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要:此处的“要”字,其实是“徼”的通假字,意指追寻、获取。在这里,是指努力去赢得他人的信任和重视。
(2)有莘:有莘是古代的一个国名,地理位置在现今河南省陈留县东北部。
(3)币:在《周礼·大宰》中有“四曰幣贡。”,《左传·襄公二十八年》中有“寡君是故使吉奉其皮幣。”,《礼记·曲礼》中有“幣曰量幣。”,《礼记·月令》中有“用圭璧更皮幣。”,《战国策·齐策三》中有“请具车马皮幣。”,《说文》中有“幣,帛也。”这里的“币”,指的是古人作为礼品的丝织品。
(4)嚣:(xiāo)意思是傲慢。嚣嚣然指的是悠然自得的样子。
(5)内:这里的“内”是“纳”的通假字。
(6)造:此处的“造”字,实际上是“始”的意思。
(7)牧官:据传说,这是夏桀的宫殿。
万章问:“有人议论说,伊尹是通过做厨师的身份来向汤求取高位的,这是真的吗?”
孟子回答道:“不,事情并非如此。伊尹在莘国的郊外耕种,以尧舜之道为乐。如果某件事不合乎道义,即使将天下送给他作为俸禄,他也不会回头看一眼;即使给他一千辆马车,他也不会瞧一眼。如果某件事不合乎道义,他连很小的东西都不会给别人,也不会向别人索要。汤曾经派人带着礼物去聘请他,他却平静地说:‘我要汤的聘礼有什么用呢?我何不留在田野里,就这样以尧舜之道自娱自乐呢?’汤多次派人去聘请他,不久后,他的态度完全改变了,说:‘我与其留在田野里,就这样以尧舜之道自娱自乐,又为何不让当今的君主成为像尧舜一样的明君呢?又为何不让现在的百姓过上像尧舜时代一样的安定生活呢?我为何不在我这个时代实现它呢?’”上天生育人民,就是要让先知先觉的人来启发后知后觉的人。我是百姓中的先觉者,我就应该用尧舜之道来启迪这些人民。如果我不去启发他们,那么还有谁会去呢?’伊尹心系天下,如果有任何人没有得到尧舜之道的恩惠,他会感到如同将那人推进山沟里让他去死一样的痛苦。他就是如此将拯救天下的重任扛在自己肩上。所以一到汤那里,他便用讨伐夏桀、拯救百姓的道理来说服汤。我从未听说过,自己行为不端却能够匡正别人的;更何况自己先受辱,却能匡正天下的呢?圣人们的行为各不相同,有的疏远君主,有的靠近君主,有的离开朝廷,有的留恋朝廷,但他们的根本都在于洁身自好。我只听说过伊尹用尧舜之道向汤求取高位,从未听说过他是以厨师的身份去求的。《伊训》中说过:‘上天的讨伐是从牧宫开始的,夏桀自己造成的灾难,我不过是从亳邑开始谋划罢了。’”
此段文言文出自《孟子·万章上》,主要讲述了孟子对“伊尹以割烹要汤”的看法。孟子在此段中,以伊尹的道义追求和责任担当,论述了仁者的高尚情操和崇高道德。
首先,孟子通过对伊尹的描绘,展现了他的道德情操。伊尹耕于有莘之野,乐尧舜之道,这说明他是一个对道德有着高尚追求的人。他不为世俗所动,不为物质所诱,他的目标是尽可能地接近尧舜,追求道义。这种对道德的追求,是伊尹的人格魅力所在,也是他能够成为大禹的辅佐者的重要原因。
其次,孟子以伊尹的行为,阐述了仁者的责任担当。伊尹虽然对尧舜的道德有着高尚的追求,但他并没有因此而自高自大,反而对自己的责任有着深刻的认识。他认为天生此民,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他是天民之先觉者,他要以尧舜之道觉民。这种自我定位,显示出伊尹的责任感和担当。他不仅仅是追求道德,而且还要以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和启迪他人,这是仁者的责任和担当。
再次,孟子通过对伊尹的赞美,阐释了仁者的崇高道德。伊尹思天下之民匹夫匹妇有不被尧舜之泽者,若己推而内之沟中。这句话表明伊尹对天下之民有着深深的关怀和爱护,他希望每一个人都能享受到尧舜之泽,每一个人都能过上幸福的生活。这种对天下之民的关怀和爱护,是仁者的崇高道德,也是伊尹能够成为大禹的辅佐者的重要原因。
总的来说,孟子通过对伊尹的描绘,展现了他的道德情操、责任担当和崇高道德,从而论述了仁者的高尚情操和崇高道德。这段文言文,既有深刻的哲理,又有丰富的人文情感,是孟子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我们学习和研究的重要素材。