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怼:(duì)古代汉语中,“怼”字通常用以形容怨恨或者厌恶的情感,如《左传·僖公二十四年》中的“以死谁怼。”,《谷梁传·庄公三十一年》中的“力尽则怼。”,《说文》中的“怼,怨也。”,《汉书·外戚传》中的“怼以手自捣。”,《广雅·释诂四》中的“怼,恨也。”等等。
(2)廪:(lǐn)在古代文献中,“廪”字通常指代米仓或者粮仓,例如《诗·周颂·丰年》中的“亦有高廪。”,《周礼·廪人》注中的“盛米曰廩。”,《公羊传·桓公十四年》中的“御廪者,粢盛委之所藏也。”,《荀子·荣辱》中的“余刀布,有囷廪。”,《汉书·五行志》中的“御廪,夫人八妾所舂米,藏以奉宗庙也。”等等。
(3)捐阶:意指撤去梯子。
(4)揜:(yǎn)古代汉语中,“揜”字常用来表示掩盖或者隐藏的意思,比如《礼记·中庸》中的“诚之不可揜,如此夫。”,《礼记·檀弓》中的“广轮揜坎。”,《礼记·王制》中的“诸侯不揜群。”,《荀子·富国》中的“出入相揜。”等等。
(5)象:舜的同父异母的弟弟,名为象。
(6)谟:(mó)“谟”与“谋”同义,都表示计谋或谋略。
(7)弤:(dǐ)古代汉语中,“弤”字通常用来形容漆成红色的弓,如《广韵·荠韵》中的“弤,《埤苍》云,舜弓名。”,《类篇·弓部》中的“弤,画弓也。”等等。
(8)校人:《周礼·校人》中的“六厩成校。”,《左传·成公十八年》中的“校正属焉。”等文献中,"校人"均表示管理池沼的小吏。
(9)圉:(yǔ)“圉”字用来比喻像囚犯一样被看管,呈现沮丧、消沉的状态。
(10)圉圉:形容人无精打采,失去活力的样子。
(11)洋洋:用来形容人欢快、快乐的状态。
(12)忸怩:表示人感到羞愧或者惭愧的样子。
(13)浚井:指深挖或清理井底的行为,也叫淘井。
万章问道:“《诗经》说过:‘娶妻应该怎么办?一定要事先告之父母。’相信这句话的,应该没人比得上舜。舜却没向父母报告而娶了妻子,这是为什么呢?”
孟子答道:“禀告了便娶不成。男女结婚,是人与人之间的最大的伦常。如果舜禀告了,那么,这一大伦常在舜身上便废弃了,结果便将怨恨父母,所以他便不报告了。”
万章说:“舜不报告父母而娶妻,这事我已经受教了;尧把女儿嫁给舜,也不向舜的父母说一声,又是什么道理呢?”孟子说:“尧也知道,假若事先说一声,便会嫁娶不成了。”
万章问道:“舜的父母打发舜去修缮谷仓,然后撤掉梯子,他父亲瞽瞍还放火烧谷仓。于是又打发舜去淘井,瞽瞍一出来了,便填塞井眼。舜的兄弟象说:‘出谋划策活埋舜,都是我的功劳啊!牛羊分给父母,粮仓分给父母,干戈归我,琴归我,雕漆的弓归我,两位嫂嫂要让她们为我铺床叠被。’象便向舜的住房走去,舜却坐在床边弹琴。象说:‘我好想念你呀!’却显得十分不自然。舜说:‘我想念着这些臣子和百姓,你替我管理管理吧!’我不清楚,舜是否知道象要杀自己呢?”孟子答道:“哪里会不知道呢?象忧愁,他也忧愁;象高兴,他也高兴。”万章说:“那么,舜是假装高兴吗?”
孟子说:“不。从前有个人送条活鱼给郑国的子产,子产使主管池塘的人畜养起来,那人却煮着吃了,回报说:‘刚放在池塘,它还要死不活的;一会儿,摇摆着尾巴动了起来,突然间远远地不知去向。’子产说:‘它得到了好地方啊!得到了好地方啊!’那人出来了,说:‘谁说子产聪明,我已经把那条鱼煮着吃了,他还说:“得到了好地方啊!得到了好地方啊!”’所以对于君子,可以用合乎人情的方法来欺骗他,却不能用违反道理的诡诈蒙骗他。象既然装出一副敬爱兄长的样子来,舜因此真心相信而高兴起来,怎么能说是假装的呢?”
这是一篇孟子与万章对话的节选,其主题围绕《诗经》中“娶妻如之何?必告父母。”这句诗的理解。孟子以舜的事例来阐述其观点,认为人的大伦是男女居室,如果告知父母,会废弃这个大伦,因此舜选择不告而娶。
首先,这篇文章的历史背景是孟子与万章这两位大儒的学术对话。孟子作为儒家学派的重要人物,他的观点和态度对于后世的儒家学派产生了深远影响。万章则是孟子的弟子,他的问题提出,既有探求真理的目的,也有质疑师傅观点的勇气。
其次,从作者的观点态度来看,孟子坚持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强调男女居室的重要性,认为这是人的大伦。他以舜的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认为舜的做法是正确的。这种观点和态度体现了孟子的儒家立场,也体现了他对于儒家伦理道德观的深入理解和坚定信仰。
再次,从写作思路和表现手法来看,孟子采用了对话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他通过和万章的对话,引导读者思考问题,从而更深入地理解他的观点。这种写作思路和表现手法使得文章的论述更加生动有力,也使得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他的观点。
此外,从修辞手法来看,孟子运用了许多比喻和象征,如“男女居室,人之大伦也。”、“彼以爱兄之道来,故诚信而喜之,奚伪焉?”等,这些修辞手法使得文章的论述更加深入和生动,也使得读者更容易理解他的观点。
最后,从作品的情感和意境来看,孟子以冷静的态度来阐述自己的观点,他的语言简洁明了,富有哲理,使得读者在读完文章后能够深入思考,体会到儒家的伦理道德观的深远影响。
总的来说,这篇文章以孟子和万章的对话为载体,阐述了儒家的伦理道德观,表现了孟子的儒家立场和深入理解,其语言简洁明了,富有哲理,是一篇具有深远影响力的儒家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