜同班明智明略明远明勇明烈

明威明胜明进明锐明毅同班光烈光明光英光远

光胜光锐光命光勇光戎光野同班&#勇&#猛&#烈

&#锐&#奇&#决&#起&#略&#胜&#出同班龙骧武视

云旗风烈电威雷音驰锐追锐羽骑突骑同班折冲

冠武和戎安垒超猛英果扫卤扫狄武锐摧锋同班

开远略远贞威决胜清野坚锐轻锐拔山云勇振旅

同班超武铁骑楼船宣猛树功克狄平卤棱威昭威

威戎同班伏波雄戟长剑冲冠雕骑佽飞勇骑破敌

克敌威卤同班前锋武毅开边招远金威破阵荡寇

殄卤横野驰射同班牙门期门同班候骑熊渠同班

中坚典戎同班执讯行阵同班伏武怀奇同班偏裨

将军同班凡二百四十号为四十四班又雍州置宁

蛮校尉广州置平越中郎将北凉南秦置西戎校尉

南秦梁州置平戎校尉宁州置镇蛮校尉西阳南新

蔡晋熙庐江等郡置镇蛮护军武陵郡置安远护军

巴陵郡置度支校尉皆立府随府主号轻重而不为

定其将军施于外国者雄义镇远武安同班拟镇卫

等三号四抚同班拟四征四威同班拟四安四绥同

班拟四平安远安边同班拟忠武等号抚河卫海安

沙辅义同班拟武臣等号航海宁沙抚朔平远同班

拟镇兵等号龙幕威河和戎拓远朔野翊海同班拟

智威等号梯山宁寇绥边安漠威陇五号同班拟智

武等号威漠明义昭信绥河宁境同班拟轻车等号

候律振朔宣节向义安陇同班拟宁远等号振漠宁

陇陵海安远平寇同班拟威雄等号怀德执信明节

横朔驰义同班拟武猛等号安朔宁河扫寇静朔怀

关同班拟骁雄等号度嶂奉化康义超陇扬化同班

拟猛烈等号宁关横沙雄边振陇平河同班拟忠勇

等号凿空浮辽弘节宣义怀信同班拟明智等号明

信陵河归义款塞扞海同班拟光烈等号立义仰化

弘信守义奉忠同班拟&#勇等号奉诚立诚建诚显

诚义诚同班拟龙骧等号尉辽宁渤绥岭威塞通候

同班拟折冲等号扫荒威荒定荒开荒理荒同班拟

开远等号奉节归节建节效节伏节同班拟超武等

号渡河陵海承化奉正绥方同班拟伏波等号伏义

怀泽归诚奉信怀义同班拟前锋等号凡一百二十

五将军二十八班&#施外国戎号准于中夏焉大同

四年魏彭城王尔朱仲远来降以为定洛大将军仍

使其北讨故名云

  北魏

魏制自大将军至偏裨将军品列为九

按魏书官氏志旧制缘边皆置镇都大将统兵备御

与刺史同城隍仓库皆镇将主之但不治民故为重

于刺史自太祖至高祖初其内外百官屡有减置或

事出当时不为常目如万骑飞鸿常忠直意将军之

徒是也

大司马大将军第一品上

都督中外诸军事第一品中

诸开府骠骑将军   车骑将军

二将军加大

者位在二司上

卫将军

加大者次

仪同三司

 右三将军第一品下

都督府州诸军事从第一品上

四征

加大者

次卫将军

从一品中

四镇

加大者

次尚书令

从第一品下

中军将军      镇军将军

抚军将军

 右三将军加大者秩次四征下俱从第一品下

都督三州诸军事   领军将军

护军将军

二将军与

领护不并置

 右第二品上

领军        护军

二职若侍

臣带者加中

 右第二品中

四安

加大者秩

次三少下

 凡将军

三品已下五

品已上加大者

 右第二品下

前后左右将军    四平

加大者秩

次护军下

左卫将军

 右从第二品上

武卫将军      都督一州诸军事

右卫将军

 右从第二品下

征卤将军      辅国将军

龙骧将军

 右第三品上

南北东西中郎将

护匈奴羌戎夷蛮越中郎将

 右第三品中

羽林中郎将     护羌戎夷蛮越校尉

 右第三品下

骁骑将军      前后左右军将军

 右从第三品上

射声校尉      越骑校尉

屯骑校尉      步兵校尉

长水校尉      监军

 右从第三品中

镇远将军      安远将军

建远将军      建中将军

建节将军      立义将军

立忠将军      立节将军

恢武将军      勇武将军

曜武将军      昭武将军

显武将军      直合将军

 右从第三品下

中坚将军      中垒将军

宁朔将军      扬威将军

 右第四品上

建威将军      振威将军

奋威将军

 右第四品中

建武将军      振武将军

奋武将军      扬武将军

广武将军      广威将军

 右第四品下

羽林郎将      高车羽林郎将

 右从第四品上

戟楯虎贲将军    募员虎贲将军

高车虎贲将军    左右积弩射将军

强弩将军

 右从第四品下

鹰扬将军      折冲将军

宁远将军      扬烈将军

伏波将军      陵江将军

平漠将军

 右第五品上

轻车将军      威远将军

虎威将军      殿中将军

 右第五品中

武士将军      虎贲郎将

宿卫将军

 右从第五品上

员外将军

 右从第五品中

附义中郎将     归义中郎将

率义中郎将     顺义中郎将

戟楯虎贲司马    募员虎贲司马

高车虎贲司马    戟楯虎贲将

募员虎贲将     高车虎贲将

 右从第五品下

宣威将军      明威将军

襄武将军      厉威将军

 右第六品上

威烈将军      威寇将军

威卤将军      威戎将军

威武将军

 右第六品中

武烈将军      武毅将军

武奋将军

 右第六品下

绥远将军      绥卤将军

绥边将军

 右第七品上

讨寇将军      讨卤将军

讨难将军      讨夷将军

 右第七品中

荡寇将军      荡卤将军

荡难将军      荡逆将军

 右第七品下

殄寇将军      殄卤将军

殄难将军      殄夷将军

 右第八品上

扫寇将军      扫卤将军

扫难将军      扫逆将军

 右第八品中

厉武将军      厉锋将军

虎牙将军      虎奋将军

 右第八品下

广野将军      横野将军

偏将军       裨将军

 右第九品上

明元帝永兴四年七月己巳朔东巡置四厢大将又

放十二时置十二小将

按魏书明元帝本纪云云

孝文帝太和十八年十二月降车骑将军秩依魏晋

旧事

按魏书孝文帝本纪不载 按官氏志云云

太和十九年八月初置直齐御仗左右武官

按魏书孝文帝本纪不载 按官氏志云云

孝明帝正光元年七月置左右卫将军各二人

按魏书孝明帝本纪不载 按官氏志云云

孝庄帝建义元年诏从戎优授大阶之典又拜大将

军位丞相上增置佐吏

按魏书孝庄帝本纪建义元年六月己酉诏诸有私

马仗从戎者职人优两大阶亦授实官白民出身外

优两阶亦授实官若武艺超伦者虽无私马亦依前

条虽不超伦但射槊翘关一艺而胆略有施者依第

出身外特优一大阶授实官若无姓第者从八品出

身阶依前加特授实官秋七月丁巳诏从四品以上

从征者不得优阶正四品者优一阶军级从三品以

上从征四品者优一大阶正五品以下还依前格若

有征阶十余计入四品三品限授五阶 按官氏志

孝庄帝初以尔朱荣有扶翼之功拜柱国大将军位

在丞相上又拜大丞相天柱大将军增佐吏

前废帝普泰 年武卫将军增置六人

按魏书前废帝本纪不载 按官氏志云云

孝静帝天平四年置京畿大都督立府置佐

按魏书孝静帝本纪不载 按官氏志永安以后远

近多事置京畿大都督复立州都督俱总军人天平

四年夏罢六州都督悉隶京畿其京畿大都督仍不

改焉立府置佐

  北齐

北齐以大司马大将军称二大开府典司武事领军

府领左右府护军府皆有将军校尉之属又自一品

至九品有骠骑车骑诸将军以赏勋庸

按隋书百官志后齐制官多循后魏置太师太傅太

保是为三师拟古上公非勋德崇者不居次有大司

马大将军是为二大并典司武事次置太尉司徒司

空是为三公三师二大三公府三门当中开黄合设

内屏各置长史司马谘议参军从事中郎掾属主簿

录事功曹记室户曹金曹中兵外兵骑兵长流城局

刑狱等参军事东西合祭酒及参军事法墨田水铠

集士等曹行参军兼左户右户行参军长兼行参军

参军督护等员司徒则加有左右长史三公下次有

仪同三司加开府者亦置长史已下官属而减记室

仓城局田水铠士等七曹各一人其品亦每官下三

府一阶三师二大置佐史则同太尉府干明中又置

丞相河清中分为左右亦各置府僚云

领军府将军一人掌禁卫宫掖朱华阁外凡守卫官

皆主之舆驾出入督摄仗卫中领军亦同有长史司

马功曹五官主簿录事厘其府事又领左右卫领左

右等府

左右卫府将军各一人掌左右厢所主朱华阁以外

各武卫将军二人贰之皆有司马功曹主簿录事厘

其府事其御仗属官有御仗正副都督御仗五职御

仗等员其直荡属官有直荡正副都督直入正副都

督勋武前锋正副都督勋武前锋五藏等员直卫属

官有直卫正副都督翊卫正副都督前锋正副都督

等员直突属官有直突都督勋武前锋散都督等员

直阁属官有朱衣直阁直阁将军直寝直斋直后之

属又有武骑云骑将军各一人骁骑游击前后左右

等四军将军左右中郎将各五人步兵越骑射声屯

骑长水等校尉奉车都尉等各十人武贲中郎将羽

林监各十五人冗从仆射三十人骑都尉六十人积

弩积射强弩等将军及武骑常侍各二十五人殿中

将军五十人员外将军一百人殿中司马督五十人

员外司马督一百人

领左右府有领左右将军领千牛备身又有左右备

身正副都督左右备身五职左右备身员又有刀剑

备身正副都督刀剑备身五职刀剑备身员又有备

身正副都督备身五职员

护军府将军一人掌四中关津舆驾出则护驾中护

军亦同有长史司马功曹五官主簿录事厘其府事

其属官东西南北四中府皆统之四府各中郎将一

人长史司马录事参军统府录事各一人又有统府

直兵及功曹仓曹中兵外兵骑兵长流城局等参军

各一人法田铠等曹行参军各一人又领诸关尉津


特进左右光禄金紫银青等光禄大夫用人俱以旧

德就间者居之自一品已下从九品已上又有骠骑

车骑卫四征四镇中军镇军抚军翊军四安冠军辅

国龙骧镇远安远建忠建节中坚中垒振威奋威广

德弘义折冲制胜伏波陵江轻车楼船劲武昭勇明

威显信度辽横海逾岷越嶂戎昭武毅雄烈恢猛扬

麾曜锋荡边开城静漠绥戎平越殄夷飞骑隼击武

牙武奋清野横野偏裨等将军以褒赏勋庸

三等诸镇置镇将副将长史录事参军仓曹中兵长

流城局等参军事铠曹行参军市长仓督等员

三等戍置戍主副掾队主副等员

  北周

后周初有八柱国大将军后&#改封又有十二大将

军以统开府

按周书侯莫陈崇传后初魏孝庄帝以尔朱荣有翊

戴之功拜荣柱国大将军位在丞相上荣败后此官

遂废大统三年魏文帝复以太祖建中兴之业始命

为之其后功参佐命望实俱重者亦居此职自大统

十六年以前任者凡有八人太祖位摠百揆督中外

军魏广陵王欣元氏懿戚从容禁闱而已此外六人

各督二大将军分掌禁旅当爪牙御侮之寄当时荣

盛莫与为比故今之称门阀者咸推八柱国家云今

并十二大将军录之于左

使持节太尉柱国大将军大都督尚书左仆射陇右

行台少师陇西郡开国公李虎

使持节太傅柱国大将军大宗伯大司徒广陵王元


使持节太保柱国大将军大都督大宗伯赵郡开国

公李弼

使持节柱国大将军大都督大司马河内郡开国公

独孤信

使持节柱国大将军大都督大司寇南阳郡开国公

赵贵

使持节柱国大将军大都督大司空常山郡开国公

于谨

使持节柱国大将军大都督少傅彭城郡开国公侯

莫陈崇

 右与太祖为八柱国

后&#改封此&#太

祖时爵

使持节大将军大都督少保广平王元赞

使持节大将军大都督淮王元育

使持节大将军大都督齐王元廓

使持节大将军大都督秦七州诸军事秦州刺史章

武郡开国公宇文导

使持节大将军大都督平原郡开国公侯莫陈顺

使持节大将军大都督雍七州诸军事雍州刺史高

阳郡开国公达奚武

使持节大将军大都督阳平公李远

使持节大将军大都督范阳郡开国公豆卢宁

使持节大将军大都督化政郡开国公宇文贵

使持节大将军大都督荆州诸军事荆州刺史博陵

郡开国公贺兰祥

使持节大将军大都督陈留郡开国公杨忠

使持节大将军大都督岐州诸军事岐州刺史武威

郡开国公王雄

 右十二大将军又各统开府二人每一开府领一

 军兵是为二十四军自大统十六年以前十二大

 将军外念贤及王思政亦作大将军然贤作牧陇

 右思政出镇河南并不在领兵之限此后功臣位

 至柱国及大将军者众矣咸是散秩无所统御六

 柱国十二大将军之后有以位次嗣掌其事者而

 德望素在诸公之下不得预于此列

武帝建德二年大选诸军将帅

按周书武帝本纪建德二年六月壬子大选诸军将

帅丙辰帝御露寝集诸军将勖以戎事

  隋

隋设左右卫左右武卫左右武候左右领军左右监

门左右领军等府掌内外军事

按隋书百官志左右卫左右武卫左右武候各大将

军一人将军二人并有长史司马录事功仓兵骑等

曹参军法曹铠曹行参军各一人行参军左右卫左

右武候各六人左右武卫各八人等员

左右卫掌宫掖禁御督摄仗卫又各有直合将军六

人直寝十二人直斋直后各十五人&#掌宿卫侍从

奉车都尉六人掌驭副车武骑常侍十人殿内将军

十五人员外将军三十人殿内司马督二十人员外

司马督四十人&#以参军府朝出使劳问左右卫又

各统亲卫置开府左勋卫开府左翊一开府二开府

三开府四开府及武卫武候领军

东宫领兵

开府淮此

府置开

府一人有长史司马录事及仓兵等曹参军法曹行

参军各一人行参军三人又有仪同府武卫武候领


东宫领兵

仪同皆准此

仪同已下置员同开府但无行参军

员诸府皆领军坊每坊

东宫军

坊准此

置坊主一人佐二人

每乡团

东宫乡

团准此

置团主一人佐二人左右武卫府无

直合已下员但领外军宿卫

左右武候掌车驾出先驱后殿昼夜巡察执捕奸非

烽候道路水草所置巡狩师田则掌其营禁右加置

司辰师四人漏刻生一百一十人

左右领左右府各大将军一人将军二人掌侍卫左

右供御兵仗领千牛备身十二人掌执千牛刀备身

左右十二人掌供御弓箭备身六十人掌宿卫侍从

各置长史司马录事及仓兵二曹参军事铠曹行参

军各一人等员

左右监门府各将军一人掌宫殿门禁及守卫事各

置郎将二人校尉直长各三十人长史司马录事及

仓兵曹参军铠曹行参军各一人行参军四人等员

左右领军府各掌十二军籍帐差科辞讼之事不置

将军唯有长史司马掾属及录事功仓户骑兵等曹

参军法铠等曹行参军各一人行参军十六人等员

又置明法四人隶于法司掌律令轻重

炀帝即位多所改革改左右卫为左右翊卫左右备

身为左右骑尉左右武卫依旧名改领军为左右屯

卫加置左右御改左右武候为左右候卫是为十二

卫又改领左右府为左右备身府左右监门依旧名

凡十六府其朝之班序以品之高卑为列品同则以

省府为前后省府同则以局署为前后焉

十二卫各置大将军一人将军二人总府事并统诸

鹰扬府改骠骑为鹰扬郎将正五品车骑为鹰扬副

郎将从五品大都督为校尉帅都督为旅帅都督为

队正增置队副以贰之改三卫为三侍其直合将军

直寝奉车都尉驸马都尉直斋别将统军军主幢主

之属&#废以武候府司辰师员隶为太史局官其军

士左右卫所领名为骁骑左右骁卫所领名豹骑左

右武卫所领名熊渠左右屯卫所领名羽林左右御

卫所领名射声左右候卫所领名佽飞而总号卫士

每卫置护军四人掌副贰将军将军无则一人摄寻

改护军为武贲郎将正四品而置武牙郎将六人副

焉从四品诸卫皆置长史从五品又有录事参军司

仓兵骑铠等员翊卫又加有亲侍鹰扬府每府置鹰

扬郎将一人正五品副鹰扬郎将一人从五品各有

司马及兵仓两司其府领亲勋武三侍非翊卫府皆

无三侍鹰扬每府置越骑校尉二人掌骑士步兵校

尉二人领步兵并正六品外军鹰扬官&#同左右候

卫增置察非掾二人专纠弹之事五年又改副郎将

&#为鹰击郎将

左右领左右府改为左右备身府各置备身郎将一

人又各置直斋二人以贰之并正四品掌侍卫左右

统千牛左右司射左右各十六人并正六品置长史

正六品录事司兵仓骑参军等员并正八品有折冲

郎将各三人正四品掌领骁果又各置果毅郎将三

人以贰之从四品其骁果置左右雄武府雄武郎将

以领之以武勇郎将为副员同鹰扬鹰击有司兵司

骑二局并置参军事左右监门府改将军为郎将各

置一人正四品直合各六人正五品置官属并同备

身府又增左右门尉员一百二十人正六品置门候

员二百四十人正七品并分掌门禁守卫

 千牛掌执千牛刀宿卫司射掌仆御弓箭

 将帅部汇考三

  唐

唐置十六卫设上将军大将军将军诸府有中郎将

都尉各率其属又设天下兵马元帅有大总管都统

招讨之名皆掌大征伐各设僚属有差

按唐书百官志左右卫上将军各一人从二品大将

军各一人正三品将军各二人从三品掌宫禁宿卫

凡五府及外府皆总制焉凡五府三卫及折冲府骁

骑番上者受其名簿而配以职皇帝御正殿则守诸

门及内厢宿卫仗非上日亦将军一人押仗将军

以中郎将代将军掌贰上将军之事左右骁卫左右

武卫左右威卫左右领军左右金吾左右监门卫上

将军以下品同


武德五年改左右翊卫曰左右卫府左右骁骑

 卫曰左右骁骑府左右屯卫曰左右威卫左右御

 卫曰左右领军卫左右备身府曰左右府唯左右

 武卫府左右监门府左右候卫仍隋不改显庆五

 年改左右府曰左右千牛府龙朔二年左右卫府

 骁卫府武卫府皆省府字改左右威卫曰左右武

 威卫左右领军卫曰左右戎卫左右候卫曰左右

 金吾卫左右监门府曰左右监门卫左右千牛府

 曰左右奉宸卫后又曰左右千牛卫咸亨元年改

 左右戎卫曰领军卫武后光宅元年改左右骁卫

 曰左右武威左右武卫曰左右鹰扬卫左右威卫

 曰左右豹韬卫左右领军卫曰左右玉钤卫贞元

 二年初置十六卫上将军左右卫有录事一人府

 一人史二人亭长八人掌固四人

长史各一人从六品上掌判诸曹五府外府禀禄卒

