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宝典
当前位置:汉程网 >国学 >孟子 >第十九节

《孟子》·第十九节

春秋战国 孟子及其弟子 著
  • mèngyuēzhězhǒngzhīměizhěgǒuwéishúbàirénzàishúzhīér

注释

(1)荑:(tí)通“稊”。草名。一种像稗子的草。《·邶风·静女》:“自牧归荑。”《诗·卫风·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晋书·元帝纪》:“生繁华于枯荑。”《后汉书·方术传》:“炳复次禁枯树,树即生荑。”这里用为草名之意。

(2)稗:(bài)稗草。一年生禾草,叶似稻,节间无毛,杂生于稻田中,有害于稻子的生长。《左传·定公十年》:“用秕稗也。”《说文》:“稗,禾别也。”这里用为草名之意。

译文

孟子说:“五谷,是粮食中的好品种;如果不成熟,还不如荑草和稗草。与人建立相互亲爱的关系,也要等到时机成熟才行。”

评析

此段文言文引自孟子,借五谷之熟与不熟,巧妙地比喻了仁的修炼过程。孟子以他一贯的雄辩和深入浅出的方式,再次展现了其对于人性的独特见解。

“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孟子首先以五谷作为比喻,强调其美好之处。五谷,作为人们日常的主食,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孟子话锋一转,指出五谷虽美,但如果不经过耕种和熟成的过程,其价值甚至不如野生的荑稗。这里的“熟”字,既指五谷的成熟,也暗喻人的成长和修炼。

“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孟子进而将五谷的熟成与仁的修炼相提并论。仁,作为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一种高尚的道德品质。孟子认为,仁的培养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时间和经验的积累,就像五谷需要经过耕种和时间的酝酿才能成熟一样。

孟子的这段言论不仅表达了他对于人性的深刻见解,也体现了他对于教育的重视。他强调了后天努力和修炼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人才能达到仁的境界。这与他一贯主张的“性善论”相辅相成,即人性本善,但需要后天的修炼才能得以彰显。

此外,孟子的这段言论还体现了他的语言艺术。他运用生动的比喻和简洁有力的言辞,将复杂的哲学思想表达得淋漓尽致。这种深入浅出的表达方式,使得孟子的思想得以广泛传播并深入人心。

总的来说,孟子的这段文言文不仅是他对于人性的独到见解的展现,也是他语言艺术的典范。它告诉我们,无论是五谷还是仁的培养,都需要时间和努力的积累。只有经过不断的修炼和成长,我们才能达到人生的高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