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滕定公:滕文公的父亲,即滕定公是滕文公的父亲。
2薨:一种古代对高级官员死亡的说法,原本用于称呼侯王的死亡,唐代以后用来指二品以上官员的死亡。
3然友:这是一个人的名字,他是太子的教师。
4大故:古代的一个常用词汇,用于指代世子失去父亲的事件,也是一种避讳的说法。
5之:意为至或到达。由于邹和滕的距离只有四十多里,所以可以向后者询问如何行事。
6自尽:代表尽全力,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7曾子曰:这段话出自《论语•为政》一章,是孔子对樊迟说的。
8三年之丧:指子女为父母(通常为二十五个月)、臣民为君主丧服三年。
9齐(zī)疏之服:用粗布制成的丧服,衣服的边缘缝合整齐。古代的丧服被称为衰(CUT),不缝合边缘的叫“斩衰”,缝合边缘的叫“齐衰”。
10飦(zhān):指稀粥,是偏义复词。
11宗国:周文王的子孙分封于鲁、膝等诸国,但周公封在鲁,所以其他的姬姓诸国都以鲁为宗国。
12《志》:这是一种记载国家世系等信息的书籍。
13冢宰:是一个官职名称,在君王丧期间负责代行朝政,相当于后代的宰相。
14歠(chuò):古代的一种说法,意为饮。
15君子之德………必偃:这段话出自《论语•颜渊》篇,是孔子的言论。“尚”与“上”同义;偃,意为倒下。
16五月居庐:指在丧庐中居住五个月。
17命戒:指命令,政令。
18颜色:指面容表情。
19偃:意为倒下。
滕定公去世,太子对他的师傅然友说:“过去在宋国,孟子曾和我谈话,我一直难以忘怀。现在不幸父亲去世,我想请您到孟子那里问问,然后再办丧事。”
然友便到邹国去问孟子。
孟子说:“这样很对呀!父母的丧事本来就应该恪尽其礼。曾子说:‘父母健在时,依礼去奉侍;他们去世了,依礼去埋葬,依礼去祭祀。这才可算是尽到孝心了。’诸侯的礼节,我没有学过,但却也听说过:从天子直到老百姓,实行三年的丧礼,穿着粗布缝边的孝服,吃着稀粥,夏、商、周三代都是这样的。”
然友回国传达了孟子的话,太子便决定行三年的丧礼。父老官吏都不愿意,说:“我们宗主国鲁国的历代君主没有实行过,我国的历代君主也没有实行过,到你这一代却来改变成法,这是要不得的。而且《志》说过:‘丧礼祭礼一律依照祖宗成法。’意思是说,道理就在于我们有所继承。”
太子便对然友说:“我过去不曾做过学问,只喜欢跑马舞剑。现在,父老们官吏们都对我的主张不满,恐怕这一丧礼不能够让我尽心竭力去做,您再替我去问问孟子吧!”
于是,然友又到邹国去问孟子。孟子说:“是的!这种事是求不得别人的。孔子说过,‘君主去世,政务任由宰相处理,世子每天喝着粥,面色灰暗,就临丧位便哭泣,大小官吏没有人敢不悲哀,这是因为世子带了头。’上位者有所爱好,下位者一定爱好得更加厉害。君子的德好像风,小人的德好像草,风向哪边吹,草就向哪边倒。这件事完全取决于太子。”
然友回来向太子转达。
太子说:“对,这事真的取决于我。”
于是太子居于丧庐中五月,不曾颁布过任何命令和禁令。官吏同族都很赞成,认为太子知礼。等到举行葬礼的时候,四面八方的人都来观礼,世子表情的悲戚,哭泣的哀痛,前来吊丧的人都很满意。
滕定公的离世,在滕国引起了巨大的震动。此段文言文,以滕定公之丧为背景,展现了世子与孟子之间的对话,以及世子在孟子教诲下,如何坚守礼仪、尽孝行道的过程。文章不仅体现了世子对滕定公的深厚感情,也彰显了孟子对于礼的崇高地位和教化功能的深刻认识。
首先,从历史背景来看,滕定公是滕国的君主,他的离世自然引发了政治和社会的变动。世子在此关键时刻,没有盲目行事,而是选择了向孟子请教,显示出他的谨慎和智慧。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当时孟子在世人眼中的崇高地位,他的学识和德行都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尊重。
在孟子的教诲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于礼的深刻理解。他认为,“亲丧,固所自尽也”,即亲人去世,自然应该尽心尽力地办理丧事。这既是对逝者的尊重,也是对生者的安慰。同时,孟子引用曾子的话,“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可谓孝矣”,强调了礼在孝道中的重要地位。在他看来,无论是生前的侍奉,还是死后的丧葬和祭祀,都应该以礼为准绳。
世子在得到孟子的教诲后,坚定地实行了三年之丧的礼仪。尽管父兄百官反对,他仍然坚守原则,认为自己有责任和义务传承和弘扬这种礼仪。他说:“吾有所受之也。”这表明他不仅接受了孟子的教诲,也承担起了传承文化的重任。
此外,文章还通过世子的行为,展现了礼仪的教化功能。世子以身作则,他的哀戚之情深深地感染了百官族人乃至四方吊者。这种情感的传递和共鸣,正是礼仪的教化力量所在。它不仅能够规范人们的行为,也能够触动人们的心灵,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
最后,文章以世子五月居庐、尽心守丧的事迹为结尾,再次强调了礼仪的重要性。世子的行为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百官族人可谓曰知”。这也从侧面反映了礼仪在当时社会中的普遍认可和尊重。
总的来说,《滕定公薨》这段文言文通过滕定公之丧的事件,生动地展示了世子与孟子之间对于礼仪的讨论和实践。文章不仅体现了世子对滕定公的深厚感情和坚定信念,也彰显了孟子对于礼的崇高地位和教化功能的深刻认识。同时,文章还通过世子的行为展示了礼仪的教化功能和普遍认可的价值。整篇文章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语言优美、逻辑严密、具有深刻的思考和见解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