伍军团之名数器械车马之多少小事得专达每岁

秋赞大将军考课

录事参军事各一人正八品上掌受诸曹及五府之

外府事句稽抄目印给纸笔

仓曹参军事各二人正八品下掌五府文官勋考假

使禄俸公廨田园食料医药过所百仓曹以下同品


有府二人史四人兵曹府四人史七人骑曹府

 二人史四人冑曹府三人史三人武后长安初改

 铠曹曰胄曹中宗即位复旧先天元年又曰冑曹

 开元初诸卫司仓司兵骑兵参军改曰仓曹兵曹

 骑曹冑曹参军事

兵曹参军事各二人掌五府武官宿卫番第受其名

数而大将军配焉

骑曹参军事各一人掌外府畜簿帐牧养凡府马

承直以远近分七番月一易之以&#出宫城者给焉

冑曹参军事各一人掌兵械公廨兴缮罚谪大朝会

行从则受黄质甲铠弓矢于卫尉

奉车都尉掌驭副车有其名而无其人大陈设则它

官摄驸马都尉无定员与奉车都尉皆从五品下司

阶各二人正六品上中候各三人正七品下司戈各

五人正八品下执戟各五人正九品下长上各二十

五人从九品下


武后天授二年置诸卫司阶中司戈执戟谓

 之四色官

亲卫之府一曰亲府勋卫之府二一曰勋一府二曰

勋二府翊卫之府二一曰翊一府二曰翊二府凡五

府每府中郎将一人正四品下左右郎将一人正五

品上亲卫正七品上勋卫从七品上翊卫正八品上

总四千九百六十三人兵曹参军事各一人正九品

上校尉各五人正六品上每校尉有旅帅二人从六

品上每旅帅各有队正二十人正七品上副队正二

十人正七品下五府中郎将掌领校尉旅帅亲卫勋

卫之属宿卫者而总其府事左右郎将贰焉番上者

以名簿上干大将军而配以职武德贞观世重资荫

二品三品子补亲卫二品曾孙三品孙四品子职事

官五品子若孙勋官三品以上有封及国公子补勋

卫及率府亲卫四品孙五品及上柱国子补翊卫及

率府勋卫勋官二品及县男以上散官五品以上子

若孙补诸卫及率府翊卫王府执仗亲事执乘亲事

每月番上者数千人宿卫向庑及城门给廪食执扇

三卫三百人择少壮肩膊齐仪容整美者本卫印臂

送殿中省肄习仗下每番三卫一人为大仆寺引辂

其后入官路艰三卫非权势子弟辄退番柱国子有

白首不得进者流外虽鄙不数年给禄禀故三卫益

贱人罕趋之


有录事府一人史三人唐亲卫勋卫置骠骑将

 军车骑将军翊卫置车骑将军武德七年改骠骑

 将军为中郎将车骑将军皆为郎将分左右以亲

 卫曰一府勋卫翊卫曰二府谓之三府卫诸卫翊

 卫及率府亲勋卫亦曰三卫永徽三年避太子讳

 改中郎将曰旅贲郎郎将曰翊军郎太子废复旧

左右骁卫上将军各一人大将军各一人将军各二

人掌同左右卫凡翊府之翊卫外府豹骑番上者分

配之凡分兵守诸门在皇城四面宫城内外则与左

右卫分知助铺长史各一人录事参军事各一人仓

曹参军事各二人兵曹参军事各二人骑曹参军事

各一人冑曹参军事各一人左右司阶各二人左右

中各三人左右司戈各五人左右执戟各五人左

右翊中郎将府中郎将各一人左郎将各一人右郎

将各一人兵曹参军事各一人校尉各五人旅帅各

十人队正各二十人副队正各二十人


有录事一人史二人亭长一人掌固四人仓曹

 府二人史二人六曹府三人史五人骑曹府三人

 史四人胄曹府三人史三人左右翊中郎将府录

 事一人府一人史二人

左右武卫上将军各一人大将军各一人将军各二

人掌同左右卫凡翊府之翊卫外府熊渠番上者分

配之长史各一人录事参军事各一人仓曹参军事

各二人兵曹参军事各二人骑曹参军事各一人胄

曹参军事各一人左右司阶各二人左右中各三

人左右司戈各五人左右执戟各五人长上各二十

五人左右翊中郎将府官同骁骑


有称长二人录事一人史二人亭长二人掌固

 四人仓曹府二人史四人兵曹府三人史五人骑

 曹府三人史四人胄曹府三人史三人称长掌唱

 警为应跸之节

左右威卫上将军各一人大将军各一人将军各二

人掌同左右卫凡翊府之翊卫外府羽林番上者分

配之凡分兵主守则知皇城东面助铺长史各一人

录事参军事各一人仓曹参军事各二人兵曹参军

事各二人骑曹参军事各一人冑曹参军事各一人

左右司阶各二人左右中各三人左右司戈各五

人左右执戟各五人长上各二十五人左右翊中郎

将府官同骁骑


有录事一人史二人亭长二人掌固四人仓曹

 府二人史四人兵曹府三人史五人骑曹府二人

 史四人胄曹府三人史三人

左右领军卫上将军各一人大将军各一人将军各

二人掌同左右卫凡翊府之翊卫外府射声番上者

分配之凡分兵主守则知皇城西面助铺及京城苑

城诸门长史各一人录事参军事各一人仓曹参军

事各二人兵曹参军事各二人骑曹参军事各一人

冑曹参军事各一人左右司阶各二人左右中各

三人左右司戈各五人左右执戟各五人长上各二

十五人左右翊中郎将府官同骁卫


有录事一人史二人亭长二人掌固四人仓曹

 府二人史四人兵曹府三人史五人骑曹府一人

 史四人冑曹府三人史三人

左右金吾卫上将军各一人大将军各一人将军各

二人掌宫中京城巡警烽道路水草之宜凡翊府

之翊卫及外府佽飞番上皆属焉师田则执左右营

之禁南衙宿卫官将军以下及千牛番上者皆配以

职大功役则与御史循行凡敝幕故毡以给病坊

兵曹参军事掌翊府外府武官兼掌猎师

骑曹参军事掌外府杂畜簿帐牧养之事

胄曹参军事掌同左右卫大朝会行从给青龙旗

&#于卫尉长史各一人录事参军事各一人仓曹参

军事各二人兵曹参军事各二人骑曹参军事各一

人胄曹参军事各一人左右司阶各二人左右中

各三人左右司戈各五人左右执戟各五人左右街

使各一人判官各二人左右翊中郎将府官如骁卫


有录事一人史二人仓曹府二人史四人兵曹

 府三人史五人骑曹府二人史四人胄曹府三人

 史三人左右街典二人引驾仗三卫六十人引驾

 佽飞六十六人大角手六百人隋有察非掾至唐

 废

左右翊中郎将府中郎将掌领府属督京城左右六

街铺巡警以果毅二人助巡探入合日中郎将一人

升殿受状卫士六百为大角手六番阅习吹大角为

昏明之节诸营垒以进退

左右街使掌分察六街侥巡凡城门坊角有武铺

卫士骑分守大城门百人大铺三十人小城门二

十人小铺五人日暮鼓八百声而门闭乙夜街使以

骑卒循行嚣呼武官暗探五更二点鼓自内发诸街

鼓承振坊市门皆启鼓三千挝辨色而止

左右监门卫上将军各一人大将军各一人将军各

二人掌诸门禁卫及门籍文武官九品以上每月送

籍于引驾仗及监门卫卫以帐报内门凡朝参奏事

待诏官及伞扇仪仗出入者阅其数以物货器用入

宫者有籍有傍左监门将军判入右监门将军判出

月一易其籍行幸则率属于卫门监守

长史掌判诸曹及禁门巡视出入而司其籍傍余同

左右卫兵曹参军事兼掌仓曹冑曹兼掌骑曹

左右翊中郎将府中郎将掌&#宫殿城门皆左入右

出中郎将各四人长史各一人录事参军事各一人

兵曹参军事各一人胄曹参军事各一人


有录事一人史二人亭长二人掌固二人兵曹

 府三人史五人胄曹府三人史四人监门校尉三

 百二十人直长六百八十人长入长上二十人直

 长长上二十人监门校尉掌叙出入唐改监门府

 郎将为将军

左右千牛卫上将军各一人大将军各一人将军各

二人掌侍卫及供御兵仗以千牛备身左右执弓箭

宿卫以主仗守戎器朝日领备身左右升殿列侍亲

射则率属以从胄曹参军事掌甲仗凡御仗之物二

百一十有九羽仪之物三百自千牛以下分掌之上

日执御弓箭者亦自备以入宿主仗每月上则配以

职行从则兼骑曹中郎将各二人长史各一人录事

参军事各一人兵曹参军事各一人胄曹参军事各

一人


唐改备身郎将曰将军备身将曰中郎将千牛

 左右备身左右曰千牛备身初置备身主仗有录

 事一人史二人亭长二人掌固四人兵曹府一人

 史二人胄曹府一人史一人千牛备身十二人备

 身左右十二人备身二百人主仗一百五十人千

 牛备身掌执御刀服花钿绣衣绿执象笏宿卫侍

 从备身左右掌执御弓矢宿卫侍从备身掌宿卫

 侍从主仗掌守供御兵仗

左右翊中郎将府中郎将掌供奉侍卫凡千牛及备

身左右以御刀仗升殿供奉者皆上将军领之中郎

将佐其职有口&#通事舍人承传声不下闻者中郎

将宣告诸卫折冲都尉府每府折冲都尉一人上府

正四品上中府从四品下下府正五品下左右果毅

都尉各一人上府从五品下中府正六品上下府正

六品下别将各一人上府正七品下中府从七品上

下府从七品下长史各一人上府正七品下中府从

七品上下府从七品下兵曹参军事各一人上府正

八品下中府正九品下下府从九品上校尉五人从

七品下旅帅十人从八品上队正二十人正九品下

副队正二十人从九品下折冲都尉掌领属备宿卫

师役则总戎具资粮点习以三百人为团一校尉领

之捉铺持更者晨夜有行人必问不应则弹弓而向

之复不应则旁射又不应则射之昼以排门人远望

暮夜以持更人远听有众而嚣则告主帅

左右果毅都尉掌贰都尉


每府有录事一人府一人史二人兵曹府二人

 史二人每队正领兵五十人武德元年改鹰扬郎

 将曰军头正四品下鹰击郎将曰府副正五品上

 司马曰长史正八品下校尉正六品下旅帅正七

 品下废越骑步兵二校尉及察非掾又改军头曰

 骠骑将军府副曰车骑将军皆为府诸率府置骠

 骑将军五人车骑将军十人二年以车骑将军府

 隶骠骑府置十二军分关内诸府皆隶焉每军将

 军一人副一人至六年废七年改骠骑将军府为

 统军府车骑将军为别将八年复置十二军贞观

 十年改统军府曰折冲都尉别将曰果毅都尉军

 坊置坊主一人检校户口劝课农桑以本坊五品

 勋官为之三辅及近畿州都督府皆置府凡六百

 三十三永徽中废长史置司马一人总司兵司骑

 二局武后垂拱中以千二百人为上府千人为中

 府八百人为下府赤县为赤府畿县为畿府圣历

 元年废司马置长史兵曹参军事又有别将一人

 从六品下居果毅都尉之次其后分左右各一人

 寻废久之复置一人降其品开元初卫士为武士

 诸卫折冲果毅别将择有行者为展仗押官右羽

 林军十五人左羽林军二十五人衣服同色诸卫

 有弩手左右骁卫各八十五人余卫各八十三人

左右羽林军大将军各一人正三品将军各三人从

三品掌统北衙禁兵督摄左右厢飞骑仪仗大朝会

则周卫阶陛巡幸则夹驰道为内仗凡飞骑番上者

配其职有&#上南衙者大将军承墨&#白移于金吾

引驾仗官与监门奏覆降墨&#然后乃得入长史各

一人从六品上录事参军事各一人正八品上仓曹

参军事各一人兼总骑曹事兵曹参军事各一人冑

曹参军事各一人自仓曹参军以下皆正八品下司

阶各二人正六品上中各三人正七品下司戈各

五人正八品上执戟各五人正九品下长上各十人

左右翊卫中郎将府中郎将一人正四品下左右中

郎一人左右郎将一人皆正五品上兵曹参军事一

人正九品上校尉五人旅帅十人队正二十人副队

正二十人


有录事一人史二人亭长二人掌固四人仓曹

 兵曹各府二人史四人胄曹府史各二人左右翊

 中郎将府录事一人府一人史二人仓曹兵曹各

 府二人史四人冑曹府史各二人

左右龙武军大将军各一人正二品统军各一人正

三品将军三人从三品掌同羽林长史录事参军事

仓曹参军事兵曹参军事冑曹参军事各一人司阶

各二人中各三人司戈执戟各五人长上各十人


景云元年置龙武将军兴元元年六军各置统

 军贞元三年龙武军增将军一员有录事一人史

 二人亭长二人掌固四人仓曹府二人史四人兵

 曹府二人史四人冑曹府史各二人

左右神武军大将军各一人正二品统军各一人正

三品将军三人从三品总衙前射生兵长史录事参

军事仓曹参军事兵曹参军事冑曹参军事各一人

司阶各二人中各三人司戈执戟各五人长上各

十人


有录事一人史二人仓曹兵曹胄曹府史皆如

 神武军开元二十六年分羽林置左右神武军寻

 废至德二年复置

左右神策军大将军各一人正二品统军各二人正

三品将军各四人从三品掌卫兵及内外八镇兵护

军中尉各一人中护军各一人判官各三人都句判

官二人句覆官各一人表奏官各一人支计官各一

人孔目官各二人驱使官各二人自长史以下员数

如龙武军


左右龙武左右神武左右神策号六军贞元二

 年神策军置大将军将军十四年置统军品秩同

 六军始殿前左右神威军有大将军二人正二品

 统军二人从三品将军二人从五品元和初为一

 军号天威军八年废以军隶神策有马军步军将

 军及指挥使等以马军大将军知军事天复三年

 废神策军四年复置神策军

天下兵马元帅副元帅都统副都统行军长史行军

司马行军左司马行军右司马判官掌书记行军参

谋前军兵马使中军兵马使后军兵马使中军都虞

各一人元帅都统招讨使掌征伐兵罢则省都统

总诸道兵马不赐旌节


高祖起兵置左右领军大都督各总三军及定

 京师置左右元帅太原道行军元帅西讨元帅皆

 亲王领之天宝末置天下兵马元帅都统朔方河

 东河北平卢节度使招讨都统之名始于此大历

 八年罢天下兵马元帅建中四年以李希烈反置

 诸军行营兵马都元帅兴元元年置副都统会昌

 中置灵夏六道元帅黄巢之难置诸道行营都都

 统天福二年置诸道兵马元帅寻复改曰天下兵

 马元帅

行军司马掌弼戎政居则习搜狩有役则申战守之

法器械粮糒军籍赐予皆专焉


武德元年改赞治曰治中太宗即位曰司马下

 州亦置焉显庆二年置洛州司马武后大足元年

 东都北都雍荆扬益州置左右司马神龙三年省

 太极元年雍洛四大都督府增司马一人亦分左

 右

  辽

辽制设南北大王院分掌部族军民之政各设都统

军司详稳司都部署司之属

按辽史百官志北大王院分掌部族军民之政

 北院大王初名迭剌部夷离堇太祖分北南院太

 宗会同元年改夷离堇为大王

 知北院大王事

 北院太师

 北院太保

 北院司徒

 北院司空

 北院郎君

北院都统军司掌北院从军之政令

 北院统军使

 北院副统军使

 北院统军都监

北院详稳司掌北院部族军马之政令

 北院详稳

 北院都监

 北院将军

 北院小将军

北院都部署司掌北院部族军民之事

 北院都部署

 北院副部署

南大王院分掌部族军民之政

 南院大王

 知南院大王事

 南院太师

 南院太保天庆八年省南院太保

 南院司徒

 南院司空

 南院郎君

南院都统军司掌南院从军之政令

 南院统军使

 南院副统军使

 南院统军都监

南院详稳司掌南院部族军马之政令

 南院详稳

 南院都监

 南院将军

 南院小将军

南院都部署司掌南院部族军民之事

 南院都部署

 南院副部署

  宋

宋制内设侍卫亲军及环卫官以领护卫外设大都

督府并总管钤辖诸军都统制等以总戎政

按宋史职官志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副都指挥

使都虞候各一人掌马军诸指挥之名籍凡统制训

练番卫戍守迁补赏罚皆总其政令侍卫扈从及大

礼宿卫所掌如殿前司官所领马军自龙卫而下有

左右四厢都指挥龙卫左右厢各有都指挥使每军

有都指挥使都虞候每指挥有指挥使副使指挥使

每都有军使副兵马使十将将虞候承勾押官各以

其职隶于马军司政和四年诏以马军都指挥使马

军副都指挥使在正任观察使之上马军都虞候在

正任防御使之上中兴复置主管侍卫马军司一员

其属有干办公事准备差遣点检医药饭食各一员

掌出戍建康差主管机宜文字一员掌马军之政令

凡出入扈卫守宿以奉上开收阅习转补以励下如

殿前司凡各籍核其在亡过则以法绳之有巡防敕

应则纠率差拨龙卫四厢隶焉

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都虞候各一

人掌步军诸指挥之名籍凡统制训练番卫戍守迁

补赏罚皆总其政令侍卫扈从及大礼宿卫如殿前

司所领步军自神卫而下左右四厢都指挥使左右

厢各有都指挥使每军有都指挥使都虞候每指挥

有指挥使副指挥使每都有都头副都头十将将虞

候承勾押官各以其职隶千步军司政和四年诏以

步军都指挥使步军副都指挥使在正任防御使之

上中兴后置主管侍卫步军司一员其属有干办公

事二员准备差遣点检医药饭食各一员掌步军之

政令凡出入扈卫守宿以奉上开收阅习转补以励

下如殿前司凡名籍校其在亡过则以法绳之有巡

防敕应则纠率差拨押卫四厢隶焉

环卫官

左右金吾卫上将军 大将军 将军 中郎将

郎将

左右卫上将军 大将军 将军 中郎将 郎将

左右骁卫上将军 大将军 将军

左右武卫上将军 大将军 将军

左右屯卫上将军 大将军 将军

左右卫官军卫上将军 大将军 将军

左右监门卫上将军 大将军 将军

左右千牛卫上将军 大将军 将军 中郎将

郎将

诸卫上将军大将军将军并为环卫官无定员皆命

宗室为之亦为武臣之赠典大将军以下又为武官

责降散官政和中改武臣官制而环卫如故盖虽有

四十八阶别无所领故也靖康元年诏以武安军节

度使钱景臻等为左金吾卫上将军保信军节度使

刘敷等为右金吾卫上将军用御史中丞陈过庭言

遵艺祖开宝初罢王彦超武行德等归环卫故事也

其禁兵分隶殿前及侍卫两司所称十二卫将军皆

空官无实中兴多不除授隆兴中始命学士洪遵等

讨论典故复置十六卫号环卫官其法节度使则领

左右金吾卫上将军承宣使则领左右卫上将军在

内则兼带在外则不带正任为上将军遥郡为大将

军正亲兄弟子孙试充又诏祖宗诸后自明肃至钦

慈诸后及后妃嫔御之家各具本宗堪充诸卫官以

名衔闻又诏三卫郎为三卫侍郎又诏博士并差文

臣崇宁四年二月置五年正月罢

大都督府 都督府 长史 左右司马 录事参

军 司户司法 司士 司理 文学参军 助教

大都督及长史掌司牧尹(

亲王为节度则大都督领之庶姓为节度则长史领

之端拱初越王为威武军节度福州大都督府长史淳化五年吴王为淮南节度扬州大都督府长史翰

林学士张洎草制再表援引典故宰相言越王已为长史上曰业已差&#异日有除并改正之至道后因

移镇遂为大都督)

