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宝典
当前位置:汉程网 >国学 >楚辞 >闻百里之为虏兮

《楚辞》·闻百里之为虏兮

汉朝 刘向 著
闻百里之为虏兮(1),伊尹烹于庖厨(2)。
吕望屠于朝歌兮(3),宁戚歌而饭牛(4)。
不逢汤武与桓缪兮,世孰云而知之?
吴信谗而弗味兮(5),子胥死而后忧(6)。
介子忠而立枯兮(7),文君寤而追求(8)。
封介山而为之禁兮(9),报大德之优游(10)。
思久故之亲身兮,因缟素而哭之(11)。

注释

(1)百里:人名,即百里奚,春秋时人。初为虞国大夫,晋献公灭虞时被俘,后作为陪嫁奴隶入秦国。后又亡秦入楚,为楚人所执。时秦穆公闻其贤能,遣人至楚,以五张羊皮赎得其身,用为大夫,故又称之为“五羖(gǔ)大夫”。

(2)伊尹:商汤的贤相,名挚,尹是官名,因其母居伊水,故称伊尹。庖厨:厨房。

(3)吕望:即吕尚,俗称姜太公。传说他于未发迹时,曾在朝歌当屠夫,晚年钓于渭水之滨,得文王重用,后助武王灭商。

(4)宁戚:春秋时卫国人,曾至齐国国都经商,喂牛而歌,为齐桓公所闻,桓公认为他是贤人,遂任用其为大夫。

(5)吴:这里指吴王夫差,春秋后期吴国国君。

(6)子胥:即伍子胥。

(7)介子:介子推,春秋时晋国贤臣。重耳逃亡在外,介子推从行。后重耳得国,是为晋文公,遍赏从人,而忘了介子推,介子推遂携母隐于绵山中。后文公想起他的功劳,令人上山寻找,不得,于是放火烧山,欲把介子推逼出。然介子推坚持不出,抱树烧死。立枯:指抱着树而被烧死。

(8)文君:晋文公,春秋前期晋国国君,“春秋五霸”之一。寤(wù):觉醒,醒悟。

(9)介山:古代山名,因介子推而得名,在今山西介休。

(10)优游:形容德行至高至大。

(11)缟素:本义是白色的织物,这里是指白色的丧服。

译文

听说百里奚曾当过俘虏,伊尹也曾在厨房煮过饭烧过火。吕望曾在朝歌做过屠夫,宁戚也曾半夜边唱歌边喂牛。如果不是遇圣君商汤、周武王、齐桓公、秦穆公,世上又有谁知道他们才能卓绝?吴王夫差听信谗言不知悔改,伍子胥死后国家败亡。介子推忠于晋文公却被烧死,晋文公醒悟后才去追寻搜索。改绵山为介山并封山禁伐,用来报答介子推的大恩大德。想起追随自己多年的亲密故人,穿上白色丧服痛哭不绝。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