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宝典
当前位置:汉程网 >国学 >孟子 >告子章句下·第六节

《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六节

春秋战国 孟子及其弟子 著
  • chúnkūnyuēxiānmíngshízhěwèirénhòumíngshízhěwèizàisānqīngzhīzhōngmíngshíwèijiāshàngxiàérzhīrénzhě
  • mèngyuēxiàwèixiánshìxiàozhějiùtāngjiùjiézhěyǐnjūnxiǎoguānzhěliǔxiàhuìsānzhětóngdàozhěyuērénjūnrénértóng
  • yuēgōngzhīshígōngwéizhèngliǔwéichénzhīxuēshènruòshìxiánzhězhīguó
  • yuēyòngbǎiérwángqíngōngyòngzhīéryòngxiánwángxuē
  • yuēzhěwángbàochǔér西shànōumiánchǔgāotángéryòushànhuàzhōuliángzhīshànérbiànguóyǒuzhūnèixíngzhūwàiwéishìérgōngzhěkūnwèichángzhīshìxiánzhěyǒukūnshízhī
  • yuēkǒngwéikòuyòngcóngérfánròuzhìtuōmiǎnérxíngzhīzhěwéiwèiròuzhīzhěwéiwèinǎikǒngwēizuìxíngwéigǒujūnzhīsuǒwéizhòngrénshí

注释

(1)淳于髡:这是一个人的名字,他是战国时期齐国的一位学者,因其博学而闻名。

(2)三卿:这是对上卿、亚卿和下卿的统称。在古代,卿是高级官员或者拥有爵位的人的称呼。

(3)公仪子:又名公仪休,他是鲁国的宰相。

(4)子柳:这是一个人的名字,也叫做泄柳。

(5)王豹:这是一个人的名字,他是卫国的人,以歌唱技艺出众而闻名。

(6)绵驹:这是一个人的名字,他是齐国的人,也以歌唱技艺出众而知名。

(7)华周:这是一个人的名字,他是齐国的大夫。

(8)杞梁:这也是一个人的名字,他也是齐国的大夫。这两个人都在齐国和莒国的战争中牺牲。

(9)税:这里的“税”是通假字,实际上应该读作“脱”。在《左传·成公九年》、《墨子·三辩》、《吕氏春秋·慎大》和《史记·李斯列传》中都有这个词的使用,它的意思是“脱”,也有“解脱”的含义。

(10)司寇:这是一个职位的名字,主要负责司法工作。

(11)燔肉:这是祭祀时使用的肉。

(12)微罪:指的是小的过错。

译文

淳于髡说:“先考虑名誉和功业的人,是志在为民众;后考虑名誉和功业的人,是为了独善其身。孔夫子在卿大夫中,名誉功业都没有做到高出其他人,却要离开齐国,这样做好吗?仁人难道就应该这样吗?”
孟子说:“身居下位,不能凭借自己的贤能侍奉不贤的君主,这是伯夷;五次被汤王请去做官不去,五次被桀王召见也不去,这是伊尹;对污浊的君主不厌恶,对卑微的官职不拒绝,这是柳下惠。这三个人,他们的处世之道各不相同,但他们的目的却是一样的。这个目的是什么呢?就是仁。君子只要做到仁就可以了,何必要求做法一样呢?”
淳于髡说:“鲁缪公的时候,公仪子做国相,子柳、子思做大臣,鲁国被削弱得更加厉害。像这样,贤人对国家一点帮助都没有呀!”
孟子说:“虞国不用百里奚因而灭亡,秦穆公用了他因而称霸。不重用贤人国家就会灭亡,要想不削弱都做不到。”
淳于髡说:“以前王豹住在淇水边,河西的人们都善于唱歌;绵驹住在高唐,齐国西部的人们都善于唱歌;华周、杞梁的妻子善于哭丈夫,因此改变了国家的风俗。内心里有了什么东西,一定会表现在外面。如果做了某事却不能表现出来,我就没有见过这样的人。所以说是没有贤者的;如果有贤人,那我一定会认识他。”
孟子说:“孔子担任鲁国司寇时,不被重用,跟随着祭祀时,分给他的祭肉也不及时送来,他就不等穿好礼服就离开了。不了解他的人以为他是为了祭肉而离开;了解他的人认为他是由于没有受到礼遇而离开。至于孔子本人,他是想借这个机会稍稍显示一下自己的不满情绪,不想随便就离开。君子的所作所为,普通人本来就看不懂。”

评析

此段文言文,载于《孟子·告子下》,为淳于髡与孟子之间关于名实、贤能与国家治理的一番对话。其中,涉及到了名与实、贤者的态度和行为、以及贤能对于国家的重要性等诸多深层的哲学和政治问题。通过对此文的细品,我们可洞察到孟子对于仁义、名实之辩的精湛见解,及其对于贤能政治的高度推崇。

淳于髡首先提出“先名实者,为人也;后名实者,自为也”的观点,试图探讨人的行为和名声之间的先后关系。而孟子则回应以伯夷、伊尹、柳下惠三人的不同行为,但归趋于仁的论述,强调了仁者为人的根本,而不必拘泥于具体的行为方式。这里,孟子展示了其对于仁的宽泛理解,即仁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关键在于内心的诚意和外在行为的合理性。

接着,淳于髡以鲁缪公之时贤者在位而国家衰败为例,质疑贤者的作用。孟子则以秦穆公用百里奚而称霸的史实反驳,明确指出不用贤则亡的观点,展现了其对于贤能政治的坚定信念。这里,孟子强调了贤者在国家治理中的不可或缺性,与其“仁者无敌”的思想一脉相承。

在后半段的对话中,淳于髡提到王豹、绵驹、华周、杞梁等人的事迹,主张“有诸内必形诸外”,即人的内在品质必然会通过外在行为表现出来。而孟子则以孔子在鲁国的经历为例,阐述了君子行为的特殊性,即君子的行为往往不为常人所理解,但其背后的动机却是出于高尚的道德原则。

整段对话,不仅表现了孟子的机智和辩才,更展现了其深厚的哲学底蕴和政治见解。孟子以名实之辩为引子,深入探讨了贤能政治的重要性,以及君子行为的特殊性。其观点独到且深刻,对于我们理解孟子的思想及其时代背景具有重要的价值。同时,此段对话也展现了古代文人之间高雅而富有深度的交流方式,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古代文化和思想的重要窗口。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