关则置知府事一人


次府

通判一人

京朝

官充

司马不厘

务旧制凡都督州建官如上南渡后以现任宰相充

都督次有同都督有督视军马多执政为之虽名称

略同然掌总诸路军马督护诸将非旧制比也初绍

兴二年吕颐浩首以左仆射出都督江淮两浙荆湖

诸军事置司镇江其后赵鼎张浚汤思退皆以宰相

兼之颐浩还朝孟庾始以参知政事为权同都督代

后落权字赵鼎先以知枢密院事为都督川陕荆襄

诸军事其后与浚并相并带兼都督诸路军马入衔

未几浚独被旨江上视师置都督行府行移文字并

依三省体式其召赴行在以其事分隶三省枢密院

思退初以左相出都督时杨存中即以太傅宁远军

节度使同都督思退不行就以杨存中充都督非宰

执而为都督自存中始三十一年叶义问以知枢密

院事督视江淮荆襄军马明年汪澈以参知政事湖

北京西路都督视军马执政为督视于是见焉王之

望辞同都督有曰朝廷于两淮前以二大将为招抚

使后以二从臣为宣谕使忧其不相统摄则以宰相

为都督欲事权归一也此可以见朝廷开府之意凡

签厅文字并依尚书左右司枢密院检详房体式设

属谘议军事参谋参议并以从官充书写机宜文字

干办官准备差遣前后员数不一开禧用兵或以签

枢督视或以元枢代之或以参知政事督视四川军

马然皆未有底绩而罢

总管钤辖司总掌治军旅屯戍营房守御之政令凡

将兵隶属官训练教阅赏罚之事皆掌之守臣带提

举兵马巡检都监及提辖兵甲者掌统治军旅训练

教阅以督捕盗贼而肃清治境凡诸营各籍赏罚之

事皆掌之崇宁四年蔡京奏京畿四辅置辅郡屏卫

京师以颍川府为南辅襄邑县升为拱州为东辅郑

州为西辅澶州为北辅以太中大夫以上知州置副

总管钤辖各一员知州为都总管余依三路帅臣法

从之大观三年诏东南帅府总管依三路都总管法

靖康元年诏四道副总管并通差文武臣其诸路将

官掌统所隶禁旅以行阵队伍金鼓旗帜弓矢击刺

之法而教习训练之别其武艺强者待次迁补以激

劝士卒凡兵仗器甲之数廪禄犒设赏罚约束之禁

令皆掌焉副将为之贰若屯戍防边则受帅司节制

遇寇敌则审其战守应援之事若师有功则具馘数

籍用命而旌赏之

路分都监掌本路禁旅屯戍边防训练之政令以肃

清所部州府以下都监皆掌其本城屯驻兵甲训练

差使之事资浅者为监押绍圣三年诏诸路将副序

位在路分都监之下大观三年诏帅府无路分钤辖

望都无路分都监者许置一员其余添置处任满不

差人宣和二年虔州添置都监一员建炎初分置帅

府以诸路帅臣兼要郡守臣带兵马钤辖次要郡带

兵马都监并以武臣为之副称副总管副钤辖副都

监许以便宜行军马事辟置僚属依帅臣法屯兵皆

有等差遇朝廷起兵则副总管为帅副钤辖都监各

以兵从听其节制其后益泸夔广桂五州牧又皆以

都钤辖为称四年诏建康府江州路又置副都总管

一员于见置帅司处驻札绍兴三年诏要郡次要郡

守臣罢带兵职其逐路副总管依旧格改充路分都

监为一路掌兵之官其各州钤辖或省或置不一又

有逐路兵马都监兵马监押掌烟火公事捉捕盗贼

淳熙十六年诏诸路训练钤辖并须年六十以下曾

经从军有才武人充绍熙元年指挥杂流出身之人

不得过路分州钤诸州军兵马都监独员处专注才

武及曾任主兵官之人庆元中诏总管下至副将等

年七十以上许自陈与宫观差遣初守臣罢带兵职

惟江西赣州以多盗仍带江西兵马钤辖其后武臣

为路钤者亦无尺籍伍符每岁诸州按阅特存故事

间有得旨葺治军器或训练禁军则仍带入衔

诸军都统制副都统制统制统领旧制出师征讨诸

将不相统一则拔一人为都统制以总之未为官称

也建炎初置御营司擢王渊为都统制名官自此始

其后神武五军及川陕宣抚司都督府枢密院皆置

绍兴十一年三大将兵罢诸军皆冠以御前二字擢

其偏裨为御前统领官以统制御前军马入衔秩高

者为御前诸军都统制且令仍旧驻札以屯驻州名

冠军额之上其后兴元江陵建康镇江府兴金鄂江

池州及平江许浦水军皆除都统制恩数略视三衙

权任在帅臣右官卑者称副都统制设属有计议机

宜干办公事准备差遣省置不一次有副都统制干

道三年帝谕辅臣欲今后江上诸军各置副都统一

员兼领军事岂惟储帅亦使三将顾忌不敢专擅因

言都副统制礼有隆杀且为条约上曰如此他日不

致争权越礼遂行之然其后都副鲜有并除者初渡

江后大军又有统制同统制副统制统领同统领副

统领其下有正将准备将训练官部将队将等名皆

偏裨也旧制准备将而上皆主帅升差仍先申枢密

院审察干道七年诏训练官部队将而下许军中径

差申朝廷照会绍熙间诏诸军升差统制至准备将

者主帅解发三人赴总领所选一名诸将不以为便

庆元三年诏主帅选择总领所或屯军处守臣审核

保明申枢密院

太祖干德元年夏四月禁泾原邠庆等州补蕃人为

边镇将

按宋史太祖本纪云云

太宗太平兴国元年上御崇政殿转改诸军将校

按宋史太宗本纪不载 按兵志迁补之制自殿前

侍卫马步军校每遇大礼后各以次迁谓之转员转

员至军都指挥使又迁则遥领刺史又迁为厢都指

挥使遥领团练使员溢即从上罢军职为正团练使

刺史之本任或有他州总管钤辖其老疾若过失者

为御前忠佐马军都军头副军头隶军头司其黜则

为外州马步军都指挥使凡军主关以军都指挥使

递迁余阙以诸军都虞候指挥使副指挥使行首军

使副行首副兵马使十将递迁凡将校一军营止补

十人其厢都指挥使军都指挥使都虞候指挥使营

主其一即阙其三殿前左右班都虞候遥领剌史即

与捧日军都指挥使通以次迁捧日龙卫厢都指挥

使仍遥领团练使若员溢即为正刺史补外他如诸

军例递迁凡列校转补有司先阙是跃上下马次出

指二十步掩一目试之左右各五占数为见物武艺

弓射五斗弩一石五斗枪刀手稍练负罪不至徒

年未高或虽年高而无疾精力不耗者并取之凡诸

军转员后取殿前指挥使长入祗候填行门取东西

班长入祗候殿侍诸班直充诸班押班诸军将校者

皆亲阅前一日命入内都知或押班一人勾当御药

院内侍一人同军头引见司较定弓弩斗力标志之

凡弓弩艺等者人占其一至日引见弓弩列置殿前

命取一以射军头引见司专视喝箭以奏如喝失当

即奏改正入内都知或押班同勾当御药院内侍殿

上察视如引见司不觉举亦奏改正枪刀手竭胜负

若喝不以实并引见司失觉举并劾其罪太平兴国

九年上诣崇政殿转改诸军将校自军都指挥使以

下员僚以上皆按名籍验劳绩而升陟之凡数日而

毕内外感悦乃谓宰臣等曰朕迁转军员先取其循

谨能御下者武勇次之若不自谨饬则其下不畏惮

虽有一夫之勇亦何所用

真宗天禧元年以御前忠佐受将军

按宋史真宗本纪不载 按兵志天禧元年十月以

御前忠佐郭丰等六人并受将军初军头司定年老

负犯者将黜之帝以其久居武列命置环卫其带遥

郡者与大将军不带遥郡者与将军

英宗治平四年有司请复武臣出节呵引之制

按宋史英宗本纪不载 按礼志治平四年御史台

言庆历中有诏详定武臣出节呵引之制节度使在

尚书下三节节度观察留后在诸行侍郎下两节观

察使在中书舍人下诸卫大将军防御团练使在大

卿监下内客省使比诸司大卿景福殿使比将作监

引进使比庶子在防御使下以上各二节诸州刺史

诸卫将军在少卿监下宣庆四方馆使比少卿宣政

昭宣合门使比司天监少监诸卫将军上皇城使以

下诸司使比郎中客省引进合门副使比员外郎枢

密都承旨在司天少监下合门使上副都承旨在合

门使下枢密副承旨诸房副承旨在诸司使下以上

并两人呵引当时已施行矣而皇佑编敕删去此制

请复举行

孝宗隆兴二年诏议除环卫官

按宋史孝宗本纪不载 按洪适传适贰太常兼权

直学士院上欲除诸将环卫官诏讨论其制适具唐

及本朝沿革十一条上之且言太祖太宗朝常以处

诸将及降王之君臣自后多以皇族为之故国史以

为官存而事废陛下修饰戎备不必远取唐制祖宗

故事盖可法则今径行换授恐有减奉之患乞如阁

职兼带节度至刺史带上将军横行遥郡带大将军

正使带将军副使带中郎又以下则带左右郎将其

官府人吏令有司相度以闻

  金

太祖收国元年始置咸州军帅司及南路都统司

按金史太祖本纪不载 按兵志大将府治之称号

收国元年十二月始置咸州军帅司以经略辽地讨

高永昌置南路都统司且以讨张觉

天辅五年始置内外诸军都统

按金史太祖本纪不载 按兵志天辅五年袭辽主

始有内外诸军都统之名时以奚未平又置奚路都

统司后改为六部路都统司以遥辇九营为九猛安

隶焉与上京及泰州凡六处置每司统五六万人又

以渤海军为八猛安凡猛安之上置军帅军帅之上

置万户万户之上置都统然时亦称军帅为猛安而

猛安则称亲管猛安者燕山既下循辽制立枢密院

于广宁府以总汉军

太宗天会元年始置两路都统府

按金史太宗本纪不载 按兵志太宗天会元年以

袭辽主所立西南都统府为西南西北两路都统府

天会二年始置都元帅府以掌征讨之事

按金史太宗本纪不载 按百官志都元帅府掌征

讨之事兵罢则省天会二年伐宋始置都元帅一员

从一品左副元帅一员正二品右副元帅一员正二

品元帅左监军一员正三品元帅右监军一员正三

品左都监一员从三品右都监一员从三品经历一

员都事一员知事一员正七品检法一员从八品

按兵志金制都元帅必以谙班勃极烈为之恒居守

而不出

天会六年设诸路总管府

按金史太宗本纪不载 按兵志天会六年诏还二

帅以镇方面诸路各设兵马都总管府州镇置节度

使沿边州则置防御使凡州府所募射粮军牢城军

每五百人为一指挥使司设使分为四都都设左右

什将及承局押官其军数若有余或不足则与近者

合置不可合者以三百人或二百人亦设指挥使若

百人则止设军使百人以上立为都不及百人止设

什将及承局管押官各一员

天会十年改都统司增置统军司

按金史太宗本纪不载 按兵志天会十年改南京

路都统司为东南路都统司治东京以镇高丽后又

置统军司于大名府

海陵天德二年八月改诸司名号十二月改都元帅

府为枢密院

按金史海陵本纪八月戊申以司徒兖为太尉领三

省事都元帅如故十二月己未改都元帅府为枢密

院 按兵志天德二年八月改诸京兵马都部署司

为本路都总管府九月罢大名统军司而置统军司

于山西河南陕西三路以元帅府都监监军为使分

统天下之兵又改乌古迪烈路统军司为招讨司以

婆速路统军司为总管府三年以元帅府为枢密院

罢万户之官诏曰太祖开刱因时制宜材堪统众授

之万户其次千户及谋克当时官赏未定城郭未下

设此职许以世袭乃权宜之制非经久之利今子孙

相继专揽威权其户不下数万与留守总管无异而

世权过之可罢是官若旧无千户之职者续思增置

国初时赐以国姓若为子孙者皆令复旧正隆末复

升陕西统军司为都统府(

按改元帅府为枢密院本纪为二年十二月事而志

系三年疑讹)

