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宝典
当前位置:汉程网 >国学 >孟子 >第八节

《孟子》·第八节

春秋战国 孟子及其弟子 著
  • wànzhāngwènyuēhuòwèikǒngwèizhǔyōngzhǔshìrénhuányǒuzhū
  • mèngyuēfǒuránhàoshìzhěwéizhīwèizhǔyánchóuyóuzhīzhīxiōngwèiyuēkǒngzhǔwèiqīnggàokǒngyuēyǒumìngkǒngjìntuì退zhīyuēyǒumìngérzhǔyōngshìrénhuánshìmìngkǒngyuèwèizāosònghuánjiāngyāoérshāzhīwēiérguòsòngshìshíkǒngdāngèzhǔchéngzhēnwéichénhóuzhōuchénwénguānjìnchénsuǒwéizhǔguānyuǎnchénsuǒzhǔruòkǒngzhǔyōngshìrénhuánwéikǒng

注释

(1)主:指寄宿在某人家。

(2)痈疽:人名,即雍渠,卫灵公的太监。另一说指治痈疽的医生,是卫灵公的亲信。

(3)侍人:即寺人、奄人,即后来所谓的宦官,或称太监。

(4)瘠环:人名。

(5)颜雠由:人名,亦作颜浊邹,卫国的贤大夫。

(6)弥子:人名,即卫灵公的宠臣弥子瑕。

(7)司城贞子:人名,陈国的一个官员。

(8)陈侯周:人名,陈国国君,陈怀公的儿子。

译文

万章问:“有人说孔子在卫国宦官痈疽家里主持私塾教务,在齐国时太监瘠环家里主持私塾教务,有这样的事吗?”  孟子说:“不,不是这样的,这是好事之徙捏造出来的。孔子在卫国时在颜雠由家主持私塾教务,弥子的妻子和子路的妻子是姐妹,弥子告诉子路说:‘孔子住在我家,可以得到卫国的卿位。’子路将这话告诉孔子,孔子说:‘这有天命安排。’孔子进依照行为规范,退依照行为方式,得到或得不到都说是‘有天命安排’。而在痈疽家和太监瘠环家里主持私塾教务就是不合行为方式和不顾天命。孔子在鲁国和卫国都不顺心,又遇上宋国的司马桓魋,要拦截杀害他,于是就改变装束通过宋国。那个时候孔子正走厄运,在陈国司城贞子家里主持私塾教务,做了陈侯周的臣子。我听说,观察在朝的近臣,看他所接待的主持私塾教务的人;观察外来的远臣,就看他接受什么样人主持的的教育。如果孔子在宦官痈疽和太监瘠环家里主持私塾教务,怎么还能算是孔子呢?”

评析

本段文言文出自《孟子·万章上》,其中万章向孟子提出了一个关于孔子的问题,关于孔子在卫国主痈疽,齐国主侍人瘠环的事情。孟子对此进行了否认,并对孔子的行为原则进行了阐述。这一段文字深入浅出地阐释了孔子的道德原则,以及孔子对于个人行为的严格要求,以此进一步展现出孔子的伟大品格。

首先,万章的问题实际上是对孔子的质疑。他问孔子是否曾在卫国主痈疽,在齐国主侍人瘠环。这两件事情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都被看作是不光彩的事情。然而孟子却坚决否认了这一点,他认为这些都是误解,是对孔子的误读。

这段文字的历史背景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各种观念和价值观都在发生剧变。孔子作为一个儒家学派的创立者,他的行为和言论都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而孔子的行为原则就是“进以礼,退以义”,这是儒家学派的核心观念之一,也是孔子的个人行为准则。

孔子的这种行为准则体现了他的道德高尚和人格伟大。他坚持道德原则,对自己的行为要求严格。无论是在卫国还是齐国,他都没有做过任何有损道德的事情。即使在面临生死危机的时候,他依然坚持自己的原则,不为任何外界压力所动。这种坚持原则,不改初心的精神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再者,孟子的回答也体现了他对孔子的深度理解和崇敬。他不仅否认了对孔子的误解,还进一步阐述了孔子的行为原则和人格魅力。这也体现了孟子对儒家学派的深入理解和坚定信仰。

此外,孟子的回答还展现了他的辩证思维和深厚的学识。他用“观近臣,以其所为主;观远臣,以其所主”这一观点,深刻地揭示了孔子的行为原则和人格魅力。这不仅表现了孟子的智慧和才华,也进一步展现了孔子的伟大品格。

总的来说,这一段文字深入浅出地展现了孔子的道德原则和人格魅力,体现了儒家学派的核心观念。同时,孟子的回答也展现了他的辩证思维和深厚的学识,使我们对孔子和儒家学派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