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宝典
当前位置:汉程网 >国学 >孟子 >第九节

《孟子》·第九节

春秋战国 孟子及其弟子 著
  • mèngjiànxuānwángyuēwèishìshǐ使gōngshīqiúgōngshīwángwéinéngshèngrènjiàngrénzhuóérxiǎozhīwángwéishèngrènrényòuérxuézhīzhuàngérxíngzhīwángyuēshěsuǒxuéércóngjīnyǒusuīwànshǐ使réndiāozhuózhīzhìzhìguójiāyuēshěsuǒxuéércóngjiàoréndiāozhuózāi

注释

(1)工师:管理各种工匠的官员。

(2)璞玉:还没有得到雕琢、开发、尚在石中之玉。

(3)镒(yì):本是黄金的重量单位,二十两为一镒。这里的“万镒”是形容玉的贵重。

译文

孟子谒见齐宣王,说:“建造大房子,就一定要叫工师去寻找大木料。工师找到了大木料,大王就高兴,认为工师是称职的。木匠砍削木料,把木料砍小了,大王就发怒,认为木匠是不称职的。一个人从小学到了一种本领,长大了想运用它,大王却说:‘暂且放弃你所学的本领来听我的’,那样行吗?设想现在有块璞玉在这里,虽然价值万金,也必定要叫玉人来雕琢加工。至于治理国家,却说:‘暂且放弃你所学的本领来听我的’,那么,这和非要玉匠(按您的办法)去雕琢玉石不可,有什么不同呢?”

评析

这是一段孟子劝谏齐宣王的对话,其言辞犀利,思想深邃,充满了孟子的智慧与人格魅力。这段文言文所表达的主题,是孟子对于教育的重视和对于君主统治的理解。

首先,孟子以“为巨室,必使工师求大木”为例,说明治理国家如同建造巨室,必须由专业的人来做,而不能由外行人来插手。这里,孟子以建筑巨室为喻,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治理国家的艰难复杂。同时,他以王的喜怒来表达出王对于专业工作的认可和对于外行人干预的反感。这是孟子用以说明君王应该尊重专业人士、尊重他们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的观点。

然后,孟子引用“夫人幼而学之,壮而欲行之”的普遍现象,进一步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他认为,人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教育的指导和熏陶。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人的品德和能力。因此,对于君王来说,他们应该尊重学者的学识和专业,而不应该干涉他们的工作。

最后,孟子以“有璞玉于此,虽万镒,必使玉人雕琢之”为例,强调了君主应该像璞玉一样,接受学者的教育和熏陶,以提升自身的品质和能力。这里,孟子用璞玉比喻君主,既表达了君主的尊贵地位,也暗示了君主的潜能和可能性。他认为,君主应该像璞玉一样,接受学者的“雕琢”,以实现自身的价值和意义。

此段文言文深入浅出,用比喻、引用等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达了孟子的教育观和君主观。他强调教育的重要性,提倡君主应尊重学者的专业,接受他们的教育和指导。这对于我们今天来说,仍具有深远的启示意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