正隆六年始立三道都统制府及左右领军大都督

并三十二总管

按金史海陵本纪不载 按百官志正隆六年海陵

南伐立三道都统制府及左右领军大都督将三十

二总管有神策神威神捷神锐神毅神翼神勇神果

神略神锋武胜武定武威武安武捷武平武成武毅

武锐武扬武翼武震威定威信威胜威捷威烈威毅

威震威略威果威勇之号

世宗大定五年罢都统府复置统军司又设两招讨

司以镇边陲

按金史世宗本纪大定五年五月癸酉罢山东路都

统府以其军各隶总管府七月戊申罢陕西都统府

复置统军司 按兵志大定五年复罢府降为统军

司寻又设两招讨司与前凡三以镇边陲东北路者

初置乌古迪烈部后置于泰州泰和间以去边尚三

百里宗浩乃命分司于金山西北路者置于应州西

南路者置于桓州以重臣知兵者为使列城堡濠墙

戍守为永制枢密院每行兵则更为元帅府罢则复

为院

章宗泰和六年权置平南抚军诸将军

按金史章宗本纪不载 按百官志泰和六年伐宋

权设平南抚军上将军正三品至殄寇果毅都尉从

六品凡九阶曰平南抚军上将军平南寇军大将军

平南龙骧将军平南虎威将军平南荡江将军殄寇

中郎将殄寇郎将殄寇折冲都尉殄寇果毅都尉军

还罢

宣宗贞佑三年诏主帅及官军能立功者赏又于沼

河诸城置行枢密院元帅府

按金史宣宗本纪贞佑三年九月乙亥诏河北山东

等路及平凉庆阳临洮府泾邠秦巩德顺州经兵四

品以下职事官并以二十月为满募随处主帅及官

军义军将校有能率众复取中都者封王迁一品阶

授二品职能战却敌善诱降人取附都州县予本处

长官散官随职迁授余州县递减二等壬午以空名

宣敕付陕西宣抚司凡夏人入寇有能临阵立功者

五品以下并听迁授 按兵志贞佑三年征代州戍

兵五千从胥鼎言留代以屏平阳兴定二年选募河

南陕西弩手军二千人为一军赐号威勇及南迁河

北封九公因其名假以便宜从事沿河诸城置行枢

密院元帅府大者有便宜之号小者有从宜之名

元光 年复国初都统名号外设总领提控间称元


按金史宣宗本纪不载 按兵志元光间时招义军

以三十人为谋克五谋克为一千户四千户为一万

户四万户为一副统两副统为一都统此复国初之

名也外又设一总领提控故时皆称元帅为总领云

 按百官志元光间招义军置总领使从五品副使

从六品训练官从八品

哀宗正大二年更总领名都尉升秩为四品

按金史哀宗本纪不载 按百官志云云

正大四年立都尉诸名号

按金史哀宗本纪不载 按百官志正大四年又升

都尉为从三品有建威折冲振武荡寇果毅殄寇虎

贲鹰扬破卤之名

  元

元设大都督以统军又定都元帅元帅品秩之数

按元史百官志大都督府正二品管领左右钦察两

卫龙翊侍御东路蒙古军元帅府东路蒙古军万户

府哈剌鲁万户府天历二年始立钦察亲军都督府

秩从二品后改大都督府置大都督三员正二品同

知二员正三品副都督三员从三品佥都督事二员

正四品经历二员从六品都事二员从七品管勾一

员照磨一员俱正八品令史八人蒙古必阇赤二人

怯里马赤二人知印二人宣使六人

都元帅府都元帅二员副元帅二员经历知事各一


北庭

隶土番

宣慰司

 曲先塔林

都元

帅三员

蒙古军       征东

二府都元帅

各一员副一员

元帅府秩正三品达鲁花赤一员元帅一员经历知

事各一员

李店文州      帖城河里洋脱

朵甘思       当阳

岷州        积石州

洮州路       脱思马路

十八族

 右九府唯李店文州增置同知副元帅各一员其

 余八府隶土番宣慰司设官并同

世祖至元二十年诏万户千户百户定立条格迁转

更定品秩

按元史世祖本纪不载 按选举志至元二十年诏

万户千户百户分上中下三等定立条格通行迁转

以三年为满理算资考升加品级若年老病故者令

其子弟依例荫叙是年以旧制父子相继管领元军

不设蒙古军官故定立资考三年为满通行迁转后

各翼大小军官俱设蒙古军官又兼调遣征进俱已

离翼难与民官一体迁转荫叙合将万户千户镇抚

自奏准日为始以三年为满通行迁转百户以下不

拘此例凡军官征战有功过者验实迹升降又定蒙

古奥鲁官大翼万户下设奥鲁总管府从四品小翼

万户下设奥鲁官从五品各千户奥鲁亦设奥鲁官

受院札各千户奥鲁不及一千户者或二百户三百

户以远就近以小就大合并为千户翼奥鲁官受院

札若干碍投下难以合并宜再议之又定首领官受

敕牒元帅招讨司经历知事就充万户府经历知事

换降敕牒如元翼该革别与迁除若王令旨并行省

札付枢密院札付经历充中下万户府知事行省诸

司札付充提领案牍并各翼万户自设经历知事一

例俱作提控案牍受院札又议随朝各卫千户镇抚

所提控案牍已拟受院札外任千户镇抚所提控案

牍合从行省许准受万户府付身

至元二十一年六月庚申改蒙古都元帅府为蒙古

都万户府炮手元帅府为炮手万户府炮手都元帅

府为回回炮手军匠万户府

按元史世祖本纪云云

至元二十二年诏改江淮江西元帅招讨司为三万

户府

按元史世祖本纪至元二十二年二月诏改江淮江

西元帅招讨司为上中下三万户府蒙古汉人新附

诸军相参作三十七翼上万户宿州蕲县真定沂郯

益都高邮沿海七翼中万户枣阳十字路邳州邓州

杭州怀州孟州真州八翼下万户常州镇江颍州庐

州亳州安庆江阴水军益都新军湖州淮安寿春扬

州泰州弩手保甲处州上都新军黄州安丰松江镇

江水军建康二十二翼翼设达鲁花赤万户副万户

各一人以隶所在行院

成宗大德四年以上都虎贲司并武卫

按元史成宗本纪不载 按选举志云云

 将帅部汇考四

  明

明内则设五军都督府有左右都督同知佥事统禁

军外中都置留守司有正副留守各省皆有都指挥

使同知佥事统千百户之属

按明会典都督府左都督正一品右都督正一品都

督同知从一品都督佥事正二品

留守司

 洪武初置中都留守司嘉靖十八年增置兴都留

 守司次中都而序设官同

正留守正二品副留守正三品指挥同知从三品

都指挥使司都指挥使二员正二品都指挥同知二

员从二品都指挥佥事四员正三品

卫指挥使一员正三品指挥同知二员从三品指挥

佥事四员正四品卫镇抚二员从五品

所正千户一员正五品副千户二员从五品所镇抚

二员从六品百户一十员正六品

凡天下要害地方皆设官统兵镇戍其总镇一方者

曰镇守守一路者曰分守独守一堡一城者曰守备

与主将同守一城者曰协守又有提督提调巡视备

御领班备倭等名各因事异职焉其总镇或挂将军

印或不挂印皆曰总兵次曰副总兵又次曰参将又

次曰游击将军旧于公侯伯都督指挥等官内推举

充任

蓟州镇镇守一员

 镇守总兵官旧设隆庆二年改为总理练兵事务

 兼镇守驻三屯营今仍旧

协守三员

 东路副总兵隆庆三年添设驻札建昌营管理燕

 河营台头营石门寨山海关四路中路副总兵万

 历四年将三屯右营游击改设与东西二路协守

 俱给关防驻札三屯营带管马兰谷松棚谷喜峰

 口太平寨四路西路副总兵隆庆三年添设驻札

 石匣营管理墙子岭曹家寨古北口石塘岭四路

分守十一员

 通州参将旧系守备嘉靖三十一年革添设副总

 兵后又革改设参将所属张家湾守备山海关参

 将旧系守备嘉靖二十八年设游击隆庆三年裁

 革改设参将驻札本关石门寨参将旧系游击嘉

 靖三十六年改设令与燕河营参将分守地方所

 属黄土岭大毛山义院口三提调燕河营参将旧

 设所属冷口桃林口二提调台头营参将隆庆三

 年将永平游击改设参将移驻台头所属界岭口

 青山口二提调太平寨参将旧有参将裁革后设

 滦阳营参将太平寨设游击嘉靖六年复添设将

 滦阳营参将仍归太平寨所属擦崖子榆木岭二

 提调马兰谷参将旧设后改游击嘉靖间革游击

 将&#鱼口参将归马兰谷所属大安口将军关黄

 崖口宽佃谷四提调墙子岭参将嘉靖三十一年

 设所属墙子岭镇卤关二提调古北口参将嘉靖

 十七年设所属司马台潮河川二提调石塘岭参

 将嘉靖三十一年设所属田马关大水谷二提调

 喜峰口参将旧系守备万历二年以属夷进贡孔

 道改设参将所属董家口李家谷二提调

游击将军六员

 旧有密云遵化三屯三辎重营游击俱万历十一

 年革总督下右营嘉靖四十二年设驻札密云城

 遵化左营嘉靖四十二年设驻遵化城巡抚标下

 领兵马总兵下左营嘉靖四十二年设管本营标

 兵驻三屯松棚谷隆庆二年设所属罗文谷洪山

 口龙井儿三提调曹家寨嘉靖三十一年设大水

 峪嘉靖三十一年设上六员各给旗牌三面副

统领南兵游击将军三员

 中路驻札马松东路驻札建昌西路驻札石匣俱

 隆庆六年设

领班游击将军七员

 统领天津春班官军宁山春班官军通津春班官

 军防边回日驻札通州德州春班官军天津秋班

 官军德州秋班官军沈阳秋班官军以上七员原

 俱系大宁都司万历三年改为游击仍旧领班防

 边回日各驻本班军卫所地方操练

坐营官八员

 总督中军副总兵隆庆二年设驻札密云管传宣

 号令事务总兵中军官嘉靖三十三年设驻札三

 屯营建昌营坐营官万历元年设石匣车营振武

 车营驻密云汉儿庄车营遵化右车营以上四员

 旧系游击万历十年改操练步兵溧阳车营万历

 十一年因裁革宁夏容兵新募三千土著设

守备八员

 旧有三河霸州守备万历八年革蓟州城地方先

 经裁革嘉靖三十八年复设旧霸州地方万历八

 年革十三年复设遵化城地方先经裁革嘉靖三

 十八年复设今与永平城各管辖卫所关防门禁

 缉捕盗贼密云城地方嘉靖四十年设永平城地

 方先经裁革嘉靖三十八年复设三屯营地方隆

 庆二年设崔黄口地方旧委操守嘉靖四十一年

 改设守备统领宝坻等四县民壮武清等二卫军

 余上至河西务下至丁字沽巡哨万历三年题准

 漕河东西一带并杨村河西务尽属管辖张家湾

 地方嘉靖四十三年设备御万历三年改守备

把总一员

 密云管河万历元年添设

提调官二十六员

 黑谷关旧系守备嘉靖四十年改设为曹家寨万

 历四年改驻黑谷关吉家庄口关万历元年添设

 司马台嘉靖三十六年改为古北口万历四年改

 驻司马台潮河川关嘉靖三十六年设宽佃谷口

 关义院口关界岭口关擦崖子关桃林口关罗文

 谷关大安口关将军关旧为将军石万历四年改

 墙子岭关白马关大水谷关旧为石塘岭万历四

 年改黄土岭关旧为一片石万历四年改大毛山

 岭关青山口关冷口关榆木岭关董家口关洪山

 口关黄崖口关龙井儿关李家谷万历四年添设

 于喜峰口管各路抚赏事宜镇卤关以上旧系该

 镇委用把总嘉靖七年照例疏名具奏推用提调

昌平镇镇守一员

 镇守总兵官旧有副总兵又有武臣提督嘉靖三

 十八年裁副总兵以提督改为镇守总兵驻昌平

 城听总督节制其天寿山巩华城黄花镇居庸关

 一带参游守备西自镇边城东至渤海所各关隘

 俱属统领今各镇边军人卫不干与

分守三员

 居庸关参将旧系分守嘉靖四十三年改参将所

 属石峡峪灰岭口八达营三守备黄花镇参将旧

 设嘉靖间令移驻渤海所防御其渤海所守备照

 旧驻黄花镇与内守备同城居住黄花镇边务仍

 听参将督理所属慕田谷提调黄花镇守备横岭

 口参将嘉靖三十二年添设驻镇边城嘉靖四十

 五年移驻横岭口所属镇边城白羊口二守备

游击将军二员

 总兵标下嘉靖四十一年设石骑营原系巩华城

 游击万历四年改驻昌平统马兵

坐营官三员

 左车营万历十年以永安营游击改驻昌平右车

 营万历十年以白羊口游击改仍驻本处昌平总

 兵下嘉靖四十三年设永安营坐营万历二年改

 总兵下中军传宣号令

守备十员

 巩华城万历元年设昌平管河把总四年改为守

 备令不妨原务兼守城池天寿山旧设涿州城旧

 设怀柔隆庆二年设黄花镇旧设灰岭口隆庆五

 年设白羊口旧设镇边城原设驻横岭口嘉靖四

 十五年移驻镇边城石峡峪隆庆二年添设八达

 岭旧系把总驻居庸关嘉靖四十三年改为守备

 移驻八达岭

提调官一员

 旧有长峪城万历八年革慕田峪关旧名渤海所

 万历四年改设

辽东镇守一员

 征卤前将军总兵官旧设驻札广宁隆庆元年令

 冬月移驻河东辽阳适中地方调度防御应援海

 州沈阳

协守一员

 辽阳副总兵旧系分守嘉靖四十五年改为协守

 节制开原海州险山沈阳等处驻札本城所辖参

 游守备共二十二员开原海盖有警径自策应

分守五员

 开原等处参将此下俱旧设嘉靖四十二年以镇

 守总兵驻远不能应援开原海盖令开原海盖二

 参将听辽阳副总兵调遣隆庆五年令防冬驻札

 中固兼防南北无事仍驻开原锦义右参将驻札

 义州海盖右参将旧系备御驻西平堡嘉靖三十

 九年令仍回海州驻札专管海盖地方并东昌东

 胜二堡宁远参将驻札本城宽奠堡参将嘉靖四

 十三年设险山参将分守镇东等一十三处万历

 元年改设

游击将军八员

 前屯嘉靖四十一年添设兼管沙河东关二城锦

 州新兴黑庄窠等堡驻札中后所广宁左营嘉靖

 十六年设广宁游击令驻广宁管辽河迤西直抵

 山海关万历元年添右营此改为左营广宁右营

 万历元年添设如宁前修边即领兵在彼防工有

 警与彼中参游相机防剿车营隆庆三年添设兼

 管营田事驻札三安堡镇武堡嘉靖四十一年以

 三岔河至盘山等处切近卤穴添设兼管沙岭西

 宁西兴盘山等处所辖备御提调俱听统摄沈阳

 旧设听辽阳副总兵调遣隆庆元年改长营堡属

 沈阳管理又令移驻平卤堡防守领兵入卫旧设

 驻札广宁铁岭万历八年添设

守备五员

 旧有管理开原马市今裁革叆阳等处此下俱旧

 设锦州城金州城镇静堡旧隶广宁备御嘉靖三

 十九年以统束遥制不便添设清河堡旧系提调

 嘉靖四十一年改设

坐营中军官一员

 广宁嘉靖四十二年添设

备御十九员

 前屯城此下俱旧设大清堡万历二年自义州移

 驻宁远城广宁城东昌堡万历三年自海州移驻

 泛河城懿路城镇西堡旧驻铁岭城中固城开原

 城兼管马市蒲河城抚顺城沈阳城隆庆元年以

 长营堡属管初与游击同住一城今移平卤堡防

 守西平堡嘉靖三十九年添设专管三岔河迤西

 西平西宁西兴镇武四堡长勇堡武靖营堡属管

 长安堡上二堡旧为提调嘉靖三十九年以地当

 冲边提调权轻改设江沿台堡嘉靖四十四年添

 设兼辖汤站凤凰镇等堡右屯卫嘉靖三十九年

 设为提调庆云堡万历四年添设

保定镇镇守一员

 镇守总兵官弘治十八年设保定副总兵复改参

 将正德九年复改副总兵分守保定地方嘉靖二

 十年改为镇守副总兵三十年改为镇守总兵官

 万历元年令春秋两防移驻浮图峪遇有东警移

 驻紫荆关以备入援

分守四员

 紫荆关参将嘉靖二十一年设总领倒马关浮图

 峪守备官龙固二关参将嘉靖三十年添设驻札

 茨沟地方所属龙泉关把总马水口参将旧系守

 备嘉靖三十三年改设所属沿河口守备倒马关

 参将旧系守备嘉靖二十四年改设所属插箭岭

 守备

游击将军六员

 旧有保河二府民兵总兵标营万历八年革河间

 领军旧设正德十一年革后复设河间沧州往来

  札定州领军旧设驻札府城井大二道民兵嘉

 靖四十四年添设保定车营统领巡抚标下马兵

 此下四营俱属万历二年添设真定车营统领总

 兵标下马兵保定巡抚标营

坐营中军官一员

 旧有保定左营万历八年革总兵下万历八年添

 设

守备七员

 德州旧设河间旧设河间沧州往来驻札真定旧

 设嘉靖二十八年令兼管龙泉固关二关事务浮

 图峪旧系把总嘉靖三十三年裁革设守备插箭

 岭嘉靖二十四年添设白石口旧系把总嘉靖三

 十三年改设沿河口旧为马水口守备嘉靖三十

 三年改设

把总七员

 乌龙沟旧设浮图峪嘉靖二十七年设龙泉关旧

 设固关嘉靖二十一年添设在甘桃铺西狼牙口

 旧驻倒马关嘉靖三十一年改驻大龙门旧设金

 水口旧为沿河把总嘉靖三十三年改设

忠顺官一员

 保定等卫定州等卫二员旧名达官隆庆二年改

 为忠顺

宣府镇守一员

 镇朔将军总兵官旧设

协守一员

 副总兵旧设驻札宣府镇城嘉靖二十八年今移

 驻永宁城

分守七员

 北路独石马营参将此下俱旧设所属石城马营

 堡龙门卫城赤城堡龙门所城滴水崖堡马安岭

 城云州堡八守备东路怀来永宁参将所属靖边

 堡四海冶堡保安旧城保安新城怀来城五守备

 嘉靖二十八年令移驻四海冶仍募兵三千充二

 路防守上西路万全右卫参将所属万全右卫左

 卫城张家口堡新开口堡新河口堡膳房堡六守

 备南路顺圣蔚广参将所属顺圣川西城东城深

 井堡蔚州城广昌城五守备中路葛峪堡参将所

 属葛峪堡守备下西路紫沟堡参将嘉靖四十五

 年添设所属紫沟堡怀安城西阳河堡洗马林堡

 四守备提调南山参将嘉靖四十五年添设驻札

 柳沟口所属岔道城守备统募兵三千防守南山

游击将军三员

 旧有标正营游击并车兵营坐营官俱万历九年

 革旧游兵旧设新游兵旧设以上二员每年轮流

 一员入卫蓟镇回驻镇城东路嘉靖三十六年添

 设驻札怀来城

坐营中军官二员

 巡抚下万历五年设带管标兵坐营兼抚边事务

 总兵下隆庆四年设

守备三十一员

 旧有延庆守备领班备御二员万历八年革巡抚

 下万历八年设标下管抚夷事务独石城此下俱

 旧设马营堡赤城堡蔚州堡龙门卫龙门所云州

 堡长安岭堡滴水崖旧守雕鹗堡嘉靖二十五年

 改守此万全左卫此下俱旧设万全右卫张家口

 堡怀安城紫沟堡新开口堡西阳河堡新河口堡

 洗马林堡保安新堡保安旧堡怀来城四海冶顺

 圣东城顺圣西城葛峪堡膳房堡嘉靖二十五年

 添设靖边堡隆庆五年改设岔道城嘉靖三十五

 年添设深井堡嘉靖三十七年添设广昌城旧系

 守备嘉靖三十二年改设参将今备磁窑等口三

 十七年复设

大同镇守一员

 征西前将军总兵官旧设驻札大同镇城

协守一员

 副总兵旧系左副总兵万历五年革去左字驻札

 左卫城

分守九员

 旧有威远城参将一员万历八年革东路参将旧

 设驻札天城城所属聚落城阳和城天城城靖卤

 堡瓦窑口守口堡六守备北东路参将旧系北路

 嘉靖二十八年改设驻札得胜堡所属镇羌堡弘

 赐堡镇川堡镇边堡镇卤堡镇河堡六守备中路

 参将旧设驻札右卫城所属左卫城右卫城威远

 城云石堡杀虎堡牛心堡六守备西路参将旧设

 驻札平卤城所属平卤城迎恩堡威虎堡威平堡

 四守备北西路参将旧系南路嘉靖二十八年改

 设驻札助马堡所属助马堡破卤堡灭卤堡威卤

 堡宁卤堡五守备井坪城参将旧为宣府广昌参

 将嘉靖三十七年改驻大同灵丘城隆庆五年改

 驻朔州城万历三年移驻所属井坪城朔州城乃

 河堡马邑城应州城怀仁城六守备新坪堡参将

 嘉靖四十五年添设所属新平堡保平堡平远堡

 三守备总督标下左掖参将旧为中军嘉靖三十

 年改设游击四十五年改设今分领左掖兵马参

 将右掖兵马游击

游击将军二员

 旧有正兵标下游击万历九年革总督标下右掖

 嘉靖四十五年添设兵车营嘉靖四十年添设兵

 车营参将四十二年改为西路游击万历元年复

 设兵车营游击兼巡抚中军

入卫游击四员

 二员旧设嘉靖三十四年添设一员四十二年改

 设一员每年轮流二员入卫蓟镇回驻镇城

坐营中军官二员

 总督标下万历元年添设总兵下旧设

守备三十九员

 旧有广灵守备万历八年革右卫城此下一十二

 城俱旧设应州城阳和城平卤城左卫城天城城

 朔州城威远城马邑城井坪城灵丘城浑源城怀

 仁城高山城嘉靖十七年添设弘赐堡此下五堡

 嘉靖十八年添设镇川堡镇边堡镇卤堡镇河堡

 破卤堡此下七堡俱嘉靖二十三年添设威卤堡

 灭卤堡宁卤堡杀虎堡迎恩堡镇羌堡此下三堡

 系嘉靖二十五年添设助马堡新平堡靖卤堡旧

 系操守嘉靖三十二年改设牛心堡嘉靖三十七

 年添设云石堡嘉靖二十三年添设拒敌堡三十

 七年改瓦窑口堡嘉靖三十七年添设把总四十

 四年改为操守万历三年以贡使经由之路将永

 嘉堡守备改调管辖李家寨地方平远堡旧系操

 守嘉靖四十四年改设保平堡旧系操守嘉靖四

 十四年改设乃河堡嘉靖四十四年添设操守隆

 庆元年改设万历八年议将本堡将军会地方建

 堡一座添设官防守威平堡嘉靖四十五年添设

 操守隆庆元年改设守口堡旧系操守万历三年

 改聚落城旧系操守万历七年改设

山西镇守一员

 总兵官旧系副总兵嘉靖二十年改设驻札宁武

 关防秋移驻阳方口防冬移驻偏关

协守一员

 副总兵嘉靖四十四年添设专驻偏关选奇兵三

 千防河防边今驻札老营堡

分守六员

 东路代州等处左参将旧为老营堡参将嘉靖二

 十一年改设所属广武站守备所管地方东自霍

 家坡起西自广武王野止西路偏头关等处右参

 将旧为神池堡参将嘉靖二十一年改设所属老

 营堡水泉营岢岚州滑石涧四守备太原等处左

 参将嘉靖二十一年添设中路利民堡右参将旧

 为神池堡守备嘉靖十九年改为利民堡二十一

 年改设岢岚石隰参将三十五年改设驻札荞麦

 州所属宁武关神池堡设角堡三守备河曲县参

 将嘉靖三十八年添设守备隆庆二年改调驻札

 夹沟营北楼口参将旧系备御嘉靖二十二年改

 游击三十七年改设所属平荆关北楼口二守备

 所管地方东自平刑关石窑巷起西至茹越口霍

 家坡止

游击将军一员

 偏头关嘉靖十九年设于八角堡二十一年改老

 营堡隆庆二年改马站堡万历四年以堡小水草

 不便止留军一千令千总统领其余令游击带领

 移驻偏关

坐营中军官一员

 嘉靖三十八年添设驻札宁武关以都指挥体统

 行事

守备十三员

 总兵标下万历六年添设偏头关旧设万历八年

 革十一年复设利民堡旧设万历八年革十一年

 复设宁武堡旧设老营堡嘉靖二十一年添设神

 池堡嘉靖十九年革二十一年复设广武站旧守

 代州嘉靖二十一年改守平刑关旧为北楼口备

 御嘉靖二十一年改设北楼口嘉靖三十六年添

 设岢岚石隰嘉靖二十一年添设参将三十五年

 改设八角堡嘉靖二十一年添设水泉营隆庆六

 年添设汾州旧为参将隆庆四年改设属盘道梁

 操守

操守二员

 盘道梁口嘉靖四十五年添设滑石涧万历六年

 设守备十一年革改设操守

延绥镇守一员

 镇西将军总兵官旧设驻镇城

协守一员

 定边右副总兵定边营又有游击守备都司三员

 嘉靖四十一年裁革游击都司添设总兵分守安

 定镇静等处提调大墙及墙口等处所属参将守

 备共四员

分守六员

 分守孤山参将旧为东路左副总兵镇城协守隆

 庆元年改驻孤山万历四年改此所属黄甫川一

 守备东路右参将旧设驻神木堡所属高家堡大

 柏油堡二守备西路左参将旧驻安边营成化间

 移新安边营嘉靖二十一年复驻旧安边营中路

 参将嘉靖四十三年添设驻镇靖堡所属靖边营

 守备分守清平参将旧系守备四十五年改设游

 击将军万历四年改设榆林保宁参将万历四年

 添设分守鱼河归德波罗响水保宁常乐双山镇

