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宝典
当前位置:汉程网 >国学 >孟子 >公孙丑章句上·第六节

《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六节

春秋战国 孟子及其弟子 著
  • mèngyuērénjiēyǒurěnrénzhīxīnxiānwángyǒurěnrénzhīxīnyǒurěnrénzhīzhèngrěnrénzhīxīnxíngrěnrénzhīzhèngzhìtiānxiàyùnzhīzhǎngshàng
  • suǒwèirénjiēyǒurěnrénzhīxīnzhějīnrénzhàjiànjiāngjǐngjiēyǒuchùyǐnzhīxīnfēisuǒjiāozhīfēisuǒyāoxiāngdǎngpéngyǒufēishēngérrán
  • yóushìguānzhīyǐnzhīxīnfēirénxiūzhīxīnfēirénràngzhīxīnfēirénshìfēizhīxīnfēirényǐnzhīxīnrénzhīduānxiūzhīxīnzhīduānràngzhīxīnzhīduānshìfēizhīxīnzhìzhīduānrénzhīyǒushìduānyóuyǒuyǒushìduānérwèinéngzhězéizhěwèijūnnéngzhězéijūnzhě
  • fányǒuduānzhězhījiēkuòérchōngzhīruòhuǒzhīshǐránquánzhīshǐgǒunéngchōngzhībǎohǎigǒuchōngzhīshì

注释

1不忍人之心:指的是对他人的慈悲和同情之情。

2乍:意味着突如其来或者忽然之间。

3怵惕:表达的是惊恐不安的情绪。侧隐:代表哀伤和同情的情感。

4内交:这里的内交就是结交朋友,内与“纳”有相同的意思。

5要誉:是为了获取名誉而求取,要与“邀”同义,表示寻求。

6端:指的是事物的开始、起源或源头。

7孺子:就是小孩子。

8然,与“燃”有相同的意思。

9保:意味着稳定,安定。

译文

孟子说:“人人都有同情心。先王因为有同情心,于是就有了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拥有一颗同情心,再施行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治理好天下就像操纵于手掌一样简单。我之所以说人人都有同情心,道理就在于:如果现在忽然看见一个小孩子将要掉到井里去了,每个人都会产生惊骇同情的心情——这不是为了要和这小孩的爹妈攀上交情,不是为了要在乡里朋友间博得声誉,也不是讨厌背上见死不救的坏名声才这样的。从这一点来看,人没有同情之心,便不算是人;没有羞耻之心,便不算是人;没有推让之心,便不算是人;没有是非之心,便不算是人。同情之心是仁的首要,羞耻之心是义的首要,推让之心是礼的首要,是非之心是智的首要。人具备了这四种首要的善心,就好比他有手足四肢一般自然。有这四种首要善心却自己认为不行的人,是自暴自弃的人;认为他的君主不行的人,是残害那君主的人。凡是具有这四种首要善心的人,若明白把它们都扩充起来,那就会像刚点燃的火苗,刚涌出的泉水一样,如果真的能够扩充,那便足以安定天下;如果不肯扩充,最终连赡养爹妈都办不到。”

评析

孟子在这段文言文中,深入阐述了人性本善的理念,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仁爱政治的理想蓝图。他的论述极富情感和逻辑力量,表现出深厚的哲学思考和人文关怀。

首先,孟子以“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为出发点,强调人的本性中包含了仁爱、同情等积极因素。这种不忍人之心,是先王制定仁爱之政的基础。孟子认为,如果统治者能够怀揣这颗不忍人之心,去推行政治,那么治理天下就如同运转于掌心般轻松。这种理念体现了孟子对于统治者的高度期许,同时也揭示了仁爱政治的可能性。

为了进一步说明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孟子举了一个生动的例子:“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这个例子形象地展示了人性中的同情心和怜悯心,而这种同情和怜悯并非出于任何外在利益的考虑,而是自然而然的人性流露。

孟子接着从四个方面阐述了人性的善良本质: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是非之心。这四种心是仁、义、礼、智四德的开端,也是人性的基本构成。在孟子看来,如果一个人缺少了这四种心,那么他就不成其为人。这四端如同人的四肢一样重要,缺一不可。

最后,孟子强调了扩充四端的重要性。他认为,如果一个人能够自觉地将这四端扩充到生活的各个方面,那么他就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君子,甚至能够保四海、事父母。这种扩充的过程如同火之始燃、泉之始达,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推动力。

总的来说,孟子的这段论述充分展现了他的人性本善和仁爱政治的思想。他通过深入挖掘人性中的积极因素,构建了一个以仁爱为基础的道德和政治体系。这种思想不仅在当时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而且对于后世的道德和政治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孟子的论述方式也极具艺术感染力,他善于运用生动的例子和形象的比喻来表达深奥的哲理,使得他的思想更易于被理解和接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