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宝典
当前位置:汉程网 >国学 >孟子 >滕文公章句上·第五节

《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五节

春秋战国 孟子及其弟子 著
  • zhězhīyīnérqiújiànmèngmèngyuēyuànjiànjīnshàngbìngbìngqiěwǎngjiànláiyòuqiújiànmèng
  • mèngyuējīnjiànzhídàoxiànqiězhízhīwénzhězhīzhìsāngwéidàotiānxiàwéifēishìérguìránérzàngqīnhòushìsuǒjiànshìqīngào
  • yuēzhězhīdàozhīrénruòbǎochìyánwèizhīwéiàichāděngshīyóuqīnshǐgàomèng
  • mèngyuēxìnwéirénzhīqīnxiōngzhīwéiruòqīnlínzhīchìyǒuěrchìjiāngjǐngfēichìzhīzuìqiětiānzhīshēngshǐ使zhīběnérèrběngàishàngshìchángyǒuzàngqīnzhěqīnérwěizhīguòzhīshízhīyíngruìchuàizhīsǎngyǒuérshìfēiwèirénzhōngxīnmiàngàiguīfǎnlěiéryǎnzhīyǎnzhīchéngshìxiàorénrénzhīyǎnqīnyǒudàogàoránwéijiànyuēmìngzhī

注释

(1)墨者夷之:指名为夷的人,他是墨子学说的信徒。

(2)徐辟:是孟子的一位学生。

(3)直:在《易经·坤·六二》、《诗经·大雅·緜》、《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论语·雍也》、《韩非子·五蠹》、《广雅·释诂二》、《字汇·目部》等文献中,"直"这个字都被用来表示正直、公正的意思。

(4)赤子:在《尚书·周书·康诰》和《老子·五十五章》中,"赤子"被用来形容纯真无邪的儿童。

(5)蚋:(ruì)在《通俗文》中,"蚋"被用来指小蚊子。主要包括蠓科、瘿蚊科和摇蚊科的小双翅蝇,其中许多种类都能咬人并且传播寄生虫。此处被用来指小蚊子。

(6)嘬:(chuài)在《韩非子·说林下》中,"嘬"被用来形容叮咬的动作。

(7)颡:(sǎng)在《孔子家语·困誓》、《淮南子》、《说文》和《方计》中,"颡"被用来指额头。

(8)泚:(cǐ)在《正字通·水部》中,"泚"被用来形容出汗的样子。

(9)虆:(léi)在《诗经·周南·樛木》和《楚辞·刘向·九叹》中,"虆"被用来指藤、葛类蔓草。

(10)梩:(lì)在《集韵·止韵》中,"梩"和"杞"是同义词,都被用来指一种叫做“杞”的灌木。

(11)怃:在《论语·微子》中,"怃"被用来形容怅然失意的样子,现在用来指发呆。

(12)命:接受命令,领受教诲。

(13)因:代表委托。

(14)道:代表真理。

译文

墨家信徒夷之凭着徐辟的关系要求见孟子。孟子说:“我本来愿意见他,不过我现在正病着;病好了,我打算去看他。”夷子便没有来。
过了一段时间,他又要求见孟子。孟子说:“我现在可以见他了。但不直截了当地说,真理不能明白地显现。我就直说了吧。我听说夷子是墨家信徒,墨家的办理丧事,以薄葬为合理;夷子也想用这一套来改革天下,难道会认为薄葬不对而认为薄葬不高贵吗?但是夷子埋葬父母亲却很丰厚,那便是拿他所看不起的东西来对待父母亲了。”
徐子把这话转达给夷子。夷子说:“儒家的学说认为,古代君王爱护百姓就好像爱护婴儿一般。这话是什么意思呢?我以为便是,人们之间的爱没有亲疏厚薄的区别,只是由双亲开始实行罢了。”
徐子又把这话告诉了孟子。孟子说:“夷子真以为人们爱他的侄儿和爱他邻居家的婴儿一样的吗?夷子只不过抓住了一点:婴儿在地上爬行,快要跌到井里去了,这自然不是婴儿的罪过。况且天生万物,只有一个本源,夷子却以为有两个本源,道理就在这里。大概上古曾经有不埋葬父母的人,父母死了,就抬着扔到山沟里。过了些时候,再经过那里,就发现狐狸在撕咬着,苍蝇蚊子在咀吮着那尸体。那个人不禁额头上冒出了汗,斜着眼睛,不敢正视。这一种汗,不是流给别人看的,而是心中的悔恨在面目上的流露。大概后来他回家取了箩筐铲子把尸体埋了。埋葬尸体诚然是对的,那么,孝子仁人埋葬他的父母,自然有他的道理了。”
徐子把这话又转达给夷子,夷子怅然若失,停了一会,说:“我懂得了。”

评析

本文所引述的这段文言文,是孟子与墨家学者夷子之间的一段对话,涉及到了儒家与墨家在丧礼上的不同观点,及其背后的哲学思考。孟子与夷子的对话,既有深刻的理论交锋,又有人文关怀的温度,展现了两位思想家在丧礼、人性和天道问题上的独特见解。

首先,从对话的背景来看,孟子所处的时代正值社会变革之际,各种思想流派纷纷涌现。墨家以其独特的“兼爱”、“非攻”等主张,在当时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夷子作为墨家的代表人物,前来与孟子对话,既是一场学术论辩,也是一次思想碰撞。

在对话中,孟子首先指出墨家在治丧方面的主张——“以薄为其道也”,即主张节俭办丧事。然而,夷子在行动上却并未完全遵循这一主张,孟子因此批评他“以所贱事亲”,即在实际行为上违背了墨家的原则。这里,孟子敏锐地捕捉到了夷子言行不一的矛盾之处,展现了他严谨的逻辑思维和敏锐的洞察力。

接着,夷子引用儒家经典中的“若保赤子”来为自己的观点辩护,认为儒家所倡导的仁爱之心是无差等的,应从亲爱自己的亲人开始推广至所有人。对此,孟子以生动的比喻——“赤子匍匐将入井”进行反驳,强调儒家所讲的仁爱之心是自然而然的情感流露,而非刻意为之。同时,孟子指出,“天之生物也,使之一本”,即天道是至高无上的,是万物之根源。而夷子主张的“二本”,即将爱分为亲疏贵贱两种,是违背天道的。

在整段对话中,孟子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反问等修辞手法,使得自己的论述更加生动有力。同时,他也展现了对人性的深入理解和对天道的崇高追求。孟子认为孝子和仁人掩埋亲人遗体是出于内心的真实情感和对天道的尊重而非刻意为之的标准或规定。当徐子将孟子的话转告给夷子时夷子深感震撼并表示接受。这显示了孟子思想的深度和说服力以及他对人性和天道的理解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尊重。

此外这段文言文还展现了孟子作为儒家学者的风范和人格魅力。他不仅具有深厚的学识和理论素养而且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他的语言简练而富有力量能够深入人心产生深远的影响。

总的来说这段文言文是一场思想交锋的精彩记录展现了孟子和夷子两位思想家在丧礼、人性和天道等问题上的独特见解和深刻思考。它对于我们理解儒家和墨家的思想差异以及古代中国的哲学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孟子的论辩技巧和人格魅力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启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