 川八堡

游击将军二员

 左营旧系镇城右营旧系领军二员俱万历十一

 年改仍驻镇城

入卫游击四员

 驻镇城每年轮流二员入卫蓟镇

守备十一员

 高家堡嘉靖二十九年添设宁塞营嘉靖四十三

 年添设靖边营万历元年添设黄甫川此下三员

 旧系操守俱万历元年改设大柏油堡专属东路

 参将井堡波罗堡万历四年裁鱼河守备改驻

 此兼管响水一堡双山堡清水堡以上二员旧设

 万历八年革十三年复怀远堡柳树涧以上二员

 万历十三年添设

坐营中军官一员

 镇城嘉靖三十三年添设

宁夏镇守一员

 征西将军总兵官旧设

协守一员

 副总兵旧设俱驻札镇城

分守四员

 东路右参将旧设驻札花马池西路左参将旧设

 驻札宁夏后卫灵州左参将每年河开之后移驻

 清水营防守河冻往来灵州通防横城至秦坝沿

 河一带地方北路平卤城参将旧设

游击将军三员

 旧有入卫游击一员万历八年革镇城旧有二员

 万历八年革一员兴武营广武营上二员旧系操

 守嘉靖十七年改为分守万历九年改设

守备三员

 旧有备御领班二员万历九年革玉泉营旧守邵

 冈堡嘉靖九年革十二年改守石空寺横城堡以

 上二员万历十二年添设

坐营中军官二员

 巡抚下千总隆庆三年添设总兵下旧设

管理镇城都司一员

 旧设旧有领班都司二员万历九年革

管理水利屯田都司一员

 旧设万历八年革十一年复

甘肃镇守一员

 平羌将军总兵官旧设驻札镇城

协守一员

 甘肃左副总兵旧设嘉靖四十四年今暂驻高台

 防御其平川守备镇夷操守悉听节制隆庆四年

 令仍回镇城照旧协守

分守五员

 凉州右副总兵旧设庄浪左参将旧设所属红城

 子镇羌二守备肃州右参将旧设西宁参将旧设

 镇番参将旧设后改为守备正德四年改设

游击将军四员

 庄凉嘉靖二十三年复设后移驻安远站四十一

 年移驻黑松堡万历三年令统领西宁上班兵马

 赴石灰沟屯驻兼管西南二州通海路口高台旧

 设万历八年革十一年复设碾伯万历十二年添

 设巡抚标下隆庆五年添设驻镇城

坐营中军官一员

 隆庆四年设以都指挥体统行事五年改为游击

 驻镇城

守备十一员

 洪水堡旧设山丹卫旧设红城子堡旧设镇羌堡

 旧设宁远堡旧为永昌守备隆庆六年改驻平川

 堡嘉靖二十九年添设驻札高台嘉峪关隆庆三

 年添设古浪旧设万历八年革十二年复巴暖三

 川北川碾伯改镇边以上三员旧俱操守万历十

 二年改

领班备御都司四员

 甘州头班甘州次班凉州头班凉州次班以上四

 员旧设隆庆元年革万历十一年复上班听候分

 布甘凉地方下班驻临洮巩昌

陕西镇守一员

 总兵官旧居会城今移镇固原

分守六员

 洮岷副总兵旧系守备嘉靖十一年改参将万历

 六年改副总兵驻洮州河州参将旧系守备嘉靖

 三十八年改设临洮河州二卫官军悉听节制兰

 州参将旧为固原参将嘉靖九年改设分守兰靖

 地方御卤巡捕矿贼靖卤参将旧系守备隆庆四

 年改设陕西参将万历元年添设阶文西固参将

 旧系守备万历三年改设所属西固文县二守备

 并西固阶州文县三千户所

游击将军四员

 旧有中路游击一员万历八年革固原东路旧设

 在红德城驻札应援东路干沟干涧花马池等处

 固原西路嘉靖二十年添设领兵三千驻札西安

 州应援西路兰靖庄凉等处总督下左营原系标

 下万历十二年改设驻固原总督下右营万历十

 二年添设

中军官一员

 总督下万历八年添设

守备八员

 固原旧守兰州嘉靖九年改岷州此下俱旧设环

 庆西固城文县嘉靖二十九年添设汉中嘉靖四

 十四年添设永安堡旧裴家川堡隆庆五年改名

 添设守备旧洮川堡隆庆五年设操守万历十二

 年改守备

坐营中军官一员

 总兵官万历四年添设

四川镇守一员

 总兵官隆庆五年添设驻札建武所凡都司卫所

 宣慰宣抚土知府招讨等司与副参游等官俱听

 节制

分守一员

 分守松潘副总兵旧设驻札本处所属参游共四

 员

协守二员

 协守松潘东路左参将旧驻小河嘉靖二十六年

 移镇龙州协守松潘南路右参将旧设驻札茂州

 二参将俱听分守副总兵节制

游击将军二员

 东路旧设驻札迭茂南路旧住龙州嘉靖二十六

 年移于小河一带往来巡视

守备六员

 腊嘉靖二十年添设提督高屯等一十四墩堡

 雅黎叙泸坝底宁越此上俱旧设俱驻札本处会

 盐嘉靖二十六年添设总兵坐营官一员隆庆五

 年添设驻建武所

云南镇守一员

 征南将军总兵官旧设驻札云南府

分守三员

 临元参将旧系守备嘉靖四十五年改参将后复

 守备万历十一年又改参将驻临元城管临安卫

 通海御新安等处永昌参将万历十一年添设驻

 永昌管腾冲蒙化等处顺蒙参将万历十一年添

 设驻顺大适中管顺宁景东等处

守备二员

 洱海嘉靖四十二年添设驻大姚县腾冲旧设金

 沧万历十一年改

巡抚中军坐营官一员

 隆庆四年添设

贵州镇守一员

 总兵官旧设嘉靖三十二年加提督麻阳等处地

 方职衔驻札铜仁节制镇筸参将督提两省汉土

 官兵湖广镇筸九永二守备常德辰沅九永施州

 六卫永顺保静二宣慰施南散毛等宣抚五寨等

 长官四川酉阳宣抚平茶邑梅等长官悉听节制

分守二员

 提督清浪右参将驻札清浪卫军民俱隶湖广提

 督川贵迤西左参将俱旧设驻札歇马坝永宁卫

守备七员

 普安驻札安庄卫铜仁驻札平头长官司迤东嘉

 靖二十五年设管普安乌撒等处毕节驻札乌撒

 卫此上俱旧设都匀驻札平越卫坝阳隆庆六年

 添设驻札坝阳统领标兵思石旧设驻札龙泉长

 官司后移驻石阡府听播州参将节制

巡抚中军官一员

 嘉靖四十三年添设驻札贵阳府

广西镇守一员

 总兵官旧系副总兵嘉靖四十五年改设驻札桂

 林统辖全省兼制柳庆参备卫所征剿事情

分守五员

 浔梧左参将驻札岑溪柳庆右参将俱旧设驻札

 柳州永宁参将隆庆五年添设驻札永宁思恩参

 将旧系守备万历三年改设昭平参将万历元年

 设九年改守备十三年复设

守备三员

 兴安庆远俱旧设永宁隆庆五年添设驻札永福

总兵坐营官一员

 万历四年复设

湖广镇守一员

 平蛮将军总兵官旧设嘉靖十年革十二年复万

 历八年又革十二年复驻省城

分守三员

 黎平参将旧为靖州参将万历九年改驻五开卫

 地方整饬五靖铜偏镇清平沅八卫天柱等所兼

 制黎平府属县土司镇筸参将旧系守备嘉靖二

 十三年改设驻札五寨统御常德等六卫永顺等

 宣慰司施南等宣抚司筸子坪等长官司及镇筸

 九永二守备贵州铜仁等长官司及守备四川酉

 阳宣抚平茶邑梅等长官司郧阳参将万历九年

 添设

守备十一员

 武冈永道清镇郴桂俱旧设驻札宜章听巡抚及

 南赣参将节制九永嘉靖三十年复设驻札九溪

 地方管辖施州卫统领永定九溪大庸麻寮添平

 安福等卫所防制永顺容美诸夷听川湖守巡官

 节制靖州移驻五开往来铜靖荆瞿驻札荆州听

 镇守抚治等官并两省兵备节制分属安沔地方

 统领施州瞿塘忠州长宁远安夷陵枝江诸卫所

 郧襄驻札郧阳府带管襄阳一府镇筸巡视洞庭

 湖驻札岳州公馆此上俱旧设三江口万历二年

 添设驻札本处

把总一员

 旧有新店一员万历十年革大团山万历四年添

 设驻札本处金铺观哨守长沙岳州二卫官军悉

 听节制

广东镇守一员

 总兵官旧为征蛮将军两广总兵官嘉靖四十五

 年分设驻札潮州府管辖全省军务

协守一员

 潮漳副总兵万历三年添设驻札南澳所属福建

 南路参将游兵把总广东柘林守备潮州参将及

 潮漳二府沿海卫所

分守七员

 潮州参将旧设万历八年革十二年复设驻潮州

 府统辖潮海等处琼崖参将嘉靖十九年添设琼

 州参将兼管雷廉隆庆六年改设驻札琼州府崖

 陵所属白沙寨把总抚黎防寇雷廉参将隆庆六

 年添设驻札雷州府所属白鸽寨把总所统自广

 海以西直抵交南东山参将旧为高州参将又为

 高肇韶广参将万历四年改设五年又改驻富霖

 所领兵三千名内分一枝戍守南乡西山参将旧

 肇庆韶广参将又为游击万历四年改设五年又

 改驻函口所领兵三千内分一枝戍守封门督理

 广州海防参将旧为广州惠潮海防万历三年改

 设驻札东莞南头所统广海以东直抵福建惠州

 参将隆庆六年添设驻札海丰县所属碣石寨把

 总万历二年令移驻新田

练兵游击将军一员

 万历四年添设驻札肇庆地方专在总督军门标

 下

守备五员

 南韶嘉靖四十二年添设驻札英德县听南赣参

 将节制罗定旧设万历五年移驻罗定州恩平隆

 庆六年添设驻札本县柘林嘉靖四十五年添设

 广海隆庆六年添设驻札本卫

坐营中军官二员

 两广军门隆庆六年添设总兵标下隆庆六年设

 把总万历八年改为坐营并管领把总所练标兵

把总四员

 琼州白沙寨嘉靖四十五年添设白鸽门水寨嘉

 靖四十五年添设碣石水寨嘉靖四十五年添设

 北津水寨隆庆六年设西路巡海参将万历四年

 改为阳电海防八年改设

南直隶提督一员

 狼山副总兵嘉靖三十七年添设驻札通州水路

 自瓜仪周家桥掘港直抵庙溪云梯关陆路自通

 太淮扬天长直抵凤泗各参将守备把总等官悉

 听节制

镇守一员

 江南副总兵旧系总兵官驻札福山港复移驻镇

 江后复驻镇江仪真两处嘉靖八年裁革十九年

 仍设二十九年仍革三十二年又设为副总兵官

 驻金山卫四十三年改驻吴淞专管江南水陆兵

 务

分守二员

 徐州参将隆庆四年自睢陈参将改所辖徐州武

 平曹濮睢陈等处地方兵分为二营徐州一营宿

 州一营归德一营粮运行驻徐州以保运道冰合

 驻宿州以防陆路春驻归德以防窃发金山参将

 旧以苏松参将驻金山防御沿海柘林青村南汇

 川沙一带后改游击万历二年改设以刘家河参

 将移驻

游击将军一员

 刘家河旧系参将驻金山万历二年改设以金山

 游击移驻崇明

守备六员

 仪真驻札仪真江口专管江北备倭捕盗事务安

 庆二员俱旧设驻札雷港盐城旧系参将嘉靖四

 十三年改设无事驻札邳州有事防守盐城泗州

 嘉靖三十七年添设万历二年令专一防护陵寝

 掘港旧系把总嘉靖三十六年改设杨舍旧设革

 万历十三年复设哨守海口

凤阳军门中军官一员

 嘉靖四十年添设驻札淮安

把总十三员

 川沙堡嘉靖三十九年添设拨金山卫千户一员

 防守柘林堡嘉靖三十九年添设拨金山卫千户

 一员防守刘家河嘉靖三十二年添设吴淞江嘉

 靖三十二年添设荻港万历三年添设统建阳一

 卫以上俱驻札本处京口圌山嘉靖三十五年添

 设福山港周家桥东海三员俱嘉靖三十三年添

 设俱驻札本处大河口嘉靖三十七年添设以盐

 城把总移驻于此狼山水兵嘉靖三十九年添设

 游兵万历三年添设驻札上新河自狼山至圌山

 与通泰合兵巡哨中平镇万历七年添设

浙江镇守一员

 总兵官嘉靖三十四年设总理浙直海防三十五

 年改镇守浙直四十二年改为镇守浙江旧驻定

 海县今移驻省城

分守四员

 杭嘉湖参将嘉靖三十二年添设杭嘉参将三十

 四年改为嘉湖参将三十五年改设专驻海盐所

 属海宁把总宁绍参将嘉靖三十一年添设宁绍

 台参将三十九年改设驻舟山所属定海临观昌

 国三把总温处参将嘉靖三十五年添设驻札温

 州所属金盘把总台金严参将嘉靖三十九年添

 设驻札松海所属松海把总

游击将军二员

 军门标下左营旧有标下游击万历二年改八年

 革十年复设军门标下右营嘉靖三十九年添设

 坐营中军都司万历二年改设

总捕都司一员

 嘉靖四十五年添设驻札衢州

把总七员

 旧有绍兴一员万历八年革定海总兵下万历十

 年设管游哨兵船昌国嘉靖三十六年添设松海

 此下俱嘉靖三十六年添设定海金盘海宁临观

江西分守一员

 南赣参将旧系守备嘉靖四十三年改设驻札会

 昌县将福建上杭武平二所汀州卫前所并江西

 瑞金南安二所官军各府民壮常川操练所属团

 操汀漳南韶郴桂三守备长河营羊角水堡二把

 总

守备四员

 南湖觜嘉靖四十一年添设驻札湖口拨九江卫

 兵船操驾与鄱阳守备留守专备江湖寇贼鄱阳

 湖嘉靖十八年改设驻札都昌县责令专练舟师

 控制九江一路万安嘉靖四十年添设吉安永新

 安福三所官军并泰和等县机兵俱听节制宁州

 铜鼓石万历四年添设与该哨营兵协力防守宁

 州六州县南赣团操一员嘉靖十五年添设以都

 指挥专管操练兵马

把总六员

 铅山此下三员俱嘉靖四十一年添设管领存留

 操军及附近弓兵机兵专备邵武建宁流寇长沙

 营驻札南安府羊角水堡建昌万历二年添设驻

 札府城抚州万历二年添设驻札府城旧系守备

 统制建抚二守御所官军并各县团操兵壮长宁

 万历四年添设驻札本县于赣州营内分兵一枝

 该县增编民兵统领训练

福建镇守一员

 总兵官旧系副总兵嘉靖四十二年改设驻札福

 宁州统辖全省

分守一员

 南路参将旧系守备又改副总兵嘉靖四十三年

 改设驻札元钟兼管水路军兵听潮漳副总兵调

 度所统自祥芝巡检司起至漳州府诏安县止

守备三员

 汀漳旧设听南赣参将节制弘治三年议驻武平

 千户所往来上杭提督捕盗中路驻札兴化所统

 自澳门起至晋江县祥芝巡检司止此下二员

 俱系参将嘉靖四十二年改设北路驻札福宁州

 所统自福宁州起至福州罗源县澳门止

把总七员

 巡抚下隆庆六年添设巡抚标下专练土兵小埕

 烽火门二员俱嘉靖四十二年添设铜山隆庆元

 年添设今听南路参将统领浯屿南日山五员俱

 驻札本寨游兵万历三年添设

总兵下坐营官一员

 隆庆六年改设驻省城

河南守备三员

 嵩县旧系参将隆庆三年改设兼摄河南汝州二

 卫巡缉矿盗汝宁旧设兼设信阳卫唐县万历七

 年添设兼摄南阳卫

领蓟镇班都司四员

 春班二员秋班二员俱隆庆三年添设

山东总督备倭都司一员

 旧设驻登州府领蓟镇班都司四员春班二员秋

 班二员俱隆庆三年添设

太祖洪武十三年始分五军都督府

按明会典洪武十三年始分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

府各府都督初间以公侯伯为之参与军国大事后

率以公侯伯署府事同知佥事则参赞军事

洪武三十五年升诸卫属北平都司

按明会典洪武三十五年升燕山左卫燕山右卫燕

山前卫大兴左卫济阳卫济州卫通州卫旧为安吉

卫以上七卫属北平都司

宣宗宣德十年南京都督府设参赞机务官

按明会典云云

景帝景泰二年添设协同守备官又以文臣参赞军


按明会典景泰二年添设协同守备官守备厅办理

军务旧设经历一员今革审事用镇抚或千百户一


凡守备协同用公侯伯都督参赞以文臣兼之初无

定职后多委南京兵部尚书

英宗正统六年复建五府

按明会典宣德三年革行都督府正统六年复建五

府其职分领都司卫所掌一应从驾仪卫诸武职替

袭优给等项所属悉上之府府为转送兵部请选其

他若武臣诰敕水陆操练俸粮屯种军情声息清勾

替补薪炭荆苇诸事各分移所司而综理之盖职专

军旅其任特重云

武宗正德八年令巡按考选都司卫所军政官

按明会典凡在外都司卫所缺军政官正德八年令

行巡按御史及按察司等官公同考选每都司及卫

俱掌印官一员佐贰官二员每千户所俱掌印官一

员非遇紧急军情不许辄调

正德十六年定五府都督等官升授务由军功

按明会典凡五府都督等官正德十六年令必由都

指挥积累军功勋庸显着及才望超卓者并锦衣卫

亦必由军功及异能者方许升授

世宗嘉靖六年定武官行取以备听用

按明会典嘉靖六年令于各边空闲都督都指挥及

副参游击等官内举保曾经战阵谋勇可观者行取

听用

嘉靖八年令五府掌印照旧与公侯伯一体推用

按明会典凡五军都督府缺掌印官兵部具奏会官

于见任公侯伯内推举二员缺佥书官于各府带俸

公侯伯都督及在京各营都指挥等官在外正副总

兵内推举二员奏请简用其府军前卫缺掌印官亦

于侯伯内举

旧例申都留守司正副留守于皇

亲勋旧及在京武臣内推举今不行


靖八年令五府掌印并两广湖广等处总兵官缺除

提督团营将官不推外其余提督坐营及都督有才

望者照旧与公侯伯一体推用

嘉靖二十五年定各边将官推用定制

按明会典凡将官升职如各边将官有缺除侯伯都

督名位相应外若都指挥堪任主将拟升五府堂上

官署职若指挥堪任偏将拟升都司堂上官署职以

便行事后有战功该升仍从祖职加升其有遇例俱

不在实授之例各都司掌印佥书及内地参游总兵

亦如之非功能素着屡经保荐者虽遇缺亦不许推

用已推署职者非有军功大劳虽遇恩典亦不准实


神宗万历元年议准延访可任将帅者

按明会典万历元年议准在京四品以上及科道官

在外总督镇巡等官各延访不拘见任隐逸及被论

听勘革弃等项人员上自总兵下至卒伍民庶某可

为大将某可为偏裨某可备先锋及远使外夷据实

开注每人或举一二员名或三五员名具奏兵部再

加品骘并将举主职名题覆附簿听备缓急推用如

树有功绩赏及举主或徇私滥举以致偾事举主一

体议罚

 将帅部汇考五

皇清一

大清会典八旗官制

 国初设立八旗曰镶黄曰正黄曰正白曰正红曰

  镶白曰镶红曰正蓝曰镶蓝分八旗为两翼左

  翼则镶黄正白镶白正蓝右翼则正黄正红镶

  红镶蓝又以镶黄正黄正白为

上三旗其五旗各以王贝勒等统之每旗又分满洲

  蒙古汉军为三旗共二十四旗除世职官员无

  定额外今以在京及守

陵官员开列于前而直省驻防备载于后以着内外

  相维之势云

上三旗设立官员

  领侍卫内大臣每旗二员

  内大臣无定员   散秩大臣无定员

  一等侍卫每旗三十员

  二等侍卫每旗五十员

  三等侍卫每旗一百二十员

  蓝翎每旗五十员 后侍卫蓝翎俱无定员

 内府佐领设立官员

  护军参领每旗五员 骁骑参领每旗五员

  佐领每旗七员   护军校每佐领一员

  骁骑校每佐领一员

 八旗设立官员

  都统满洲蒙古汉军每旗一员

  护军统领每旗满洲蒙古总设一员

  提督九门步军统领八旗总设一员原系职方

  司汉主事专管康熙十三年改设

  副都统满洲蒙古汉军每旗二员

  前锋参领每旗满洲蒙古总设二员

  护军参领每旗满洲蒙古总设十六员

  骁骑参领满洲每旗五员蒙古每旗三员汉军

  每旗五员

  佐领满洲蒙古汉军各按壮丁多寡编设无定

  额每佐领下设佐领一员

  步军副尉满洲蒙古汉军每旗一员

  前锋侍卫每旗满洲蒙古总设二员

  步军校满洲蒙古每参领旧设四员康熙二十

  四年添设一员汉军每参领设二员

  前锋校每旗满洲蒙古总设十二员

  护军校满洲蒙古每佐领一员

  骁骑校满洲蒙古汉军每佐领一员

  亲军校满洲蒙古每亲军十名内设亲军校一

  员

  他库尔使壮尼大满洲每旗他库尔使十名内

  设壮尼大一员

  两翼设立官员

  前锋统领每翼满洲蒙古总设一员

  步军总尉每翼一员

  他库尔使噶喇大每翼一员

  管领火器兼练大刀营汉军官

  总管每翼一员或都统或副都统兼管

  协领每旗一员   参领每旗一员

  操练尉每旗五员  骁骑校每旗五员

  监守白塔信炮

  总管八旗总设一员 五品官每旗一员

 京城内九门

  城门尉每门二员满洲官

  城门校每门二员满洲官

  千总每门二员绿旗官

 京城外七门

  城门尉每门一员汉军官

  城门校每门一员汉军官

  千总每门二员绿旗官 内外十六门原设指

  挥千百户顺治四年改为千总

  南苑门满洲官

  总管一员     防御八员

  京营

 京师重地禁旅云屯已详载于武选司又设绿旗

  官军司诘奸禁暴之任谓之巡捕三营具载于

  后

 京城巡捕

  南营参将一员   游击一员

  把总五员

  北营参将一员   游击一员

  把总五员

  中营参将一员原设南城营顺治十四年改为

  巡捕中营     游击一员

  把总五员

  镇戍将领一

  凡天下要害地方皆设官兵镇戍其统驭官军

  者曰提督总兵官其总镇一方者曰镇守总兵

  官其协守地方者曰副将次曰参将又次曰游

  击曰都司曰守备或同守一城或分守专城下

  及千总把总亦有分汛备御之责皆量地形之

  险易酌兵数之多寡其间随时度务因革不一

  今以现在经制分镇序列而以裁复旧制随注

  于下其已经裁革者亦附载汛地于后以备参

  考

  直隶

  天津镇

  镇守天津总兵官一员驻札天津标下左右二

  营所属天津城守营大沽营王庆坨营霸州营

  永清营文安营管辖河协通协蓟协永协并涿

  州路

  左营游击一员驻札天津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右营游击一员驻札砖河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旧设中军游击一员顺治十年裁旗鼓守备一

  员顺治十五年裁

  天津城守营都司一员原驻拱极城康熙十七

  年移驻天津

  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

  旧设守备一员康熙二十三年裁

  大沽营游击一员驻札大沽原驻大沽顺治十

  年移驻葛沽十二年仍移驻大沽

  守备一员原驻大沽顺治十年移驻葛沽

  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

  王庆坨营都司一员原设副将一员顺治九年

  裁改参将十年裁改设都司

  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

  旧设左右二营游击二员顺治九年裁守备二

  员顺治十年裁

  霸州营游击一员驻札霸州

  千总一员     把总一员

  永清营守备一员原驻霸州营康熙十五年移

  驻永清      把总一员

  文安营游击一员驻札文安县原设守备一员

  顺治六年增设游击一员康熙二十三年裁守

  备

  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

  河间府副将一员驻札河间府原驻真定康熙

  八年移驻河间

  左营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右营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高川镇把总一员  肃宁县把总一员

