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东陵侯:秦代人,姓邵名平,秦亡后在长安城东以种瓜为业。
(2)司马季主:西汉初年一个善于占卜的人。
(3)蜇:虫类冬眠称“蜇”,这里是潜伏的意思。
(4)蓍(shī):蓍草,古代常用其茎来占卜。
(5)琼蕤(ruí):美好的花朵。蕤:草木花下垂。
(6)荼(tú):一种苦菜。荠(jì):荠菜,一种野菜。
(7)荻(dí):一种类似芦苇,生长在水边的植物。
(8)纨(wán):细致洁白的薄绸。
东陵侯已经废黜后,去拜访司马季主,请求占卜。
季主说:“君侯要占卜什么呢?”东陵侯说:“长久卧床的人想要起来,长久潜伏的人想要出来,长久憋闷的人想要打喷嚏。我听说,蓄积到极点了就要泄漏,闭塞到极点了就要通畅,热到极点了就要生风,阻塞到极点了就要贯通。一冬一春,不会总是屈而不伸;一起一伏,不会总是去而不返。我私下里有所疑惑,愿意得到先生的教诲。”季主说:“这样说来,君侯已经明白了,还要占卜什么呢?”东陵侯回答说:“我没有弄清其中的深奥道理,愿先生彻底地开导我一下。”
季主就说:“唉!天道会亲近什么人呢?只亲近有道德的人;鬼神有什么灵验呢?它是根据不同的人来显灵的。蓍草,只是枯草;龟壳,只是枯骨,都是物而已。人比任何物都要灵,为什么不相信自己却去相信这些物表现出来的征兆呢?并且君侯为什么不想想过去呢?有了过去就必定会有现在。所以碎瓦残墙,原是往日的歌楼舞馆;枯树断枝,原是往日的琼花玉树;露蚕秋蝉,原是往日的悦耳笙歌;鬼磷流萤,原是往日的辉煌灯火;苦菜荠菜,原是往日的美味佳肴;红枫白荻,原是往日的绫罗绸缎。往日没有的,现今有了不算过分;往日有的,现今没了也不能算不足。所以一昼一夜,盛开的花儿便会凋谢;一春一秋,已经陈旧了的事物便要更新。急流下面一定有深潭,高山下面一定有深谷。这些,君侯也早已知道了,为什么还占卜呢?”
元代末年,刘基任江西高安县丞、江浙儒学副提举等职。因受排挤,辞官归隐,写了一部寓言体散文《郁离子》 。作者善于通过文中的艺术形象,对元末的暴政和世风进行批判。这篇《司马季主论卜》节选自《郁离子·天道篇》。本文采用对话的形式,借汉初东陵侯被废黜而思复用,向司马季主问卜一事发表议论,极写物极必反、因果循环,提出“天道何亲?惟德之亲。鬼神何灵?因人而灵”,借天道及鬼神之事怀疑和否定天道鬼神,寓意深刻。
这是一篇王顾左右而言他的文章,是讲“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唐诗),实际讲的是元代末年的种种腐败都是从前胡作非为恶性发展的结果。在现代看来,这篇对话也是对当时统治者的一声警钟。
全文可分两段:
东陵侯的问卜为第一段。东陵侯在秦时为侯,在汉却下落成了庶人。这对其来说,自然不是什么值得荣耀的事情。他虽然也认识到了“蓄极则泄,闷极则达,热极则风,壅极则通”的道理,但由于“身在此山中”,所以“不识庐山真面目”。这样便只好借问卜来寻找解脱。
司马季主对东陵侯的回答为文章的第二段。在这一段中,司马季主充分肯定了人的理性精神,而否定了占卜的偶然性和荒唐。“鬼神何灵,因人而灵”,“人,灵于物者也,何不自听而听于物”的观点,反映出作者进步的思想认识。在这一段中,作者阐述了事物发展的相对性,又论析了它们的矛盾性与统一性,并且也表明了自己的处世态度。应该说,作者在这里阐述和表明的一切,对于中国古代哲人来讲都不陌生,如《老子》、《庄子》等一些道家著所论证的大多就都有这种意味,而苏轼于《前赤壁赋》中写下的那句“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的名言,简直更可以看作为本文的结论。刘基的这篇文章之所以能在只是复述前人已表达过的思想的情况下,仍为人们所乐道,所欣赏,原因就在于他把抽象的哲理形象化了。
这篇文章尽管具有浓郁的哲理意味,具有较为深刻、启人心性的思想,但其中无比深沉的感慨与难以排遣的牢骚还是明显可感的。这篇文章虽然采取了主客问答的形式,但无论是提问或是解答,都表明了旨在寻找自我解脱这一目的。问者的困惑,实际上也就是答者的困惑,而答者的困惑归根到底也是作者本人对世事的无可奈何、因此从总的方面看,作品所集中反映的无非是一种委运任化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