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滁:即滁州,治所在今安徽滁县。
(2)滃(wēnɡ)然:形容水盛而涌出的样子。
(3)太祖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后周太祖郭威称帝后,他任禁军军官。后郭威死,周世宗即位,他升为殿前都点检。世宗死,恭帝即位,他便发动了“陈桥兵变”,于公元960年称帝,建立宋朝,定都开封。李璟:南唐元宗。
(4)皇甫晖:南唐江州节度使、充行营应援使皇甫晖。姚凤:常州团练使、充应援都监姚凤。
(5)畎(quǎn)亩:田地。
(6)掇(duō):采取。
我到滁州任知州的第二年夏天,才饮到滁州甘甜的泉水。向滁州人打听泉水的出处,在州城南百步远近的地方找到了泉源。上有丰山高耸而挺立,下有溪谷幽冥而深邃,其中一道清冽的泉水,水势盛大,向上喷涌。我上下左右观看,很喜欢这个地方。于是凿开岩石,疏通泉水,开辟出一块地方修建亭子,与滁州的人们一道在这里游赏。
滁州在五代战乱的时候,是一个经常用兵的地方。当年,太祖皇帝曾率领周朝的军队在清流山下大破李璟的十五万兵马,在活捉南唐将领皇甫晖、姚凤,于是平定了滁州。我曾经考察过当地的山川,按照地图的记载,登上高处瞭望清流关,想找到皇甫晖、姚凤被活捉的地方。但当年亲历战事的人都不在了,或许是因为天下平定已经很久了吧。唐代政治昏乱,天下四分五裂,英雄豪杰并起而相互争斗。互相对峙、成为敌国的国家,数也数不清。到了大宋承受天命,圣人出世,而后四海才归于统一。以前在战争中凭借险阻获胜的国家,都逐渐地被铲除削平了。百年之间,太平无事,所见的景象只是山高水清。想问问当年的战事,而经历过的人都已经死去了。今天的滁州位于江淮之间,是一个船只车辆、商贾游客都很少到的地方。百姓生下来就不接触外界的事情,安心于耕田种地,穿衣吃饭,无忧无虑地度过一生。而有谁能知道是皇上的功德,才使得百姓得以休养生息,如雨露滋润、阳光普照般地哺育了他们达百年之久呢!
我来到这里,喜欢它地处偏僻而政事简明,又爱它民风的恬淡悠闲。既已在山谷间找到这样的甘泉,便每天同滁州的人们仰望高山,低首听泉,春天采摘幽香的花草,夏天在大树下休息,等到风霜冰雪来临的时候,山川则更加显得轮廓清晰、明丽秀美;一年四季的景色无一不令人喜爱。又因为民众也为年年谷物丰收而高兴,愿意与我同游。于是我本着这里的山形地貌,叙述这里风俗的美好。使民众知道能够安享丰年的欢乐,是因为有幸生于这太平的圣朝。
宣扬皇上的恩德,和民众共享欢乐,这本是刺史的职责。于是便写了这篇文章,并给亭子起名为“丰乐”。
欧阳修三次遭贬使他对当时冷酷的社会现实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他向往恬静的归隐生活。滁州在长江与淮河之间,山高水清,风景宜人。他几乎陶醉于山水美景之中。作者这时的人生观比较旷达的。《丰乐亭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成的。
全文可分三段。首段简介建亭的缘起。文章一开始就特意点明时间,即在他到滁的第二年,也就是初具政绩之时,其中已含乐意。滁地“山州穷绝,比乏水泉”。而当炎炎夏日,竟“偶得一泉于城之西南丰山之谷中,水味甘冷”(欧阳修《与韩忠献王书》),作者喜出望外,亲临考查:“俯仰左右,顾而乐之。”文章至此,正面点明“乐”字。于是喜悦之情,一气流注:“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筑亭的目的,又是欲“与滁人往游其间”。由自我庆幸到与民同乐,在一片欢乐意绪中莫定题旨。
第二段通过对滁州历史的回顾和地理位置的介绍,歌颂了宋王朝结束战乱,使人民安居乐业的功德。为了突出主题,作者只写了宋朝以前故乱的历史。并通过今昔对比的手法来表现主题的。“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昔太祖皇帝尝以周师破李景兵十五万于清流山下,生擒其将皇甫晖、姚凤于滁东门之外,遂以平滁”这一段是写历史。表现了滁州过去的战事和宋太祖赵匡胤的勇武,赞扬了宋朝开国皇帝的武功。“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升高以望清流之关,欲求晖、凤就擒之所,而故老皆无在者。盖天下之平久矣”这一段是写当代。昔日的战场,如今已经难于考察其具体地点了。因为“故老”都已不在了,天下太平日子已经很久了,这是第一层对比。
从“自唐失其政”到“涵煦百年之深也”是第二层对比。这一段通过对人间沧桑的感慨,又一次颂扬了宋王朝统一国家、让人民休养生息的功德。作者俯仰今昔。反复抒发感叹,使文章充满了感情,这两层对比,也都是与文章题目和主题相照应的。写“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又写“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都是为了说明当时的百姓不能“丰乐”。而“圣人出而四海一”以后,百姓能够丰足安乐,则是“上之功德”。进一步证明四海安乐的局而来之不易,弥足珍贵。
最后一段回应开端,具体写出“与滁人往游其间”之乐,归结主题。文中写作者“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的四时之景,凝炼而生动;道滁地风俗之美,淳厚而安闲。段中,交错用了四个“乐”字,淋漓酣畅地抒写了欧公此时的愉悦情怀。首先作者庆幸自己远脱风波而“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一乐也;滁人“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二乐也;作者纵谈古今,意在让人民了解“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李之时也”,三乐也;凡此种种,皆因“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是地方官应做之事,四乐也。这就将首段“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之事,说得端庄入理。
这篇文章的最大特点是借写景而抒情,情景交融。文章用了大量笔墨写滁州的山水景色,从中流淌出作者丰富的情感。战乱之时,好山好水不过是为了割据称王的“凭侍险阻”;在世事变迁的过程中,也只是“漠近徒见山高而水清”;而在百姓安居乐业的当时,则“四时之景,无不可爱”。欧阳修写景有很深的功力。文中仅用“掇幽芳而萌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这十五个字就把一年四季四时之景的特点表现出来了。“掇幽芳而荫乔木”是通过人的动作来写春夏之景;“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则是用人的感受来写秋冬之色。文短情深,不仅反映出当时作者的心境。而且反映出作者高度的概括能力和精确的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