  交河县把总一员  故城县把总一员

  任丘县千总一员  景州把总一员

  阜城县千总一员  河间城操营守备一员

  把总一员

  通州副将一员驻札通州原设总兵官顺治七

  年裁改设副将

  左营守备一员原设左营游击守备各一员顺

  治十二年裁游击

  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

  右营守备一员原设右营游击守备各一员顺

  治十二年裁游击  把总二员

  务关营游击一员驻札河西务

  千总一员     把总一员

  武清营游击一员驻札武清县

  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内一员分防

  凤河营原设凤河营副将一员顺治六年裁设

  游击守备各一员十二年裁游击康熙十六年

  裁守备设千总二十三年裁千总设把总

  旧设守备一员康熙二十三年裁

  张湾营守备一员  把总二员

  漷县营守备一员原设游击一员顺治六年裁

  设守备      把总二员

  杨村营守备一员  把总二员

  采育营守备一员  千总一员原设马驹营

  守备一员康熙二十三年裁设千总

  把总一员

  三河营守备一员  把总二员

  宝坻营守备一员原设游击一员顺治十一年

  裁        千总一员

  把总一员

  梁城所千总一员

  香河营守备一员原设务关营守备康熙十五

  年移驻香河     把总一员

  蓟州副将一员驻札三屯营原设总兵官一员

  中军游击一员中军守备一员旗鼓守备一员

  中营参将一员顺治四年裁总兵官并中军游

  击旗鼓守备改设副将一员六年裁中营参将

  并中军守备

  左营守备一员原设左营游击守备各一员顺

  治六年裁游击    千总一员

  把总一员

  右营守备一员原设右营都司守备各一员顺

  治六年裁都司    千总一员

  把总一员

  旧设蓟镇中协副将一员守备一员顺治四年

  改副将为参将六年裁参将十二年裁守备

  潘家口守备一员原设守备顺治六年改设操

  守十二年裁复设守备

  把总一员

  遵化城守营游击一员驻札遵化州原设副将

  都司各一员顺治六年裁都司设左右二营守

  备二员十年裁副将守备改设游击

  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

  蓟州城守营都司一员原设参将守备各一员

  顺治六年裁参将十一年裁守备改设都司

  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

  黄崖口把总一员原设守备一员顺治六年裁

  设操守康熙元年改为把总

  将军关把总一员原设守备一员顺治六年裁

  设操守康熙元年改为把总

  松棚路都司一员原设参将一员顺治六年裁

  设都司      千总一员

  旧设松棚路南台守备一员顺治十年裁

  龙井口把总一员原设守备一员顺治六年裁

  设操守康熙元年改为把总

  罗文峪把总一员原设守备一员顺治六年裁

  设操守康熙元年改为把总

  大安口把总一员原设都司一员顺治六年裁

  设守备把总各一员十六年俱裁设操守康熙

  元年改为把总

  &#鱼关把总一员原设守备一员顺治六年裁

  设操守康熙元年改为把总

  喜峰路游击一员驻札喜峰口原设参将都司

  各一员顺治六年俱裁设游击守备各一员康

  熙二十三年裁守备 千总一员

  旧设喜峰路南台守备一员顺治十年裁

  青山口把总一员原设守备一员顺治六年裁

  设操守康熙元年改为把总

  李家峪把总一员原设守备一员顺治六年裁

  设操守康熙元年改为把总

  太平路千总一员原设参将一员顺治六年裁

  设都司千总各一员康熙二十三年裁都司

  旧设太平路南台守备一员顺治十年裁

  擦崖子把总一员原设守备一员顺治六年裁

  设操守康熙元年改为把总

  白羊峪把总一员原设守备一员顺治六年裁

  设操守康熙元年改为把总

  榆木岭把总一员原设守备一员顺治六年裁

  设操守康熙元年改为把总

  丰玉营守备一员原驻遵化营康熙十四年移

  驻丰润      把总一员

  玉田汛把总一员原系洪山口操守顺治十二

  年移驻玉田康熙元年改为把总

  开平汛把总一员原系卫守备带管营事康熙

  十四年以三屯营把总移驻开平

  涧河营把总一员原驻三屯营康熙十四年移

  驻涧河

  黑羊河把总一员原驻大平路康熙十四年移

  驻黑羊河

  丰台营把总一员

  山永副将一员驻札永平府原设游击守备各

  一员顺治六年俱裁设副将

  左营守备一员

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

  右营守备一员

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

  山海路都司一员原设参将一员顺治六年裁

  设都司

千总一员

把总一员

  旧设副将一员游击二员守备二员顺治十年

  裁副将游击守备各一员十三年俱裁

  石门路都司一员原设参将一员顺治六年裁

  设都司      千总一员

  把总一员

  义院口把总一员原设副将守备各一员顺治

  六年裁副将添设把总一员十七年裁守备

  大毛山把总一员原设提调一员顺治六年裁

  设操守康熙元年改为把总

  黄土岭把总一员原设参将守备各一员顺治

  六年俱裁设操守康熙元年改为把总

  燕河路守备一员原设参将一员顺治六年裁

  设守备      把总一员

  台头营把总一员原设副将一员顺治六年裁

  设都司千总把总各一员十二年俱裁设操守

  康熙元年改为把总

  界岭口把总一员原设守备一员顺治六年裁

  设操守康熙元年改为把总

  建昌路都司一员原设参将一员顺治六年裁

  设都司      千总一员

  把总一员

  桃刘口把总一员原设参将守备各一员顺治

  六年俱裁设操守康熙元年改为把总

  冷口关把总一员原设副将守备各一员顺治

  六年俱裁设操守康熙元年改为把总

  榛子镇把总一员

  蒲河营都司一员  千总一员

  把总一员

  南海口把总一员原设守备一员把总二员康

  熙二十三年裁守备一员把总一员

  乐亭营守备一员原驻刘家墩康熙十六年移

  驻乐亭      把总一员

  刘家墩把总一员

  涿州营参将一员驻札涿州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拱极营游击一员驻札拱极城原设防守官一

  员顺治二年裁三年设守备一员十年裁设都

  司一员康熙十七年裁以天津游击移驻拱极

  城        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

  旧设守备一员康熙二十三年裁

  旧州营都司一员原设守备一员顺治六年改

  设都司      千总一员

  把总三员

  大城营守备一员  把总一员

  旧设游击千总各一员顺治十一年俱裁

  崔黄口守备一员  把总一员

  真定镇

  镇守真定总兵官一员驻札真定府标下左右

  二营所属龙固营定州营保定营新雄营易水

  营管辖紫荆大名二协

  左营游击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三员     把总四员

  右营游击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旧设总兵标下旗鼓守备一员中军游击一员

  守备三员顺治七年裁守备二员十五年裁旗

  鼓守备十七年中营各官俱裁

  真定城守龙固营守备一员

  把总二员

  定州忠顺营守备一员

  把总二员

  保定营参将一员驻札保定府

  守备一员原设三员顺治七年裁二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新雄营守备一员  把总二员

  易水营守备一员  把总二员

  紫荆关副将一员驻札紫荆关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一员

  旧设参将一员顺治十年裁

  白石口守备一员  把总一员

  浮图峪把总一员  乌龙沟把总一员

  马水口都司一员原设参将守备各一员顺治

  十年裁改设都司  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

  沿河口守备一员  把总一员

  平乐营把总一员原设守备一员顺治十年裁

  大龙门把总一员

  龙泉关参将一员驻札龙泉关

  守备一员     把总二员

  茨沟营守备一员原设参将一员顺治十年裁

  固关守备一员   把总一员

  倒马关都司一员原设副将一员守备三员顺

  治十年裁副将守备改设都司

  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

  插箭岭守备一员  把总一员

  大名副将一员驻札大名府原设总督标员康

  熙八年裁改设大名副将

  左营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右营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顺德营守备一员原设顺广营康熙八年改为

  顺德营

千总一员

把总四员

  广平营守备一员

千总一员

把总四员

  杜胜营守备一员  把总二员

  宣府镇

  镇守宣府总兵官一员驻札宣府标下左右二

  营所属张家口蔚州路独石路龙门路怀来路

  永宁路昌平营石匣营

  左营游击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

  右营游击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

  旧设总兵标下团练营参将一员中军守备一

  员顺治六年俱裁旗鼓守备一员顺治十五年

  裁中营游击一员守备一员顺治十七年俱裁

  旧设宣府东南西北二营游击二员守备四员

  顺治十年裁

  旧设兵机营守备一员顺治六年裁

  旧设差操司把总一员顺治六年裁

  旧设塘拨司把总一员顺治六年裁

  宣府驿把总一员

  深井堡守备一员  把总一员

  鸡鸣驿把总一员

  张家口参将一员驻札张家口原驻万全右卫

  顺治十三年移驻张家口

  守备一员     把总一员

  万全右卫守备一员原设城守参将一员坐营

  一员守备一员顺治六年裁坐营十三年裁参

  将

  膳房堡守备一员  新河口堡守备一员

  万全左卫守备一员 把总一员

  柴沟堡守备一员原设参将一员坐营一员守

  备一员顺治六年裁坐营九年裁参将

  洗马林堡守备一员 西阳河堡守备一员

  怀安城守备一员  把总一员

  蔚州路参将一员驻札蔚州城原驻西城顺治

  十年移驻蔚州

  守备一员     把总一员

  西城守备一员   把总一员

  东城守备一员   把总一员

  广昌城守备一员  黑石岭把总一员

  桃花堡把总一员

  独石路参将一员驻札独石城

  守备一员原设坐营一员顺治六年裁

  把总一员

  云州堡守备一员  把总一员

  赤城守备一员   把总一员

  镇安堡守备一员

  龙门所守备一员原设参将坐营守备各一员

  顺治六年裁坐营九年裁参将

  滴水崖守备一员

  马营堡把总一员原设守备一员顺治六年裁

  设操守康熙元年改为把总

  镇宁堡把总一员原设守备一员顺治六年裁

  设操守康熙元年改为把总

  龙门路都司一员原设葛峪堡参将顺治十三

  年改都司移驻龙门城

  守备一员     把总一员

  葛峪堡守备一员原驻龙门顺治十三年移驻

  葛峪堡

  赵川堡把总一员  雕鹗堡把总一员

  长安岭守备一员  把总一员

  怀来路参将一员驻札新保安城

  守备一员原设坐营一员顺治六年改为守备

  把总一员

  矾山堡守备一员  怀来城守备一员

  土木堡把总一员

  永宁路都司一员原设参将坐营各一员顺治

  六年俱裁设守备一员八年裁设都司十一年

  移驻坌道十六年仍移驻永宁

  守备一员     把总一员

  周四沟堡守备一员顺治十一年移驻永宁十

  六年仍移驻周四沟堡

  靖安堡守备一员  四海冶堡守备一员

  榆林堡把总一员

  昌平营参将一员驻札昌平州原设副将一员

  顺治八年裁设参将 守备一员

  千总一员     把总一员

  旧设中营游击一员前营参将一员右营参将

  一员守备三员顺治五年俱裁

  旧设左营游击一员后营游击一员守备二员

  顺治六年裁游击改设左右二营守备二员八

  年俱裁

  黄花路都司一员原设参将一员顺治六年裁

  设都司

千总一员

把总一员

  慕田峪把总一员原设守备一员顺治六年裁

  设操守康熙元年改为把总

  黄花镇把总一员原设守备一员顺治六年裁

  设操守康熙元年改为把总

  居庸路都司一员原设参将一员顺治八年裁

  设都司

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

  镇边路都司一员原设参将一员顺治六年裁

  设都司

千总一员

把总一员

  横岭城把总一员原设守备一员顺治六年裁

  设操守康熙元年改为把总

  长峪城把总一员原设守备一员顺治六年裁

  设操守康熙元年改为把总

  巩华城守备一员顺治六年裁设操守十年仍

  设守备      把总一员

  怀柔城守备一员原设守备一员顺治六年裁

  康熙六年以八达岭守备移驻怀柔

  把总一员

  石匣营游击一员驻札石匣城原设密云总兵

  官驻札石匣标下参将三员游击一员都司二

  员守备一员顺治五年裁总兵官并守备改设

  副将一员六年裁参将游击都司等官康熙八

  年复裁副将改设游击

  守备一员原设二员康熙八年裁一员

  千总一员     把总一员

  密云城守营守备一员原设参将守备各一员

  顺治十六年裁参将

  漕河营把总一员原设守备一员顺治六年裁

  设操守康熙元年改为把总

  石塘路都司一员原设参将守备各一员顺治

  六年俱裁设都司

  千总一员     把总一员

  白马关把总一员原设守备一员顺治六年裁

  设操守康熙元年改为把总

  大水峪把总一员原设守备一员顺治六年裁

  设操守康熙元年改为把总

  古北路都司一员原设参将守备各一员顺治

  六年俱裁设都司  千总一员

  潮河川把总一员原设守备一员顺治六年裁

  设操守康熙元年改为把总

  司马台把总一员原设提调一员顺治六年裁

  设操守康熙元年改为把总

  曹家路守备一员原设游击守备各一员顺治

  六年裁游击    把总一员

  黑峪关把总一员原设守备一员顺治六年裁

  设操守康熙元年改为把总

  吉家庄把总一员原设提调一员顺治六年裁

  设操守康熙元年改为把总

  墙子路都司一员原设参将守备提调各一员

  顺治六年俱裁设都司

  千总一员     把总一员

  镇罗关把总一员原设提调一员顺治六年裁

  设操守康熙元年改为把总

  马兰口副将一员驻札马兰口标下所属二营

  管辖黄花山一营看守

陵寝不属总兵官管辖原设参将一员顺治六年裁

  设都司十八年增设副将康熙元年裁都司

  左营守备一员   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

  右营守备一员   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

  黄花山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旧设

  直隶提督一员驻札河间府标下设中左右三

  营官康熙七年裁

  通州总兵官一员标下设左右二营及忠顺忠

  义忠永三营官顺治七年裁

  蓟州总兵官一员标下设中左右三营官顺治

  四年裁

  山海路总兵官一员标下设中左右前后五营

  官顺治七年裁

  密云总兵官一员驻札石匣标下设右前后三

  营官顺治五年裁

  柳沟总兵官一员标下设左右二营官顺治二

  年裁

  一片石参将一员顺治元年裁

  铁场堡守备一员顺治四年裁

  宽佃谷守备一员  城子峪都司一员

  猫儿峪防守一员  君子堡防守一员

  长伸地操守一员  金家庄防守一员

  灰岭口把总一员  岔道城守备一员

  小张家口把总一员 沙城操守一员

  永安堡操守一员  顺义县守备一员

  龙岭口守备一员  石峡谷守备一员

  镇边城守备一员以上顺治六年裁

  新开口堡守备一员 松树堡操守一员

  青边口堡操守一员 大白阳堡操守一员

  小白阳堡操守一员 新保安城守备一员

  延庆州操守一员  大山口守备一员

  青泉堡操守一员以上顺治九年裁

  马兰路南台守备一员顺治十年裁

  洪山口操守一员  白羊城操守一员以上

  顺治十二年裁

  白石营操守一员  河徐营操守一员

  箭杆岭操守一员  花场峪操守一员

  旧保安城守备一员以上顺治十三年裁

  冀州守备一员顺治十六年裁

  青山口把总一员  董家口把总一员

  刘家口把总一员

  东安营守备一员以上康熙二十三年裁

  镇戍将领二

  山西

  太原镇

  镇守太原总兵官一员驻札平阳府标下左右

  二营所属太原营平阳营蒲州营平垣营盂寿

  营汾州营潞泽营原设副将一员驻札太原康

  熙十一年裁改设总兵官二十二年移驻平阳

  左营游击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右营游击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太原营参将一员驻札太原府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旧设太原城守营游击守备各一员康熙五年

  裁

  代州营千总一员  平乐营把总一员

  交城营把总一员  乐平营把总一员

  平阳营参将一员驻札平阳府原设参将一员

  顺治二年裁设副将康熙二年裁四年复设副

  将七年裁改设参将

  守备一员原设守备一员康熙四年裁七年复

  设

  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

  平阳城守营守备一员

  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

  吉州营守备一员

  千总一员     把总一员

  隰州营守备一员

  千总一员     把总一员

  灵石县冷泉关把总一员

  蒲县黑龙关把总一员

  西坞岭把总一员  大宁营把总一员

  永和营把总二员

  蒲州营游击一员驻札蒲州

  守备一员     把总二员

  平垣营游击一员驻札茅津镇

  守备一员     把总二员

  盂寿营游击一员驻札盂县原驻太原康熙五

  年移驻盂寿营   守备一员

  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

  汾州营参将一员驻札汾州府

  守备一员     把总二员

  汾州城守营千总一员原设守备一员顺治十

  六年裁设千总

  石楼营守备一员  把总二员

  沁州营千总一员  辽州营千总一员

  权店营把总一员  和顺营把总一员

  潞泽营参将一员驻札潞安府

  守备一员     把总二员

  潞安城守营千总一员

  东坞岭把总一员

  大同镇

  镇守大同总兵官一员驻札大同镇城标下左

  右二营所属新平路得胜路助马路平鲁路灵

  丘城山阴路宁武协镇原设总兵官一员顺治

  六年裁设操守一员十一年裁仍设总兵官

  左营游击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右营游击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旧设标下中左右前四营游击四员守备五员

  东南西北二营游击二员守备二员顺治六年

  俱裁旗鼓守备一员顺治十五年裁

  新平路参将一员驻札新平堡

  守备一员

  瓦&#口堡把总一员原设守备一员顺治六年

  裁

  镇门堡把总一员原设守备一员顺治六年裁

  守口堡把总一员

  天城守备一员原设参将一员守备二员顺治

  六年裁守备一员九年裁参将

  阳和城守备一员原设守备一员顺治六年裁

  改设副将一员中军守备一员十一年俱裁移

  聚落城守备驻阳和城

  得胜路参将一员驻札得胜堡

  守备一员

  拒墙堡把总一员原设守备一员顺治六年裁

  镇川堡把总一员原设守备一员顺治六年裁

  聚落城把总一员原设守备一员顺治十一年

  裁

  助马路参将一员驻札助马堡

  守备一员

  破堡把总一员原设守备一员顺治六年裁

  威鲁堡把总一员原设守备一员顺治六年裁

  宁鲁堡把总一员原设守备一员顺治六年裁

  高山城守备一员

  平鲁路参将一员驻札平鲁城

  守备一员

  大水口堡把总一员原设守备一员顺治六年

  裁

  败虎堡把总一员  阻虎堡把总一员

  威远城把总一员原设参将守备把总各一员

  顺治十年裁参将守备

  破虎堡把总一员原设守备一员顺治六年裁

  云石堡把总一员原设守备一员顺治六年裁

  杀虎堡守备一员原设守备顺治六年裁十年

  复设

  右卫城守备一员原设参将一员城守守备一

  员顺治六年裁参将设副将一员中军守备一

  员九年裁城守守备十一年裁副将十五年改

  中军守备为城守守备

  灵丘城参将一员驻札灵丘县原设守备一员

  顺治六年裁十一年设参将守备

  守备一员

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

  浑源城守备一员原设守备顺治六年裁九年

  设参将守备各一员十一年裁参将设副将十

  五年裁副将

  山阴路都司一员原设守备一员顺治十三年

  裁设都司

千总一员

把总一员

  井坪路守备一员原设参将守备各一员顺治

  十三年裁参将

  乃河堡把总一员

  朔州城守备一员原设守备顺治六年裁康熙

  四年以马邑城守备移驻朔州城

  马邑城把总一员原设守备康熙四年移驻朔

  州

  应州城守备一员  怀仁城守备一员

  宁武协副将一员驻札宁武关所属利民路东

  路营北楼营偏关营老营堡河保营水泉营原

  设总兵官顺治二年裁设副将

  守备一员     把总二员

  利民路参将一员驻札利民城

  守备一员     把总二员

  神池营守备一员  把总一员

  八角堡守备一员  把总二员

  阳方口守备一员  盘道梁把总一员原设

  守备一员顺治十二年移驻忻州

  大水口把总一员

  忻州营守备一员原系盘道梁守备顺治十二

  年移驻忻州    把总二员

  宁武所千总一员  宁化所千总一员

  东路营参将一员驻札代州

  守备一员     把总二员

  八坌口把总一员  白草沟堡把总一员

  水峪口把总一员  胡峪口把总一员

  北楼营参将一员驻札北楼城

  守备一员     把总二员

  茹越口守备一员  把总一员

  小石口守备一员  把总一员

  平刑关守备一员  把总一员

  车道场把总一员  太安岭口把总一员

  偏关营参将一员驻札偏关城

  守备一员     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

  偏头所千总一员  楼沟堡把总一员

  老牛湾堡把总一员 桦林堡守备一员

  把总二员

  镇西卫守备一员  把总一员

  岢岚营把总一员  五塞堡把总一员

  三岔堡把总一员

  老营堡参将一员驻札老营城原设副将一员

  顺治二年裁以平阳参将移驻老营

  守备一员     把总二员

  老营所千总一员  贾家堡把总一员

  五眼井堡把总一员 马站堡把总一员

  永兴堡把总一员

  河保营参将一员驻札河保营城

  守备一员     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

  河曲营把总一员  楼子营把总一员

  唐家会营把总一员 河会营把总一员

  河曲县营把总一员

  保德营守备一员  把总一员

  水泉营游击一员  千总一员

  把总一员

  草垛山堡把总一员原设守备一员顺治十五

  年裁

  滑石涧营把总一员

  旧设

  提督一员驻札太原府标下设中左右三营官

  康熙七年裁十三年复设二十年裁

  援剿总兵官一员驻札太原府标下设中左右

  三营官康熙十四年裁

  宁武总兵官一员顺治二年裁

  许家庄堡操守把总各一员顺治六年裁

  保平堡操守一员  镇口堡操守把总各一

  员        镇羌堡操守一员

  镇鲁堡操守一员  云冈堡操守把总各一

  员        迎恩堡操守一员

  牛心堡操守把总各一员

  灭虎堡操守一员  西安堡操守一员已上

  顺治九年裁    平远堡操守一员

  洪赐堡操守一员  镇边堡操守一员

  拒门堡操守一员  灭鲁堡操守一员

  保宁堡操守一员  左卫城操守一员

  威虎堡操守一员

  将军卫堡操守一员已上顺治十三年裁

  镇宁堡操守把总各一员顺治十四年裁

  北塘营千总一员康熙五年裁

 将帅部汇考六

皇清二

大清会典镇戍将领三

  陕西

  提督一员驻札固原镇标下中左右前后五营

  所属固原城守营东协庆阳营红德城长武营

  西协靖远营西安营芦塘营下马关营关山营

  平凉城守营西凤协营盩厔营潼关营神道岭

  西安城守营统辖延绥镇兴汉镇

  中军参将一员原设参将康熙十五年改设副

  将二十四年仍设参将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左营游击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右营游击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前营游击一员顺治八年裁康熙十三年复设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后营游击一员顺治八年裁康熙十三年复设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旧设旗鼓守备一员顺治十五年裁

  固原城守营参将一员驻札固原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三员

  泾州营千总一员原设游击顺治八年改设守

  备康熙十二年改设千总

  八营守备一员

  东协庆阳副将一员驻札庆阳府

  守备一员原设一员顺治十四年添设一员康

  熙二十一年裁一员

  千总一员     把总三员

  红德城游击一员驻札红德城

  千总一员

  长武营游击一员驻札长武县

  邠州营守备一员原设游击顺治八年改设守

  备

  西协靖远副将一员驻札靖远卫

  守备一员     千总一员

  把总三员

  西安营游击一员驻札西安州

  千总一员

  芦塘营游击一员驻札芦塘

  千总一员

  永安营守备一员  芦沟营守备一员

  下马关参将一员驻札下马关

  守备一员     把总二员

  关山营游击一员驻札关山

  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

  平凉城守营游击一员驻札平凉府原设游击

  康熙十五年改设副将二十一年仍设游击

  千总一员     把总一员

  旧设守备一员康熙六年裁

  西凤协副将一员驻札凤翔府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二员

  盩厔营游击一员驻札盩厔县原设郿县营康

  熙二十二年改为盩厔营

  千总一员     把总一员

  富平营守备一员  把总二员

  凤翔城守营守备一员

  把总一员

  潼关营参将一员驻札潼关原设参将康熙十

  三年改设副将二十一年仍设参将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神道营游击一员驻札韩城县柳沟

  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

  商州城守营守备一员

  千总一员

  旧设参将一员康熙二十一年裁

  金锁关守备一员  把总一员

  西安城守营副将一员驻札西安府

  守备一员     千总一员

  把总一员

  延绥镇

  延绥总兵官一员驻札延绥镇标下中左右三

  营管辖延绥城守营中协波罗营东&#神木营

  黄甫营西协定边营靖边营延安营宜君营

  中营游击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左营游击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右营游击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旧设前后二营游击等官顺治七年裁旗鼓守

  备一员顺治十五年裁

  延绥城守营都司佥书一员

  把总二员

  中协波罗营副将一员驻札波罗

  守备一员     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     保宁堡守备一员

  常乐堡守备一员  双山堡守备一员

  鱼河堡守备一员  归德堡把总一员

  绥德州城守营守备一员

  向水堡守备一员  怀远堡守备一员

  威武堡把总一员  清平堡守备一员

  东协神木营副将一员驻札神木原设游击顺

  治十二年改设副将 守备一员

  把总二员     建安堡守备一员

  高家堡守备一员原设游击顺治十二年改设

  守备       柏林堡守备一员

  大柏油堡守备一员 永兴堡守备一员

  镇羌堡守备一员  孤山堡守备一员原设

  副将顺治十二年改设守备

  黄甫营游击一员驻札黄甫川

  把总一员    木瓜园堡守备一员

  清水堡把总一员原设守备康熙六年改设把

  总

  西&#定边营副将一员驻札定边堡

  守备一员     把总二员

  靖边营游击一员驻札靖边堡

  把总一员     龙州堡把总一员

  镇靖堡守备一员  镇罗堡把总一员

  宁塞堡守备一员  柳树涧堡守备一员

  安边堡守备一员  砖井堡守备一员

  盐场堡把总一员

  延安营参将一员驻札延安府

  守备一员     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     鄜州城守营守备一员

  宜君营参将一员驻札宜君县

  守备一员     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

  兴汉镇

  兴汉总兵官一员驻札兴安州标下中左右三

  营管辖兴安城守营白土路渔渡坝紫阳营旧

  县关汉中城守营汉凤营略阳营阳平关宁羌

  营原设兴安总兵官康熙二十二年改为兴汉

  总兵官

  中营游击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左营游击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右营游击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旧设前后二营顺治八年裁康熙十四年复设

  二十一年裁旗鼓守备一员顺治十五年裁

  兴安城守营副将一员驻札兴安州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二员

  白土路游击一员驻札白土关

  守备一员

  渔渡坝游击一员驻札渔渡坝原止设守备顺

  治十三年设游击

  守备一员     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

  紫阳营游击一员驻札紫阳关原设汉阴营顺

  治九年改为紫阳营

  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

  旧县关游击一员驻札旧县关

  守备一员康熙十三年裁二十一年复设

  七里关守备一员

  汉中城守营副将一员驻札汉中府原设汉羌

  总兵官顺治八年裁改设汉中城守副将康熙

  十四年裁副将仍设总兵官二十一年裁复设

  副将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汉凤营参将一员驻札凤县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二员

  略阳营游击一员驻札略阳县康熙十四年改

  为水师营游击另设副将一员二十一年裁副

  将仍设略阳营游击

  守备一员     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

  阳平关参将一员驻札阳平关

  守备一员

  宁羌营游击一员驻札宁羌州

  守备一员

  甘肃提督一员驻札甘州标下中左右前后五

  营统辖甘肃镇宁夏镇西宁镇

  中军参将一员原设游击康熙十四年改为副

  将二十三年改为参将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左营游击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右营游击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前营游击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后营游击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甘肃镇

  甘肃总兵官一员驻札凉州标下中左右前后

  五营管辖永昌营高古城营凉州城守营镇番

  营大靖营永固城营甘州城守营洪水营高台

  营山丹营黑城营肃州营嘉峪关金塔寺营镇

  彝营原设总兵官康熙十五年改设提督二十

  二年裁提督仍设总兵官

  中营游击一员原设游击一员康熙十六年改

  设参将二十二年裁仍设游击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左营游击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右营游击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前营游击一员康熙四年裁五年复设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后营游击一员康熙四年裁五年复设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抚绥守备一员驻札凉州端管通事

  旧设旗鼓守备一员顺治十五年裁

  永昌营副将一员驻札永昌城原设参将康熙

  十三年改设副将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三员

  宁远堡守备一员  永宁堡把总一员

  高古城游击一员驻札高古城原设把总顺治

  八年添设守备十二年裁十七年复设守备康

  熙九年裁守备改设游击

  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

  新城堡守备一员  把总一员

  水泉堡守备一员

  凉州城守营都司佥书一员原设副将守备各

  一员康熙四年裁改设都司佥书

  把总二员     高沟堡守备一员

  张义堡守备一员  西把截堡守备一员

  蔡旗堡守备一员原设守备康熙十年裁改设

  千总十三年复设守备

  千总一员

  上古城堡把总一员原设把总顺治八年改设

  守备十七年复设把总

  炭山堡把总一员原设把总顺治八年改设守

  备十七年复设把总

  南把截堡把总一员

  镇番营参将一员驻札镇番城

  守备一员     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

  大靖营参将一员驻札大靖城原设参将康熙

  十一年改设守备十九年仍设参将

  守备一员     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

  安远营守备一员原设守备康熙十一年裁十

  九年复设     把总一员

  土门堡守备一员

  古浪堡把总一员原设黑松堡康熙十年改为

  古浪堡

  永固城营副将一员驻札永固城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甘州城守营参将一员驻札甘州原设守备康

  熙四年添设参将  守备一员

  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

  洪水营游击一员驻札洪水营原设游击康熙

  八年改设参将九年复设游击

  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

  旧设守备一员康熙九年裁

  高台营游击一员驻札高台城

  千总一员

  山丹营游击一员驻札山丹城原设游击康熙

  十年改设守备十三年复设游击

  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

  黑城营游击一员驻札黑城堡原设把总顺治

  十二年添设守备十七年裁康熙元年设游击

  千总一员

  平川营守备一员  红崖堡守备一员

  南古城营守备一员

  大马营守备一员  把总一员

  梨园堡守备一员  把总一员

  马营墩堡守备一员 把总一员

  石峡口堡守备一员原设守备康熙十年改设

  千总十三年复设守备

  西协肃州营副将一员驻札肃州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旧设肃州营参将一员守备一员顺治四年裁

  嘉峪关游击一员驻札嘉峪关原设守备康熙

  十三年改设游击  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

  下古城营守备一员

  金塔寺营游击一员驻札金塔寺原设守备康

  熙三年改设游击  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

  野麻湾把总一员  新城堡把总一员

  两山口堡把总一员 金佛寺堡把总一员

  卯来泉堡把总一员 临水堡把总一员

  镇彝营游击一员驻札镇彝城

  千总一员

  清水堡守备一员  双井堡把总一员

  盐池堡把总一员  深沟堡把总一员

  宁夏镇

  宁夏总兵官一员驻札宁夏镇标下中左右前

  后五营管辖宁夏城守营平罗营洪广营玉泉

  营广武营西协中卫营灵州营兴武营东协花

  马池营原设总兵官康熙十五年改设提督二

  十年复设总兵官

  中营游击一员顺治十三年裁康熙八年复设

  十五年改设参将二十年复设游击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左营游击一员顺治十三年裁康熙八年复设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右营游击一员顺治十三年裁康熙八年复设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前营游击一员顺治七年裁康熙十四年复设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后营游击一员顺治七年裁康熙十四年复设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旧设旗鼓守备一员顺治十五年裁

  宁夏城守营都司佥书一员

  把总二员

  旧设中协宁夏副将一员守备一员顺治十二

  年裁

  平罗营参将一员驻札平罗城原设副将顺治

  十三年改设参将  守备一员

  千总一员     把总一员

  李纲堡把总一员  威镇堡把总一员

  洪广营游击一员驻札洪广营

  守备一员     把总二员

  镇朔堡把总一员  镇北堡把总一员

  玉泉营游击一员驻札玉泉营

  守备一员     把总二员

  平羌堡把总一员  大坝堡守备一员

  广武营游击一员驻札广武营

  守备一员     把总二员

  枣园堡把总一员  石空寺堡守备一员

  古水井堡守备一员

  西协中卫营副将一员驻札中卫原设参将顺

  治十三年改设副将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三员

  镇罗堡把总一员

  香山堡把总一员

  灵州营参将一员驻札灵州

  守备一员     把总二员

  红寺堡把总一员  红山堡把总一员

  临河堡把总一员  横城堡守备一员

  清水堡把总一员原设守备顺治十三年改设

  把总

  同心城守备一员

  兴武营游击一员驻札兴武营

  守备一员     把总二员

  毛卜刺堡把总一员 安定堡守备一员

  东协花马池营副将一员驻札花马池

  守备一员     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

  韦州堡把总一员

  惠安堡把总一员康熙十四年添设守备一员

  二十一年裁

  西宁镇

  西宁总兵官一员驻札西宁镇标下中左右前

  后五营管辖西宁城守营河州营临洮城守营

  兰州营庄浪营阿坝营镇羌劳洮岷营阶州营

  镇海营巴暖三川营巩昌营秦州营原设副将

  顺治十五年改设总兵官

  中营游击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左营游击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右营游击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前营游击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后营游击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西宁城守营都司佥书一员

  把总二员

  河州营副将一员驻札河州原设游击顺治十

  五年改设副将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归德堡守备一员  保安堡守备一员

  起台堡守备一员

  临洮城守营游击一员驻札临洮府

  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

  兰州营游击一员驻札兰州原设游击顺治六

  年改设副将十五年复设游击

  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

  旧设守备一员康熙二十一年裁

  庄浪营参将一员驻札庄浪原设参将顺治十

  三年改设副将康熙二十一年复设参将

  守备一员     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     红城子堡把总一员

  苦水堡把总一员  西大通堡把总一员

  阿坝营游击一员驻札阿坝营

  千总一员

  大松山堡守备一员

  裴家堡把总一员原设守备康熙元年改设把

  总

  镇羌营游击一员驻札镇羌城

  千总一员     把总一员

  岔口堡守备一员原设把总康熙元年改设守

  备        武胜堡把总一员

  红水营守备一员原设游击康熙十六年改设

  守备

  三眼井堡守备一员

  永泰营千总一员原设游击康熙十六年裁

  洮岷营副将一员驻札洮州原设副将顺治六

  年改设参将康熙十四年复设副将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岷州营守备一员原设岷州营康熙十五年改

  为洮州营二十四年复为岷州营

  旧洮州堡守备一员

  阶州营游击一员驻札阶州原设参将顺治六

  年改设副将康熙十四年改设游击

  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

  文县营守备一员  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

  西固城营守备一员

  镇海营参将一员驻札镇海城原设守备顺治

  十二年改设游击康熙十四年改设参将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二员

  南川营守备一员  北川营守备一员

  威远堡守备一员原设游击顺治十三年改设

  守备

  巴暖三川营游击一员原设守备康熙十六年

  改设游击     千总一员

  碾伯堡守备一员  老鸦堡把总一员

  冰沟堡把总一员

  巩昌营游击一员驻札巩昌府原设临巩总兵

  官顺治十五年移驻西宁改设副将康熙元年

  改设游击十四年复改设副将二十一年仍改

  设游击      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

  秦州营游击一员驻札秦州原设游击康熙十

  三年改设副将二十一年复设游击

  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

  旧设

  固原总兵官一员标下设中左右前后五营官

  顺治十一年裁康熙十四年复设二十一年裁

  汉羌总兵官一员驻札汉中标下设中左右前

  后五营官顺治八年裁康熙十四年复设二十

  一年裁

  临巩总兵官一员驻札巩昌标下中左右前后

  五营官顺治十五年裁

  环庆营守备一员  关陇守备一员

  东乐堡把总一员已上顺治八年裁

  黑水峪游击一员顺治十年裁

  三山堡把总一员

  饶阳堡把总一员已上顺治十七年裁

  瓦亭营守备一员康熙五年裁

  新河堡把总一员  太平堡把总一员

  沙河堡把总一员  胭脂堡把总一员

  三岔口把总一员已上康熙八年裁

  黑山堡把总一员康熙十年裁

  阳平关水师营守备一员康熙二十一年裁

  镇戍将领三

  四川

  提督一员驻札成都府标下中左右三营统辖

  通省原设剿抚提督一员顺治五年裁十七年

  复设提督

  中营参将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左营游击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右营游击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川北镇

  镇守川北总兵官一员驻札保宁府标下中左

  右三营管辖通巴营原设保宁总兵官顺治十

  年改为川北总兵官

  中营游击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左营游击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右营游击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通巴营守备一员  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

  重庆镇

  镇守重庆总兵官一员驻札重庆府标下中左

  右三营管辖黔彭营忠州营原驻永宁康熙八

  年移驻重庆

  中营游击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左营游击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右营游击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旧设重庆城守副将一员左右二营游击二员

  守备二员康熙八年裁

  黔彭营游击一员驻札黔江县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忠州营游击一员驻札忠州原设云阳水师总

  兵官康熙八年裁改设副将十年裁改设忠州

  游击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建昌镇

  镇守建昌总兵官一员驻札建昌卫标下中左

  右三营管辖黎雅营峨边营冕山营会川营宁

  越营会盐营越嶲营化林营

  中营游击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左营游击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右营游击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黎雅营游击一员驻札雅州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边营游击一员驻札&#眉县

  守备一员     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

  冕山营游击一员驻札桐槽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会川营游击一员驻札会川卫城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二员

  宁越营守备一员  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

  会盐营守备一员  把总一员

  越嶲营守备一员  把总一员

  化林营守备一员  把总一员

  松潘镇

  镇守松潘总兵官一员驻札松潘卫标下中左

  右三营管辖漳腊营小河营龙安营威茂营迭

  溪营

  中营游击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左营游击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右营游击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旧设松潘副将一员都司一员康熙十年裁松

  潘城守营守备一员康熙十一年裁

  漳腊营游击一员驻札漳腊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平番营守备一员  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

  小河营游击一员驻札小河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龙安营参将一员驻札龙安府原设总兵官顺

  治八年裁十二年设参府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石泉营守备一员  把总一员

  威茂营参将一员驻札茂州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迭溪营游击一员驻札迭溪

  守备一员     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

  成都城守副将一员驻札成都府标下左右二

  营管辖潼绵营原设总兵官顺治八年裁十七

  年设副将

  左营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三员

  右营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三员

  潼绵营守备一员  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

  永宁副将一员驻札永宁卫西城标下左右二

  营管辖叙马营建武营原设总兵官顺治十年

  裁十一年复设康熙八年改为重庆总兵永宁

  另设副将

  左营游击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右营游击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叙马营游击一员驻札叙州府原设叙州总兵

  官顺治十年裁康熙四年设叙马营游击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大坝营守备一员  把总一员

  武营游击一员驻札建武城

  守备一员     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

  马边营守备一员  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

  龙场营守备一员  把总二员

  夔州城守副将一员驻札夔州府标下左右二

  营管辖昌宁营巫山营达州营太平营梁万营

  原设总兵官康熙十年裁改设副将

  左营游击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右营游击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昌宁营游击一员驻札大昌县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巫山营游击一员驻札巫山县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达州营游击一员驻札达州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太平营都司佥书一员

  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

  梁万营参将一员驻札万县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遵义副将一员驻札遵义府标下左右二营管

  辖仁怀营原设总兵官康熙十年裁改设副将

  左营游击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右营游击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仁怀营守备一员  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

  旧设

  云阳水师总兵官一员标下设中左右三营官

  康熙八年裁

  龙安总兵官一员顺治八年裁

  成都总兵官一员顺治八年裁

  叙州总兵官一员顺治十年裁

  夔州总兵官一员顺治十年裁十五年设重夔

  总兵官康熙八年改为夔州总兵官十年裁

  遵义总兵官一员标下设中左右三营官康熙

  十年裁

  广元营副将守备各一员

  广元步兵游击守备各一员

  广元屯田游击守备各一员

  昭化屯田游击守备各一员

  宁羌营屯田游击守备各一员已上顺治十五

  年裁

  合州营守备一员

  顺庆营守备一员已上康熙七年裁

 将帅部汇考七

皇清三

大清会典镇戍将领五

  云南

  提督一员驻札大理府标下中左右前后五营

  统辖通省

  中营参将一员原设游击康熙十五年改设参

  将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左营游击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右营游击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前营游击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后营游击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援剿左协副将一员驻札寻甸州标下左右二

  营

  左营游击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右营游击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援剿右协副将一员驻札云南省城标下左右

  二营

  左营游击一员驻札罗平州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右营游击一员驻札罗平州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云南城守营参将一员驻札省城原设副将康

  熙四年裁九年设参将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广罗营副将一员驻札广西府原设总兵官康

  熙二十一年裁本年设副将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广南营游击一员驻札广南府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临元澄江镇

  镇守临元澄江总兵官一员驻札临安府标下

  中左右三营管辖元江协新嶍营原设临元广

  西总兵官顺治十八年裁康熙元年复设九年

  改为临元澄江总兵官

  中营游击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左营游击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右营游击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元江副将一员驻札元江府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新嶍营守备一员原设嶍峨参将康熙七年改

  为新嶍参将添设守备九年裁参将

  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

  曲寻武沾镇

  镇守曲寻武沾总兵官一员驻札曲靖府标下

  中左右三营管辖武定营寻沾营

  中营游击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左营游击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右营游击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武定营参将一员驻札武定府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寻沾营游击一员驻札沾益州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开化镇

  镇守开化总兵官一员驻札开化府标下中左

  右三营

  中营游击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左营游击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右营游击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楚雄镇

  镇守楚姚蒙景总兵官一员驻札楚雄府标下

  中左右三营管辖洱海营原设总兵官康熙六

  年裁二十一年复设

  中营游击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左营游击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右营游击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洱海营参将一员驻札云南县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永顺镇

  镇守永顺总兵官一员驻札永昌府标下中左

  右三营管辖腾越营顺云营

  中营游击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左营游击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右营游击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腾越副将一员驻札腾越川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顺云营守备一员原设参将康熙四年裁五年

  复设守备十年裁二十一年复设

  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

  鹤丽镇

  镇守鹤丽总兵官一员驻札鹤庆府标下中左

  右三营管辖永北营剑川营

  中营游击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左营游击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右营游击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永北副将一员驻札北胜州原设北胜副将康

  熙二十一年改为永北副将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剑川营副将一员驻札剑川州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旧设

  广罗总兵官一员标下设中左右三营官康熙

  二十一年裁

  大鹤丽永总兵官一员标下设中左右三营官

  康熙元年裁

  鹤丽永北总兵官一员标下设中左右三营官

  康熙七年改为永北镇二十一年裁

  团练火器总兵官一员标下设左右二营官顺

  治十七年裁

  忠勇中营总兵官一员

  忠勇左营总兵官一员已上康熙五年裁

  忠勇右营总兵官一员

  忠勇前营总兵官一员

  忠勇后营总兵官一员

  义勇中营总兵官一员已上康熙四年裁

  义勇左营总兵官一员

  义勇右营总兵官一员

  义勇前营总兵官一员已上康熙七年裁

  义勇后营总兵官一员康熙四年裁

  龙川营游击守备各一员康熙元年裁

  奉化营游击守备各一员康熙四年裁

  马龙守备一员

  云川守备一员已上康熙五年裁

  易门守备一员康熙九年裁

  景东守备一员康熙二十一年裁

  镇戍将领六

  贵州

  提督一员驻札安顺军民府标下左右前后四

  营统辖全省

  左营参将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右营游击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前营游击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后营游击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贵阳营游击一员驻札贵阳军民府原设参将

  康熙二年改设副将八年改设游击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定广副将一员驻札定番州原设总兵官康熙

  六年裁改设副将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平伐营守备一员  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

  盘江营守备一员原设游击守备各一员康熙

  四年裁游击    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

  普安营守备一员  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

  安笼镇

  镇守安笼总兵官一员驻札安笼所标下中左

  右三营原设游击康熙四年改设总兵官

  中营游击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左营游击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右营游击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安南营游击一员驻札安南卫原设副将康熙

  四年改设游击   守备一员

  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

  平越营游击一员驻札平越军民府原设参将

  顺治十七年改设副将康熙八年改设游击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新添营守备一员  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

  都匀参将一员驻札都匀府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凯里营都司佥书一员

  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

  镇远副将一员驻札镇远府标下左右二营原

  设总兵官康熙七年裁八年改设副将

  左营游击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右营游击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兴偏营游击一员驻札偏桥卫原设参将康熙

  四年改设游击   守备一员

  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

  思南参将一员驻札思南府原设总兵官康熙

  四年裁改设参将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石阡营守备一员  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

  铜仁副将一员驻札铜仁府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黎平副将一员驻札黎平军民府原设守备康

  熙四年改设副将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大定镇

  镇守大定总兵官一员驻札大定府标下中左

  右三营原设大方总兵官康熙五年改为大定

  总兵官

  中营游击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左营游击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右营游击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平远副将一员驻札平远州标下左右二营原

  设总兵官康熙八年裁改设副将

  左营游击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右营游击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黔西副将一员驻札黔西州标下左右二营原

  设总兵官康熙二十二年裁改设副将

  左营游击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右营游击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毕赤营游击一员驻札毕节卫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威宁镇

  镇守威宁总兵官一员驻札威宁府标下中左

  右三营

  中营游击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左营游击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右营游击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旧设

  湄潭总兵官一员标下设左右二营官康熙四

  年裁

  定广总兵官一员康熙六年裁

  镇远总兵官一员标下设中左右三营官康熙

  七年裁

  思南总兵官一员标下设中左右三营官康熙

  四年裁

  比喇总兵官一员标下设中左右三营官康熙

  五年改为平远总兵官八年裁

  水西总兵官一员标下设中左右三营官康熙

  五年改为黔西总兵官二十二年裁

  安顺总兵官一员标下设中左右三营官康熙

  四年裁

  随征左路总兵官一员标下设中左右三营官

  康熙十五年改为江西九江总兵官

  随征右路总兵官一员标下设中左右三营官

  康熙十四年改为江西饶州总兵官

  乌撒卫守备一员  镇西卫都司佥书一员

  六广都司佥书一员 三岔河都司佥书一员

  清平卫守备一员已上康熙四年裁

  镇戍将领七

  广西

  提督一员驻札柳州府标下中左右前后五营

  统辖全省原设随征总兵官顺治八年改设提

  督十七年裁本年复设

  中军参将一员原设游击康熙十五年改设参

  将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左营游击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右营游击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前营游击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后营游击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左江镇

  镇守左江总兵官一员驻札南宁府标下中左

  右前四营原设右翼总兵官康熙元年改为左

  江镇

  中营游击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左营游击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右营游击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前营游击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旧设后营游击等官康熙二年裁

  桂林城守副将一员驻札桂林府原设都司康

  熙八年裁十八年设城守副将

  守备一员原设左右二营守备二员康熙二十

  一年裁一员

  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

  永宁参将一员驻札永宁州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全州参将一员驻札全州原设总兵官康熙元

  年裁改设参将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平乐副将一员驻札平乐府标下左右二营原

  设昭平参将顺治十二年改设平乐副将

  左营守备一员   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

  右营守备一员

  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

  富贺营守备一员原设贺县营康熙二十一年

  改设富贺营    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

  梧州城守副将一员驻札梧州府标下左右二

  营原设游击康熙十三年改设副将

  左营都司佥书一员原设守备一员康熙二十

  一年裁      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

  右营守备一员原设都司佥书一员康熙二十

  一年裁      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

  旧设梧州水师游击守备等官康熙十三年裁

  郁林参将一员驻札郁林州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浔州副将一员驻札浔州府标下左右二营原

  设浔梧副将康熙十九年改为浔州副将

  左营都司佥书一员原设守备一员康熙二十

  一年裁

  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

  右营守备一员原设都司佥书一员康熙二十

  一年裁      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

  上思州守备一员  千总一员

  安隆守备一员   千总一员

  新太参将一员驻札太平府

  守备一员     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

  龙凭关守备一员  千总一员

  柳庆副将一员驻札庆远府标下左右二营

  左营守备一员   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

  右营守备一员   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

  河池参将一员驻札河池州

  守备一员     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

  上林营守备一员  千总一员

  思恩副将一员驻札思恩府标下左右二营原

  设思南副将康熙十二年改为思恩副将

  左营守备一员   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

  右营守备一员   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

  镇安守备一员   把总二员

  泗城营副将一员驻札皈乐标下左右二营

  左营守备一员   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

  右营守备一员   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

  三里营守备一员  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

  馗纛营守备一员  千总一员

  旧设

  征剿将军一员标下设中左右三营官康熙五

  年改为广西将军十三年裁

  抚蛮灭寇将军一员标下设中左右前后五营

  官康熙二十一年裁

  水师总兵官一员康熙二十一年裁

  随征总兵官一员顺治八年裁

  左翼总兵官一员标下设中左右前后五营官

  顺治十八年裁

  全州总兵官一员标下设中左右三营官康熙

  元年裁

  浔梧总兵官一员康熙十八年裁

  怀集营守备一员康熙二十一年裁

  镇戍将领八

  湖广

  提督一员驻札常德府标下中左右前后五营

  统辖湖北湖南通省

  中营参将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左营游击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右营游击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前营游击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后营游击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武昌城守营参将一员驻札武昌府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兴国营参将一员驻札兴国州

  守备一员     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

  道士洑营守备一员 把总一员

  汉阳营守备一员原设参将顺治十年裁设守

  备康熙十三年添设参将二十一年裁参将

  把总一员

  安陆营守备一员原设副将顺治十八年裁改

  设守备康熙十三年添设游击二十一年裁游

  击        把总一员

  荆门营游击一员驻札荆门州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襄阳镇

  镇守襄阳总兵官一员驻札榖城县标下左右

  中前四营管辖襄阳城守营均房营原设郧襄

  水师副将顺治十六年改设襄阳总兵官

  左营游击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右营游击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中营游击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前营游击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襄阳城守营游击一员驻札襄阳府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均房营参将一员驻札均州标下左右二营原

  设房县参将顺治十二年改设均房营副将康

  熙八年改设参将十四年改设副将十七年改

  设总兵官十九年裁总兵官复设参将

  左营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右营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郧阳副将一员驻札郧阳府原设郧襄总兵官

  顺治十六年改为郧阳总兵官康熙八年移驻

  武昌改设郧阳副将十三年改设提督二十一

  年裁仍设副将

  中军都司佥书一员

  左营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右营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竹山营游击一员驻札竹山县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竹溪营游击一员驻札竹溪县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德安营参将一员驻札德安府

  守备一员     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

  黄州副将一员驻札黄州府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旧设左右二营守备等官康熙十八年裁右营

  二十一年裁左营

  蕲州营守备一员原设参将康熙十三年改设

  守备       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

  荆州城守参将一员驻札荆州府原设总兵官

  康熙五年改设参将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彝陵镇

  镇守彝陵总兵官一员驻札彝陵州标下中左

  右前后五营管辖远安营施州营宜都水师营

  原设游击顺治十二年改设副将十三年改设

  总兵官

  中营游击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左营游击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右营游击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前营水师游击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后营水师游击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旧设旗鼓都司一员顺治十五年裁

  宜都水师营游击一员驻札宜都县原设游击

  康熙十五年改入水师镇标十九年复设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远安营游击一员驻札远安县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施州营游击一员驻札施州卫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岳州营参将一员驻札岳州府原设参将康熙

  十六年改入水师镇标十八年复设

  守备一员     千总一员

  把总四员

  沣州营参将一员驻札沣州原设守备顺治十

  年改设参将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九溪副将一员驻札九溪卫原设守备顺治十

  六年改设游击十八年改设副将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长沙城守副将一员驻札长沙府

  都司佥书一员原设二员康熙五年裁一员

  守备一员原设二员康熙五年裁一员

  千总四员     把总八员

  宝城庆守副将一员驻札宝庆府原设参将顺

  治八年改设都司十二年改设副将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武冈营游击一员驻札武冈州原设守备顺治

  五年改设副将十二年裁十八年设游击康熙

  十八年改设总兵官十九年裁总兵仍设游击

  守备一员     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

  衡州城守副将一员驻札衡州府原设游击顺

  治五年改设副将

  都司佥书一员原设二员康熙五年裁一员

  守备一员原设二员康熙五年裁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临蓝营参将一员驻札临武县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常德营游击一员驻札常德府原设副将康熙

  八年改设游击九年改设副将二十四年仍设

  游击

  守备一员     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

  洞庭水师副将一员驻札龙阳县原设游击顺

  治八年裁九年设水师副将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辰州副将一员驻札辰州府标下中军及左右

  二营辖辰州水师营原设副将顺治六年改设

  辰常总兵官康熙八年裁总兵仍设副将

  中军都司佥书一员

  左营守备一员原设都司佥书一员顺治六年

  裁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右营守备一员原设都司佥书一员顺治六年

  裁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辰州水师营游击一员驻札辰州府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镇筸副将一员驻札五寨司原设参将顺治九

  年改设副将

  都司佥书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四员     把总八员

  沅州镇

  镇守沅州总兵官一员驻札沅州标下中左右

  水师四营原设副将顺治八年改设总兵官十

  六年调驻云南十八年仍设总兵官

  中营游击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左营游击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右营游击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水师营游击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永州镇

  镇守永州总兵官一员驻札永州府标下中左

  右三营原设参将顺治十七年改设副将康熙

  九年改设总兵官

  中营游击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左营游击一员驻札道州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右营游击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永定营游击一员驻札永定卫原设守备顺治

  十六年裁十八年改设游击康熙十九年改设

  副将二十一年仍设游击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靖五营副将一员驻札靖州

  都司佥书一员原设二员康熙五年裁一员

  守备一员原设二员康熙五年裁一员

  千总四员     把总八员

  天柱营参将一员驻札天柱县

  守备一员原设二员康熙五年裁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宜郴营参将一员驻札宜章县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两桂营参将一员驻札桂阳县原设游击康熙

  九年改设参将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旧设

  郧阳提督一员标下设中左右前四营官康熙

  二十一年裁

  郧襄总兵官一员标下设中左右三营官顺治

  十六年改为郧阳总兵官康熙八年移驻武昌

  武昌总兵官一员标下设中左右三营官康熙

  九年裁

  均房总兵官一员标下设中左右三营官康熙

  十九年裁

  荆州总兵官一员标下设中左右前后水师六

  营官康熙五年裁

  长沙总兵官一员标下设中左右三营官顺治

  十八年裁

  益阳总兵官一员标下设中左右三营官顺治

  十六年裁

  武冈总兵官一员标下设中左右三营官康熙

  十九年裁

  辰常总兵官一员标下设中左右三营官康熙

  八年裁

  祁阳总兵官一员标下设中左右三营官顺治

  十六年裁

  九永营守备一员

  永道营守备一员已上顺治七年裁

  郴桂营守备一员顺治九年裁

  靖州营参将守备各一员

  镇偏营参将守备各一员已上顺治十二年裁

  东安营参将一员

  三江口守备一员已上顺治十六年裁

  道州参将守备各一员康熙九年裁

 将帅部汇考八

皇清四

大清会典镇戍将领九

  广东

  汉军将军一员驻札广州府标下左右前后四

  营

  左营游击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右营游击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前营游击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后营游击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提督一员驻札惠州府标下中左右前后五营

  统辖全省

  中军参将一员原设中营游击康熙二十年改

  设中军参将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左营游击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右营游击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前营游击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后营游击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东莞水师营守备一员原设东莞营守备康熙

  元年改设副将三年裁复设守备二十四年改

  为东莞水师营

  千总二员     把总二员

  左翼总兵官一员驻札广州府标下中左右三

  营管辖广州协虎门协新安营原设中左右前

  后五营属将军管辖康熙二十二年改设三营

  归提督管辖

  中营游击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左营水师游击一员驻札东炮台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右营水师游击一员驻札西关汛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广州城守副将一员驻札广州府原设都司康

  熙九年添设副将

  都司佥书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虎头门副将一员驻札虎门寨标下左右二营

  原设参将顺治十四年改设游击康熙三年改

  设副将

  左营都司佥书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右营都司佥书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新安营游击一员驻札新安县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三水营守备一员  把总二员

  龙门营守备一员  千总一员

  把总一员

  右翼总兵官一员驻札韶州府标下中左右三

  营管辖南雄协韶州协连阳营原设中左右前

  后五营属将军管辖康熙二十二年改设三营

  归提督管辖

  中营游击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左营游击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右营游击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南雄副将一员驻札南雄府原设副将康熙十

  五年改为援剿雄安总兵官十七年裁复设副

  将

  都司佥书一员原设左右二营都司佥书二员

  康熙五年裁一员十三年复设二员二十三年

  裁一员

  守备一员原设二员康熙五年裁一员十三年

  复设一员二十四年裁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韶州副将一员驻札韶州府原设副将康熙十

  三年改设总兵官十八年仍设副将

  都司佥书一员原设二员康熙二十四年裁一

  员

  守备一员原设二员康熙二十四年裁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连阳营游击一员驻札连州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始兴营守备一员  千总一员

  把总一员

  英清江防城守营守备一员原设英德守备一

  员清远守备一员顺治十四年改设英清江防

  城守守备

  千总一员     把总一员

  顺德镇

  镇守顺德总兵官一员驻札顺德县标下中左

  右三营管辖香山协新会营广海寨春江协原

  设守备康熙八年添设参将十年移驻廉州以

  廉州总兵官驻顺德

  中营游击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左营游击一员驻札龙湾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右营游击一员驻札石湾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香山副将一员驻札前山寨标下左右二营原

  设参将康熙三年改设副将

  左营都司佥书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右营都司佥书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新会营游击一员驻札新会县

  守备一员     千总三员

  把总六员

  广海寨游击一员驻札广海卫原设参将康熙

  二年改设副将四年仍设参将八年改设游击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春江副将一员驻札阳江县标下中军并左右

  二营原设阳江高明游击顺治十七年改为春

  江游击康熙三年改设参将八年改设副将

  中军都司佥书一员 左营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右营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那扶营守备一员  千总一员

  把总一员

  惠州副将一员驻札惠州府标下左右二营管

  辖和平营兴宁营原设副将康熙三年裁八年

  以海丰副将移驻惠州

  左营都司佥书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右营都司佥书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和平营守备一员  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

  兴宁营守备一员  把总二员

  碣石镇

  镇守碣石总兵官一员驻札碣石卫标下中左

  右三营管辖惠来营原设总兵官康熙三年裁

  八年复设

  中营游击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左营游击一员驻札捷胜所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右营游击一员驻札东海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惠来营游击一员驻札惠来县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潮州镇

  镇守潮州总兵官一员驻札潮州府标下中左

  右三营管辖潮州城守营平镇营饶平营黄冈

  营潮阳营

  中营游击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左营游击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右营游击一员驻札揭阳县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旧设旗鼓守备一员顺治十五年裁水师营游

  击守备各一员康熙六年裁

  潮州城守营游击一员驻札海阳县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平镇营游击一员驻札平远县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饶平营游击一员驻札饶平县原设总兵官康

  熙八年裁改设游击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黄冈营副将一员驻札黄冈

  都司佥书一员原设左右二营都司佥书二员

  康熙二十四年裁一员

  左营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右营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潮阳营游击一员驻札潮阳县原设守备康熙

  元年改设副将二十年改设游击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海门水师营守备一员原设副将康熙八年裁

  二十年改设守备  千总一员

  把总一员

  肇庆城守副将一员驻札肇庆府标下中军并

  左右二营管辖四会城守营原设总兵官顺治

  十二年移驻德庆州改设副将十三年仍改总

  兵驻肇庆府康熙元年裁八年复设副将

  中军都司佥书一员 左营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右营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四会城守营守备一员

  千总一员     把总一员

  高雷廉镇

  镇守高雷廉总兵官一员驻札高州府标下左

  右二营管辖电白营吴川营雷州协海安营廉

  州营钦州营原设高州副将顺治十二年改设

  高雷廉总兵官康熙元年止辖高雷二府二十

  三年仍改为高雷廉总兵官

  左营游击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右营游击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旧设高州水师游击一员康熙三年裁中营游

  击等官康熙二十三年裁

  电白营游击一员驻札电白县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吴川营游击一员驻札吴川县原设守备康熙

  三年添设游击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化石营守备一员原设化州石城吴川参将康

  熙三年改设守备  千总一员

  把总一员

  雷州营副将一员驻札雷州府

  都司佥书一员原设左右二营都司佥书二员

  康熙二十四年裁一员

  左营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右营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旧设雷州水师游击一员康熙三年裁

  徐闻营守备一员原设游击康熙八年改设守

  备        千总一员

  把总一员

  海安营游击一员驻札海安所原设水师副将

  康熙八年改设游击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白鸽寨守备一员  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

  廉州营游击一员驻札廉州府原设副将康熙

  元年改设总兵官十年移驻顺德以顺德参将

  驻廉州十三年复设总兵官二十三年裁改设

  游击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钦州营游击一员驻札钦州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琼州镇

  镇守琼州总兵官一员驻札琼州府标下左右

  二营管辖儋州营万州营崖州营

  左营游击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右营游击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旧设旗鼓守备一员顺治十五年裁

  儋州营游击一员驻札儋州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万州营游击一员驻札万州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崖州营游击一员驻札崖州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琼州水师副将一员驻札海口所标下左右二

  营原设参将康熙八年裁十四年设副将

  左营守备一员   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

  右营守备一员   千总一员

  把总二员

  罗定副将一员驻札罗定州原设副将康熙九

  年移驻广州府十三年复设

  都司佥书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旧设守备一员康熙十四年裁

  东安营守备一员原设游击康熙二年裁设守

  备

  西宁营守备一员原设游击康熙二年裁设守

  备

  龙门水师营副将一员驻札龙门标下左右二

  营管辖干体营

  都司佥书一员   左营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右营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干体营千总一员原设珠场寨游击康熙二年

  改为廉州水师营九年改为干体营二十四年

  裁游击设千总   把总二员

  闽粤南澳镇

  镇守南澳总兵官一员驻札南澳标下左右二

  营左营听福建管辖管辖澄海协达濠营

  右营游击一员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旧设中营游击守备等官康熙二十四年裁

  澄海副将一员驻札澄海县

  都司佥书一员原设左右二营都司佥书二员

  康熙二十四年裁一员

  左营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右营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达濠营游击一员驻札达濠原设副将康熙二

  十三年改设游击  守备一员

  千总二员     把总四员

  旧设水师提督一员标下设左右二营官康熙

  七年裁

四库全书

更多>

国学汉语

  • 字典
  • 康熙字词
  • 说文解字
  • 词典
  • 成语
  • 小说
  • 名著
  • 故事
  • 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